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3
技术实现要素:
1、本技术旨在提供用于诊断、改善、治疗或预防呼吸障碍的医疗装置,其具有改善的舒适性、成本、功效、易用性和可制造性中的一者或多个。
2、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用于诊断、改善、治疗或预防呼吸障碍的设备。
3、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涉及用于诊断、改善、治疗或预防呼吸障碍的方法。
4、本技术某些形式的一个方面用于提供改善患者对呼吸治疗的服从性的方法和/或设备。
5、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患者接口,其包括:充气室,其可加压至治疗压力;以及密封结构,其包括支撑结构和接合到支撑结构的织物部分,其中密封结构的织物部分包括密封表面,密封表面在使用中形成抵靠患者面部的密封,其中密封结构包括在密封结构的与密封表面相对的第一内表面区域与患者接口的第二内表面区域之间延伸的系带,以使得系带抵抗密封结构的变形。
6、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患者接口,其包括:充气室,充气室可加压至超过环境气压至少6cmh2o的治疗压力,充气室包括充气室入口端口,充气室入口端口被设定尺寸并构造成在治疗压力下接收空气流以用于患者呼吸;密封结构,其包括支撑结构和接合到支撑结构的织物部分,密封结构,密封结构被构造和布置成具有形状以与患者面部的围绕患者气道入口的区域形成密封,以使得在治疗压力下空气流被输送到至少患者鼻孔的入口,密封被形成为防止空气在密封结构与患者面部的区域之间从充气室排出,密封结构被构造和布置成在使用中在整个患者呼吸循环中维持充气室中的治疗压力;定位和稳定结构,用于将密封结构保持在患者头部上的治疗有效位置,其中密封结构的织物部分包括密封表面,密封表面在使用中形成抵靠患者面部的密封,其中密封结构包括在密封结构的与密封表面相对的第一内表面区域与患者接口的第二内表面区域之间延伸的系带,以使得系带抵抗密封结构的变形。
7、在实例中,(a)密封结构可以包括第二内表面区域,第二内表面区域与第一内表面区域间隔开,(b)充气室可以包括第二内表面区域,第二内表面区域与第一内表面区域间隔开,(c)系带和密封结构可以包括由均质材料形成的整体结构,(d)均质材料可以包括织物材料,(e)均质材料可包括多层,其中至少一层是织物材料,(f)密封结构可以包括在边缘区域处的密封片,密封片被成形和定位成在使用中至少针对患者鼻部的一侧密封,并且密封片比密封结构的相邻区域更薄,(g)第一内表面区域可以与密封片相邻,以使得系带与密封片向内间隔开,(h)系带可以在边缘区域处从密封结构连续延伸,以使得系带形成密封表面的延伸部,(i)系带可以包括内表面,并且密封结构可以包括内表面,(j)系带的内表面与密封结构的内表面相邻并与密封结构的内表面分离,(k)充气室可由透明材料构成,(l)患者接口可以被构造成使得患者接口结构的任何部分都不会在使用中进入口中,(m)密封结构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在使用中不会在患者的气道内部延伸,(n)密封结构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在使用中不会在颏隆凸区域下方延伸,和/或(o)充气室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在使用中不会覆盖眼睛,(p)均质材料可包括多层,其中至少一层是不透气的,(q)至少一层不透气层可包括硅树脂和/或可选择的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r)充气室可由弹性柔性透明材料构成。
8、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患者接口的组件,该组件包括:充气室,其可加压至治疗压力;以及密封结构,其包括支撑结构和接合到支撑结构的织物部分,其中织物部分包括在密封结构的与密封表面相对的第一内表面区域与组件的第二内表面区域之间延伸的连接部分,以使得连接部分抵抗密封结构的变形。
9、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患者接口的组件,该组件包括:充气室,充气室可加压至超过环境气压至少6cmh2o的治疗压力,充气室包括充气室入口端口,充气室入口端口被设定尺寸并构造成在治疗压力下接收空气流以用于患者呼吸;以及密封结构,其包括支撑结构和接合到支撑结构的织物部分,密封结构,密封结构被构造和布置成具有形状以与患者面部的围绕患者气道入口的区域形成密封,以使得在治疗压力下空气流被输送到至少患者鼻孔的入口,密封被形成为防止空气在密封结构与患者面部的区域之间从充气室排出,密封结构被构造和布置成在使用中在整个患者呼吸循环中维持充气室中的治疗压力;其中密封结构包括在使用中形成针对患者面部的密封的密封表面,其中织物部分包括在密封结构的与密封表面相对的第一内表面区域与组件的第二内表面区域之间延伸的连接部分,以使得连接部分抵抗密封结构的变形。
