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44961发布日期:2022-12-06 23:3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


背景技术:

2.通常的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具有:裆间部分,其包含前后方向的中央;腹侧部分,其从前后方向的中央向前侧延伸;背侧部分,其从前后方向的中央向后侧延伸;以及连结部,其设置于背侧部分的两侧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结于腹侧部分的外表面。在使用时,将背侧部分的两侧部从腰的两侧绕到腹侧部分的外表面而将连结部连结于腹侧部分的外表面。这样的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除了面向婴幼儿使用之外,也可以以看护用途(成人用途)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通常,与短裤型一次性穿着物品相比,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的腰围方向的贴合性差,容易滑落(容易向腿侧滑动)。因此,已知在使用中容易在后背与物品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产生泄漏。
4.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使位于背侧部分的宽度方向两侧的部分通过腰的斜上方绕到腹侧部分的外表面,而将背侧部分钩挂于髂嵴。
5.然而,当前的大量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存在如下问题:在按照通常的穿着方法使背侧部分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处的后缘对准穿着者的腰时,背侧部分的后缘位于穿着者的髂骨旁边,难以直接将背侧部分钩挂于髂嵴。
6.为了解决该问题,也可以考虑构成为:使带部从具有吸收体的主体部的侧方朝向斜后方突出,该带部的末端侧在展开状态下比背侧部分的后缘的位置靠后侧(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该构造不仅复杂,还存在以下问题:翼部分与主体部分相连接的连接部分容易扭曲,穿着感不好。此外,主体部的后缘的位置容易变得比腰位置低(位于穿着者的裆间侧),即便具有防滑落效果,防泄漏效果也有可能变差。而且,朝向斜后方的带的起始端位于主体部的侧方并且某种程度上远离裆间侧,因此不容易钩挂于髂嵴的后部。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5132号公报
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0-60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12.因此,本发明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通过更简单的构造使防滑落性优异的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
1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4.解决了上述课题的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如下。
15.《第1方式》
16.一种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具有:裆间部分,其包含前后方向的中央;腹侧部分,其从前后方向的中央向前侧延伸;以及背侧部分,其从前后方向的中央向后侧延伸,在所述背侧部分的两侧部设置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结于所述腹侧部分的外表面的连结部,在包含所述裆间部分的范围设置有吸收体,在所述背侧部分处的所述吸收体的后侧设置有不具备所述吸收体的端翼,所述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具有安装于所述端翼的变形伸缩部件,所述变形伸缩部件具有:分别固定于所述端翼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固定部;以及不固定部,其位于这些固定部之间,能够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弹性伸缩,所述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构成为:在自然长度的状态下,所述端翼的比所述不固定部靠侧方的一对侧部分借助于所述不固定部的收缩被倾斜地拉近,从而越靠后侧越相互接近,由此,在位于所述一对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的后缘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向部分,并且在所述侧部分的后缘形成有以随着朝向侧方而靠向后方的方式延伸的斜后向部分,在展开状态下,端翼的后缘遍及包含从一方的斜后向部分至另一方的斜后向部分的范围,沿着宽度方向延伸。
17.(作用效果)
18.本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的特征在于,将特定构造的变形伸缩部件设置于特定位置,利用其收缩力,在自然长度的状态(在穿着作业开始时为该状态)下,在背侧部分的侧部分的后缘形成有易于钩挂于髂嵴的斜后向部分。因此,本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通过仅设置变形伸缩部件的极其简单的构造而使防滑落性优异。此外,变形伸缩部件具有不固定部,从而在自然长度的状态下在斜后向部分之间具有横向部分,因此也有相对于穿着者的腰和髂嵴的定位变得容易的优点。
