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消融导管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14342发布日期:2022-09-03 12:02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声消融导管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说明书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声消融导管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消融是目前房颤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在大量临床过程中被证实对房颤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然而,这两种消融方式不够完美,存在较大不足,例如可能产生较多并发症(有些并发症还是致命的)、复发概率高等。脉冲电场消融也是热门的房颤消融技术,可以规避射频和冷冻消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那些严重且致命的并发症问题)。然而,采用脉冲电场进行房颤消融时,无法实时监测、测量消融深度,同时高压电在体内(如心脏内)释放存在电灼伤风险。此外,射频、冷冻和脉冲电场的消融方式,还会有损伤血管壁的风险。
3.超声消融是一种透壁消融方式,可以透壁直接消融神经,能够解决射频、冷冻和脉冲电场消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损伤血管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超声消融导管,包括:外管、前端换能器和后端换能器;所述前端换能器和所述后端换能器沿所述外管的长度方向前后布置在所述外管内部;所述前端换能器能够发射第一超声波,所述后端换能器能够发射第二超声波,所述第一超声波和所述第二超声波具有重叠部分。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超声波用于消融,所述第二超声波用于成像;或者,所述第一超声波用于成像,所述第二超声波用于消融。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超声波沿着所述外管的径向方向发射,所述第二超声波沿着所述外管的轴向锥形发射。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端换能器设置在所述外管的前端;所述后端换能器能够相对于所述前端换能器移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消融导管还包括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远端与所述后端换能器固连,所述移动杆能够用于控制所述后端换能器相对于所述前端换能器移动。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消融导管还包括移动控制机构,所述移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后端换能器相对于所述前端换能器移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控制机构包括中空轴电机和移动杆;所述中空轴电机与所述外管相对固定,所述中空轴电机的中空转轴具有内螺纹;所述移动杆的远端与所述后端换能器固连,所述移动杆的近端具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中空转轴的旋转能够带动所述移动杆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后端换能器相对于所述前端换能器移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消融导管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移动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后端换能器移动,并控制所述后端换能器在多个位置发射用于成像的第二超声波;根据所述后端换能器接收的所述第二超声波的反射信号,生成与所述多个位
置对应的多个超声图像;识别所述多个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根据所述多个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变化情况,确定所述后端换能器的最佳位置。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最佳位置对应的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大于所述最佳位置的前后相邻位置分别对应的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端换能器包括晶体安装座、内金属电极环、外金属电极环和条形晶片;所述晶体安装座为棱柱形状;所述内金属电极环包裹设置在所述晶体安装座的侧面外;所述条形晶片的一侧与所述内金属电极环贴合;所述外金属电极环包裹设置在所述条形晶片外,所述条形晶片的另一侧与所述外金属电极环贴合。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晶体安装座的底面形状为正多边形。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晶体安装座为中空结构。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晶体安装座沿其高度方向设有贯穿的圆孔。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端换能器包括弧面晶片,所述弧面晶片的凸面朝向所述前端换能器。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端换能器还包括第一弧面电极和第二弧面电极,所述第一弧面电极与信号源的其中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弧面电极与所述信号源的其中另一极电连接;所述弧面晶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弧面电极和所述第二弧面电极之间。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端换能器包括多个第一弧面电极和/或多个第二弧面电极,所述第一弧面电极和所述第二弧面电极交错布置;相邻的第一弧面电极和第二弧面电极之间均设有所述弧面晶片。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上与所述前端换能器的晶片和/或所述后端换能器的晶片对应的位置设有透过孔。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消融导管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前端换能器和/或所述后端换能器发射不同频率的多个测试超声波;根据所述多个测试超声波的反射信号,生成与所述多个测试超声波对应的多个测试图像;识别所述多个测试图像中的病灶,并确定所述病灶在所述多个测试图像中的共振情况;根据所述病灶在所述多个测试图像中的共振情况,确定所述病灶的类型。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病灶的类型,控制所述前端换能器和/或所述后端换能器发射对应能量的超声波以用于消融所述病灶。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上还设有非接触式的温度探测器,所述温度探测器用于探测所述重叠部分中至少部分区域的温度。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消融导管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温度探测器所探测的温度信号;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控制所述前端换能器和/或所述后端换能器进行超声消融。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信号用于反映病灶区域的温度;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病灶区域的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前端换能器和/或所述后端换能器启动超声消融;当所述病灶区域的温度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前端换能器和/或所述后端换能器停止超声消融。
