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检验采血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51869发布日期:2022-06-08 13:02阅读:78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检验采血台。


背景技术:

2.静脉采血是各级医疗单位每天都大量进行的一项基础工作,各种临检项目,都要先采血,实际工作中,一般在工作台上放置垫块,患者将手臂在垫块上,医护人员通过医用乳胶管进行绑扎,以便方便进行扎针采血。
3.但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存下技术问题:医院每天需要诊断众多患者,不同的人都会与垫块以及乳胶管直接进行接触,特别是在夏天,手臂基本上是暴露外面的,这样对患者来说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可调式检验采血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同的人都会与腕部垫块相接触而导致间接感染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每次采血都可以对腕部垫块上的隔离膜进行更换,减少间接感染的情况发生。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式检验采血台,包括桌面、位于所述桌面上的腕部垫块、位于所述腕部垫块上的隔离膜,所述桌面上设置有更换所述隔离膜的更换装置,所述更换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桌面上的底板、竖直固接于所述底板上导向杆、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中并竖向滑动的移动块、水平设置并转动设置于所述移动块上的翻转板、竖直固定于所述翻转板上的取膜板、安装于所述导向杆顶部的顶板、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中并位于所述移动块下方的复位弹簧,所述取膜板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顶板连接的储膜机构,所述储膜机构用于存储并释放隔离膜,所述取膜板用于将所述储膜机构中的隔离膜取出,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翻转并上下移动所述翻转板的翻转机构。
6.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竖直固接于所述底板上的立板、与所述翻转板同轴连接的转动轴、同轴连接于所述转动轴上的翻转齿轮,所述立板上竖直开设有条形状的导向孔,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导向孔,所述立板外侧壁并位于所述导向孔的中部固接有翻转齿条,所述翻转齿条用于与所述翻转齿轮啮合并用于将所述翻转齿轮旋转180度。
7.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还包固接有位于所述转动轴的端部并与所述转动轴垂直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导向孔中的滚轮,所述导向孔中部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立板外侧壁连通的条形状的豁口,所述翻转齿条位于所述导向孔远离所述豁口的一侧,所述豁口用于所述滚轮随着所述翻转齿轮进行翻转。
8.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板位于所述取膜板的对侧面安装有电池式照明灯。
9.进一步的,所述储膜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取膜板正上方的导向框、竖直固接于所述导向框各个框边顶面的导向板、连接于所述导向框和所述顶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导向框各个框边的内侧壁上固接有水平设置的弹性短片,若干片所述隔离膜依次叠放于所述弹性短片上,所述取膜板用于伸入所述导向框中,所述取膜板的侧壁上涂覆有粘附所述隔离膜
的黏液。
10.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板位于所述取膜板的翻转侧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朝向所述翻转板的一侧嵌设有海绵块,所述海绵块中吸附有用于增加所述取膜板表明粘性的粘附液,所述翻转板在翻转过程中的所述取膜板与所述海绵块相接触,所述移动块上设置有带动所述移动板左右移动的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用于所述移动板在所述翻转板向下翻转状态下与所述取膜板呈交错状态。
