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扩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00907发布日期:2023-02-01 00:40阅读:76来源:国知局
瞳孔扩张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白内障手术等眼科手术中扩张瞳孔的瞳孔扩张器。


背景技术:

2.通常,人眼具备调节从位于虹膜的中央的瞳孔入射的光量的功能。虹膜是位于角膜的后方且位于晶状体的前方的环状的组织,其中央开口而形成有瞳孔。虹膜由伸缩自如的疏松的结缔组织和使瞳孔放大或伸缩的肌肉所构成,在明亮处,虹膜的组织向心性地进展而使瞳孔缩小(缩瞳),由此减少入射到眼睛中的光量,在暗处,虹膜的组织朝向其根部(瞳孔的周缘部)收缩而放大瞳孔(散瞳),由此增加入射到眼睛中的光量。
3.然而,在人眼所产生的疾病中,有被称为白内障的疾病,白内障主要是因年龄增加导致晶状体混浊,而视力降低。目前的白内障手术的主流是应用超声波晶状体乳化吸引术和眼内透镜插入术,在此手术中,在晶状体囊中的前囊的中央设置5~6mm左右的圆形的切开创口,从此切开创口将混浊的晶状体内容物吸引除去,从该切开创口将眼内透镜插入到晶状体囊内。
4.为了完成上述白内障手术及视网膜玻璃体手术等、位于比虹膜靠后方的眼球内部的晶状体、玻璃体或视网膜的手术,需要在手术中将瞳孔的直径在扩张(散瞳)状态下维持为充分的大小(5~8mm左右)。然而,过去在虹膜中存在炎症的眼睛、为了青光眼而长久使用了缩瞳药的眼药水的眼睛、假性脱屑物质附着在虹膜上的眼睛、或者老年性的缩瞳程度大的眼睛等的情况下,有时即使在手术前使用散瞳剂,也不能充分地使瞳孔成为扩张状态。
5.对于像这样无法使瞳孔充分地成为扩张状态的眼睛,以往使用前端部为钩状的虹膜牵开器(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以使用4根虹膜牵开器进行手术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在设置虹膜牵开器时,在角膜形成4个部位的切开创口,在这些部位的各切开创口分别插入虹膜牵开器。并且,在瞳孔缘的各处钩挂虹膜牵开器的前端部而将虹膜的瞳孔缘朝向径向外侧拉拽,在此状态下使用硅塞将各虹膜牵开器固定于角膜,由此将瞳孔的直径维持为以充分的大小扩张的状态。另外,在拔出虹膜牵开器时,在松开硅塞的固定后,分别取下虹膜牵开器。这样的虹膜牵开器的设置和拔出必须慎重地进行,以免损伤虹膜,因此需要相当的劳力和时间。特别是,如下的情况被视为问题:因为虹膜牵开器中用于钩挂于虹膜的瞳孔缘的钩部是以细的树脂制的线形成,所以有可能在通过虹膜牵开器拉拽虹膜的瞳孔缘时虹膜的瞳孔缘裂开,而在术后残留瞳孔的变形。
6.与此相对,近年来,作为能够比上述那样的虹膜牵开器更简单且在短时间内扩张瞳孔的装置,已知有malyugin ring、the oasis iris expander、morcher pupil dilator等瞳孔扩张器(例如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2~4)。这些瞳孔扩张器由形状记忆性高的合成树脂所构成,是在自然的状态下具有四边形的部件、或1个部位开放的大致环状的部件。这些瞳孔扩张器细长地折叠收纳于专用的注射器,从2.2~3.2mm左右的小的切开创口插入到眼内,嵌入虹膜的瞳孔缘。然后,通过在4~5处或大致整周形成的虹膜卡止部,一边从虹膜的瞳孔缘的内侧钩挂,一边将瞳孔朝向外侧扩张。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94643号公报
10.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0-521229号公报
11.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2-531170号公报
12.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平9-50575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3.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14.但是,以往的瞳孔扩张器由形状记忆性高的物质构成,因此当从注射器向眼内释放时,在眼内恢复到分别具有的原始形状(自然状态的形状)。于是,为了在眼内的虹膜上扩大为具有6~9mm左右的直径的四边形或圆形,在使用sinskey钩等医疗器具将瞳孔扩张器的虹膜卡止部钩挂于瞳孔缘后,若想要用另1个虹膜卡止部钩挂其旁边或相对侧的瞳孔缘,则必须保持较大地打开的形状而使虹膜卡止部大幅偏心地移动。鉴于此情况,由于作业的困难性未被充分消除,因此在设置瞳孔扩张器时,有可能会与对角膜的透明性维持很重要的角膜内皮接触,或者使虹膜组织强烈地伸展,从而损伤虹膜组织。
