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和包括这种导管的导管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28411发布日期:2023-06-01 05:24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导管和包括这种导管的导管套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配置为插入到观测装置中并且包括具有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的主体的导管。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导管的导管套件。


背景技术:

1、诸如十二指肠镜的内窥镜常用于外科手术中。十二指肠镜常用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常用的十二指肠镜包括手持件和经由口部插入以到达胰腺并由手持件引导的插入管。十二指肠镜包括连接到延伸穿过插入管的活检通道或工作通道的活检端口或工作端口。外科器械可从插入管的远侧端部移出,以便执行各种手术。针对每个不同种类的手术,需要不同的器械,并且因此需要将其移动通过工作通道或活检通道。由于工作通道的长度,这既麻烦又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由独立权利要求限定。从属权利要求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2、一种导管被配置为插入到诸如内窥镜的观测装置中。所述导管包括主体和插入装置。所述主体具有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所述主体至少包括在所述远侧端部与所述近侧端部之间延伸的第一内腔,其中所述第一内腔被配置为接收导丝、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插入装置在所述近侧端部处连接到所述主体并且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导丝的第一通路和用于接收所述相机、所述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的第二通路。

3、一种导管套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导管、导丝以及包括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的组中的一者或多者。

4、一种用于处理导管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管包括具有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的主体,其中所述主体至少包括在所述远侧端部与所述近侧端部之间延伸的第一内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近侧端部处将导丝插入到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腔中;将所述导丝推动穿过所述内腔,直到所述导丝从所述远侧端部突出;

5、使所述主体在所述导丝之上滑动,直到所述主体的所述远侧端部位于所述导丝的远侧端部处;在所述主体不移动时从所述内腔移除所述导丝;在所述近侧端部处将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插入到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腔中;以及将所述相机、所述消融装置和所述探针装置中的所述一者推动穿过所述内腔,直到所述相机、所述消融装置和所述探针装置中的一者的远侧端部从所述主体的所述远侧端部突出。

6、导管允许将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或多者容易地定位在人体中的腔体内的一点处以便执行外科手术和/或分析/探测/检查特定的身体部位。这实现的原因在于导丝允许将导管定位在期望的位置处。在导丝缩回之后,导管的主体仍定位在期望的位置处。例如,主体的远侧端部由腔体的组织支撑。在插入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或多者之后,这些部件由于导管的主体而被正确地定位。此外,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或多者可容易地定位在期望的位置处,因为它们仅需要被推动穿过主体的内腔。这些装置在人体的腔体内的导航不是必需的。另外或替代地,导丝可与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或多者同时布置在主体内,使得通过使用导丝定位导管,另一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或多者同时定位。

7、提供插入装置有利于导丝和包括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的组的插入。第一通路和/或第二通路可被配置/成形为简化到主体的内腔中的插入。

8、此外,第一通路和/或第二通路可被配置/成形为使得相应部件的插入得到简化。此外,当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或多者布置在导管的主体中时,导丝可保留在第一通路中。如果有必要从导管的主体(例如从第一内腔)移除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或多者,则不需要将导丝重新插入到导管中,因为导丝仍然位于第一通路内。当在导丝定位在导管的主体内的同时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或多者位于第二通路内时,存在类似的优点。因此,当部件不定位在导管的主体内时,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允许部件维持在插入装置内,使得部件可容易地引入到导管的主体。

9、导管优选地被配置为插入到诸如内窥镜的观测装置的插入管中。导管的区段可被引导穿过插入管的工作通道或活检通道。为此,主体是细长的并且具有小于工作通道或活检通道的内径的外径。观测装置可以是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用于执行脑外科手术的内窥镜或可用来执行微创外科手术的任何其他类型的内窥镜。

10、导丝可以是将导管定位在期望的位置的常用导丝。

11、观测装置还可包括手持件,通过所述手持件可引导插入管穿过人体内的腔体。手持件还可提供内窥镜手术所需的其他公知的功能。

12、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可以是进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常需要的器械。套件和/或导管也可用于内窥镜肺外科手术和/或内窥镜脑外科手术。