11.进一步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顶板上的导向座、穿设于所述导向座中并左右移动的滑移杆、固定于所述滑移杆两端的限位板、套设于所述滑移杆中并位于其中一个限位板和所述导向座之间的伸缩弹簧、固接于所述滑移杆和所述移动板之间的转接杆,所述移动块上固定有推移框,所述推移框包括竖直固接于所述移动块侧壁上的竖板、固接于所述竖板底端并向上倾斜的倾斜推板,所述倾斜推板位于所述移动板和所述竖板之间,所述倾斜推板用于推动所述移动板向所述翻转板一侧移动,且所述移动板接触至所述倾斜推板顶端状态下时,所述翻转板完成向下翻转动作,所述倾斜推板的顶端固接有竖直设置的停留板,所述停留板用于所述翻转板向上翻转时所述移动板始终停留在与所述翻转板相对应位置处。
12.进一步的,所述停留板和所述竖板之间固接有支撑板。
13.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顶部靠近所述推移框一侧的拐角处转动设置有与所述倾斜推板相抵触的滑滚。
14.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1、由于采用了更换装置,按压更换装置中的下压杆,使得更换装置中的取膜板取下储膜机构中的隔离膜,然后在翻转机构的作用下,取膜板会竖直向下移动至腕部垫块的上方,医护人员可以将取膜板上的隔离膜放置在腕部垫块上,实现对隔离膜的更换。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采血台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更换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主要示意翻转机构的部分构造;图4为图2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5为图4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主要示意储膜机构的构造;图6为图4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主要示意平移机构的构造。
16.图中:100、桌面;101、桌腿;200、腕部垫块;300、隔离膜;400、防护罩;1、更换装置;11、底板;12、导向杆;13、移动块;131、下压杆;14、翻转板;15、取膜板;16、顶板;17、复位弹簧;2、储膜机构;21、导向框;22、导向板;23、连接板;24、弹性短片;3、翻转机构;31、立板;311、导向孔;312、豁口;32、转动轴;33、翻转齿轮;34、翻转齿条;35、延伸板;36、滚轮;4、电池式照明灯;5、移动板;51、海绵块;52、滑滚;6、平移机构;61、导向座;62、滑移杆;63、限位板;64、伸缩弹簧;65、转接杆;66、推移框;661、竖板;662、倾斜推板;663、停留板;664、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检验采血台,通过医护人员按压更换装置1中的下压杆131,使得更换装置1中的取膜板15取下储膜机构2中的隔离膜300,然后在翻转机构3的作用下,取膜板15会竖直向下移动至腕部垫块200的上方,医护人员可以将取膜板15上的隔离膜300放置在腕部垫块200上,然后松开下压杆,取膜板15会进行复位,实现了对腕部垫块200上的隔离膜300进行更换,减少间接感染的情况发生。
18.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19.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可调式检验采血台,包括桌面100、腕部垫块200、隔离膜300以及更换装置1,桌面100底面的四个拐角处竖直固接有桌腿101,腕部垫块200位于更换装置1上,更换装置1安装于桌面100的台面上,隔离膜300放置于腕部垫块200上,被采血者可以将腕部放置于隔离膜300上,底板11上固接于罩设于更换装置1上的防护罩400。
20.参照图1和图2,更换装置1包括底板11、导向杆12、移动块13、翻转板14、取膜板15、顶板16以及复位弹簧17。底板11下沉于桌面100上,底板11的上表面和桌面100的上表面共面,腕部垫块200放置于底板11上;导向杆12设置有两根,两根导向杆12均竖直固接于底板11上表面上,导向杆12靠近底板11其中一端的端部;移动块13为条形状,移动块13的长度方向与底板11的长度方向垂直,两根导向杆12分别穿过移动块13的两端,移动块13沿导向杆12竖向滑动,移动块13靠近医护人员的一端固接有伸出防护罩400的下压杆131;翻转板14位于两侧导向杆12之间,翻转板14水平设置并转动设置于移动块13的侧壁上,翻转板14远离移动块13的一端位于底板11中部的上方;取膜板15竖直固接于翻转板14的上表面,取膜板15顶面的两侧边为倒直角,且取膜板15的长度方向与翻转板14的长度方向一致;顶板16固接于两个导向杆12顶部之间;复位弹簧17套设于导向杆12中并位于移动块13下方,且复位弹簧17用于将移动块13复位至顶板16的底面处。
21.参照图2、图3以及图4,翻转板14位于取膜板15的对侧面安装有电池式照明灯4。底板11上设置有翻转并上下移动翻转板14的翻转机构3,翻转机构3包括立板31、转动轴32、翻转齿轮33、翻转齿条34、延伸板35以及滚轮36。立板31竖直固接于底板11上,立板31位于移动块13远离翻转板14的一侧,立板31上竖直开设有条形状的导向孔311,导向孔311中部的侧壁开设有与立板31外侧壁连通的条形状的豁口312;转动轴32同轴连接于翻转板14的轴线上,转动轴32穿过导向孔311;翻转齿轮33同轴连接于转动轴32上;翻转齿条34固接于立板31外侧壁并位于导向孔311的中部,翻转齿条34位于导向孔311远离豁口312的一侧,翻转齿条34用于与翻转齿轮33啮合并用于将翻转齿轮33旋转180度;延伸板35垂直于转动轴32并固接于转动轴32的端部;滚轮36转动设置于延伸板35远离转动轴32的一端,滚轮36位于导向孔311中,豁口312用于滚轮36随着翻转齿轮33进行翻转。