19.《第2方式》
20.在第1方式的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中,所述一对固定部位于宽度方向的与所述吸收体的全宽对应的范围内。
21.(作用效果)
22.根据本方式,从更靠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的位置形成有斜后向部分,因此更容易将斜后向部分钩挂于髂嵴。
23.《第3方式》
24.在第1或第2方式的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中,所述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具有:第1折叠位置,其通过所述不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边界且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以及第2折叠位置,其沿着内角的二等分线向与第1折叠位置相反的方向折返,该内角是所述展开状态下的所述第1折叠位置与所述自然长度的状态下的所述第1折叠位置所成的角,沿着所述第2折叠位置形成有易弯折部。
25.(作用效果)
26.在本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中,当在自然长度的状态下一对侧部分借助于不固定部的收缩被倾斜地拉近从而越靠后侧越相互接近时,易于无多余且整齐地折叠中间部分,能够可靠地形成横向部分和斜后向部分。并且,其结果为,穿着作业变得容易。
27.《第4方式》
28.在第1至第3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中,所述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具有:第1折叠位置,其通过所述不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边界且在前后方
向上呈直线状延伸;以及第2折叠位置,其沿着内角的二等分线向与第1折叠位置相反的方向折返,该内角是所述展开状态下的所述第1折叠位置与所述自然长度的状态下的所述第1折叠位置所成的角,所述第1折叠位置与所述第2折叠位置的交点比所述吸收体的后缘靠前侧,所述吸收体不具备在所述展开状态下位于所述第1折叠位置与所述第2折叠位置之间的部分。
29.(作用效果)
30.要想将斜后向部分更容易地钩挂于髂嵴,优选为,斜后向部分从更靠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的位置更倾斜地形成。但是,在该情况下,第1折叠位置与第2折叠位置的交点比吸收体的后缘靠前侧,吸收体的刚性会阻碍第1折叠位置和第2折叠位置处的折叠。由此,优选像本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那样在吸收体设置缺口部分,构成为吸收体的刚性不阻碍第1折叠位置和第2折叠位置处的折叠。
31.《第5方式》
32.在第1至第4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中,
33.所述不固定部的进行弹性伸缩的部分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物品全长的10%~25%,所述不固定部的伸长率为120%~300%,所述吸收体的后缘与包含于所述不固定部的弹性材料的前缘之间的距离为物品全长的0%~10%。
34.(作用效果)
35.各部分的尺寸和位置关系可以适当决定,在通常情况下,优选在上述范围内。
36.《第6方式》
37.在第1至第5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中,所述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具有沿着宽度方向两侧处的第1阻断位置从正面立起的侧立体褶裥部,所述侧立体褶裥部具有:侧根部,其安装于所述第1阻断位置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第1部分,其从所述侧根部伸出;第1前倒伏部和第1后倒伏部,所述第1前倒伏部和所述第1后倒伏部是将所述第1部分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以倒伏状态固定而形成的;第1立起部,其是不固定所述第1部分的处于第1前倒伏部与第1后倒伏部之间的部分而形成的;以及第1立体弹性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第1立起部的至少末端部,所述第1立起部的至少末端部与所述第1立体弹性部件一起在前后方向上收缩,并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伸长,所述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具有沿着所述第1后倒伏部之间的第2阻断位置从正面立起的腰立体褶裥部,所述腰立体褶裥部具有:腰根部,其沿着所述第2阻断位置安装;第2部分,其从所述腰根部向后缘侧伸出;第2倒伏部,其是将所述第2部分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以倒伏状态固定而形成的;第2立起部,其是不固定所述第2部分的处于第2倒伏部之间的部分而形成的;以及第2立体弹性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第2立起部的至少末端部,所述第2立起部的至少末端部与所述第2立体弹性部件一起在宽度方向上收缩,并且能够在宽度方向上伸长,所述变形伸缩部件是所述腰立体褶裥部,所述固定部是所述第2倒伏部,所述不固定部是所述第2立起部。
38.(作用效果)
39.变形伸缩部件也可以设置专用的部件,但优选像本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那样设置为兼用作腰立体褶裥部。
