一种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0885发布日期:2022-08-06 04:1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2.累及主动脉弓部大血管疾病(夹层或动脉瘤)是心血管外科最复杂、风险性最高的疾病之一。a型主动脉夹层是指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通常需要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及象鼻支架植入术。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主流手术方式是由孙立忠教授创立的“孙氏手术”,可以较好地解决主动脉弓部的治疗难题。但这种手术方式较大程度的替换了自体血管,但是创伤太大、吻合处较多,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具有血栓形成、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手术过程中血管被夹持在人工血管内壁与带膜支架之间,然而手术的难点就是在缝合带膜支架与人工血管的过程中,也极易的发生并发症如出血并发症等,均是由没有缝到真正的夹层外膜或操作不当导致主动脉撕裂造成,为解决该问题,目前也有采用绳或带通过绑紧的方式固定带膜支架与人工血管,但是绑定力因人而异,难以把握,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故手术的风险并没有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血管支架,无需通过缝合即可保证密封效果,因此大大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
5.其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管支架,包括人工血管、固定环和紧固件;固定环连接在人工血管的内侧;
7.紧固件包括覆盖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覆盖部包裹在人工血管的外部,且与所述固定环对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于覆盖部的两端;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凸起,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连接凸起相对应的若干个连接凹陷。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上设有若干个止动爪,止动爪自第二连接部向覆盖部延伸,止动爪间隔排列在连接凹陷之间。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动爪的宽度自第二连接部向覆盖部逐渐递减。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凸起的宽度自第一连接部向覆盖部逐渐递减且向覆盖部倾斜。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上设有供第一连接部通过的连接通道,连接凸起设置在连接通道的内壁。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通道的内壁设有止动爪,止动爪自紧固件的游离端向紧固件的固定端延伸。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通道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连接部的宽度。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人工血管包括若干个血管分支。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为网状支架。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支架包括覆膜段和裸支架段;裸支架段设有可供外部的三分支血管穿过的大网格。
1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通过人工血管、固定环和紧固件达到人工血管和自体升主血管的连接;人工血管套接在自体升主血管的内部,两者具有重叠段,紧固件用于紧箍重叠段,使得人工血管与自体升主血管相互吻合;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于覆盖部的两端,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凸起,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连接凸起相对应的若干个连接凹陷,通过连接凸起和连接凹陷之间的卡合完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通过不同位置的连接凸起与不同的连接凹陷的卡合,可以调节紧固件固定的松紧程度;固定环连接在人工血管的内侧,固定环可以提供一个径向的反作用的,通过固定环和紧固件可以快速地将人工血管与自体升主血管相互吻合,简化了手术流程,节省手术的时间,极大地降低了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19.图1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放大图;
21.图3是实施例一的第一连接部的结构放大图;
22.图4是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实施例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人工血管;11、第一血管分支;12、第二血管分支;2、固定环;3、紧固件;4、外部的自体升主血管;5、覆盖部;6、第一连接部;61、连接凸起;611、第一凸起面;612、第二凸起面;62、连接通道;7、第二连接部;71、连接凹陷;72、止动爪;8、固定支架;81、覆膜段;82、裸支架段。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27.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28.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9.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固定于”、“连接于”,可以是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也可以是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
3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支架,如图1-3所示,包括人工血管1、固定环2和紧固件3;固定环2缝合连接在人工血管1的内侧,固定环2可以提供一个径向的向外的反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环2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在人工血管1上,本实用新型不限定其连接方式;人工血管1套接在自体升主血管4的内部,两者具有重叠段,紧固件3用于紧箍重叠段,固