26.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超声消融导管的控制方法,所述超声消融导管包括外管、前端换能器、后端换能器和移动控制机构;所述前端换能器设置在所述外管的前端,
所述移动控制机构能够控制所述后端换能器相对于所述前端换能器移动;所述超声消融导管的使用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后端换能器移动,并控制所述后端换能器在多个位置发射用于成像的第二超声波;根据所述后端换能器接收的所述第二超声波的反射信号,生成与所述多个位置对应的多个超声图像;识别所述多个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根据所述多个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变化情况,确定所述后端换能器的最佳位置。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最佳位置对应的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大于所述最佳位置的前后相邻位置分别对应的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消融导管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前端换能器和/或所述后端换能器发射不同频率的多个测试超声波;根据所述多个测试超声波的反射信号,生成与所述多个测试超声波对应的多个测试图像;识别所述多个测试图像中的病灶,并确定所述病灶在所述多个测试图像中的共振情况;根据所述病灶在所述多个测试图像中的共振情况,确定所述病灶的类型。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消融导管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病灶的类型,控制所述前端换能器和/或所述后端换能器发射对应能量的超声波以用于消融所述病灶。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上还设有非接触式的温度探测器,所述温度探测器用于探测病灶区域的温度;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温度探测器所探测的温度信号;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控制所述前端换能器和/所述后端换能器进行超声消融。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控制所述前端换能器和/或所述后端换能器进行超声消融包括:当所述病灶区域的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前端换能器和/或所述后端换能器启动超声消融;当所述病灶区域的温度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前端换能器和/或所述后端换能器停止超声消融。
附图说明
32.本说明书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在这些实施例中,相同的编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其中:
33.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超声消融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超声消融导管的工作示意图;
35.图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前端换能器的工作示意图;
36.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后端换能器的工作示意图;
37.图5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前端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前端换能器的条形晶片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前端换能器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40.图8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金属电极环的结构示意图;
41.图9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前端换能器的晶体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0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后端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后端换能器的弧面晶片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后端换能器的电极结构示意图;
45.图13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超声消融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移动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5是图14中的移动控制机构沿f-f截面的剖视图;
48.图16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7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超声消融导管的控制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50.图18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超声消融导管的控制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说明书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52.如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
53.由于本技术产品摆放的位置可以随意发生变化,本技术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只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而不用于限定绝对的位置关系。此外,本技术中所述的“前端”、“远端”是指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后端”、“近端”、“末端”是指接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
54.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声消融导管,该超声消融导管能够透壁直接消融病灶(如病变组织、神经),不需要紧密贴靠血管壁,因而不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的超声消融导管能够在房颤消融过程中实现非接触式引导消融,可以解决传统房颤消融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多、复发率高、存在电灼伤风险等问题,而且可以解决无法实时监测、无法实时测量消融深度的问题。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的超声消融导管包括前端换能器和后端换能器,两个换能器产生的超声波具有重叠部分。通过其中至少一个换能器的超声波可以监测病灶及其周围的组织变化,推算病灶消融所需的精确能量,从而可以实现精准高效消融,同时显著降低由于消融不可控带来的诸如消融不充分或病灶周边组织损伤等问题,可促使治疗结果可预测,简化手术过程,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5.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的超声消融导管,超声消融的时间比射频和冷冻消融的时间更短;射频和冷冻消融的时间一般在2分钟以上,而超声消融导管仅仅需要40秒钟左右即可完成消融。进一步,超声消融导管的消融深度可以更深,例如可以达到10mm,而传统的射频和冷冻消融只能达到4mm左右的消融深度。
