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盘颈胸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0180发布日期:2022-08-23 23:5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盘颈胸支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矫正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压盘颈胸支具。


背景技术:

2.颈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现场的止血和包扎固定非常重要,多数颅脑损伤常合并有颈椎和胸部的损伤,对于这种多发性损伤,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种较好急救装备,常用的颈托、胸带、夹板和绷带难以达到良好的包扎固定。现有的颈胸支具,虽然可以调节长度以便于适应不同脖子长度的人们,可是这种调节采用的是螺栓固定,意味着在使用时候,首先需要按照自己适合的长度比划后,然后单独在将各个部件通过螺栓固定,然后在进行穿戴,整个过程复杂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简化调节流程、提高调节效率的压盘颈胸支具。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压盘颈胸支具,包括前固定片和后固定片,所述后固定片的形状与使用人员的后胸背相吻合,所述前固定片前胸吻合,所述前固定片正面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上面设有沉槽一,所述沉槽一内均设有前撑杆,所述前撑杆延伸出沉槽一的一端之间设有下颌护板,所述下颌护板与人体下颌形状吻合,所述沉槽一内一侧面且靠近上端处均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上下侧面之间转动设有前转轴,所述前转轴外侧面设有螺旋在前转轴外侧面的前螺旋条,所述前撑杆靠近前转轴的侧面设有若干个与前螺旋条螺纹啮合的前连接块,所述第一安装块正面且与前螺旋条位置对应处设有前操作口,所述下颌护板正面设有第一水平尺,所述后固定片正面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上面设有沉槽二,所述沉槽二内均设有后撑杆,所述后撑杆延伸出沉槽二的一端之间设有支撑颈部和头部的后颈护板,所述后颈护板与人体颈部和头部形状吻合,所述沉槽二内一侧面且靠近上端处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上下侧面之间转动设有后转轴,所述后转轴下端延伸出第二安装块且设有把手,所述后转轴外侧面设有螺旋在后转轴外侧面的后螺旋条,所述后撑杆外侧面且靠近后转轴设有若干个与后螺旋条啮合的后连接块。
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产品首先穿戴在人的前胸和后背,使用绑带绑定好前固定片和后固定片后,佩戴者自己就可以用手拨动前螺旋条转动,前螺纹条带动与其啮合的前连接块上下移动,进而调整了前撑杆向上移动或向小移动,便调整了下颌护板到适合自己体位的位置,转动把手便可以带动后撑杆向上移动或向小移,便调整了后颈护板到适合自己体位的位置,整个过程很简单,也很方便调整,大大缩短了调节的时间,而且全部隐藏式设计,整体也较为美观。
6.作为改进,所述后颈护板正面设有第二水平尺,便于对照,是否调整了后颈护板和后固定片到水平位置。
7.作为改进,所述前固定片和后固定片均设第一透气减重孔,与人体接触,能够透气,相对来说也能减轻了整体重量。
8.作为改进,所述前固定片和后固定片相邻的侧面之间通过子母魔术贴连接,前固定片和后固定片的两侧均设有绑带,相对的绑带之间通过子母魔术贴连接,便于调节。
9.作为改进,所述后颈护板设有第二透气减重孔,与人体接触,能够透气,相对来说也能减轻了整体重量。
10.作为改进,所述前螺旋条裸露在前操作口处的部分位于前操作口外侧面,方便人触摸。
11.作为改进,所述前撑杆外侧面与沉槽一内侧面之间设有相互吸附的引磁片和磁铁片,所述后撑杆外侧面与沉槽二内侧面之间也设有相互吸附的引磁片和铁片,使前撑杆与沉槽一紧密接触,后撑杆与沉槽二也能紧密接触。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盘颈胸支具的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盘颈胸支具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4.如图所示:1、前固定片,2、后固定片,3、第一安装块,4、沉槽一,5、前撑杆,6、下颌护板,7、安装槽,8、前转轴,9、前螺旋条,10、前连接块,11、前操作口,12、第一水平尺,13、第二安装块, 14、沉槽二,15、后撑杆,16、后颈护板,17、容纳槽,18、后转轴,19、把手,20、后螺旋条,21、后连接块,22、第二水平尺,23、第一透气减重孔,24、子母魔术贴,25、第二透气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6.结合附图1、图2,一种压盘颈胸支具,包括前固定片1和后固定片2,所述后固定片2的形状与使用人员的后胸背相吻合,所述前固定片1前胸吻合,所述前固定片1正面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块3,所述第一安装块3上面设有沉槽一4,所述沉槽一4内均设有前撑杆5,所述前撑杆5延伸出沉槽一4的一端之间设有下颌护板6,所述下颌护板6与人体下颌形状吻合,所述沉槽一4内一侧面且靠近上端处均设有安装槽7,所述安装槽7内上下侧面之间转动设有前转轴8,所述前转轴8外侧面设有螺旋在前转轴8外侧面的前螺旋条9,所述前撑杆5靠近前转轴8的侧面设有若干个与前螺旋条9螺纹啮合的前连接块10,所述第一安装块3正面且与前螺旋条9位置对应处设有前操作口11,前撑杆远离安装槽的侧面与沉槽一紧密接触的,优选的安装槽与沉槽一长度相同,前转轴上的前螺旋条能够稳固支撑前撑杆,所述下颌护板6正面设有第一水平尺12,第一水平尺便于对照,是否调整了下颌护板和前固定片到水平位置,摆正整个支具,所述后固定片2正面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块13,所述第二安装块13上面设有沉槽二14,所述沉槽二14内均设有后撑杆15,所述后撑杆15延伸出沉槽二14的一端之间设有支撑颈部和头部的后颈护板16,所述后颈护板16与人体颈部和头部形状吻合,所述沉槽二14内一侧面且靠近上端处设有容纳槽17,所述容纳槽17内上下侧面之间转动设有后转轴18,所述后转轴18下端延伸出第二安装块13且设有把手19,所述后转轴18外侧面设有螺旋在后转轴18外侧面的后螺旋条20,所述后撑杆15外侧面且靠近后转轴18设有若干个与
后螺旋条20啮合的后连接块21,后撑杆远离容纳槽的侧面与沉槽二紧密接触的,优选的容纳槽与沉槽二长度相同,后转轴上的后螺旋条能够稳固支撑后撑杆。
17.所述后颈护板16正面设有第二水平尺22。
18.所述前固定片1和后固定片2均设第一透气减重孔23。
19.所述前固定片1和后固定片2相邻的侧面之间通过子母魔术贴24连接。
20.所述后颈护板16设有第二透气减重孔25。
21.所述前螺旋条9裸露在前操作口11处的部分位于前操作口11外侧面。
22.所述前撑杆5外侧面与沉槽一4内侧面之间设有相互吸附的引磁片和磁铁片,所述后撑杆15外侧面与沉槽二14内侧面之间也设有相互吸附的引磁片和铁片。
23.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产品首先穿戴在人的前胸和后背,使用在前固定片和后固定片两侧加装绑带,使用子母魔术贴绑定好前固定片和后固定片在人体的前胸和后背处,然后佩戴者自己就可以用手拨动两个前螺旋条转动,前螺纹条带动与其啮合的前连接块上下移动,进而调整了前撑杆向上移动或向小移动,便调整了下颌护板到适合自己体位的位置,转动两个把手便可以带动后撑杆向上移动或向小移,便调整了后颈护板到适合自己体位的位置,整个过程很简单,也很方便调整,大大缩短了调节的时间,而且全部隐藏式设计,整体也较为美观。
2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