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结缝合线锚定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1578发布日期:2022-10-29 01:4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无结缝合线锚定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总体涉及用于将软组织紧固到骨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2.身体内的韧带、肌腱和/或其他软组织的撕裂或者与其相关骨完全或部分分离是常见的损伤。此类损伤可能是由被施加在这些组织上的过度应力引起的。以举例的方式,组织撕裂或分离可能会因意外事件(诸如工作相关活动期间或运动事件过程中的跌倒、过度用力)而出现。在软组织撕裂或从骨部分或完全分离的情况下,通常需要外科手术来将软组织(或移植组织)重新附接至骨。
3.修复此类撕裂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将一定长度的缝合线穿过组织并对缝合线打结来将该撕裂缝合成闭合状态。缝合线也可结合一个或多个缝合线锚定件使用,以修复此类组织撕裂。使用修复手术期间外科医生打的结或使用“无结”装置和方法可将缝合线固定到缝合线锚定件和组织,其中一个或多个锚定件和一根或多根缝合线可连接并张紧,而外科医生在外科手术期间不需要打结。无结锚定对诸如内窥镜式修复或关节镜式修复的微创外科手术尤其实用,其中外科医生使用插入穿过小的经皮切口、小直径套管或内窥镜管的工具远程操纵外科手术部位处的缝合线,这可使打结过程困难且繁琐。
4.在外科手术的过程中维持手术缝合线上的期望的对准和张紧以重新附接软组织可能是有挑战性的。此外,用于将锚定件插入骨中的现有缝合线锚定件可能具有使其使用复杂化和/或强加某些不期望的限制的某些缺点。
5.因此,需要用于将组织附接至骨的改进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6.在一个方面,缝合线锚定件系统包括中空缝合线锚定件,该中空缝合线锚定件具有设置在其管腔中的至少一个从动特征部和设置在其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骨接合特征部。该系统还具有中空插入器构件,该中空插入器构件具有带有延伸穿过其中的管腔的细长构件并且被配置成可移除地设置在缝合线锚定件的管腔内。细长构件具有设置在其上的至少一个驱动特征部,该至少一个驱动特征部被配置成接合从动特征部。该系统还包括内管,该内管被配置成可移除地设置在插入器构件的管腔内,该内管具有延伸穿过其中的管腔并且具有大于缝合线锚定件的长度的长度,使得内管的远侧端部向远侧延伸超过缝合线锚定件的远侧端部。远侧转环构件位于缝合线锚定件的远侧并且具有延伸穿过其中的管腔和远侧端部,该远侧端部具有至少一个面向远侧的缝合线分离特征部。远侧转环构件被配置成安装成与缝合线锚定件在远侧相邻并且能够相对于缝合线锚定件旋转。
7.缝合线锚定件可以众多方式改变。例如,驱动特征部可为具有六边形形状的凹形容座。
8.骨接合特征部可具有各种构型。例如,骨接合特征部可为螺旋螺纹。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骨接合特征部可为多个倒钩。
9.中空插入器构件可具有各种构型。例如,中空插入器构件还可包括在其近侧端部处的手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插入器构件的驱动特征部可包括具有六边形形状的凸形构件。
10.缝合线锚定件系统可具有各种构型。例如,该系统还可包括留置缝合线,该留置缝合线可移除地设置在内管的管腔中,使得缝合线的环从内管的远侧端部延伸,并且两个自由缝合线分支从内管的近侧端部延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面向远侧的缝合线分离特征部可包括锯齿状物和齿状结构中的至少一者。
11.远侧转环构件可具有各种构型。例如,远侧转环构件可附接至缝合线锚定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形成于远侧转环构件和缝合线锚定件中的一者中的周向凹槽被配置成与远侧转环构件和缝合线锚定件中的另一者上的周向突出部配合。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远侧转环构件不能附接至缝合线锚定件。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远侧转环构件可被配置成能够以摩擦配合可移除地安装在内管上。
