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0985发布日期:2022-09-03 02:2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热灸装置。


背景技术:

2.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它一般是通过灸料燃烧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者特定部位,以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愈发增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艾灸及其相关产品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喜爱和信赖。然而,现有技术存在灸床内灸料燃烧产生的热气流走向单一、容易产生灼烧感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灸装置,该热灸装置具有彼此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并包括灸床以及与灸床连接的第一灸具和第一驱动结构,第一灸具放置灸料,第一驱动结构驱动第一灸具相对于灸床转动,灸床包括床架和沿高度方向设置在床架上的床板,床板供用户躺卧或趴着,并设有弧形通孔,弧形通孔的圆心落在第一灸具的转动轴上。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通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弧形通孔沿一参考圆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参考圆的圆心与所述弧形通孔的圆心重合。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通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弧形通孔沿一参考圆的径向间隔设置,且在远离所述参考圆的圆心的延伸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弧形通孔的弧长逐渐增大,其中所述参考圆的圆心与所述弧形通孔的圆心重合。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通孔所对应的圆心角介于80
°
与150
°
之间。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灸具包括中心灸具、外围灸具以及连接所述中心灸具和所述外围灸具的连接件,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与所述中心灸具连接,所述外围灸具环绕所述中心灸具,所述弧形通孔沿所述高度方向的正投影与所述外围灸具重叠。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折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灸具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朝着靠近所述床板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连接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同一侧并彼此间隔,以形成一插槽,所述外围灸具包括容料仓和与所述容料仓连接的挂耳,所述容料仓朝向所述床板的一侧呈敞口设置,所述挂耳包括与所述容料仓弯折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和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弯折连接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朝着背离所述容料仓的敞口端的方向延伸,进而接插在所述插槽内。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啮合或者通过一皮带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轮ⅰ与所述第一灸具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灸装置还包括支架和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一灸具和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结构驱动所述第一灸具沿所述高度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床板。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结构与所述支架连接,并包括滑轨、滑块、丝杠和电机,所述滑轨与所述灸床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并作为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丝杠与所述滑块啮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杠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灸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二灸具,所述第二灸具的数量为两组,所述第一灸具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两组所述第二灸具之间;所述床板上还设有两组条形通孔,每一组所述条形通孔沿所述高度方向的正投影分别与一组所述第二灸具重叠。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热灸装置,通过在灸床内设置灸具和驱动结构,驱动结构驱动灸具转动以产生螺旋上升的热气,并且在灸具对应的床板上设置弧形通孔,弧形通孔沿灸具的转动方向延伸,使得该热气在穿过弧形通孔时可以保持螺旋状态,进而更好地作用于人体,当然也可以避免产生灼烧感。