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妇产科孕妇盆腔肌肉舒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25749发布日期:2022-08-13 03:20阅读:4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舒缓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妇产科孕妇盆腔肌肉舒缓设备。


背景技术:

2.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如若盆底肌肉弹性变差,便会导致盆底肌肉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但是盆腔肌肉具有非凡的恢复体力,协调能力,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胎儿发育越大,孕妇臀部会出现酸痛,导致孕妇身体沉重,肌肉异常紧绷,凯格尔运动又称骨盆运动,借由重复缩放骨盆肌肉来增加肌肉张力,用来让骨盆底做好诸如怀孕后期和生产所造成的生理压力的准备,不仅有助于舒缓紧张和沉重的身体,还能够缓解肌肉的紧绷,使肌肉恢复弹性,但是现在没有能够辅助孕妇进行凯格尔运动锻炼装置,普遍只能是孕妇自己进行凯格尔运动锻炼,孕妇难以坚持锻炼凯格尔运动,较容易放弃,其次孕妇自行锻炼,孕妇难以琢磨该如何去进行锻炼,如若锻炼方式不恰当,且在没有支撑与保护的作用下,容易危害到胎儿的发育。
3.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协助孕妇进行锻炼凯格尔运动,增加孕妇锻炼兴趣,能够对孕妇起到保护与支撑,减轻孕妇压力的医疗妇产科孕妇盆腔肌肉舒缓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在没有能够辅助孕妇进行凯格尔运动锻炼装置,普遍只能是孕妇自己进行凯格尔运动锻炼,孕妇难以坚持锻炼凯格尔运动,较容易放弃,其次孕妇自行锻炼,孕妇难以琢磨该如何去进行锻炼,如若锻炼方式不恰当,且在没有支撑与保护的作用下,容易危害到胎儿的发育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协助孕妇进行锻炼凯格尔运动,增加孕妇锻炼兴趣,能够对孕妇起到保护与支撑,减轻孕妇压力的医疗妇产科孕妇盆腔肌肉舒缓设备。
5.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疗妇产科孕妇盆腔肌肉舒缓设备,包括:底架,其底部两侧均转动式设有两个万向轮;第一转动轴,底架顶部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动轴;转动板,第一转动轴上设有转动板,转动板右侧底部与底架接触配合;防滑软垫,底架顶部设有防滑软垫,防滑软垫位于转动板上方,且防滑软垫与转动板接触配合;头枕,底架顶部另一侧放置有头枕,用于孕妇放置头部;抬升机构,底架底部设有抬升机构,抬升机构与转动板配合,用于协助孕妇进行往复抬起运动;脚踏机构,底架一侧设有脚踏机构,用于孕妇放置双脚。
6.可选地,抬升机构包括:第二转动轴,底架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轴;电动推杆,第二转动轴上安装有电动推杆;
第三转动轴,底架内部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三转动轴;第一连接杆,两个第三转动轴上均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二滑动杆,底架一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动杆;第二连接杆,第二滑动杆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连接杆;第四转动轴,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中部之间转动式设有第四转动轴;第五转动轴,两个第二连接杆上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五转动轴;抬升板,两个第五转动轴之间设有抬升板;第一滑动杆,抬升板一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动杆,第一滑动杆与两个第一连接杆转动式连接;第六转动轴,电动推杆输出轴上转动式设有第六转动轴;固定杆,第六转动轴一侧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与两个第一连接杆连接;固定板,转动板底部设有两个固定板;支撑杆,两个固定板一侧之间滑动式设有支撑杆;连接块,支撑杆中下部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与抬升板连接。