40.即,本物品的腰立体褶裥部的特征在于,组合了第2部分相对于腰根部向腰缘侧伸出的情况和该腰立体褶裥部的安装位置为第1前倒伏部之间以及第1后倒伏部之间中的至
少一方的情况。
41.即,在本腰立体褶裥部中,伴随着第2立起部的收缩,第2倒伏部被相互拉近,同时第2立起部的腰缘侧相对于裆间侧立起。另一方面,在侧立体褶裥部中,伴随着第1立起部的收缩,第1前倒伏部和第1后倒伏部被相互拉近,同时第1立起部立起。这里,具有腰立体褶裥部的区域是第1前倒伏部之间以及第1后倒伏部之间中的至少一方。因此,通过侧立体褶裥部将第1前倒伏部和第1后倒伏部相互拉近的作用也具有将腰立体褶裥部的第2部分向腰根部侧拉近的作用。另外,第1立起部的收缩方向与第2立起部的收缩方向交叉的部位即第1前倒伏部和第1后倒伏部中的具有腰立体褶裥部的一方会受到第1立起部和第2立起部这双方收缩的影响而向穿着者的皮肤侧挺起。
42.其结果为,在容易与穿着者的皮肤之间产生间隙的部位处,腰立体褶裥部的第2立起部的立起状态随着间隙的大小而呈特征性地变化。即,在该间隙小时,腰立体褶裥部的第2立起部的末端朝向腰缘侧,立起角度也小,以面进行接触。即,在泄漏的风险小的状态下确保了穿着感优异的贴合性。另一方面,当该间隙变大时,腰立体褶裥部的第2立起部的末端侧较高地立起,当腰围的紧固变得特别松时,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向裆间侧翘曲,或者较高地立起至不翘曲但接近翘曲的状态。即,在泄漏的风险大的状态下变化为防漏性更优异的状态。这样的腰立体褶裥部的变化是以往没有的,对因经时(例如用餐时间等)的穿着状态的松弛所引起的后漏或前漏特别有效。
43.发明效果
44.根据本发明,带来了通过更简单的构造使防滑落性优异等优点。
附图说明
45.图1是示出带型一次性尿布的展开状态下的内表面侧的俯视图。
46.图2是示出带型一次性尿布的展开状态下的外表面侧的俯视图。
47.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48.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
49.图5的(a)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5的(b)是腰立体褶裥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50.图6的(a)是沿图1的v-v线的剖视图,图6的(b)是沿图1的vi-vi线的剖视图。
51.图7是示出穿着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52.图8是示出穿着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53.图9是示出使用前的大致自然长度的状态的带型一次性尿布的俯视图。
54.图10是示出其他例的展开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55.图11的(a)、(b)均是概略地示出带型一次性尿布的穿着状态的立体图。
56.图12是概略地示出带型一次性尿布的穿着状态的后视图。
57.图13是示出自然长度且平坦地被压扁的状态下的端翼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58.图14是放大示出其他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59.图15是放大示出其他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60.图16是放大示出其他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61.在图1~图6中,作为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的一例,示出了带型一次性尿布。另外,对于使用热熔粘接剂粘接的粘接部位中的需要说明的部位,在俯视图中附加了斜线纹和点纹,并且在剖视图中附加了点纹。热熔粘接剂可以通过狭缝涂敷、连续线状或点线状的线状(
ビード
)涂敷、螺旋状、z状等的喷雾涂敷、或者图案涂敷(通过凸版方式实现的热熔粘接剂的转印)等公知的方法来进行涂敷。在弹性部件的固定部分处,能够代替这些方法或者与之结合将热熔粘接剂涂敷于弹性部件的外周面,将弹性部件固定于相邻部件。作为热熔粘接剂,例如存在eva系、粘合橡胶系(弹性体系)、烯烃系、聚酯和聚酰胺系等种类的粘接剂,能够无特别限定地使用。作为将各构成部件接合起来的接合手段,也可以采用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基于材料熔接的手段。
62.该带型一次性尿布具有:裆间部分,其包含前后方向ld的中央lc;腹侧部分f,其从前后方向ld的中央lc向前侧延伸;以及背侧部分b,其从前后方向ld的中央lc向后侧延伸,在背侧部分b的两侧部设置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结于腹侧部分f的外表面的连结部9。此外,该带型一次性尿布具有:吸收体3,其内置于包含裆间部分在内的范围;透液性的顶片2,其覆盖吸收体3的正面侧;不透液性片1,其覆盖吸收体3的背面侧;以及外装无纺布12,其覆盖不透液性片1的背面侧,构成制品外表面。
63.以下,依次对各部分的材料和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64.(吸收体)
65.吸收体3具有如下的基本构造:具有单层或多层纤维集合层,该纤维集合层由纸浆纤维的纤维堆积体、醋酸纤维素等长丝的集合体、或者无纺布构成。吸收体3可以根据需要将颗粒状等的高吸收性聚合物混合于纤维集合层中,或者固定于纤维集合层中或纤维集合层的表面,或者呈层状地介于纤维集合层之间。吸收体3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绉纸等包装片(省略图示)来包裹。另外,吸收体3的形状可以适当决定,除了像图示那样包含裆间部分在内的前后方向ld的中间部分的宽度比其前后两侧窄的沙漏形状(收窄形状)之外,也优选为像长方形等那样从裆间部分的前侧延伸至后侧的形状。吸收体3的纤维单位面积的重量可以约为100g/m2~500g/m2,厚度可以约为1mm~15mm。另外,吸收体3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的重量可以约为0g/m2~300g/m2。