13、相机可包括位于其远侧端部处的光学传感器和/或光源。光学传感器和光源可经由穿过所分配的主体的丝连接到显示装置。替代地或另外,相机可包括光纤,通过所述光纤在远侧端部处捕获的图像被引导到相机的近侧端部。相机还可包括位于其远侧端部处用于聚焦在要成像的区域上的光学器件。相机可包括用于将光从近侧端部引导到远侧端部以便照亮人体内的腔体的光纤。

14、消融装置可以是公知的消融装置并且可被配置为在其远侧端部处发射微波电能和/或射频(rf)电能,以便消融、凝结和/或切割人体的腔体内的组织。消融装置可能够进行双极射频能量递送和微波能量递送两者。消融装置可具有可调节的消融轮廓、热管理、局部电流路径和/或更大消融的功能。

15、消融装置可如wo 2020/011547 a1或wo 2020/089015 a1或wo2017/174513中所述地配置和/或成形。

16、消融装置可包括通过微波辐射测量执行遥感的功能。微波辐射测量是用于感测探针周围环境中的温度的一种非侵入式方法。例如,消融装置的天线可用于检测微波辐射测量信号,以便创建探针周围的组织的辐射测量图像。因此,消融装置可用于收集描绘组织的温度的图像。

17、探针装置可以是可用来分析和/或检查人体内的组织的任何内窥镜装置。探针装置可以是拉曼光谱学装置,所述拉曼光谱学装置用于在拉曼光谱学装置的远侧端部处执行拉曼光谱学。拉曼光谱学装置可以是公知的探针装置。探针装置可能够通过使用光的拉曼散射来进行活体活检。特别地,拉曼光谱学装置可能够通过使用拉曼散射生成限定人体内的腔体的组织的图像。

18、拉曼光谱学装置可包括在远侧端部与近侧端部之间延伸、特别是在远侧端部与用于分析散射光的分析装置之间延伸的若干光纤。光纤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被配置为将来自诸如激光器的光源的光引导到远侧端部。激光器发射具有适合于拉曼散射的波长的光。有效波长在780nm与1000nm之间,优选地为845nm。

19、光纤中的一个或多个被设置用于将在远侧端部处收集的散射光引导到分析装置以用于分析期望位置处的组织的拉曼散射。拉曼光谱学装置可包括用于将光聚焦到组织和/或将散射光聚焦到光纤中的一个或多个光学透镜。光学透镜可以是球透镜。此外,诸如激发滤光器和/或收集滤光器的光学滤光器可布置在拉曼光谱学装置的远侧端部处。分析装置可包括用于根据波长分析散射光的强度的光谱仪。光谱仪可包括摄谱仪和检测器。

20、拉曼光谱学装置和/或拉曼光谱学图像可用于进行“活体活检”;拉曼光谱学装置可用于确定期望位置处的组织是否癌变。

21、拉曼光谱学装置可包括可由至少两个另外的光纤构成的相机,所述至少两个另外的光纤中的一个用于将来自光源(例如发射波长在635nm与700nm之间的光)的(可见)光引导到远侧端部,并且所述至少两个另外的光纤中的一个用于将在远侧端部处收集的光引导到视频处理器。内置于拉曼光谱学装置中的相机可用于确定拉曼光谱装置被带到何处。优选地,用于相机的光与用于拉曼光谱学装置的光的波长不重叠,使得用于拉曼光谱学装置的光与用于相机的光之间不发生干涉。

22、探针装置可包括用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装置和/或用于收集人体的腔体中的荧光信号的装置。例如,荧光染料可被冲洗到腔体中并且荧光由探针装置收集。探针装置还可被配置为提供用于激发荧光染料的光。

23、相机、消融装置和/或探针装置的细长主体可以是柔性的,而远侧端部区域可以是刚性的以便提供执行相应功能所需的传感器和/或其他部件。在刚性远侧端部区域的情况下,刚性远侧端部区域可足够短以使其能够被引导穿过导管和插入管。

24、导管的主体可以是柔性的,使得它可在操纵插入管穿过人体期间被引导或布置在观测装置的插入管内。主体的远侧端部被配置为布置在插入管的远侧端部处,并且可从插入管的远侧端部推出。主体的近侧端部意图从观测装置的活检端口或工作端口突出。因此,主体的长度比从活检端口到插入管的远侧端部的长度长。活检端口或工作端口也可被认为是装置进入点。

