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的移动式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52194发布日期:2022-11-04 18:08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的移动式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用康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的移动式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有些外伤病情严重的患者,在手术之后身体下肢不能立刻站立,但又要保证下肢在术后能够恢复正常,所以就需要要对身体下肢进行康复训练,而康复训练是指采用适量的、定向或者有针对性的机体运动来帮助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方法叫做康复运动,以保证肢体的正常运作,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与劳动能力。
3.目前大多数康复训练由医护人员协助,不但耗费医护人员的大量体力和时间,也需要消耗患者的大量金钱,从而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现有的康复训练装置效率低下,功能单一,结构单一,不能满足患者的更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一种医用的移动式康复训练器,该装置可在锻炼手部的同时能对无法自主运动的腿部进行锻炼,并且同时还能对腿部进行按摩、拉伸,提高腿部的血液循环与关节放松,从而提高康复锻炼的效果。
5.一种医用的移动式康复训练器,包括坐垫部、靠背部、脚踏部,所述坐垫部两侧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内侧安装有握把,所述坐垫部内部安装有阻力板,所述坐垫部一侧与靠背部相铰接,所述坐垫部与靠背部的铰接处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侧设置有卡齿,所述坐垫部与靠背部内部开设有卡齿咬合的卡槽,所述靠背部下端两侧设置有转动弧板,所述坐垫部两侧下端安装有匚状的推动框,所述推动框两侧分别与脚踏部和转动弧板相接触,所述脚踏部上端与坐垫部一侧铰接,所述脚踏部上设置有腿部训练装置,所述腿部训练装置内部设置有转轮与挤压块,所述转轮为椭圆状设置且一侧与挤压块相接触,所述腿部训练装置上端一侧连接有转轴,所述脚踏部外侧开设有驱动滑槽,所述转轮一侧穿出腿部训练装置内部且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驱动滑槽内侧设置有轮齿,所述挤压块一侧安装有贴合板。
6.作为优选的,所述阻力板两侧穿出坐垫部内部与扶手下端相连接。
7.作为优选的,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在驱动滑槽内部,所述驱动滑槽为弧形设置,所述转轮外侧设置有三角状凸起。
8.作为优选的,所述挤压块一侧设置有三角状凹槽,所述挤压块一侧连接有与弹簧。
9.作为优选的,所述贴合板内部开始有通孔,所述挤压块一侧设置有按摩杆。
10.作为优选的,所述阻力板一侧为三角状倾斜设置,所述两个腿部训练装置相邻的一侧设置有与阻力板上贴合的斜面。
11.作为优选的,所述转轴一端穿入脚踏部内部。
12.作为优选的,所述坐垫部两侧设置有开槽,且推动框内侧设置设置在开槽内部,所述推动框与脚踏部接触的一端外侧设置有套筒。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靠背部下端两侧设置有转动弧板,坐垫部两侧下端安装有匚状的推动框,推动框两侧分别与脚踏部和转动弧板相接触,使得当靠背部向下转动后,就能让转动弧板对推动框一侧施加作用力,使得推动框横移另一侧对脚踏部施加力,使得脚踏部带动使用者腿部向上转动,到达将使用者全身平躺方便锻炼的效果,其中通过扶手内侧安装有握把,坐垫部内部安装有阻力板,阻力板一侧为三角状倾斜设置,两个腿部训练装置相邻的一侧设置有与阻力板上贴合的斜面,使得当使用者用手部握住握把进行推动时,就能使阻力板克服弹簧的力一端向外移动与腿部训练装置上斜面接触,进而驱使腿部训练装置以转轴为圆心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腿部进行锻炼,达到让使用者锻炼手部的同时对腿部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全体的锻炼与康复效率。