7.可选地,脚踏机构包括:第七转动轴,底架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七转动轴;连接板,两个第七转动轴上均设有连接板;防滑脚垫,两个连接板下部之间设有防滑脚垫,用于放置孕妇双脚,其次防滑脚垫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
8.可选地,还包括有提握机构,提握机构包括:支撑板,底架中部两侧均设有两个支撑板;第八转动轴,同侧两个支撑板两侧之间均转动式设有第八转动轴;第一绕线轮,同侧两个第八转动轴上均设有第一绕线轮;第九转动轴,同侧两个支撑板一侧之间均转动式设有第九转动轴;第二绕线轮,两个第九转动轴上均设有第二绕线轮;第一限位杆,底架中部两侧均设有第一限位杆;滑动块,两个第一限位杆上均滑动式设有滑动块;第一回力弹簧,同侧滑动块与底架之间均设有第一回力弹簧,两个第一回力弹簧分别套在同侧第一限位杆上;把手,两个滑动块顶部一侧均设有把手,把手与底架滑动配合,用于孕妇握紧,使得孕妇进行抬起工作时,能够保证稳定性;弹性拉绳,第二滑动杆两侧与同侧滑动块底部之间均设有弹性拉绳,同侧弹性拉绳均绕接在同侧第一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上。
9.可选地,还包括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转动板两侧均匀间隔转动式设有六个第一转动杆;第三连接杆,同侧六个第一转动杆上部均设有第三连接杆;第二转动杆,同侧六个第三连接杆上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杆;防护杆,同侧六个第二转动杆顶部之间均设有防护杆,防护杆与底架接触配合;支撑块,转动板右部两侧均设有支撑块;
第一卡杆,两个支撑块内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一卡杆,第一卡杆与右侧第一个第三连接杆转动配合;第二回力弹簧,两个第一卡杆与同侧支撑块之间均设有第二回力弹簧,两个第二回力弹簧分别套在同侧第一卡杆上。
10.可选地,还包括有卡位机构,卡位机构包括:导向座,底架上部两侧均设有导向座;第二卡杆,两个导向座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卡杆,第二卡杆与防滑脚垫转动配合;第三回力弹簧,同侧第二卡杆与底架之间均设有两个第三回力弹簧,同侧两个第三回力弹簧均套在同侧导向座上。
11.可选地,还包括有复位机构,复位机构包括:拨动杆,第七转动轴两侧均设有拨动杆;第三卡杆,两个滑动块另一侧均设有第三卡杆;第二限位杆,底架上部两侧均设有第二限位杆;第四卡杆,两个第二限位杆上均滑动式设有第四卡杆,第四卡杆与第三卡杆滑动配合;第四回力弹簧,两个第四卡杆与底架之间均设有第四回力弹簧,两个第四回力弹簧分别套在同侧第二限位杆上;挤压块,两个第四卡杆下端均设有挤压块,两个挤压块与同侧拨动杆接触配合。
12.可选地,还包括有放置机构,放置机构包括:放置框,底架一侧上部设有放置框;存放箱,放置框内部两侧均滑动式设有存放箱,用于放置孕妇随身物品。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抬升板向上侧移动,转动板沿第一转动轴转动抬起,转动板带动防滑软垫上升,接着孕妇臀部跟随防滑软垫上升而抬起,使得盆腔肌肉收缩,接着抬升板带动转动板向下侧移动,孕妇臀部跟随防滑软垫下降而向放下,盆腔肌肉便放松,如此反复实行操作,便可锻炼盆腔肌肉,使得孕妇盆腔肌肉舒缓;2、第一滑动杆带动弹性拉绳向右侧移动,弹性拉绳随之便放松,在第一回力弹簧的复位作用下,滑动块带动把手向上侧移动,接着人们便可握紧把手,如此便可在孕妇臀部进行抬起过程中,保证孕妇稳定性;3、人们拉动防护杆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三连接杆转动打开,通过防护杆能够防止孕妇倾倒,起到防护作用;4、滑动块带动第三卡杆向上侧移动后,第四卡杆能够对第三卡杆进行卡紧,使得孕妇在进行臀部抬起往复运动时能够一直接触到把手,从而保持孕妇稳定性;5、人们拉动存放箱沿放置框向外侧移动,随之人们将随身物品放置在存放箱内,接着人们推动存放箱向内侧移动,使得存放箱收起,最终便可实现对随身物品进行存放的目的。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17.图4为本发明抬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抬升机构的第一种局部剖视图。