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技术所述使用热灸装置的人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热灸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17.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灸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灸具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灸具与驱动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灸具与驱动结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灸具与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灸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9是图8中容料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0是图8中连接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转接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描
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28.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9.在医学上,并结合图1,以耻骨联合上缘为分界点,人体可以划分为上半身和下半身。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以肚脐为分界点划分上、下半身。更具体地,上半身也可以划分为躯干部和上肢部;下半身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下肢部。
30.结合图2,本技术所述的热灸装置10可以具有彼此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其中图2中箭头x所示的方向可以简单地视作本技术所述的长度方向,图2中箭头y所示的方向可以简单地视作本技术所述的宽度方向,图2中箭头z所示的方向可以简单地视作本技术所述的高度方向。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图2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1.结合图2和图3,热灸装置10可以包括灸床11和灸具12,其中,灸具12放置灸料,并可以放置在热灸装置10内。灸床11在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灸床11在宽度方向的尺寸,灸床11可以包括床架111和沿高度方向支撑在床架111上的床板112,床板112供用户躺卧或趴着。如此,用户可以躺卧在灸床11上或者趴在灸床11上进行热灸,也即人体在高度方向上位于灸床11上方。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人体在高度方向上也可以位于灸床下方。另外,在日常使用中,当热灸装置10不作热灸使用时,可以在床板112上放置床垫作日常睡床使用,如此,使得热灸装置10不需要占用多余空间,尽可能地发挥了热灸装置10的其他价值。
32.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热灸装置10还可以包括灸具13,同样地,灸具13也用来放置灸料,并可以放置在热灸装置10内。具体地,灸具13可以包括灸网133和固定在灸网133外围的边框132。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灸具13还可以包括在边框132相对两侧设置的把手131,如此,使得取放灸具13变得更方便快捷。进一步地,在使用状态下,灸具12既可以对应于人体的上半身,也可以对应于人体的下半身。当然,在其他一些诸如热灸装置10还设置有灸具13的实施例中,在使用状态下,灸具12和灸具13中的一者可以对应于人体的上半身,另一者可以对应于人体的下半身。其中,本实施例以灸具12对应于人体的上半身,灸具13对应于人体的下半身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如此,当用户躺卧或趴在灸床11上时,可以最大面积地接收热灸。
3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述的灸料的主要成分为艾草,具体可以为由艾草加工制得的艾绒;当然除了艾绒外,还可以在艾绒中渗入甘松、白芷、细辛、羌活、雄黄等等适于热灸的药物。为了适于热灸,可以将灸料加工制成艾条、艾柱和艾饼等形态。进一步地,以用户躺卧或趴在灸床11上作为参考,本技术所述的长度方向可以指人体垂直轴(vertical axis)所在方向,也即人体身高所在方向;本技术所述的宽度方向可以指人体冠状轴(coronal axis)所在方向,也即人体左右所在方向;本技术所述的高度方向可以指人体矢状轴(sagittal axis)所在方向,也即人体前后所在方向。
3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床板112可以包括分别与床架111连接的第一床板1121和第二床板1122,当然第一床板1121和第二床板1122之间也可以彼此连接。其中,第一床板1121可以覆盖灸具12,第二床板1122可以覆盖灸具13。进一步地,第一床板1121和第二床板1122中至少第二床板1122绕一平行于宽度方向或者长度方向的轴线相对于床架111转动。如此,当用户需要取放或者更换灸料以及打扫热灸装置10时,用户可以通过此种连接方式每次掀开或者折叠两块床板112中的一块,而不用每次都掀开整个床板112,使用方便、快捷。
35.进一步地,床板112上可以设置有多个透气孔,以允许灸料燃烧产生的热气直接作用于人体,有利于改善热灸的疗效。其中,透气孔可以设置成弧形、条形、圆形等结构,例如后文中提及的弧形通孔1123和条形通孔1124。优选地,前述透气孔中的至少部分沿高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分别与灸具12和/或灸具13重叠,以便于灸料产生的热气更好地作用于人体。
