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郁症睡眠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8410发布日期:2022-10-01 06:4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抑郁症睡眠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抑郁症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抑郁症睡眠治疗仪。


背景技术:

2.抑郁症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是现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类型,临床可见,心情低落和现实过得不开心,情绪长时间地低落消沉,从一开始的闷闷不乐到最后的悲痛欲绝,自卑、痛苦、悲观、厌世,感觉活着每一天都是在绝望地折磨自己,消极,逃避,最后甚至更有自杀倾向和行为,患者患有躯体化症状,胸闷,气短,每天只想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动,有明显的焦虑感,更严重者会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症、多重人格等精神分裂症状,抑郁症每次发作,持续、一年,甚至数年,大多数病例有复发的倾向,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
3.抑郁症患者与常人比较其脑电波发生和传播动态相对混乱,致使脑细胞的稳定性较差,患者脑电波持续处于活跃的状态,导致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活性较低,当5-羟色胺能神经元无法处于平衡时,患者便无法充分进入熟睡的状态。
4.但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
5.现有设备结构较为复杂,且需要配合磁力发生机组进行使用,同时患者需要进行治疗时,均需要到达指定的医疗点,而每位患者的治疗周期较长,此种治疗方式的局限性较大。
6.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抑郁症睡眠治疗仪,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郁症睡眠治疗仪,通过与弧形配线壳相连接的磁场发生机构和颈部舒缓机构,当患者将接触板贴附到额头两侧时,利用弧形支撑杆和头骨接触形成的支撑力,达到限制接触板移动的目的,当启动发生器后,释放的强磁波动会透过颅骨,并作用到左脑和右脑中,使得在左脑和右脑形成相同强度的叠加磁场,并刺激脑电波的运转,强化颅骨内部的磁电效果,本设备通过缩小部件体积,简化操作步骤,使得患者可在家自主完成治疗过程,已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抑郁症睡眠治疗仪,包括:包括:弧形配线壳,所述弧形配线壳的外表壁固定安装有外接座,所述弧形配线壳的顶部设置有弧形支撑杆,所述弧形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底部通过一组螺丝固定安装有装配箱。
9.所述弧形配线壳的内表壁设置有磁场发生机构,所述装配箱的内部设置有颈部舒缓机构;
10.所述磁场发生机构包括两组外接杆,两组所述外接杆的外表壁之间均固定套设有
接触板,两个所述接触板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孔洞,两个所述安装孔洞的内表壁均固定安装有防护套筒a,两个所述防护套筒a的内部均设置有发生器,两个所述防护套筒a的内表壁均固定安装有反射罩;
11.所述颈部舒缓机构包括电极板,所述电极板的内部连接有一组脉冲触点,所述装配箱的正表面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内表壁固定安装有金属导片,所述金属导片的外表壁和多个脉冲触点的能量发生端相接触,当脉冲触点开启后,产生的脉冲能量则汇集在金属导片的表面,此时金属导片表面生成的磁性波动,可舒缓患者颈部多个神经元的疲劳性。
12.优选的,所述外接座的顶部开设有反馈接头,所述反馈接头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组通电插针,所述弧形支撑杆的内部开设有一组通电插孔,且一组通电插孔的数量和通电插针相等,并且每个通电插孔的内径均与通电插针的直径相等,设置通电插针,当弧形支撑杆的一端插入到反馈接头的内部后,通电插针会插入到通电插孔的内部,而汇入到弧形配线壳中的电流,则可通过通电插针输送至弧形支撑杆的内部,再由弧形支撑杆中的内部排向传输给其他用电部件中。
13.优选的,所述外接座的外表壁开设有接电插槽,所述弧形配线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组导电线,一组所述导电线的输出端均与弧形配线壳中的内部排线相连接,设置蓄电池,使得设备具备灵活使用的能力,避免设备受到外接电源的制约。
