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30301786发布日期:2022-06-05 00:30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属于食品安全和环境科学领域,具体涉及动物或人群暴露于高氯酸盐的健康风险评估。


背景技术:

2.高氯酸盐(perchlorate)是由高氯酸根离子(clo
4-)和钠、钾、铵离子或其他阳离子结合形成的盐,其作为氧化剂、燃料或工业助剂在军事、航天、烟火、涂料、肥料和医疗等行业和制造业中被广泛应用。高氯酸盐的离子结构高度对称,理化性质稳定性,水溶性强且难以降解,因此环境中大部分的高氯酸盐最终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迁移,并在土壤和水体中长期稳定存在,同时高氯酸盐可在动植物体内富集,使其最终通过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内。1997年,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对离子色谱电导率抑制的研究提高了高氯酸盐的检出限,首次发现了环境中存在的高氯酸盐,分别在1998、2005、2009年3次将高氯酸盐列入其污染物候选名单(ccl)。高氯酸盐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其广泛,与以往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而检测高氯酸盐污染状况不同,因其易于向生物链迁移和富集的特性,如今对食品中高氯酸盐污染的研究越来越多。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通过2013-2016年间采集的18217份食品样品获得的食品中高氯酸盐的最新暴露水平表明摄入蔬菜及蔬菜产品、牛奶及牛奶产品、水果及水果产品是造成所有人群暴露于高氯酸盐的重要因素(efsa,2017)。
3.高氯酸盐在生物体内富集会影响其代谢、繁殖和发育,对生物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和潜在风险,大量研究表明高氯酸盐主要具有甲状腺毒性、生殖毒性和神经毒性等。高氯酸盐是一种甲状腺激素干扰物,其离子半径和带电情况与碘离子相近,对甲状腺上皮细胞的钠碘转运蛋白(sodium-iodine symporter,nis)的亲和力约为碘离子的30倍,可与碘离子竞争结合nis,影响碘离子向甲状腺滤泡细胞的主动转运,对甲状腺激素t3及t4的合成和分泌产生干扰,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问题,尤其对孕妇及婴儿健康有较大威胁。因为碘对发育初期的新生儿的认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碘摄入不足的婴儿更容易患上认知障碍,同时暴露于高氯酸盐还会影响生物体的生殖繁育并对后代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生殖能力降低,生殖细胞数量减少、变态发育作用和和胚胎的致畸、致死亡、不良发育。
4.近几年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各类食品普遍受高氯酸盐的污染,但目前仅有美国和欧盟等少数国家及地区就高氯酸盐污染制定了限量标准。2005年,epa将高氯酸盐暴露于食物和水中的膳食参考剂量(rfd)设定为0.7μg/kg bw/day。2015年4月,在第(eu)2015/682号委员会建议案中,欧盟发布了食品中高氯酸盐的监测方案,建议各个成员国对本国的水果、蔬菜及相关加工制品和婴幼儿食品等特殊人群食品中的高氯酸酸盐进行监测,并确定了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为每千克体重0.3μg/kg bw/day。虽然我国高氯酸盐污染很严重,但是仍缺乏全国性研究,并且由于我国的产业差异,高氯酸盐暴露具有很强的区域特色,无法直接参考国外的高氯酸盐不同暴露途径的贡献率。与此同时,我国对高氯酸盐的研究也不够深入,目前还没有测定高氯酸盐的标准方法以及相关的食品安全限量标准。
5.对于高氯酸盐的风险评估研究,现有研究主要是采用外暴露的评估方式,即通过测定各类食物中高氯酸盐含量以及该食品的消费量来进行膳食高氯酸盐的摄入水平调查,但这种评估方式不能准确反映高氯酸盐进入人体内的真正暴露水平。为能准确评估膳食高氯酸盐对人体的暴露风险,须采用体内暴露的评估方式。由于高氯酸盐在体内几乎没有代谢,通过原体排泄,即可通过对人体生物样本中高氯酸根离子的测定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与膳食高氯酸盐外暴露相比,基于生物样本中原体的内暴露水平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高氯酸盐的日常摄入量并为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6.传统毒代动力学模型是基于实验测定外暴露剂量和可采样并检测的生物样品中效应剂量,应用数学方法研究外来化合物或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过程及其定量规律。但该方法是多种限制条件下的一种静态数学描述,无法满足实际暴露条件下准确预测机体内暴露剂量的要求。针对传统毒代动力学模型的不足,国外学者teorell在1937年首次提出了使用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模型(physiologically based toxicokinetic,pbtk)模拟环境中污染物内暴露剂量和生物标志物。该模型是利用生理学和解剖学等原理,通过血液运输串联整个机体,反映目标化合物随血液流入各个脏器和组织,模拟该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和排泄的过程。相较于传统的单一组分毒代动力学模型,pbtk模型可以系统地反映污染物在体内的时间和组织器官代谢分布特征,极大地综合不同实验对象的生理和生化差异性,并能够对暴露途径、暴露剂量和暴露对象进行外推,从而将从实验动物中了解的毒理学知识推广公共卫生领域,实现对人群健康风险的准确评估。