15.另外,这些瞳孔扩张器能够对于中等程度的瞳孔的扩张状态的眼睛进行设置,但对于瞳孔的扩张状态差且小的瞳孔的设置非常困难,必须使瞳孔偏心地大幅伸展,因此容易对虹膜的组织造成损伤。
16.而且,在malyugin ring等以往的瞳孔扩张器中,为了弥补在插入到眼内时会恢复到原始形状的缺点,在将注射器插入到眼内的状态下,进行一边一点点地释放瞳孔扩张器一边钩挂在虹膜的瞳孔缘上的操作。但是,将瞳孔扩张器钩挂于虹膜的瞳孔缘本身是困难的,任何人都不容易进行此作业。特别是在直径小于3mm的瞳孔中的病例的情况下,成为非常困难的作业。另外,针对拔出,malyugin ring等是在眼内放入注射器的装置,而在所述作业中可能会损伤虹膜。
17.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瞳孔扩张器,在白内障手术等眼科手术中,其能够在不损伤虹膜等眼内组织的情况下简单且安全地使瞳孔扩张。
18.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瞳孔扩张器,用于在眼科手术中扩张瞳孔,所述瞳孔扩张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形成环状的环部和设置于该环部的虹膜卡止部,所述环部沿周向交替地配置有形成为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形态的第一环部分和形成为向径向外侧鼓出的形态的第二环部分,并且在所述第一环部分设置所述虹膜卡止部,在所述第一环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环部分配置于虹膜的表面侧的形态下,所述虹膜卡止部卡止于虹膜的瞳孔缘。
20.由此,在将环部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卡止于虹膜的瞳孔缘时,若使外力朝向径向内侧作用于该第一环部分,则该第一环部分以向径向内侧进一步凹陷的方式变形,并且与该第一环部分邻接的第二环部分向径向外侧使曲率增大并变形,因此该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向内侧大幅移动,另一方面,该第一环部分以外的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的径向的移动被抑制。因此,在白内障手术等眼科手术中,不会使虹膜等眼内组织大幅伸展而损伤,能够使各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简单且确实地卡止于虹膜的瞳孔
缘,因此能够简单且安全地使瞳孔扩张。
21.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环部中,作用外力的第一环部分以外的所述第一环部分的所述虹膜卡止部的径向外侧的移动,被抑制为作用外力的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的径向内侧的移动的70%以下的移动量。由此,能够通过虹膜的瞳孔缘简单且确实地使各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卡止。
22.另外,所述第二环部分也可以由比所述第一环部分更容易向径向弹性变形的材质所形成。由此,第二环部分在向径向外侧使曲率增大的同时易于变形,因此能够使作用有外力的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向内侧大幅移动,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抑制不作用外力的第一环部分以外的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的移动量。
23.另外,所述第二环部分也可以在内周缘部中形成有在厚度方向延伸的槽部。由此,第二环部分在向径向外侧使曲率增大的同时易于变形,因此能够使作用有外力的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向内侧大幅移动,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抑制作用有外力的第一环部分以外的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的移动量。
24.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虹膜卡止部形成为由从所述第一环部分向眼内侧垂下的垂下部和从该垂下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所构成的剖面l字状,以所述垂下部与虹膜的瞳孔缘的侧面抵接并且所述延伸部与虹膜的瞳孔缘的背面抵接的形态,卡止于虹膜的瞳孔缘。由此,由于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嵌入虹膜的瞳孔缘与眼球之间,因此能够使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稳定地卡止于虹膜的瞳孔缘。
