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鼻饲管护理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30526051发布日期:2022-06-25 07:00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鼻饲管护理装置及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鼻饲管护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以保证患者的营养和治疗的需要。而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发生率高达50%,患者无法自主进食,影响食物正常摄取、吸收,容易引起营养失调,进而出现免疫力下降、胃肠道应激性溃疡等不良后果。鼻饲管喂养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对于一些脑卒中患者,往往需要进行长期的鼻饲护理,但长期鼻饲会因器械操作、感染、应激等多种因素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如:1)机械性并发症:主要由于膳食残渣或药物粉碎不全,粘附于鼻饲管管壁,或者食物与药物不兼容造成流质的凝固造成的胃管阻塞,或胃管直径过大、胃管质地较硬、放置时间长造成鼻咽部黏膜损伤等;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包括食物反流或者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等;3)胃肠道并发症: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4)机体代谢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膳食营养配置不合理导致机体能量失衡而出现高糖血症、低糖血症、蛋白质失衡和水电解质失衡等。
4.传统的常规护理对鼻饲法的护理力度不够,尤其在临床长期鼻饲护理过程中,并无专门的设备或者方法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只能通过医护人员或者看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减少并发症的出现频次或者降低并发症出现时对患者的影响程度。
5.本发明意在提出一种用于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鼻饲护理装置,对各不同类型的并发症设置对应的具有针对性的预防设施和方法,以减少长期鼻饲护理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频率和概率,从而减少患者鼻饲过程中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鼻饲管护理装置及方法,可以实现对鼻饲过程的实时监测,并针对鼻饲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多种类型并发症,如机械性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等,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预防设施,以减少长期鼻饲护理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频率和概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鼻饲管护理装置及方法,所述的鼻饲管护理装置包括主控制器、集成式泵模块、误吸检测模块、体征参数采集模块和留置鼻饲管,所述主控制器安装在集成式泵模块的壳体前端,且主控制器与误吸检测模块和体征参数采集模块之间通过无线电通信连接,所述误吸检测模块贴附在患者的人中处,且误吸检测模块与留置鼻饲管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留置鼻饲管一端由患者鼻腔插入胃部,另一端与集成式泵模块可拆卸连接;
所述集成式泵模块包括壳体、营养罐、流体流动性检测机构、加热机构和肠内营养泵机构,用于营养液或流食的加热保温、以及流动性检测和食物流体的泵入,所述营养罐、流体流动性检测机构、加热机构和肠内营养泵机构均安装与壳体内部,且加热机构包围在营养罐的外侧;所述误吸检测模块包括胶带、管道固定夹、底板、微处理器、通信模块、二氧化碳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和封体,用于留置鼻饲管的固定和患者呼吸状态的监测,所述微处理器、通信模块、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均安装在底板上端,且被封装在封体内部。
8.进一步的,所述体征参数采集模块包括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储存器、生命体征采集仪和通信机构,用于记录患者每日排便情况和周期性检测生命体征信息,通过交互式多媒体设备采用主动输入方式记录患者每次排便的时间、颜色以及粘稠度数据,通过储存器将记录数据进行存储,所述储存器为安装于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内部的内置存储器,并通过通信机构与主控制器实现信息传递。
