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体内腔道塑形的冲击波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71593发布日期:2022-08-02 21:5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体内腔道塑形的冲击波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体内腔道塑形的冲击波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也称为冠心病。一般可采用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介入治疗以其疗效显著,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总体疗效与冠状动脉旁路嫁接术相同,且明显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该技术已经收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3.1977年,gruentzig成功采用球囊导管为一位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狭窄的患者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球囊血管成形术(即ptca手术),开创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纪元。在十年时间里,球囊支架技术迅速发展,变得体积更小、膨胀力更强,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4.目前冲击波公司研发了大部分球囊导管实现血管扩张的装置,其专利申请号为201380041656.1的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血管成形冲击波导管的低剖面电极,其中,第一内电极在球囊内位于细长构件的第一侧面位置,第二内电极位于与第一内电极在周向上偏移的第二侧面位置,绝缘保护套围绕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布置,外电极保护套围绕绝缘保护套布置、在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电流按顺序从第一内电极流到外电极保护套、再到第二内电极,使得第一冲击波从第一侧面位置被引发且第二冲击波从第二侧面位置被引发。此方案需要设置外电极保护套,且电流的方向只能从第一内电极流向外电极保护套,再到第二内电极,使得冲击波发生的过程较为复杂,影响钙化组织的破碎效率。
5.基于上述问题,亟需一种新的用于体内腔道塑形的装置以清除血管内膜处的钙化组织并提高钙化组织的破碎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体内腔道塑形的冲击波发生装置,可有效破碎血管内的钙化组织,并提高钙化组织的破碎效率。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8.一种用于体内腔道塑形的冲击波发生装置,所述用于体内腔道塑形的冲击波发生装置包括:载体、第一内电极、第二内电极、绝缘保护套及球囊;
9.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载体外表面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内电极通过第一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内电极通过第二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10.所述球囊包裹在所述载体上,且所述球囊与所述载体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第一内电极、第二内电极位于密闭空间内,且所述密闭空间内填充有液体;
11.所述绝缘保护套套设在所述载体上,覆盖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所述绝缘保护套上开设有开口或者狭缝,以暴露部分所述第一内电极和部分所述第二内电极。
12.可选地,所述载体为导管。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内电极为正电极,所述第二内电极为负电极;当所述冲击波发生装置作用于人体血管内时,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内电极通过液体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导通,且所述液体产生气泡,使得所述球囊内产生冲击波能量。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内电极的数量为多个,且各第一内电极均为正电极,所述第二内电极为负电极;当所述冲击波发生装置作用于人体血管内时,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各第一内电极通过液体与第二内电极导通,且所述液体产生气泡,使得所述球囊内产生冲击波能量。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内电极为正电极,所述第二内电极的数量为多个,且各第二内电极均为负电极;当所述冲击波发生装置作用于人体血管内时,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第一内电极通过液体与各第二内电极导通,且所述液体产生气泡,使得所述球囊内产生冲击波能量。
16.可选地,所述第一内电极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内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一内电极均为正电极,各第二内电极均为负电极;一个第一内电极与一个第二内电极对应设置;相对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为一组电极。
17.可选地,每组电极与相邻组电极在载体的中轴线方向上有角度差,以实现螺旋放电。
18.可选地,所述密闭空间内的液体为显影液和生理盐水的混合液。
19.可选地,所述球囊上开设有多个微孔。
20.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21.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分别设置在载体外表面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均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球囊包裹在载体上,且球囊与载体之间形成密闭空间,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位于密闭空间内,且密闭空间内填充有液体;当冲击波发生装置作用于人体血管内时,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第一内电极通过液体与第二内电极导通,且液体产生气泡,使得球囊内产生冲击波能量,破碎血管内对应位置处的钙化组织。将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设置在载体外表面的相对两侧,提高了球囊扩张的效率。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29.符号说明:
30.载体-1,第一内电极-2,第二内电极-3,球囊-4,第一导线-5,第二导线-6,绝缘保护套-7,开口-8。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体内腔道塑形的冲击波发生装置,当冲击波发生装置作用于人体血管内时,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第一内电极通过液体与第二内电极导通,且液体产生气泡,使得球囊内产生冲击波能量,破碎血管内对应位置处的钙化组织,将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设置在载体外表面的相对两侧,提高了钙化组织的破碎效率。
