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径可调式拔火罐

文档序号:30447187发布日期:2022-06-18 00:5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径可调式拔火罐

1.本发明涉及大众化医疗保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径可调式拔火罐。


背景技术:

2.拔罐是一种以杯罐作的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将拔罐器具叩拔在人体的穴位上,抽空产生负压,形成局部瘀血,使人体疏通经络、通畅气血、消肿止痛、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袪风拔毒,驱寒除湿,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起到保健的作用。
3.传统的拔罐是拔火罐,它是一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让罐紧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传统的拔火罐是需要通过医护人员一边手持火钳,一边手持拔火罐,将因吸附有可燃物(如酒精)的棉布放入罐体内,待一会后将棉布钳出并迅速将罐口与患者的皮肤接触,由此罐体形成的负压会牢牢吸附在皮肤上;但是,这种方式会存在较高的错误率,并且每一个拔火罐都通过此方法吸附效率低下,影响治疗;传统的罐口口径不可调整,需要频繁的更换大小拔火罐,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口径可调式拔火罐,解决了传统拔火罐在吸附皮肤时错误率高、效率低以及传统的罐口口径不可调,频繁更换大小拔火罐十分麻烦的问题。
5.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口径可调式拔火罐,包括罐体、点火组件、辅助稳定组件、第一替换头和第二替换头,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点火组件,所述罐体的外壁设置有辅助稳定组件,所述罐体的端口处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替换头和第二替换头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替换头和第二替换头通过内螺纹、外螺纹与罐体螺旋连接;所述点火组件包括固定壳体、第一安装壳、第二安装壳、存储罐和叩发机构,所述第一安装壳、第二安装壳、存储罐和叩发机构均设置在固定壳体内,所述第一安装壳内设置有活动柱及受活动柱纵向移动影响的拨动钗,所述第二安装壳内设置有受拨动钗影响的出气管,所述存储罐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出气管的顶端与与连接管导通。
6.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壳的内部纵向活动设置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顶部设置有旋钮,所述活动柱的外壁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环、第一弹簧和固定块,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第一限位环接触,底端与固定块接触,所述固定块的两侧与固定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拨动钗位于固定块的下方且与活动柱的外壁接触,所述拨动钗的中部设置有转轴;
所述第二安装壳的内部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弹簧,位于第二弹簧下方的出气管外壁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环,所述拨动钗位于第二限位环的下方且与出气管的外壁接触,所述出气管的顶部呈环状分布有若干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设置有贴合块,所述连接管的管口与贴合块的外壁接触,所述出气管的内部开设有气体通道,所述出气管的底端贯穿固定壳体底部和罐体顶部,所述存储罐的顶部设置有加气阀。
7.将罐体扣在患者需要治疗的位置上,向下按并旋动旋钮,与活动柱外壁接触的拨动钗一端会向下方拨动,由于拨动钗的中部设置有转轴,拨动钗的另一端(即与出气管外壁接触的一端)会向上拨动,第二限位环与出气管的外壁连接,拨动钗一端在向上拨动的同时会使出气管整体向上,由此,原本由贴合块密封的连接管此时处于打开状态,并且出气管在向上移动的同时,其外壁与连接管端口接触,存储罐内的可燃物(如液体丁烷)会从出气管顶部连接柱的位置进入气体通道,并由此直达拔火罐罐体的内部;根据所处情况的不同,在出气管喷气的3s-6s区间旋动旋钮,使活动柱不在对拨动钗作用力,贴合块阻挡气体;此时,罐体内已经存留大量可燃气体,按动按钮,其下方的叩发机构(参考打火机的叩发点火器)会在按钮的作用力下产生电流,并通过高压引线的引导下进入罐体内点燃气体,由此产生负压将罐体牢牢吸附在患者皮肤上。
8.其中,旋钮在不对活动柱作用力时会在第一弹簧、第一限位环和固定块的配合下回弹,方便下一次操作,同样,出气管会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配合贴合块将连接管的端口密封,避免在不使用设备时可燃气体从管内喷出。另外,设置在贯穿孔内的固定钗将高压引线进行固定限位,避免引线活动;若存储罐内的可燃物不够时,可通过加气阀将可燃液体加入其内。