12.在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将软组织附接至骨的方法可包括将至少一根手术缝合线固定到软组织以重新附接至骨。使至少一根手术缝合线的自由缝合线分支穿过至少一个留置缝合线环,该留置缝合线环从设置在缝合线锚定件结构内的内管延伸,该缝合线锚定件结构具有插入器构件,该插入器构件具有延伸穿过其中的管腔,内管设置在该管腔内。将中空缝合线锚定件安装在插入器构件上,并且将远侧转环构件与缝合线锚定件在远侧相邻设置在内管上。张紧留置缝合线以闭合留置缝合线环,使得手术缝合线被捕获在远侧转环构件的远侧端部与留置缝合线环之间,手术缝合线的自由缝合线分支受制于形成于远侧转环构件上的至少一个面向远侧的缝合线分离特征部。将内管放置在与软组织相邻的骨孔内以重新附接至骨。张紧手术缝合线以使软组织与骨牢固接合。将缝合线锚定件植入到骨孔中以接合骨,同时维持远侧转环构件基本上不可旋转,使得手术缝合线的自由缝合线分支被维持为基本上彼此分离。然后移除留置缝合线和内管。
13.中空缝合线锚定件可具有各种构型。例如,中空缝合线锚定件可包括设置在其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骨接合特征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植入步骤可包括使缝合线锚定件旋转,或用远侧定向的力冲击缝合线锚定件。
14.插入器构件可具有各种构型。例如,插入器构件可包括具有六边形形状的凸形构件。
15.留置缝合线环可具有各种构型。例如,留置缝合线环可由留置缝合线形成,该留置缝合线可移除地设置在内管的管腔中,使得留置缝合线环从内管的远侧端部延伸并且两个自由缝合线分支从内管的近侧端部延伸。
16.远侧转环构件可具有各种构型。例如,远侧转环构件可附接至中空缝合线锚定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形成于远侧转环构件和中空缝合线锚定件中的一者中的周向凹槽可被配置成与远侧转环构件和中空缝合线锚定件中的另一者上的周向突出部配合。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面向远侧的缝合线分离特征部可包括锯齿状物和齿状结构中的至少一者。
附图说明
17.根据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公开,在附图中:
18.图1是缝合线锚定件系统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横截面图;
19.图2a是图1的缝合线锚定件系统的远侧转环构件的透视图;
20.图2b是图1的缝合线锚定件系统的远侧转环构件和缝合线锚定件的横截面图;
21.图3a至图3f示意性地示出了使用包括图2a的远侧转环构件的外科手术锚定件系统来将软组织重新附接至骨的方法中的步骤;
22.图4是缝合线锚定件系统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23.图5a至图5c示意性地示出了使用图4的外科手术锚定件系统来将软组织重新附接至骨的方法中的步骤;
24.图6是穿过图4的缝合线锚定件系统的手术缝合线的横截面图;并且
25.图7a至图7c示意性地示出了使用图4的外科手术锚定件系统来将软组织重新附接至骨的另外的方法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26.现在将描述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以提供对本文所公开的装置和方法的结构、功能、制造和使用的原理的全面理解。在附图中示出了这些实施方案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文具体描述和附图中示出的装置和方法是非限制性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并且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结合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示出或描述的特征部可与其他实施方案的特征部进行组合。此类修改和变型旨在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27.此外,在本公开中,各实施方案中名称相似的部件通常具有类似的特征部,因此在具体实施方案中,不一定完整地阐述每个名称相似的部件的每个特征部。另外,在所公开的系统、装置和方法的描述中使用线性或圆形尺寸的程度上,此类尺寸并非旨在限制可结合此类系统、装置和方法使用的形状的类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针对任何几何形状可容易地确定此类线性和圆形尺寸的等效尺寸。系统和装置及其部件的大小和形状可至少取决于将使用系统和装置的受试者的解剖结构、将与系统和装置一起使用的部件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将使用系统和装置的方法和手术。另外,术语“约”和“基本上”被定义为基于制造变化以及温度和其他参数的变化的范围。