14.2.通过坐垫部与靠背部的铰接处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外侧设置有卡齿,坐垫部与靠背部内部开设有卡齿咬合的卡槽,则能通过卡齿与卡槽咬合,从而对坐垫部与靠背部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保证靠背部的日常使用的同时,让使用者按压限位杆时,就能让限位杆克服弹簧的力相内移动,从而让外侧卡齿解除与靠背部内卡槽的咬合,而后使用者在对靠背部施加力就能让靠背部向下旋转,达到方便使用者转换在训练与日常使用之间快速切换的效果。
15.3.通过腿部训练装置内部设置有转轮与挤压块,脚踏部外侧开设有驱动滑槽,转轮一侧穿出腿部训练装置内部且连接有传动齿轮,驱动滑槽内侧设置有轮齿,使得当腿部训练装置在脚踏部上转动后,就能让传动齿轮在驱动滑槽内部移动,使得在驱动滑槽内一侧轮齿的作用下就能驱使传动齿轮与转轮进行转动,利用转轮为椭圆状设置,从而就能驱使挤压块克服弹簧的拉力向外移动与使用者腿部接触挤压,再通过贴合板内部开始有通孔,挤压块一侧设置有按摩杆,使得按摩杆就能穿出贴合板与使用者腿部接触,达到按摩腿部穴位的效果,从而提高康复锻炼效果。
16.4.通过转轮外侧设置有三角状凸起,挤压块一侧设置有三角状凹槽,则当转轮与挤压块接触能驱使其向外移动的同时,还能驱使其相上或向下移动,再通过利用脚踏部内上端驱动滑槽内侧轮齿的设置方向与最下端驱动滑槽内侧轮齿的设备方向相反,则当同样传动齿轮带动转轮旋转后,就能当上端挤压块在挤压腿部的同时向上移动,从而提高腿部血液向上移动循环的效率的同时,能够让最下端的挤压块向下移动,从而与脚踝接触对腿部进行拉伸,提高锻炼时腿部关节与肌肉的放松效果,使得进一步提高康复锻炼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装置整体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腿部训练装置正面透视图;图3为本发明腿部训练装置左视透视图;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驱动滑槽正视图;图6为本发明坐垫部俯视透视图;图7为本发明图6中b处放大图。
18.图1-7中:1-坐垫部、2-背靠部、3-扶手、4-脚踏部、5-转动弧板、6-推动框、7-限位
杆、8-腿部训练装置、9-挤压块、10-驱动滑槽、11-阻力板、12-转轴、13-转轮、14-贴合板、15-传动齿轮、16-卡齿、17-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阅图1至7,一种医用的移动式康复训练器平面结构示意图以及立体结构示意图。
20.一种医用的移动式康复训练器,包括坐垫部1、靠背部2、脚踏部4,坐垫部1两侧设置有扶手3,扶手3内侧安装有握把17,坐垫部1内部安装有阻力板11,坐垫部1一侧与靠背部2相铰接,坐垫部1与靠背部2的铰接处设置有限位杆7,限位杆7外侧设置有卡齿16,坐垫部1与靠背部2内部开设有卡齿16咬合的卡槽,靠背部2下端两侧设置有转动弧板5,坐垫部1两侧下端安装有匚状的推动框6,推动框6两侧分别与脚踏部4和转动弧板5相接触,脚踏部4上端与坐垫部1一侧铰接,脚踏部4上设置有腿部训练装置8,腿部训练装置8内部设置有转轮13与挤压块9,转轮13为椭圆状设置且一侧与挤压块9相接触,腿部训练装置8上端一侧连接有转轴12,脚踏部4外侧开设有驱动滑槽10,转轮13一侧穿出腿部训练装置8内部且连接有传动齿轮15,驱动滑槽10内侧设置有轮齿,挤压块9一侧安装有贴合板14。
21.在具体实施中,阻力板11两侧穿出坐垫部1内部与扶手3下端相连接,使得当使用者用手部握住握把17进行推动时,就能使阻力板11克服弹簧的力移动,达到让使用者锻炼手部的效果。
22.在具体实施中,阻力板11一侧为三角状倾斜设置,两个腿部训练装置8相邻的一侧设置有与阻力板11上贴合的斜面,使得锻炼手部的同时,能让阻力板11一端向外移动与腿部训练装置8上斜面接触,进而驱使腿部训练装置8以转轴12为圆心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腿部进行锻炼,对腿部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全体的锻炼与康复效率。
