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9787发布日期:2022-11-05 10:54阅读:2287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导管。


背景技术:

2.作为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等的治疗方法,已知如下导管消融治疗:将消融导管插入体内,将该消融导管的末端加热或冷却,由此,将心脏内的目标部位烧灼(消融)来治疗。这样的导管消融治疗时,有消融的热被传递至接近心脏的食道等内部器官而该内部器官损伤的可能。
3.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导管消融治疗时被插入食道等内部器官来使用的温度测定用的导管的发明。根据该发明,能够监视食道等的内部温度,在内部温度为高温或低温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将导管消融治疗暂时中止而设置冷却时间的应对。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19936号公报。
5.然而,进行上述那样的应对的情况下,治疗时间变长,有对于患者的负担变大的可能。因此,希望将内部器官高效率地温度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方面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内部器官高效率地温度调节的导管。
7.本发明的导管具备第1筒状部、第2筒状部、温度传感器,前述第1筒状部设置有与内部相通的第1开口,前述第2筒状部通过前述第1筒状部内,具有伸出部,前述伸出部从前述第1筒状部的末端伸出且设置有与内部相通的第2开口,前述温度传感器测定在前述第2筒状部的前述伸出部处设置的测定部的温度,将被从前述第1开口及前述第2开口的一方排出的液体从前述第1开口及前述第2开口的另一方回收。
8.前述导管中,也可以是,前述导管的长边方向上,前述测定部位于前述第1开口和前述第2开口之间。
9.此外,前述导管中,也可以是,将被从前述第2开口排出的液体从前述第1开口回收。
10.此外,前述导管中,也可以是,前述第1开口向前述第1筒状部的末端开口。
11.此外,前述导管中,也可以是,前述第2开口包括沿前述第2筒状部的中心轴线离开地在前述第2筒状部的前述伸出部的侧面设置的多个开口。
12.此外,前述导管中,也可以是,前述温度传感器具有沿前述第2筒状部的中心轴线与前述第2开口交替地设置的多个前述测定部。
13.此外,前述导管中,也可以是,前述第2开口的多个开口中的一个开口的开口面积比在与该一个开口相比更靠近侧的位置设置的另一个开口的开口面积大。
14.此外,前述导管中,也可以是,前述第2开口包括在以前述第2筒状部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离开地在前述第2筒状部的前述伸出部的侧面设置的多个开口。
15.此外,前述导管中,也可以是,前述第1筒状部与前述第2筒状部一体化。
16.此外,前述导管中,也可以是,前述第2筒状部的前述伸出部具有向一侧及另一侧弯曲的波形形状。
17.此外,前述导管中,也可以是,前述第2筒状部能够相对于前述第1筒状部移动,能够容纳于前述第1筒状部内。
18.此外,前述导管中,也可以是,前述波形形状具有向前述一侧弯曲的第1弯曲部、向前述另一侧弯曲的第2弯曲部、在前述第1弯曲部和前述第2弯曲部之间设置的中间部,前述测定部分别设置于前述第1弯曲部、前述第2弯曲部、前述中间部。
19.此外,本发明的导管具备第1筒状部、第2筒状部、温度传感器,前述第1筒状部设置有与内部相通的第1开口,前述第2筒状部具有伸出部,前述伸出部从前述第1筒状部的末端伸出且设置有与内部相通的第2开口,前述温度传感器测定在前述第2筒状部的前述伸出部处设置的测定部的温度,将被从前述第1开口及前述第2开口的一方排出的液体从前述第1开口及前述第2开口的另一方回收。
20.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内部器官高效率地温度调节。
附图说明
21.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导管的概略图。
22.图2是图1的导管的近侧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23.图3是图1的导管的远侧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24.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25.图5是图1的b-b剖视图。
26.图6是图1的c-c剖视图。
27.图7是用于说明使图1的导管的末端侧偏向的动作的图。
28.图8是表示图7的偏向杆位于近侧时的偏向机构的示意图。
29.图9是表示图7的偏向杆位于远侧时的偏向机构的示意图。
30.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导管的概略图。
31.图11是表示图10的导管处使第2筒状部容纳于第1筒状部内的状态的概略图。
32.图12是第3实施方式的导管的概略图。
33.图13是图12的d-d剖视图。
34.图14是第4实施方式的导管的概略图。
35.图15是图14的e-e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说明书中所附的附图中,为了方便容易理解,适当地将比例尺及纵横的尺寸比等从实物中改变而夸张。
37.(第1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9,对第1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