28.诸如旋转套修复术的成功的软组织修复外科手术需要将缝合线锚定件牢固地接合在骨内以避免迁移和/或移位,并且当经受载荷时,需要通过缝合线锚定件附接至软组织并保持抵靠骨的手术缝合线抵抗迁移。最常见的故障模式是由缝合线迁移或滑移引起的,这发生在施加到手术缝合线的载荷超过由缝合线锚定件所施加的力以抵靠植入有缝合线锚定件的骨压缩手术缝合线的时候。当缝合线本身失准并且在骨孔内重叠时,在较低载荷下会发生缝合线迁移。在与一股或多股缝合线相邻的骨的区域较软和/或不太健康时,这可能是特别不利的。本文所述的缝合线锚定件系统提供锚定件植入系统设计,该锚定件植入系统设计被优化为在插入缝合线锚定件期间和之后维持手术缝合线的对准(例如,通过将缝合线维持在期望的位置,或者通过在手术缝合线股线之间的期望的间隔)以避免缝合线迁移和重叠,同时维持锚定件在骨内的牢固接合。
29.在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中的至少一些中,提供了一种缝合线锚定件系统,该缝合线锚定件系统包括缝合线分离特征部,该缝合线分离特征部使得手术缝合线的股线能够分离并且以足够的间隔定位在锚定件周围,以防止不适当程度的缝合线重叠,同时使得锚定件
能够插入到骨中以使用手术缝合线将软组织固定到骨。在利用本文所述的缝合线锚定件系统的通常以关节镜进行的外科手术的过程中,缝合线锚定件可移除地设置在插入器装置的细长轴上以用于递送至其植入部位,在该植入部位处,该缝合线锚定件将接合手术缝合线以维持手术缝合线处于张紧状态,并且因此将软组织重新附接至骨。缝合线锚定件系统还包括远侧转环构件,该远侧转环构件在插入器装置上可移除地安装在缝合线锚定件的远侧。远侧转环构件以一种方式安装,使得该远侧转环构件可独立于缝合线锚定件旋转。如下文更详细地解释的,远侧转环构件包括在其远侧端部处的一个或多个缝合线分离特征部,该缝合线分离特征部有助于将缝合线股线维持在期望的位置和/或维持成具有适度的间距。
30.远侧转环构件的缝合线分离特征部可为可协助维持手术缝合线股线的间距、间隔或位置的任何一种远侧突出结构或特征部。在本文所述和所示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远侧转环构件的缝合线分离特征部可为锯齿状物、齿状结构和/或布置在远侧转环构件的面向远侧的表面处的其他突出特征部。以此方式,当正在插入缝合线锚定件时,手术缝合线可由锯齿状物或齿状结构捕获,以将手术缝合线保持为正确的对准和/或在股线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隔,以防止缝合线股线在锚定件被拧入或以其他方式植入到骨中时的任何不期望的重新定位或重叠。
31.远侧转环构件可以一种方式附接至缝合线锚定件,使得远侧转环构件可相对于缝合线锚定件独立地旋转,从而形成可植入的缝合线锚定件结构。可以各种方式实现远侧转环构件的独立旋转。例如,远侧转环构件不需要附接至缝合线锚定件。相反,如下文所解释,远侧转环构件可在与插入器装置相邻处可移除地安装成与缝合线锚定件在远侧相邻。以此方式,缝合线锚定件的任何旋转不会导致远侧转环构件的旋转,从而维持缝合线股线如由缝合线分离特征部所确定的期望的位置。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能期望物理地连接远侧转环构件和缝合线锚定件。在一个示例中,周向凹槽可形成于远侧转环构件和缝合线锚定件中的一者中,并且凹槽被配置成与形成于远侧转环构件和缝合线锚定件中的另一者上的周向突出部(存在于局部或整个周边)配合。以此方式,当远侧转环构件和缝合线锚定件连结时,它们可通过将突出部从凹槽移出的力而轴向地分离。然而,突出部在凹槽内的放置以及突出部和凹槽的相对尺寸实现了远侧转环构件相对于缝合线锚定件的独立旋转。
32.图1至图2b示出了缝合线锚定件系统100的一个实施方案,该缝合线锚定件系统包括中空缝合线锚定件102,该中空缝合线锚定件具有近侧端部102p、远侧端部102d和具有一系列骨接合特征部106的外表面104。在此实施方案中,多个纵向隔开的骨接合特征部106中的每一个骨接合特征部可在缝合线锚定件102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上至少部分周向地形成于外表面104上。缝合线锚定件102可具有从近侧端部102p穿过缝合线锚定件102延伸到远侧端部102d的管腔108,其中如下文详细地所描述,内腔108被配置成将锚定件102可移除地固定到插入器装置。尽管图1所示的管腔完全延伸穿过锚定件102,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管腔108可终止于锚定件102内并且不从近侧端部102p延伸到远侧端部102d。
33.锚定件102的管腔108可具有设置在管腔108的内表面内的从动特征部110,在锚定件102在外科手术期间植入骨中以将软组织重新附接至骨时,该驱动特征部使得能够将旋转力施加到锚定件102,诸如通过驱动装置。虽然从动特征部110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各种形式,但是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从动特征部110是与锚定件102的管腔108