56.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的超声消融导管能够用于对人体不同部位的多种病灶进行消融。例如,超声消融导管能够用于心脏、肺、肺静脉、肺动脉、气管、支气管、肠道、胆囊等部位的病灶消融。又例如,消融导管和设备能够用于房颤、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局部增生肿瘤等相关病灶的消融。
57.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超声消融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超声消融导管的工作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前端换能器的工作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后端换能器的工作示意图。
58.如图1-2所示,超声消融导管100可以包括:外管110、前端换能器120和后端换能器130;前端换能器120和后端换能器130沿外管110的长度方向前后布置在外管110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端换能器120能够发射第一超声波1200,后端换能器130能够发射第二超声波1300,第一超声波1200和第二超声波1300具有重叠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前端换能器120可以布置在外管110的前端,后端换能器130可以布置在前端换能器120之后。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管110可以为空心圆管状,前端换能器120和后端换能器130可以均布置在外管110的前端附近,并能够随外管插入人体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管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且制成后的外管具有一定弹性,能够受力弯曲且不易弯折变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管110可以由高分子绝缘材料制成。高分子绝缘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pu)、聚乙烯(pe)、聚醚嵌段聚酰胺(pebax)、tpu、tps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0.在一些实施例中,病灶可以位于第一超声波1200和第二超声波1300的重叠区域内,从而使得第一超声波1200和第二超声波1300均能对病灶施加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外管位置以及前端换能器120和/或后端换能器130的位置,以使得第一超声波1200和第二超声波1300的重叠区域能够覆盖病灶。
6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超声波1200和第二超声波1300中的一个可以用于消融,另一个可以用于成像。例如,第一超声波1200用于消融,第二超声波1300用于成像;或者第一超声波1200用于成像,第二超声波1300用于消融。通过其中一个超声波对病灶进行消融,另一个超声波对病灶进行成像,可以实时监测超声消融情况、实时测量消融深度,并且能够基于成像结果及时调整消融超声波的能量及消融区域,从而提升消融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成像的超声波与用于消融的超声波的参数(如频率、功率密度等)不同。
6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超声波1200和第二超声波1300可以同时用于对病灶进行超声成像,从而能够从多角度获得病灶图像,使得成像效果更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超声波1200和第二超声波1300可以同时用于对病灶进行超声消融,以提升病灶的消融效果和/或消融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向前端换能器120提供不同的电信号,可以使得前端换能器120所发射的第一超声波1200分别用于成像和消融。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向后端换能器130提供不同的电信号,可以使得后端换能器130所发射的第二超声波1300分别用于成像和消融。通过前端换能器120和后端换能器130的组合运用,能够对病灶施加多种不同的作用。例如,前端换能器120和后端换能器130可以先分别发射用于成像的第一超声波1200和第二超声波1300,以用于获得病灶的图像;然后前端换能器120和后端换能器130可以再分别发射用于消融的第一超声波1200和第二超声波1300,以用于对病灶进行消融。
6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第一超声波1200可以沿着外管110的径向方向发射,第二超声波1300可以沿着外管110的轴向锥形发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超声波1200可以沿着外管110的径向方向均匀向外发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超声波1300可以沿着外管110的轴向朝前端换能器120锥形发射。径向发射的第一
超声波1200和锥形发射的第二超声波1300可以形成重叠区域。
6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超声波1200和第二超声波130可以包括其他发射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超声波1200可以沿着外管110的径向方向向外扩散发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超声波1200可以沿着外管110的轴向朝后端换能器130锥形发射;第二超声波1300可以沿着外管110的径向方向发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超声波1200可以沿着外管110的径向朝后端倾斜的方向发射;和/或,第二超声波1300可以沿着外管110的径向朝前端倾斜的方向发射,从而使得第一超声波1200和第二超声波1300具有重叠部分。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端换能器120和后端换能器130可以沿外管110轴向间隔固定安装在外管110内。在此情况下,第一超声波1200和第二超声波1300具有重叠部分,且重叠区域基本固定。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前端换能器120可以设置(如固定)在外管110的前端;后端换能器130能够相对于前端换能器120移动。通过移动后端换能器130能够调整前端换能器120和后端换能器130的间距,从而调整第一超声波1200和第二超声波1300重叠区域的大小和位置,使得重叠区域与病灶相匹配,进而提高消融治疗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重叠区域可以调整为恰好覆盖病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手动控制后端换能器130移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移动控制机构自动化控制后端换能器130移动。关于如何实现后端换能器130移动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见本说明其他部分内容(如图13-14及其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外管110的末端可以连接控制手柄150。控制手柄150可以用于控制超声消融导管100的相应部件进行消融、成像等操作。例如,控制手柄150可以用于控制外管110伸入人体体内,并使得外管前端伸入到指定位置。又例如,控制手柄150可以用于控制后端换能器130相对于前端换能器120移动。