10、在实例中,(a)密封结构可以包括第二内表面区域,第二内表面区域与第一内表面区域间隔开,(b)充气室可以包括第二内表面区域,第二内表面区域与第一内表面区域间隔开,(c)连接部分和密封结构可以包括由均质材料形成的整体结构,(d)均质材料包括织物材料,(e)均质材料可以包括多层,其中至少一层是织物材料,(f)密封结构可以包括在边缘区域处的密封片,密封片被成形和定位成在使用中至少针对患者鼻部的一侧密封,并且密封片比密封结构的相邻区域更薄,(g)第一内表面区域可以与密封片相邻,以使得连接部分与密封片向内间隔开,(h)连接部分可以在边缘区域处从密封结构连续延伸,以使得连接部分形成密封表面的延伸部,(i)连接部分可以包括内表面,并且密封结构可以包括内表面,连接部分的内表面与密封结构的内表面相邻并与密封结构的内表面分离,(j)充气室可由透明材料构成,(k)组件可以被构造成使得组件的任何部分都不会在使用中进入口中,(l)密封结构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在使用中不会在患者的气道内部延伸,(m)密封结构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在使用中不会在颏隆凸区域下方延伸,和/或(n)充气室被构造成使得在使用中不会覆盖眼睛,(o)均质材料可包括多层,其中至少一层是不透气的,(p)至少一层不透气层可包括硅树脂和/或可选择的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q)充气室可由弹性柔性透明材料构成。
11、本技术的一种形式包括密封结构,密封结构针对使用者的面部围绕使用者的气道密封。密封结构包括朝向使用者的气道向内延伸的片或膜,并且包括附接结构,附接结构防止片或膜的内边界由于内部加压而被向外吹出(例如,向后折叠在其自身上)。
12、在实例中,附接结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肋/系带/连接部分/连接结构,从膜延伸并向内折叠并附接至另一结构以形成管或环的片,或在膜下面并附接至膜的管。
13、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另一个方面是一种用于患者接口的密封结构,其包括:密封表面,密封表面包括支撑结构和接合到支撑结构的织物部分,密封结构被围绕患者气道入口的周边形成密封,以及将密封结构向密封结构的外周向内折叠的环,环包括织物部分的一部分。
14、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另一方面是一种用于患者接口的密封结构,患者接口用于在相对于环境气压的连续正压下将空气流密封输送到患者气道的入口(包括至少患者鼻孔的入口)。患者接口被构造成使用时在患者睡眠时在整个患者呼吸循环中将治疗压力维持在超过环境气压约3cmh2o至约40cmh2o范围内,以改善睡眠呼吸紊乱。密封表结构包括密封表面,密封表面包括支撑结构和接合到支撑结构的织物部分,密封结构被构造成围绕患者气道的入口的周边形成密封:以及环,环使密封结构从密封结构的外周边向内折叠以形成基本上管状的结构以使得环是连续的,环包括织物部分的一部分。
15、在实施例中,(a)密封结构还包括朝向密封结构的内周边突出的密封片,(b)密封片被构造成形成针对在患者的鼻骨上方的鼻部的侧面的密封,(c)密封片被构造成避免针对鼻翼的密封,(d)密封表面的部分相对于环的剩余部分具有增加的柔性,密封表面的部分包括比环的剩余部分更薄的壁区段,(e)密封表面的部分包括比环的剩余部分更厚的壁区段,(f)环被定位成接触包括鼻翼的鼻部的侧壁,(g)环提供连续表面,连续表面被构造成维持与在患者的鼻骨上方的鼻部的侧面接触,(h)环包括至少一个闭合端,(i)环将密封结构向内折叠以在密封结构的内表面上形成连接点,(j)连接点相对于密封表面定位,以在将治疗压力施加至环的内表面时向环提供足够的张力以抵消密封表面的向外喷出,(k)环在连接点处形成预定角度,并且在施加治疗压力时,预定角度确定环中的张力,(l)连接点是可调节的,(m)连接点是可释放的连接件,(n)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点,(o)密封表面包括摩擦减小的区域以减少与患者面部的粘附,(p)摩擦减小的区域是磨砂表面,(q)摩擦减小的区域适于允许患者的鼻部的侧面抵靠密封表面自由地滑动,和/或(r)环提供无边缘的密封表面。
16、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另一方面是一种用于在相对于环境气压的连续正压下将空气流密封输送到患者气道的入口(包括至少患者鼻孔的入口)的患者接口。患者接口被构造成使用时在患者睡眠时在整个患者呼吸循环中将治疗压力维持在超过环境气压约3cmh2o至约40cmh2o范围内,以改善睡眠呼吸紊乱。患者接口包括密封结构,以针对患者的面部密封患者接口。密封结构包括密封表面,该密封表面包括支撑结构以及接合到该支撑结构上的织物部分,密封表面被构造成围绕患者气道的入口的周边形成密封:以及环,环使密封结构从密封结构的外周边向内折叠以形成基本上管状的结构以使得环是连续的,环包括织物部分的一部分。患者接口还包括定位和稳定结构,以维持密封结构与患者的气道的入口周围的区域密封接触,同时在患者的气道的入口处维持治疗压力;充气室,充气室在使用中在超过环境压力的压力下加压;以及气体冲洗排气口,气体冲洗排气口被构造成允许患者呼出的co2流到患者接口的外部,以使患者呼出的co2的再呼吸最小化。