成一体的具有六边形形状的凹形容座。用于从动特征部110的替代设计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其他形状,包括卵形形状、方形形状、五边形形状等。
34.该系列骨接合特征部106可设置在锚定件102的外表面104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上,以及通常是大部分上。另外,该系列骨接合特征部106可共同地包围锚定件102的约360
°
周边。虽然骨接合特征部106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各种形式,但是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中,骨接合特征部106是呈螺旋螺纹的形式。如在例示的实施方案中以举例的方式所示,螺纹形式的形状可沿着缝合线锚定件102的长度变化。用于骨接合特征部106的替代设计可包括但不限于多个倒钩等。
35.缝合线锚定件系统100还包括具有近侧端部112p和远侧端部112d的远侧转环构件112。远侧转环构件112可具有管腔114,该管腔从近侧端部112p穿过远侧转环构件112延伸到远侧端部112d,其中如下文详细地所描述,管腔114被配置成将远侧转环构件112可移除地固定到插入器装置。在此实施方案中,远侧转环构件112被布置在缝合线锚定件102的远侧,其中近侧端部112p与远侧端部102d相邻。另外,如上文所解释,远侧转环构件112可被配置成可相对于缝合线锚定件102旋转。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远侧转环构件112可附接至缝合线锚定件102。
36.如上所述,且如图1至图2b所示,远侧转环构件112可以一种方式附接至缝合线锚定件102,使得远侧转环构件112可相对于缝合线锚定件102独立地旋转,从而形成可植入的缝合线锚定件结构120。可以各种方式实现远侧转环构件112的独立旋转。例如,远侧转环构件112不需要附接至缝合线锚定件102。相反,如图1所示,远侧转环构件112能够可移除地安装成与插入器装置相邻,与缝合线锚定件102在远侧相邻。以此方式,缝合线锚定件102的任何旋转不会导致远侧转环构件112的旋转,从而维持缝合线股线如由缝合线分离特征部所确定的期望的位置。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能期望物理地连接远侧转环构件112和缝合线锚定件102。
37.在一个示例中,周向凹槽113可形成于远侧转环构件112和缝合线锚定件102中的一者中,并且凹槽113可被配置成与形成于远侧转环构件112和缝合线锚定件102中的另一者上的周向突出部103配合。也就是说,远侧转环构件112的面向近侧的面112a具有凹槽或突出部中的一者,并且缝合线锚定件102的面向远侧的面102a具有凹槽或突出部中的另一者,使得两个结构可以一种方式配合来连结远侧转环构件和缝合线锚定件,使得它们可独立地旋转。以此方式,当远侧转环构件112和缝合线锚定件102连结时,它们可通过将突出部从凹槽113移出的力而轴向地分离。然而,突出部103在凹槽113内的放置以及突出部103和凹槽113的相对尺寸实现了远侧转环构件112相对于缝合线锚定件102的独立旋转。例如,如图2b所示,凹槽113布置在远侧转环构件112上,并且突出部103布置在缝合线锚定件102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突出部103可为柔性的,使得突出部103可发生变形以对准凹槽113或进入该凹槽或从该凹槽移出。
38.远侧转环构件112的缝合线分离特征部116可为可协助维持手术缝合线股线的间距、间隔或位置的任何一种远侧突出结构或特征部。图2a中示出了缝合线分离特征部116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其中远侧转环构件112的缝合线分离特征部116可为锯齿状物、齿状结构和/或布置在远侧转环构件的面向远侧的表面处的其他突出特征部。以此方式,当正在插入缝合线锚定件102时,手术缝合线可由锯齿状物或齿状结构捕获,以将手术缝合线保持为正
确的对准和/或在股线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隔,以防止缝合线股线在锚定件102被拧入或以其他方式植入到骨中时的任何不期望的重新定位或重叠。
39.为了将锚定件结构120驱动到骨中,可使用插入器装置来接合缝合线锚定件102的从动特征部110。例如,中空插入器构件122能够可移除地设置在锚定件102的管腔108内。中空插入器构件122可具有近侧端部122p、远侧端部122d和外表面124,该外表面具有布置在外表面124上的驱动特征部126。插入器构件122可具有管腔128,该管腔从近侧端部122p穿过插入器构件122延伸到远侧端部122d。另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插入器构件122可包括布置在插入器构件122的近侧端部122p处的手柄130。
