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脊柱损伤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46533发布日期:2022-04-21 22:0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脊柱损伤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脊柱损伤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长期的脊柱畸形,会导致胸腔和腹腔容量的减少,甚至造成神经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的损害等,长期的不良坐姿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度或者先天性原因都会造成脊柱受损,例如脊柱弯曲畸形等问题,通常的手段是通过穿戴石膏背心,对患者的上半身进行固定,从而达到对脊柱的矫正和支撑,使脊柱恢复正常状态,并逐步恢复脊柱的损伤。
3.人在呼吸时胸部或腹部会产生较为明显的起伏,现有的石膏背心,由于外形轮廓是固定的,为了减少干扰呼吸的同时保持对脊柱的挤压支撑,在石膏背心和身体之间一般会设置如弹簧、气囊或海绵等弹性物体,以适应呼吸时胸部和腹部的起伏,但是上述弹性物体的弹力均会随距离发生变化,表现为,呼吸时石膏背心对胸腔的压力相对较小,吸气时石膏背心对胸腔的相对压力较大,容易压迫呼吸或对脊柱的支撑力不足,不能在呼吸时对脊柱维持一个稳定的压力,且现有的石膏背心在针对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时,难以帮助患者进行呼吸。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脊柱损伤修复装置,通过压力机构的设置,向气压筒内活塞板上方添加配重块,配重块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挤压活塞板,从而压缩气体使得褶皱管内压力增大,至褶皱管内压力与多个配重块向下的压力平衡,患者在呼吸中胸腔和腹部起伏带动前胸板挤压褶皱管伸缩,褶皱管体积变化气压不变,从而便于对前胸板施加一个稳定的压力,从而保持石膏板组件对身体支撑的同时减少对呼吸的压迫;将手动气囊与通管一连通,再将供气管的一端与任意一个通管二的一端连通,将供气管的另一端置入患者嘴部,患者呼气时,按压手动气囊,并对褶皱管内充入气体,患者吸气时,手部放开对手动气囊的挤压,褶皱管内的压缩气体通过通管二和供气管进入患者口部,从而辅助患者进行吸气,实现辅助部分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呼吸。
5.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骨科脊柱损伤修复装置,包括前壳板、后壳板、石膏板组件、供气管和两个手动气囊,所述石膏板组件包括前胸板、脊柱板和两个后背板,两个所述后背板和脊柱板均与后壳板的一侧壁安装固定,且脊柱板位于两个后背板之间,所述前胸板的一侧壁固连有多个多级伸缩杆,且多级伸缩杆的一端与前胸板可拆卸固连,所述前胸板与前壳板之间设置有压力机构,所述压力机构包括两个两端封闭的褶皱管,所述褶皱管位于前胸板与前壳板之间,且褶皱管的一端与前壳板一侧壁固连,所述后壳板的一侧壁两侧位置均安装有气压筒,且两个气压筒与两个褶皱管一一对应,所述气压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且气压筒的内壁位于活塞板的上方滑动连接有若干配重块,所述气压筒的底端与对应褶皱管之间连通有连接管二,所述连接管二的一端连通有支管,所述支管的一端连通有阀门模块,所述阀
门模块用于连通手动气囊和供气管,穿戴后,前壳板和后壳板之间通过绑带进行固定,将手动气囊与阀门模块连通,并按压手动气囊向对应褶皱管内充入气体,向气压筒内添加配重块,配重块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挤压活塞板,从而压缩气体使得褶皱管内压力增大,至褶皱管内压力与多个配重块向下的重力平衡,褶皱管在压力作用下挤压前胸板,使得前胸板挤压身体,由于褶皱管内的压力只与对应气压筒内配重块向下的压力相关,使得患者在呼吸中胸腔和腹部起伏时,虽然前胸板挤压褶皱管伸缩,褶皱管体积变化带动活塞板上下移动,但是褶皱管内的气压不变,从而便于对前胸板施加一个稳定的压力,使得前胸板与身体之间的压力始终保持稳定,从而在保持石膏板组件对身体支撑的同时减少对呼吸的压迫。
6.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褶皱管之间连通有连接管一,使得两个褶皱管之间连通,从而使得两个气压筒之间连通。
