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腹泻的泡脚凝珠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02402发布日期:2022-11-09 03:3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腹泻的泡脚凝珠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腹泻的泡脚凝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和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和失禁等症状。正常人每日大约有9l液体进入胃肠道,通过肠道对水分的吸收,最终粪便中水分仅约100~200ml。若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结肠的吸收容量减少,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产生腹泻。临床上按病程长短,将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大多系感染引起。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发病原因更为复杂,可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都很重要。在未明确病因之前,要慎重使用止痛药及止泻药,以免掩盖症状造成误诊,延误病情。
3.轮状病毒感染是波及全球的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婴幼儿时期,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发热,伴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呈蛋花样或者水样,并含有未消化的乳食,常伴有黏液等。若患者不能接受及时有效治疗,则会导致其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从而对患者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目前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通常采用饮食指导、肠道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以及根据脱水情况进行适当的补液治疗,但通过饮食治疗具有较大的弊端,尤其是针对于吃药困难的幼儿来说难上加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腹泻的泡脚凝珠,此泡脚凝珠具有使用方便且治疗效果好的优点。
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腹泻的泡脚凝珠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出便于携带和使用的泡脚凝珠。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腹泻的泡脚凝珠,所述泡脚凝珠由中药液和包覆所述中药液的水溶性薄膜组成;
8.所述中药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益智仁50~100份、藿香20~50份、零陵香20~50份和艾叶20~30份。
9.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腹泻的泡脚凝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将益智仁和藿香浸泡在盐水中,取出晾干后进行高温炒制,得到盐炙料;
11.将除益智仁和藿香外的其余原料加麦麸进行炒制,得麸炒料;
12.将盐炙料和麸炒料进行水提、过滤、浓缩、干燥和醇沉,取上清液,得到中药液;
13.将中药液采用水溶性薄膜进行包覆,得到泡脚凝珠。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5.本发明中采用益智仁、藿香、零陵香和艾叶作为治疗腹泻的原料,其中益智仁起到温脾暖肾、温中补虚的效果,搭配藿香、零陵香进行祛湿燥湿,搭配艾叶起到温经助阳的效果,诸药合用共奏补脾益肾、调肝理气和祛湿止泻的效果,从本质上解决脾虚湿盛以及脾虚肝郁导致的腹泻。
16.《黄帝内经》中的《缪刺论》说:“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本发明将治疗腹泻的中药制备成泡脚凝珠,使用时溶于热水中,通过热水产生的热量引导药物从患者足部达到患处。一方面热水促进气血的运行,通经活络,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强机体新陈代谢,可以起到调节内部脏器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热水对于足底的大肠反射区进行刺激,搭配本技术中用于补脾益肾、调肝理气和祛湿止泻的中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泡脚凝珠还可避免药物入口,减少中药对于人体的副作用,同时也具有便于携带且更方便幼儿患者使用的优点。