25、第一内腔在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处均开放。主体可包括外壳和提供第一内腔的内部材料结构。外壳和内部材料结构可由相同或不同的柔性材料制成。外壳可由保护主体免受插入管的远侧端部处的体液影响的材料制成。外壳可热收缩到内部材料结构上。内部材料结构可由聚酰胺(pa)、聚四氟乙烯(ptfe)和/或聚丙烯酸丁酯(pbak)制成。

26、第一内腔的直径可略大于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的细长主体的直径,使得在细长主体与第一内腔的表面之间提供余隙。

27、第一内腔可仅通过内部材料结构提供。替代地,外壳以及内部材料结构可限定第一内腔。内部材料结构可为主体提供稳定性并因此跨越第一内腔。内部材料结构可包括构成第一内腔的内部通路。内部材料可以另外或替代地包括通向周围环境的通道,所述通道由外壳覆盖,使得第一内腔与主体的周围环境分开。

28、限定第一内腔的内部材料结构的表面可设置有可插入到第一内腔中的润滑剂和/或内部材料结构储存润滑剂。内部材料结构可通过挤压制造。第一内腔可设置有衬管,所述衬管可有助于减少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与内部材料结构之间的摩擦力。衬管可由聚酰胺(pa)和/或聚四氟乙烯(ptfe)制成。

29、第一内腔可仅在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处具有开口,使得第一内腔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连续延伸。主体优选地提供第一内腔。

30、插入装置在近侧端部处连接到主体,以便简化导丝、相机、消融装置和/或探针装置的插入。为此,插入装置与第一内腔(流体)连通。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可各自连接到第一内腔。替代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可连接到公共通路,所述公共通路连接到主体。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各自具有特定长度,使得可分别在一方面保持导丝,并且在另一方面保持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

31、衬管可延伸超过主体的近侧端部,并且特别是延伸到插入装置中,例如延伸到公共通路、第一通路和/或第二通路中。衬管可永久固定到公共通路、第一通路和/或第二通路。这简化了插入装置到第一内腔的连接,使得在插入装置与第一内腔之间存在(流体)连通。

32、第一通路和/或公共通路可在纵向方向上延伸,这种延伸可理解为主体在近侧端部处的延伸部。纵向方向也可由插入装置的延伸部来限定。第二通路可从公共通路分支出来,使得第二通路可倾斜于纵向方向。第一通路可平行于纵向方向和/或与第一内腔或公共通路同轴地延伸。

33、第一通路可包括有利于将导丝插入到第一通路中并因此插入到导管中的第一端口。导丝端口可包括漏斗状结构或漏斗部。

34、第二通路可包括也可简化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插入的第二端口。第二端口也可有助于将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或多者保持在特定位置处。为此,第二端口可包括与第二通路相比具有更高摩擦力的外表面。替代地或另外,第二端口可包括用于将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或多者锁定在特定位置处的构件。第一端口和/或第二端口可能够分别从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移除。

35、第二通路和第一内腔的内径略大于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的细长主体的外径。第一通路的内径可小于第二通路和第一内腔的内径,因为导丝的外径通常小于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的细长主体的外径。

36、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相机、消融装置和/或探针装置包括凸起部和细长主体。细长主体可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第二区段可在视觉上与第一区段区分开来并且定位在第一区段与凸起部之间。可选地,第一区段的长度与主体的长度相同。进一步可选地,第一区段比第二区段更有柔性。

37、凸起部可以是用于将相机连接到显示装置、将消融装置连接到发生器和/或将探针装置连接到可包括计算机和显示器的分析装置的连接器。凸起部的外径大于细长主体的外径,并且特别是大于第二通路的内径。因此,凸起部可充当用于防止相机、消融装置和/或探针装置被推入导管的主体内很远的止挡件。

38、优选地,细长主体的长度对应于导管的长度。特别地,第一区段的长度对应于主体、公共通路和/或第二通路的长度的总和。第二区段的长度可根据相机、消融装置和/或探针装置可从导管的远侧端部移出的期望长度来选择。