17、在实例中,(a)密封片朝向密封结构的内周边突出,(b)密封片被构造成在邻近患者的内眦的凹陷中形成针对在鼻骨上方的鼻部的侧面并邻近上颌骨上方的鼻部的侧面的密封,(c)密封片被构造成避免针对鼻翼的密封,(d)密封表面的部分相对于环的剩余部分具有增加的柔性,(e)密封表面的部分包括比环的剩余部分更薄的壁区段,(f)密封表面的部分包括比环的剩余部分更厚的壁区段,(g)密封表面包括摩擦减小的区域以减少与患者面部的粘附,(h)摩擦减小的区域是磨砂表面,(i)摩擦减小的区域适于允许患者的鼻部的侧面抵靠密封表面自由地滑动,(j)第一环限定密封结构的适于接触患者面部的区域,(k)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密封结构的适于接触患者面部的区域的一部分,(l)第一环是连续的,(m)第二环被定位成接触患者的鼻部或在患者的鼻部旁边:(n)第二环被定位成使得基本上管状的结构适于接触患者的鼻部或被定位在患者的鼻部旁边,(o)基本上管状的结构适于基本上平行于患者鼻部的一侧定位,(p)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二环的第二个,(g)基本上管状的结构包括适于与超过环境压力的压力流体连通的中空内部,(r)基本上管状的结构包括两个开口端,和/或(s)第二环适于防止第二环在患者接口在内部加压并被患者调节时喷出。
18、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另一方面是一种用于在相对于环境气压的连续正压下将空气流密封输送到患者气道的入口(包括至少患者鼻孔的入口)的患者接口,其中患者接口被构造成使用时在患者睡眠时在整个患者呼吸循环中将治疗压力维持在超过环境气压约3cmh2o至约40cmh2o范围内,以改善睡眠呼吸紊乱。患者接口包括密封结构,以针对患者的面部密封患者接口。密封结构,其包括支撑结构和接合到支撑结构的织物部分。密封结构还包括由织物部分形成的面部接触部分,该面部接触部分适于围绕患者气道入口的周边接触,以及具有不中断圆周的至少第一基本圆柱形区域,其中织物部分包括圆柱形区域的一部分。患者接口还包括定位和稳定结构,以维持密封结构与患者的气道的入口周围的区域密封接触,同时在患者的气道的入口处维持治疗压力;充气室,充气室在使用中在超过环境压力的压力下加压;以及气体冲洗排气口,气体冲洗排气口被构造成允许患者呼出的co2流到患者接口的外部,以使患者呼出的co2的再呼吸最小化。
19、在实例中,(a)密封结构包括与第一基本圆柱形区域的端部相邻的无限制边缘,(b)密封结构包括除了在第一基本圆柱形区域处以外,全部围绕患者气道的入口的周边的无限制边缘,(c)面部接触部分的部分形成适于接触患者面部的凸形表面,(d)第一基本圆柱形区域被定位成接触患者的鼻翼或在患者的鼻翼旁边,(e)第一基本圆柱形区域被定位成基本上平行于患者的鼻翼,(f)患者接口还包括圆柱形区域的第二个,(g)圆柱形区域包括具有第二不中断圆周的第二基本圆柱形区域,其中第二圆柱形区域的一部分包括面部接触部分的第二部分,(h)其中第一基本圆柱形区域包括适于与超过环境压力的压力流体连通的中空内部,(i)第一基本圆柱形区域包括两个开口端,和/或(j)第一基本圆柱形区域适于防止面部接触部分在患者接口在内部加压并被患者调节时喷出。
20、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另一方面是一种用于在相对于环境气压的连续正压下将空气流密封输送到患者气道的入口(包括至少患者鼻孔的入口)的患者接口,其中患者接口被构造成使用时在患者睡眠时在整个患者呼吸循环中将治疗压力维持在超过环境气压约3cmh2o至约40cmh2o范围内,以改善睡眠呼吸紊乱。患者接口包括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包括支撑结构和接合到支撑结构的织物部分。密封结构包括该织物部分的自身折叠以形成不中断的管状形状的一部分,其中管状形状的圆周的仅一部分配置成接触患者的面部;定位和稳定结构,以维持密封结构与患者的气道的入口周围的区域密封接触,同时在患者的气道的入口处维持治疗压力;充气室,充气室在使用中在超过环境压力的压力下加压;以及气体冲洗排气口,气体冲洗排气口被构造成允许患者呼出的co2流到患者接口的外部,以使患者呼出的co2的再呼吸最小化,其中管状形状的内部适于与超过环境压力的压力处于流体连通。