9.进一步的,所述流体流动性检测机构包括抽样泵、流量传感器、检测管、光电模组和回流管,所述抽样泵安装在营养罐的下端,且抽样泵的输出端与流量传感器和检测管串联,所述光电模组安装在检测管的外侧,所述检测管输出管与回流管连接,且回流管另一端与营养罐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管为倾斜状态安装在壳体的内部,且检测管的倾斜角度可自由调节,调节范围为0至90度,且检测管的倾斜方向为管内流体流动方向的顺时针方向。
11.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管的材质与留置鼻饲管相同,且检测管的倾斜角度与患者营养液泵入是坐姿角度相同或相近。
12.进一步的,所述的生命体征信息包括患者的体温值、心率值、血压值和血氧值。
13.进一步的,所述的生命体征信息检测周期为1至3h一次。
14.进一步的,该装置的使用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充分打碎混合后的流食放置于营养罐中,并通过主控制器设定加热机构的温度和肠内营养泵机构的泵入参数,鼻饲前通过流体流动性检测机构检测待泵入流食的流动性,待待流动性满足泵入条件时,通过肠内营养泵机构将流食泵入患者胃部;步骤二,鼻饲过程中,通过误吸检测模块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并结合生命体征采集仪采集的患者体温值、心率值、血压值和血氧值等生命体征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采集信息发送至主控制器处,主控制器通过对采集信息的分析反馈控制肠内营养泵机构的运行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主控制器立即中断泵入过程,并发出警报信息,实现对鼻饲过程的实时监测;步骤三,患者每日排便情况(患者每次排便的时间、颜色以及粘稠度)和生命体征信息值均通过交互式多媒体设备采用主动输入,通过储存器将记录数据进行存储,并通过通信机构将存储的信息实时反馈至主控制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鼻饲过程中,通过误吸检测模块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并结合生命体征采集仪采集的患者体温值、心率值、血压值和血氧值等生命体征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采集信息发送至主控制器处,主控制器通过对采集信息的分析反馈控制肠内营养泵机构的运行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主控制器立即中断泵入过程,并发出警报信息,实现对鼻饲过程
的实时监测;2)可以对鼻饲后留置鼻饲管内壁的滞留情况做出预估,可以有效防止膳食残渣或药物粉碎不全,粘附于鼻饲管管壁而导致的机械性并发症;3)通过固定在患者人中处的误吸检测模块可以捕捉患者产生误吸时呼吸状态参数的变化量,并将变化量经微处理器处理后,通过通信模块传递至主控制器处,主控制器通过将呼吸状态参数变化量与安全阈值作比较,以此来评定是否产生误吸,以便于危险情况下的及时报警;4)可以获取患者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对预防和发现患者肠胃性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症状提供直观的判断依据,同时也为患者的饮食规划提供数据基础。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集成式泵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流体流动性检测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误吸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体征参数采集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主控制器;2、集成式泵模块;21、壳体;22、营养罐;23、流体流动性检测机构;231、抽样泵;232、流量传感器;233、检测管;234、光电模组;235、回流管;24、加热机构;25、肠内营养泵机构;3、误吸检测模块;31、胶带;32、管道固定夹;33、底板;34、微处理器;35、通信模块;36、二氧化碳传感器;37、振动传感器;38、封体;4、体征参数采集模块;41、交互式多媒体设备;42、储存器;43、生命体征采集仪;44、通信机构;5、留置鼻饲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鼻饲管护理装置及方法,鼻饲管护理装置包括主控制器1、集成式泵模块2、误吸检测模块3、体征参数采集模块4和留置鼻饲管5,其特征在于:主控制器1安装在集成式泵模块2的壳体前端,且主控制器1与误吸检测模块3和体征参数采集模块4之间通过无线电通信连接,误吸检测模块3贴附在患者的