39、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可具有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外表面。替代地和/另外,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外表面可具有不同的颜色和/或不同的表面结构,使得它们可在视觉上彼此区分开。替代地或另外,第二区段可包括指示细长主体插入到导管中多少的标记、标签和/或刻度。标记、标签和/或刻度可印刻到第二区段上和/或可以是布置在第二区段上的突出部。标记、标签和/或刻度可用于确定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的细长主体从主体的远侧端部推出多远。

40、第二区段可具有比第一区段少的柔性。第二区段可例如通过在第二区段的位置处在细长主体上提供刚性套筒而是刚性的。第二区段的刚度可有利于细长主体在从插入装置突出时不弯曲。这可减少细长主体的摆动,并且因此有利于容易地抓握细长主体和/或凸起部。然而,第二区段具有足够的柔性以从第二通路向可倾斜于第二通路的公共通路推入。

41、导丝可具有不沿其延伸部改变的外径,即恒定外径。

42、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插入装置是刚性的。

43、公共通路、第一通路和/或第二通路可以是刚性的。插入装置的刚度可有助于确保导丝、相机、消融装置和/或探针装置在退出导管的主体后不弯曲。这可减少细长主体和/或导丝的摆动使得可更容易地抓握这些装置。此外,插入装置的刚度可有助于支撑相机、消融装置和/或探针装置的重量。特别地,消融装置的细长主体可能较重,使得插入装置提供另外的支撑。这意味着插入装置的刚度被选择成使其可支撑导丝、相机、消融装置和/或探针装置的重量。

44、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插入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流体引入到主体中的第三通路和用于从主体排出流体的第四通路。

45、第三通路可包括可被配置为到流体管线的连接器的第三端口。第四通路可包括可被配置为到流体管线的连接器的第四端口。第三通路用于将诸如水的流体引入导管的主体中,然后流体在远侧端部处从导管流出。第三通路可连接到将具有压力的流体引入导管中的流体源。

46、流体可用于冲洗/灌洗人体内的腔体和/或用于清洗相机的远侧端部。替代地或另外,标记和/或(荧光)染料可被冲洗到腔体,这有利于捕获腔体的图像,诸如荧光图像。

47、第四通路可连接到抽吸源,所述抽吸源产生低压以用于将流体从导管吸出,因此从人体内的腔体吸出。

48、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导管还包括被配置为连接到观测装置的活检端口或工作端口的支撑装置,其中优选地,支撑装置能够可旋转地连接到活检端口。

49、支撑装置可由刚性材料制成并且用于相对于观测装置为主体和/或插入装置提供支撑。支撑装置可具有细长形状,所述细长形状的延伸轴线与第一通路的纵向方向平行或重合。

50、支撑装置可借助于鲁尔锁附接到观测装置的活检端口。替代地,支撑装置可包括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用于将支撑装置固定地附接到活检端口,同时固定部分可能够相对于支撑装置的其余部分旋转。

51、提供支撑装置相对于观测装置的旋转允许旋转支撑装置并且因此允许将插入装置旋转到期望取向,这有助于提供到第一通路和/或第二通路的容易进入。支撑装置可以流体密封方式锁定到观测装置的活检端口。

52、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主体和滑块,所述支撑主体被配置为连接到活检端口,当主体的近侧端部固定到滑块时所述滑块能够相对于支撑主体滑动。

53、支撑主体可由刚性材料制成并且可能够相对于观测装置旋转。支撑主体可具有细长形状。支撑主体可相对于观测装置固定并且因此相对于插入管固定。

54、滑块可在纵向方向上滑动,例如沿着支撑主体的细长形状滑动。因此,滑块可允许主体移动到插入管中和/或从插入管中移出。因此,滑块的功能可被视为提供用于将主体移入观测装置的插入管中和从所述插入管移出的手段。

55、滑块可连接到主体的近侧端部或公共通路。滑块可沿支撑主体滑动。优选地,支撑主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通道,其中滑块在此通道内滑动。支撑主体可包括滑动构件,所述滑动构件有利于滑块可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支撑主体自由移动。

56、滑块可用于将主体从插入管的远侧端部移出。因此,可在导丝已经成功地定位在期望位置处之后使用滑块。然后,滑块相对于支撑主体移动,以便使导管的主体在导丝之上滑动,以将导管的主体的远侧端部定位在期望位置处。

57、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支撑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滑块可释放地固定到支撑主体的锁定装置。