9.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管口呈向内倾斜形,管口倾斜的部分与贴合块的外壁紧密接触。
10.倾斜形的管口在贴合块活动时响应更为灵敏,便于可燃气体快速进入出气管内的气体通道。
11.更进一步地,所述旋钮所在位置的固定壳体内壁设置有所述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中心部位开始有十字孔,所述活动柱靠近旋钮的一端外壁设置有与十字孔卡接配合的横置块。
12.在旋动旋钮并向下按动时,旋钮下方的横置块会穿过十字孔,此次再旋动一定角度使横置块与限位板卡合,旋钮就会始终保持对活动柱向下按压的状态,由此方便医护人员的其他操作。
13.更进一步地,所述叩发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按钮,所述叩发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高压引线线,所述罐体顶部及固定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供高压引线穿过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设置有固定钗。
14.更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稳定组件包括套设在罐体外壁的套接环及与套接环外壁转动铰接的第一活动腿,所述第一活动腿的一端转动铰接有第二活动腿,所述第二活动腿远离第一活动腿的一端转动铰接有吸盘。
15.罐体的端口处设置有螺纹,工作人员可通过患者的情况选用适合的口径替换头(为了方便说明,本技术提供两种具有代表性口径的替换头,即第一替换头、第二替换头),其中第一替换头为小口径,在吸附在患者皮肤上时难免会出现晃动,套接在罐体外壁的辅
助稳定组件可将其稳定:拨动活动腿,并将吸盘吸附在患者皮肤的合适位置;第二替换头为大口径,医护人员可将罐体吸附在患者的背部、后腰部等较大片皮肤存在的地方,由此进行治疗减少了拔火罐的数量,提高效率。
16.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腿的一端面设置有电池,所述第一活动腿的另一端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背离第一活动腿的一端面设置有若干个灯罩和红外灯泡,所述电池的一端面设置有与灯泡连接的导线。
17.在进行治疗时,可将设置在活动腿上的红外灯泡点亮,由其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光疗,治疗效果好,效率高。
18.更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稳定组件的数量至少为四,且均在套接环的外壁呈中心对称设置。
19.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采用将罐体扣在患者皮肤上在进行内部点火形成负压的方式吸附皮肤,相较于传统的先准备在操作容错率更高,吸附更为牢固,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时更为简便,效率高。
20.2、采用螺纹旋接的方式改变罐体的口径大小,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皮肤部位的不同更换不同口径的替换头,并且在罐体的外壁设置辅助稳定组件可避免患者因自身活动或外力掉落导致设备损坏,同时,辅助稳定组件上的红外灯泡可以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光疗,治疗效果好。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沿a-a'线所截位置及沿b-b'线所截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线所截位置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沿线所截位置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旋钮及限位板第一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旋钮及限位板第二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拨动钗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罐体;2、点火组件;3、辅助稳定组件;4、第一替换头;5、第二替换头;201、固定壳体;202、第一安装壳;203、第二安装壳;204、活动柱;205、旋钮;206、第一限位环;207、第一弹簧;208、固定块;209、拨动钗;210、出气管;211、气体通道;212、连接柱;213、贴合块;214、第二弹簧;215、第二限位环;216、连接管;217、存储罐;218、叩发机构;219、高压引线;220、固定钗;221、按钮;222、加气阀;223、限位板;224、十字孔;225、横置块;301、套接环;302、第一活动腿;303、第二活动腿;304、吸盘;305、电池;306、导线;307、承