38.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具备手柄部10、从手柄部10延伸的第1筒状部20、
通过第1筒状部20内而延伸的第2筒状部30、测定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0。
39.首先,对手柄部10进行说明。手柄部10是导管1的使用时操作者把持来操作的部分。手柄部10也可以形成为圆筒状。图示的例子中在手柄部10设置有偏向杆12、液体注入部14、缆线16。
40.偏向杆12构成为,操作者能够用手指等操作,通过用手指等推拉而能够在导管1的长边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以下仅称作长边方向x)上倾斜。如图2所示,偏向杆12与后述的偏向机构50连结。偏向机构50如后所述,例如构成为,偏向杆12向长边方向x的远侧(图7中的左侧)倾斜时,使导管1的末端侧(后述的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末端侧)向与长边方向x正交的方向上的一侧(图7中的下侧)偏向,偏向杆12向长边方向x的近侧(图7中的右侧)倾斜时,使导管1的末端侧向与长边方向x正交的方向上的另一侧(图7中的上侧)偏向(参照图7)。通过这样地构成,特别地在对食道应用的情况下,将导管1经鼻或经口插入食道内时,能够减少向气道偏离的风险。此外,食道从咽头部至胃的喷门并非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所以通过偏向操作,能够将后述的测定部41配置于作为目标的食道部位。
41.另外,“近”意味着长边方向x上接近导管1的操作者的一侧。此外,“远”意味着长边方向x上从导管1的操作者离开的一侧。
42.液体注入部14是将液体注入导管1内的部分,与后述的第2筒状部30内的第2液体流路32连通。液体注入部14可以经由管与具有输送泵的输送装置(未图示)连接,也可以是通过驱动输送泵而液体被注入导管1内。该情况下,优选地,能够基于由温度传感器40检测的信号控制输送泵的驱动。或者,液体注入部14可以经由管与注射器(未图示)连接,也可以是,操作者操作注射器,由此,液体被注入导管1内。
43.缆线16是将导管1和未图示的测定装置连接的缆线,由温度传感器40检测到的信息(例如,热电动势)被经由缆线16输入测定装置,被转换成温度信息(生物体内温度)。被转换的温度信息能够利用能够显示的设备向外部显示,例如,能够在测定装置主体、与测定装置连接的外部设备(例如,监视器、显示器等)显示。
44.接着,对第1筒状部20及第2筒状部30进行说明。第1筒状部20及第2筒状部30是使用导管1时被插入食道等患者的内部器官的部分。如图1~4所示,第2筒状部30的外径比第1筒状部20的内径小。此外,长边方向x上,第2筒状部30的长度比第1筒状部20的长度大。并且,第2筒状部30在第1筒状部20内通过。因此,第2筒状部30具有从第1筒状部20的末端伸出的伸出部31。图示的例子中以第1筒状部20的中心轴线o1与第2筒状部30的中心轴线o2一致的方式配置有第1筒状部20及第2筒状部30。
45.如图2~6所示,在第2筒状部30的内部形成有供液体流动的第2液体流路32。如图2所示,第2筒状部30的近端(图2中的右侧的端部)与手柄部10的远端(图2中的左侧的端部)连接。第2筒状部30的内部与手柄部10的内部连通,从液体注入部14注入的液体流入第2筒状部30内的第2液体流路32而流动。
46.如图1及图3所示,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设置有第2开口34。第2开口34与第2筒状部30的内部相通。即,第2筒状部30内的第2液体流路32与第2筒状部30的外部经由第2开口34连通。图示的例子中第2开口34被沿长边方向x离开地(沿第2筒状部30的中心轴线o2离开地)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侧面35设置有多个。此外,第2开口34如图5所示,在以第2筒状部30的中心轴线o2为中心的周向上离开地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侧面35设
置有多个。然而,不限于此,第2开口34也可以仅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侧面35设置有一个,也可以在第2筒状部30的末端设置。设置有多个第2开口34的情况下,各第2开口34的开口面积可以为相同程度。被从液体注入部14注入而在第2筒状部30内的第2液体流路32流动的液体被从该第2开口34向第2筒状部30的外部(导管1的外部)排出。即,从该第2开口34向第2筒状部30的外部的食道等内部器官供给液体。由此,能够借助液体将食道等内部器官冷却或加温。
47.如图4~6所示,也可以是,沿与轴向x正交的截面观察第2筒状部30时,在第2液体流路32的周围,换言之,在划分第2液体流路32的壁部,形成有四个通路(管腔)36、37、38及39。即,四个通路也可以形成于第2筒状部30。其中通路36及37为后述的牵引线54及55分别穿过的牵引线用通路。此外,通路38及39为后述的温度传感器40的热电偶42穿过的热电偶用通路。
48.如图2~4所示,在第1筒状部20的内部形成有液体流动的第1液体流路22。更具体地,在第1筒状部20的内部且在第1筒状部20和第2筒状部30之间的空间形成有第1液体流路22。如图2所示,第1筒状部20的近端(图2的右侧的端部)与手柄部10的远端(图2的左侧的端部)连接。第1筒状部20的内部不与手柄部10的内部及第2筒状部30的内部连通,被从液体注入部14注入的液体不向第1筒状部20内的第1液体流路22流入。
49.如图1及图3所示,第1开口24设置于第1筒状部20。第1开口24与第1筒状部20的内部相通。即,第1筒状部20内的第1液体流路22和第1筒状部20的外部经由第1开口24连通。图示的例子中第1开口24设置于第1筒状部20的末端,在第1筒状部20的末端开口。然而,不限于此,第1开口24也可以设置于第1筒状部20的侧面。此外,第1开口24也可以在第1筒状部20的侧面设置多个。第1筒状部20的外部(导管1的外部)的液体被从该第1开口24向第1筒状部20的内部回收。即,意味着,从第2开口34向食道等内部器官供给的液体将该内部器官冷却或加温后,从该第1开口24流入第1筒状部20内的第1液体流路22地流动。
