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拇外翻微创截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4047发布日期:2023-01-13 02:20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拇外翻微创截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拇外翻微创截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拇外翻是中老年女性最常见的足部畸形,影响了这类人群的穿鞋和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利。拇外翻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如跖楔关节融合术、跖骨干近端截骨术、跖骨干截骨术、跖骨远端截骨术,这些术式对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矫正疗效很好,但手术之后,在周围软组织完全愈合稳定之前,维持各足趾矫正后的位置至关重要,根据软组织愈合时间,这个时间段一般需要6-8周。因此,目前临床上建议在拇外翻矫形术后6-8周以内,采用人字形绷带缠绕的方法来分隔并维持各足趾位置。然而这种方法尚存在以下几类问题:人字形绷带包扎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一般只在具有足踝专科的大型三甲医院才被专科医生熟知,但由于住院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不少患者出院后选择在当地医院或地段医院换药,结果换药包扎后各足趾位置丢失,造成急性复发的悲剧;人字形绷带包扎很难控制大拇趾与二趾间的间隔,可能造成每次更换敷料后足趾位置改变的情况,从而阻碍了软组织的稳定愈合。


技术实现要素:

3.现有的人字形绷带包扎很难控制大拇趾与二趾间的间隔,可能造成每次更换敷料后足趾位置改变的情况,从而阻碍了软组织的稳定愈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拇外翻微创截骨保护装置,套装在固定杆外侧便于更换的分指柱柔韧舒适,可限制大拇趾的移动防止畸形复发,绑缚带一、绑缚带二可对不同宽度的足部进行稳固的绑缚,配合可前后调整的后托板对使用者的足部进行稳定的固定。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拇外翻微创截骨保护装置,包括前掌体和后掌体,所述前掌体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杆且螺纹连接有调节丝杠,所述调节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所述后掌体的顶面固定设有后托板,所述前掌体顶面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滑动套装有分指柱,所述固定杆的上端由下至上滑动套装有下压板和上压板且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母,所述下压板和上压板之间固定夹装有绑缚带一和绑缚带二,所述绑缚带一和绑缚带二的另一端滑动穿过固定安装在前掌体后侧的弹力调节块且固定连接有日字扣。
5.其中,所述固定杆为细长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分指柱为具有弹性的橡胶圆管型结构;套装在固定杆外侧的分指柱柔韧舒适,可限制大拇趾的移动,防止畸形复发。
6.其中,所述下压板和上压板为扁平的圆环形结构,所述固定杆的上端设有螺纹连接压紧螺母的外螺纹结构;使用人员可快速更换滑动套装在固定杆外侧的分指柱,提高本装置对不同个体的适用情况。
7.其中,所述绑缚带一、绑缚带二均为扁平的尼龙编织带结构,所述绑缚带一、绑缚带二的前端开设有适配套装在固定杆外侧的通孔,所述绑缚带一、绑缚带二的后端分别固
定连接日字扣中的公扣和母扣;使用人员可使用绑缚带一、绑缚带二绑缚压紧脚面,并在卡接日字扣后将本装置与使用者足部稳固的连接成一体,对使用者足部进行稳定的保护。
8.其中,所述前掌体上开设有适配安装弹力调节块的通槽,所述弹力调节块上开设有滑动连接绑缚带一、绑缚带二的垂直通槽,所述弹力调节块为聚氨酯橡胶块结构,所述弹力调节块的左右侧面固定粘接前掌体上开设的通槽的内壁;使用人员在拉紧绑缚带一、绑缚带二对足部进行固定时,弹力调节块可受到绑缚带一、绑缚带二的挤压,从而使绑缚带一、绑缚带二穿过前掌体的部分能够紧贴使用者的足侧,保证本装置能够对不同宽度的足部进行稳固的绑缚。
9.其中,所述导杆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调节丝杠的左右两侧,所述后掌体的前端面开设有滑动连接导杆的水平通孔;导杆可起到导引和限位作用,使前掌体能够在调节丝杠转动时稳定的直线移动。
