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腹腔引流管口渗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1704发布日期:2022-08-09 23:5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腹腔引流管口渗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腹腔引流管口渗液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完成腹腔手术后,外科医生常会在患者的体内留置引流管,而引流管能够将腹腔内的液体引流到体外,外科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引流管,协助判断术后是否处在腔内出血等情况。然而,在实际引流过程中发现,体液不能完全通过引流管引流至引流袋中,部分体液会顺着引流管与患者的切口间的缝隙流出到皮肤外面。当引流液持续外漏时,会对伤口敷料造成污染,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及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申请号如cn201621283263.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腹腔引流及伤口渗液收集装置,其中,第一管体贯穿收集袋的上下中心的开孔,第一管体能将腹腔内的液体导流至引流袋,而收集袋还连接有第二管体,第二管体能将位于收集袋内的渗液导流至引流袋,有效收集从第一管体与患者的切口间的缝隙流出的渗液,收集袋通过设置胶贴,促使收集袋能贴在患者的患处而且保证一定的贴肤能力,从而提高吸附效果,防止收集袋脱落。
4.对于完成腹腔手术的患者而言,需要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涂复方氧化锌加以保护,防止渗液浸润皮肤而造成皮肤发炎。但是,在采用上述的腹腔引流及伤口渗液收集装置时,存在如下弊端:在进行涂复方氧化锌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时,将收集袋从患者的皮肤上分离,同时,引流管也会随收集袋一并移动,以致影响引流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腹腔引流管口渗液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腹腔引流管口渗液装置,包括:
8.罩体,其具有开口朝前的内腔,所述罩体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沿前后延伸且贯穿所述罩体的后侧面;
9.引流袋,其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10.引流管,其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能进出所述内腔,所述引流管和所述罩体之间设有第一锁定装置,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分别与所述引流管和罩体连接以限制所述引流管相对罩体移动,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
11.渗液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且所述渗液管的一端与所述罩体连接,所述渗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
12.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罩体和引流袋之间设置引流管和渗液管,引流管能穿过罩体的第一通孔并伸入患者的腹腔内,将腹腔内的液体导流至引流袋,在
罩体贴合于患者的皮肤上,渗液管则能将泄漏至罩体内的渗液导流至引流袋,完成渗液的收集;而且,引流管与罩体之间设置第一锁定装置,第一锁定装置能限制引流管相对罩体移动,因此,在引流管和罩体的位置调节好,进行引流工作时,通过第一锁定装置将引流管与罩体锁定在一起,能够防止引流管从患者的体内轻易滑出;在需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洁时,通过第一锁定装置解除引流管与罩体之间的锁定作用,促使罩体能相对引流管移动,以使得罩体从患者的皮肤上分离,方便医务人员对皮肤涂敷药物,同时,能避免从患者的体内取出引流管而影响引流工作。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管设有外螺纹部,所述罩体的后端设有内螺纹部,所述外螺纹部和所述内螺纹部连接,所述内螺纹部和外螺纹部组成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在引流管上设置外螺纹部,在罩体的后端设置内螺纹部,通过外螺纹部和内螺纹部进行螺纹连接,在保证引流管位于患者体内且不移动,通过转动罩体,促使罩体相对引流管移动,从而实现罩体与患者皮肤相分离,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
15.内套筒,其与所述罩体的后端连接,所述内套筒具有贯穿前后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引流管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一通孔,所述引流管的外壁面设有卡槽,所述内套筒的外周壁面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的内壁面呈球面;
16.外套筒,其套设于所述内套筒,且所述外套筒能沿所述第三通孔的轴向滑移,所述外套筒的前端的内周面与所述内套筒的外周面之间具有呈环状的第一腔体,所述外套筒的后端的内周面与所述内套筒的外周面之间具有呈环状的第二腔体;
17.弹簧,其套设于所述内套筒,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弹簧的后端与所述内套筒连接,所述弹簧的前端与所述外套筒连接;
18.滚珠,其设于所述卡接孔内,所述滚珠位于所述弹簧的前侧,所述滚珠能凸出所述卡接孔并卡入所述卡槽,所述滚珠能凸出所述卡接孔并伸入所述第一腔体。
