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糖尿病患者脑部认知分析的自动型辅助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23578发布日期:2022-08-23 17:5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糖尿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糖尿病患者脑部认知分析的自动型辅助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2.糖尿病性脑病系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它主要包括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昏迷及糖尿病性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
3.糖尿病性脑病轻症者有意识障碍,需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脑部认知的辅助测试,以确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现有的处理方式需要工作人员或者家属时时刻刻守在患者的身边,在患者昏睡之后再进行病情的确定,利用呼唤的方式进行测试,但是这种传统的方式无法很好地确定患者感应刺激的能力,难以确定患者的患病程度。
4.针对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基于糖尿病患者脑部认知分析的自动型辅助测试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人工呼唤的方式无法很好地确定患者感应刺激的能力,难以确定患者的患病程度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糖尿病患者脑部认知分析的自动型辅助测试设备。
6.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糖尿病患者脑部认知分析的自动型辅助测试设备,包括有移动轮架、环形支撑架、主床体、副床体、第一电动伸缩件、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推动唤醒系统、电刺激唤醒系统和瞳孔对光观察系统;两个移动轮架上部固接有环形支撑架;环形支撑架上表面右部固接有主床体;主床体左部转动连接有副床体;左方的移动轮架上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电动伸缩件;两个第一电动伸缩件伸缩部转动连接副床体;副床体下表面连接有利用推动摇晃的方式唤醒糖尿病患者的推动唤醒系统;环形支撑架上表面右部固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固接主床体;第一安装板连接有固定糖尿病患者的大腿并利用微电流确定患者感应刺激能力的电刺激唤醒系统;环形支撑架上表面左部固接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部连接有打开沉睡患者的眼睑并观察瞳孔对光产生反应的瞳孔对光观察系统。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推动唤醒系统包括有l形板、第一伺服电机、单向丝杆、第一限位杆、拨块、顶块和第一弹性件;副床体下表面固接有两个l形板;前方的l形板外侧固接有第一伺服电机;两个l形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单向丝杆;两个l形板之间固接有第一限位杆,且第一限位杆位于单向丝杆的左方;单向丝杆上旋接有拨块;第一限位杆滑动连接拨块;副床体上部底面固接有十个第一弹性件;每两个前后相邻的第一弹性件固接有一个顶块。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拨块上部为两个对称设置的斜面。
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每个顶块上部均为用于减小患者背部刺激的圆弧面,每个顶块底部为两个对称设置的斜面,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拨块斜面角度相对应。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电刺激唤醒系统包括有第一固定座、第二电动伸缩件、第一
固定块、挡板、第一电动滑轨、第一电动滑块、支撑座、电动转盘、第二固定块、第三电动伸缩件、第三固定块、第四电动伸缩件、承载板、弧形板、扭力弹簧和电刺激条;第一安装板右部固接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安装板前部和后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二电动伸缩件;两个第二电动伸缩件伸缩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一固定块;两个第一固定块底部固接有挡板;第一固定座内部底面固接有第一电动滑轨;第一电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电动滑块;第一电动滑块上固接有支撑座;支撑座上固接有电动转盘;电动转盘上固接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上固接有第三电动伸缩件;第三电动伸缩件伸缩部固接有第三固定块;第三固定块上固接有第四电动伸缩件;第四电动伸缩件伸缩部固接有承载板;承载板左部和右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内表面各固接有三个电刺激条;两个弧形板前部和后部各固接有一个扭力弹簧;四个扭力弹簧均与承载板进行固接。