40.驱动特征部126可被配置成接合缝合线锚定件102的从动特征部110,从而在锚定件102在外科手术期间植入骨中以将软组织重新附接至骨时使得能够将旋转力施加到锚定件102。虽然驱动特征部126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各种形式,但是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中,驱动特征部126包括具有与从动特征部110的形状互补的形状(例如,六边形)的凸形构件。用于驱动特征部126的替代设计可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其他形状,包括卵形形状、方形形状、五边形形状等。
41.如上文所解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缝合线锚定件102不固定到远侧转环构件11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锚定件结构120可借助于额外的对准装置来形成,该额外的对准装置有助于将远侧转环构件112维持在该远侧转环构件邻接缝合线锚定件102的位置。例如,且如图1所示,内管132能够可移除地设置在插入器构件122的管腔128和远侧转环构件112的管腔114内。内管132可具有近侧端部132p、远侧端部132d和外表面13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外表面134是光滑外表面并且可相对于缝合线锚定件102、远侧转环构件112和插入器构件122旋转。内管132可具有管腔136,该管腔从近侧端部132p穿过内管132延伸到远侧端部132d。另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管腔136具有从近侧端部132p延伸到远侧端部132d的光滑内表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内管132可与缝合线锚定件102相连,使得远侧转环构件112安装在内管132的远侧端部上。在此类实施方案中,远侧转环构件112可邻接或定位成使得远侧转环构件112接近于邻接锚定件102的远侧端部102d。
42.内管可具有各种构型。例如,内管132可具有大于锚定件结构120的长度的长度,使得内管132的远侧端部132d向远侧延伸超过锚定件结构120的远侧端部。重要的是,应注意,在缝合线锚定件102连接到远侧转环构件112的实施方案中,内管132的使用可为任选的。然而,在缝合线锚定件102和远侧转环构件112彼此不连接的实施方案中,远侧转环构件112被配置成以摩擦配合可移除地安装在内管132上。
43.除了远侧转环构件112的缝合线分离特征部之外,缝合线锚定件系统100还可包括有助于在锚定件结构120插入期间先捕获手术缝合线,然后将该手术缝合线对准的留置缝合线。留置缝合线140包括环142和自由缝合线分支14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留置缝合线140可移除地设置在内管132的管腔136中,使得缝合线的环142从内管132的远侧端部132d延伸,并且两个自由缝合线分支144从内管132的近侧端部132p延伸。环142被配置成通过张紧自由缝合线分支144中的一个或两个自由缝合线分支而选择性地围绕穿过环的手术缝合线收紧。
44.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本文所述的缝合线锚定件系统可用于各种外科手术技术中,以将软组织紧固和/或重新附接至骨。外科手术可作为开放式外科手术或作为诸如关节
镜手术的微创外科手术进行。在对患者做好准备之后,形成适当的切口以进入外科手术部位。根据特定外科手术的需要,在骨中,在接近于组织修复部位处形成一个或多个孔,以接纳将用于锚定软组织的一个或多个锚定件。然后,使手术缝合线的一根或多根股线穿过分离的组织,之后穿过留置缝合线或将该手术缝合线定位在与将在手术中使用的一个或多个缝合线锚定件相邻处。然后,在适当地张紧手术缝合线以使分离的组织接近于骨时,使用适当的插入器工具将一个或多个缝合线锚定件植入到对应的骨孔中。在这样做时,手术缝合线在锚定件与限定骨孔的壁之间被压缩在骨孔内。一旦锚定件被正确地安放并且组织正确地定位在与骨相邻处,就对缝合线打结(通过收紧或打一个结),移除任何多余的缝合线,并且闭合切口。