50.如图1及图2所示,在作为近侧的第1筒状部20的侧面设置有液体回收部26。液体回收部26与第1液体流路22连通,在第1液体流路22流动的液体被向该液体回收部26回收。液体回收部26可以经由管与具有抽吸泵的抽吸装置(未图示)连接,也可以通过驱动抽吸泵使第1液体流路22内为负压来从第1开口24抽吸液体。或者,液体回收部26可以经由管与注射器(未图示)连接,也可以通过操作者操作注射器来从第1开口24回收液体。
51.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第1筒状部20的内侧侧面和第2筒状部30的外侧侧面经由连结部28部分地连结,第1筒状部20和第2筒状部30一体化。也可以是,第1筒状部20和第2筒状部30在制造时由同一材料一体地无接缝地形成,特别地,由同一材料一体地成形。此外,也可以是,第1筒状部20的末端被末端尖细地形成,即带有锥形。
52.也可以是,长边方向x上,第1筒状部20的长度为200mm以上1000mm以下。第1筒状部20的内径也可以是,1.0mm以上5.0mm以下。第1筒状部20的外径也可以是,1.7mm以上6.0mm以下。此外,长边方向x上第2筒状部30的长度也可以是,300mm以上1100mm以下。第2筒状部30的外径也可以是,2.3mm以上4.0mm以下。第1筒状部20及第2筒状部30的材料只要是具有能够经鼻或经口向生物体内插入的可挠性的材料,则可以使用任何材料。作为这样的可挠性材料,例如列举聚氯乙烯、硅酮、聚醚嵌段酰胺、聚氨酯、尼龙、聚烯烃、聚酰胺及聚醚聚酰胺等。此外,为了确认向生物体内的留置部位,更优选地配合有具有x射线造影性的材料。
53.此外,向导管1内注入的液体只要是能够用于内部器官的温度调节的液体则可以是任何液体,例如列举生理食盐液、葡萄糖液、精制水或自来水等。液体也可以被温度调整。例如,加热的导管消融治疗中使用的情况下,液体的温度也可以是0℃以上10℃以下,冷却的导管消融治疗中使用的情况下,液体的温度也可以是25℃以上37℃以下。
54.接着,对温度传感器40进行说明。温度传感器40在导管1的使用时测定患者的内部器官的温度。温度传感器40包括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处设置的测定部41、测定测定部41的温度的热电偶42。
55.测定部41具有传热性形成为筒状。如图1及图6所示,测定部41也可以设置于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侧面35。图示的例子中测定部41在长边方向x上位于第1开口24和第2开口34之间。此外,测定部41在长边方向x上离开地(沿第2筒状部30的中心轴线o2离开地)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侧面35设置有多个。此外,测定部41被沿长边方向x(第2筒状部30的中心轴线o2)与第2开口34交替地设置。然而,不限于此,测定部41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侧面35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于第2筒状部30的末端。测定部41的材料只要是具有高传热性的材料则可以是任意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例如列举铁、铝、不锈钢及铂合金等金属材料。
56.热电偶42由不同种类的两根金属线构成。如图4~6所示,热电偶42穿过第2筒状部30内的热电偶用通路38。热电偶42也可以穿过热电偶用通路39。热电偶42的末端如上所述,穿过缆线16内与未图示的测定装置主体连接。另一方面,热电偶42的末端如图6所示,在长边方向x上在设置有测定部41的位置将第2筒状部30的内壁贯通而与测定部41连接。更具体地,热电偶42的末端在与测定部41接触的状态下固定于测定部41。热电偶42的末端例如也可以通过焊接等固定于测定部41。设置有多个测定部41的情况下,多个热电偶42穿过热电偶用通路38、39,并且在设置有各个测定部41位置,各热电偶42的末端将第2筒状部30的内壁贯通而与测定部41连接。作为热电偶42的金属线的组合例如列举铜线和康铜线等。
57.使用导管1时第2筒状部30插入患者的内部器官时,内部器官的温度(热)被向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设置的测定部41传递。温度传感器40借助热电偶42测定该测定部41的温度,由此,能够测定内部器官的温度。
58.另外,测定部41的形状不限于筒状,也可以具有其他任意的形状。此外,也可以不设置另外的测定部41,取而代之,热电偶42的末端兼用作测定部。即,测定部也可以包括热电偶42的末端。
59.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也可以具备使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末端侧偏向的偏向机构50。如图2所示,偏向机构50与偏向杆12连接,设置于手柄部10的内部。偏向机构50包括旋转部件51、第1牵引线54、第2牵引线55。旋转部件51与偏向杆12连接且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旋转轴c。操作偏向杆12而向长边方向x倾斜时,旋转部件51以旋转轴c为中心旋转。在旋转部件51的侧面设置有内轮部52、第1突起部53a及第2突起部53b。内轮部52设置于旋转部件51的内侧,从旋转部件51的侧面的中央部突出。第1突起部53a及第2突起部53b分别从旋转部件51的侧面的远侧(图2的左侧)的部分突出。第1突起部53a位于与长边方向x正交的方向的一侧(图2的上侧),第2突起部53b位于与长边方向x正交的方向的另一侧(图2的下侧)。此外,第1牵引线54及第2牵引线55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旋转部件51的侧面。第1牵引线54及第2牵引线55的一端分别与旋转部件51的侧面的近侧(图2的右侧)的部分连接。第1牵引