66.(不透液性片)
67.不透液性片1阻断排泄物向背面渗出。作为不透液性片1,除了聚乙烯膜等塑料膜之外,从防止闷湿的观点出发,也可以使用具备透湿性且不损害阻水性的片。该阻水透湿性片例如可以使用微多孔性片,该微多孔性片是通过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中熔融混炼无机填充材料而形成片,然后沿单轴或双轴方向拉伸该片而得到的。
68.不透液性片1优选在前后方向ld和宽度方向wd上遍及与吸收体3相同的范围或比吸收体3大的范围延伸,但是,在存在其他的阻水手段的情况下等,也可以根据需要而采用在前后方向ld和宽度方向wd上不覆盖吸收体3的端部的构造。
69.为了使尿布外表面具有布那样的外观和肌肤触感,可以使用外装无纺布12来覆盖不透液性片1的整个背面。也可以省略外装无纺布12,在该情况下,不透液性片1形成制品外表面。
70.(顶片)
71.顶片2具有透液性,例如,可以使用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或者多孔性塑料片等。
72.顶片2在前后方向ld上从制品前端延伸至后端,在宽度方向wd上比吸收体3向侧方延伸,但例如在后述的侧立体褶裥部4的起点位于比吸收体3的侧缘靠宽度方向wd的中央侧的情况下等,可以根据需要而进行使顶片2的宽度比吸收体3的全宽短等适当的变形。
73.(侧翼)
74.图示例的带型一次性尿布具有分别向吸收体3的侧方延伸的、不具备吸收体3的一对侧翼sf。侧翼sf可以像图示例那样由从具有吸收体3的部分连续的材料(外装无纺布12等)构成,也可以安装其他材料来形成。
75.(平面褶裥部)
76.在侧翼sf的前后方向ld上的中间部,细长状的腿围弹性部件7沿前后方向ld以伸长状态借助热熔粘接剂等固定在不透液性片1与外装无纺布12之间,通过该腿围弹性部件7收缩而在侧翼sf形成了所谓的平面褶裥部。尿布的侧部借助该平面褶裥部而进行弹性伸缩,从而与腿围贴合。腿围弹性部件7也可以按照沿着腿围的方式弯曲。
77.左右各侧的腿围弹性部件7的根数可以适当决定,但大约为1根~10根左右是适当的,更优选大约为3根~8根,在为多根的情况下,它们的间隔优选大约为2mm~15mm,特别优选大约为6mm~10mm。另外,作为各腿围弹性部件7,可以使用形成为线状、绳状、带状等的苯乙烯系橡胶、烯烃系橡胶、聚氨酯系橡胶、酯系橡胶、聚氨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硅酮、聚酯等通常使用的材料,作为粗细,优选大约为500dtex~1500dtex,在天然橡胶的情况下,优选大约为0.1mm~3mm,特别优选大约为0.5mm~3mm。另外,各腿围弹性部件7在固定时的伸长率优选大约为150%~250%。
78.(翼部分)
79.在本带型一次性尿布中,背侧部分b具有比裆间部分向宽度方向wd的外侧伸出的翼部分。同样地,腹侧部分f也具有比裆间部分向宽度方向的wd外侧伸出的翼部分。这些翼部分也可以由与这之外的部分不同的部件形成。但是,在像图示例那样具有侧翼sf的构造中,通过将侧翼sf的侧部处的前后方向ld中间切断,形成了从裆间部分的侧缘连续至翼部分的下缘的凹状的腿围边缘le,其结果为,在形成翼部分时,制造容易,因此优选。
80.(连结带)
81.在背侧部分b的两侧部(在图示例中为侧翼sf的翼部分),安装有从其侧缘分别突出的连结带5,并且在腹侧部分f的腰围部表面沿宽度方向wd粘贴有靶片6,在向身体穿着时,在将尿布100贴到身体上的状态下,将两侧的连结带5从腰的各侧绕到腹侧外表面而固定于靶片6。也可以省略靶片6,在该情况下,连结带5直接固定于尿布外表面(在图示例的情况下为外装无纺布12)。
82.如图3所示,连结带5具有:固定部5f,其借助热熔粘接剂等手段被固定在背侧部分b的腰侧侧翼sf的片之间;以及突出部5e,其从侧翼sf的侧缘的片之间向宽度方向wd的外侧突出,该突出部5e具有末端部5p以及比该末端部5p靠基端侧的主体部5b。在连结带5的末端部5p的内表面上,分别安装有在表面具有多个钩状突起的机械紧固件的钩件(面紧固件的凸件)作为用于与靶片6连结的连结部9。另外,在腹侧部分f的外表面上安装有具有供钩状突起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钩挂的表面的部件(机械紧固件(面紧固件)的凹件)作为靶片6。可以使用尿布外表面的材料本身代替靶片6,或者使用粘接剂层作为连结部9来代替钩件,并
使用富有粘接性的表面平滑的树脂带作为靶片6。
83.另外,如图1所示,在连结带5上,在前后方向ld的中间部处从宽度方向wd的外侧缘至主体部5b内设置有沿着宽度方向wd的打孔线10,通过将该打孔线10断开,如图9所示,能够分离成分别具备固定部、主体部、末端部以及连结部9的上段部和下段部。也可以代替打孔线10,而预先通过切断等来分离成上段部和下段部。这样的连结带5可以如图11的(a)所示,以使上段部朝向斜下方、下段部朝向斜上方且两者不交叉的状态装卸自如地连结于腹侧部分f的靶片6,或者如图11的(b)所示,以使上段部与下段部交叉的状态装卸自如地连结于腹侧部分f的靶片6。
84.当然,在本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中,不限于这样的上下两段分割类型,也可以采用不进行两段分割的类型或只有一段的类型等其他公知的连结带,或者将连结部直接固定于侧翼。
85.(侧立体褶裥部)
86.如图1、图4以及图6所示,为了阻止在顶片2上沿横向移动的排泄物、防止所谓的侧漏,在正面的宽度方向wd的两侧设置有侧立体褶裥部4,该侧立体褶裥部4沿着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1阻断位置从正面立起。
87.更详细而言,该侧立体褶裥部4具有:侧根部4x,其固定于包含侧翼sf在内的区域;第1部分4c,其从侧根部4x伸出;第1前倒伏部4b和第1后倒伏部4e,该第1前倒伏部4b和第1后倒伏部4e是将第1部分4c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以倒伏状态固定而形成的;以及第1立起部4f,其是不固定第1部分4c的处于第1前倒伏部4b和第1后倒伏部4e之间的部分而形成的。另外,在第1立起部4f的至少末端部安装有第1立体弹性部件4g。