68.图5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前端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前端换能器的条形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前端换能器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金属电极环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前端换能器的晶体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前端换能器120可以包括晶体安装座121、内金属电极环122、外金属电极环123和条形晶片124。在一些实施例中,晶体安装座121可以为棱柱形状;内金属电极环122包裹设置在晶体安装座121的侧面外;条形晶片124的一侧与内金属电极环122贴合;外金属电极环123包裹设置在条形晶片124外,条形晶片124的另一侧与外金属电极环123贴合。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金属电极环122和外金属电极环123可以由金属导电材料(如铜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金属电极环122和外金属电极环123可以为由铜片围成的环形。例如,如图8所示,内金属电极环122可以为由铜片围成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环。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金属电极环122可以通过卡接、胶接等方式包裹设置在晶体安装座121的侧面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晶片124的一侧可以与内金属电极环123贴合。具体的,如图5或图7所示,条形晶片124的一侧可以贴合在晶体安装座121的侧面外的内金属电极环123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晶体安装座121的每个侧面外的内金属电极环123上均可以设置一个条形
晶片124。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金属电极环123可以包裹设置在条形晶片124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金属电极环123可以通过卡接、胶接等方式包裹设置在条形晶片124外部。
71.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晶片124的相对两侧可以分别与内金属电极环122和外金属电极环123贴合,内金属电极环122可以连接第一导线1220并通过第一导线1220连接至信号源的负极,外金属电极环123可以连接第二导线1230并通过第二导线1230连接至信号源的正极。如图5-6所示,条形晶片124可以是长方体状,与内金属电极环122和外金属电极环123贴合的两侧可以指条形晶片124面积较大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晶片124的极化方向可以由条形晶片124的内侧面指向外侧面。其中,条形晶片124的内侧面指的是与内金属电极环122贴合的侧面,条形晶片124的外侧面指的是与外金属电极环123贴合的侧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源可以通过导线(如第一导线1220和第二导线1230)向条形晶片124发送电激励信号,条形晶片124接收到电激励信号时将电致伸缩以发出超声波(如第一超声波1200),此超声波为非聚焦的平面型超声波,其传播方向为垂直于条形晶片124的侧面方向(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信号源发送不同的电激励信号,可以使得条形晶片124产生不同参数(如频率、功率密度等)的超声波,以适用于不同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源可以由处理器控制。
72.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晶片124与内金属电极环122和外金属电极环123贴合的两侧面可以均设有银镀层。在一些实施例中,银镀层可以均匀布满于整个平面。在一些实施例中,银镀层的厚度范围为:0.05mm~0.5mm。通过设置银镀层,可以增强条形晶片124两侧面的导电性能,使得条形晶片124两侧面与内金属电极环122和外金属电极环123的电连接更稳定。
73.在一些实施例中,晶体安装座121可以是底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的棱柱形状,在棱柱的每个侧面外的内金属电极环123上均可以安装一个条形晶片124。通过将晶体安装座121设置成底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的棱柱形状,可以使得前端换能器120所发射的第一超声波1200在各方向上更加均匀。在一些实施例中,晶体安装座121的底面可以设置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相应地,内金属电极环122和外金属电极环123的形状可以与晶体安装座121的形状匹配,以便于与条形晶片124的两侧贴合。
7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7所示,晶体安装座121可以是正三棱柱,在正三棱柱的每个侧面(如第一侧面1211、第二侧面1212和第三侧面1213)外的内金属电极环123上均可以安装一个条形晶片124。三个条形晶片124可以分别向三个方向均匀发射第一超声波1200(如图3所示),从而形成旋转对称的超声场。
75.在一些实施例中,晶体安装座121可以为中空结构,以使得晶体安装座121的自重减小,从而能够辅助条形晶片124振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前端换能器120所发射的第一超声波1200。在一些实施例中,晶体安装座121可以由医用级塑料或不锈钢等材料制成。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或9所示,晶体安装座121沿其高度方向可以设有贯穿的圆孔12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圆孔1210可以沿晶体安装座121的中心轴线设置,从而使得中空的晶体安装座121旋转对称,进而保证所产生的第一超声波1200的均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圆孔121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晶体安装座121可以在其高度方向上设置多个贯穿孔,从而在保证晶体安装座121的结构强度同时进一步减轻自重。
77.图10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后端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后端换能器的弧面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后端换能器的电极结构示意图。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11所示,后端换能器130可以包括弧面晶片131。弧面晶片131可以包括凸面(如外弧面1311)和凹面(如内弧面1312),其凸面和凹面均为弧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弧面晶片131的凸面可以朝向前端换能器120设置。弧面晶片131可以用于朝向前端换能器120锥形发射第二超声波1300。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12所示,后端换能器130可以包括第一弧面电极132和第二弧面电极133,弧面晶片131可以设置在第一弧面电极132和第二弧面电极133之间,第一弧面电极132与信号源的其中一极(如正极)电连接,第二弧面电极133与信号源的其中另一极(如负极)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弧面电极132和第二弧面电极133可以均由铜材料制成。例如,第一弧面电极132和第二弧面电极133可以为弧面形状的铜片。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11所示,弧面晶片131可以包括外弧面1311和内弧面1312。外弧面1311可以与第一弧面电极132贴合,内弧面1312可以与第二弧面电极133贴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弧面晶片131经过极化处理,极化方向由内弧面1312指向外弧面1311。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弧面1311和内弧面1312均设有银镀层。在一些实施例中,银镀层的厚度范围为:0.05mm~0.5mm。通过设置银镀层,可以增强弧面晶片131内外弧面的导电性能,使内外弧面与第一弧面电极132和第二弧面电极133的电连接更稳定。
81.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源可以通过弧面电极向弧面晶片131发送电激励信号,弧面晶片131接收到电激励信号时将电致伸缩以发出超声波(如第二超声波1300),此超声波沿着弧面晶片131的极化方向弧面发散。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信号源发送不同的电激励信号,可以使得弧面晶片131产生不同参数(如频率、功率密度等)的超声波,以适用于不同功能。
