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卧床便秘的护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347917发布日期:2022-06-08 09:4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卧床便秘的护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卧床便秘的护理方法。


背景技术:

2.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发绀、晕厥、咳嗽咯血、虚弱、嗳气、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以及左手臂痛等症状。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卧床,会造成患者出现便秘等症状。
3.现有的改善患者卧床便秘的护理方法,大多采用的是通过药物和饮食搭配,实现对患者便秘症状的改善;但由于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等特殊性,患者在药物使用和饮食上有许多禁忌,且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所需的药物也不同,进而导致对患者卧床便秘的效果不佳。
4.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卧床便秘的护理方法,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卧床便秘的护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卧床便秘的护理方法,针灸推拿和穴位敷贴,具体步骤如下:
8.(1)制定针灸穴位处方:确定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和中脘的穴位位置;
9.(2)穴位针灸:常规消毒针灸部位,用毫针直刺穴位,运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min,留针期间定时行针,每5min行1次,每天上午进行1次;
10.(3)推拿穴位:在中脘、大巨、三阴交、大肠俞、天枢、足三里和三焦俞的穴位上,运用点法、摩法、拔法和揉法的推拿手段,对患者进行推拿;
11.(4)制作穴位敷贴配方:取人参须5g、当归10g、芒硝10g、大黄10g、炒莱菔子20g、杏仁10g和小茴香5g,研磨成极细末;
12.(5)制作穴位敷贴药膏:用蜂蜜水将研磨成极细末的配方调成膏状或糊状,密封保存,得到穴位敷贴药膏;
13.(6)穴位敷贴:清洁脐部,取5-10克的穴位敷贴药膏,调敷在脐部上,穴位敷贴药膏每天贴敷1次,每次贴敷4-6h。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步骤(1)中,天枢与大肠俞募配穴,加上下合穴上巨虚,三穴共用,用于通调大肠腑气。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步骤(1)中,支沟和照海合用为治疗便秘经验效穴,支沟用于调理三焦气机以通腑气,照海养阴以增液行舟。
1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步骤(3)中,推拿穴位包括俯卧位推拿和仰卧位推拿,推拿穴位每日进行1次。
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俯卧位推拿通过让患者取俯卧位,执行者用双手掌对患者腰背部进行推拿10次,方向从下至上,沿着两侧膀胱经,然后对患者腰背部骶脊肌进行拔揉3次,再对脾俞、三焦俞、肾俞和大肠俞进行点法推拿。
1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仰卧位推拿通过让患者为仰卧位,执行者在患者腹部进行1min的摩法推拿,以脐部为中心,在患者下腹部顺时针揉50圈,手法首先从轻到重,然后从重到轻,最后对中脘、气海、归来、三阴交、天枢、大巨和足三里进行点法推拿。
1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步骤(4)中,人参须用于益气养血通络,杏仁用于降气化浊,芒硝用于通腑逐积,小茴香用于温通少腹。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针灸推拿是中医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专业的操作技术来治疗全身疾病。中医学认为便秘主要从虚而论,脾虚水津失运,阴血津亏不能润养大肠,气虚大肠传导乏力,导致便秘发生,故宜滋养润肠、益气健脾;
22.穴位敷贴是指将药物研末,用特定的溶媒将其调成膏状或糊状;或将药物煎煮后取汁浓缩后加入赋形剂,制成药膏,贴于某些特定穴位或脐部,通过皮肤吸收后作用于肠道,达到通便的目的;
23.本发明的护理方法通过采用针灸推拿和穴位敷贴结合的治疗方式,可以实现对卧床患者的便秘问题进行改善,且可以对便秘症状的发生进行预防,提高了对卧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2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中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卧床便秘的护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28.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卧床便秘的护理方法,针灸推拿和穴位敷贴,具体步骤如下:
29.(1)制定针炙穴位处方:确定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和中脘的穴位位置;
30.(2)穴位针灸:常规消毒针灸部位,用毫针直刺穴位,运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min,留针期间定时行针,每5min行1次,每天上午进行1次;
31.(3)推拿穴位:在中脘、大巨、三阴交、大肠俞、天枢、足三里和三焦俞的穴位上,运用点法、摩法、拔法和揉法的推拿手段,对患者进行推拿;
32.(4)制作穴位敷贴配方:取人参须5g、当归10g、芒硝10g、大黄10g、炒莱菔子20g、杏仁10g和小茴香5g,研磨成极细末;
33.(5)制作穴位敷贴药膏:用蜂蜜水将研磨成极细末的配方调成膏状或糊状,密封保存,得到穴位敷贴药膏;
34.(6)穴位敷贴:清洁脐部,取5-10克的穴位敷贴药膏,调敷在脐部上,穴位敷贴药膏每天贴敷1次,每次贴敷4-6h。
35.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护理方法通过采用针灸推拿和穴位敷贴结合的治疗方式,可以实现对卧床患者的便秘问题进行改善,且可以对便秘症状的发生进行预防,提高了对卧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36.针灸推拿是中医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专业的操作技术来治疗全身疾病。中医学认为便秘主要从虚而论,脾虚水津失运,阴血津亏不能润养大肠,气虚大肠传导乏力,导致便秘发生,故宜滋养润肠、益气健脾;
37.穴位敷贴是指将药物研末,用特定的溶媒将其调成膏状或糊状;或将药物煎煮后取汁浓缩后加入赋形剂,制成药膏,贴于某些特定穴位或脐部,通过皮肤吸收后作用于肠道,达到通便的目的。
38.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在步骤(1)中,天枢与大肠俞募配穴,加上下合穴上巨虚,三穴共用,用于通调大肠腑气。
39.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在步骤(1)中,支沟和照海合用为治疗便秘经验效穴,支沟用于调理三焦气机以通腑气,照海养阴以增液行舟。
40.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在步骤(3)中,推拿穴位包括俯卧位推拿和仰卧位推拿,推拿穴位每日进行1次。
41.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俯卧位推拿通过让患者取俯卧位,执行者用双手掌对患者腰背部进行推拿10次,方向从下至上,沿着两侧膀胱经,然后对患者腰背部骶脊肌进行拔揉3次,再对脾俞、三焦俞、肾俞和大肠俞进行点法推拿。
42.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仰卧位推拿通过让患者为仰卧位,执行者在患者腹部进行1min的摩法推拿,以脐部为中心,在患者下腹部顺时针揉50圈,手法首先从轻到重,然后从重到轻,最后对中脘、气海、归来、三阴交、天枢、大巨和足三里进行点法推拿。
43.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在步骤(4)中,人参须用于益气养血通络,杏仁用于降气化浊,芒硝用于通腑逐积,小茴香用于温通少腹,引药达病所,诸药调和,相得益彰;
44.在本实施例中,穴位敷贴药膏通过皮肤吸收后作用于肠道,需要做好药物使用指导。注意保暖,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出现发红、瘙痒等症状,如果敷贴部位出现针刺剧痛或者烧灼感,则可提前将药物揭去,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评价患者大便情况。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