58、锁定装置是可用于将滑块可释放地固定到支撑主体的任何装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锁定装置是可以旋入滑块中的螺纹中的螺钉。支撑主体可包括沿通道延伸的细长狭缝,其中螺钉延伸穿过狭缝。通过拧紧螺钉,滑块压靠支撑主体的限定通道的部分,由此滑块与支撑主体之间的摩擦力将滑块固定到支撑主体。松开螺钉会在滑块与通道之间提供间隙,使得在螺钉在细长狭缝内移动的同时滑块可沿通道移动。螺钉和狭缝可被认为是滑动构件。

59、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支撑装置包括用于可释放地锁定导丝的锁定构件和/或用于在支撑装置的纵向方向上可滑动地支撑导丝的定向装置。

60、锁定结构优选地设置用于相对于支撑主体可释放地固定导丝。锁定构件优选地布置在支撑主体上。锁定构件允许可释放地锁定导丝在纵向方向上的移动。特别地,由于锁定构件在支撑装置处的布置,锁定构件可释放地固定导丝,使得导丝不能相对于支撑装置移动。通过锁定导丝,导管的主体可例如通过使用滑块在导丝之上滑动。

61、锁定构件可具有允许相对于支撑装置可释放地锁定导丝的任何配置。例如,可夹持导丝。此外,锁定构件包括可相对于支撑装置折叠的翼片。翼片可包括一个开口,例如细长开口,所述开口允许通过将翼片折叠到支撑装置上或从支撑装置折叠开来夹持导丝。

62、定向装置可在导丝退出第一通路之后支撑导丝。特别地,定向装置支持导丝在纵向方向上的定向。这有助于在导丝退出第一通路之后支撑导丝,使得导丝不干扰相机、消融装置和/或探针装置。此外,定向装置可简化导丝的插入。例如,可首先将导丝引入定向装置中,并且由于定向装置的支撑,导丝可以容易地插入到第一通路中。

63、定向装置可包括中心开口和迷宫状狭缝,所述迷宫状狭缝在中心开口与支撑装置的周围环境之间提供通路。迷宫状狭缝允许导丝侧向引入到中心开口中,同时确保导丝保留在中心开口中。中心开口可以是为导丝提供支撑使得导丝保持在纵向方向上定向的细长通道。中心开口的延伸可平行于中心开口,并且特别是与第一通路同轴。中心开口可布置在通道的与导管的主体在其上进入通道的面相反的侧面上。

64、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第一通路、第二通路、第三通路和/或第四通路与第一内腔流体连通。

65、这意味着引入导管的主体内的导丝、相机、消融装置、探针装置和/或流体均在第一内腔内。在此实施方案中,第一内腔的内径被选择为略大于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的外径。因此,只能一次在第一内腔内布置导丝、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

66、例如,以下描述了处理导管的一个实施方案。可选地,在开始时,将导丝引入第一通路中,并且将相机引入第二通路中,但导丝和相机不进入公共通路或第一内腔。为了将导管的主体操纵到期望位置,将导丝插入到第一内腔中并从导管的主体的远侧端部伸出。如果导丝的远侧端部位于期望位置处,则使用锁定装置固定导丝相对于主体的位置,并且因此固定导丝相对于支撑主体的位置。在滑块相对于支撑主体移动时,滑块可用于使主体在导丝之上滑动,使得导丝的远侧端部与导管的主体的远侧端部重合。然后,导丝从第一内腔缩回,但导丝的远侧端部仍可定位在第一通路内。

67、之后,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可移动通过第一内腔,使得它们的远侧端部与导管的主体的远侧端部重合。相机、消融装置或探针装置的插入被简化,因为这些部件可在插入到第一内腔中之前插入到插入装置中。如果人体内的腔体内需要消融装置,并且相机布置在第一内腔内,则可将相机从第一内腔和第一通路移除,并插入消融装置。由于在交换消融装置和相机时主体的远侧端部保留在期望位置处,因此消融装置的远侧端部在期望位置处的定位通过将消融装置的细长主体推动穿过第一内腔来实现。探针装置可重复此过程。