45.图3a至图3f示出了这种手术的顺序,其中锚定件结构120将软组织10固定到骨12,并且缝合线分离特征部116促进手术缝合线的定位和/或防止该手术缝合线的重叠。在手术开始之前,缝合线锚定件系统100在无菌包装中可为完全组装的。锚定件结构120能够可移除地设置在内管132上,其中中空插入器构件122插入缝合线锚定件102的管腔内,使得旋转运动可从插入器构件122传递到锚定件结构120。为了插入结构120,通常首先在骨12内在接近于软组织10处形成骨孔14,该软组织通过手术缝合线固定到骨12。如图3a所示,将具有环142和自由端144的留置缝合线140布置在缝合线锚定件系统100的内管的管腔136内,该留置缝合线被配置成在手术期间紧固手术缝合线150。当手术缝合线150的一根或多根股线在手术期间定位在留置缝合线140的环142内时,通过张紧留置缝合线来闭合环142,从而如图3b所示将手术缝合线150捕获在内管132的远侧端部132d与留置缝合线环142之间。然后如图3c所示将内管132设置在先前钻出的骨孔14中,并且通过拉动自由端154将手术缝合线150被张紧到期望的程度。之后如图3d所示可通过施加旋转或通过用远侧定向的力冲击缝合线锚定件102来将锚定件结构120插入到骨孔14中。在锚定件结构120插入到骨孔中的情况下,手术缝合线的自由缝合线分支154受到形成于远侧转环构件112上的面向远侧的缝合线分离特征部116的约束。缝合线分离特征部116维持缝合线分支154的期望的位置,并且还防止自由缝合线分支154在锚定件结构120插入期间的重叠。由于远侧转环构件112可相对于缝合线锚定件102旋转,因此缝合线锚定件102的旋转运动不会使远侧转环构件旋转并且因此使得能够维持手术缝合线分支的期望的位置。一旦锚定件结构120被正确地安放,如图3e所示就可通过将留置缝合线140拉出管腔136来移除该留置缝合线。另外,如图3f所示,移除中空插入器构件122和内管132,从而将锚定件结构120留在骨孔14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手术缝合线150在骨孔的壁与锚定件结构120之间的定位在手术缝合线上维持足够的张力,并且本文所述的缝合线分离特征部减少了缝合线重叠的机会。
46.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图4至图7c示出了缝合线锚定件系统20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该缝合线锚定件系统包括与远侧转环构件结合的尖锥轴和扩张器特征部。
47.类似于缝合线锚定件系统100,图4至图7c示出了缝合线锚定件系统200的实施方案,该缝合线锚定件系统包括驱动轴202、尖锥轴204、缝合线锚定件206、扩张器特征部208和远侧转环构件214。上面可形成有外螺纹210的缝合线锚定件206具有延伸穿过其中的管腔,该管腔可移除地接纳尖锥轴204。类似于锚定件结构120,缝合线锚定件206和远侧转环构件214可形成锚定件结构220。如下文更详细地所论述,驱动轴202的远侧驱动特征部可操作地联接到缝合线锚定件206。位于缝合线锚定件206的远侧的扩张器特征部208有尖锥轴
204的远侧部分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其中,使得尖锥轴204的尖锥从扩张器特征部208的远侧端部208d向远侧延伸。虽然缝合线锚定件206可采用各种形式,但是如本文所解释,该缝合线锚定件可为可从马萨诸塞州雷纳姆(raynham,ma)的depuy synthes mitek sports购得的healix advance self-puncturing(hasp)缝合线锚定件的修改型式。
48.缝合线锚定件系统200使用来开始在骨中形成孔,并且一旦形成骨孔,就将缝合线锚定件驱动到孔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将尖锥轴204的远侧端部204d插入到骨中时,会有载荷施加到该尖锥轴。因此,尖锥轴204作用来允许系统200作为用于在骨中启用孔的自穿孔轴进行操作,而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器械来产生孔。一旦在骨中启用了孔,就可通过将另外的载荷施加到尖锥轴204来将尖锥轴204的远侧端部204d进一步驱动到孔中。可为可植入的扩张器特征部208可协助在形成孔时将骨中的孔加宽。一旦完全形成骨孔,尖锥轴204的远侧端部204d就保留在骨孔中,并且可在尖锥轴204上驱动锚定件结构220。
49.缝合线锚定件206可具有各种构型。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缝合线锚定件206具有形成于其上的至少一个外螺纹210,该外螺纹被配置成将缝合线锚定件206与骨接合。然而,缝合线锚定件206可具有任何合适的构型并且可具有其他骨接合特征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缝合线锚定件可为推入式缝合线锚定件。
50.类似于中空插入器构件122,远侧驱动构件可被配置成与缝合线锚定件206可释放地配合,并且由此将与该远侧驱动构件配合的缝合线锚定件206向远侧驱动到骨中(在尖锥轴204上),如下文更详细地所讨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本文所示,远侧驱动构件可为凸形特征部的形式,该凸形特征部被配置成接纳在形成于限定缝合线锚定件206的管腔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对应的凹形驱动特征部内。
