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室腹壁外引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175186发布日期:2022-05-26 11:39阅读:933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脑室腹壁外引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脑室外引流术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通过穿刺患者脑室,达到引流脑室内容物的目的,其作用通常包括:1、降低颅内压2、出血性脑疾病的治疗3、诊断性治疗、术前准备。同时也可以经脑室外引流管向脑室内注入有效抗生素。目前的脑室腹壁外引流装置通常固定在患者床旁,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只能保持平卧或侧卧。另外该装置植管时间周期段,长时间引流需要更换。并且控制感染难度较大。
3.脑室-腹腔分流术是脑积水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原理是将脑室内过多的脑脊液经人工硅胶管路引流至腹腔,利用腹膜强大的吸收能力将其吸收。脑室-腹腔分流术依靠分流管装置完成,该种分流管的特点是全部固定在皮下,不影响活动,可长期使用,感染风险很低。因此本技术结合脑室-腹腔分流管的优点,设计出一种新型脑室腹壁外引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脑室腹壁外引流装置的无法自由活动、植管时间短和易感染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脑室腹壁外引流方法。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脑室腹壁外引流装置,所述脑室腹壁外引流装置包括脑室引流管,所述脑室引流管连接有脑室端导管,所述脑室端导管通过分流阀连接有皮下导管,所述皮下导管连接有引流袋;所述脑室端导管还连接有可重复穿刺储液囊。
6.可选的,所述脑室腹壁外引流装置还包括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三个接口分别连接有脑室端导管、可重复穿刺储液囊、分流阀;调节所述三通阀门可使脑室端导管与压力阀入口连通,或者使脑室端导管与可重复穿刺储液囊连通。
7.可选的,所述可重复穿刺储液囊包括底平面,底平面上设有硅胶制成的圆拱形顶面。
8.可选的,底平面为聚丙烯制成。
9.可选的,所述三通阀门为磁力控制三通阀门,所述分流阀为磁力调节分流阀。
10.可选的,所述三通阀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腔体,腔体内设有阀芯;所述阀芯上设有磁铁,通过磁力吸引磁铁可使阀芯在腔体内转动;通过转动阀芯调节脑室端导管与压力阀入口连通或者使脑室端导管与可重复穿刺储液囊连通;所述阀芯包括阀板,阀板中心设有转轴孔,所述壳体顶部设有与转轴孔配合的定位轴,阀芯可沿定位轴上下移动;所述定位轴上设有弹簧,弹簧使阀板底部抵住壳体底部;所述磁铁有两枚,分别位于阀板两端;两端的磁铁向上的磁极为相反设置。
11.可选的,所述壳体底部设有限位槽,通过磁力吸引磁铁可使阀板抬起,移出限位
槽;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卡住阀板使脑室端导管与压力阀入口连通;第二限位槽卡住阀板使脑室端导管与可重复穿刺储液囊连通。
12.本技术还提出了上述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受术者的颅骨上钻孔,通过孔置入脑室引流管;步骤二)将三通阀门、可重复穿刺储液囊和分流阀固定在受术者头部;步骤三)沿受术者的耳后、颈部、胸部到上腹部打通皮下隧道;打通皮下隧道,将皮下导管穿过皮下隧道,皮下导管的另一端从腹壁上穿出;步骤四)将皮下导管的末端与引流袋连接;步骤五)调节所述三通阀门使脑室端导管与压力阀连通,调节分流阀的压力。
13.可选的,所述步骤二)中三通阀门、可重复穿刺储液囊和分流阀固定在骨孔稍下方侧颞叶处,将三通调压阀连接脑室引流导管、一端连接可重复穿刺储液囊和分流阀。
14.可选的,所述三通阀门、可重复穿刺储液囊和分流阀均固定在皮下。
15.可选的,所述步骤三)中打通皮下隧道的方法为:在锁骨下方、乳突下方和右上腹剑突下各开一个切口,切口之间使用钝头金属导子,分段通过皮下深层分离,制成皮下隧道;皮下导管在右上腹剑突下的切口处穿出。
16.可选的,所述步骤四)中将引流袋挂在床旁或由受术者随身携带。
17.可选的,所述三通阀门和磁力调节分流阀采用调压笔进行调节,所述调压笔的笔头处固定有两块磁铁,两块磁铁向下的磁极为相反设置;所述调压笔上的磁铁可吸引三通阀门和分流阀内部的磁铁部件,通过转动调压笔实现三通阀门和分流阀的调节。