88.图示例的侧立体褶裥部4的各部分由侧立体片4s形成,该侧立体片4s在第1部分4c的末端(与根部65侧相反侧的端部)处对折,由此包含自由部分的范围成为双层构造。第1立体弹性部件4g被夹在该双层构造的部分的层间。第1立体弹性部件4g也可以仅设置于第1立起部4f,但是,当像图示例所示那样从第1前倒伏部4b的后端部至第1后倒伏部4e的前端部为止固定有第1立体弹性部件4g时,第1立体弹性部件4g的收缩力不仅作用于整个第1立起部4f,还会作用至第1前倒伏部4b和第1后倒伏部4e的端部,因此优选。
89.侧立体片4s的内表面在顶片2的侧部上方具有宽度方向wd的接合起始端,从该接合起始端向宽度方向wd的外侧的部分借助热熔粘接剂等接合于各侧翼sf的内表面,即在图示例中接合于不透液性片11的侧部以及位于其宽度方向wd的外侧的外装无纺布12的侧部。另外,俯视图中的点纹部分表示侧立体褶裥部4的固定部分。
90.侧立体褶裥部4的比接合起始端靠宽度方向wd的内侧的部分虽然在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处被固定于顶片2之上,但这之间的第1立起部4f是不固定的自由部分。因此,第1立起部4f借助第1立体弹性部件4g的收缩力在前后方向上收缩着立起,并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紧贴于身体表面。另外,伴随着第1立起部4f借助第1立体弹性部件4g的收缩力在前后方向上收缩,具有第1前倒伏部4b和第1后倒伏部4e的部分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变形。
91.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如公知的那样,在将侧立体褶裥部4的第1部分4c对折从而具有从宽度方向wd的外侧的部分向宽度方向wd的内侧延伸的基端侧部分和从该基端侧部分的宽度方向wd的中央侧的端缘向身体侧折返并向宽度方向wd的外侧延伸的末端侧部分的状态下,将第1部分4c的前后方向ld的两端部固定来形成倒伏部。
92.侧立体片4s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但在通常的情况下,使用拒水性的片以确保液体阻断性。特别是,从能够兼顾肌肤触感和液体阻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在纺粘层之间具有熔喷层的无纺布(sms无纺布、smms无纺布、ssms无纺布、ssmms无纺布)。除了使用一片无纺布,也可以重叠使用多片无纺布。在后者的情况下,优选为,借助热熔粘接剂等将无纺布相互粘接起来。
93.作为第1立体弹性部件4g,可以使用形成为线状、绳状、带状等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具体而言,可以使用苯乙烯系橡胶、烯烃系橡胶、聚氨酯系橡胶、酯系橡胶、聚氨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硅酮、聚酯等通常使用的材料。第1立体弹性部件4g除了像图1和图2所示那样分别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根之外,也可以各设置1根。展开状态下的第1立体弹性部件4g的伸长率可以适当决定,例如,在粗细约为420dtex~1120dtex的氨纶系橡胶的情况下,可以约为230%~270%。
94.(端翼)
95.本带型一次性尿布具有一对端翼ef,该一对端翼ef分别向吸收体3的前侧和后侧伸出,不具备吸收体3。端翼ef的构成材料根据尿布的构造而变化。在图示例中,端翼ef由不透液性片1、外装无纺布12、顶片2以及侧立体片4s中的向吸收体3的前侧及后侧延伸、层叠并且相互接合起来的部分形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吸收体3的前侧或后侧添加用于形成端翼ef的专用的片来形成端翼ef。
96.在通常的情况下,端翼ef的前后方向ld的尺寸可以约为尿布整体的前后方向ld的尺寸的1%~10%。
97.(变形伸缩部件和腰立体褶裥部)
98.另一方面,如图1、图5以及图6所示,在图示例的一次性尿布的后端部(在图示例的情况下为端翼ef)设置有兼用作变形伸缩部件50的腰立体褶裥部20。即,在端翼ef设置有沿着第1后倒伏部4e之间的第2阻断位置从正面立起的腰立体褶裥部20。更详细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腰立体褶裥部20具有:腰根部22,其沿着端翼ef的第2阻断位置安装;第2部分23,其从腰根部22向腰缘侧伸出;第2倒伏部24(固定部51),其是将第2部分23的宽度方向wd的两端部分别以倒伏状态固定而形成的;以及第2立起部25(不固定部52),其是不固定第2部分23的处于第2倒伏部24之间的部分而形成的。此外,在第2立起部25的至少末端部(腰缘侧的端部)安装有第2立体弹性部件21,从而能够在宽度方向wd上进行弹性伸缩。
99.而且,在自然长度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端翼ef的比第2立起部25靠侧方的一对侧部分60在受到具有吸收体3的高刚性区域的收缩阻碍的同时,通过第2立起部25收缩而被倾斜地拉近,从而该一对侧部分60越靠后侧越相互接近,由此,在位于一对侧部分60之间的中间部分61的后缘具有在宽度方向wd上延伸的横向部分62,并且在侧部分60的后缘形成有以随着朝向侧方而靠向后方的方式延伸的斜后向部分63。即,斜后向部分63比横向部分62向后方伸出。此外,在展开状态下,如图1和图5所示,端翼ef的后缘遍及包含从一方的斜后向部分63至另一方的斜后向部分63的范围,沿着宽度方向wd以直线状等适当形状延伸。
100.因此,本一次性尿布在自然长度的状态(穿着作业开始时为该状态)下,如图9所示,在背侧部分b的侧部分60的后缘形成有斜后向部分63,因此如图12所示,容易将该斜后向部分63钩挂于髂嵴i。此外,变形伸缩部件50具有不固定部52,从而在自然长度的状态下在斜后向部分63之间具有横向部分62,因此相对于穿着者的腰和髂嵴i的定位变得容易。