线54在与长边方向x正交的方向的一侧(图2的上侧)被连接,第2牵引线55在与长边方向x正交的方向的另一侧(图2的下侧)被连接。第1牵引线54及第2牵引线55分别穿过第1突起部53a和第2突起部53b之间。如图4~6所示,牵引线54及55分别穿过牵引线用通路36及37,牵引线54及55的另一端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末端侧被连接。牵引线54及55在旋转部件51和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末端侧之间具有既定的张力。
60.如图7所示,偏向机构50构成为,偏向杆12向远侧(图7的左侧)倾斜时,使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末端侧向与长边方向x正交的方向的一侧(图7的下侧)偏向。此外,偏向机构50构成为,偏向杆12向近侧(图7的右侧)倾斜时,使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末端侧向与长边方向x正交的方向的另一侧(图7的上侧)偏向。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偏向杆12直立时,在偏向机构50处,第1牵引线54的张力和第2牵引线55的张力平衡。因此,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末端侧能够维持沿着长边方向x延伸的形状。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偏向杆12向远侧倾斜时,旋转部件51沿图8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第1牵引线54放松,第1牵引线54的张力下降,且第2牵引线55与内轮部52的外周部分接触的同时被牵拉,第2牵引线55的张力增大。因此,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末端侧被第2牵引线55牵拉,在与长边方向x正交的方向的一侧(图7的下侧)受到力。由此,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末端侧向该一侧偏向(末端朝向该一侧)。此外,如图9所示,偏向杆12向近侧倾斜时,旋转部件51沿图9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第2牵引线55放松,第2牵引线55的张力下降,并且第1牵引线54与内轮部52的外周部分接触的同时被牵拉,第1牵引线54的张力增大。因此,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末端侧被第1牵引线54牵拉,在与长边方向x正交的方向的另一侧(图7的上侧)受到力。由此,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末端侧向该另一侧偏向(末端朝向该另一侧)。
61.接着,对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62.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例如在使用另外的消融导管的导管消融治疗时被使用。导管消融治疗中,插入体内的消融导管的末端将作为治疗对象的内部器官、例如心脏内的目标部位消融。此时,位于作为消融对象的内部器官的附近的另外的内部器官的温度也变化。导管1用于随着导管消融治疗而升温的内部器官的冷却、降温的内部器官的加热。以下,关于将心脏内的目标部位消融的导管消融治疗时利用导管1调节食道的温度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63.导管1例如在导管消融治疗时被从仰卧状态的患者的鼻或口插入食道内。更具体地,在操作者把持导管1的手柄部10的状态下将导管1的第1筒状部20及第2筒状部30插入患者的食道内。也可以是,将第1筒状部20及第2筒状部30插入患者的食道内时,操作偏向杆12,使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末端侧偏向。由此,能够将第2筒状部30向患者的食道内顺畅地引导。
64.导管消融治疗的期间,借助导管1的温度传感器40测定患者的食道内的温度。更具体地,食道的温度(热)向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设置的测定部41传递,借助温度传感器40的热电偶42,测定该测定部41的温度。被温度传感器40测定的温度被未图示的测定装置主体显示,由此,操作者能够监视患者的食道内的温度。
65.温度传感器40的测定温度为既定温度以上(例如39℃以上)的情况下,或者温度传感器40的测定温度为既定温度以下(例如15℃以下)的情况下,被温度调整后的液体被从液体注入部14向导管1内注入。从液体注入部14注入的液体向第2筒状部30的内部流入,在第2
筒状部30内的第2液体流路32流动。在第2液体流路32流动的液体被从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设置的第2开口34向第2筒状部30的外部、即食道内排出(喷射)。由此,患者的食道被液体冷却或加温。
66.被从第2开口34向食道内排出而将食道冷却或加温后液体被从第1开口24向第1筒状部20内回收,在第1筒状部20内的第1液体流路22流动。在第1液体流路22流动的液体被向液体回收部26回收。这样,能够将被从第2开口34排出的液体从第1开口24回收。