22.当移动块13向上移动时,翻转齿轮33会逐渐移动至与翻转齿条34啮合,在翻转齿轮33翻过翻转齿条34后,翻转齿轮33会旋转180度,因此翻转板14会翻转180度,在翻转过程中,翻转板14上的取膜板15会向下翻转,而电池式照明灯4会向上翻转,并且在翻转过程中,滚轮36会随着翻转板14翻转,滚轮36会从豁口312上方的导向孔311翻转至豁口312处,再翻转至豁口312下方的导向孔311,因此利用滚轮36可以使得翻转板14限制为只翻转180度,在翻转后,滚轮36会持续在导向孔311中向下移动,从而可以使得取膜板15持续向下移动并移
动至与腕部垫块200相接触。
23.参照图4和图5,取膜板15的上方设置有与顶板16连接的储膜机构2,储膜机构2用于存储并释放隔离膜300,取膜板15用于将储膜机构2中的隔离膜300取出。储膜机构2包括导向框21、导向板22、连接板23以及弹性短片24,导向框21位于取膜板15的正上方,导向框21为矩形状;导向板22设置有四根,四根导向板22分别竖直固接于导向框21各个框边的顶面;连接板23连接于导向框21和顶板16之间;弹性短片24设置有四根,四根弹性短片24分别水平固接于导向框21中各个框边的内侧壁上。若干片隔离膜300依次叠放于弹性短片24上,取膜板15用于伸入导向框21中,取膜板15的侧壁上涂覆有粘附隔离膜300的黏液。
24.当移动块13复位时,取膜板15会伸入导向框21中,取膜板15上黏液会粘附最底部的隔离膜300,然后当下压移动块13后,取膜板15会粘附最底部一张的隔离膜300,从而可以取下隔离膜300。
25.参照图6所示,翻转板14位于取膜板15的翻转侧设置有移动板5,移动板5朝向翻转板14的一侧嵌设有海绵块51,海绵块51中吸附有用于增加取膜板15表明粘性的粘附液,翻转板14在翻转过程中的取膜板15与海绵块51相接触。利用海绵块51可以增加取膜板15的粘附能力。
26.参照图6所示,移动块13上设置有带动移动板5左右移动的平移机构6,平移机构6用于移动板5在翻转板14向下翻转状态下与取膜板15呈交错状态。平移机构6包括导向座61、滑移杆62、限位板63、伸缩弹簧64、转接杆65以及推移框66,导向座61固定于顶板16的顶面上;滑移杆62穿设于导向座61中并左右移动,滑移杆62的移动方向呈水平状且与翻转板14的长度方向一致;限位板63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固接于滑移杆62的两端;伸缩弹簧64套设于滑移杆62上,伸缩弹簧64的一端抵触于移动板5上方的限位板63上,另一端抵触于导向座61的侧壁上;转接杆65固接于滑移杆62和移动板5之间。
27.参照图6,推移框66固定于移动块13靠近移动板5的一侧壁上,推移框66包括竖直固接于移动块13侧壁上的竖板661、固接于竖板661底端并向上倾斜的倾斜推板662,倾斜推板662位于移动板5和竖板661之间,倾斜推板662用于推动移动板5向翻转板14一侧移动,且移动板5接触至倾斜推板662顶端状态下时,翻转板14完成向下翻转动作,倾斜推板662的顶端固接有竖直设置的停留板663,停留板663用于翻转板14向上翻转时移动板5始终停留在与翻转板14相对应位置处;支撑板664固接于停留板663和竖板661之间;此外,移动板5顶部靠近推移框66一侧的拐角处转动设置有与倾斜推板662相抵触的滑滚52。
28.当移动块13向下移动时,滚轮36会与倾斜推动板的底部先接触,并滚轮36在倾斜推板662上的移动过程中,倾斜推板662会推动移动板5向取膜板15一侧移动,当滚轮36移动至倾斜推板662和停留板663的交界处时,取膜板15已经刚完成向下翻转,此时可以使得取膜板15在储膜机构2中取下的隔离膜300不会与移动板5相接触,然后,取膜板15向下移动过程中,滚轮36会在停留板663上滚动,此时,移动板5与取膜板15处于相对应状态,当移动块13向上复位时,取膜板15会发生向上翻转,取膜板15在向上翻转过程中时,滚轮36依旧在停留板663上滚动,因而移动板5此时仍旧与取膜板15相对应,因此取膜板15在翻转时可以于移动板5上的海绵块51接触,从而可以增加取膜板15的粘性。
29.本技术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当被采血者在将腕部放置在腕部垫块200之前,医护人员可以将腕部垫块200上的
隔离膜300扔掉,然后按压更换装置1中的下压杆131,使得更换装置1中的取膜板15取下储膜机构2中的隔离板,然后在翻转机构3的作用下,取膜板15会竖直向下移动至腕部垫块200的上方,医护人员可以将取膜板15上的隔离膜300放置在腕部垫块200上,然后松开下压杆131,取膜板15会进行复位,复位完成后,电池式照明灯4会呈竖直向下照射状态,从而可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采血操作,因此实现了对腕部垫块200上的隔离膜300进行更换,减少间接感染的情况发生。
30.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实施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