21、在实例中,(a)不中断管状形状具有管的内表面和管的外表面,管的内表面适于在使用中暴露于超过环境压力的压力,管的外表面的第一部分适于在使用中暴露于环境压力,并且管的外表面的第二部分适于在使用中暴露于超过环境压力的压力,(b)密封结构还包括围绕患者气道的周边接触的表面,并且不中断管状形状的部分是表面的一部分,(c)不中断管状形状在至少一端上是开口的,(d)不中断管状形状在两端上均是开口的,(e)不中断管状形状适于在患者鼻翼的旁边,(f)不中断管状形状适于接触患者的鼻翼,(g)材料被折叠以形成第二不中断管状形状,其中第二不中断管状形状的圆周的仅一部分被构造成接触患者的面部,(h)不中断管状形状适于在患者鼻部的相对侧上,和/或(i)不中断管状形状适于防止材料在患者接口在内部加压并被患者调节时喷出。
22、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另一方面是一种用于在相对于环境气压的连续正压下将空气流密封输送到患者气道的入口(包括至少患者鼻孔的入口)的患者接口,其中患者接口被构造成使用时在患者睡眠时在整个患者呼吸循环中将治疗压力维持在超过环境气压约3cmh2o至约40cmh2o范围内,以改善睡眠呼吸紊乱。患者接口包括密封结构,以针对患者的面部密封患者接口。密封结构,其包括支撑结构和接合到支撑结构的织物部分。密封结构包括在织物部分的内边界处具有未连接边缘的第一面部接触部分,为管状结构的一部分的第二面部接触部分,并且第一面部接触部分和第二面部接触部分各自形成连续膜的一部分,连续膜被构造成围绕患者气道的入口的周边接触患者的面部。患者接口还包括定位和稳定结构,以维持密封结构与患者的气道的入口周围的区域密封接触,同时在患者的气道的入口处维持治疗压力;充气室,充气室在使用中在超过环境压力的压力下加压;以及气体冲洗排气口,气体冲洗排气口被构造成允许患者呼出的co2流到患者接口的外部,以使患者呼出的co2的再呼吸最小化。
23、在实例中,(a)患者接口还包括多个第二面部接触部分,(b)第二面部接触部分适于邻近患者的鼻翼或在患者的鼻翼上接触患者的面部,和/或(c)管状结构适于防止连续膜在患者接口在内部加压并被患者调节时喷出。
24、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另一方面是一种用于在相对于环境气压的连续正压下将空气流密封输送到患者气道的入口(包括至少患者鼻孔的入口)的患者接口,其中患者接口被构造成使用时在患者睡眠时在整个患者呼吸循环中将治疗压力维持在超过环境气压约3cmh2o至约40cmh2o范围内,以改善睡眠呼吸紊乱。患者接口包括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包括支撑结构和织物部分,织物部分接合到支撑结构以将患者接口密封在患者面部。密封结构包括密封膜,以及在第一端上附接至密封膜并且在第二端上附接至另一结构的片,以防止密封膜由于治疗压力而向外喷出。患者接口还包括定位和稳定结构,以维持密封结构与患者的气道的入口周围的区域密封接触,同时在患者的气道的入口处维持治疗压力;充气室,充气室在使用中在超过环境压力的压力下加压;以及气体冲洗排气口,气体冲洗排气口被构造成允许患者呼出的co2流到患者接口的外部,以使患者呼出的co2的再呼吸最小化。
25、在实例中,(a)密封膜和片形成管状结构的一部分,和/或(b)密封膜适于全部围绕患者气道的入口的周边接触,并且片仅对于周边的一部分提供。
26、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另一方面是一种用于在相对于环境气压的连续正压下将空气流密封输送到患者气道的入口(包括至少患者鼻孔的入口)的患者接口,其中患者接口被构造成使用时在患者睡眠时在整个患者呼吸循环中将治疗压力维持在超过环境气压约3cmh2o至约40cmh2o范围内,以改善睡眠呼吸紊乱。患者接口包括密封结构,以针对患者的面部密封患者接口。密封结构包括织物材料。密封结构包括密封膜,密封膜适于围绕患者气道的入口的周边接触患者的面部;以及圆柱形区域,圆柱形区域位于密封膜下面并附接至密封膜。患者接口还包括定位和稳定结构,以维持密封结构与患者的气道的入口周围的区域密封接触,同时在患者的气道的入口处维持治疗压力;充气室,充气室在使用中在超过环境压力的压力下加压;以及气体冲洗排气口,气体冲洗排气口被构造成允许患者呼出的co2流到患者接口的外部,以使患者呼出的co2的再呼吸最小化。
27、在实例中,(a)圆柱形区域邻近患者的鼻翼定位,(b)圆柱形区域包括基本上平行于患者的鼻翼的轴线,(c)圆柱形区域适于防止密封膜当充气室在超过环境压力的压力下加压时远离患者气道的入口喷出,和/或(d)密封膜包括全部围绕患者气道的入口的周边的未连接边缘。
28、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另一方面是一种用于在相对于环境气压的连续正压下将空气流密封输送到患者气道的入口(包括至少患者鼻孔的入口)的患者接口,其中患者接口被构造成使用时在患者睡眠时在整个患者呼吸循环中将治疗压力维持在超过环境气压约3cmh2o至约40cmh2o范围内,以改善睡眠呼吸紊乱。患者接口包括密封结构,以针对患者的面部密封患者接口。密封结构,其包括支撑结构和接合到支撑结构的织物部分。密封结构包括密封膜,密封膜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外表面适于围绕患者气道的入口的周边接触患者的面部:以及肋,肋位于内表面下面并附接至内表面,以使得肋在压力被施加至内表面时抵抗密封膜的变形。患者接口还包括定位和稳定结构,以维持密封结构与患者的气道的入口周围的区域密封接触,同时在患者的气道的入口处维持治疗压力;充气室,充气室在使用中在超过环境压力的压力下加压;以及气体冲洗排气口,气体冲洗排气口被构造成允许患者呼出的co2流到患者接口的外部,以使患者呼出的co2的再呼吸最小化。