67.根据本实施方式,导管1具备温度传感器40,并且能够将被从第2开口34排出的液体从第1开口24回收。由此,内部器官的温度为高温或低温的情况下,能够借助导管1将液体排出及回收,能够将内部器官高效率地温度调节。因此,能够无需使导管消融治疗暂时中止来设置冷却时间。结果,能够缩短导管消融治疗的治疗时间,能够减轻对于患者的负担。
68.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一个导管1具有温度测定功能、液体排出功能及液体回收功能的各功能。因此,能够避免装置复杂化,且能够使温度测定以及液体的排出及回收等作业简便化。
69.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导管1具备设置有回收液体的第1开口24的第1筒状部20、设置有排出液体的第2开口34的第2筒状部30。由此,容易将被注入的液体流动的流路(第2液体流路32)和被回收的液体流动的流路(第1液体流路22)各自独立地设置。因此,能够持续进行液体的注入及回收,能够将内部器官高效率地温度调节。
70.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回收液体的第1开口24与排出液体的第2开口34相比位于近侧。由此,将导管1插入患者的食道内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从第2开口34排出的液体流入位于食道的近侧的气管。因此,能够减轻对于患者的负担。
71.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测定部41在长边方向x上位于第1开口24和第2开口34之间。液体被从第2开口34排出而被从第1开口24回收,所以第1开口24和第2开口34之间作为主要的温度调节的对象部位。因此,测定部41位于第1开口24和第2开口34之间,由此,能够将该对象部位的温度高精度地测定。结果,能够准确地把握该对象部位的温度,能够将内部器官更高效率地温度调节。
72.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开口24在第1筒状部20的末端开口。由此,例如,欲借助抽吸装置从第1开口24抽吸液体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第1开口24抽吸食道等的内壁面。因此,能够抑制来自第1开口24的抽吸力的下降,能够将液体高效率地地回收。此外,回收液体的第1开口24向供给液体的第2开口34侧开口,所以在这方面也能够将被从第2开口34向体内供给的液体高效率地回收。
73.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开口34包括沿第2筒状部30的中心轴线o2离开地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侧面35设置的多个开口。由此,能够从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侧面35设置的多个第2开口34相对于变为高温或低温的食道等的内壁面喷射液体。因此,能够将食道等的内壁面快速地冷却或加温,能够将内部器官更高效率地温度调节。
74.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温度传感器40具有沿第2筒状部30的中心轴线o2与第2开口34交替地设置的多个测定部41。由此,能够借助温度传感器40更详细地把握内部器官的温度分布,并且能够将温度被测定的部位的附近借助被从第2开口34排出的液体冷却或加温。因此,能够将内部器官更高效率地温度调节。
75.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开口34包括在以第2筒状部30的中心轴线o2为中心的
周向上离开地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侧面35设置的多个开口。由此,能够在周向上在较大范围从多个第2开口34相对于食道等的内壁面喷射液体。因此,能够将食道等的内壁面均匀地冷却或加温,能够将内部器官更高效率地温度调节。
76.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筒状部20和第2筒状部30一体化。即,第1筒状部20和第2筒状部30被无接缝地一体的形成,典型地,第1筒状部20和第2筒状部30被一体地成形。由此,能够有效地避免在第2筒状部30处形成的第2液体流路32被第1筒状部20封堵。此外,也能够有效地避免第1开口24被第2筒状部30封闭。因此,能够将内部器官稳定地温度调节。
77.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筒状部20的末端被末端尖细地形成。由此,例如,插入食道内时,能够抑制第1筒状部20的末端在鼻腔内、咽头卡挂。因此,能够将导管1向食道内顺畅地引导。
78.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设置有多个第2开口34的情况下各第2开口34的开口面积为相同程度的例子。然而,不限于此,各第2开口34的开口面积也可以不同。特别地,位于远侧的第2开口34的开口面积也可以比位于近侧的其他第2开口34的开口面积大。即,也可以是,多个第2开口34中的一个第2开口34的开口面积比与该一个第2开口34相比位于近侧的另一个第2开口34的开口面积大。进而,也可以是,随着从近侧朝向远侧,第2开口34的开口面积变大。即,也可以是,多个第2开口34中的任意的一个第2开口34的开口面积为与该一个第2开口34相比位于近侧的其他第2开口34的开口面积以上。
79.在第2筒状部30处设置有多个第2开口34的情况下,有与位于下游侧即远侧的第2开口34相比,液体容易被从位于上游侧即近侧的其他第2开口34排出的倾向。因此,通过使位于远侧的第2开口34的开口面积比位于近侧的其他第2开口34的开口面积大,能够使被从各第2开口34排出的液体的量均匀化。结果,能够将食道等的内壁面在长边方向上均匀冷却或加温,能够将内部器官更高效率地温度调节。