36.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热灸主要是通过灸料燃烧产生的热气作用于人体的穴位,因此灸具12和灸具13相对于床板112的位置以及诸如弧形通孔1123和条形通孔1124等透气孔在床板112上的具体分布情况可以根据中医理论、人体构造等进行合理的布置,在此不作限制,以改善热灸装置10的热灸效果。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5,热灸装置10还可以包括驱动结构141,驱动结构141驱动灸具12沿高度方向靠近或者远离床板112。如此,使得热灸装置10可以根据人体承受能力不同或者热灸过程需要不同让灸具12靠近或远离床板112,以此调节人体接收到的热气力度,也即避免过热或者欠热,进而使得热灸装置10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进一步地,热灸装置10还可以包括与驱动结构141连接的支架124,支架124主要是方便放置灸具12。其中,驱动结构141可以与灸具12中的支架124的中心区域连接,以增加驱动的平稳性。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结构141也可以与支架124的一端连接,也即形成悬臂结构,另一端则可以设置导向结构,以增加驱动的平稳性。其中,当形成悬臂结构的时候,支架124可以通过支撑件1415连接驱动结构141。
38.作为示例地,结合图7,驱动结构141与灸具12上的支架124(例如衬板1242)的中心区域连接,并可以包括滑块1411、丝杠1412、滑轨1413和电机1414,滑轨1413与灸床11(例如与床架111连接的框体1241)连接,滑块1411与滑轨1413滑动配合,并作为驱动结构141的输出端与支架124连接,丝杠1412与滑块1411啮合,丝杠1412上设置有螺纹,可以将电机1414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滑块1411及与滑块1411连接的灸具12的直线运动。电机1414的输出轴与丝杠1412连接。如此,可以利用驱动结构141实现灸具12在高度方向上靠近或远离床板112,因为灸具12可以位于支架124上,所以驱动结构141同样可以驱动支架124沿高度方向靠近或者远离床板。本实施例中,驱动结构141可以是一个滑动丝杠升降机构。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结构141也可以是滚珠丝杠升降机构或者别的升降机构,在此不做限制。
39.类似地,结合图2,热灸装置1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灸具13背离床板112一侧的驱动结构144,驱动结构144与灸具13的中心区域连接,并驱动所述灸具13沿所述高度方向靠近或者远离床板112。其中,驱动结构144的驱动原理及其具体结构可以与驱动结构141的相同或者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40.作为示例性地,结合图3,灸具122的数量可以为两组,灸具121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两组灸具122之间。如此,在使用状态下,位于灸具121两边的灸具122燃烧产生的热气可以
补充中间灸具121的热气,使得人体热灸部位受到的热量更加均衡稳定,热灸效果显著。另外,结合图1和图3,一般情况下,灸具121在使用状态下可以对应于人体的躯干部,灸具122可以对应于人体的上肢部,如此,使得人体重要部位可以受到热灸,热灸效果显著。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灸具121包括中心灸具1211、外围灸具1212,外围灸具1212环绕中心灸具1211。其中,外围灸具12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8个,8个外围灸具1212绕中心灸具1211间隔设置。其中,灸具121还可以包括中心灸具1211的连接件1213,连接件1213的数量与外围灸具1212的数量相同,每一外围灸具1212分别与一个连接件1213可拆卸连接。如此,既可以降低灸具121的总重,也便于用户根据需要选择性地放置灸料。
42.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外围灸具1212可以不是由多个组成的,而是一体的,也即外围灸具1212是一个连续的环状结构。进一步地,外围灸具1212还可以与连接件1213远离中心灸具121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如此,方便用户清理外围灸具1212。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床板112上可以设置与灸具121和灸具122分别配合的诸如弧形通孔1123、条形通孔1124等透气孔。如前所述,在使用状态下,灸具121可以对应于人体的躯干部,灸具122可以对应于人体的上肢部,如此,使得人体重要部位可以受到热灸,热灸效果显著。
43.基于上述的相关描述,并结合图2和图3,第一床板1121可以覆盖灸具12,灸具12可以对应人体的上半身。相应地,第一床板1121上可以设有三组透气孔(例如图2中i、ii、iii所示),每一组透气孔可以包括多个弧形通孔1123和多个条形通孔1124。其中,多个弧形通孔1123可以沿灸具121的转动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一弧形通孔1123可以沿灸具121的转动方向延伸;每一条形通孔1124沿长度方向延伸。进一步地,弧形通孔1123的圆心可以落在灸具121的转动轴上,该转动轴可以是下面将提及的从动轮1433的转动轴。例如:弧形通孔1123沿高度方向的正投影可以与灸具121重叠。此时,由于灸具121可以在驱动结构143的驱动下转动以产生螺旋上升的热气,使得该热气在穿过弧形通孔1123时可以保持螺旋状态,进而更好地作用于人体,当然也可以避免产生灼烧感。类似地,条形通孔1124沿高度方向的正投影可以与灸具122重叠,以使得灸具122中灸料燃烧产生的热气可以更好地作用于人体。当然,第二床板1122上可以设置两组条形通孔1124,对应人体的下肢部,也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组透气孔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弧形通孔1123,至少两个弧形通孔1123沿一参考圆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前述参考圆的圆心与弧形通孔1123的圆心重合。此时,每一弧形通孔1123的中心可以落在前述参考圆上。结合图2,弧形通孔112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弧形通孔1123可以沿前述参考圆的径向对称设置。当然,弧形通孔1123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三个弧形通孔1123沿前述参考圆的周向均匀地间隔分布;弧形通孔1123的数量还可以为四个,四个弧形通孔1123两两沿前述参考圆的径向对称设置。