14.优选的,所述弧形配线壳的外表壁固定安装有一组嫁接板,一组所述嫁接板的外表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接收器,设置接收器,可对设备中每个部件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同时用于数据的接收和命令的发布。
15.优选的,所述接收器的内部设置有可触屏幕,所述接收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一组信息线,一组所述信息线的输入端均与弧形配线壳中的内部排线相连接,设置信息线,当操作可触屏幕在接收器中形成指令后,可通过信息线对信号的传输,使其发布到与弧形配线壳相连的每个部件中,同时弧形配线壳中每个部件的运行状态的数据则通过信息线的输送反馈进接收器的内部。
16.优选的,所述弧形配线壳的外表壁固定安装有两个延伸杆,两个所述延伸杆的外表壁均固定套设有防护套筒b,两个所述防护套筒b的内壁顶部均固定安装有遮光罩,设置遮光罩,可遮挡外界强光的照射范围,避免强光直接射向微距摄像头的内部,造成拍摄的图像曝光较为严重。
17.优选的,两个所述防护套筒b的内部均设置有微距摄像头,所述微距摄像头的接线端均与弧形配线壳中的内部排线相连接,设置微距摄像头,可对患者睡眠时的面部状态进行拍摄,并将获取的数据,通过弧形配线壳内部排线的传输,快速导入进接收器中进行储存。
18.优选的,两组所述外接杆的外表壁均固定插设在弧形配线壳的内部,所述电极板的外表固定安装在装配箱的内部,确定外接杆和电极板与设备整体间的连接关系。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发明通过设置磁场发生机构,设备将磁力发生部件组装到支撑部件中,并缩小设备整体的尺寸,简化操作部件,采用头戴式的治疗方式,使得患者可随时随地进行治
疗,同时增加磁力发生部件的数量,使得设备产生的磁场效果可等量作用到左脑和右脑中,并在左脑和右脑中形成能量相等的立体叠加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会在脑深部特定部位引出弱感应电流,再作用于重点区域神经元群时,同时立体磁场在对全脑刺激的过程中,强化后的磁电的效果,可对异常脑电和脑磁的发生与传播起到抑制的作用,从而增加脑细胞稳定性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活跃性,降低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消耗。
21.2、本发明通过设置颈部舒缓机构,利用金属导片与患者后颈处接触的条件,使得脉冲触点中所释放的磁性脉冲,可舒缓患者颈部多个神经元的疲劳性。
22.3、本发明设置防护套筒b,可对患者睡眠时的面部状态进行拍摄,并将图像数据输入到接收部件中,供患者后期查看,并根据图像中所呈现的内容,判断治疗所需的强度。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一种抑郁症睡眠治疗仪中主视结构立体图;
24.图2为本发明一种抑郁症睡眠治疗仪中侧视结构立体图;
25.图3为本发明一种抑郁症睡眠治疗仪中底侧结构立体图;
26.图4为本发明一种抑郁症睡眠治疗仪中磁场发生机构结构放大立体图;
27.图5为本发明一种抑郁症睡眠治疗仪中部分结构放大立体图;
28.图6为本发明一种抑郁症睡眠治疗仪中颈部舒缓机构结构放大立体图;
29.图7为本发明一种抑郁症睡眠治疗仪图4中a处结构放大立体图;
30.图8为本发明一种抑郁症睡眠治疗仪图3中b处结构放大立体图。
31.图中:1、弧形配线壳;2、外接座;3、弧形支撑杆;4、装配箱;5、磁场发生机构;501、外接杆;502、接触板;503、安装孔洞;504、防护套筒a;505、发生器;506、反射罩;6、颈部舒缓机构;601、电极板;602、脉冲触点;603、矩形凹槽;604、金属导片;7、加强板;8、反馈接头;9、通电插针;10、通电插孔;11、遮光罩;12、接电插槽;13、蓄电池;14、导电线;15、嫁接板;16、接收器;17、信息线;18、可触屏幕;19、延伸杆;20、防护套筒b;21、微距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请参阅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抑郁症睡眠治疗仪,包括:弧形配线壳1,弧形配线壳1的外表壁固定安装有外接座2,弧形配线壳1的顶部设置有弧形支撑杆3,弧形支撑杆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强板7,加强板7的底部通过一组螺丝固定安装有装配箱4,弧形配线壳1的内表壁设置有磁场发生机构5,装配箱4的内部设置有颈部舒缓机构6。
34.根据图1-5所示,磁场发生机构5包括两组外接杆501,两组外接杆501的外表壁之间均固定套设有接触板502,两个接触板502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孔洞503,两个安装孔洞503的内表壁均固定安装有防护套筒a504,两个防护套筒a504的内部均设置有发生器505,两个防护套筒a504的内表壁均固定安装有反射罩506,当患者将接触板502贴附到额头两侧