51.扩张器特征部208可向远侧成锥形,并且它可为截头圆锥体或角锥体的形式。扩张器特征部208可压配合到尖锥轴204上或以其他方式与该尖锥轴可释放地联接,并且它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尺寸。此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扩张器特征部208可为可植入的并且它可由非金属材料,诸如可生物吸收的聚合物制成。
52.如上所述,且如图4所示,远侧转环构件214可以一种方式附接至缝合线锚定件206,使得远侧转环构件214可相对于缝合线锚定件206独立地旋转,从而形成可植入的缝合线锚定件结构220。可以各种方式实现远侧转环构件214的独立旋转。例如,远侧转环构件214不需要附接至缝合线锚定件206。相反,类似于缝合线锚定件102和远侧转环构件112,远侧转环构件214能够可移除地安装成与插入器装置相邻,与缝合线锚定件206在远侧相邻。以此方式,缝合线锚定件206的任何旋转不会导致远侧转环构件214的旋转,从而维持缝合线股线如由缝合线分离特征部所确定的期望的位置。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能期望物理地连接远侧转环构件214和缝合线锚定件206。
53.在一个示例中,类似于上文相对于图2b所描述的缝合线锚定件102和远侧转环构件112,周向凹槽可形成于远侧转环构件214(例如,其面向近侧的表面)和缝合线锚定件206(例如,其面向远侧的表面)中的一者中,并且凹槽可被配置成与周向突出部配合,该周向突出部形成于远侧转环构件214和缝合线锚定件206中的另一者中。以此方式,当远侧转环构件214和缝合线锚定件206连结时,它们可独立于彼此旋转并且通过将突出部从凹槽移出的力而轴向地分离。
54.远侧转环构件214可包括布置在远侧转环构件214的远侧端部214d上的面向远侧
的缝合线分离特征部215。远侧转环构件214的缝合线分离特征部215可为可协助维持手术缝合线股线的间距、间隔或位置的任何一种远侧突出结构或特征部。图4至图5c中示出了缝合线分离特征部215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其中远侧转环构件214的缝合线分离特征部215可为锯齿状物、齿状结构和/或布置在远侧转环构件的面向远侧的表面处的其他突出特征部。以此方式,当正在插入缝合线锚定件206时,手术缝合线可由锯齿状物或齿状结构捕获,以将手术缝合线保持为正确的对准和/或在股线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隔,以防止缝合线股线在锚定件206被拧入或以其他方式植入到骨中时的任何不期望的重新定位或重叠。
55.如进一步所示,留置缝合线分支216、218穿过缝合线锚定件206的管腔(该管腔有尖锥轴204延伸穿过其中)并且在尖锥轴204和驱动轴202旁侧传递,以管理延伸装置的长度的缝合线。留置缝合线分支216、218也穿过扩张器特征部208以用缝合线分支216、218形成闭环。
56.图5a至图7c示出了执行外科手术修复的方法,该方法涉及使用诸如缝合线锚定件系统200的缝合线锚定件系统(仅以举例的方式示出)来将软组织10(例如,肌腱)附接至骨12。应当理解,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案的外科手术修复方法可使用其他外科手术系统来执行,包括其中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不同于包括在缝合线锚定件系统200中的部件的外科手术系统。
57.在将尖锥轴204放置到骨孔中之前,将手术缝合线230、232(其可为一根或多根缝合线股线)固定到软组织10。另外,使手术缝合线230、232穿过留置缝合线分支216、218以使手术缝合线相关联。可通过使用缝合线穿线器插片239使手术缝合线230、232穿过留置缝合线216、218,该缝合线穿线器插片具有手柄240,该手柄具有延伸部242、244和风筝部246、248。如图5b所示,使手术缝合线股线穿过分离的组织10,然后穿过风筝部246、248。然后,如图5b和图5c所示,诸如经由手柄240拉动穿线器插片239,以将手术缝合线股线230、232定位在尖锥轴204旁侧并定位在留置缝合线分支216、218内。
58.图6示出了布置在尖锥轴204与留置缝合线216、218之间的手术缝合线230、232。在这种位置中,可张紧留置缝合线216、218以进一步将手术缝合线230、232封装在留置缝合线216、218与尖锥轴204之间。另外,手术缝合线230、232被布置成使得在锚定件结构220旋转到骨孔中时,缝合线分离特征部215将防止手术缝合线230、232的重叠并且帮助维持手术缝合线230、232的期望的位置。在手术缝合线230、232正确地布置在留置缝合线216、218内的情况下,可将手术缝合线230、232与风筝部246、248分离。