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瞳孔对光观察系统包括有第二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滑块、第二固定座、第五电动伸缩件、支撑板、弧形电动滑轨、弧形电动滑块、第一支撑架、第二伺服电机、双向丝杆、第二限位杆、固定架、第六电动伸缩件、楔形块、第二摄像头、感应灯、移动块、第二弹性件和柔性推块;第二安装板上表面中部固接有第二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滑块;第二电动滑块上固接有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右部固接有第五电动伸缩件;第五电动伸缩件伸缩部固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右部固接有弧形电动滑轨;弧形电动滑轨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弧形电动滑块;两个弧形电动滑块底部固接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后部固接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一支撑架内部上侧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第一支撑架内部下侧固接有第二限位杆;双向丝杆旋接有两个对称的固定架;第二限位杆滑动连接两个固定架;两个固定架上部各固接有一个第六电动伸缩件;两个第六电动伸缩件伸缩部各固接有一个楔形块;每个楔形块底部固接有一个第二摄像头;每个楔形块底部固接有两个感应灯,且两个感应灯位于第二摄像头的两侧;两个固定架底部相向侧各固接有两个第二弹性件;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二弹性件固接有一个移动块;每个移动块底部各固接有一个柔性推块。
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个楔形块左右两侧斜面对称。
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每个柔性推块底部为圆弧形,且柔性推块为用于减少人体伤害的软质橡胶。
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安装板内部前侧和内部后侧各固接有两个用于提高挡板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卡块。
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扶手和第一摄像头;环形支撑架前部和后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扶手;第二安装板上表面固接有两个第一摄像头。
16.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对糖尿病患者脑部认知进行分析,利用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感应程度判断患者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摒弃传统的声音呼唤的方式,避免患者听力障碍而影响病情的判断,每次测试都直接面向患者的感知系统,利用电流刺激测试患者的脑部反应,并对昏迷现象的患者进行通孔感光反应确定昏迷程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基于糖尿病患者脑部认知分析的自动型辅助测试设备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糖尿病患者脑部认知分析的自动型辅助测试设备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基于糖尿病患者脑部认知分析的自动型辅助测试设备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基于糖尿病患者脑部认知分析的自动型辅助测试设备的第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推动唤醒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基于糖尿病患者脑部认知分析的自动型辅助测试设备的第二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电刺激唤醒系统的结构爆炸图;图8为本发明电刺激唤醒系统的第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电刺激唤醒系统的第二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基于糖尿病患者脑部认知分析的自动型辅助测试设备的第三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瞳孔对光观察系统的第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瞳孔对光观察系统的第二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瞳孔对光观察系统的第二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名称:1-移动轮架,2-环形支撑架,3-主床体,41-副床体,42-第一电动伸缩件,5-扶手,6-第一安装板,7-第二安装板,8-第一摄像头,101-l形板,102-第一伺服电机,103-单向丝杆,104-第一限位杆,105-拨块,106-顶块,107-第一弹性件,201-第一固定座,202-第二电动伸缩件,203-第一固定块,204-挡板,205-卡块,206-第一电动滑轨,207-第一电动滑块,208-支撑座,209-电动转盘,2010-第二固定块,2011-第三电动伸缩件,2012-第三固定块,2013-第四电动伸缩件,2014-承载板,2015-弧形板,2016-扭力弹簧,2017-电刺激条,301-第二电动滑轨,302-第二电动滑块,303-第二固定座,304-第五电动伸缩件,305-支撑板,306-弧形电动滑轨,307-弧形电动滑块,308-第一支撑架,309-第二伺服电机,3010-双向丝杆,3011-第二限位杆,3012-固定架,3013-第六电动伸缩件,3014-楔形块,3015-第二摄像头,3016-感应灯,3017-移动块,3018-第二弹性件,3019-柔性推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动伸缩件42是液压缸,第二电动伸缩件202是电动推杆,第三电动伸缩件2011是电动推杆,第四电动伸缩件2013是电动推杆,第五电动伸缩件304是电动推杆,第六电动伸缩件3013是电动推杆,第一弹性件107为两个弹簧伸缩杆,第二弹性件3018是单个弹簧伸缩杆。