载板;308、灯罩;309、红外灯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25.本实施例的一种口径可调式拔火罐,如图1、图2、图3、图5、图6、图7、图8所示,包括罐体1、点火组件2、辅助稳定组件3、第一替换头4和第二替换头5,罐体1的顶部设置有点火组件2,罐体1的外壁设置有辅助稳定组件3,罐体1的端口处开设有内螺纹,第一替换头4和第二替换头5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第一替换头4和第二替换头5通过内螺纹、外螺纹与罐体1螺旋连接;点火组件2包括固定壳体201、第一安装壳202、第二安装壳203、存储罐217和叩发机构218,第一安装壳202、第二安装壳203、存储罐217和叩发机构218均设置在固定壳体201内,第一安装壳202内设置有活动柱204及受活动柱204纵向移动影响的拨动钗209,第二安装壳203内设置有受拨动钗209影响的出气管210,存储罐217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216,出气管210的顶端与与连接管216导通。
26.第一安装壳202的内部纵向活动设置有活动柱204,活动柱204的顶部设置有旋钮205,活动柱204的外壁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环206、第一弹簧207和固定块208,第一弹簧207的顶端与第一限位环206接触,底端与固定块208接触,固定块208的两侧与固定壳体201的内壁连接,拨动钗209位于固定块208的下方且与活动柱204的外壁接触,拨动钗209的中部设置有转轴;第二安装壳203的内部设置有出气管210,出气管210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弹簧214,位于第二弹簧214下方的出气管210外壁设置有第二限位环215,拨动钗209位于第二限位环215的下方且与出气管210的外壁接触,出气管210的顶部呈环状分布有若干个连接柱212,连接柱212的顶部设置有贴合块213,连接管216的管口与贴合块213的外壁接触,出气管210的内部开设有气体通道211,出气管210的底端贯穿固定壳体201底部和罐体1顶部,存储罐217的顶部设置有加气阀222。
27.叩发机构218的一侧设置有高压引线219线,罐体1顶部及固定壳体201的底部开设有供高压引线219穿过的贯穿孔,贯穿孔内设置有固定钗220。
28.将罐体扣在患者需要治疗的位置上,向下按并旋动旋钮,与活动柱外壁接触的拨动钗一端会向下方拨动,由于拨动钗的中部设置有转轴,拨动钗的另一端(即与出气管外壁接触的一端)会向上拨动,第二限位环与出气管的外壁连接,拨动钗一端在向上拨动的同时会使出气管整体向上,由此,原本由贴合块密封的连接管此时处于打开状态,并且出气管在向上移动的同时,其外壁与连接管端口接触,存储罐内的可燃物(如液体丁烷)会从出气管顶部连接柱的位置进入气体通道,并由此直达拔火罐罐体的内部;根据所处情况的不同,在
出气管喷气的3s-6s区间旋动旋钮,使活动柱不在对拨动钗作用力,贴合块阻挡气体;此时,罐体内已经存留大量可燃气体,按动按钮,其下方的叩发机构(参考打火机的叩发点火器)会在按钮的作用力下产生电流,并通过高压引线的引导下进入罐体内点燃气体,由此产生负压将罐体牢牢吸附在患者皮肤上。
29.其中,旋钮在不对活动柱作用力时会在第一弹簧、第一限位环和固定块的配合下回弹,方便下一次操作,同样,出气管会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配合贴合块将连接管的端口密封,避免在不使用设备时可燃气体从管内喷出。另外,若存储罐内的可燃物不够时,可通过加气阀将可燃液体加入其内。
30.具体的,连接管216的管口呈向内倾斜形,管口倾斜的部分与贴合块213的外壁紧密接触。在旋钮205所在位置的固定壳体201内壁设置有限位板223,限位板223的中心部位开始有十字孔224,活动柱204靠近旋钮205的一端外壁设置有与十字孔224卡接配合的横置块225。
31.倾斜形的管口在贴合块活动时响应更为灵敏,便于可燃气体快速进入出气管内的气体通道。在旋动旋钮并向下按动时,旋钮下方的横置块会穿过十字孔,此次再旋动一定角度使横置块与限位板卡合,旋钮就会始终保持对活动柱向下按压的状态,由此方便医护人员的其他操作。
32.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辅助稳定组件3包括套设在罐体1外壁的套接环301及与套接环301外壁转动铰接的第一活动腿302,第一活动腿302的一端转动铰接有第二活动腿303,第二活动腿303远离第一活动腿302的一端转动铰接有吸盘304。第一活动腿302的一端面设置有电池305,第一活动腿302的另一端设置有承载板307,承载板307背离第一活动腿302的一端面设置有若干个灯罩308和红外灯泡309,电池305的一端面设置有与灯泡连接的导线306。辅助稳定组件3的数量至少为四,且均设置在套接环301的外壁呈中心对称设置。
33.罐体的端口处设置有螺纹,工作人员可通过患者的情况选用适合的口径替换头(为了方便说明,本技术提供两种具有代表性口径的替换头,即第一替换头、第二替换头),其中第一替换头为小口径,在吸附在患者皮肤上时难免会出现晃动,套接在罐体外壁的辅助稳定组件可将其稳定:拨动活动腿,并将吸盘吸附在患者皮肤的合适位置;第二替换头为大口径,医护人员可将罐体吸附在患者的背部、后腰部等较大片皮肤存在的地方,由此进行治疗减少了拔火罐的数量,提高效率。另外,在进行治疗时,可将设置在活动腿上的红外灯泡点亮,由其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光疗,治疗效果好,效率高。
3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