19.图6为本发明抬升机构的第二种局部剖视图。
20.图7为本发明脚踏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本发明提握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本发明提握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10为本发明防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11为本发明防护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2为本发明卡位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3为本发明卡位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4为本发明复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5为本发明复位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6为本发明放置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中各零部件的标记如下:1-底架,2-万向轮,3-防滑软垫,4-头枕,5-转动板,50-第一转动轴,6-抬升机构,60-第二转动轴,61-电动推杆,62-第三转动轴,63-第一连接杆,64-抬升板,65-第一滑动杆,66-第二连接杆,67-第二滑动杆,68-第四转动轴,69-第五转动轴,610-第六转动轴,611-固定杆,612-固定板,613-连接块,614-支撑杆,7-脚踏机构,70-第七转动轴,71-连接板,72-防滑脚垫,8-提握机构,80-支撑板,81-第八转动轴,82-第一绕线轮,83-第九转动轴,84-第二绕线轮,85-弹性拉绳,86-滑动块,87-第一限位杆,88-第一回力弹簧,89-把手,9-防护机构,90-第一转动杆,91-第三连接杆,92-第二转动杆,93-防护杆,94-支撑块,95-第一卡杆,96-第二回力弹簧,10-卡位机构,100-第二卡杆,101-导向座,102-第三回力弹簧,11-复位机构,110-拨动杆,111-第三卡杆,112-第二限位杆,113-第四卡杆,114-挤压块,115-第四回力弹簧,12-放置机构,120-放置框,121-存放箱。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32.实施例1一种医疗妇产科孕妇盆腔肌肉舒缓设备,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4所示,包括有底架1、万向轮2、防滑软垫3、头枕4、转动板5、第一转动轴50、抬升机构6和脚踏机构7,底架1底部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设有两个万向轮2,底架1顶部左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动轴50,第一转动轴50上设有转动板5,转动板5右侧底部与底架1接触配合,底架1顶部设有防滑软垫3,防滑软垫3位于转动板5上方,且防滑软垫3与转动板5接触配合,底架1顶部左侧放置有头枕4,底架1底部设有抬升机构6,抬升机构6与转动板5配合,底架1右侧设有脚踏机构7。
33.当需要对孕妇盆腔肌肉进行舒缓时,首先人们先推动底架1通过万向轮2在地面上移动,当需要转向时,万向轮2可适应性转向,从而将本装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人们便停止推动底架1,使得万向轮2停止转动,接着孕妇先躺在防滑软垫3上,头部位于头枕4处,防滑软垫3上有利于孕妇臀部位置进行放置,随后人们转动脚踏机构7,脚踏机构7转动升起,