7.进一步在于:所述阀门模块包括通管一,所述通管一的外侧壁连通有通管二,所述通管一的一端与对应支管连通,所述通管一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管一的另一端内侧壁两侧均固连有固定杆,且两个固定杆的一端之间固连有与通孔契合的栓杆,所述通管二的外侧壁安装有用于封闭通管二的塞盖,需要使用手动气囊时,将手动气囊与通管一的另一端连通,按压手动气囊,滑块在压力作用下右移,栓杆与通孔脱离,使得手动气囊与支管连通,对褶皱管内冲入气体,需要辅助呼吸时,再将供气管的一端与任意一个通管二的一端连通,另一个通管二通过塞盖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将供气管的另一端置入患者嘴部,患者呼气时,按压手动气囊,右移的滑块对通管二进行封闭,并对褶皱管内充入气体,患者吸气时,手部放开对手动气囊的挤压,手动气囊恢复,滑块在支管的压力作用下左移,栓杆封闭通孔的同时,通管一与通管二连通,褶皱管内的压缩气体通过通管二和供气管进入患者口部,从而辅助患者进行吸气,实现辅助部分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呼吸。
8.进一步在于:所述气压筒的内侧壁位于活塞板的下方位置固连有限位块,所述气压筒的内部设置有轴杆,所述轴杆的底端固连有底架,所述底架与气压筒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板和配重块均与对应轴杆滑动套接,所述气压筒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盖板,通过限位块使得气压筒底部保留有一定空间,通过轴杆和底架的设置,方便手动上移活塞板与配重块,便于取出配重块。
9.进一步在于:所述后壳板的一侧壁之间位置开设有两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调节模块,所述调节模块的一端与脊柱板安装固定,所述后壳板的一侧壁位于脊柱板的两侧位置均固连有多个固定座,所述后壳板通过固定座与后背板可拆卸固连,通过调节模块调节脊柱板对身体脊柱位置的压力,方便单独调节脊柱板的压力。
10.进一步在于:所述调节模块包括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外壁与对应安装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内侧壁旋合连接有外螺纹环,所述外螺纹环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与脊柱板固连,所述外螺纹环与脊柱板之间设置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与滑杆滑动套接,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固连有限位环,转动内螺纹套筒,带动外螺纹环沿滑杆滑动,从而改变挤压弹簧的长度,实现改变对脊柱板的压力,配合两个后背板对患者背部的支撑挤压,使得脊柱板对脊柱的压力可以在不大于两个褶皱管所提供的压力范围内进行调整。
11.进一步在于:所述后壳板的另一侧壁之间位置开设有凹陷槽,避免调节模块向外
突出后壳板另一侧壁,方便患者靠坐。
12.进一步在于:所述前壳板和后壳板的顶端两侧之间均系有肩带,方便穿戴,避免前壳板和后壳板下坠。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通过压力机构的设置,通过手动气囊向对应褶皱管内充入气体,向气压筒内活塞板上方添加配重块,配重块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挤压活塞板,从而压缩气体使得褶皱管内压力增大,至褶皱管内压力与多个配重块向下的压力平衡,褶皱管在压力作用下挤压前胸板,使得前胸板挤压身体,由于褶皱管内的压力只与对应气压筒内配重块向下的压力相关,使得患者在呼吸中胸腔和腹部起伏时,虽然前胸板挤压褶皱管伸缩,褶皱管体积变化带动活塞板在盖板和限位块之间上下移动,但是褶皱管内的气压不变,从而便于对前胸板施加一个稳定的压力,使得前胸板与身体之间的压力始终保持稳定,从而保持石膏板组件对身体支撑的同时减少对呼吸的压迫;2、通过供气管和阀门模块的设置,将手动气囊与通管一连通,再将供气管的一端与任意一个通管二的一端连通,另一个通管二通过塞盖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将供气管的另一端置入患者嘴部,患者呼气时,按压手动气囊,右移的滑块对通管二进行封闭,并对褶皱管内充入气体,患者吸气时,手部放开对手动气囊的挤压,手动气囊恢复,滑块在支管的压力作用下左移,栓杆封闭通孔的同时,通管一与通管二连通,褶皱管内的压缩气体通过通管二和供气管进入患者口部,从而辅助患者进行吸气,实现辅助部分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呼吸;3、通过调节模块的设置,转动内螺纹套筒,带动外螺纹环沿滑杆滑动,从而改变挤压弹簧的长度,实现改变对脊柱板的压力,配合两个后背板对患者背部的支撑挤压,使得脊柱板对脊柱的压力可以在不大于两个褶皱管所提供的压力范围内进行调整,方便单独调节脊柱板对脊柱的压力。