25.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虹膜卡止部以延伸部向周向的任一方倾斜的形态向径向外侧延伸。由此,在使虹膜卡止部嵌入虹膜的瞳孔缘与眼球之间时,延伸部的倾斜方向侧的缘部易于钩挂于虹膜的瞳孔缘,因此能够简单且确实地使虹膜卡止部卡止于虹膜的瞳孔缘。另外,在将虹膜卡止部从虹膜的瞳孔缘与眼球之间拔出时,延伸部的倾斜方向的相反侧的缘部不易钩挂于虹膜的瞳孔缘,因此能够简单且确实地将虹膜卡止部从虹膜的瞳孔缘取下。
26.另外,所述第一环部分也可以设置有用于钩挂眼科手术用的医疗器具的器具钩挂部。由此,通过将眼科手术用的医疗器具钩挂于器具钩挂部,易于使外力朝向径向内侧作用于第一环部分。
27.所述第一环部分和/或所述第二环部分也可以设置有注射器部件钩挂部,所述注射器部件钩挂部用于钩挂用于将瞳孔扩张器设置于瞳孔或从瞳孔拔出的注射器的部件。由此,通过将注射器的部件钩挂于注射器部件钩挂部,能够简单且确实地将瞳孔扩张器设置于瞳孔或从瞳孔拔出。
28.另外,所述第一环部分也可以随着从与第二环部分连接的边界部朝向设置有所述虹膜卡止部的部分而向虹膜侧倾斜。由此,通过第一环部分的倾斜,虹膜卡止部易于向虹膜的背面侧突出,因此,能够简单且确实地使虹膜卡止部卡止于虹膜的瞳孔缘。
29.另外,所述第二环部分也可以随着从与所述第一环部分连接的边界部朝向中央部而向虹膜侧倾斜。由此,由于第二环部分的中央部与虹膜的表面确实地抵接,因此成为虹膜的瞳孔缘被夹在配置于虹膜的表面侧的第二环部分与配置于虹膜的背面侧的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之间的形态,从而能够稳定地设置瞳孔扩张器。
30.所述第一环部分也可以在内周缘部或外周缘部中形成有在厚度方向延伸的槽部。
特别优选的是,槽部形成于第一环部分中的虹膜卡止部的两侧。由此,作用有外力的第一环部分易于变形,因此能够容易地使该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移动。
31.发明效果
32.根据本发明,在将环部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与虹膜的瞳孔缘卡止时,若使外力朝向径向内侧作用于该第一环部分,则该第一环部分以向径向内侧进一步凹陷的方式变形,并且与该第一环部分邻接的第二环部分向径向外侧使曲率增大并变形,因此,该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向内侧大幅移动,另一方面,该第一环部分以外的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的径向的移动被抑制。因此,在白内障手术等眼科手术中,不会使虹膜等眼内组织大幅伸展而损伤,能够使各第一环部分的虹膜卡止部简单且确实地卡止于虹膜的瞳孔缘,因此能够简单且安全地使瞳孔扩张。因此,手术者谁都能够在瞳孔内安心地设置本瞳孔扩张器,进而能够减轻手术中的劳力、时间。
附图说明
33.[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瞳孔扩张器的(a)俯视图和(b)b-b线剖面向视图。
[0034]
[图2]是用于说明图1的瞳孔扩张器的形状的俯视图。
[0035]
[图3]是表示对于图1的瞳孔扩张器从左右方向的两侧朝向径向内侧作用有外力的状态的俯视图。
[0036]
[图4]是表示对于图1的本瞳孔扩张器从左方向朝向径向内侧作用有外力的状态的俯视图。
[0037]
[图5]是表示不使用注射器而将图1的瞳孔扩张器设置于瞳孔的过程的俯视图。
[0038]
[图6]是表示将图1的瞳孔扩张器插入到注射器的状态的图。
[0039]
[图7]是表示使用注射器将图1的瞳孔扩张器设置于瞳孔的过程(前半部分)的俯视图。
[0040]
[图8]是表示使用注射器将图1的瞳孔扩张器设置于瞳孔的过程(后半部分)的俯视图。
[0041]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瞳孔扩张器的俯视图。
[0042]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瞳孔扩张器的俯视图。
[0043]
[图11]是图10的瞳孔扩张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第一实施方式>
[0045]
接着,参照图1~图8针对本发明的瞳孔扩张器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6]
[本瞳孔扩张器的结构]
[0047]
