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手术用腔内软性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18515发布日期:2022-05-31 19:4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手术用腔内软性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机器人手术用腔内软性吸引器。


背景技术:

2.在胸腹腔手术过程中,需要通过吸引器将腔体中的一些积液、血液吸收,从而暴露出血点和病灶,方便后续操作。
3.对于胸腹手术,传统的硬式吸引器在现有的脏器的干扰下,有时候是无法触及到积液或出血位置的。对于需要机器人手术的患者,医护人员会使用软式吸引器来绕开这些脏器。
4.但是,现在的软式吸引器的结构相对繁琐,拆装不易,术者与助手难以协调,无法及时调整成适当长度,导致容易出现不必要的出血,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大了手术难度。
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实现一种机器人手术用腔内软性吸引器,来简化吸引器的结构,使得吸引器可以根据需要轻松调整,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克服了现在的机器人手术用腔内软性吸引器的拆装不便、无法简单的调整长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手术用腔内软性吸引器,它具有拆装方便的优点,可以方便的调节吸引器的伸出量,提高工作效率。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手术用腔内软性吸引器,包括吸引软管和控制器,所述吸引软管的端部设有若干阵列布置的吸引孔,控制器包括前壳、后壳以及滑动块,前壳和后壳形成有滑动腔,滑动块设置在滑动腔中,滑动块与滑动腔之间设有弹簧,滑动腔设有开放窗,滑动块通过开放窗暴露,滑动腔对应滑动块设有限位造型,滑动块上设有限位块,限位造型与限位块配合限制吸引软管在控制器中的轴向移动。
8.控制器用于控制吸引软管的吸引强度。吸引软管包括了吸引器头、连接装置和吸引管,吸引软管通过其端部的吸引孔来吸收积液或血液。滑动块用于调整吸引软管伸出控制器的长度,实现本技术的发明目的。具体的,在滑动块未受力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滑动块被压装在限位造型上,而滑动块上的限位块与限位造型实现了对吸引软管的限位。由此,吸引软管伸出控制器的长度受到了限制。当需要调整吸引软管的伸出长度时,就通过暴露的开放窗按下滑动块,使得限位块和限位造型脱离,此时直接拉动吸引吸管,根据需要调整至需要的位置。为了进一步的限制吸引软管的轴向移动,可以在限位造型上贴摩擦片。
9.作为优选,控制器上设有自通排料结构,自通排料结构通过对吸引软管的外壁施加压力以将集结在吸引软管上的固体排出。为了尽量不影响到手术的 进行,所以与漏液直接接触的部位,即吸引器头的空管末端往往设计得较为狭窄,难以容纳手术中产生的人体组织的碎屑等固体物质,有时这些固体物质甚至会在吸引器的吸力下进 入空管中后卡在
吸引器头中,造成吸引器堵塞,使得吸引漏液的工作无法继续进行。因此,设计不需要外部将固体捅出的结构可以极大的方便医护人员。所述结构是利用了可以调整吸引软管相对控制器的距离来将堵住吸引软管的固体排出。
10.作为优选,控制器上设有排堵腔,排毒腔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挤压杆和位移盖帽,所述挤压杆端部铰接在排堵腔的侧壁上,挤压杆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开槽,第一开槽上滑动连接有调节杆,控制器对应调节杆设有第二开槽,调节杆从第二开槽中伸出,两调节杆伸出控制器的部分插装在位移盖帽中,所述位移盖帽设有供调节杆端部沿位移盖帽长度方向滑动的腰槽,挤压杆的自由端设有导向轮。
11.挤压杆端部位置受制于两个结构,一个是其铰接部,另一个是调节杆的位置,通过位移盖帽的轴向移动,可以调整调节杆在长度方向的位置,并同时确定其在宽度方向的位置。因此,通过沿长度方向推动位移盖帽就可以调整挤压杆的自由端位置。推动位移盖帽,挤压杆靠拢并抵接吸引软管并使得吸引软管形变,然后拉动吸引软管,使得导向轮不断的推动固体沿吸引软管移动直至其从端部排出。
12.作为优选,挤压杆靠近吸引软管的一侧设有到位小支,当两导向轮抵接吸引软管时,导向小支的末端与吸引软管之间设有间距,当两导向轮相抵接时,到位小支夹装吸引软管。由于固体是通过吸引软管的轴向移动来排出的,吸引软管有可能从控制器中脱出,因此设置了到位小支,当导向轮不再夹持吸引软管,二者进一步的合拢,此时的到位小支就会夹持在吸引软管上,避免吸引软管从其上脱出。
13.作为优选,到位小支的末端设有摩擦片。摩擦片提高了到位小支对吸引软管管壁的摩擦力。
14.作为优选,吸引软管的材料为硅胶。硅胶的材料使得吸引软管具有柔性,可以到达硬质软管难以到达的位置。
15.作为优选,位移盖帽设有向开放窗方向伸出的柄体,柄体遮盖开放窗。推动柄体,再按下滑动块,只需要一根手指就可以实现,手指对应的手掌握持住控制器,另一只手用于拉动吸引软管,本特征使得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调整。
16.作为优选,限位造型呈u字形,限位造型呈优弓形,限位造型的开口长度较吸引软管的直径更小。所述结构限制了吸引软管,避免吸引软管从限位造型中脱出。