人中处,且误吸检测模块3与留置鼻饲管5之间可拆卸连接,留置鼻饲管5一端由患者鼻腔插入胃部,另一端与集成式泵模块2可拆卸连接;集成式泵模块2包括壳体21、营养罐22、流体流动性检测机构23、加热机构24和肠内营养泵机构25,用于营养液或流食的加热保温、以及流动性检测和食物流体的泵入,营养罐22、流体流动性检测机构23、加热机构24和肠内营养泵机构25均安装与壳体21内部,且加热机构24包围在营养罐22的外侧;误吸检测模块3包括胶带31、管道固定夹32、底板33、微处理器34、通信模块35、二氧化碳传感器36、振动传感器37和封体38,用于留置鼻饲管5的固定和患者呼吸状态的监测,微处理器34、通信模块35、二氧化碳传感器36和振动传感器37均安装在底板33上端,且被封装在封体38内部。
21.流体流动性检测机构23包括抽样泵231、流量传感器232、检测管233、光电模组234和回流管235,抽样泵231安装在营养罐22的下端,且抽样泵231的输出端与流量传感器232和检测管233串联,光电模组234安装在检测管233的外侧,检测管233输出管与回流管235连接,且回流管235另一端与营养罐22连接。
22.检测管233为倾斜状态安装在壳体21的内部,且检测管233的倾斜角度可自由调节,调节范围为0至90度,且检测管233的倾斜方向为管内流体流动方向的顺时针方向。
23.检测管233的材质与留置鼻饲管5相同,且检测管233的倾斜角度与患者营养液泵入是坐姿角度相同或相近。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食流动性检测方法为:鼻饲前,待肠内营养泵机构25的泵入参数设定完毕后,此时患者采用坐姿,将检测管233的倾斜角度调节至与患者坐姿角度相近,光电模组234的发射端发射初始光信号至接收端处,由主控制器1记录光电模组234的初始电信号值,抽样泵231运行将营养罐22中的流食泵入至检测管233中,再由回流管233流回至营养罐22内部。流量传感器232用于检测流食泵入检测管233中的流量值,通过主控制器1设定抽样泵231的运行参数,使流食的流动参数与鼻饲泵入时参数相等,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切断抽样泵231的电源,静置一段时间后,光电模组234的发射端发射测试光信号至接收端处,由主控制器1记录光电模组234的测试电信号值,通过比较初始电信号与测试电信号之间的差值间接评价流食粘附在检测管233内壁的情况,从而对鼻饲后留置鼻饲管5内壁的滞留情况做出预估,可以有效防止膳食残渣或药物粉碎不全,粘附于鼻饲管管壁而导致的机械性并发症。
25.实施例2如图1、图2、图4所示,一种用于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鼻饲管护理装置及方法,鼻饲管护理装置包括主控制器1、集成式泵模块2、误吸检测模块3、体征参数采集模块4和留置鼻饲管5,其特征在于:主控制器1安装在集成式泵模块2的壳体前端,且主控制器1与误吸检测模块3和体征参数采集模块4之间通过无线电通信连接,误吸检测模块3贴附在患者的人中处,且误吸检测模块3与留置鼻饲管5之间可拆卸连接,留置鼻饲管5一端由患者鼻腔插入胃部,另一端与集成式泵模块2可拆卸连接;集成式泵模块2包括壳体21、营养罐22、流体流动性检测机构23、加热机构24和肠内营养泵机构25,用于营养液或流食的加热保温、以及流动性检测和食物流体的泵入,营养罐22、流体流动性检测机构23、加热机构24和肠内营养泵机构25均安装与壳体21内部,且加
热机构24包围在营养罐22的外侧;误吸检测模块3包括胶带31、管道固定夹32、底板33、微处理器34、通信模块35、二氧化碳传感器36、振动传感器37和封体38,用于留置鼻饲管5的固定和患者呼吸状态的监测,微处理器34、通信模块35、二氧化碳传感器36和振动传感器37均安装在底板33上端,且被封装在封体38内部。
26.生命体征信息包括患者的体温值、心率值、血压值和血氧值。
27.生命体征信息检测周期为1至3h一次。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氧化碳传感器36和振动传感器37可以实时检测患者鼻腔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振动频次情况,临床上对于误吸状态的评判标准不一,但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气促、咳嗽和窒息等,当出现误吸症状时,由于患者呼吸急促,其鼻腔周围二氧化碳浓度在短时间内升高,且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频次增加,通过固定在患者人中处的误吸检测模块3可以捕捉患者产生误吸时呼吸状态参数的变化量,并将变化量经微处理器34处理后,通过通信模块35传递至主控制器1处,主控制器1通过将呼吸状态参数变化量与安全阈值作比较,以此来评定是否产生误吸,以便于危险情况下的及时报警。
29.实施例3如图1、图5所示,一种用于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鼻饲管护理装置及方法,鼻饲管护理装置包括主控制器1、集成式泵模块2、误吸检测模块3、体征参数采集模块4和留置鼻饲管5,其特征在于:主控制器1安装在集成式泵模块2的壳体前端,且主控制器1与误吸检测模块3和体征参数采集模块4之间通过无线电通信连接,误吸检测模块3贴附在患者的人中处,且误吸检测模块3与留置鼻饲管5之间可拆卸连接,留置鼻饲管5一端由患者鼻腔插入胃部,另一端与集成式泵模块2可拆卸连接;集成式泵模块2包括壳体21、营养罐22、流体流动性检测机构23、加热机构24和肠内营养泵机构25,用于营养液或流食的加热保温、以及流动性检测和食物流体的泵入,营养罐22、流体流动性检测机构23、加热机构24和肠内营养泵机构25均安装与壳体21内部,且加热机构24包围在营养罐22的外侧;误吸检测模块3包括胶带31、管道固定夹32、底板33、微处理器34、通信模块35、二氧化碳传感器36、振动传感器37和封体38,用于留置鼻饲管5的固定和患者呼吸状态的监测,微处理器34、通信模块35、二氧化碳传感器36和振动传感器37均安装在底板33上端,且被封装在封体38内部。