29、在实例中,(a)外表面包括凸形部分,(b)内表面具有凹形部分,(c)凹形部分和凸形部分别在外表面和内表面上彼此直接相对定位,并且肋在凹形部分处附接至内表面,(d)肋容易地被施加至患者接口的力压碎以将患者接口保持到患者,(e)患者接口还包括多个肋,(f)肋适于邻近患者的鼻部,(g)肋适于防止密封膜在患者接口在内部加压并被患者调节时喷出,和/或(h)肋基本上正交于内表面。
30、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另一方面是一种患者接口,该患者接口使用与预期佩戴者的形状互补的周边形状铸造或以其它方式构造。
31、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一个方面为一种制造设备的方法。
32、本技术的某些形式的一个方面为一种容易使用的医疗装置,例如由未进行医学训练的个人使用、由具有有限的灵敏度、视力的个人使用或者由使用这种类型的医学装置的经验有限的个人使用。
33、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一个方面为可由个人携带(例如在个人家庭周围)的便携式rpt装置。
34、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一个方面为可在患者家中清洗(例如在肥皂水中)而不需要专业清洗设备的患者接口。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一个方面为可在患者家中清洗(例如在肥皂水中)而不需要专业清洗设备的湿化器罐。
35、本文所述的方法、系统、装置和设备可以提供处理器中的改进的功能,诸如专用计算机、呼吸监测器和/或呼吸治疗设备的处理器。此外,所描述的方法、系统、装置和设备可以提供在呼吸病状(包括例如睡眠呼吸紊乱)的自动化管理、监测和/或治疗的技术颌域中的改进。
36、当然,各方面的部分可以形成本发明技术的子方面。另外,子方面和/或方面中的各个方面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组合,并且还构成本发明技术的其它方面或子方面。
37、通过考虑以下详述的说明书、摘要、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中所含的信息,本发明技术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38、4附图说明
39、本技术在附图的图形中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示出,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类似的元件,包括:
40、4.1治疗系统
41、图1a示出了一种系统,其包括以鼻枕的方式佩戴患者接口3000的患者1000从rpt装置4000接收正压的空气供应。来自rpt装置4000的空气在湿化器5000中加湿,并沿空气回路4170传送至患者1000。还示出了床伴1100。患者正以仰卧睡眠位置睡眠。
42、图1b示出了一种系统,其包括以鼻罩的方式佩戴患者接口3000的患者1000从rpt装置4000接收正压的空气供应。来自rpt装置的空气在湿化器5000中加湿,并沿空气回路4170传送至患者1000。
43、图1c示出了一种系统,其包括以全面罩的方式佩戴患者接口3000的患者1000从rpt装置4000接收正压的空气供应。来自rpt装置的空气在湿化器5000中加湿,并沿空气回路4170传送至患者1000。患者正以侧卧睡眠位置睡眠。
44、4.2呼吸系统和面部解剖结构
45、图2a示出了包括鼻腔和口腔、喉头、声带、食道、气管、支气管、肺、肺泡囊、心脏和膈的人类呼吸系统的概略图。
46、图2b示出了包括鼻腔、鼻骨、鼻外软骨、大翼软骨、鼻孔、上唇、下唇、喉头、硬腭、软腭、咽、舌、会厌软骨、声带、食道和气管的人类上气道的视图。
47、图2c是具有标识的若干表面解剖学特征的面部的正视图,包括上唇、上唇红、下唇红、下唇、嘴宽、内眦、鼻翼、鼻唇沟和口角。还标示了上、下、径向向内和径向向外的方向。
48、图2d是具有标识的若干个表面解剖学特征的头部的侧视图,包括眉间、鼻梁点、鼻突点、鼻下点、上唇、下唇、颏上点、鼻梁、鼻翼顶点、耳下基点、耳上基点。还标示了上下以及前后方向。
49、图2e是头部的另一侧视图。标示了法兰克福平面和鼻唇角的大致位置。还标示了冠状面。
50、图2f示出了具有标识的若干个特征的鼻部的底视图,包括鼻唇沟、下唇、上唇红、鼻孔、鼻下点、鼻小柱、鼻突点、鼻孔长轴和矢状面。
51、图2g示出了鼻部表层特征的侧视图。