本实施方式的瞳孔扩张器1用于在白内障手术等眼科手术中扩张瞳孔p,如图1所示,具备形成环状的环部10和设置于该环部10的多个虹膜卡止部20。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径向”是指由环部10形成的环的径向,“周向”是指由环部10形成的环的周向。
[0048]
如图1所示,所述环部10由宽度w:0.2mm、厚度t:0.3mm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形成,由以向周向内侧凹陷的形态形成的4个第一环部分11和以向周向外侧鼓出的形态形成的4个第二环部分12所构成。
[0049]
这些第一环部分11和第二环部分12在同一平面上沿周向交替配置,以形成一个环的方式在边界部k相互连续设置。此外,此环部10能够由各种素材构成,但优选由聚丙烯、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硅橡胶等形状恢复性高的树脂或者钛、镍钛、不锈钢等形状恢复性高的金属形成。
[0050]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环部分11在周向两侧的边界部k-k之间,以朝向径向内侧描绘平缓的大致圆弧的方式形成为凹陷的形态,边界部k-k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2mm左右。
[0051]
另外,所述第一环部分11是一对第一环部分11在图1的上下方向上配置为相对状态,并且另一对第一环部分11在图1的左右方向配置为相对状态。
[0052]
所述第二环部分12在周向两侧的边界部k-k之间,以朝向径向外侧描绘平缓的大致圆弧的方式形成为鼓出的形态,边界部k-k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3mm左右。
[0053]
另外,所述第二环部分12是一对第二环部分12在图1的右斜上-左斜下方的方向上配置为相对状态,并且另一对第二环部分12在图1的左斜上-右斜下的方向上配置为相对状态。
[0054]
另外,所述第二环部分12在内周缘部中形成有在厚度方向延伸的槽部12a。由此,如后述,第二环部分12在向径向外侧使曲率增大的同时易于变形,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环部分11(作用外力的第一环部分11以外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的移动量。
[0055]
若对这些第一环部分11与第二环部分12的关系进行具体说明,则如图2所示,在设想通过第一环部分11与第二环部分12的各边界部k的假想圆c的情况下,在没有作用外力的自然状态下,第一环部分11形成为比假想圆c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形态,另一方面,第二环部分12形成为比假想圆c朝向径向外侧鼓出的形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第一环部分11与第二环部分12的边界部k-k间的直线距离,在没有作用外力的自然状态下,均以第二环部分12比第一环部分11大的方式形成。
[0056]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虹膜卡止部20在第一环部分11的外周面中设置于边界部k-k之间。如图1(b)所示,此虹膜卡止部20形成为剖面l字状,所述剖面l字状由从第一环部分11的背面向眼内侧垂下的垂下部21、以及从该垂下部21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俯视大致半圆状的延伸部22所构成。
[0057]
而且,在将所述虹膜卡止部20卡止于虹膜i的瞳孔缘ie时,垂下部21与虹膜i的瞳孔缘ie的侧面抵接,并且延伸部22与虹膜i的瞳孔缘ie的背面抵接。因此,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嵌入虹膜i的瞳孔缘ie与眼球之间,因此能够使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稳定地卡止于虹膜i的瞳孔缘ie。
[0058]
[本瞳孔扩张器1的基本动作]
[0059]
接着,参照图3以及图4说明本瞳孔扩张器1的基本动作。
[0060]
图3是表示对于本瞳孔扩张器1从左右方向的两侧朝向径向内侧作用有外力的状态的俯视图。
[0061]
具体地说明,当使本瞳孔扩张器1的左右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相互向接近方向移动,则左右的第一环部分11以向径向内侧进一步凹陷的方式变形。此时,上下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欲朝向径向外侧移动,但与左右的第一环部分11邻接的4个第二环部分12朝向径向外侧使曲率增大并变形,因此上下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的移动被抑制。