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阀门模块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中石膏板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中整体背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中气压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中后壳板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中调节模块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00、后壳板;110、凹陷槽;120、安装孔;130、固定座;140、调节模块;141、内螺纹套筒;142、外螺纹环;143、挤压弹簧;144、滑杆;145、限位环;200、前壳板;210、多级伸缩杆;300、石膏板组件;310、前胸板;320、后背板;330、脊柱板;400、压力机构;410、褶皱管;420、连接管一;430、气压筒;431、轴杆;432、底架;433、限位块;434、活塞板;435、配重块;436、盖板;440、阀门模块;441、通管一;442、通管二;443、塞盖;444、滑块;445、通孔;446、栓
杆;447、固定杆;450、连接管二;451、支管;500、手动气囊;600、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8所示,一种骨科脊柱损伤修复装置,包括前壳板200、后壳板100、石膏板组件300、供气管600和两个手动气囊500,石膏板组件300包括前胸板310、脊柱板330和两个后背板320,两个后背板320和脊柱板330均与后壳板100的一侧壁安装固定,且脊柱板330位于两个后背板320之间,前胸板310的一侧壁固连有多个多级伸缩杆210,且多级伸缩杆210的一端与前胸板310可拆卸固连,前胸板310与前壳板200之间设置有压力机构400,压力机构400包括两个两端封闭的褶皱管410,褶皱管410位于前胸板310与前壳板200之间,且褶皱管410的一端与前壳板200一侧壁固连,后壳板100的一侧壁两侧位置均安装有气压筒430,且两个气压筒430与两个褶皱管410一一对应,气压筒43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434,且气压筒430的内壁位于活塞板434的上方滑动连接有若干配重块435,气压筒430的底端与对应褶皱管410之间连通有连接管二450,连接管二450的一端连通有支管451,支管451的一端连通有阀门模块440,阀门模块440用于连通手动气囊500和供气管600,穿戴后,前壳板200和后壳板100之间通过绑带进行固定,将手动气囊500与阀门模块440连通,并按压手动气囊500向对应褶皱管410内充入气体,向气压筒430内添加配重块435,配重块435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挤压活塞板434,从而压缩气体使得褶皱管410内压力增大,至褶皱管410内压力与多个配重块435向下的重力平衡,褶皱管410在压力作用下挤压前胸板310,使得前胸板310挤压身体,由于褶皱管410内的压力只与对应气压筒430内配重块435向下的压力相关,使得患者在呼吸中胸腔和腹部起伏时,虽然前胸板310挤压褶皱管410伸缩,褶皱管410体积变化带动活塞板434上下移动,但是褶皱管410内的气压不变,从而便于对前胸板310施加一个稳定的压力,使得前胸板310与身体之间的压力始终保持稳定,从而在保持石膏板组件300对身体支撑的同时减少对呼吸的压迫。
19.两个褶皱管410之间连通有连接管一420,使得两个褶皱管410之间连通,从而使得两个气压筒430之间连通,阀门模块440包括通管一441,通管一441的外侧壁连通有通管二442,通管一441的一端与对应支管451连通,通管一44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444,滑块444的一端开设有通孔445,通管一441的另一端内侧壁两侧均固连有固定杆447,且两个固定杆447的一端之间固连有与通孔445契合的栓杆446,通管二442的外侧壁安装有用于封闭通管二442的塞盖443,需要使用手动气囊500时,将手动气囊500与通管一441的另一端连通,按压手动气囊500,滑块444在压力作用下右移,栓杆446与通孔445脱离,使得手动气囊500与支管451连通,对褶皱管410内冲入气体,需要辅助呼吸时,再将供气管600的一端与任意一个通管二442的一端连通,另一个通管二442通过塞盖443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将供气管600的另一端置入患者嘴部,患者呼气时,按压手动气囊500,右移的滑块444对通管二442进行封闭,并对褶皱管410内充入气体,患者吸气时,手部放开对手动气囊500的挤压,手动气囊500恢复,滑块444在支管451的压力作用下左移,栓杆446封闭通孔445的同时,通管一441与