时,利用弧形支撑杆3和头骨接触形成的支撑力,达到限制接触板502移动的目的,当启动发生器505后,释放的强磁波动会透过颅骨,并作用到左脑和右脑中,使得在左脑和右脑形成相同强度的叠加磁场,并刺激脑电波的运转,强化颅骨内部的磁电效果,本设备通过缩小部件体积,简化操作步骤,使得患者可在家自主完成治疗过程。
35.根据图1-3和图6所示,颈部舒缓机构6包括电极板601,电极板601的内部连接有一组脉冲触点602,装配箱4的正表面开设有矩形凹槽603,矩形凹槽603的内表壁固定安装有金属导片604,金属导片604的外表壁和多个脉冲触点602的能量发生端相接触,当脉冲触点602开启后,产生的脉冲能量则汇集在金属导片604的表面,此时金属导片604表面生成的磁性波动,可舒缓患者颈部多个神经元的疲劳性。
36.根据图7-8和所示,外接座2的顶部开设有反馈接头8,反馈接头8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组通电插针9,弧形支撑杆3的内部开设有一组通电插孔10,且一组通电插孔10的数量和通电插针9相等,并且每个通电插孔10的内径均与通电插针9的直径相等,通过设置通电插针9,当弧形支撑杆3的一端插入到反馈接头8的内部后,通电插针9会插入到通电插孔10的内部,而汇入到弧形配线壳1中的电流,则可通过通电插针9输送至弧形支撑杆3的内部,再由弧形支撑杆3中的内部排向传输给其他用电部件中。
37.根据图5所示,外接座2的外表壁开设有接电插槽12,弧形配线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3,蓄电池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组导电线14,一组导电线14的输出端均与弧形配线壳1中的内部排线相连接,通过设置蓄电池13,使得设备具备灵活使用的能力,避免设备受到外接电源的制约。
38.根据图1-5所示,弧形配线壳1的外表壁固定安装有一组嫁接板15,一组嫁接板15的外表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接收器16,通过设置接收器16,可对设备中每个部件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同时用于数据的接收和命令的发布。
39.根据图6-7所示,接收器16的内部设置有可触屏幕18,接收器16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一组信息线17,一组信息线17的输入端均与弧形配线壳1中的内部排线相连接,通过设置信息线17,当操作可触屏幕18在接收器16中形成指令后,可通过信息线17对信号的传输,使其发布到与弧形配线壳1相连的每个部件中,同时弧形配线壳1中每个部件的运行状态的数据则通过信息线17的输送反馈进接收器16的内部。
40.根据图3所示,弧形配线壳1的外表壁固定安装有两个延伸杆19,两个延伸杆19的外表壁均固定套设有防护套筒b20,两个防护套筒b20的内壁顶部均固定安装有遮光罩11,通过设置遮光罩11,可遮挡外界强光的照射范围,避免强光直接射向微距摄像头21的内部,造成拍摄的图像曝光较为严重。
41.根据图3所示,两个防护套筒b20的内部均设置有微距摄像头21,微距摄像头21的接线端均与弧形配线壳1中的内部排线相连接,通过设置微距摄像头21,可对患者睡眠时的面部状态进行拍摄,并将获取的数据,通过弧形配线壳1内部排线的传输,快速导入进接收器16中进行储存。
42.根据图1-3和图6所示,两组外接杆501的外表壁均固定插设在弧形配线壳1的内部,电极板601的外表固定安装在装配箱4的内部,确定外接杆501和电极板601与设备整体间的连接关系。
43.其整个机构达到的效果为:首先将一端设有通电插孔10的弧形支撑杆3插入到反
馈接头8的内部,并使通电插针9插入到通电插孔10的内部,再将外部电源线连接到接电插槽12的内部,根据延伸杆19中显示的内容开启设备,再把弧形配线壳1套入到额头上,此时两个接触板502则充分贴附在额头两侧,利用头骨和弧形支撑杆3接触产生的支撑效果,限制接触板502的移动,同时金属导片604则贴附在患者颈部。
44.当防护套筒a504中的发生器505开启后,产生的磁场波动会逐渐向着额头表面扩散,而向外扩散的能量则被反射罩506的内壁所反弹,并最终汇入到与额头表面接触的能量中,而发生器505产生的磁场能量则穿过皮肤和颅骨,并作用到患者左脑和右脑中。
45.当电极板601中的脉冲触点602开启后,产生的脉冲能量则汇集在金属导片604的表面,此时金属导片604表面生成的磁性波动,则作用到患者颈部皮肤上。
46.设备在通电的过程中,汇入进弧形配线壳1中的电流,部分通入到蓄电池13的内部,此时蓄电池13处于充电的状态,当蓄电池13中储备有足够的电量后,拔出外接电源,而蓄电池13中储备电量可通过导电线14持续输入到弧形配线壳1的内部,对设备内的用电部件进行供电。
47.当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进入睡眠状态时,利用微距摄像头21中的22,可实时对患者的面部状态进行拍摄,此时22获取的图像数据则通过设备中的内部导线,导入进接收器16中进行储存,后期患者可操作延伸杆19对接收器16中储存的图像信息进行查看。
4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