[0062]
图4是表示对于本瞳孔扩张器1从左方朝向径向内侧作用有外力的状态的俯视图。
[0063]
具体地说明,在将本瞳孔扩张器1的右侧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卡止于虹膜i的瞳孔缘ie的状态下,若使左侧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向接近右侧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的方向移动,则左侧的第一环部分11以向径向内侧进一步凹陷的方式变形。此时,与左侧的第一环部分11邻接的2个第二环部分12朝向径向外侧使曲率增大并变形,因此上下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的移动被抑制。另外,右侧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受到来自虹膜i的瞳孔缘ie的斥力而倾斜,由此右侧的第一环部分11与其两侧的第二环部分12朝着向右侧的虹膜i的后方陷入的方向倾斜,因此环部10的右侧部分受到来自虹膜i的斥力,从而抑制环部10整体向右侧的移动。
[0064]
若像这样对一个或多个第一环部分11朝向径向内侧地作用外力,则该第一环部分11以向径向内侧进一步凹陷的方式变形,并且与该第一环部分11的两侧邻接的第二环部分12以增大曲率的方式变形,因此抑制其他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的径向的移动。
[0065]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环部10中,作用外力的第一环部分11以外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的径向外侧的移动,被抑制为作用力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的径向内侧的移动的70%以下的移动量。
[0066]
[本瞳孔扩张器1的设置方法]
[0067]
接着,参照图5~图8说明将本瞳孔扩张器1设置于瞳孔的方法。此外,在将本瞳孔扩张器1设置于瞳孔时,预先在角膜形成有用于将本瞳孔扩张器1插入角膜内的省略图示的切开创口、用于插入sinskey钩3的省略图示的切开创口,sinskey钩3是作为用于操作本瞳孔扩张器1的医疗器具。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位于图5、图7、图8的右上侧、左上侧、左下侧以及右下侧的虹膜卡止部20分别标注20a、20b、20c、20d的附图标记。
[0068]
首先,参照图5针对不使用注射器而将本瞳孔扩张器1设置于瞳孔p的过程进行说明。
[0069]
首先,如图5(a)所示,将本瞳孔扩张器1配置在虹膜i的表面侧的预定位置,在通过sinskey钩3使第一次的一对第一环部分11(右斜上侧和左斜下侧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a、20c在虹膜i的表面上相互向接近方向移动时,如图5(b)所示,该第一次的一对第一环部分11以向径向内侧进一步凹陷的方式变形,因此,直接将该第一次的一对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a、20c卡止于虹膜i的瞳孔缘ie。
[0070]
接着,如图5(c)所示,在从第一次的一对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a、20c拆下sinskey钩3时,本瞳孔扩张器1通过自身所具有的弹性力而恢复到自然状态,由此,第一次的一对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a、20c会相互向分离方向移动。
[0071]
接着,同样地,如图5(d)所示,当通过sinskey钩3使第二次的一对第一环部分11(左斜上侧和右斜下侧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b、20d在虹膜i的表面上相互向接近方向移动时,如图5(d)所示,该第二次的一对第一环部分11以向径向内侧进一步凹陷的方式变形,因此,直接将该第二次的一对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b、20d卡止于虹膜i的瞳孔缘ie。此时,第一次的一对第一环部分11(右斜上侧和左斜下侧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a、20c欲朝向径向外侧移动,但与第二次的一对第一环部分11邻接的4个第二环部分12朝向径向外侧使曲率增大并变形,因此第一次的一对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a、20c的移动被抑制。