接着孕妇便可将双脚放置在脚踏机构7上,脚踏机构7能够对孕妇脚部起到支撑作用,随之启动抬升机构6,抬升机构6转动带动第一转动轴50转动,第一转动轴50带动转动板5转动并升起,转动板5与底架1脱离接触,转动板5带动防滑软垫3上升,孕妇臀部也跟随防滑软垫3上升而抬起,使得盆腔肌肉收缩,接着抬升机构6反向转动,抬升机构6带动第一转动轴50反向转动,第一转动轴50带动转动板5反向转动下降,转动板5与底架1接触,转动板5带动防滑软垫3下降,随之孕妇臀部跟随防滑软垫3下降而向放下,盆腔肌肉便放松,如此反复实行操作,借由重复缩放部分的盆腔肌肉,来增强肌肉张力,从而锻炼孕妇盆腔肌肉,助于舒缓紧张和沉重的身体,操作结束后,关闭抬升机构6即可。
34.抬升机构6包括有第二转动轴60、电动推杆61、第三转动轴62、第一连接杆63、抬升板64、第一滑动杆65、第二连接杆66、第二滑动杆67、第四转动轴68、第五转动轴69、第六转动轴610、固定杆611、固定板612、连接块613和支撑杆614,底架1右侧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轴60,第二转动轴60上安装有电动推杆61,底架1内部右侧的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三转动轴62,两个第三转动轴62上均设有第一连接杆63,底架1左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动杆67,第二滑动杆67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连接杆66,第一连接杆63与第二连接杆66中部之间转动式设有第四转动轴68,两个第二连接杆66右侧上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五转动轴69,两个第五转动轴69之间设有抬升板64,抬升板64左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动杆65,第一滑动杆65与两个第一连接杆63转动式连接,电动推杆61输出轴上转动式设有第六转动轴610,第六转动轴610右侧设有固定杆611,固定杆611与两个第一连接杆63连接,转动板5底部设有两个固定板612,两个固定板612左侧之间滑动式设有支撑杆614,支撑杆614中下部设有连接块613,连接块613与抬升板64连接。
35.当需要对孕妇盆腔肌肉进行锻炼舒缓时,孕妇躺在防滑软垫3上,随后启动电动推杆61,电动推杆61内的伸缩杆伸长,使得电动推杆61通过第二转动轴60发生转动,电动推杆61带动第六转动轴610向右侧移动,第六转动轴610带动固定杆611向右侧移动并转动,固定杆611便带动第一连接杆63通过第三转动轴62转动上升,第一连接杆63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滑动杆65沿抬升板64向右侧移动,第一滑动杆65向右侧移动带动抬升板64向上侧抬起,抬升板64向上侧移动带动第五转动轴69转动,第五转动轴69带动第二连接杆66转动,第二连接杆66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滑动杆67沿底架1向右侧移动,抬升板64带动连接块613向上侧移动,连接块613带支撑杆614沿固定板612向右侧移动,随之支撑杆614带动固定板612向上侧移动,固定板612带动转动板5向上侧移动,使得转动板5通过第一转动轴50转动上升,转动板5与底架1脱离接触,同时转动板5带动防滑软垫3上升,接着孕妇臀部跟随防滑软垫3上升而抬起,使得盆腔肌肉收缩,当电动推杆61带动第六转动轴610向左侧移动复位,第六转动轴610带动固定杆611向左侧移动复位,第一连接杆63通过第三转动轴62反向转动复位,第一连接杆63反向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滑动杆65沿抬升板64向左侧移动复位,随之抬升板64发生向下侧复位,抬升板64向下侧移动使得第二连接杆66反向转动,第二连接杆66带动第二滑动杆67向左侧移动复位,同时抬升板64带动连接块613向下侧移动复位,连接块613便带动支撑杆614沿固定板612向左侧移动,随之支撑杆614带动固定板612向下侧移动,固定板612带动转动板5反向转动向下侧移动,转动板5便通过第一转动轴50反向转动进行下降,转动板5带动防滑软垫3向下侧移动,随之孕妇臀部跟随防滑软垫3下降而向放下,盆腔肌肉便放松,如此反复实行操作,便可锻炼盆腔肌肉,使得孕妇盆腔肌肉舒缓,得以放松,
操作结束后,关闭电动推杆61即可。
36.脚踏机构7包括有第七转动轴70、连接板71和防滑脚垫72,底架1右侧的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七转动轴70,两个第七转动轴70上均设有连接板71,两个连接板71下部之间设有防滑脚垫72。