82.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端换能器130可以仅包括一个弧面晶片131。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端换能器130可以包括多个(如2个、3个、4个、5个等)弧面晶片131。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端换能器13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弧面电极132和/或多个第二弧面电极133,第一弧面电极132和第二弧面电极133交错布置;相邻的第一弧面电极132和第二弧面电极133之间均设有弧面晶片131。
83.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端换能器130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弧面电极132和一个第二弧面电极133,第一弧面电极132和第二弧面电极133交错布置,两个弧面晶片131分别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弧面电极132和第二弧面电极133之间。
8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2所示,后端换能器130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弧面电极132和两个第二弧面电极133,第一弧面电极132和第二弧面电极133交错布置,三个弧面晶片131分别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弧面电极132和第二弧面电极133之间。
85.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第一弧面电极132可以与第三导线1320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弧面电极133可以与第四导线1330连接,第三导线1320与信号源的其中一极(如正极)连接,第四导线1330与信号源的其中另一极(如负极)连接,使得夹装于第一弧面电极132和第二弧面电极133之间的多个弧面晶片131可以连通到同一个信号源。信号源可以通过导线(如第三导线1320和第四导线1330)以及弧面电极(如第一弧面电极132和第二弧面
电极133)控制多个弧面晶片131同时发出多个超声波,从而使得多个超声波组合形成的第二超声波1300的能量更强。
86.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弧面晶片131可以沿轴线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弧面晶片131、第一弧面电极132以及第二弧面电极133的中心都开设有安装孔1310,利用插装件穿过各安装孔1310可以将多个弧面晶片131、第一弧面电极132以及第二弧面电极133串装固定。例如,可以通过螺栓穿过各安装孔1310,并通过螺母实现串装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杆140的远端可以插入各安装孔1310,以将多个弧面晶片131串装。通过将多个弧面晶片131及弧面电极沿轴向串装固定,可以使得多个弧面晶片131沿轴向发射的多个超声波更好的重叠,以增强第二超声波1300的能量。
87.图13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超声消融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移动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的移动控制机构沿f-f截面的剖视图。
8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超声消融导管还可以包括移动杆140,移动杆140的远端与后端换能器130固连,移动杆140能够用于控制后端换能器130相对于前端换能器120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移动杆140的末端(或称近端)可以伸出控制手柄150外,通过推拉移动杆140的末端可以控制后端换能器130沿外管110轴向移动,从而调整前端换能器120和后端换能器130的间距。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杆140的末端可以与控制手柄150上的手动调节结构相连接,通过移动该手动调节结构可以带动移动杆140移动,进而带动后端换能器130移动。
89.在一些实施例中,超声消融导管100可以包括移动控制机构,移动控制机构用于自动化控制后端换能器130相对于前端换能器120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控制机构可以设置在控制手柄150内。通过设置移动控制机构,能够更便捷、准确地控制后端换能器130移动。
9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15所示,移动控制机构可以包括中空轴电机160和移动杆140。中空轴电机160可以与外管110相对固定。例如,中空轴电机160可以固设在控制手柄150内,控制手柄150与外管110固连,此时中空轴电机160与外管110相对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空轴电机160的中空转轴161具有内螺纹;移动杆140的远端与后端换能器130固连,移动杆140的近端具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141;中空转轴161的旋转能够带动移动杆140移动,进而带动后端换能器130相对于前端换能器120移动。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移动控制机构和移动杆140之间的传动可以通过其他机构(如齿轮齿条机构、涡轮蜗杆机构等)实现。
91.图16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9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外管110上可以设有透过孔1100,透过孔1100的位置可以与前端换能器120的晶片和/或后端换能器130的晶片对应。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管110上与前端换能器120的晶片和后端换能器130的晶片对应的位置都可以设有透过孔1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透过孔1100的位置可以与前端换能器120的条形晶片124的位置一一对应,从而能够避免外管对前端换能器120发射的第一超声波1200的阻挡。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端换能器120可以与外管110固连,前端换能器120的条形晶片124可以从透过孔的位置露出。在一些实施例中,透过孔1100可以包括多个圆形的小孔(图中未示
出)。例如,在后端换能器130的晶片所发射的第二超声波1300透过的外管区域上可以设有多个圆形的小孔,以便于第二超声波1300透过小孔进入待消融或测量的组织。
93.在一些实施例中,超声消融导管100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图中未示出),处理器可以用于对超声消融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用于控制移动控制机构,进而控制后端换能器130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用于控制信号源,进而控制前端换能器120和/或后端换能器130发射用于成像的超声波。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用于对超声波的反射信号进行处理,以生成超声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用于图像识别。例如,处理器可以识别超声图像中的病灶区域以及病灶区域的清晰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用于信号源,进而控制前端换能器120和/或后端换能器130发射用于消融的超声波。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本地处理装置。例如,处理器可以安装在控制手柄150内并通过线缆与超声消融导管100的相关部件(如信号源、移动控制机构等)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远程处理设备或者通过云平台实现。