10.所述后托板为u型结构,所述后掌体的底面开设有转动安装转柄的转动槽,所述调节丝杠转动贯通后掌体的前端面;使用人员可通过转柄转动调节丝杠时,从而调节前掌体与后掌体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后托板能够紧压不同脚长的使用者的足部,对使用者的足部进行稳定的固定和支撑。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套装在固定杆外侧的分指柱柔韧舒适,可限制大拇趾的移动,防止畸形复发;使用人员可快速更换滑动套装在固定杆外侧的分指柱,提高本装置对不同个体的适用情况;使用人员可使用绑缚带一、绑缚带二绑缚压紧脚面,并在卡接日字扣后将本装置与使用者足部稳固的连接成一体,对使用者足部进行稳定的保护;使用人员在拉紧绑缚带一、绑缚带二对足部进行固定时,弹力调节块可受到绑缚带一、绑缚带二的挤压,从而使绑缚带一、绑缚带二穿过前掌体的部分能够紧贴使用者的足侧,保证本装置能够对不同宽度的足部进行稳固的绑缚;导杆可起到导引和限位作用,使前掌体能够在调节丝杠转动时稳定的直线移动;使用人员可通过转柄转动调节丝杠时,从而调节前掌体与后掌体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后托板能够紧压不同脚长的使用者的足部,对使用者的足部进行稳定的固定和支撑。
12.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前掌体的侧视剖视图;
17.图中:1、前掌体;2、后掌体;201、转动槽;3、导杆;4、调节丝杠;5、转柄;6、固定杆;7、分指柱;8、下压板;9、上压板;10、压紧螺母;11、绑缚带一;12、绑缚带二;13、日字扣;14、后托板;15、弹力调节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拇外翻微创截骨保护装置,包括前掌体1和后掌体2,所述前掌体1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杆3且螺纹连接有调节丝杠4,
所述调节丝杠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5,所述后掌体2的顶面固定设有后托板14,所述前掌体1顶面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的外侧滑动套装有分指柱7,所述固定杆6的上端由下至上滑动套装有下压板8和上压板9且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母10,所述下压板8和上压板9之间固定夹装有绑缚带一11和绑缚带二12,所述绑缚带一11和绑缚带二12的另一端滑动穿过固定安装在前掌体1后侧的弹力调节块15且固定连接有日字扣13。
19.所述固定杆6为细长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分指柱7为具有弹性的橡胶圆管型结构;套装在固定杆6外侧的分指柱7柔韧舒适,可限制大拇趾的移动,防止畸形复发。
20.所述下压板8和上压板9为扁平的圆环形结构,所述固定杆6的上端设有螺纹连接压紧螺母10的外螺纹结构;使用人员可快速更换滑动套装在固定杆6外侧的分指柱7,提高本装置对不同个体的适用情况。
21.所述绑缚带一11、绑缚带二12均为扁平的尼龙编织带结构,所述绑缚带一11、绑缚带二12的前端开设有适配套装在固定杆6外侧的通孔,所述绑缚带一11、绑缚带二12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日字扣13中的公扣和母扣;使用人员可使用绑缚带一11、绑缚带二12绑缚压紧脚面,并在卡接日字扣13后将本装置与使用者足部稳固的连接成一体,对使用者足部进行稳定的保护。
22.所述前掌体1上开设有适配安装弹力调节块15的通槽,所述弹力调节块15上开设有滑动连接绑缚带一11、绑缚带二12的垂直通槽,所述弹力调节块15为聚氨酯橡胶块结构,所述弹力调节块15的左右侧面固定粘接前掌体1上开设的通槽的内壁;使用人员在拉紧绑缚带一11、绑缚带二12对足部进行固定时,弹力调节块15可受到绑缚带一11、绑缚带二12的挤压,从而使绑缚带一11、绑缚带二12穿过前掌体1的部分能够紧贴使用者的足侧,保证本装置能够对不同宽度的足部进行稳固的绑缚。
23.所述导杆3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调节丝杠4的左右两侧,所述后掌体2的前端面开设有滑动连接导杆3的水平通孔;导杆3可起到导引和限位作用,使前掌体1能够在调节丝杠4转动时稳定的直线移动。
24.所述后托板14为u型结构,所述后掌体2的底面开设有转动安装转柄5的转动槽201,所述调节丝杠4转动贯通后掌体2的前端面;使用人员可通过转柄5转动调节丝杠4时,从而调节前掌体1与后掌体2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后托板14能够紧压不同脚长的使用者的足部,对使用者的足部进行稳定的固定和支撑。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人员可将前脚掌踩在前掌体1上,通过分指柱7分离大拇趾和二趾,然后将绑缚带一11和绑缚带二12的后端通过日字扣13快速连接,然后调节日字扣13在绑缚带一11、绑缚带二12上的位置,使绑缚带一11、绑缚带二12收紧压覆在使用者的足面上,限制使用者的足部避免发生左右移动;随手使用人员搓动转柄5的侧面使转柄5带动调节丝杠4转动,使前掌体1与调节丝杠4发生螺纹副运动,并在导杆3的限位下直线位移,进而使后托板14由后向前移动,紧压使用者的足跟,避免使用者的足部前后移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