7.作为药物代谢动力学原理在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pbtk模型被广泛用于模拟环境和食品中化学污染物体内生物监测指标、关联内外暴露剂量。国内外近几年对pbtk模型的应用研究也逐渐兴起,如环境中农药毒死蜱残留、重金属铅、铜、锌的pbtk模型。但国内外建立的高氯酸盐pbtk模型多采取静脉注射单剂量放射性标记高氯酸盐和碘离子作为共同干预,并以研究其对甲状腺的毒性作用为目的,大多数研究仅对尿液这一单一腔室建立代谢动力学模型,未建立内外暴露关联机制。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确定高氯酸盐在大鼠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力学过程;
11.2)确立高氯酸盐在大鼠体内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以及房室组成结构;
12.3)建立大鼠体内高氯酸盐含量微分方程;
13.4)收集模型参数:大鼠生理学参数、高氯酸盐生化参数以及高氯酸盐毒代动力学参数;
14.5)大鼠高氯酸盐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模拟及参数优化;
15.6)建立了高氯酸盐日暴露量响应关系模型。
16.作为本发明的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的改进:
17.优选的,在1)中,通过文献查找和资料分析确定高氯酸盐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力学过程。具体的,所述动力学过程包括:第一步,吸收。高氯酸盐被人体吸收的途径有很多种,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吸收,其中以消化道途径吸收为最主要暴露方式。第二步,分布。高氯酸盐进入到人体后,在体内的各组织中广泛分布,以甲状腺为靶器官。第三步,代谢。高氯酸盐在体内没有发生氧化还原或结合作用,几乎没有代谢。第四步,排泄。高氯酸盐在人体中清除迅速,主要以未代谢的原体经尿液排泄。
18.优选的,所述的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房室结构包含甲状腺、肾脏、肝脏、脂肪、胃、肠道、皮肤、肺、其他组织以及血液循环系统,各房室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即动脉血和静脉血,连接在一起。
19.说明:其他组织代表模型结构中未涉及的组织器官,如脑、心、脾、肌肉等。
20.优选的,结合本发明课题组本身的实验数据和已有文献收集的高氯酸盐模型,对各个组织器官房室列出对应的数学微分方程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型构建。
21.优选的,本发明选取了尿液、血液与甲状腺作为重要研究位点,利用高氯酸盐生理生化模型参数构建了基于位点微分方程的pbtk模型,并将理论模型与实际值进行了关联验证。高氯酸盐在房室中的含量变化用质量守恒微分方程描述,即:房室内物质单位时间的变化量=随动脉血流入房室的物质瞬时质量-随静脉血流出该房室的物质瞬时质量+物质在该房室的生成项-物质在该房室的消除项;
22.尿液中高氯酸盐总量的变化速率(mg/h):
[0023][0024]
其中:
[0025]
—尿液中高氯酸盐总量的变化速率(mg/h);
[0026]ku
—尿液中高氯酸盐的清除速率常数(1/h);
[0027]
—肾脏血液中高氯酸盐浓度(mg/ml);
[0028]vk
—肾脏体积(ml)。
[0029]
甲状腺中高氯酸盐总量的变化速率(mg/h):
[0030][0031][0032][0033]
其中:
[0034]
—分别为甲状腺血液、甲状腺滤泡、甲状腺腔中高氯酸盐总量的变化速率(mg/h);
[0035]qt
×
(c
ar-c
ts
)—流进甲状腺的血液流量*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浓度差;
[0036]
—分别为由滤泡到血液和腔到滤泡的扩散限制模型;—分别为由甲状腺血液到甲状腺滤泡以及由甲状腺滤泡到甲状腺腔的米氏方程;
[0037]
静脉血液中高氯酸盐含量变化(mg/h):
[0038][0039]
其中:
[0040]
—静脉血液中高氯酸盐含量变化(mg/h);
[0041]
—经过肝脏、胃和肠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高氯酸盐含量变化率(mg/h);以此类推,分别表示经过皮肤、脂肪、其他组织、甲状腺、肾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高氯酸盐含量变化率(mg/h);
[0042]qlu