94.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用于:通过移动控制机构控制后端换能器130移动,并控制后端换能器130在多个位置发射用于成像的第二超声波1300;根据后端换能器130接收的第二超声波1300的反射信号,生成与多个位置对应的多个超声图像;识别多个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根据多个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变化情况,确定后端换能器130的最佳位置。
95.在一些实施例中,最佳位置对应的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大于最佳位置的前后相邻位置分别对应的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最佳位置是后端换能器在移动行程的多个位置中,对应的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最大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最佳位置是后端换能器在移动过程中,对应的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出现极大值的位置。
96.关于处理器如何确定后端换能器130的最佳位置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见本说明其他部分内容(例如,流程1000及其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97.在一些实施例中,超声消融导管的处理器可以用于:控制前端换能器120和/或后端换能器130发射不同频率的多个测试超声波;根据多个测试超声波的反射信号,生成与多个测试超声波对应的多个测试图像;识别多个测试图像中的病灶,并确定病灶在多个测试图像中的共振情况;根据病灶在多个测试图像中的共振情况,确定病灶的类型。
98.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可以用于:根据病灶的类型,控制前端换能器120和/或后端换能器130发射对应能量的超声波以用于消融病灶。
99.关于处理器确定病灶类型以及控制超声消融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见本说明其他部分的描述(例如,流程2000及其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管110上可以设有非接触式的温度探测器(图中未示出),温度探测器可以用于探测重叠部分中至少部分区域的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部分区域可以包括病灶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接触式的温度探测器可以包括红外探头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探测器可以设置在外管110上(例如,外管110表面),并与超声波重叠部分的位置对应。在病灶消融过程中,重叠部分可以覆盖病灶区域,温度探测器则可以监测病灶区域的温度情况。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管110上可以设有多个温度探测器。多个温度探测器可以环绕
外管110的外周面设置(如等间距设置),以对多个方向的区域进行温度探测,从而有效监测病灶区域的温度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病灶区域在超声消融过程中温度会逐渐升高,而其他区域的温度变化则相对较小,因此,可以将多个温度探测器中所探测的最高的温度作为病灶区域的温度。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超声消融导管的处理器可以用于:获取温度探测器所探测的温度信号;根据温度信号控制前端换能器120和/或后端换能器130进行超声消融。
103.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信号可以用于反映病灶区域的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可以用于:当病灶区域的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时,控制前端换能器120和/或后端换能器130启动超声消融;当病灶区域的温度大于设定阈值时,控制前端换能器120和/或后端换能器130停止超声消融。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从多个温度探测器所探测的温度信号中,选取能够反映病灶区域温度的温度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对病灶区域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选择与病灶区域对应的温度探测器。
104.关于处理器根据温度信号控制超声消融过程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见本说明其他部分内容(例如,超声消融导管的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105.图17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超声消融导管的控制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106.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超声消融导管的控制方法。该超声消融导管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对本技术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的超声消融导管进行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超声消融导管可以包括外管110、前端换能器120、后端换能器130和移动控制机构;前端换能器120设置在外管110的前端,移动控制机构能够控制后端换能器130相对于前端换能器120移动;超声消融导管的控制方法的示例性流程10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在一些实施例中,超声消融导管可以包括处理器,流程1000可以由处理器执行。
107.步骤1010,控制后端换能器(例如,后端换能器130)移动,并控制后端换能器在多个位置发射用于成像的第二超声波(如第二超声波1300)。
108.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通过移动控制机构控制后端换能器朝一个方向移动,并通过信号源控制后端换能器发射用于成像的第二超声波。例如,处理器可以控制后端换能器从靠近前端换能器的位置逐渐向远离前端换能器的方向移动,在移动行程中选取多个位置控制后端换能器发射用于成像的第二超声波。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预先设定移动行程(如5cm、10cm、20cm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等距选取后端换能器的多个位置发射第二超声波。例如,处理器可以在每间隔设定距离(或0.1cm、0.5cm、1cm、3cm等)的位置控制后端换能器发射用于成像的第二超声波。
109.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根据当前位置的成像情况,确定后端换能器在下一个成像位置与当前位置的间距。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当前位置对应的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低于设定阈值(如设定分辨率),处理器可以在距离当前位置较远(如0.3cm)的下一个位置控制后端换能器发射第二超声波,以便快速找到最佳位置;若当前位置对应的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较高(如不低于设定阈值),此时处理器可以在距离当前位置较近(如0.1cm)的下一个位置控制后端换能器发射第二超声波,以便更准确地确定最佳位置。
110.步骤1020,根据后端换能器接收的第二超声波的反射信号,生成与多个位置对应的多个超声图像。