101.斜后向部分63相对于宽度方向wd的角度和宽度方向wd的尺寸可以适当决定,但在放置平坦的透明板而将斜后向部分63压扁的状态(参照图13)下,斜后向部分63相对于宽度方向wd的角度θ优选约为5度~20度,斜后向部分63的宽度方向wd的尺寸62w(参照图5)优选约为物品全长l的10%~15%。
102.为了达成这样的角度和尺寸,各部分的尺寸和位置关系可以适当决定,但在通常的情况下,第2立起部25的进行弹性伸缩的部分(在图示例的情况下,为第2立起部25的具有第2立体弹性部件21的部分)的宽度方向wd的长度优选为物品全长l的10%~25%。此外,第2立起部25的伸长率优选为120%~300%。并且,吸收体3的后缘与第2立体弹性部件21(弹性材料)的前缘之间的距离53(在具有多根第2立体弹性部件21的情况下为吸收体3的后缘与最靠前侧的弹性部件的前缘之间的距离)优选为物品全长的0%~10%。
103.变形伸缩部件50的一对固定部51的位置也可以是宽度方向wd的与吸收体3的全宽对应的范围的外侧。但是,当如图示例的第2倒伏部24那样位于宽度方向wd的与吸收体3的全宽对应的范围内时,能够从更靠宽度方向wd的中央侧的位置形成斜后向部分63,更容易将斜后向部分63钩挂于髂嵴i,因此优选。
104.在本一次性尿布中,优选为,当在自然长度的状态下一对侧部分60借助于不固定部52的收缩而被倾斜地拉近从而越靠后侧越相互接近时,如像图9和图13所示,中间部分61被折叠为截面z字状,但如果不是无多余且整齐地折叠的话,则有可能因不必要的褶皱而导致穿着感和美观性变差。因此,如图14所示,优选为,具有:第1折叠位置71,其通过不固定部52与固定部51之间的边界且在前后方向ld上呈直线状延伸;以及第2折叠位置72,其沿着内角γ的二等分线向与第1折叠位置71相反的方向折返,该内角γ是展开状态下的第1折叠位置71与自然长度且平坦地被压扁的状态下的第1折叠位置(图中双点划线)所成的角,沿着第2折叠位置72形成有易弯折部80。关于易弯折部80,只要在该部位比其他部位容易弯折,则没有特别限定,除了通过压花加工或打孔线10加工、格线加工来形成之外,也可以通过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使材料熔融并固化的加工来形成。由此,变得容易无多余且整齐地折叠中间部分61,能够可靠地形成横向部分62和斜后向部分63。并且,其结果为,穿着作业也变得容易。
105.此外,在本一次性尿布中,要想将斜后向部分63更容易地钩挂于髂嵴i,优选为,斜后向部分63从更靠宽度方向wd的中央侧的位置更倾斜地形成。但是,在该情况下,第1折叠位置71与第2折叠位置72的交点比吸收体3的后缘靠前侧,吸收体3的刚性会阻碍第1折叠位置71和第2折叠位置72处的折叠。因此,如图15所示,优选为,不仅使第1折叠位置71与第2折叠位置72的交点比吸收体3的后缘靠前侧,还使吸收体3不具备在展开状态下位于第1折叠位置71与第2折叠位置72之间的部分3x。当像这样在吸收体3设置缺口部分3x时,吸收体3的刚性不容易阻碍第1折叠位置71和第2折叠位置72处的折叠。在该情况下,优选设置前述的易弯折部80,但也可以不设置。
106.此外,如图16所示,当使腰根部22整体或部分以越靠近宽度方向wd的中央侧则越靠后侧的方式突出或伸出(图中双点划线所包围的部分22x)时,斜后向部分63的角度容易形成,因此优选。
107.另一方面,以下,对图示例的腰立体褶裥部20的构造等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示例的腰立体褶裥部20由腰立体片26形成,具有将该腰立体片26折返而形成的双层构造。第2立
体弹性部件21被夹在该双层构造的部分的层间,借助热熔粘接剂等而固定。第2立体弹性部件21也可以仅设置于第2立起部25,但是,当像图示例那样从一方的第2倒伏部24至另一方的第2倒伏部24为止固定有第2立体弹性部件21时,第2立体弹性部件21的收缩力不仅作用于整个第2立起部25,还会作用至第2倒伏部24,因此优选。
108.图示例的腰立体片26的内表面在端翼ef上具有前后方向ld的接合起始端,从该接合起始端向后方的部分借助热熔粘接剂等接合于端翼ef的内表面,即在图示例中接合于顶片2的表面。另外,腰立体片26相对于该顶片2的固定部分在图1和图5的(a)中用朝向右下方的斜线来表示。
109.腰立体褶裥部20的比接合起始端靠腰缘侧的部分虽然在宽度方向wd的两端部处成为固定于顶片2之上的第2倒伏部24,但这之间的第2立起部25是不固定的自由部分。因此,第2立起部25借助第2立体弹性部件21的收缩力在宽度方向wd上收缩着立起,并且能够在宽度方向wd上伸长,紧贴于身体表面。另外,伴随着第2立起部25借助第2立体弹性部件21的收缩力在宽度方向wd上收缩,具有一方的第2倒伏部24的部分和具有另一方的第2倒伏部24的部分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变形。
110.另一方面,在侧立体褶裥部4中,伴随着第1立起部4f的收缩,第1前倒伏部4b和第1后倒伏部4e被相互拉近,同时第1立起部4f立起。这里,具有腰立体褶裥部20的区域位于第1后倒伏部4e之间。因此,通过侧立体褶裥部4将第1前倒伏部和第1后倒伏部4e相互拉近的作用(参照图9中的箭头)也具有将腰立体褶裥部20的第2部分23向腰根部22侧拉近的作用(参照图9中的箭头)。另外,第1立起部4f的收缩方向与第2立起部25的收缩方向交叉的部位即第1前倒伏部和第1后倒伏部4e中的具有腰立体褶裥部20的一方会受到第1立起部4f和第2立起部25这双方的收缩的影响而向穿着者的皮肤侧挺起。
111.其结果为,如图7~图8的(a)所示,在容易与穿着者的皮肤之间产生间隙的部位处,腰立体褶裥部20的第2立起部25的立起状态随着制品内表面与穿着者的皮肤面bs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而呈特征性地变化。即,在该间隙小时,如图7的(a)所示,腰立体褶裥部20的第2立起部25的末端朝向腰缘侧,立起角度也小,以面进行接触。即,在泄漏风险小的状态下确保了穿着感优异的贴合性。另一方面,当该间隙变大时,如图7的(b)所示,腰立体褶裥部20的第2立起部25的末端侧较高地立起,当腰围的紧固变得特别松时,如图8的(a)和图9所示,宽度方向wd的中间部的末端侧向裆间侧翘曲(或者较高地立起至不翘曲但接近翘曲的状态)。即,在泄漏的风险大的状态下变化为防漏性更优异的状态。这样的腰立体褶裥部20的变化是以往没有的,对因经时(例如用餐时间等)的穿着状态的松弛所引起的后漏或前漏特别有效。