52、图2h示出了鼻部的皮下结构,包括外侧软骨、中隔软骨、鼻翼大软骨、鼻翼小软骨、籽软骨、鼻骨、表皮、脂肪组织、上颌骨额突和纤维脂肪组织。
53、图2i示出了鼻部从矢状面起大约有几毫米的内侧解剖图,除其它事项以外还示出了中隔软骨和鼻翼大软骨的内侧脚。
54、图2j示出了头骨的正视图,包括额骨、鼻骨和颧骨。也标示了鼻甲骨,以及上颌骨和下颌骨。
55、图2k示出了具有头部表面轮廓以及若干肌肉的头骨侧视图。示出了如下骨部:额骨、蝶骨、鼻骨、颧骨、上颌骨、下颌颞骨、顶骨、颞骨和枕骨。还标示了颏隆凸。示出了如下肌肉:二腹肌、嚼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56、图2l示出了鼻部的前外侧视图。
57、4.3患者接口
58、图3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呈鼻罩形式的患者接口。
59、图3b示出了在一点处通过结构的横截面的示意图。指示在该点处的向外法线。在该点处的曲率具有正号,并且当与图3c所示的曲率幅度相比时具有相对大的幅度。
60、图3c示出了在一点处通过结构的横截面的示意图。指示在该点处的向外法线。在该点处的曲率具有正号,并且当与图3b所示的曲率幅度相比时具有相对小的幅度。
61、图3d示出了在一点处通过结构的横截面的示意图。指示在该点处的向外法线。在该点处的曲率具有零值。
62、图3e示出了在一点处通过结构的横截面的示意图。指示在该点处的向外法线。在该点处的曲率具有负号,并且当与图3f所示的曲率幅度相比时具有相对小的幅度。
63、图3f示出了在一点处通过结构的横截面的示意图。指示在该点处的向外法线。在该点处的曲率具有负号,并且当与图3e所示的曲率幅度相比时具有相对大的幅度。
64、图3g示出了用于包括两个枕的面罩的垫子。指示垫子的外表面。指示表面的边缘。指示圆顶区域和鞍状区域。
65、图3h示出了用于面罩的垫子。指示垫子的外表面。指示表面的边缘。指示点a与点b之间的表面上的路径。指示点a与点b之间的直线距离。指示了两个鞍状区域和一个圆顶区域。
66、图3i示出了结构的表面,其中该表面中具有一维孔。所示的平面曲线形成一维孔的边界。
67、图3j示出了通过图3i的结构的横截面。所示的表面束缚图3i的结构中的二维孔。
68、图3k示出图3i的结构的透视图,该结构包括二维孔和一维孔。还示出束缚图3i的结构中的二维孔的表面。
69、图3l示出了具有可膨胀气囊作为垫子的面罩。
70、图3m示出了通过图3l的面罩的横截面,并且示出气囊的内表面。内表面束缚面罩中的二维孔。
71、图3n示出了通过图3l的面罩的另一横截面。还标示了内表面。
72、图3o示出了左手定则。
73、图3p示出了右手定则。
74、图3q示出了左耳,包括左耳螺旋。
75、图3r示出了右耳,包括右耳螺旋。
76、图3s示出了右侧螺旋线。
77、图3t示出了面罩视图,其包括由面罩的不同区域中的密封膜的边缘限定的空间曲线的扭转标志。
78、4.4rpt装置
79、图3u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rpt装置。
80、4.5湿化器
81、图3v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湿化器的等距视图。
82、图3w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形式的湿化器的等距视图,示出了从湿化器贮存器底座5130取下的湿化器贮存器5110。
83、4.6密封形成结构和患者接口
84、图4描绘密封形成结构的透视图。
85、图5描绘密封形成结构的透视图。
86、图5a描绘密封形成结构的透视图,其中环包括闭合端。
87、图6描绘密封形成结构的平面图。
88、图7描绘沿着图6的线7-7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89、图7a描绘与图7相同的横截面视图,但是结构的角度变化。
90、图7b-7i描绘图7的横截面视图处的机械附接。
91、图8a至8g描绘沿着图6的相应线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92、图9描绘密封形成结构的平面图。
93、图10描绘密封形成结构的透视图。
94、图11描绘管状结构和片的简化表示。
95、图12描绘附接至密封形成结构的管状结构和片的简化表示。
96、图13描绘密封形成结构的简化柔顺性的表示。
97、图14描绘密封形成结构的透视图。
98、图15描绘示出密封形成结构的肋的横截面视图。
99、图16描绘在压缩下的肋的横截面视图。
100、图17描绘在张力下的肋的横截面视图。
101、图18和19示出密封形成结构的横截面。
102、图20描绘密封形成结构的不同区域。
103、图21描绘附接至面罩壳体的密封形成结构。
104、图22描绘密封形成结构和两个夹片的分解视图。
105、图23描绘垫子和夹子的视图。
106、图23a描绘沿着线23a-23a截取的图23的横截面视图。
107、图24描绘密封形成结构的透视图。
108、图25a描绘图24的密封形成结构的前视图。
109、图25b-25g描绘沿图25a中的相应线截取的不同横截面。
110、图26描绘图24的密封形成结构的后视图。