17.本发明制备方法中采用益智仁和藿香进行盐炙,可以引药下行,增强其补肾固精、清热和滋阴降火凉血等作用,并能缓和药物的辛燥之性,在本发明中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20.一种治疗腹泻的泡脚凝珠,所述泡脚凝珠由中药液和包覆所述中药液的水溶性薄膜组成;
21.所述中药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益智仁50~100份、藿香20~50份、零陵香20~50份和艾叶20~30份。
22.藿香:味辛,性微温。入肺、脾、胃经。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和口臭。
23.益智仁:味辛,性温。入脾,肾经。温脾,暖肾,固气,涩精。治冷气腹痛、中寒吐泻、多唾、遗精、小便余沥和夜多小便。
24.零陵香:味辛、甘,性温。入肺经。祛风寒,辟秽浊。治伤寒、感冒头痛、胸腹胀满、下利、遗精、鼻塞和牙痛。
25.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和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和虚寒性出血。
26.本发明中采用益智仁、藿香、零陵香和艾叶作为治疗腹泻的原料,其中益智仁起到温脾暖肾、温中补虚的效果,搭配藿香、零陵香进行祛湿燥湿,搭配艾叶起到温经助阳的效果,诸药合用共奏补脾益肾、调肝理气和祛湿止泻的效果,从本质上解决脾虚湿盛以及脾虚肝郁导致的腹泻。本发明将治疗腹泻的中药制备成泡脚凝珠,使用时溶于热水中,通过热水
产生的热量引导药物从患者足部达到患处。一方面热水促进气血的运行,通经活络,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强机体新陈代谢,可以起到调节内部脏器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热水对于足底的大肠反射区进行刺激,搭配本技术中用于补脾益肾、调肝理气和祛湿止泻的中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泡脚凝珠还可避免药物入口,减少中药对于人体的副作用,同时也具有便于携带且更方便幼儿患者使用的优点。
2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中药液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香薷10~20份、薏苡仁5~8份和荜茇8~15份。
28.香薷:味辛,性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和小便不利。
29.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和扁平疣。
30.荜茇:味辛,性热。归胃、大肠经。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和偏头痛。
31.本实施例在原本配方的基础上加入香薷、薏苡仁和荜茇,增强其散寒和发汗解表的作用,搭配热水可以起到更好的疗效。
3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中药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益智仁75份、藿香40份、零陵香35份、艾叶25份、香薷15份、荜茇10份和薏苡仁8份。
3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水溶性薄膜为pva水溶性薄膜。pva水溶性薄膜具有降解彻底、使用方便的优点。
34.一种治疗腹泻的泡脚凝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将益智仁和藿香浸泡在盐水中,取出晾干后进行高温炒制,得到盐炙料;
36.将除益智仁和藿香外的其余原料加麦麸进行炒制,得麸炒料;
37.将盐炙料和麸炒料进行水提、过滤、浓缩、干燥和醇沉,取上清液,得到中药液;
38.将中药液采用水溶性薄膜进行包覆,得到泡脚凝珠。
39.本发明制备方法中采用益智仁和藿香进行盐炙,可以引药下行,增强其补肾固精、清热和滋阴降火凉血等作用,并能缓和药物的辛燥之性,在本发明中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4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盐水的质量百分数为15~25%,盐水浸泡的温度保持在40~50℃,浸泡时间为8~15h,盐水浸泡采用密封浸泡。可以增加中药材对于盐水的吸收。
4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高温炒制步骤中的温度为100~120℃,炒制时间为8~20min。
4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麦麸与原料的质量比为(6~8):1,炒至原料表面变色即可。
4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水提次数为1~3次,每次水提时间为0.5~2h,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25,干燥至含水量低于8%。将中药液浓缩成清膏并干燥,可以降低中药中的水含量,再经醇沉后从而可以被pva水溶性薄膜进行包覆。