80.进而,也可以是,多个第2开口34中的一个第2开口34的开口面积比与该一个第2开口34相比位于近侧的另一个第2开口34的开口面积大、且比与该一个第2开口34相比位于远侧的又另一个第2开口34的开口面积大。该情况下,能够使沿着长边方向x的伸出部31的中间部的温度调节能力提高,能够将内部器官更高效率地温度调节。
81.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被从第2开口34排出的液体从第1开口24回收的例子。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将被从第1开口24排出的液体从第2开口34回收。该情况下,液体的流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反。
82.即使是这样的情况,内部器官的温度为高温或低温的情况下,也能够借助导管1将液体排出及回收,能够将内部器官高效率地地温度调节。
83.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导管1被插入患者的食道内的例子。然而,不限于此,导管1也可以被插入需要温度调节的任意的内部器官。
84.以上,参照具体例的同时说明了一实施方式,但不意味着上述具体例限定一实施方式。上述一实施方式能够由其他各种各样的具体例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进行各种省略、置换、改变、追加。
85.(第2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10及图11,对第2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
86.图10及图11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主要在第2筒状部的伸出部具有向一侧及另一
侧弯曲的波形形状的方面不同,其他结构与图1~9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另外,图10及图11中,对于与图1~9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87.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具有向一侧(图10的上侧)及另一侧(图10的下侧)弯曲的波形形状。更具体地,波形形状具有向一侧弯曲的第1弯曲部61、向另一侧弯曲的第2弯曲部62、在第1弯曲部61和第2弯曲部62之间设置的中间部63。另外,图示的例子中第1弯曲部61及第2弯曲部62分别各设置一个,但不限于此,第1弯曲部61及第2弯曲部62的至少一方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例如,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也可以弯曲成在与长边方向x正交的方向的一侧及另一侧交替地折回。第2筒状部30也可以由将该波形形状形状记忆那样的可挠性材料制作。作为第1筒状部20及第2筒状部30的材料,例如列举聚氯乙烯、硅酮、聚醚嵌段酰胺、聚氨酯、尼龙、聚烯烃、聚酰胺及聚醚聚酰胺等热塑性材料、镍钛合金等形状记忆合金等。
88.图示的例子中测定部41被沿第2筒状部30的中心轴线o2离开地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侧面35设置有多个。此外,测定部41被沿第2筒状部30的中心轴线o2与第2开口34交替地设置。图示的例子中测定部41分别设置于第1弯曲部61、第2弯曲部62、中间部63。此外,第2开口34分别设置于各测定部41之间。即,第2开口34分别设置于,在第1弯曲部61处设置的测定部41和在中间部63处设置的测定部41之间及在第2弯曲部62处设置的测定部41和在中间部63处设置的测定部41之间。然而,不限于此,测定部41及第2开口34也可以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任意的位置设置。
89.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2筒状部3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1筒状部20移动。图示的例子中第1筒状部20的近端(图10的右侧的端部)与手柄部10的远端(图10的左侧的端部)连接。另一方面,第2筒状部30的近端不与手柄部10连接,将手柄部10贯通,从手柄部10的近端伸出。即,第2筒状部30具有从手柄部10的近侧伸出的近侧伸出部64。操作者将该近侧伸出部64牵拉等使其向长边方向x的近侧移动,由此,如图11所示,能够使第2筒状部30相对于第1筒状部20向长边方向x的近侧移动。此时,第2筒状部30由可挠性材料制作的情况下,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仿照第1筒状部20的内侧的形状从波形形状变形成直线形状,容纳于第2筒状部30内。这样,第2筒状部30构成为能够容纳于第1筒状部20内。另外,从图11所示的状态将近侧伸出部64推动等使其向长边方向x的远侧移动,由此,能够使第2筒状部30相对于第1筒状部20向长边方向x的远侧移动。由此,如图10所示,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向外部伸出,具有形状被记忆的波形形状。
90.另外,也可以是,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近侧伸出部64设置有与第2筒状部30内的第2液体流路32连通的液体注入部14。操作者能够从该液体注入部14向导管1内注入液体。