68、根据替代实施方案,主体还包括在远侧端部与近侧端部之间延伸的第二内腔,其中优选地,第一通路与第一内腔连通并且第二通路与第二内腔连通。

69、第二内腔通过主体与第一内腔分开。优选地,第二内腔仅在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处具有开口。第二内腔可以被认为是在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之间延伸的连续通路、通道或管。除非明确陈述差异,第一内腔的描述可同样适用于第二内腔。

70、第二通路可直接附接到第二内腔,而第一通路可直接附接到第一内腔。替代地,公共通路可附接到主体的近侧端部,而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在公共通路内延伸或附接到公共通路。例如,公共通路划分成分别连接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两个通路或管。

71、可选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各自包括衬管。第一内腔的衬管可延伸到第一通路中和/或第二内腔的衬管可延伸到第二通路中。以此方式,可实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与相应内腔的简单连接。

72、处理此实施方案的导管的模式可类似于先前实施方案的处理模式来开始。将导丝从导管的主体的远侧端部推出,以便将导丝的远侧端部定位在期望位置处。由于导丝布置在第一内腔内并且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布置在第二内腔内,因此移动滑块使导管的主体在导丝之上滑动将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的远侧端部定位在期望位置处。应注意,主体与滑块处于固定关系,并因此与插入装置处于固定关系。移动主体同时移动布置在第二内腔内的装置。

73、与前一实施方案类似,可通过以下方式将相机、消融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与另外两者中的一者互换:从第二内腔和第二通路中移除不再需要的部件并将另外两者中的一者插入到第二通路中并因此插入到第二内腔中。

74、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主体还包括在远侧端部与近侧端部之间延伸的第三内腔和/或在远侧端部与近侧端部之间延伸的第四内腔,其中优选地,第三通路与第三内腔流体连通和/或第四通路与第四内腔流体连通。

75、第三内腔可用于将流体引入体腔,而第二内腔可用于将流体从人体内的腔体吸出。这里同样,第三通路和/或第四通路可分别直接连接到第三内腔和/或第四内腔。替代地,公共通路可附接到主体的近侧端部,而第三通路和第四通路在公共通路内延伸或附接到公共通路。例如,公共通路包括分别连接到第三通路和/或第四通路的一个或两个另外的通路或管。

76、根据替代实施方案,主体还包括在远侧端部与近侧端部之间延伸的第五内腔,其中优选地,插入装置包括第五通路,并且其中进一步优选地,第五通路与第五内腔连通。

77、第五通路可直接连接到第五内腔。替代地,公共通路可附接到主体的近侧端部,而第五通路在公共通路内延伸或附接到公共通路。例如,公共通路包括连接到第五通路的一个另外的通路或管。第五通路也可类似于第二通路从公共通路分支出来。第五通路也可由柔性材料制成。第二通路和第五通路可在纵向上的相同位置处分支出来。第二通路和第五通路也可与纵向方向具有相同倾斜度。第五通路还可包括可与第二端口相似或相同地配置或成形的第五端口。

78、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第五内腔被配置为接收相机并且第二内腔被配置为接收消融装置或探针装置。

79、与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的细长主体的直径相比,相机的细长主体通常具有较小的直径。此外,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通常包括具有相似外径的细长主体。因此,第五内腔的内径可以小于第二内腔的内径。第二内腔可用于推进消融装置或探针装置,而第五内腔可用于推进相机。在第五内腔中提供第二内腔允许同时使用相机以及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因此,相机可用于监测消融装置或探针装置。

80、相机,特别是相机的细长主体,可永久地固定在第五内腔内。在这种情况下,相机的细长主体的远侧端部可与主体的远侧端部齐平。

81、除非明确陈述差异,第一内腔和/或第二内腔的描述可同样适用于第五内腔。可选地,第五内腔包括衬管。第五内腔的衬管可延伸到第五通路中。

82、除了可同时使用相机以及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中的一者之外,处理此实施方案的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

83、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导管还包括布置在主体的远侧端部处的无线电标记。

84、无线电标记优选地由在使用x射线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拍摄的图像中可见的材料制成。例如,无线电标记可用于x射线图像和/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无线电标记可增强超声图像中主体的远侧端部的识别。无线电标记的材料对用于成像的波(诸如x射线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的吸收(显著)高于周围组织、观测装置的其他部分和/或导管的吸收。