17.作为优选,控制器的侧壁上设有还转动连接有偏心轮,偏心轮抵接吸引软管并使吸引软管形变,改变吸引软管的吸气量。通过偏心轮调整吸引软管的径向形变程度,方便术者调整软管的“吸力”。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轻松调整软性吸引器的伸出长度,方便操作,提高工作效率;(2)通过拉动吸引软管的方式来排出堵塞在吸引软管中的固体,实现自通,免去其他工具的介入,支持单人操作。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现吸引软管伸缩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自通排料结构的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的移除位移盖帽和柄体的控制器局部图;
图5是本发明的位移盖帽和柄体的示意图;图中:吸引软管1、控制器2、吸引孔3、前壳4、后壳5、滑动块6、滑动腔7、弹簧8、开放窗9、限位造型10、限位块11、排堵腔12、挤压杆13、第一开槽14、调节杆15、第二开槽16、位移盖帽17、腰槽18、导向轮19、到位小支20、柄体21、偏心轮22。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
21.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3.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24.本公开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25.实施例1:一种机器人手术用腔内软性吸引器,包括吸引软管1和控制器2。
26.吸引软管1的材料为硅胶。硅胶的材料使得吸引软管1具有柔性,可以到达硬质软管难以到达的位置。
27.如图1、2所示,所述吸引软管1的端部设有若干阵列布置的吸引孔3,控制器2包括前壳4、后壳5以及滑动块6,前壳4和后壳5形成有滑动腔7,滑动块6设置在滑动腔7中,滑动块6与滑动腔7之间设有弹簧8,滑动腔7设有开放窗9,滑动块6通过开放窗9暴露,滑动腔7对应滑动块6设有限位造型10,滑动块6上设有限位块11,限位造型10与限位块11配合限制吸引软管1在控制器2中的轴向移动。限位造型10呈u字形,限位造型10呈优弓形,限位造型10的开口长度较吸引软管1的直径更小。所述结构限制了吸引软管1,避免吸引软管1从限位造型10中脱出。
28.控制器2的侧壁上设有还转动连接有偏心轮22,偏心轮22抵接吸引软管1并使吸引软管1形变,改变吸引软管1的吸气量。通过偏心轮22调整吸引软管1的径向形变程度,方便术者调整软管的“吸力”。
29.控制器2用于控制吸引软管1的吸引强度。吸引软管1包括了吸引器头、连接装置和吸引管,吸引软管1通过其端部的吸引孔3来吸收积液或血液。滑动块6用于调整吸引软管1
伸出控制器2的长度,实现本技术的发明目的。具体的,在滑动块6未受力时,在弹簧8的作用下,滑动块6被压装在限位造型10上,而滑动块6上的限位块11与限位造型10实现了对吸引软管1的限位。由此,吸引软管1伸出控制器2的长度受到了限制。当需要调整吸引软管1的伸出长度时,就通过暴露的开放窗9按下滑动块6,使得限位块11和限位造型10脱离,此时直接拉动吸引吸管,根据需要调整至需要的位置。为了进一步的限制吸引软管1的轴向移动,可以在限位造型10上贴摩擦片。
30.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还具有自通排料结构,通过拉动吸引软管1的方式来排出堵塞在吸引软管1中的固体。
31.如图3、4、5所示,具体的,控制器2上设有自通排料结构,自通排料结构通过对吸引软管1的外壁施加压力以将集结在吸引软管1上的固体排出。为了尽量不影响到手术的 进行,所以与漏液直接接触的部位,即吸引器头的空管末端往往设计得较为狭窄,难以容纳手术中产生的人体组织的碎屑等固体物质,有时这些固体物质甚至会在吸引器的吸力下进 入空管中后卡在吸引器头中,造成吸引器堵塞,使得吸引漏液的工作无法继续进行。因此,设计不需要外部将固体捅出的结构可以极大的方便医护人员。所述结构是利用了可以调整吸引软管1相对控制器2的距离来将堵住吸引软管1的固体排出。控制器2上设有排堵腔12,排毒腔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挤压杆13和位移盖帽17,所述挤压杆13端部铰接在排堵腔12的侧壁上,挤压杆13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开槽14,第一开槽14上滑动连接有调节杆15,控制器2对应调节杆15设有第二开槽16,调节杆15从第二开槽16中伸出,两调节杆15伸出控制器2的部分插装在位移盖帽17中,所述位移盖帽17设有供调节杆15端部沿位移盖帽17长度方向滑动的腰槽18,挤压杆13的自由端设有导向轮19。
32.位移盖帽17设有向开放窗9方向伸出的柄体21,柄体21遮盖开放窗9。推动柄体21,再按下滑动块6,只需要一根手指就可以实现,手指对应的手掌握持住控制器2,另一只手用于拉动吸引软管1,本特征使得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调整。
33.挤压杆13端部位置受制于两个结构,一个是其铰接部,另一个是调节杆15的位置,通过位移盖帽17的轴向移动,可以调整调节杆15在长度方向的位置,并同时确定其在宽度方向的位置。因此,通过沿长度方向推动位移盖帽17就可以调整挤压杆13的自由端位置。推动位移盖帽17,挤压杆13靠拢并抵接吸引软管1并使得吸引软管1形变,然后拉动吸引软管1,使得导向轮19不断的推动固体沿吸引软管1移动直至其从端部排出。
34.挤压杆13靠近吸引软管1的一侧设有到位小支20,当两导向轮19抵接吸引软管1时,导向小支的末端与吸引软管1之间设有间距,当两导向轮19相抵接时,到位小支20夹装吸引软管1。由于固体是通过吸引软管1的轴向移动来排出的,吸引软管1有可能从控制器2中脱出,因此设置了到位小支20,当导向轮19不再夹持吸引软管1,二者进一步的合拢,此时的到位小支20就会夹持在吸引软管1上,避免吸引软管1从其上脱出。到位小支20的末端设有摩擦片。摩擦片提高了到位小支20对吸引软管1管壁的摩擦力。
3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