44.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组透气孔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弧形通孔1123,至少两个弧形通孔1123沿一参考圆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在远离参考圆的圆心的延伸方向上,至少两个弧形通孔1123的弧长逐渐增大,其中参考圆的圆心与弧形通孔1123的圆心重合。此时,每一弧形通孔1123的中心可以落在前述参考圆的同一径向上,并同向弯曲,例如每一组透气孔形成wifi图标的样式。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两个弧形通孔1123中弧长最长的弧形通孔1123所在圆可以简单地视作前述参考圆。
45.作为示例性地,每一组弧形通孔112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弧形通孔1123相对于一平行于长度方向的对称轴对称设置,每一弧形通孔1123所对应的圆心角介于80
°

150
°
之间。如此,兼顾了床板112的透气性和强度。进一步地,条形通孔1124可以分为两组,每一组条形通孔1124沿高度方向的正投影分别与一组灸具122重叠。
46.当然,床板112上也可以开设一面积较大的透气孔,以便于灸料燃烧所产生的热气以螺旋的方式作用于人体。
47.进一步地,结合图5至图7,热灸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支架124(例如衬板1242)上的驱动结构143,驱动机构143与中心灸具1211连接,并驱动灸具121相对于灸床11转动,驱动结构143固定在框体1241上,并在高度方向上支撑衬板1242,驱动结构143的输出端与衬板1242的中心区域连接,灸具121设置在衬板1242上。如此,使得人体在高度方向上对应灸具121部分受到的热气不至于过于集中,以避免产生灼烧感。
48.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驱动结构143包括电机1431、主动轮1432和从动轮1433,从动轮1433与主动轮1432啮合,主动轮1432与电机1431的输出端连接,从动轮1433与灸具121连接。在使用状态下,电机1431通电转动带动主动轮1432转动,主动轮1432带动从动轮1433转动,从动轮1433通过与灸具121连接,带动灸具121一起转动,此时使得灸具121特别是外围灸具1212部分产生螺旋上升的热气。如此,使得灸具121部分受到的热气不至于产生灼烧感。
49.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7,驱动结构143包括电机1431、主动轮1432和从动轮1433,从动轮1433通过一皮带(图中未显示)与主动轮1432连接,主动轮1432与电机1431的输出端连接,从动轮1433与灸具121连接。在使用状态下,电机1431通电转动带动主动轮1432转动,主动轮1432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1433转动,从动轮1433通过与灸具121连接,带动灸具121一起转动,此时使得灸具121特别是外围灸具1212部分产生螺旋上升的热气。如此,也可以得到相似或相近的效果。
50.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1,驱动结构143还可以包括连接从动轮1433和中心灸具1211的转接件1434,转接件1434上设有多个沿灸具121的转动方向间隔设置的避让缺口1435,每一连接件1213远离外围灸具1212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避让缺口1435内。避让缺口1435的设置一方面限制连接件1213移动,另一方面使得热灸装置10在结构上更加紧凑。
51.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至图10,连接件1213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12131和与第一连接部12131弯折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132,第一连接部12131与灸具121连接,第二连接部12132朝着靠近床板112的方向延伸,例如第二连接部12132可以朝着高度方向延伸。连接件1213还可以包括与第二连接部12132弯折连接的限位部12134,限位部1213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部12134位于第二连接部12132的同一侧并彼此间隔,以形成一插槽12135,如此,方便了外围灸具1212的固定。另外,外围灸具1212包括容料仓12121和与容料仓12121连接的挂耳12123,容料仓12121朝向床板112的一侧呈敞口设置,挂耳12123包括与容料仓12121弯折连接的第一弯折部12125和与第一弯折部12125弯折连接的第二弯折部12126,第二弯折部12126朝着背离容料仓12121的敞口端的方向延伸,进而接插在插槽12135内。另外,还可以在第二弯折部12126靠近容料仓12121的一面上设置一个开口朝向第一弯折部12125的抵持部12127,如此,可以起到固定容料仓12121的作用,防止容料仓12121掉落。另外,还可以在容料仓12121弯折连接的折边12122上设置一个朝向灸床11延伸的把手12124。其中,把手12124相对于容料仓12121弯折,朝着远离中心灸具1211的方向延伸,可以向远离
外围灸具1212的方向倾斜。如此,方便用户取放外围灸具1212,也不会被灸料燃烧的热气烫伤。
52.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支架124(例如衬板1242)上设有卡槽(图中未标出),灸具122可以包括容料仓1221和与容料仓1221连接的卡片1222,卡片1222嵌入卡槽,并允许灸具122与支架124可拆卸连接。如此,方便取放灸具122。
5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