85、无线电标记位于导管的远侧端部附近,使得可通过对无线电标记成像来检查导管的远侧端部的位置。

86、无线电标记可布置在主体内和/或在主体的外表面上。替代地或另外,主体的外表面可包括无线电标记布置在其中的凹槽。无线电标记器优选地永久固定到主体。无线电标记可以是一个单一部件或由两个或多个单独的部件组成。例如,无线电标记由沿主体的圆周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环构成。例如,提供了三个这样的环。

87、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导管还包括在主体的外表面上位于远侧端部处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88、电极可用于使用射频切割组织。在此实施方案中,导管具有切割组织的另外功能,即借助于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定位成靠近彼此,使得射频电场在电极之间延伸以提供切割能力。

89、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优选地直接布置到主体的远侧端部或至少靠近该远侧端部。这允许切割能力靠近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可放置的位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由诸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制成。主体的外表面可由诸如塑料的非导电材料制成,使得主体的外表面在电极之间提供电绝缘。

90、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主体包括在远侧端部与近侧端部之间延伸的第六内腔和在远侧端部与近侧端部之间延伸的第七内腔,其中优选地,第一丝布置在第六内腔中并连接到第一电极并且第二丝布置在第七内腔中并连接到第二电极。

91、不同于第一内腔至第五内腔,第六内腔和/或第七内腔在远侧端部处可不开放。分别布置在第六内腔和第七内腔中的第五丝和第六丝可在远侧端部之前分别连接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例如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通道分别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第六内腔和第七内腔连接。因此,第一丝和/或第二丝不完全延伸到远侧端部,而是在远侧端部之前的一定短距离处终止。因此,可能有必要在远侧端部处封闭第六内腔和/或第七内腔使得没有流体可进入第六内腔和第七内腔。

92、内部材料结构可由非导电材料制成,使得丝通过内部材料结构材料彼此绝缘。因此,丝可不提供单独的绝缘。第六内腔和/或第七内腔的直径分别略大于第一丝和第二丝的直径。然而,第一丝和第二丝的直径通常小于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的直径,使得第六内腔和第七内腔的直径小于第二内腔和第五内腔的直径。

93、第一丝和第二丝可延伸超过近侧端部以便连接到发生器,所述发生器提供射频电磁能量以供应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丝和第二丝可永久地固定到主体,并且特别是分别固定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94、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具有螺旋形状。

95、如所讨论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主体的外表面上延伸。具有螺旋形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交错,同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彼此间隔开以避免短路。例如,当沿主体的纵向方向观察时,电极的布置可以是:第一电极的一部分、第二电极的一部分、第一电极的一部分、第二电极的一部分等等。

96、替代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环形,由此对应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两个环在主体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还可以为板状。

97、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第五内腔、第六内腔和/或第七内腔具有圆形横截面。这对应于相机、消融装置和探针装置的细长主体和/或第一丝和第二丝可具有圆形横截面。第三内腔和/或第四内腔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非圆形的。例如,第三内腔和/或第四内腔的横截面形状可被选择成使得它最好填充主体的横截面区域。在设计主体时,提供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第五内腔、第六内腔和/或第七内腔中的一者或多者,其中在剩余空间内提供第三内腔和/或第四内腔,并且相应地选择第三内腔和第四内腔的横截面形状。

98、根据可选的实施方案,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或第五内腔也可用于冲洗,即可借助于这些内腔将诸如水的流体引入人体的腔体内或从此腔体吸出。特别地,冲洗能力在从相应内腔移除导丝、相机、消融装置和/或探针装置之后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或第五内腔是空的并且液体可流动穿过其中。为此,流体压力管线和/或流体抽吸管线可分别连接到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或第五通路。可以用将相应的通路连接到流体压力管线和/或流体抽吸管线的连接器替换第一端口、第二个端口和/或第五端口。

99、在此实施方案中,第三通路和/或第四通路可与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五内腔中的一者或多者流体连通。为了避免流体进入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或第五通路,可在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或第五通路的入口处提供一个或多个密封件。密封件在导丝与第一通路之间和/或在细长主体与第二通路和/或第五通路之间提供流体密封。因此,公共通路中和/或内腔中的一个内腔中的流体不可以通过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或第五通路从导管溢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