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脾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867918发布日期:2022-04-30 16:10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健脾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收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部荣于面,而见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正如《医考方》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脾虚症为常见病,脾胃机能不足,升降出入功能失衡,从而出现以脾虚为主的一组症候。表现为消化系统功能减退,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偏亢,免疫功能及代谢水平偏低等。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脾膏,解决以往患者由于脾虚带来的四肢乏力、食欲不振等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健脾膏,该健脾膏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混合药粉210g,饴糖710g,纯净水3000g。混合药粉由南沙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扁豆、陈皮、淮山药、莲米、砂仁、苡仁、大腹皮以及半夏曲研磨制成。
5.本发明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上述一种健脾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500g纯净水和710g饴糖放入锅中,用微火熬制成饴糖浆。s2, 将210g由南沙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扁豆、陈皮、淮山药、莲米、砂仁、苡仁、大腹皮以及半夏曲研磨制成的混合药粉放入容器中加水后充分搅拌,得到第一混合药液。s3,将第二混合药液加入锅中混合饴糖浆形成药水,并且将药水熬制成深棕色糊状。
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s4中药水的熬制时间为5-6h。
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s4药水的熬制过程中需要反复搅拌。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各种原料的药理疗效如下,南沙参:性微寒,味甘。归肺经、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9.茯苓: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本经》)。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心腹胀满,小儿惊痫,女人热淋(甄权)。补五劳七伤,开心益志,止健忘,暖腰膝,安胎(大明)。止渴,利小便,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元素)。逐水缓脾,生津导气,平火止泄,除虚热,开腠理
(李杲)。
10.炒白术: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11.炙甘草: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
12.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别录》:主和中下气。

《药性论》: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汤服。

孟诜:疗霍乱吐利不止,末,和醋服之。

《日华子本草》:补五脏。

《本草图经》:主行风气,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滇南本草》:治脾胃虚弱,反胃冷吐,久泻不止,食积痞块,小儿疳疾。

《品汇精要》:消暑和中。

《纲目》: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会约医镜》:生用清暑养胃,炒用健脾止泻。
13.陈皮:用于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该品燥湿而能开胃,适用于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
14.淮山药: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15.莲米:性味甘、涩、平,入脾、肾、心经,有补脾止泻、补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适用于脾虚久泻、久痢、肾虚遗精、滑精、带下、崩漏及心肾不交之虚烦不眠、心悸等证。
16.砂仁:味辛,性温。芳香行散,降中有升。
17.苡仁:性味甘;淡;微寒。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主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
18.大腹皮:味辛、性微温。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胸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半夏曲:性辛、甘温,有止咳化痰,平喘降逆,和胃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是治疗风寒咳嗽,喘息气急,湿疾冷饮,胸院满闷,久咳不愈,顽疾不化的良药,功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0.实施例1:一种健脾膏,该健脾膏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混合药粉210g,饴糖710g,纯净水3000g。混合药粉由南沙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扁豆、陈皮、淮山药、莲米、砂仁、苡仁、大腹皮以及半夏曲研磨制成。
21.各种原料的药理疗效如下,南沙参:性微寒,味甘。归肺经、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22.茯苓: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本经》)。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心腹胀满,小儿惊痫,女人热淋(甄权)。补五劳七伤,开心益志,止健忘,暖腰膝,安胎(大明)。止渴,利小便,
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元素)。逐水缓脾,生津导气,平火止泄,除虚热,开腠理(李杲)。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好古)。
23.炒白术: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24.炙甘草: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25.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别录》:主和中下气。

《药性论》: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汤服。

孟诜:疗霍乱吐利不止,末,和醋服之。

《日华子本草》:补五脏。

《本草图经》:主行风气,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滇南本草》:治脾胃虚弱,反胃冷吐,久泻不止,食积痞块,小儿疳疾。

《品汇精要》:消暑和中。

《纲目》: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会约医镜》:生用清暑养胃,炒用健脾止泻。
26.陈皮: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该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
27.淮山药: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28.莲米:性味甘、涩、平,入脾、肾、心经,有补脾止泻、补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适用于脾虚久泻、久痢、肾虚遗精、滑精、带下、崩漏及心肾不交之虚烦不眠、心悸等证。
29.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芳香行散,降中有升。
30.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归经,脾;肺;肾经。功能主治,薏苡仁: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主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
31.大腹皮: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胸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半夏曲:性辛、甘温,入肺、脾、大肠三经。有止咳化痰,平喘降逆,和胃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是治疗风寒咳嗽,喘息气急,湿疾冷饮,胸院满闷,久咳不愈,顽疾不化的良药,功效显著。
32.实施例2:实施例1中的一种健脾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500g纯净水和710g饴糖放入锅中,用微火熬制成饴糖浆。s2, 将210g由南沙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扁豆、陈皮、淮山药、莲米、砂仁、苡仁、大腹皮以及半夏曲研磨制成的混合药粉放入容器中加水后充分搅拌,得到第一混合药液。s3,将第二混合药液加入锅中混合饴糖浆形成药水,并且将药水熬制成深棕色糊状。
33.步骤s4中药水的熬制时间为5-6h。
34.步骤s4药水的熬制过程中需要反复搅拌。
35.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
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