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或血管保护鞘管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17497发布日期:2022-05-31 18:33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神经或血管保护鞘管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或血管保护鞘管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2.神经或血管的损伤修复,尤其是神经/血管需要断面缝合时,由于神经/血管自我修复能力较差,影响因素较多,若神经或血管断口未及时愈合,伤口周围的结缔组织的分列生长会破坏神经或血管修复的微环境,导致神经或血管断口位置形成瘤状组织或和其它组织发生粘连,从而造成不可逆的功能性障碍。
3.为了使神经/血管的断面缝合处维持相对稳定的修复环境,避免与周围的结缔组织粘连,通常采用一定长度的鞘管来包裹神经/血管断面缝合处,防止周边组织与缝合处发生粘连,现有的具体做法是,手术过程中,将封闭的鞘管沿中心线剪开,将剪开的鞘管包裹于缝合处,在实际使用时,切开后的鞘管并不能完全实现再闭合,需要医生反复操作对剪开的部分进行闭合以使鞘管完全包裹神经或血管,但往往无法实现全部闭合,在无法闭合情况下,就需要两个剪开的鞘管相互嵌套,实现对缝合处的完全包裹,具体使用状态参见图1。
4.现有的鞘管的手术过程中,需要剪口后使用,且需要对剪口处反复对位,无法完全闭合,一方面使手术效率低,另一方面还需要用到更多的鞘管嵌套使用,单个鞘管的价格较贵,用两个鞘管时使鞘管材料费翻倍,同样会使手术效率低下。
5.鉴于此,亟需开发一种神经或血管保护鞘管及其用途,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神经或血管保护鞘管及其用途,开发能够完全包裹神经或血管缝合处的保护鞘管。
7.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开发一种神经或血管保护鞘管。
8.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开发一种神经或血管保护鞘管用途。
9.为实现上述发明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或血管保护鞘管,所述鞘管的材质为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所述鞘管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的管壁叠合设置,所述鞘管被展开后,无外力作用下自卷恢复至管壁叠合状态。
10.优选地,管壁的叠合比例为0%-100%。
11.优选地,管壁的叠合比例为10%-30%。
12.优选地,所述鞘管的内径为1mm-10mm。
13.优选地,所述鞘管的内径为1mm-3mm。
14.优选地,所述鞘管的长度为1cm-5cm。
15.优选地,所述鞘管的长度为1cm-2cm。
16.优选地,所述鞘管的壁厚为0.5mm-1.5mm。
17.优选地,所述可生物降解材料为胶原蛋白、细菌纤维素、聚乙醇酸、壳聚糖中的一
种或组合。
18.基于相同的发明原理,为实现上述第二个发明目的,如第一发明创造所述的神经或血管保护鞘管作为神经或血管的损伤修复/缝合断面套管。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1)鞘管材质为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手术结束一段时间后,鞘管自行降解,不会对患者造成影响,也不用再次手术取出鞘管;另外,所述鞘管设置有开口,使鞘管本身为非封闭状态,医生拿来该鞘管后展开即可直接使用,不用再剪开,同时,所述开口处的管壁叠合设置,也就是开口处的管壁是相互交错的,交错设计能够使鞘管展开和使用后仍然恢复至交错状态,实现对神经或血管断面缝合处的100%包裹,减少医生通过手术器械调整鞘管的操作,提高了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现有鞘管包裹神经或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管壁部分叠合的鞘管剖面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管壁100%叠合的鞘管剖面示意图;
24.图4是本发明开口与鞘管中心线平行的示意图;
25.图5是本发明开口与鞘管中心线不平行的示意图;
26.图6是本发明鞘管成型夹具结构示意图。
27.其中,1、神经或血管;2、第一鞘管;21、第一鞘管剪口;3、第二鞘管;31、第二鞘管剪口;4、鞘管;41、开口;5、片膜;6、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0.以下通过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过程予以阐述。
31.实施例一:
32.本实施例揭示一种神经或血管保护鞘管,参见图2,所述鞘管4的材质为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所述鞘管4设置有开口41,所述开口41处的管壁叠合设置,所述鞘管4被展开后,无外力作用下自卷恢复至管壁叠合状态。具体地,自卷恢复至管壁叠合状态,是指完全恢复至初始叠合状态或接近恢复至初始叠合状态,参见图4,所述开口41既可以与鞘管4的中心线平行,参见图5,所述开口41也可以与鞘管4的中心线不平行,开口41与鞘管4中心线不平行设置时,使开口41的两端具有尖头部,在手术时方便医生通过器械找到开口41并操作安装鞘管4;为了使鞘管4能够100%包裹住神经或血管1的断面缝合处,所述开口处的管
壁叠合设置,也就是开口处的鞘管壁交错设置,管壁的叠合比例为0%-100%,即交错比例为0%-100%,图2是管壁部分叠合的鞘管剖面示意图,图3为管壁100%叠合的鞘管剖面示意图,100%叠合是指管壁绕两圈设置。
33.现有的鞘管在使用时,需要医生将剪开后鞘管包裹于神经或血管1的断面缝合处,在手术过程中,剪开后鞘管无法自行闭合,需要医生反复对接,多数情况下,需要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通过第一鞘管2和第二鞘管3相互嵌套情况下才能实现完全包裹神经或血管的断面缝合处,在嵌套时,第一鞘管剪口21和第二鞘管剪口31的位置相对或错开,存在手术效率低且需要使用两个鞘管的情况,手术耗材费用较贵。
34.与现有的鞘管不同,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鞘管4设置有开口41,使鞘管4本身为非封闭状态,医生拿来该鞘管4后展开即可直接使用,不用再剪开,同时,所述开口处的管壁叠合设置,也就是开口处的管壁是相互交错的,交错设计能够使鞘管展开和使用后仍然恢复至交错状态,实现对神经或血管1断面缝合处的100%包裹,减少医生通过手术器械调整鞘管的操作,提高了手术效率,也能节约手术耗材成本。
35.实施例二:
3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实施例,管壁的叠合比例为10%-30%,如叠合率为10%情况下,鞘管所使用的材料较少,成本相比现有的使用两个鞘管的情况具有优势;所述鞘管的内径为1mm-10mm,此内径范围能够适应绝大多数的神经或血管,所述鞘管的内径优选1mm-3mm;在实际手术过程中,神经或血管的断面缝合处,以及神经或血管的表面创伤或缝合处均需要鞘管的包裹进行保护,通常情况下,所述鞘管的长度为1cm-5cm,所述鞘管的长度优选1cm-2cm,所述鞘管的壁厚为0.5mm-1.5mm,鞘管的具体尺寸见表1。
37.表1鞘管的尺寸
38.序号叠合比例%内径mm长度cm壁厚mm10110.52101.520.8320331430141.2540351.5650541.2760731870920.891001010.5
39.实施例三:
40.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鞘管材质为可生物降解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是一类在生物机体中,在体液及其酸、核酸作用下,材料不断降解被机体吸收,或排出体外,最终所植入的材料完全被新生组织取代的天然或合成的生物医用材料,所述可生物降解材料为胶原蛋白、细菌纤维素、聚乙醇酸、壳聚糖中的一种或组合,为了使鞘管具有一定的弹性及挺度,会采用不同强度的可生物降解材料组合进行制备,如采用杨氏模量较高的细菌纤维素和强度较弱的聚乙醇酸组合制备鞘管,鞘管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1.第一步,制备鞘管片膜5,所述片膜5具有一定的弹性及挺度,所述片膜5具有纵向
和横向,所述片膜5在成型过程中,使超过50%的纤维沿纵向方向排列,较优地使超过70%的纤维沿纵向方向排列;
42.第二步,用夹具6夹紧干燥后的片膜5,沿着片膜5的纵向将片膜自夹具中迅速拉出,拉出方向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使片膜卷曲;
43.第三步,卷曲后的片膜5进一步缠绕至具有叠合结构,在一定温度环境中保持足够时间进行定型,如在70℃环境下定型1小时,使鞘管形成具有形状记忆的叠合结构,然后按不同的叠合比例进行裁剪后,得到鞘管成品。
44.通过上述步骤,片膜的纵向被拉伸,横向基本保持稳定,使片膜在纵向和横向的收缩率差异较大,从而能够制成叠合结构的鞘管,在手术过程中,将鞘管展开后,因鞘管具有一定的弹性及挺度,且因鞘管的片膜纵向和横向收缩率的差异仍然存在,在包裹神经或血管时能够实现自然回卷,且实现100%包裹。
45.实施例四:
46.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具有明显纵向和横向的片膜,同时具有一定弹性及挺度的片膜,沿着片膜的纵向将片膜缠绕至具有叠合结构,在一定温度环境中保持足够时间进行定型,如在50℃环境下定型2小时,使鞘管形成具有形状记忆的叠合结构,在鞘管展开后,仍能够自然回卷形成叠合并完全包裹神经或血管的断面缝合处。
47.实施例五:
48.实施例五揭示了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所述的神经或血管保护鞘管作为神经或血管的损伤修复/缝合断面套管,实现对神经或血管的损伤处或断面缝合处的完全包裹。
49.本实施例所揭示的神经或血管保护鞘管作为神经或血管的损伤修复/缝合断面套管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中具有相同部分的技术方案,请参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