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的医用加温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7992发布日期:2023-03-21 18:57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的医用加温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加温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的医用加温器壳体。


背景技术:

2.患者术中低体温现象已经渐渐引起了大部分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于是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控制外部物体加热温度,有效控制患者的低体温的发生,市面上销售的病员加温系统主要由主机控制器和加温垫/毯构成,在使用时由主机设置好温度,通过信号线相连接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值与设置温度值进行对比,然后控制加温垫/毯的温度升降。
3.现有的加温器壳体在使用过程中,加温器壳体可能与外部物体直接接触,导致外部物体的热量直接向加温器壳体内部传递,加温器壳体外表面较为平整,与外部物体贴触较为紧密,影响自然风的流动效果,不便于高效风冷散热,且壳体多为单层结构,外部物体的热量也会直接传递到加温器壳体的内部,对内部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坏,加温器壳体内部也没有很好的分隔热量装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的医用加温器壳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的医用加温器壳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的医用加温器壳体,包括第一加温器壳体和第二加温器壳体,所述第一加温器壳体一端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二加温器壳体,所述第二加温器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散热槽,所述第一散热槽内侧设置有第一散热通孔,所述第二加温器壳体内侧固定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与第二加温器壳体之间成型有隔温腔,所述内壳体内侧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侧固定有隔温板,所述隔温板内侧开设有过线孔,所述第二加温器壳体一侧壁开设有第二散热槽,所述第二散热槽内侧开设有第二散热通孔,所述第二加温器壳体上设置有夜光机构。
6.优选的,所述夜光机构包括透明尼龙膜及夜光贴,所述第二加温器壳体上固定有夜光贴,所述夜光贴上设置有透明尼龙膜。
7.优选的,所述夜光机构还包括胶黏层,所述夜光贴下表面设置有胶黏层,所述夜光贴与第二加温器壳体通过胶黏层进行固定。
8.优选的,所述透明尼龙膜厚度为零点五毫米到二毫米。
9.优选的,所述第一加温器壳体一侧壁固定有提手,所述提手与第一加温器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槽横截面为“u”字型。
11.优选的,所述隔温板内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隔温板下表面开设有凹槽。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加温器壳体与第二加温器壳体外表面齐平,所述第二散热通孔
及第一散热通孔均设置有多个。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设置有第一散热槽、第二散热槽、第二散热通孔、第一散热通孔、隔温板及内壳体,避免外侧物体与第二加温器壳体贴触过于紧密,影响通风流动空隙,装置便于提高自然风的流动散热效果,增大风冷散热效果,同时可以很好的减少外部热量向第二加温器壳体内部的传递,减少较大热量对第二加温器壳体内部元器件的损坏,同时便于对第二加温器壳体内部空间分隔,设计结构巧妙,增大了装置的实用性。
15.(2)通过设置有夜光贴及透明尼龙膜,避免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加温器壳体不便于很好的引起他人注意,影响夜间使用效果,装置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可减少外部与夜光贴的接触磨损,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加温器壳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隔温板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明尼龙膜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第一加温器壳体;2、第一散热槽;3、第二加温器壳体;4、第二散热槽;5、第二散热通孔;6、提手;7、内壳体;8、固定板;9、隔温板;10、过线孔;11、隔温腔;12、夜光贴;13、透明尼龙膜;14、胶黏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的医用加温器壳体,包括第一加温器壳体1和第二加温器壳体3,第一加温器壳体1一端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二加温器壳体3,第二加温器壳体3上开设有第一散热槽2,便于降低第二加温器壳体3与外部物体的接触面积,降低外部物体热量向第二加温器壳体3内部的传递,第一散热槽2内侧设置有第一散热通孔,便于更好的通风效果,第二加温器壳体3内侧固定有内壳体7,内壳体7与第二加温器壳体3之间成型有隔温腔11,便于更好的降低外部物体与第二加温器壳体3贴触时,热量向第二加温器壳体3内部的传递,内壳体7内侧固定有固定板8,固定板8内侧固定有隔温板9,便于分隔第二加温器壳体3内部的空间,便于根据不同电器元件的发热情况进行分类布置,隔温板9内侧开设有过线孔10,第二加温器壳体3一侧壁开设有第二散热槽4,第二散热槽4内侧开设有第二散热通孔5,第二加温器壳体3上设置有夜光机构。
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夜光机构包括透明尼龙膜13及夜光贴12,第二加温器壳体3上固定有夜光贴12,夜光贴12上设置有透明尼龙膜13,便于引起他人注意,提高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使用效果。
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夜光机构还包括胶黏层14,夜光贴12下表面设置有胶黏层
14,夜光贴12与第二加温器壳体3通过胶黏层14进行固定,便于对夜光贴12进行固定。
2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透明尼龙膜13厚度为零点五毫米到二毫米,便于更好的耐磨效果。
2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加温器壳体1一侧壁固定有提手6,提手6与第一加温器壳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对第一加温器壳体1进行手提移动。
2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散热槽2横截面为“u”字型,便于更好的通风效果。
2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隔温板9内侧开设有安装孔,隔温板9下表面开设有凹槽,便于更好的过线效果。
2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加温器壳体1与第二加温器壳体3外表面齐平,第二散热通孔5及第一散热通孔均设置有多个,便于更高效的风冷散热。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散热槽2及第二散热槽4降低第一加温器壳体1及第二加温器壳体3与外部高热物体接触面积大,导致没有通风空隙,影响自然风流动,便于形成自然风流动通道,通过第二散热通孔5及第一散热通孔使自然风进入到第二加温器壳体3内侧,进行高效风冷散热,进一步通过隔温腔11,可减少高热物体的热量直接向第二加温器壳体3内部元器件的传递,减少热量对第二加温器壳体3内部电子元器件的损坏,同时通过隔温板9可使第二加温器壳体3内部空间分隔成两部分,减少高发热电子元器件的热量向耐热低的电子元器件的传递,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安装布置,通过夜光贴12便于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引起他人注意,提高夜间使用效果,同时透明尼龙膜13的耐磨性好,减少夜光贴12与外部直接的接触磨损。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