4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醇沉步骤中的含醇量为60~75%,醇沉温度为2~5℃,醇沉时间为12~24h。可以除去其中的淀粉、鞣质等杂质。
4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每个泡脚凝珠的质量为6~8g/颗,一次使用一颗。
4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47.实施例1
48.一种治疗腹泻的泡脚凝珠,制备方法为:
49.称取益智仁100g、藿香30g、零陵香40g和艾叶25g;配制出质量百分数为20%的盐水,将益智仁和藿香切成段,完全浸泡在盐水中,将盐水加热至45℃并保温,采用保鲜膜对容器进行密封,浸泡10h后,取出益智仁和藿香进行晾干,然后倒入炒锅中,加热至100℃炒制15min,得到盐炙料;将零陵香和艾叶倒入炒锅中,加入6倍质量的麦麸进行炒制,直到原料开始变色即可,得到麸炒料;将盐炙料和麸炒料装入熬煮锅中,加入10倍质量的清水,熬煮0.5h,过滤滤液,往滤渣中加水继续熬煮,重复3后,合并滤液,将滤液再次进行过滤,然后浓缩得到相对密度为1.2的清膏,将清膏采用热风干燥成含水量低于8%的粉末,冷却至常温后往粉末里加入高浓度乙醇,使体系含醇量为70%,边加边搅拌,然后放置在4℃环境下静置15h,取上清液为中药液,采用pva水溶性薄膜进行包覆处理,得到本实施例的泡脚凝珠。
50.本实施例的泡脚凝珠每颗6~8g。
51.使用方法:往38~42℃的热水中加入泡脚凝珠,待pva水溶性薄膜溶解后搅拌均匀即可进行泡脚。
52.实施例2
53.一种治疗腹泻的泡脚凝珠,制备方法为:
54.称取益智仁50g、藿香50g、零陵香50g和艾叶30g;配制出质量百分数为25%的盐水,将益智仁和藿香切成段,完全浸泡在盐水中,将盐水加热至50℃并保温,采用保鲜膜对容器进行密封,浸泡10h后,取出益智仁和藿香进行晾干,然后倒入炒锅中,加热至110℃炒制10min,得到盐炙料;将零陵香和艾叶倒入炒锅中,加入6倍质量的麦麸进行炒制,直到原料开始变色即可,得到麸炒料;将盐炙料和麸炒料装入熬煮锅中,加入10倍质量的清水,熬煮1h,过滤滤液,往滤渣中加水继续熬煮,重复2次后,合并滤液,将滤液再次进行过滤,然后浓缩得到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将清膏采用热风干燥成含水量低于8%的粉末,冷却至常温后往粉末里加入高浓度乙醇,使体系含醇量为65%,边加边搅拌,然后放置在6℃环境下静置24h,取上清液为中药液,中药液采用pva水溶性薄膜进行包覆处理,得到本实施例的泡脚凝珠。
55.本实施例的泡脚凝珠每颗6~8g。
56.使用方法:往38~42℃的热水中加入泡脚凝珠,待pva水溶性薄膜溶解后搅拌均匀即可进行泡脚。
57.实施例3
58.一种治疗腹泻的泡脚凝珠,制备方法为:
59.称取益智仁50g、藿香40g、零陵香50g和艾叶25g;配制出质量百分数为15%的盐水,将益智仁和藿香切成段,完全浸泡在盐水中,将盐水加热至50℃并保温,采用保鲜膜对容器进行密封,浸泡15h后,取出益智仁和藿香进行晾干,然后倒入炒锅中,加热至120℃炒制10min,得到盐炙料;将零陵香和艾叶倒入炒锅中,加入8倍质量的麦麸进行炒制,直到原料开始变色即可,得到麸炒料;将盐炙料和麸炒料装入熬煮锅中,加入12倍质量的清水,熬煮1h,过滤滤液,往滤渣中加水继续熬煮,重复2次后,合并滤液,将滤液再次进行过滤,然后
浓缩得到相对密度为1.21的清膏,将清膏采用热风干燥成含水量低于8%的粉末,冷却至常温后往粉末里加入高浓度乙醇,使体系含醇量为75%,边加边搅拌,然后放置在6℃环境下静置24h,取上清液为中药液,中药液采用pva水溶性薄膜进行包覆处理,得到本实施例的泡脚凝珠。本实施例的泡脚凝珠每颗6~10g。
60.实施例4
61.一种治疗腹泻的泡脚凝珠,制备方法为:
62.称取益智仁50g、藿香40g、零陵香50g、艾叶25g、香薷20g、薏苡仁8g和荜茇8g;配制出质量百分数为15%的盐水,将益智仁和藿香切成段,完全浸泡在盐水中,将盐水加热至50℃并保温,采用保鲜膜对容器进行密封,浸泡8h后,取出益智仁和藿香进行晾干,然后倒入炒锅中,加热至100℃炒制20min,得到盐炙料;将零陵香、艾叶、香薷、薏苡仁和荜茇倒入炒锅中,加入8倍质量的麦麸进行炒制,直到原料开始变色即可,得到麸炒料;将盐炙料和麸炒料装入熬煮锅中,加入12倍质量的清水,熬煮1.5h,过滤滤液,往滤渣中加水继续熬煮,重复2次后,合并滤液,将滤液再次进行过滤,然后浓缩得到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将清膏采用热风干燥成含水量低于8%的粉末,冷却至常温后往粉末里加入高浓度乙醇,使体系含醇量为65%,边加边搅拌,然后放置在6℃环境下静置12h,取上清液为中药液,中药液采用pva水溶性薄膜进行包覆处理,得到本实施例的泡脚凝珠。
63.本实施例的泡脚凝珠每颗6~8g。
64.实施例5
65.一种治疗腹泻的泡脚凝珠,制备方法为:
66.称取益智仁60g、藿香25g、零陵香40g、艾叶28g、香薷15g、薏苡仁5g和荜茇10g;配制出质量百分数为20%的盐水,将益智仁和藿香切成段,完全浸泡在盐水中,将盐水加热至50℃并保温,采用保鲜膜对容器进行密封,浸泡8h后,取出益智仁和藿香进行晾干,然后倒入炒锅中,加热至100℃炒制15min,得到盐炙料;将零陵香、艾叶、香薷、薏苡仁和荜茇倒入炒锅中,加入7倍质量的麦麸进行炒制,直到原料开始变色即可,得到麸炒料;将盐炙料和麸炒料装入熬煮锅中,加入11倍质量的清水,熬煮1.5h,过滤滤液,往滤渣中加水继续熬煮,重复3次后,合并滤液,将滤液再次进行过滤,然后浓缩得到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将清膏采用热风干燥成含水量低于8%的粉末,冷却至常温后往粉末里加入高浓度乙醇,使体系含醇量为70%,边加边搅拌,然后放置在6℃环境下静置15h,取上清液为中药液,中药液采用pva水溶性薄膜进行包覆处理,得到本实施例的泡脚凝珠。