111、图27描绘图24的密封形成结构的不同区域。
112、图28a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顶部透视图。
113、图28b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前视图。
114、图28c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后视图。
115、图28d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顶视图。
116、图28e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底视图。
117、图28f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侧视图。
118、图28g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底部透视图。
119、图28h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另一顶部透视图。
120、图28i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另一底视图。
121、图28j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通过图28c的线28j-28j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122、图28k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通过图28c的线28k-28k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123、图28l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通过图28c的线28l-28l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124、图28m是图28l中所示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透视图。
125、图29a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和充气室的组件的顶部透视图。
126、图29b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和充气室的组件的前透视图。
127、图29c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和充气室的组件的通过图29b的线29c-29c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128、图29d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和充气室的组件的通过图29b的线29d-29d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129、图29e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和充气室的组件的通过图29b的线29e-29e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130、图30a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全脸患者接口的顶部透视图。
131、图30b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全脸患者接口的顶部透视图。
132、图31a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顶部透视图。
133、图31b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前视图。
134、图31c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后视图。
135、图31d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顶视图。
136、图31e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底视图。
137、图31f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侧视图。
138、图31g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底部透视图。
139、图31h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另一顶部透视图。
140、图31i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另一底视图。
141、图31j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通过图31c的线31j-31j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142、图31k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通过图31c的线31k-31k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143、图31l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通过图31c的线31l-31l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144、图31m是图31l中所示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透视图。
145、图32a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和充气室的组件的顶部透视图。
146、图32b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和充气室的组件的前透视图。
147、图32c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和充气室的组件的通过图32b的线32c-32c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148、图32d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和充气室的组件的通过图32b的线32d-32d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149、图32e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和充气室的组件的通过图32b的线32e-32e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150、图32f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鼻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和充气室的组件的通过图32b的线32f-32f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151、图33a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鼻患者接口的顶部透视图。
152、图33b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鼻患者接口的顶部透视图。
153、图34a是根据施加治疗压力的相关技术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详细侧视图。
154、图34b是根据施加治疗压力的另一相关技术的用于全面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详细侧视图。
155、图3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后视图。
156、图3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上部的详细后透视图。
157、图37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和充气室的组件的通过图35充气室的线37/38-37/38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158、图38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替代实例的用于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和充气室的组件的通过图35的线37/38-37/38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159、图39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用于患者接口的密封形成结构的后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