×cve
—高氯酸盐经肺循环进入动脉血并向各腔室输出的速率(mg/h);
[0043]
—由红细胞到血浆游离态的扩散限制模型;
[0044]
—血浆中高氯酸盐结合量变化率的的米氏方程;
[0045]
kb×abinding
—血浆中高氯酸盐结合量清除速率。
[0046]
优选的,结合课题组本身的实验数据和已有文献收集的高氯酸盐模型生化参数以及组织/血液分配系数,对各个组织器官房室列出对应的数学微分方程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型构建。
[0047]
优选的,基于高氯酸盐高、低剂量单次灌胃的大鼠试验尿液、血液以及甲状腺数据,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模拟的含量—时间曲线与试验数据尽可能接近。即,基于动物实验数据,用matlab软件(r2021a)的simbiology工具(v6.10)调整各腔室模型参数,使获得的代谢物含量-时间曲线与实验数据尽可能相近。
[0048]
优选的,基于构建的高氯酸盐pbtk模型,本发明通过检测尿液中高氯酸盐水平,往内可以正确推导出体内脏器的实际暴露值,往外可以通过关联模型推导出体外实际暴露值,能够更加清楚地从生理结构的角度描述高氯酸盐的代谢动力学过程。
[0049]
优选的,通过尿液和血液中高氯酸盐pbtk模型参数与相应灌胃剂量进行曲线拟合,得到一个基于pbtk的高氯酸盐内外暴露关联模型。
[0050]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利用上述任一方法构建而得的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
[0051]
该模型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甚至有可能逐步代替动物实验成为污染物生态毒理研究的重要手段。
[0052]
本发明基于高氯酸盐在体内代谢途径,以尿液、血液、甲状腺作为重要研究位点,利用高氯酸盐生理生化模型参数构建了基于位点微分方程的pbtk模型。同时,将高、低剂量
模型稳定值进行了推演,构建了模拟高氯酸盐的日常外暴露量与代谢原体稳定值水平的关联模型,为准确评估人体实际外暴露量提供了分析手段。
[0053]
本发明所建立的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以高、低剂量单次灌胃高氯酸盐的sd大鼠模拟外暴露,建立完整的体内高氯酸盐分布与代谢模型。另一方面,本模型考虑了血液灌注特征、膜的通透性以及组织对高氯酸盐的亲和性等特征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分组,确定了多腔室模型,根据高氯酸盐的代谢特点,以高氯酸盐原体为指标构建高氯酸盐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并且根据尿液、血液以及甲状腺中高氯酸盐pbtk模型参数与相应灌胃剂量进行拟合,从而得到了一个基于pbtk的高氯酸盐内外暴露关联模型。其模型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甚至有可能逐步代替动物实验成为污染物生态毒理研究的重要手段。
[0054]
综上,本发明所建立的高氯酸盐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以高、低剂量单次灌胃模拟外暴露,通过内外关联暴露建立了日暴露危害物和剂量响应关系模型,使以体内监测指标水平推定体外膳食暴露剂量成为可能。由于该模型具有种属外推的特点,可以根据人体生理参数、组织器官分配系数、代谢动力学参数进行模型的参数调整,实现由大鼠到人的模型外推过程,最终得到基于人群的高氯酸盐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从而可以客观的评估人群暴露于高氯酸盐的健康风险,为制定和修正高氯酸盐日最低限值提供科学理论支持。
附图说明
[005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6]
图1为本发明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流程图;
[0057]
图2为本发明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结构图;
[005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原始参数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模拟尿液高氯酸盐累积含量-时间曲线与实测水平图;
[005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原始参数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模拟血浆中高氯酸盐含量-时间曲线与实测水平图;
[006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原始参数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模拟甲状腺中高氯酸盐含量-时间曲线与实测水平图;
[0061]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高氯酸盐膳食暴露下尿液排出总量的模型预测(以72小时为例);
[0062]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高氯酸盐膳食暴露下血浆含量的模型预测(以72小时为例);