91.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偏向杆12而在手柄部10设置移动杆65。移动杆65构成为,能够通过操作者用手指等操作而沿长边方向x移动。移动杆65在手柄部10的内部与第2筒状部30连结。因此,使移动杆65沿长边方向x移动时,第2筒状部30也与移动杆65一同沿长边方向x移动。这样,通过使移动杆65沿长边方向x移动,也能够使第2筒状部30沿长边方向x移动。
92.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具有向一侧及另一侧弯曲的波形形状。由此,能够在借助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波形形状将食道等内部器官扩张的状态下,从
第2开口34向内部器官供给液体。因此,能够将内部器官更有效地冷却或加温,能够将内部器官更高效率地温度调节。
93.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筒状部30能够相对于第1筒状部20移动,能够容纳于第1筒状部20内。因此,即使是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具有波形形状的情况,也能够通过将第2筒状部30容纳于第1筒状部20内,将第2筒状部30向患者的食道等内部器官顺畅地引导。
94.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测定部41被分别设置于波形形状的第1弯曲部61、第2弯曲部62、中间部63。由此,能够将食道等内部器官的温度平面性地扩宽地测定,能够将内部器官的温度分布更高精度地测定。因此,能够将内部器官的温度更准确地把握,能够将内部器官更高效率地温度调节。
95.(第3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12及图13,对第3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
96.图12及图13中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中,在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上观察时,主要在第1筒状部及第2筒状部分别具有大致半圆形形状的方面不同,其他结构与图1~9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另外,图12及图13中,对于与图1~9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97.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与轴向x正交的截面上观察时,第1筒状部20及第2筒状部30分别具有大致半圆形形状。并且,第1筒状部20及第2筒状部30一体化而形成圆形形状。第1筒状部20和第2筒状部30制造时由同一材料一体地无接缝地形成,特别地,也可以由同一材料一体地成形。图示的例子中第1筒状部20的末端29形成于图13所示的截面上。并且,如图12所示,第2筒状部30具有从第1筒状部20的末端29伸出的伸出部31。另外,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截面具有圆形形状。
98.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如图13所示,在第1筒状部20的内部形成有第1液体流路22。此外,在第1筒状部20设置有与内部相通的第1开口24。图示的例子中第1开口24设置于第1筒状部20的侧面。经由该第1开口24,第1筒状部20内的第1液体流路22和第1筒状部20的外部连通。另一方面,第1筒状部20内的第1液体流路22也与液体回收部26连通。
99.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如图13所示,在第2筒状部30的内部形成有第2液体流路32。此外,如图12所示,在第2筒状部30设置有与内部相通的第2开口34。图示的例子中第2开口34沿长边方向x离开地(沿第2筒状部30的中心轴线o2离开地)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侧面35设置有多个。第2开口34被沿长边方向x(第2筒状部30的中心轴线o2)与测定部41交替地设置。此外,第2开口34在以第2筒状部30的中心轴线o2为中心的周向上离开地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侧面35设置多个。经由该第2开口34,第2筒状部30内的第2液体流路32与第2筒状部30的外部连通。另一方面,第2筒状部30内的第2液体流路32也与液体注入部14连通。
100.本实施方式中,从液体注入部14注入的液体在第2筒状部30内的第2液体流路32流动,被从第2开口34向第2筒状部30的外部、即食道内排出(喷射)。由此,患者的食道被液体冷却或加温。并且,将食道冷却或加温后的液体被从第1开口24向第2筒状部30内回收,在第2筒状部30内的第1液体流路22流动,被向液体回收部26回收。
101.即,本方式的导管1具有设置有与内部相通的第1开口24的第1筒状部20、具有从第1筒状部20的末端29伸出且设置有与内部相通的第2开口34的伸出部31的第2筒状部30、测
定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设置的测定部41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0,将被从第2开口34排出的液体从第1开口24回收。另外,被从第1开口24排出的液体也可以被从第2开口34回收。
102.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导管1也具备温度传感器40,且能够将被从第2开口34排出的液体从第1开口24回收。或者,能够将被从第1开口24排出的液体从第2开口34回收。因此,内部器官的温度为高温或低温的情况下,能够借助导管1将液体排出及回收,能够将内部器官高效率地温度调节。