通管二442连通,褶皱管410内的压缩气体通过通管二442和供气管600进入患者口部,从而辅助患者进行吸气,实现辅助部分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呼吸。
20.气压筒430的内侧壁位于活塞板434的下方位置固连有限位块433,气压筒430的内部设置有轴杆431,轴杆431的底端固连有底架432,底架432与气压筒430滑动连接,活塞板434和配重块435均与对应轴杆431滑动套接,气压筒430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盖板436,通过限位块433使得气压筒430底部保留有一定空间,通过轴杆431和底架432的设置,方便手动上移活塞板434与配重块435,便于取出配重块435,后壳板100的一侧壁之间位置开设有两个安装孔120,安装孔120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调节模块140,调节模块140的一端与脊柱板330安装固定,后壳板100的一侧壁位于脊柱板330的两侧位置均固连有多个固定座130,后壳板100通过固定座130与后背板320可拆卸固连,通过调节模块140调节脊柱板330对身体脊柱位置的压力,方便单独调节脊柱板330的压力。
21.调节模块140包括内螺纹套筒141,内螺纹套筒141的外壁与对应安装孔120的内壁转动连接,内螺纹套筒141的内侧壁旋合连接有外螺纹环142,外螺纹环14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144,滑杆144的一端与脊柱板330固连,外螺纹环142与脊柱板330之间设置有挤压弹簧143,挤压弹簧143与滑杆144滑动套接,滑杆144的另一端固连有限位环145,转动内螺纹套筒141,带动外螺纹环142沿滑杆144滑动,从而改变挤压弹簧143的长度,实现改变对脊柱板330的压力,配合两个后背板320对患者背部的支撑挤压,使得脊柱板330对脊柱的压力可以在不大于两个褶皱管410所提供的压力范围内进行调整,后壳板100的另一侧壁之间位置开设有凹陷槽110,避免调节模块140向外突出后壳板100另一侧壁,方便患者靠坐,前壳板200和后壳板100的顶端两侧之间均系有肩带,方便穿戴,避免前壳板200和后壳板100下坠。
22.工作原理:使用时,穿戴后,前壳板200和后壳板100之间通过绑带进行固定,将手动气囊500与通管一441连通,并按压手动气囊500向对应褶皱管410内充入气体,充气完成后取下手动气囊500,向气压筒430内活塞板434上方添加配重块435,且两个活塞板434上方的配重块435数量相同,配重块435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挤压活塞板434,从而压缩气体使得褶皱管410内压力增大,至褶皱管410内压力与多个配重块435向下的重力平衡,此时活塞板434和配重块435在盖板436和限位块433之间,且不与盖板436和限位块433接触,褶皱管410在压力作用下挤压前胸板310,使得前胸板310挤压身体,由于褶皱管410内的压力只与对应气压筒430内配重块435向下的压力相关,使得患者在呼吸中胸腔和腹部起伏时,虽然前胸板310挤压褶皱管410伸缩,褶皱管410体积变化带动活塞板434在盖板436和限位块433之间上下移动,但是褶皱管410内的气压不变,从而便于对前胸板310施加一个稳定的压力,使得前胸板310与身体之间的压力始终保持稳定,从而在保持石膏板组件300对身体支撑的同时减少对呼吸的压迫。
23.转动内螺纹套筒141,带动外螺纹环142沿滑杆144滑动,从而改变挤压弹簧143的长度,实现改变对脊柱板330的压力,配合两个后背板320对患者背部的支撑挤压,使得脊柱板330对脊柱的压力可以在不大于两个褶皱管410所提供的压力范围内进行调整,方便单独调节脊柱板330对脊柱的压力。
24.手动气囊500与通管一441的另一端连通时,按压手动气囊500,滑块444在压力作用下右移,栓杆446与通孔445脱离,使得手动气囊500与支管451连通,对褶皱管410内冲入气体。
25.需要辅助呼吸时,将手动气囊500与通管一441连通,再将供气管600的一端与任意一个通管二442的一端连通,另一个通管二442通过塞盖443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将供气管600的另一端置入患者嘴部,患者呼气时,按压手动气囊500,右移的滑块444对通管二442进行封闭,并对褶皱管410内充入气体,患者吸气时,手部放开对手动气囊500的挤压,手动气囊500恢复,滑块444在支管451的压力作用下左移,栓杆446封闭通孔445的同时,通管一441与通管二442连通,褶皱管410内的压缩气体通过通管二442和供气管600进入患者口部,从而辅助患者进行吸气,实现辅助部分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呼吸。
2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7.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