[0072]
最后,如图5(e)所示,当从第二次的一对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b、20d取下sinskey钩3时,本瞳孔扩张器1通过自身所具有的弹性力而恢复到自然状态,由此,第一次的一对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a、20c向径向内侧稍微移动,并且第二次的一对第一环的虹膜卡止部20b、20d向径向外侧移动。
[0073]
而且,如图5(e)所示,通过以环部10配置于虹膜i的表面侧的形态将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a~d卡止于虹膜i的瞳孔缘ie,能够以适当的大小扩张瞳孔p。
[0074]
接着,参照图6~图8针对使用注射器2将本瞳孔扩张器1设置于瞳孔p的过程进行说明。
[0075]
首先,如图6所示,将本瞳孔扩张器1插入注射器2。此时,为了在之后将本瞳孔扩张器1从注射器2推出时使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容易与虹膜i的瞳孔缘ie卡止,以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a、20b以及20c、20d在前方和后方平行排列的状态插入到注射器2。
[0076]
接着,如图7(a)所示,将本瞳孔扩张器1从注射器2推出,如图7(b)所示,使本瞳孔扩张器1的第一次的一对第一环部分11(图7的上侧的一对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a、20b与虹膜i的瞳孔缘ie卡止。
[0077]
接着,如图7(c)所示,在将本瞳孔扩张器1从注射器2进一步推出时,本瞳孔扩张器1通过环部10所具有的弹性力而欲恢复到自然状态,由此,第一次的一对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a、20b会向分离方向移动。
[0078]
接着,如图7(d)所示,在将本瞳孔扩张器1从注射器2完全推出,利用sinskey钩3使第二次的第一环部分11(图7的左斜下侧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c向在虹膜i的表面上相对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a的接近方向移动时,则如图8(a)所示,该第二次的第一环部分11以向径向内侧进一步凹陷的方式变形,因此,直接将该第二次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c卡止于虹膜i的瞳孔缘ie。此时,与该第二次的第一环部分11的两侧邻接的第二环部分12(图8的左侧和下侧的第二环部分12)朝向径向外侧使曲率增大并变形,因此左斜上侧和右斜下侧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b、20d的移动被抑制。另外,右斜上侧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a从虹膜i的瞳孔缘ie受到斥力而倾斜,由此,右斜上侧的第一环部分11与其两侧的第二环部分12朝着向右斜上侧的虹膜i的后方陷入的方向倾斜,因此环部10的右斜上侧部分受到来自虹膜i的斥力,从而抑制环部10整体向右斜上侧的移动。
[0079]
接着,如图8(b)所示,当通过sinskey钩3使第三次的第一环部分11(图8的右斜下侧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d向在虹膜i的表面上相对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b的接近方向移动时,如图8(c)所示,该第三次的第一环部分11以向径向内侧进一步凹陷的方式变形,因此,直接将该第三次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d卡止于虹膜i的瞳孔缘ie。此时,与该第三次的第一环部分11的两侧邻接的第二环部分12(右侧和下侧的第二环部分12)一边增大曲率一边变形,因此右斜上侧和左斜下侧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a、20c的移动被抑制。另外,左斜上侧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b受到来自虹膜i的瞳孔缘ie的斥力而倾斜,由此,左斜上侧的第一环部分11与其两侧的第二环部分12朝着向左斜上侧的虹膜i的后方陷入的方向倾斜,因此环部10的左斜上侧部分受到来自虹膜i的斥力,从而抑制环部10整体向左斜上侧的移动。
[0080]