23.在具体实施中,传动齿轮15设置在驱动滑槽10内部,驱动滑槽10为弧形设置,使得当腿部训练装置8在脚踏部4上转动后,就能让传动齿轮15在驱动滑槽10内部移动,使得在驱动滑槽10内一侧轮齿的作用下就能驱使传动齿轮15与转轮13进行转动,利用转轮13为椭圆状设置,从而就能驱使挤压块9克服弹簧的拉力向外移动与使用者腿部接触挤压。
24.在具体实施中,转轮13外侧设置有三角状凸起,挤压块9一侧设置有三角状凹槽,挤压块9一侧连接有与弹簧,则当转轮13与挤压块9接触能驱使其向外移动的同时,还能驱使其相上或向下移动,再通过利用脚踏部4内上端驱动滑槽10内侧轮齿的设置方向与最下端驱动滑槽10内侧轮齿的设备方向相反,则当同样传动齿轮15带动转轮13旋转后,就能当上端挤压块9在挤压腿部的同时向上移动,从而提高腿部血液向上移动循环的效率的同时,能够让最下端的挤压块9向下移动,从而与脚踝接触对腿部进行拉伸,提高锻炼时腿部关节与肌肉的放松效果,使得进一步提高康复锻炼的效果。
25.在具体实施中,贴合板14内部开始有通孔,挤压块9一侧设置有按摩杆,使得挤压块挤压腿部时,按摩杆就能穿出贴合板14与使用者腿部接触,达到按摩腿部穴位的效果,从而提高康复锻炼效果。
26.本发明一种医用的移动式康复训练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27.首先通过靠背部2下端两侧设置有转动弧板5,坐垫部1两侧下端安装有匚状的推动框6,推动框6两侧分别与脚踏部4和转动弧板5相接触,使得当靠背部2向下转动后,就能
让转动弧板5对推动框6一侧施加作用力,使得推动框6横移另一侧对脚踏部4施加力,使得脚踏部4带动使用者腿部向上转动,到达将使用者全身平躺方便锻炼的效果,其中通过扶手3内侧安装有握把17,坐垫部1内部安装有阻力板11,阻力板11一侧为三角状倾斜设置,两个腿部训练装置8相邻的一侧设置有与阻力板11上贴合的斜面,使得当使用者用手部握住握把17进行推动时,就能使阻力板11克服弹簧的力一端向外移动与腿部训练装置8上斜面接触,进而驱使腿部训练装置8以转轴12为圆心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腿部进行锻炼,达到让使用者锻炼手部的同时对腿部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全体的锻炼与康复效率,其中通过坐垫部1与靠背部2的铰接处设置有限位杆7,限位杆7外侧设置有卡齿16,坐垫部1与靠背部2内部开设有卡齿16咬合的卡槽,则能通过卡齿16与卡槽咬合,从而对坐垫部1与靠背部2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保证靠背部2的日常使用的同时,让使用者按压限位杆7时,就能让限位杆7克服弹簧的力相内移动,从而让外侧卡齿16解除与靠背部2内卡槽的咬合,而后使用者在对靠背部2施加力就能让靠背部2向下旋转,达到方便使用者转换在训练与日常使用之间快速切换的效果,之后通过腿部训练装置8内部设置有转轮13与挤压块9,脚踏部4外侧开设有驱动滑槽10,转轮13一侧穿出腿部训练装置8内部且连接有传动齿轮15,驱动滑槽10内侧设置有轮齿,使得当腿部训练装置8在脚踏部4上转动后,就能让传动齿轮15在驱动滑槽10内部移动,使得在驱动滑槽10内一侧轮齿的作用下就能驱使传动齿轮15与转轮13进行转动,利用转轮13为椭圆状设置,从而就能驱使挤压块9克服弹簧的拉力向外移动与使用者腿部接触挤压,再通过贴合板14内部开始有通孔,挤压块9一侧设置有按摩杆,使得按摩杆就能穿出贴合板14与使用者腿部接触,达到按摩腿部穴位的效果,从而提高康复锻炼效果,接着通过转轮13外侧设置有三角状凸起,挤压块9一侧设置有三角状凹槽,则当转轮13与挤压块9接触能驱使其向外移动的同时,还能驱使其相上或向下移动,再通过利用脚踏部4内上端驱动滑槽10内侧轮齿的设置方向与最下端驱动滑槽10内侧轮齿的设备方向相反,则当同样传动齿轮15带动转轮13旋转后,就能当上端挤压块9在挤压腿部的同时向上移动,从而提高腿部血液向上移动循环的效率的同时,能够让最下端的挤压块9向下移动,从而与脚踝接触对腿部进行拉伸,提高锻炼时腿部关节与肌肉的放松效果,使得进一步提高康复锻炼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