21.实施例1一种基于糖尿病患者脑部认知分析的自动型辅助测试设备,如图1-3所示,包括有
移动轮架1、环形支撑架2、主床体3、副床体41、第一电动伸缩件42、第一安装板6、第二安装板7、推动唤醒系统、电刺激唤醒系统和瞳孔对光观察系统;两个移动轮架1上部固接有环形支撑架2;环形支撑架2上表面右部固接有主床体3;主床体3左部转动连接有副床体41;左方的移动轮架1上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电动伸缩件42;两个第一电动伸缩件42伸缩部转动连接副床体41;副床体41下表面推动唤醒系统;环形支撑架2上表面右部固接有第一安装板6;第一安装板6固接主床体3;第一安装板6连接有电刺激唤醒系统;环形支撑架2上表面左部固接有第二安装板7;第二安装板7上部连接有瞳孔对光观察系统。
22.还包括有扶手5和第一摄像头8;环形支撑架2前部和后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扶手5;第二安装板7上表面固接有两个第一摄像头8。
23.患者在就诊完毕之后,医生告知患者家属需要留院观察,患者家属将患者搀扶至基于糖尿病患者脑部认知分析的自动型辅助测试设备处,旋转下扶手5,使得患者躺至主床体3和副床体41上,主床体3和副床体41上可铺上软垫,其中腿部位置朝向主床体3,随后打上扶手5;两个第一摄像头8对患者脸部情况进行监控,当患者出现沉睡情况时,患者家属通知就诊医生进行病情确认;医生控制推动唤醒系统运行,推动唤醒系统对患者的背部进行位置推顶,利用摇动的方式唤醒患者,如果患者短时间就被唤醒,此时医生询问正常情况,患者回答与家人回答无异,则患者为轻度认知障碍;如果摇晃的方式无法叫醒患者,随后控制电刺激唤醒系统运行,电刺激唤醒系统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微固定,随后利用正常人可感知的电流大小进行刺激,确定患者脑部认知的程度,患者无明显反应,适量加大刺激电流,还无反应,则控制瞳孔对光观察系统运行,瞳孔对光观察系统对患者的眼睑进行小角度张开,随后利用微光刺激瞳孔,并对两瞳孔的大小进行记录,以此确定患者的患病程度。
24.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推动唤醒系统包括有l形板101、第一伺服电机102、单向丝杆103、第一限位杆104、拨块105、顶块106和第一弹性件107;副床体41下表面焊接有两个l形板101;前方的l形板101外侧固接有第一伺服电机102;两个l形板101之间转动连接有单向丝杆103;两个l形板101之间固接有第一限位杆104,且第一限位杆104位于单向丝杆103的左方;单向丝杆103上旋接有拨块105;第一限位杆104滑动连接拨块105;副床体41上部底面固接有十个第一弹性件107;每两个前后相邻的第一弹性件107固接有一个顶块106。
25.拨块105上部为两个对称设置的斜面。
26.每个顶块106上部均为用于减小患者背部刺激的圆弧面,每个顶块106底部为两个对称设置的斜面,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拨块105斜面角度相对应。
27.两组第一摄像头8检测到患者进入沉睡状态之后,需要进行病情的初步确定,此时医生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伺服电机102运行,第一伺服电机102带动单向丝杆103进行转动,此时单向丝杆103带动拨块105在第一限位杆104上滑动,而移动的拨块105推顶顶块106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每个顶块106依靠两侧的第一弹性件107实现回程,多块顶块106的轮流移动对患者的背部进行刺激,实现患者小距离的颠簸,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摇动,将患者进行唤醒,避免声音呼唤的方式难以触动患者,患者能醒来,则无需进行后续操作,医生询问患者一些生活常识,并与患者家属的回答进行对比,患者回答顺畅,说明患者脑部认知为轻度障碍,为嗜睡现象;长时间摇晃,才可唤醒患者,回答问题的速度缓慢,则为昏睡现象。
28.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6-9所示,电刺激唤醒系统包括有第一固定座201、第二电动伸缩件202、第一固定块203、挡板204、第一电动滑轨206、第一电动滑块207、支撑座208、电动转盘209、第二固定块2010、第三电动伸缩件2011、第三固定块2012、第四电动伸缩件2013、承载板2014、弧形板2015、扭力弹簧2016和电刺激条2017;第一安装板6右部固接有第一固定座201;第一安装板6前部和后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二电动伸缩件202;两个第二电动伸缩件202伸缩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一固定块203;两个第一固定块203底部固接有挡板204;第一固定座201内部底面螺栓连接有第一电动滑轨206;第一电动滑轨206上滑动连接有第一电动滑块207;第一电动滑块207上固接有支撑座208;支撑座208上固接有电动转盘209;电动转盘209上固接有第二固定块2010;第二固定块2010上固接有第三电动伸缩件2011;第三电动伸缩件2011伸缩部固接有第三固定块2012;第三固定块2012上固接有第四电动伸缩件2013;第四电动伸缩件2013伸缩部固接有承载板2014;承载板2014左部和右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弧形板2015;两个弧形板2015内表面各固接有三个电刺激条2017;两个弧形板2015前部和后部各固接有一个扭力弹簧2016;四个扭力弹簧2016均与承载板2014进行固接。