37.当孕妇在进行盆腔肌肉锻炼时,需要对孕妇脚部进行支撑,人们转动第七转动轴70带动连接板71转动,连接板71便带动防滑脚垫72转动,防滑脚垫72位于转动板5右侧,接着孕妇便可将双脚放置在防滑脚垫72上,防滑脚垫72能够对孕妇脚部起到支撑的作用,当孕妇盆腔肌肉舒缓工作完成后,人们便反向转动第七转动轴70,第七转动轴70带动连接板71反向转动,随之连接板71带动防滑脚垫72反向转动收起,最终便可实现孕妇在进行盆腔肌肉舒缓锻炼时,能够对孕妇脚部进行支撑,同时能够对防滑脚垫72进行收起,节省空间,其次防滑脚垫72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使孕妇将双脚放置在防护脚垫上时,不易打滑。
38.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还包括有提握机构8,提握机构8包括有支撑板80、第八转动轴81、第一绕线轮82、第九转动轴83、第二绕线轮84、弹性拉绳85、滑动块86、第一限位杆87、第一回力弹簧88和把手89,底架1中部下侧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两个支撑板80,同侧两个支撑板80上下两侧之间均转动式设有第八转动轴81,同侧两个第八转动轴81上均设有第一绕线轮82,同侧两个支撑板80右侧之间均转动式设有第九转动轴83,两个第九转动轴83上均设有第二绕线轮84,底架1中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限位杆87,两个第一限位杆87上均滑动式设有滑动块86,同侧滑动块86与底架1之间均设有第一回力弹簧88,两个第一回力弹簧88分别套在同侧第一限位杆87上,两个滑动块86顶部左侧均设有把手89,把手89与底架1滑动配合,第二滑动杆67前后两侧与同侧滑动块86底部之间均设有弹性拉绳85,同侧弹性拉绳85均绕接在同侧第一绕线轮82与第二绕线轮84上。
39.当孕妇在进行盆腔肌肉舒缓锻炼时,由于孕妇臀部需要进行向上抬起,在实行此动作时,孕妇处境较危险,为保证孕妇的稳定性,在第二滑动杆67向右侧移动带动弹性拉绳85向右侧移动,弹性拉绳85便放松,第一回力弹簧88初始状态呈压缩状态,在第一回力弹簧88的复位作用下,滑动块86带动把手89沿第一限位杆87向上侧移动,把手89便沿底架1向上侧移动,同时滑动块86带动弹性拉绳85向上侧拉动,弹性拉绳85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一绕线轮82及第二绕线轮84转动,使得第一绕线轮82与第二绕线轮84辅助弹性拉绳85进行移动,接着孕妇便可握紧把手89,以把手89起到支撑作用,增加孕妇上升时的稳定性,当第一滑动杆65向左侧移动时,第一滑动杆65带动弹性拉绳85向左侧拉动,弹性拉绳85带动滑动块86沿第一限位杆87向下侧移动,第一回力弹簧88被压缩,滑动块86带动把手89向下侧移动,把手89沿底架1向下侧移动收起,最终便可实现孕妇臀部在进行抬起过程中,保证孕妇稳定性,防止孕妇跌落,同时把手89能够进行收起,把手89能够不挡住孕妇在进行起身动作时,随之与把手89进行接触。
40.还包括有防护机构9,防护机构9包括有第一转动杆90、第三连接杆91、第二转动杆92、防护杆93、支撑块94、第一卡杆95和第二回力弹簧96,转动板5前后两侧均匀间隔转动式设有六个第一转动杆90,同侧六个第一转动杆90上部均设有第三连接杆91,同侧六个第三连接杆91上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杆92,同侧六个第二转动杆92顶部之间均设有防护杆
93,防护杆93与底架1接触配合,转动板5右部前后两侧均设有支撑块94,两个支撑块94内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一卡杆95,第一卡杆95与右侧第一个第三连接杆91转动配合,两个第一卡杆95与同侧支撑块94之间均设有第二回力弹簧96,两个第二回力弹簧96分别套在同侧第一卡杆95上。
41.当孕妇在进行盆腔肌肉舒缓锻炼时,人们拉动防护杆93通过第二转动杆92转动带动第三连接杆91转动张开,第三连接杆91带动第一转动杆90转动,右侧的第三连接杆91转动过程中与第一卡杆95接触,第一卡杆95便向外侧移动,第二回力弹簧96被压缩,第三连接杆91继续转动至不再与第一卡杆95接触,在第二回力弹簧96的复位作用下,第一卡杆95向内侧移动对第三连接杆91进行卡紧,防护杆93便可对孕妇起到防护作用,当孕妇锻炼完成后,人们便拉动第一卡杆95向外侧移动,第二回力弹簧96被压缩,第一卡杆95便不再对第三连接杆91卡紧,接着人们便推动防护杆93通过第二转动杆92反向转动,第二转动杆92带动第三连接杆91反向转动收起,随之人们便不再对第一卡杆95施加力,在第二回力弹簧96的复位作用下,第一卡杆95向内侧移动复位,最终便可实现对孕妇起到防护作用,防止孕妇由于锻炼过久后,体力不足,导致孕妇倾倒。