112.图示例的第2倒伏部24是夹在第1后倒伏部4e处的顶片2与侧立体片4s之间并借助热熔粘接剂等接合手段与两片接合的部分,但也可以设置在第1后倒伏部4e处的侧立体片4s之上。即,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在侧立体褶裥部4之上设置腰立体褶裥部20。
113.腰立体片26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但在通常的情况下,使用拒水性的片以确保液体阻断性。特别是,从能够兼顾肌肤触感和液体阻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在纺粘层之间具有熔喷层的无纺布(sms无纺布、smms无纺布、ssms无纺布、ssmms无纺布)。除了使用一片无纺布,也可以重叠使用多片无纺布。在后者的情况下,优选为,借助热熔粘接剂等将无纺布相互粘接起来。
114.作为第2立体弹性部件21,可以使用形成为线状、绳状、带状等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具体而言,可以使用苯乙烯系橡胶、烯烃系橡胶、聚氨酯系橡胶、酯系橡胶、聚氨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硅酮、聚酯等通常使用的材料。第2立体弹性部件21除了像图示例那样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根之外,也可以仅设置1根。展开状态下的第2立体弹性部件21的伸长率可以适当决定,例如,在粗细约为600dtex~1300dtex的氨纶系橡胶的情况下,可以约为130%~250%,特别地可以约为160%~200%。
115.当在前后方向ld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根第2立体弹性部件21的情况下,可以使全部的伸长率相同,也可以使一部分或全部的伸长率不同。例如,当展开状态下的伸长率随着靠近腰缘侧而变低时,第2立起部25的末端侧更容易翘曲,因此优选。
116.第2立体弹性部件21的位置可以适当决定,但当位于末端部(最靠近腰缘侧)的第2立体弹性部件21从腰根部22的后缘离开约为2mm~40mm时,第2立起部25的末端侧更容易翘曲,因此优选。基于同样的理由,优选为,位于末端部(最靠近腰缘侧)的第2立体弹性部件21远离端翼ef的前缘。
117.在带型一次性尿布中,在比连结部9(当在前后方向ld上具有多个连结部9时是指最靠腰缘侧的连结部9)靠腰缘侧的区域与皮肤之间容易产生间隙。因此,当在展开状态下腰立体褶裥部20具有比连结部9靠腰缘侧的第2立体弹性部件21时,前述的腰立体褶裥部20的变形能够有效地显现,因此是优选的。
118.如图6~图8所示的例子那样,腰立体褶裥部20优选为具有:第3部分33,其从腰根部22向裆间侧伸出;第3倒伏部34,其是将第3部分33的宽度方向wd的两端部分别以倒伏状态固定而形成的;第3立起部35,其是不固定第3部分33的处于第3倒伏部34之间的部分而形成的;以及第3立体弹性部件31,其安装于第3立起部35的至少末端部。由此,能够发挥如下的两级防漏功能:第3部分33基本上阻止了排泄物移动,对于由于某种原因越过了该第3部分33的排泄物,由第2部分23来防止它们泄漏。这里,如前所述,第2部分23具有与第3部分33基本上不同的阻断功能,因此防漏性比单纯地设置双重的相同立起部的情况优异。
119.当然,也可以如图10所示的例子那样,省略第3部分33。另外,也可以如图8的(b)所示的例子那样,在前后方向ld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第2部分23。
120.在图示例中,腰立体褶裥部的第3部分33位于前后方向ld的具有侧立体褶裥部4的第1立起部4f的范围内,但也可以是,第3部分33的一部分或全部位于前后方向ld的具有第1倒伏部的范围内。在前者的情况下,第3倒伏部34位于具有侧根部4x的区域内,而在后者的情况下,可以位于具有第1后倒伏部4e的区域内。
121.另外,在腰立体褶裥部的第3部分33位于前后方向ld的具有侧立体褶裥部4的第1立起部4f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优选为,第3立起部35和第1立起部4f在它们重叠的部分不接合,但也可以接合。
122.此外,在上述例子中,仅在背侧部分b设置有腰立体褶裥部20,但也可以与此同时在腹侧部分f也设置腰立体褶裥部20。即,可以在第1前倒伏部4b之间以及第1后倒伏部4e之间中的至少一方处设置腰立体褶裥部20。
123.在上述例子中,设置有兼用作变形伸缩部件50的腰立体褶裥部20,但也可以设置没有阻断性能的专用的变形伸缩部件50。例如,当在图示例中省略了腰根部22而仅留下第2部分23的情况下,阻断功能消失,但是能够在自然长度的状态下形成横向部分62和斜后向
部分63。此外,优选像上述例那样在正面设置变形伸缩部件50,但也可以在背面设置变形伸缩部件50。这些变更部位之外的详细构造与腰立体褶裥部20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124.(无纺布)
125.作为上述说明中的无纺布,可以根据部位或目的适当地使用公知的无纺布。作为无纺布的构成纤维,除了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等的合成纤维(除了单成分纤维之外,也包括芯鞘等的复合纤维)之外,也能够没有特别限定地选择人造丝或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等,也可以将它们混合使用。为了提高无纺布的柔软性,构成纤维优选采用卷曲纤维。另外,无纺布的构成纤维可以是亲水性纤维(包括借助亲水化剂而具有亲水性的纤维),也可以是疏水性纤维或拒水性纤维(包括借助拒水剂而具有拒水性的拒水性纤维)。另外,无纺布通常根据纤维的长度、片形成方法、纤维结合方法、层叠构造而分类为短纤维无纺布、长纤维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热轧(热风)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点粘合无纺布、层叠无纺布(在纺粘层之间夹入有熔喷层的sms无纺布、smms无纺布等)等,可以使用它们中的任何无纺布。