30.体征参数采集模块4包括交互式多媒体设备41、储存器42、生命体征采集仪43和通信机构44,用于记录患者每日排便情况和周期性检测生命体征信息,通过交互式多媒体设备41采用主动输入方式记录患者每次排便的时间、颜色以及粘稠度数据,通过储存器42将记录数据进行存储,储存器42为安装于交互式多媒体设备41内部的内置存储器,并通过通信机构44与主控制器1实现信息传递。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体征参数采集模块4采用主动输入的方式采集记录患者每次排便的时间、颜色以及粘稠度数据,通过对陪护人员进行培训,当患者每次排便后,由医护人员或者陪护人员通过交互式多媒体设备41进行数据输入,通过储存器42将记录数据进行存储,并通过通信机构44将存储的信息实时反馈至主控制器1,以便获取患者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对预防和发现患者肠胃性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症状提
供直观的判断依据,同时也为患者的饮食规划提供数据基础。
32.实施例4如图1、图2、图5所示,一种用于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鼻饲管护理装置及方法,鼻饲管护理装置包括主控制器1、集成式泵模块2、误吸检测模块3、体征参数采集模块4和留置鼻饲管5,其特征在于:主控制器1安装在集成式泵模块2的壳体前端,且主控制器1与误吸检测模块3和体征参数采集模块4之间通过无线电通信连接,误吸检测模块3贴附在患者的人中处,且误吸检测模块3与留置鼻饲管5之间可拆卸连接,留置鼻饲管5一端由患者鼻腔插入胃部,另一端与集成式泵模块2可拆卸连接;集成式泵模块2包括壳体21、营养罐22、流体流动性检测机构23、加热机构24和肠内营养泵机构25,用于营养液或流食的加热保温、以及流动性检测和食物流体的泵入,营养罐22、流体流动性检测机构23、加热机构24和肠内营养泵机构25均安装与壳体21内部,且加热机构24包围在营养罐22的外侧;误吸检测模块3包括胶带31、管道固定夹32、底板33、微处理器34、通信模块35、二氧化碳传感器36、振动传感器37和封体38,用于留置鼻饲管5的固定和患者呼吸状态的监测,微处理器34、通信模块35、二氧化碳传感器36和振动传感器37均安装在底板33上端,且被封装在封体38内部。
33.体征参数采集模块4包括交互式多媒体设备41、储存器42、生命体征采集仪43和通信机构44,用于记录患者每日排便情况和周期性检测生命体征信息,通过交互式多媒体设备41采用主动输入方式记录患者每次排便的时间、颜色以及粘稠度数据,通过储存器42将记录数据进行存储,储存器42为安装于交互式多媒体设备41内部的内置存储器,并通过通信机构44与主控制器1实现信息传递。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鼻饲过程中,通过误吸检测模块3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并结合生命体征采集仪43采集的患者体温值、心率值、血压值和血氧值等生命体征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采集信息发送至主控制器1处,主控制器1通过对采集信息的分析反馈控制肠内营养泵机构25的运行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主控制器1立即中断泵入过程,并发出警报信息,实现对鼻饲过程的实时监测。
35.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鼻饲管护理装置及方法,鼻饲护理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将充分打碎混合后的流食放置于营养罐22中,并通过主控制器1设定加热机构24的温度和肠内营养泵机构25的泵入参数,鼻饲前通过流体流动性检测机构23检测待泵入流食的流动性,待待流动性满足泵入条件时,通过肠内营养泵机构25将流食泵入患者胃部,鼻饲过程中,通过误吸检测模块3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并结合生命体征采集仪43采集的患者体温值、心率值、血压值和血氧值等生命体征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采集信息发送至主控制器1处,主控制器1通过对采集信息的分析反馈控制肠内营养泵机构25的运行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主控制器1立即中断泵入过程,并发出警报信息,实现对鼻饲过程的实时监测,患者每日排便情况(患者每次排便的时间、颜色以及粘稠度)和生命体征信息值均通过交互式多媒体设备41采用主动输入,通过储存器42将记录数据进行存储,并通过通信机构44将存储的信息实时反馈至主控制器1。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