19.内套筒与罩体固定连接,弹簧和外套筒均套设在内套筒上,弹簧的一端与内套筒连接,另一端与外套筒连接,而且,滚珠设在内套筒的卡接孔内,在对外套筒施以往后的作用力以克服弹簧的弹力,促使外套筒相对内套筒后移,使卡接孔与第一腔体相通,在驱使罩体相对引流管移动时,滚珠能伸入第一腔体,解除了滚珠对引流管的卡接作用;而在外套筒因弹簧的作用而复位后,第一腔体和卡接孔分隔,促使滚珠能凸出卡接孔,并伸入引流管的卡槽,实现滚珠对引流管的卡接作用,进而使引流管相对罩体固定;如此设计,可大大降低工作量,实现快速建立或解除引流管与罩体之间的连接关系。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槽围绕所述引流管的外周面圆周设有多个。引流管的外周面圆周设置多个卡槽,对应的,滚珠也设置多个,通过多个滚珠分别对应卡入多个卡槽,能增强滚珠对引流管的卡接作用。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管包括第一管体、管接头和第二管体,所述卡槽设在所述管接头,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管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能进出所述内腔,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管接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引流管包括第一管体、管接头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可以选用软管,而管接头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连接起来,且卡槽设在由硬质材料制成的管接头上,如此设计,可避免滚珠对软质管体卡接而造成管体的流道变小甚至堵
塞。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套筒与所述罩体的后端一体成型。内套筒和罩体一体成型,能加强它们之间的连接强度,方便医务人员对内套筒施力,以驱使罩体相对引流管移动。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可拆连接,所述渗液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可拆连接。引流管和渗液管均与引流袋可拆连接,方便更换引流袋。
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渗液管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引流袋和所述引流管之间设有第二锁定装置,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分别与所述引流管和引流袋连接以限制所述引流管相对引流袋移动。渗液管采用插接方式与引流袋连接,引流管通过第二锁定装置与引流袋连接,在保持罩体与患者皮肤连接时,方便拆卸引流袋并进行更换。
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锁定装置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结构一致。第二锁定装置的结构与第一锁定装置一致,降低第二锁定装置的操作难度,实现在引流袋上快速拆装引流管。
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体呈喇叭状。罩体采用喇叭状设计,促使罩体能与患者的皮肤更好的贴合。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接腹腔引流管口渗液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接腹腔引流管口渗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1.附图中标记如下:100、引流管;110、第一管体;120、管接头; 121、卡槽;130、第二管体;200、引流袋;210、排气管;300、罩体;400、渗液管;500、第一锁定装置;510、外套筒;511、第一腔体;520、弹簧;530、滚珠;540、内套筒;541、卡接孔;600、第二锁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2.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
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5.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x方向是由接腹腔引流管口渗液装置的后侧指向前侧;y方向是由接腹腔引流管口渗液装置的左侧指向右侧; z方向是由接腹腔引流管口渗液装置的下侧指向上侧。
36.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参照图1至图3,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接腹腔引流管口渗液装置举出若干实施例。
3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接腹腔引流管口渗液装置,包括:罩体300、引流袋200、引流管100和渗液管 400。
39.罩体300具有开口朝前的内腔,在本实施例中,罩体300呈喇叭状。罩体300的内腔开口处设置胶贴,胶贴呈圆环状,与罩体300的内腔开口的边沿相适配,以贴附在患者的身上。另外,还可以在罩体 300的内腔开口的边沿处设置吸附棉,胶贴位于吸附棉的外围。
40.而且,罩体300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与内腔连通,第一通孔的轴线沿前后延伸且贯穿罩体300的后侧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的中轴线与罩体300的中轴线重合。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为圆孔。
41.引流袋200设有能储存液体的容纳腔,引流袋200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位于引流袋200的上方,且均与容纳腔连通。另外,引流袋200设有排气管210,排气管210 的一端与容纳腔连通,另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
42.引流管100的一端穿设于第一通孔且引流管100的一端能进出内腔。在引流管100的外周面与第一通孔的内周面之间设有密封垫圈,避免腹腔内的液体从引流管100和第一通孔之间的间隙泄漏出去。引流管100能沿着第一通孔的轴线移动,以调节引流管100相对罩体 300的位置。