126.《说明书中的用语的说明》
127.只要在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记载,则说明书中的以下用语具有如下含义。
128.·“前后方向”是指在图中用标号ld表示的方向(纵向),“宽度方向”是指在图中用wd表示的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垂直。
129.·“md方向”和“cd方向”是指制造设备中的传送方向(md方向)以及与该传送方向垂直的横向(cd方向),根据制品的不同部分,任意一方成为前后方向,另一方成为宽度方向。无纺布的md方向是无纺布的纤维取向的方向。纤维取向是指无纺布的纤维所沿着的方向,可以通过例如如下测量方法来判别:根据纤维取向性试验法的测量方法,其中,该纤维取向性试验法是基于tappi标准法t481的零距离拉伸强度的试验法;或者根据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比来决定纤维取向方向的简易的测定方法。
130.·“正面侧”是指在穿着时离穿着者的皮肤近的一侧,“背面侧”是指在穿着时离穿着者的皮肤远的一侧。
131.·“正面”是指部件的在穿着时离穿着者的皮肤近的面,“背面”是指在穿着时离穿着者的皮肤远的面。
132.·“伸长率”是指设自然长度为100%时的值。例如,伸长率为200%与伸长倍率为2倍的意思相同。
133.·“凝胶强度”如下这样测定。在49.0g的人工尿(将尿素:2wt%、氯化钠:0.8wt%、二水氯化钙:0.03wt%、七水硫酸镁:0.08wt%以及离子交换水:97.09wt%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中添加1.0g高吸收性聚合物,并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将生成的凝胶在40℃
×
60%rh的恒温恒湿槽内放置3个小时后恢复到常温,使用凝乳计(i.techno engineering公司制造:curdmeter-max me-500)来测定凝胶强度。
134.·“单位面积的重量”如下测定。将试样或者试验片预备干燥后放置到标准状态(在试验场所中,温度为23
±
1℃,相对湿度为50
±
2%)的试验室或者装置内,使之为成为恒量的状态。预备干燥是指使试样或者试验片在温度为100℃的环境中成为恒量。另外,对于公定回潮率为0.0%的纤维,也可以不进行预备干燥。使用试样选取用的模板(100mm
×
100mm),从成为了恒量的状态下的试验片切取100mm
×
100mm的尺寸的试样。测定试样的重
量,乘以100来计算每平米的重量而作为单位面积的重量。
135.·“厚度”是使用自动厚度测定仪(kes-g5便携式压缩测量程序)在负载为0.098n/cm2、加压面积为2cm2的条件下自动测定的。有孔无纺布的厚度在孔及其周围的突出部以外的部分处进行测定。
136.·“吸水量”是根据jis k7223-1996“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量试验方法”来测定的。
137.·“吸水速度”为使用2g高吸水性聚合物和50g生理盐水来执行jis k7224-1996“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速度试验方法”时的“至终点为止的时间”。
138.·
无纺布的纤维取向的方向是指无纺布的纤维所沿着的方向,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测量方法来判别:根据纤维取向性试验法的测量方法,其中,该纤维取向性试验法是基于tappi标准法t481的零距离拉伸强度的试验法;或者根据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比来决定纤维取向方向的简易的测定方法。
139.·“展开状态”是指没有收缩(包括基于弹性部件的收缩等的一切收缩)或松弛地平坦展开的状态。
140.·
各部分的尺寸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是指展开状态下的尺寸而不是自然长度状态下的尺寸。
141.·
在没有关于试验或测定的环境条件的记载的情况下,该试验或测定是在标准状态(在试验场所中,温度为23
±
1℃,相对湿度为50
±
2%)的试验室或者装置内进行的。
142.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143.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上述例子的带型一次性尿布那样的连结式一次性穿着物品。
144.标号说明
145.1:不透液性片;10:打孔线;12:外装无纺布;2:顶片;20:腰立体褶裥部;21:第2立体弹性部件;22:腰根部;23:第2部分;24:第2倒伏部;25:第2立起部;26:腰立体片;3:吸收体;31:第3立体弹性部件;33:第3部分;34:第3倒伏部;35:第3立起部;4:侧立体褶裥部;4b:第1前倒伏部;4g:第1立体弹性部件;4c:第1部分;4e:第1后倒伏部;4f:第1立起部;4s:侧立体片;4x:侧根部;5:连结带;50:变形伸缩部件;51:固定部;52:不固定部;6:靶片;60:侧部分;61:中间部分;62:横向部分;63:斜后向部分;71:第1折叠位置;72:第2折叠位置;80:易弯折部;9:连结部;b:背侧部分;ef:端翼;f:腹侧部分;ld:前后方向;sf:侧翼;wd:宽度方向;i:髂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