59.在手术缝合线230、232正确地受制于留置缝合线216、218之后,类似于图3a至图3f所示的方法,将尖锥轴204的尖锥插入到骨12中以在期望的位置处在骨12中启用孔14。在将尖锥轴204的远侧端部204d插入到骨12中以形成孔之后,将张力施加到手术缝合线230、23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尖锥轴204是自穿孔轴,该自穿孔轴被配置成在骨中启用并产生孔,使得不需要额外的器械。一旦在骨中启用了孔,就将尖锥轴204进一步向远侧驱动到骨12中以完全形成骨孔14。具体地,使用诸如木槌、锤子或其他冲击器等合适的器械将力施加到尖锥轴204,从而使尖锥轴204向远侧驱动到骨12中。随着将尖锥轴204向远侧驱动到骨12中,扩张器特征部208使孔14加宽。
60.尖锥轴204的尖锥被驱动到骨12中,使得联接到该尖锥的扩张器特征部208插入到骨中的孔14中。尖锥轴204的一部分也插入到孔中,其中缝合线锚定件206相对于骨孔14定
位在期望的位置处。
61.一旦缝合线锚定件系统200从骨孔形成配置移动为缝合线锚定件驱动配置,就可将缝合线锚定件206驱动到骨孔14中。因此,使驱动轴202旋转以使缝合线锚定件206旋转并且将缝合线锚定件206和远侧转环构件214向远侧驱动到骨孔。
62.在锚定件结构220推进到孔中时,缝合线锚定件206的螺纹210接合骨。另外,远侧转环构件214的缝合线分离特征部215捕获手术缝合线230、232并且防止重叠和失准。当驱动轴202旋转时,延伸穿过驱动轴202的管腔和扩张器特征部208的尖锥轴204保持静止。如上文所解释,扩张器特征部208可相对于缝合线锚定件206独立地旋转,并且同样不会随着缝合线锚定件206旋转而旋转,从而有助于维持缝合线股线的期望的位置。驱动轴202的旋转使得锚定件结构220向远侧朝向远侧扩张器特征部208移动以接触骨孔14中的远侧扩张器特征部208,从而使得手术缝合线230、232紧固在骨孔14的内壁与缝合线锚定件206的外表面之间。如图7b至图7c所示,在缝合线锚定件206向远侧移动时,远侧转环构件214也向远侧朝向远侧扩张器特征部208移动。为了完全插入缝合线锚定件206,远侧转环构件214可滑入布置在扩张器特征部208与尖锥轴204之间的空间中。扩张器特征部208在远侧转环构件214上滑动的这种布置允许缝合线锚定件206在完全插入时接触扩张器特征部208。一旦锚定件结构220已经被驱动到骨孔14中,驱动轴202以及安放在其中的尖锥轴204就可与锚定件结构220分离。联接有手术缝合线230、232的扩张器特征部208和锚定件结构220保持植入骨孔14中,从而将组织10附接至骨12。
63.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系统可具有不同变型。例如,在每个实施方案中,可使用多根缝合线来将组织附接至骨。同样,可在外科手术之前或期间将一根或多根手术缝合线装载在锚定件内。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缝合线锚定件可预先装载有至少一根手术缝合线,使得缝合线锚定件包括缝合线。此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锚定件可预先装载在插入器轴上。
64.本文所公开的装置可被设计成在单次使用之后废弃,或者该装置可被设计成多次使用。然而,无论是哪种情况,该装置都可在至少使用一次之后经过再修复再行使用。再修复可包括拆卸装置、之后清洁或更换特定零件以及后续重新组装步骤的任何组合。具体地,该装置可拆卸,并且可以任意组合选择性地更换或移除装置的任意数目的特定零件或部件(例如,轴)。在清洁和/或更换特定零件后,可对该装置进行重新组装,以便随后在再修复设施处使用或就在外科手术之前由外科手术团队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装置的再修复可利用各种技术来进行拆卸、清洁/更换和重新组装。此类技术的使用以及所得的经过再修复的装置全部都在本技术的范围内。
65.优选地,在外科手术之前将对本文所述的系统的部件进行处理。首先,获得新的或用过的器械,并且根据需要进行清洁。然后可对器械进行灭菌。在一种灭菌技术中,将器械放置在封闭且密封的容器,诸如塑料袋或tyvek袋中。然后将容器和器械放置在可穿透该容器的辐射场,诸如γ辐射、x射线或高能电子中。辐射杀死器械上和容器中的细菌。然后可将经灭菌的器械储存在无菌容器中。密封容器使器械保持无菌,直到该器械在医疗设施中被打开。
66.部件经过灭菌是优选的。这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数目的方式来完成,包括β辐射或γ辐射、环氧乙烷、蒸汽和液浴(例如,冷浸)。
67.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上述实施方案将会了解到所述主题的其他特征部和优点。因
此,除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指出的之外,本发明不应受到具体所示和所述内容的限制。本文引用的所有出版物和参考文献全文明确地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