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导管头端及可视化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66955发布日期:2023-11-09 07:11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化导管头端及可视化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内窥镜,尤其涉及一种可视化导管头端及可视化导 管。


背景技术:

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伤医疗技术以其创伤小、副作用和并发 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受到医学界的大力推广,患者也因此受益良多。微创伤 医疗的顺利实施,依赖于微型导管,尤其是具有可视化功能的微型导管。具 有可视化功能的微型导管,可以为医生提供病灶及其周围的图像,极大提高 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率。可视化微型导管一般由主体段、控弯段和头端组 成;进一步,头端由壳体或安装座、光源系统和成像系统,以及其他结构构 成。可视化功能是由光源系统和成像系统件提供,原有以光纤为光通道的光 源系统,需要价格高昂的光纤和配套成像系统,同时组装工艺及其严苛。这 也导致光纤类可视功能的微型导管,如光纤内窥镜,因其昂贵的价格难以成 为普惠的医疗产品,更难成为避免交叉感染的高安全性一次性医疗产品。

2、led光源因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亮度高和封装便捷等优点,将其应用于 医用内窥镜管体的头端替代光纤,有效降低了零件和封装工艺的综合成本, 使得内窥镜等可视化微型导管综合成本显著下降,惠及到了更加广泛的患 者。但led光源也存在占用微型导管头端空间较大的问题,不利于微型化, 特别是led光源通常需要和摄像头并列布置在头端,使头端截面积较大,不 利于进入细小通道;另外led光源发热较多,如散热不良则可能导致烫伤人 体组织的问题。同时,现有led光源产生的白光或单一的色光仅能用于观察 腔道组织表面的形态,无法分辨浅层组织中的血管,不利于手术的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 小照明元件的热影响的可视化导管头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 问题,进一步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导管头端的可视化导管,以 减小内窥镜的可视化导管头端的横截面或提供更好的观察效果或降低成本。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视化导管头端,包括:安装座,包括纵向延伸的柱状结构;至少 一成像元件,用于获取检测对象的图像;至少一照明元件,用于作为光源; 导光部,位于所述照明元件的前方,用于引导所述照明元件的光线为所述检 测对象提供照明;其中,所述照明元件和所述成像元件在纵向错位布置,所 述成像元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座的远端。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照明元件的纵向投影和所述成像元件的纵向投 影相接或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导光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远端,所述照明元 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近端;在所述柱状结构的径向上,所述导光部的尺寸 小于所述照明元件的尺寸。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2个所述照明元件在纵向错开布置;和/或,所 述照明元件在所述柱状结构的径向设置有绝热结构,所述照明元件还设置有 导热结构,用于向近端导热。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元件的数量为1个,所述成像元件的纵向 投影面积大于所有所述照明元件的纵向投影面积之和;所述照明元件的纵向 投影位于所述成像元件的纵向投影的范围内。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部包括纵向延伸的柱状段和扩张段,所述 扩张段连接至所述柱状段的远端,所述扩张段的截面自近端至远端单调递 增;每个所述导光部的远端为平面、凹面或凸面。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照明元件的远端均耦合设置至一个所述导 光部,或,至少2个所述照明元件的远端耦合至绕设于所述成像元件外围的 同一所述导光部。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的近端具有一容纳腔,所述照明元件通 过透明密封胶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透明密封胶还构成所述照明 元件和所述导光部之间的光耦合通道;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至少部分为反光 面,所述导光部和所述安装座的分界面为反光面。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包括具有韧性的管体; 所述过渡段的远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近端用于连接至内窥镜的可视化导管 的主体部分;所述照明元件通过透明密封胶固定设置于所述管体内部。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密封胶还构成所述照明元件和所述导光部 之间的光耦合通道;所述管体的内壁至少部分为反光面。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渡段和所述安装座的近端构成具有台阶轴结 构的头端台阶,用于插设至所述可视化导管的主体部分,或,所述过渡段的 近端构成头端尾套,用于套设至所述可视化导管的主体部分。所述头端台阶 和所述头端尾套为两个并列的技术方案。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部的数量为至少2个;所述导光部通过在 所述安装座上的预设空腔内注入透明密封胶制成,或,所述导光部为预制件 并固定至所述安装座上的导光部安装位,即所述导光部的形成可通过两个并 列的技术方案实现;每个所述导光部耦合设置至至少一个具有多波长光谱的 所述照明元件,且至少两个所述导光部由不同的改性透明密封胶制成,所述 不同的改性透明密封胶中添加滤光材料或荧光材料,用于使特定光谱的光线 透过,或,至少2个所述照明元件的光谱不同,且分别耦合至不同的所述导光部。其中“每个所述导光部耦合设置至一个具有多波长光谱的所述照明元 件,且至少两个所述导光部由不同的改性透明密封胶制成,所述不同的改性 透明密封胶中添加滤光材料或荧光材料,用于使特定光谱的光线透过”,和 “至少2个所述照明元件的光谱不同,且分别耦合至不同的所述导光部”为 并列的两个技术方案。

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可视化导管,包括前述的任一种可视化导管 头端。

15、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中的至少一种:

16、1.通过将照明元件设置于可视化导管头端的近端、将多个照明元件在轴 向错位布置、在照明元件的径向布置绝热结构、为照明元件设置向近 端导热的导热结构等措施中的一个或多个,减小照明元件的热影响, 提高可视化导管的安全性;

17、2.通过将导光部的径向尺寸设置成小于照明元件的尺寸、将照明元 件的纵向投影和成像元件的纵向投影相接或重叠,使可视化导管 头端的横截面尺寸得到充分利用,照明元件可以少占或不占用横 截面尺寸,减小可视化导管的直径;

18、3.通过在导光部的远端设置扩张段、将导光部的端面设置成凹面或 凸面、将导光部设置成围合成像元件的环形、通过在导光部外侧 面设置反光层、通过在容纳腔的内壁设置反光层等措施中的一个 或多个,改善对被检测对象的照明;

19、4.通过透明密封胶固化构成导光部、通过透明密封胶固化构成照明 元件和导光部之间的光耦合通道等措施,使照明结构易于制造、 密封可靠、性价比高;

20、5.通过将导光部集成至安装座,或预制导光部后安装至固定位,或 通过透明密封胶固化构成导光部,提供了导光部的多种设置方 式;

21、6.通过提供不同光谱的照明,提供更好的观察效果;通过改性透明 密封胶实现滤光功能,使导光部实现多种功能,实现简单可靠的 多光谱照明;

22、7.通过具有韧性管体的过渡段的设置,使具有可弯段的可视化导管 更加耐用;过渡段的设置还可进一步简化导管头端的结构、并为 绝热结构、导热结构以及照明元件和导光部之间的光耦合通道提 供设置空间,使照明元件的数量可减少至1个;

23、8.通过透明密封胶在安装座的容纳腔或过渡段的管体内固定照明元 件并提供光耦合通道,实现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可靠、设置 灵活的照明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