最后,如图8(d)所示,当取下sinskey钩3时,本瞳孔扩张器1通过环部10所具有的弹性力而恢复到自然状态,由此,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a~c向径向内侧稍微移动,并且第三次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d向径向外侧移动。
[0081]
而且,如图8(d)所示,通过以环部10配置于虹膜i的表面侧的形态将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a~d卡止于虹膜i的瞳孔缘ie,能够以适当的大小扩张瞳孔p。
[0082]
此外,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环部分11也可以设置有用于钩挂眼科手术用的医疗器具的器具钩挂部23。
[0083]
所述第一环部分11和/或所述第二环部分12也可以设置有注射器部件钩挂部,所述注射器部件钩挂部用于钩挂用于将瞳孔扩张器1设置于瞳孔p或从瞳孔p拔出的注射器的部件。
[0084]
<第二实施方式>
[0085]
接着,参照图10~图11针对本发明的瞳孔扩张器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仅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而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在图10中,用虚线表示第一环部分11以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变形的状态。
[0086]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环部分11在内周缘部中形成有在厚度方向延伸的槽部11a。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槽部11a通过在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的两侧利用激光在厚度方向以缺口状切断而形成。
[0087]
由此,在第一环部分11以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变形时,该槽部11a如铰链那样沿周向打开,由此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能够容易地向径向内侧移动。另一方面,在第一环部分11以向径向外侧返回的方式变形时,槽部11a如铰链那样向抵接状态关闭,由此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能够返回至径向外侧的适当的位置而停止。此外,从制造容易度的观点出发,第一环部分11也可以在外周缘部中形成在厚度方向延伸的槽部11a。
[0088]
另外,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环部分11随着从与第二环部分12连接的边界部k朝向设置有所述虹膜卡止部20的部分而向虹膜i侧倾斜。由此,通过第一环部分11的倾斜,虹膜卡止部20容易向虹膜i的背面侧突出,因此能够简单且确实地使虹膜卡止部20卡止于虹膜i的瞳孔缘ie。
[0089]
所述第二环部分12随着从与所述第一环部分11连接的边界部k朝向中央部而向虹膜i侧倾斜。由此,第二环部分12的中央部与虹膜i的表面确实地抵接,因此成为虹膜i的瞳孔缘ie被夹在配置于虹膜i的表面侧的第二环部分12与配置于虹膜i的背面侧的第一环部分11的虹膜卡止部20之间的形态,从而能够稳定地设置瞳孔扩张器1。
[0090]
如图10所示,所述虹膜卡止部20以延伸部22向周向的任一方倾斜的形态形成为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平行四边形状。由此,在使虹膜卡止部20嵌入虹膜i的瞳孔缘ie与眼球之间时,延伸部22的倾斜方向侧的缘部易于钩挂于虹膜i的瞳孔缘ie,因此能够简单且确实地使虹膜卡止部20卡止于虹膜i的瞳孔缘ie。另外,在将虹膜卡止部20从虹膜i的瞳孔缘ie与眼球之间拔出时,延伸部22的倾斜方向的相反侧的缘部不易钩挂于虹膜i的瞳孔缘ie,因此能够简单且确实地将虹膜卡止部20从虹膜i的瞳孔缘ie取下。
[0091]
以上,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相对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在与本发明相同的范围内,或者在均等的范围内,能够
施加各种修正、变形。
[0092]
附图标记说明
[0093]
1:瞳孔扩张器
[0094]
10:环部
[0095]
11:第一环部分
[0096]
12:第二环部分
[0097]
20:虹膜卡止部
[0098]
21:垂下部
[0099]
22:延伸部
[0100]
2:注射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