33.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4.实施例1
35.如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体内腔道塑形的冲击波发生装置包括:载体1、第一内电极2、第二内电极3及球囊4。
36.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2和所述第二内电极3分别设置在所述载体1外表面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内电极2通过第一导线5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内电极3通过第二导线6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导线5和所述第二导线6均沿所述载体1向外延伸。
37.具体地,所述载体1为导管。载体1的材料为绝缘材料。
38.所述球囊4包裹在所述载体1上,且所述球囊4与所述载体1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第一内电极2、第二内电极3位于密闭空间内,且所述密闭空间内填充有液体。具体地,所述密闭空间内的液体为显影液和生理盐水的混合液。
39.当所述冲击波发生装置作用于人体血管内时,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内电极2通过液体与所述第二内电极3导通,且所述液体产生气泡,使得所述球囊4内产生冲击波能量。实现快速破碎血管内对应位置处的钙化组织。
40.为了进一步提高冲击波能量的强度,本发明用于体内腔道塑形的冲击波发生装置还包括绝缘保护套7。
41.所述绝缘保护套7套设在所述载体1上,覆盖所述第一内电极2和所述第二内电极3。所述绝缘保护套7上开设有开口8,以暴露部分所述第一内电极2和部分所述第二内电极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8为细长的狭缝。所述绝缘保护套7的形状为六边形、八边形等管材。
42.通过在球囊和载体之间设置绝缘保护套,将部分第一内电极和部分第二内电极覆盖,使得电流仅通过开口与流体连通,可以增加冲击波的强度。由于本发明冲击波发生装置应用于人体血管,整体体积很小,要保证冲击波的强度,需要控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面
积,进而会增加电极的制备难度,而通过绝缘保护套将部分第一内电极和部分第二内电极覆盖,电流仅通过狭缝流出,无需再严格限制内电极的体积,只需要改变绝缘保护套开口的面积即可,降低了整体冲击波发生装置的制备难度。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电极2为正电极,所述第二内电极3为负电极。电流方向为从第一内电极2流向第二内电极3。由于第一内电极2和第二内电极3位于载体1的相对两侧,因此第一内电极2和第二内电极3两端所产生的冲击波发向不同的方向,可应用于血管内钙化组织是非对称结构的情况下。
44.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内电极2及所述第二内电极3均为电极片。
45.为了更好地抑制血管内钙化组织的产生,所述球囊4的表面可涂有治疗血管内再狭窄的药液。另外,球囊4的表面还可涂紫杉醇、雷帕霉素或其他可抑制内皮化增生的药物。
46.优选地,所述球囊4为开放式球囊,即所述球囊4上开设有多个微孔。由于微孔的尺寸很小,其产生的表面张力可以保持球囊4内瞬间产生很高的压力,进而使球囊4迅速膨胀。通过开放式球囊为血管输送药物,可避免药物的浪费,降低了成本。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球囊4包括内层球囊和外层球囊,所述内层球囊4和所述外层球囊4上均开设多个微孔。此外,球囊4还可以是单漏或双漏的形式。球囊4的数量也可为两个或多个。两个球囊4时,一个球囊4内可以包含显影液和生理盐水,另一个球囊4内可充满用于治疗血管内再狭窄的药物。
48.实施例2
49.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内电极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内电极2沿导管的轴向并排设置。各第一内电极2均为正电极。所述第二内电极3为负电极。第二内电极3设置在载体上与各第一内电极2相对的外表面。且第二内电极3设置在对应多个第一内电极2的中间位置。当所述冲击波发生装置作用于人体血管内时,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各第一内电极2通过液体与第二内电极3导通,且所述液体产生气泡,使得所述球囊4内产生冲击波能量。
50.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内电极2串联连接。
51.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内电极2包括多个第一正内电极及多个第一负内电极。多个第一正内电极及多个第一负内电极沿导管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正内电极及第一负内电极为一组电极。此时第二内电极不通电。每组电极之间并联连接。通过沿载体轴向设置的第一内电极2,使得冲击波发生装置在血管内的一侧产生冲击波,进而可适用血管内钙化组织是非对称结构的情况下。
52.实施例3
5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内电极2为正电极;所述第二内电极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内电极3沿导管的轴向并排设置。各第二内电极3均为负电极。第一内电极2设置在载体上与各第二内电极3相对的外表面。且第一内电极2设置在对应多个第二内电极3的中间位置。当所述冲击波发生装置作用于人体血管内时,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第一内电极2通过液体与各第二内电极3导通,且所述液体产生气泡,使得所述球囊4内产生冲击波能量。
54.进一步地,多个第二内电极3串联连接。
55.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内电极3包括多个第二正内电极及多个第二负内电极。
多个第二正内电极及多个第二负内电极沿导管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正内电极及第二负内电极为一组电极。此时第一内电极不通电。每组电极之间并联连接。通过沿载体轴向设置的第二内电极3,使得冲击波发生装置在血管内的一侧产生冲击波,进而可适用血管内钙化组织是非对称结构的情况下。
56.实施例4
57.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将实施例2和实施例3相结合,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内电极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内电极3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一内电极2均为正电极,各第二内电极3均为负电极。一个第一内电极2与一个第二内电极3对应设置。相对的第一内电极2和第二内电极3为一组电极。
58.具体地,多个第一内电极2串联连接,多个第二内电极3串联连接。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每组电极并联连接。
59.当所述冲击波发生装置作用于人体血管内时,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各第一内电极2通过液体与对应的第二内电极3导通,所述液体产生气泡,使得所述球囊内产生冲击波能量。
60.实施例5
61.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每组电极与相邻组电极在载体的中轴线方向上有角度差,以实现螺旋放电。即本实施例中,每组电极在载体上螺旋设置,使得冲击波发生装置产生的冲击波为螺旋形式。
62.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63.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