定环2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人工血管1与自体升主血管4相互吻合;本实施例通过人工血管1、固定环2和紧固件3达到人工血管1和自体升主血管4的连接,可以快速地将人工血管1与自体升主血管4相互吻合,简化了手术流程,节省手术的时间,极大地降低了手术风险。
31.紧固件3包括覆盖部5、第一连接部6和第二连接部7;覆盖部5包裹在人工血管1的外部;第一连接部6和第二连接部7设置于覆盖部5的两端;第一连接部6上设有三个连接凸起61,第二连接部7上设有与连接凸起61相对应的六个连接凹陷71,通过连接凸起61和连接凹陷71之间的卡合完成第一连接部6和第二连接部7的连接;三个连接凸起61可以卡设在不同位置的连接凹陷71的内部,可以调节紧固件3固定的松紧程度,进而将人工血管1与自体升主血管4固定牢固,快速地将人工血管1与自体升主血管4相互吻合,简化了手术流程,节省手术的时间,极大地降低了手术风险;连接凹陷71的数量大于连接凸起61的数量,便于将三个连接凸起61嵌入不同位置的相邻的连接凹陷71之中,方便调节紧固件3固定的松紧程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凸起61和连接凹陷71的数量可以是其他数字,本实用新型不限定连接凸起61和连接凹陷71的数量。
32.连接凸起61的宽度自第一连接部6向覆盖部5逐渐递减且向覆盖部5倾斜,具体的,连接凸起61包括第一凸起面611和第二凸起面612,第一凸起面611和第二凸起面612沿着第一连接部6的长度方向分设在连接凸起61的两侧;第一凸起面611位于连接凸起61远离覆盖部5的一侧,第一凸起面611自第一连接部6的游离端向第一连接部6的固定端倾斜,第一凸起面611和第二凸起面612成锐角夹合,使得连接凸起61能够更为稳定地嵌入连接凹陷71的内部;连接凹陷71的内壁与第一凸起面611和第二凸起面612紧贴,连接凹陷71的大小与连接凸起61相当,使得连接凸起61能够牢固地嵌入连接凹陷71的内部,避免打滑;由于第一凸起面611自第一连接部6的游离端向第一连接部6的固定端倾斜,拉动第二连接部7时连接凸起61与第二连接部7的接触点最小,减少拉动的摩擦;第二凸起面612与第二连接部7垂直设置,当连接凸起61嵌入连接凹陷71时,第二凸起面612的垂直的角度使得连接凸起61不易从连接凹陷71滑出,达到一定的止动效果。
33.第二连接部7上设有五个止动爪72,止动爪72自第二连接部7向覆盖部5延伸,止动爪72间隔排列在连接凹陷71之间,止动爪72的宽度自第二连接部7向覆盖部5逐渐递减;相邻的连接凸起61之间形成与止动爪72对应的止动凹陷,使得第一连接部6和第二连接部7相互嵌合,增强连接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止动爪72也可以是向第二连接部7的固定端弯曲的钩子,止动凹陷为与止动爪72相对于的形状,提升连接的牢固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止动爪7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实用新型不限定止动爪72的数量。
34.实施例二
35.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6上设有供第一连接部6通过的连接通道62,连接通道62设置于第一连接部6的游离端,连接凸起61设置在连接通道62的内壁;连接通道62的宽度等于第二连接部7,使得第二连接部7刚好自连接通道62穿过;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通道62的宽度小于第二连接部7的宽度,使得第二连接部7受到挤压的力,增加第一连接部6和第二连接部7之间的摩擦,加强固定效果。
36.第二连接部7穿过连接通道62,拉动第二连接部7,此时第二连接部7与第一凸起面611的部分接触,由于第一凸起面611的倾斜设计,减少第二连接部7通过连接通道62的阻力;当第二连接部7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紧固件3收紧,受到反作用力的第二连接部7回缩,
由于第二凸起面612与第二连接部7垂直设置,以及止动爪72的卡紧,使得第二连接部7回缩受阻,进而完成人工血管1与自体升主血管4的锁合。
37.实施例三
38.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止动爪72设置在连接通道62的内壁,止动爪72自紧固件3的游离端向紧固件3的固定端延伸,止动凹陷排列在第二连接部7上。
39.实施例四
40.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人工血管1还包括一个第一血管分支11;第一血管分支11设置在人工血管1远离自体升主血管4的一端,第一血管分支11可以用于灌注血液,防止体内缺血;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血管分支11的数量可以为两或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实用新型不限定第一血管分支11的数量。
41.实施例五
42.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人工血管1还包括第二血管分支12;第二血管分支12设置在人工血管1靠近自体升主血管4的一端,第二血管分支12用于替代自体升主血管4分支,使其适应不同患者的状况,提高血管支架的普适性。
43.实施例六
44.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包括固定支架8,固定支架8的一端缝合在人工血管1的内壁上,使其自人工血管1延伸到自体升主血管4的内壁,起到支撑、稳定的作用并促进内壁的愈合;固定支架8为管状网笼,其上分布多个网格,网格的大小大于弓部分支血管的大小,使其不影响弓部分支血管血流;固定支架8为钛合金丝编织支架,使其富有弹性和柔韧性,避免影响到自体升主血管4的正常工作。
45.固定支架8包括覆膜段81和裸支架段82;裸支架段82设有可供外部的三分支血管穿过的大网格;覆膜段81上包裹有保护膜,保护膜通过热处理熔合的方式固定在覆膜段8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膜也可通过缝合等其他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保护膜的固定方式;保护膜可以是人工血管1高分子膜,也可以是ptfe膜,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保护膜的材质;保护膜占固定支架8圆周的二分之一,可以直接处理位于小弯侧破口的弓部夹层,增加支架适用范围,余下保护膜之外的占固定支架8圆周的二分之一段可以用于设置裸支架段82,便于三分支血管穿过;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膜占固定支架8圆周的三分之一,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保护膜的大小,覆膜段81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实用新型不限定覆膜段81的长度。
46.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