[0063]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高氯酸盐膳食露量与其血液及尿液的内外暴露关系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0065]
实施例1、一种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6]
1)确定高氯酸盐在大鼠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力学过程;
[0067]
2)确立高氯酸盐在大鼠体内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以及房室组成结构;
[0068]
3)建立大鼠体内高氯酸盐含量微分方程;
[0069]
4)收集模型参数:大鼠生理学参数、高氯酸盐生化参数以及高氯酸盐毒代动力学参数;
[0070]
5)大鼠高氯酸盐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模拟及参数优化;
[0071]
6)建立了高氯酸盐日暴露量响应关系模型。
[0072]
具体如下:
[0073]
1、具体的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构建流程见图1,步骤如下:通过文献查找和资料分析确定高氯酸盐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力学过程。具体的,所述动力学过程包括:第一步,吸收。高氯酸盐被人体吸收的途径有很多种,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吸收,其中以消化道途径吸收为最主要暴露方式。第二步,分布。高氯酸盐进入到人体后,在体内的各组织中广泛分布,以甲状腺为靶器官。第三步,代谢。高氯酸盐在体内没有发生氧化还原或结合作用,几乎没有代谢。第四步,排泄。高氯酸盐在人体中清除迅速,主要以未代谢的原体经尿液排泄。
[0074]
2、确定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
[0075]
构建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结构如图2所示。模型房室结构包含甲状腺、肾脏、肝脏、脂肪、胃、肠道、皮肤、肺、其他组织以及血液循环系统,各房室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即动脉血和静脉血,连接在一起。
[0076]
图2中,各英文简写符号代表的含义为:
[0077]
组织血流量(q),肺(lu),皮肤(sk),脂肪(f),其他组织(o),甲状腺(t),肝脏(l),胃(st),肠道(g),肾脏(k),肝动脉(ha)。
[0078]
图2中的其他组织代表模型结构中未涉及的组织器官,如脑、心、脾、肌肉等等。
[0079]
高氯酸盐在胃部吸收、经肝后流入静脉血液,再经过肺循环进入动脉,动脉再向各组织器官分配。
[0080]
甲状腺是高氯酸盐作用的靶器官,肾脏是绝大多数高氯酸盐以原体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器官,血液串联各个组织和器官,是毒理学研究和体内暴露评价高度关注的组织。因此选取尿液、血液与甲状腺作为重要研究位点。上文中提及的其他器官均建模为简单的灌注限制模型,相关参数通过经验公式计算。
[0081]
3、建立数学模型,编写微分方程
[0082]
选取了尿液、血液与甲状腺作为重要研究位点,利用高氯酸盐生理生化模型参数构建了基于位点微分方程的pbtk模型,并将理论模型与实际值进行了关联验证。高氯酸盐在房室中的含量变化用质量守恒微分方程描述,即:房室内物质单位时间的变化量=随动脉血流入房室的物质瞬时质量-随静脉血流出该房室的物质瞬时质量+物质在该房室的生成项-物质在该房室的消除项。
[0083]
尿液中高氯酸盐总量的变化速率(mg/h):
[0084][0085]
其中:
[0086]
—尿液中高氯酸盐总量的变化速率(mg/h);dau/dt代表尿液中高氯酸盐含量
对时间求导;
[0087]ku
—尿液中高氯酸盐的清除速率常数(1/h);ku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见表2;
[0088]
—肾脏血液中高氯酸盐浓度(mg/ml);ck代表肾脏组织中高氯酸盐的浓度,pk是肾脏的组织:血液分配系数。
[0089]vk
—肾脏体积(ml)。
[0090]
甲状腺中高氯酸盐总量的变化速率(mg/h):
[0091][0092][0093][0094]
其中:
[0095]
—分别为甲状腺血液、甲状腺滤泡、甲状腺腔中高氯酸盐总量的变化速率(mg/h);
[0096]qt
×
(c
ar-c
ts
)—流进甲状腺的血液流量*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浓度差;
[0097]
—分别为由滤泡到血液和腔到滤泡的扩散限制模型;—分别为由甲状腺血液到甲状腺滤泡以及由甲状腺滤泡到甲状腺腔的米氏方程;
[0098]
a是化学物质含量(mg),q是组织血流量(ml),c是化学物质浓度(mg/ml),p是组织:血液分配系数。pa
tf
、pa
tl
是渗透率面积交叉乘积,描述了clo
4-通过滤泡和管腔的被动扩散。v
maxtf
、v
maxtl
、k
mtf
和k
mtl
是clo
4-主动转运到滤泡和管腔的最大反应速率(mg/h)和michaelis-menten常数(mg/l)。角标中ts代表甲状腺血液,tf代表甲状腺滤泡,tl代表甲状腺腔。