67.本实施例的泡脚凝珠每颗6~8g。
68.实施例6
69.一种治疗腹泻的泡脚凝珠,制备方法为:
70.称取益智仁80g、藿香25g、零陵香40g、艾叶20g、香薷10g、薏苡仁6g和荜茇15g;配制出质量百分数为20%的盐水,将益智仁和藿香切成段,完全浸泡在盐水中,将盐水加热至40℃并保温,采用保鲜膜对容器进行密封,浸泡8h后,取出益智仁和藿香进行晾干,然后倒入炒锅中,加热至100℃炒制15min,得到盐炙料;将零陵香、艾叶、香薷、薏苡仁和荜茇倒入炒锅中,加入7倍质量的麦麸进行炒制,直到原料开始变色即可,得到麸炒料;将盐炙料和麸炒料装入熬煮锅中,加入8倍质量的清水,熬煮2h,过滤滤液,往滤渣中加水继续熬煮,重复3次后,合并滤液,将滤液再次进行过滤,然后浓缩得到相对密度为1.2的清膏,将清膏采用热
风干燥成含水量低于8%的粉末,冷却至常温后往粉末里加入高浓度乙醇,使体系含醇量为65%,边加边搅拌,然后放置在4℃环境下静置16h,取上清液为中药液,中药液采用pva水溶性薄膜进行包覆处理,得到本实施例的泡脚凝珠。
71.本实施例的泡脚凝珠每颗6~8g。
72.对比例1
73.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的产品为水提后的中药液,不采用pva水溶性薄膜进行包覆,使用方法为直接服用。
74.对比例2
75.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中不讲益智仁和藿香进行盐炙,而是同零陵香和艾叶一起进行麸炒。
76.对比例3
77.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中不讲益智仁和藿香进行盐炙,而是直接与麸炒料进行水提处理。
78.实验例
79.本试验自2018年3月进行实施,以来我院进行腹泻治疗的患者为对象,试验对象均知情且同意。总人数138人,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均含有幼儿组、青年组和老年组。其具体分布见表1所示。
80.表1
[0081][0082][0083]
将试验组1~4分别进行试验,其中试验组1采用实施例1制备的泡脚凝胶进行泡脚,试验组2采用对比例1制备的中药液进行口服,试验组3采用对比例2制备的泡脚凝胶进行泡脚,试验组4采用对比例3制备的泡脚凝胶进行泡脚,其余试验条件相同。
[0084]
统计服用或泡脚使用3天的恢复情况,本实验例中仅以完全康复为有效。结果如表2所示。
[0085]
表2
[0086]
分组幼儿有效率/%青年有效率/%老年有效率/%试验组1100100100试验组271.4288.8983.3试验组39093.7585.71
试验组491.6710083.33
[0087]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相比较试验组2~4,不管是幼儿组还是青年组和老年组,采用实施例1制备的泡脚凝胶均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起到止腹泻的效果。
[0088]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试验组2中幼儿组中未痊愈的原因大多在于幼儿不愿服药或仅服少量药,导致药效不佳,因此与试验组2相比可以说明对于幼儿患者来说,采用泡脚凝胶更加方便,另外,对于试验组2来说,采用口服的方式对于青年组和老年组存在药效发挥慢的问题,与试验组3和试验组4相比,将益智仁和藿香进行盐炙后的效果会更突出一点。
[0089]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腹泻的泡脚凝珠及其制备方法。
[0090]
本发明中采用益智仁、藿香、零陵香和艾叶作为治疗腹泻的原料,其中益智仁起到温脾暖肾、温中补虚的效果,搭配藿香、零陵香进行祛湿燥湿,搭配艾叶起到温经助阳的效果,诸药合用共奏补脾益肾、调肝理气和祛湿止泻的效果,从本质上解决脾虚湿盛以及脾虚肝郁导致的腹泻。本发明将治疗腹泻的中药制备成泡脚凝珠,使用时溶于热水中,通过热水产生的热量引导药物从患者足部达到患处。一方面热水促进气血的运行,通经活络,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强机体新陈代谢,可以起到调节内部脏器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热水对于足底的大肠反射区进行刺激,搭配本技术中用于补脾益肾、调肝理气和祛湿止泻的中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泡脚凝珠还可避免药物入口,减少中药对于人体的副作用,同时也具有便于携带且更方便幼儿患者使用的优点。
[0091]
本发明制备方法中采用益智仁和藿香进行盐炙,可以引药下行,增强其补肾固精、清热和滋阴降火凉血等作用,并能缓和药物的辛燥之性,在本发明中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0092]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