111.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端换能器在发射用于成像的第二超声波后,可以接收第二超声波的反射信号并将反射信号传输给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根据后端换能器接收的第二超声波的反射信号,及时生成对应的超声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控制后端换能器移动到第一位置,并控制后端换能器发射第一次第二超声波,然后处理器可以基于后端换能器接收的反射信号,生成第一个超声图像;接着处理器可以控制后端换能器移动到第二位置,并控制后端换能器发射第二次第二超声波,基于后端换能器接收的反射信号,处理器可以生成第二个超声图像,以此,处理器可以生成与多个位置对应的多个超声图像。
11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在后端换能器完成移动行程中所有位置的超声波发射及反射信号采集后,再一并生成与多个位置对应的多个超声图像。
113.步骤1030,识别多个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
114.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识别每个超声图像中的病灶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后端换能器移动前,可以先人工对超声消融导管进行粗定位,以使得前端换能器和后端换能器大致位于病灶区域附近;因此通过后端换能器所获得的超声图像中一般能够包含病灶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根据图像识别模型识别每个超声图像中的病灶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识别模型可以为机器学习模型(如神经网络模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识别模型可以由多个样本对训练获得,每个样本对包括样本超声图像(如历史超声图像)和对应的病灶区域标签。
115.在一些实施例中,识别出超声图像中的病灶区域后,处理器可以进一步识别每个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晰度可以通过图像分辨率体现。例如,处理器可以将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图像分辨率作为其对应的清晰度。
116.步骤1040,根据多个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变化情况,确定后端换能器的最佳位置。
117.在一些实施例中,最佳位置对应的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大于最佳位置的前后相邻位置分别对应的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最佳位置是后端换能器在移动行程的多个位置中,对应的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最大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最佳位置是后端换能器在移动过程中,对应的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出现极大值的位置。
118.在一些实施例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与病灶和超声波的发射源(如后端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有关。当病灶和超声波的发射源之间的距离过大或过小时,所获得的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可能会不清晰。在后端换能器沿一个方向(例如,从靠近到远离前端换能器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超声图像中的病灶区域一般会由模糊变清晰再变模糊,即超声图像的病灶区域的清晰度会出现最大值(或极大值)。处理器可以识别超声图像的病灶区域清晰度最大(或极大)的位置点,将该位置确定为后端换能器的最佳位置。处理器可以控制后端换能器在该最佳位置进行后续操作,以使得后端换能器更有效的对病灶进行监测和/或消融。
119.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端换能器也可以通过类似方式寻找最佳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手动控制超声消融导管移动,并通过处理器控制前端换能器在多个位置发射用于成像的第一超声波;处理器可以生成与多个位置对应的超声图像,并识别多个超声图
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进而根据清晰度的变化情况确定前端换能器的最佳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人员在控制超声消融导管移动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前端换能器的超声成像情况,并据此判断出前端换能器的最佳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确定出前端换能器的最佳位置,再确定后端换能器的最佳位置。当前端换能器和后端换能器均位于最佳位置时,此时第一超声波和第二超声波实现最优重叠。通过使得前端换能器和后端换能器均位于最佳位置进行后续操作,能够更有效的对病灶进行监测和/或消融。
120.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前端换能器可以相对于外管移动,后端换能器可以固定安装在外管中,通过移动杆或移动控制机构可以控制前端换能器移动,并进而确定前端换能器的最佳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端换能器和后端换能器都可以移动安装,处理器可以分别控制后端换能器和前端换能器移动,并分别确定前端换能器和后端换能器的最佳位置。
121.图18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超声消融导管的控制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122.在一些实施例中,超声消融导管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流程2000。在一些实施例中,流程2000可以独立于流程1000执行。在一些实施例中,流程2000可以在流程1000执行完毕后执行。在一些实施例中,流程2000可以在前端换能器和/或后端换能器处于最佳位置时执行。如图18所示,示例性流程20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23.步骤2010,控制前端换能器(如前端换能器120)和/或后端换能器(如后端换能器130)发射不同频率的多个测试超声波。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010可以由处理器控制信号源执行。
124.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仅控制前端换能器发射不同频率的多个测试超声波。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仅控制后端换能器发射不同频率的多个测试超声波。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控制前端换能器和后端换能器共同发射不同频率的多个测试超声波。例如,处理器可以控制前端换能器和后端换能器每次同时发射相同频率的测试超声波,并进行多次发射,且各次之间的频率不同。又例如,处理器可以控制前端换能器和后端换能器分别发射不同频率的多个测试超声波。通过控制前端换能器和后端换能器均发射测试超声波,能够从不同角度对病灶进行测试,以提升测试的准确性。
125.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控制所发射的多个测试超声波的频率按一定规律变化。例如,处理器可以控制所发射的多个测试超声波的频率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方式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超声波的频率可以在5.0khz~6.0khz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超声波的频率可以在5.2khz~5.8khz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超声波的频率可以在5.4khz~5.6khz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超声波的频率可以在5.40khz~5.55khz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测试超声波的频率可以等差变化。例如,处理器可以控制前端换能器和/或后端换能器在5.40khz~5.55khz范围内每隔0.01khz发射一个测试超声波。