[0099]
静脉血液中高氯酸盐含量变化(mg/h):
[0100][0101]
其中:
[0102]
—静脉血液中高氯酸盐含量变化(mg/h);
[0103]
—经过肝脏、胃和肠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高氯酸盐含量变化率(mg/h)。以此类推,分别表示经过皮肤、脂肪、其他组织、甲状腺、肾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高氯酸盐含量变化率(mg/h);
[0104]qlu
×cve
—高氯酸盐经肺循环进入动脉血并向各腔室输出的速率(mg/h);
[0105]
—由红细胞到血浆游离态的扩散限制模型;
[0106]
—血浆中高氯酸盐结合量变化率的的米氏方程;
[0107]
kb×abinding
—血浆中高氯酸盐结合量清除速率。
[0108]
pa
rbc
是红细胞渗透面积交叉乘积(ml/h)。v
maxb
和k
mb
是clo
4-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最大反应速率(mg/h)和michaelis-menten常数(mg/l)。kb是血浆蛋白结合clo
4-的一级解离常数(1/h)。qi表示不包括肺的其他组织的体积(ml)。角标中:ve代表静脉血,rbc代表红细胞,b代表血浆结合
[0109]
4、收集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参数
[0110]
模型参数主要包括三大类:大鼠生理学参数、高氯酸盐生化参数以及高氯酸盐毒代动力学参数。本例中大鼠相关生理学参数见表1。
[0111]
表1雄性大鼠pbtk模型的相关生理参数
[0112]
[0113][0114]
5、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模拟与优化
[0115]
基于步骤3所得的微分方程,基于步骤4收集的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参数,因此,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模拟的含量-时间曲线与实际数据尽可能的接近。原始参数条件下,使用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模拟大鼠口服摄入10mg/kg
·
bw和100mg/kg
·
bw高氯酸盐后尿液中高氯酸盐含量-时间曲线。然后将模型输出结果和实际测试值进行对比,调节模型参数使得模型模拟曲线最大程度逼近试验数据曲线(图3、图4、图5)。本例中根据试验数据调整后的大鼠高氯酸盐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参数见表2。
[0116]
图3-5中模型模拟曲线由计算机软件对步骤3中所列的微分方程求解得到。
[0117]
大鼠分别灌胃10mg/kg.bw和100mg/kg.bw的高氯酸盐,以蒸馏水作为对照,在大鼠灌胃后收集3,6,9,12,15,18,24,30,36,42和48h尿液和粪便。重复同样的实验并在第1,4,8,12,24,48h将大鼠处死,以获得血液和甲状腺。经hplc-ms/ms方法测定尿液、血浆和甲状腺中的高氯酸盐含量。
[0118]
表2、雄性大鼠高氯酸盐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参数
[0119]
[0120][0121]
6、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应用
[0122]
本发明根据优化参数后大鼠高氯酸盐的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模拟在高氯酸盐膳食暴露下的尿液排出总量以及血液含量与时间关系模型(图6、图7)。同时通过调整高氯酸盐的日暴露剂量预测暴露后血液最大浓度及尿液日排出最大值,并建立大鼠高氯酸盐膳食内外暴露的剂量-效应曲线(图8)。该模型可基于高氯酸盐外暴露剂量,预测大鼠尿液和血液高氯酸盐含量水平以及时间变化趋势。该发明一方面明确了高氯酸盐日暴露量-响应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该模型具有种属外推的特点,可以根据人体生理参数、组织器官分配系数、代谢动力学参数进行模型的参数调整,实现由大鼠到人的模型外推过程,最终得到基于人群的高氯酸盐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从而可以客观的评估人群暴露于高氯酸盐的健康风险,为制定和修正高氯酸盐日最低限值提供科学理论支持。
[0123]
具体如下:通过步骤2-5所建立的大鼠模型模拟高氯酸盐的每日重复暴露,使用分三餐进入人体的每日暴露剂量(1、3、10mg/kg
·
bw/day)进行为期3天的模拟,得到图6-7。调整模型输入中的剂量信息为灌胃间隔8h,每日暴露剂量梯度0.4~100mg/kg
·
bw/day,持续给药30天。通过模型输出日暴露剂量对应的一系列最大静脉浓度和最大每日高氯酸盐尿液含量,其中最大静脉浓度为给药期间静脉血液中高氯酸盐浓度的最大值,最大每日高氯酸盐尿液含量为给药期间每隔24h经由尿液排出的含量的最大值。根据得到的最大静脉浓度和最大每日高氯酸盐尿液含量值对暴露量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大鼠高氯酸盐膳食内外暴露的剂量-效应曲线。
[0124]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