103.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与轴向x正交的截面观察时,第1筒状部20及第2筒状部30一体化而形成圆形形状。因此,能够使装置结构简单化,能够使温度测定以及液体的排出及回收等作业更加简便化。此外,在导管1未形成台阶,所以例如插入食道内时,能够抑制在鼻腔内、咽头卡挂。因此,能够将导管1向食道内顺畅地引导。
104.(第4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14及图15,对第4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
105.图14及图15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中,主要在第1筒状部和第2筒状部并联地延伸的方面不同,与图1~9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另外,图14及图15中,对于与图1~9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106.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及图15所示,第2筒状部30不通过第1筒状部20内,第1筒状部20和第2筒状部30并联地延伸。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1筒状部20的近端(图14的右侧的端部)与手柄部10的远端(图14的左侧的端部)连接,第2筒状部30的近端与手柄部10的远端连接。此外,长边方向x上,第2筒状部30的长度比第1筒状部20的长度大。因此,第2筒状部30具有从第1筒状部20的末端29伸出的伸出部31。
107.如图15所示,第1筒状部20的侧面和第2筒状部30的侧面也可以接触。然而,不限于此,第1筒状部20的侧面和第2筒状部30的侧面也可以离开。此外,第1筒状部20和第2筒状部30也可以一体化。该情况下,第1筒状部20和第2筒状部30在制造时也可以由同一材料一体地成形。
108.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如图15所示,在第1筒状部20的内部形成有第1液体流路22。此外,如图14所示,在第1筒状部20设置有与内部相通的第1开口24。图示的例子中第1开口24在第1筒状部20的末端29开口。经由该第1开口24,第1筒状部20内的第1液体流路22和第1筒状部20的外部连通。另一方面,第1筒状部20内的第1液体流路22也与液体回收部26连通。
109.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如图15所示,在第2筒状部30的内部形成有第2液体流路32。此外,如图14所示,在第2筒状部30设置有与内部相通的第2开口34。图示的例子中第2开口34沿长边方向x离开地(沿第2筒状部30的中心轴线o2离开地)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侧面35设置有多个。第2开口34被沿长边方向x(第2筒状部30的中心轴线o2)与测定部41交替地设置。此外,第2开口34在以第2筒状部30的中心轴线o2为中心的周向上离开地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的侧面35设置多个。经由该第2开口34,第2筒状部30内的第2液体流路32与第2筒状部30的外部连通。另一方面,第2筒状部30内的第2液体流路32也与液体注入部14连通。
110.本实施方式中,被从液体注入部14注入的液体在第2筒状部30内的第2液体流路32流动,被从第2开口34向第2筒状部30的外部、即食道内排出(喷射)。由此,患者的食道被液体冷却或加温。并且,将食道冷却或加温后的液体被从第1开口24向第1筒状部20内回收,在
第1筒状部20内的第1液体流路22流动,被向液体回收部26回收。
111.即,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具有设置有与内部相通的第1开口24的第1筒状部20、具有从第1筒状部20的末端29伸出且设置有与内部相通的第2开口34的伸出部31的第2筒状部30、测定在第2筒状部30的伸出部31设置的测定部41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0,将被从第2开口34排出的液体从第1开口24回收。另外,也可以将被从第1开口24排出的液体从第2开口34回收。
112.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导管1也具备温度传感器40,并且能够将被从第2开口34排出的液体从第1开口24回收。或者,能够将被从第1开口24排出的液体从第2开口34回收。因此,内部器官的温度为高温或低温的情况下,能够借助导管1将液体排出及回收,能够将内部器官高效率地温度调节。
113.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导管1的制造容易,能够减少导管1的制造成本。此外,能够将被注入的液体流动的流路和被回收的液体流动的流路各自独立地确保。因此,能够自由地调整注入液体时的注入压力、回收液体时的抽吸压力,能够将内部器官高效率地温度调节。
114.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将内部器官高效率地温度调节。
115.以上,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与其变形例,但显然也能够将多个实施方式或多个变形例至少部分地适当组合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