29.第一安装板6内部前侧和内部后侧各固接有两个用于提高挡板204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卡块205。
30.推动唤醒系统短时间内无法将患者唤醒,则控制两个第二电动伸缩件202运行,两个第二电动伸缩件202伸缩部各自带动一个第一固定块203向上移动,此时两个第一固定块203将挡板204抬起,其中挡板204在不移动时由四个卡块205进行限位,四个卡块205将挡板204承受的力进行转移,减小两个第二电动伸缩件202的受力,起到安全保护的效果;控制电动转盘209运行,电动转盘209带动第二固定块2010进行转动,第二固定块2010带动其上的相关零件一并转动,随后控制第一电动滑块207在第一电动滑轨206上移动,第一电动滑块207带动支撑座208进行横向移动,支撑座208带动其上相关零件一并横向移动,此时承载板2014定位至患者一条腿的上方位置,随后控制第三电动伸缩件2011运行,第三电动伸缩件2011带动第三固定块2012移动,此时跟随移动的承载板2014定位至患者小腿的中部,随后控制第四电动伸缩件2013运行,第四电动伸缩件2013带动承载板2014向下移动,此时两个弧形板2015向下移动并开始接触到患者的腿部位置,两个弧形板2015的两侧扭力弹簧2016开始受力扭转,为弧形板2015提供回程的动力;两个弧形板2015上的电刺激条2017完全接触到患者的腿部,随后控制电刺激条2017接通上电,电流的大小为人体能感受到刺激的零点五毫安开始,第一摄像头8记录下患者的面部变化,如患者面部未有明显变化,则控制电刺激条2017释放的电流微加大,随即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变化,患者脸部发生轻微变化,则说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且患者的脑部对外界刺激感受能力不强。
31.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10-13所示,瞳孔对光观察系统包括有第二电动滑轨301、第二电动滑块302、第二固定座303、第五电动伸缩件304、支撑板305、弧形电动滑轨306、弧形电动滑块307、第一支撑架308、第二伺服电机309、双向丝杆3010、第二限位杆3011、固定架3012、第六电动伸缩件3013、楔形块3014、第二摄像头3015、感应灯3016、移动块3017、第二弹性件3018和柔性推块3019;第二安装板7上表面中部螺栓连接有第二电动滑
轨301;第二电动滑轨301上滑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滑块302;第二电动滑块302上固接有第二固定座303;第二固定座303右部固接有第五电动伸缩件304;第五电动伸缩件304伸缩部固接有支撑板305;支撑板305右部螺栓连接有弧形电动滑轨306;弧形电动滑轨306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弧形电动滑块307;两个弧形电动滑块307底部固接有第一支撑架308;第一支撑架308后部固接有第二伺服电机309;第一支撑架308内部上侧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3010;第一支撑架308内部下侧固接有第二限位杆3011;双向丝杆3010旋接有两个对称的固定架3012;第二限位杆3011滑动连接两个固定架3012;两个固定架3012上部各固接有一个第六电动伸缩件3013;两个第六电动伸缩件3013伸缩部各固接有一个楔形块3014;每个楔形块3014底部固接有一个第二摄像头3015;每个楔形块3014底部固接有两个感应灯3016,且两个感应灯3016位于第二摄像头3015的两侧;两个固定架3012底部相向侧各固接有两个第二弹性件3018;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二弹性件3018固接有一个移动块3017;每个移动块3017底部各固接有一个柔性推块3019。
32.两个楔形块3014左右两侧斜面对称。
33.每个柔性推块3019底部为圆弧形,且柔性推块3019为用于减少人体伤害的软质橡胶。
34.患者对电刺激的感应程度不强时,需要对患者的瞳孔感光进行测试,控制第二电动滑块302在第二电动滑轨301上移动,跟随移动的第二固定座303带动第五电动伸缩件304定位至患者头部的正上方,随后控制第五电动伸缩件304运行,第五电动伸缩件304带动支撑板305向下移动,支撑板305带动弧形电动滑轨306向下移动,此时根据患者头部昏睡的角度控制两个弧形电动滑块307在弧形电动滑轨306上转动的角度,使得第一支撑架308正对眼睑的中间位置,随后控制第二伺服电机309运行,第二伺服电机309带动双向丝杆3010开始转动,双向丝杆3010带动两个固定架3012根据患者眼睛之间的距离开始移动,依靠两个第二摄像头3015确定患者眼部的距离情况,随后继续控制第五电动伸缩件304向下微移动,移动的速度保持最慢,最终跟随移动的四个柔性推块3019分别定位至患者眼部的眼睑位置,随后控制两个第六电动伸缩件3013运行,两个第六电动伸缩件3013各自带动一个楔形块3014进行移动,两个楔形块3014分别推动相对应的移动块3017移动,每个移动块3017分别推挤两个第二弹性件3018,收缩的第二弹性件3018为移动块3017提供回程的动力,此时移动的移动块3017各自带动一个柔性推块3019进行横向移动,四个柔性推块3019将患者的眼睑打开,此时快速打开四个感应灯3016,使得四个感应灯3016保持短时间的瞬间闪烁,利用第二摄像头3015记录患者的瞳孔大小,以此快速确定患者的昏迷程度,好对应症状进行治疗。
35.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