42.还包括有卡位机构10,卡位机构10包括有第二卡杆100、导向座101和第三回力弹簧102,底架1右侧上部前后两侧均设有导向座101,两个导向座101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卡杆100,第二卡杆100与防滑脚垫72转动配合,同侧第二卡杆100与底架1之间均设有两个第三回力弹簧102,同侧两个第三回力弹簧102均套在同侧导向座101上。
43.当孕妇将双脚放置在防滑脚垫72上时,孕妇双脚对防滑脚垫72施加的力,使得防滑脚垫72容易移动,导致孕妇双脚放置不稳,人们转动连接板71带动防滑脚垫72转动,连接板71转动至与第二卡杆100接触,第二卡杆100便向外侧移动,第三回力弹簧102被拉伸,随之人们继续转动连接板71,连接板71转动至不再与第二卡杆100接触,在第三回力弹簧102的复位作用下,第二卡杆100向内侧移动对连接板71进行卡紧,当孕妇舒缓工作完成后,人们便拉动第二卡杆100向外侧移动,第三回力弹簧102被拉伸,第二卡杆100便不再对连接板71卡紧,人们便反向转动连接板71带动防滑脚垫72进行收起,接着人们便不再对第二卡杆100施加力,在第三回力弹簧102的复位作用下,第二卡杆100向内侧移动复位,最终便可实现对连接板71进行卡紧,防止防滑脚垫72移动,保证孕妇双脚放置稳定的目的。
44.还包括有复位机构11,复位机构11包括有拨动杆110、第三卡杆111、第二限位杆112、第四卡杆113、挤压块114和第四回力弹簧115,第七转动轴70前后两侧均设有拨动杆110,两个滑动块86右侧均设有第三卡杆111,底架1右侧上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限位杆112,两个第二限位杆112上均滑动式设有第四卡杆113,第四卡杆113与第三卡杆111滑动配合,两个第四卡杆113与底架1之间均设有第四回力弹簧115,两个第四回力弹簧115分别套在同侧第二限位杆112上,两个第四卡杆113下端均设有挤压块114,两个挤压块114与同侧拨动杆110接触配合。
45.当孕妇在实行臀部抬起往复动作时,把手89也随之进行升降,为保证孕妇在进行臀部抬起往复运动时能够一直接触到把手89,便要对滑动块86实行卡紧工作,使得把手89无法随意移动,且在滑动块86向上侧移动带动把手89向上侧移动,同时滑动块86带动第三卡杆111向上侧移动,第三卡杆111与第四卡杆113接触,接着第四卡杆113便向内侧移动,第四回力弹簧115被压缩,第四卡杆113带动挤压块114向内侧移动,挤压块114便不再与拨动
杆110接触,这时人们转动防滑脚垫72打开,第七转动轴70随之转动,第七转动轴70带动拨动杆110转动,接着滑动块86继续带动第三卡杆111向上侧移动,第三卡杆111移动至不再与第四卡杆113接触,在第四回力弹簧115的复位作用下,第四卡杆113向外侧移动,第四卡杆113便对第三卡杆111进行卡紧,使得滑动块86带动把手89停留在原位,孕妇便可一直与把手89接触,当第二滑动杆67带动弹性拉绳85向左侧拉动时,弹性拉绳85拉伸,滑动块86不做出反应,随之孕妇盆腔肌肉锻炼工作完成后,人们便反向转动防滑脚垫72,使得第七转动轴70反向转动,第七转动轴70带动拨动杆110反向转动,拨动杆110便与挤压块114接触,挤压块114带动第四卡杆113向内侧移动,第四回力弹簧115被压缩,第四卡杆113便不再与第三卡杆111接触,在第二滑动杆67带动弹性拉绳85向左侧拉动过程中,弹性拉绳85带动滑动块86及把手89向下侧移动,把手89便收起,第七转动轴70继续带动拨动杆110反向转动复位,接着拨动杆110不再与挤压块114接触,在第四回力弹簧115的复位作用下,第四卡杆113带动拨动杆110向外侧移动复位,如此反复实行操作,便能保证孕妇在进行臀部抬起往复运动时能够一直接触到把手89,从而保持孕妇稳定性。
46.还包括有放置机构12,放置机构12包括有放置框120和存放箱121,底架1左侧上部设有放置框120,放置框120内部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设有存放箱121。
47.当孕妇在进行盆腔肌肉锻炼时,需要存放一些随身物品,人们可先拉动存放箱121沿放置框120向外侧移动,接着将随身物品放置在存放箱121内,放置工作完成后,人们便向内侧推动存放箱121,使得存放箱121收起,存放箱121能够有效的节省空间,同时能够挡住灰尘的入侵,最终便可实现对随身物品进行存放的目的。
48.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