43.渗液管400的一端与第二通孔连通,且渗液管400的一端与罩体 300连接,如通过胶水连接,渗液管400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孔连接。渗液管400的设置,能够将泄漏至罩体300的内腔的液体导流至引流袋200的容纳腔内。
44.并且,引流管100和罩体300之间设有第一锁定装置500,第一锁定装置500分别与引流管100和罩体300连接以限制引流管100相对罩体300移动,引流管100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孔连接。
45.引流管100与罩体300之间设置第一锁定装置500,第一锁定装置500能建立或解除引流管100和罩体300之间的连接关系,因此,在引流管100和罩体300的位置调节好,进行引流工作时,通过第一锁定装置500将引流管100与罩体300锁定在一起,能够防止引流管 100从患者的体内轻易滑出;在需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洁时,通过第一锁定装置500解除引流管100与罩体300之间的锁定作用,促使罩体300能相对引流管100移动,以使得罩体300从患者的皮肤上分离,方便医务人员对皮肤涂敷药物,同时,能避免从患者的体内取出引流管100而影响引流工作。
46.在本实施例中,引流管100包括第一管体110、管接头120和第二管体130,第一管体110和第二管体130均是软管。第一管体110 的一端与管接头120的一端连接,第一管体110的另一端能进出内腔,第二管体130的一端与管接头12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管体130的另一
端与第一连接孔连接。第一管体110和第二管体130均是套接在管接头120上。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100设有外螺纹部,罩体300的后端设有内螺纹部,外螺纹部和内螺纹部连接,内螺纹部和外螺纹部组成第一锁定装置500,在本实施例中,内螺纹部位于第一通孔的内周壁面,外螺纹部位于管接头120的外周壁面。在保证引流管100位于患者体内且不移动,通过转动罩体300,促使罩体300相对引流管100移动,从而实现罩体300与患者皮肤相分离,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
48.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装置500包括:内套筒540、外套筒510、弹簧520和滚珠530。
49.其中,内套筒540与罩体300的后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内套筒540与罩体300的后端一体成型。内套筒540具有贯穿前后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第三通孔的内径和第一通孔的内径一致,促使引流管100穿设于第三通孔和第一通孔。
50.引流管100的外壁面设有卡槽121,卡槽121围绕引流管100的外周面圆周设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卡槽121设在管接头120的外周壁面。
51.内套筒540的外周壁面设有卡接孔541,卡接孔541的内壁面呈球面,卡接孔541与卡槽121在数量上相对应。
52.外套筒510套设于内套筒540,且外套筒510能沿第三通孔的轴向(也即沿前后方向)滑移,外套筒510的前端的内周面与内套筒 540的外周面之间具有呈环状的第一腔体511,外套筒510的后端的内周面与内套筒540的外周面之间具有呈环状的第二腔体,也即外套筒510从前往后依次设有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其中,第二开孔的直径比第一开孔和第三开孔小,第二开孔的内径与内套筒 540的外径相适配。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之间的连接处可以通过斜面进行连接。第一开孔的内周壁面和内套筒540的外周面之间限定出第一腔体511,第三开孔的内周壁面和内套筒540的外周面之间限定出第二腔体。
53.弹簧520套设于内套筒540,且弹簧520位于第二腔体内,弹簧 520的后端与内套筒540连接,弹簧520的前端与外套筒5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内套筒540的后端沿径向凸起形成挡块,弹簧520的后端抵接在挡块上,弹簧520的前端抵接在外套筒510的第二开孔与第三开孔的连接处。
54.以靠近内套筒540的中轴线为内侧,滚珠530设于卡接孔541内,滚珠530从外往内置于卡接孔541内,滚珠530位于弹簧520的前侧,滚珠530能凸出卡接孔541并卡入引流管100的卡槽121,滚珠530 能凸出卡接孔541并伸入第一腔体511。密封垫圈位于滚珠530的前侧。
55.在对外套筒510施以往后的作用力以克服弹簧520的弹力,促使外套筒510相对内套筒540后移,使卡接孔541与第一腔体511相通,在驱使罩体300相对引流管100往后移动时,滚珠530因受到引流管 100的作用而能伸入第一腔体511,解除了滚珠530对引流管100的卡接作用;而在外套筒510因弹簧520的作用而复位后,第一腔体511和卡接孔541分隔,促使滚珠530能凸出卡接孔541,并伸入引流管100的卡槽121,实现滚珠530对引流管100的卡接作用,进而使引流管100相对罩体300固定;如此设计,可大大降低工作量,实现快速建立或解除引流管100与罩体300之间的连接关系。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100与第一连接孔可拆连接,渗液管 400与第二连接孔可拆连接,如此便可方便医务人员更换装满液体的引流袋200。
57.在本实施例中,渗液管400插接于第二连接孔,引流袋200和引流管100之间设有第二锁定装置600,第二锁定装置600分别与引流管100和引流袋200连接以限制引流管100相对引流袋200移动。
58.具体的,第二锁定装置600与第一锁定装置500结构一致,均是包括内套筒540、外套筒510、弹簧520和滚珠530。由于第二锁定装置600与第一锁定装置500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相同,此处就不再赘述。
59.可以理解的是,渗液管400和引流管100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6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