18.可选的,所述脑室腹壁外引流方法还包括取样步骤:调节三通阀门使脑室端导管与可重复穿刺储液囊连通,使液体进入可重复穿刺储液囊;采用注射器刺入可重复穿刺储液囊,吸取液体后拔出注射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引流管改为皮下固定,植管周期由目前的1周可大幅延长,而且病人可以随意体位,大大降低了感染率。可重复穿刺储液囊可承受针筒的多次穿刺,方便取样、注药等操作。三通阀门的设计利用现有磁力式调压阀的调压笔,方便配套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脑室腹壁外引流示意图。
21.图2脑室腹壁外引流装置示意图。
22.图3为三通阀门剖视图。
23.图4为三通阀门开关状态示意图。
24.图5为调压笔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三通阀门调节示意图。
26.图7为可重复穿刺储液囊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技术,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28.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脑室腹壁外引流装置,脑室腹壁外引流装置包括三通阀门2,三通阀门2的三个接口分别连接有脑室端导管1、可重复穿刺储液囊3、分流阀4。脑室端导管1连接到脑室中的脑室引流管11。所述分流阀5的出口连接有皮下导管5,使用时皮下导管5在人体皮下固定,皮下导管5连接有引流袋6,脑室内液体最终沿皮下导管5进入引流袋6内。
29.所述分流阀即为脑室-腹腔分流管的关键部件分流阀。该分流阀可以在保证脑室内正常压力的情况下将多余的液体导出。该种分流阀分为两种,一种是分流压力固定的定压式分流阀,另一种是可调整分流压力大小的可调式分流阀。
30.三通阀门2的作用是改变管道连通状态,调节所述三通阀门可使脑室端导管1与分流阀4入口连通,或者使脑室端导管1与可重复穿刺储液囊3连通。
31.本装置中脑室端导管1、三通阀门2、可重复穿刺储液囊3、分流阀4位于植入在人体皮下,引流袋6置于人体外部,皮下导管5从腹部皮下穿出与引流袋6连接。采用此种皮下固定的形式,植管周期可大幅延长,而且病人可以随意体位,大大降低了感染率。
32.采用上述脑室腹壁外引流装置的脑室腹壁外引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受术者的颅骨上钻孔,通过孔置入脑室引流管;步骤二)将三通阀门、可重复穿刺储液囊和分流阀固定在受术者头部皮下;一般固定在骨孔稍下方侧颞叶处,将三通调压阀一端连接脑室引流导管;一端连接可重复穿刺储液囊;一端通过通过分流阀连接通往腹壁的引流管;步骤三)沿受术者的耳后、颈部、胸部到上腹部打通皮下隧道;打通皮下隧道,将皮下导管穿过皮下隧道,皮下导管的另一端从腹壁上穿出。由于隧道长度较长,因此可以分几段打通,例如:在锁骨下方、乳突下方和右上腹剑突下各开一个切口,切口之间使用钝头金属导子,分段通过皮下深层分离,制成皮下隧道;皮下导管在右上腹剑突下的切口处穿出。
33.步骤四)将皮下导管的末端与引流袋连接;引流袋可挂在床旁或由受术者随身携带。
34.步骤五)调节所述三通阀门使脑室端导管与分流阀连通,调节分流阀的压力。
35.本实施例中采用磁力式可调分流阀,该种阀门的特点是,采用专用的调压笔可以使分流阀内部的调压部件转动,实现调压。如图5所示,调压笔25底端设有两块磁铁251,两块磁铁向下的磁极分别为n极和s极。使用时两块磁铁隔着皮肤分别吸引分流阀内部调压部件上的磁铁,启动调压部件,然后再通过转动调压笔带动调压部件移动,实现调压。
36.本技术所用的三通阀门2利用上述调压笔调节连通状态。三通阀门如图3所示,所述三通阀门包括壳体21,所述壳体21内设有腔体,腔体内设有阀芯23;腔体为圆形,阀芯23上设有与腔体形状相应的盖板231。
37.所述阀芯23包括阀板232,阀板232中心设有转轴孔,壳体顶部设有与转轴孔配合的定位轴22,阀芯23可沿定位轴22上下移动;所述定位轴上设有弹簧,弹簧使阀板底部抵住壳体20底部。壳体21底部设有限位槽24,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241和第二限位槽242。第一限位槽241可卡住阀板使脑室端导管与分流阀入口连通;第二限位槽242可卡住阀板使脑室端导管与可重复穿刺储液囊连通。阀板232两端各有一块磁铁233,两磁铁
磁极相反设置,与调压笔上的磁铁进行配合。
38.调节三通阀门的方法为:如图6所示,通过调压笔25的磁力吸引磁铁233可使阀板232抬起,移出限位槽24,通过磁力吸引磁铁可使阀芯在腔体内转动;通过转动阀芯调节脑室端导管与分流阀入口连通或者使脑室端导管与可重复穿刺储液囊连通。调整到位后,移开调压笔即可。
39.如图7所示,可重复穿刺储液囊包括聚丙烯制成的底平面,底平面上设有硅胶制成的圆拱形顶面。可用针筒反复抽取其中液体,也可向其中注入药物。
40.使用该可重复穿刺储液囊的取样步骤为:调节三通阀门使脑室端导管与可重复穿刺储液囊连通,使液体进入可重复穿刺储液囊;采用注射器刺入可重复穿刺储液囊,吸取液体后拔出注射器。
4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