126.步骤2020,根据多个测试超声波的反射信号,生成与多个测试超声波对应的多个测试图像。
127.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端换能器和/或后端换能器在发射测试超声波后,可以接收自身发射的测试超声波的反射信号并将反射信号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可以进一步根据多个
测试超声波的反射信号,生成与多个测试超声波分别对应的多个测试图像。
128.步骤2030,识别多个测试图像中的病灶,并确定病灶在多个测试图像中的共振情况。
129.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识别每个测试图像中的病灶,并且判断病灶在每个测试图像中是否发生共振和/或共振的程度。
130.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根据图像识别模型识别每个测试图像中的病灶(如病灶所在的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识别模型可以为机器学习模型(如神经网络模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识别模型可以由多个样本对训练获得,每个样本对包括样本超声图像(如历史测试图像)和对应的病灶区域标签。
131.在一些实施例中,病灶发生共振时在测试图像中的特征与未发生共振时在测试图像中的特征不同。例如,发生共振的病灶可能在测试图像中具有伪影、重影等。通过对测试图像中病灶的特征进行识别能够判断病灶是否发生共振和/或共振的程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根据共振判断模型确定病灶在测试图像中的共振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共振判断模型可以为机器学习模型(如神经网络模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共振判断模型可以由多个样本对训练获得,每个样本对包括样本超声图像(如历史测试图像)和对应的病灶共振情况标签。
13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先识别测试图像中的病灶,再根据病灶所在区域的图像特征确定病灶在测试图像中的共振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直接根据测试图像识别获得病灶的共振情况。
133.步骤2040,根据病灶在多个测试图像中的共振情况,确定病灶的类型。
134.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根据病灶发生共振时(或共振程度最大时)对应的测试超声波的频率,确定病灶的类型。例如,若病灶在发射低频率测试超声波(如5.41khz)时发生共振,可以说明病灶的密度相对较大,是实质性的高密度神经纤维组织的可能性较大。又例如,若病灶在发射高频率的测试超声波(如5.54khz)时发生共振,可以说明病灶的密度相对较小,可能是低高密度神经纤维组织。
13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临床实验预先获知病灶发生共振的测试超声波的频率与病灶类型的对应关系。从而处理器可以根据病灶发生共振时(或共振程度最大时)对应的测试超声波的频率以及频率与病灶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病灶类型。
136.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及时根据测试超声波的反射信号,生成与测试超声波对应的测试图像,并识别测试图像中病灶的共振情况。当处理器识别到病灶发生共振(或共振程度大于设定阈值)时,可以确定病灶的类型并控制前端换能器和/或后端换能器停止发射测试超声波。例如,处理器可以先控制换能器发射一个频率为5.40khz的测试超声波,识别病灶在此时的测试图像中是否发生共振,之后逐渐加大测试超声波的频率(例如,从5.41khz直至5.55khz),持续监测测试图像中病灶的共振情况,当病灶发生共振(或共振程度大于设定阈值)时测试完成。
137.步骤2050,根据病灶的类型,控制前端换能器和/或后端换能器发射对应能量的超声波以消融病灶。
138.在一些实施例中,对高密度的神经纤维组织进行超声消融时,可以采用高功率模式的超声能量,例如超声能量对应的电流可以控制在360毫安。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低密度
的神经纤维组织进行超声消融时,可以采用相对低功率模式的超声能量,例如超声能量对应的电流可以控制在300毫安。在一些实施例中,病灶类型与超声能量(如超声能量对应的电流)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实验预先获得。通过采用与病灶类型对应的特定能量的超声波消融病灶,可以有效提升消融效率和消融效果。
13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超声消融的过程中,病灶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控制前端换能器和/或后端换能器持续发射用于成像的超声波,以监测病灶的变化,并根据病灶的变化调整用于消融的超声波的能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监测到病灶消融完成后,处理器可以及时控制前端换能器和/或后端换能器停止超声消融。
140.在一些实施例中,超声消融导管的外管(例如,外管110)上还设有非接触式的温度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用于探测病灶区域的温度。超声消融导管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温度探测器所探测的温度信号;根据温度信号控制前端换能器和/或后端换能器进行超声消融。
141.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端换能器或后端换能器可以用于对病灶进行超声消融。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端换能器和后端换能器可以同时对病灶进行超声消融。在进行超声消融过程中,随着超声能量的释放,病灶区域的温度会逐渐升高,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病灶区域及附近组织碳化。通过采用非接触式的温度探测器探测病灶区域的温度,处理器可以实时监测病灶区域的温度变化,从而能够根据温度信号控制启动或停止超声消融,以避免对组织造成损伤。
14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病灶区域的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时,处理器可以控制前端换能器和/或后端换能器启动超声消融;当病灶区域的温度大于设定阈值时,处理器可以控制前端换能器和/或后端换能器停止超声消融。蛋白质变性的温度一般为大于60℃,但当温度大于110℃时,蛋白质会开始碳化,因此温度的设定阈值可以为60℃~110℃范围内的一个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阈值可以设定为70℃~90℃范围内的一个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阈值可以设定为80℃,当温度大于80℃时,处理器可以控制前端换能器和/或后端换能器停止超声消融,当温度小于或等于80℃时,处理器可以控制前端换能器和/或后端换能器启动超声消融。
143.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根据病灶类型确定对应的温度设定阈值,从而对不同类型的病灶实现更高效、精准地消融。例如,对高密度的神经纤维组织进行超声消融时,温度的设定阈值可以相对较高(如设定为85℃)。又例如,对低密度的神经纤维组织进行超声消融时,温度的设定阈值可以相对较低(如设定为75℃)。在一些实施例中,病灶类型与温度设定阈值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验或经验预先确定。
144.应当注意的是,上述有关流程1000和流程2000的描述仅仅是为了示例和说明,而不限定本说明书的适用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说明书的指导下可以对流程1000和流程2000进行各种修正和改变。例如,增加或减少某些步骤,调整某些步骤的顺序等等。然而,这些修正和改变仍在本说明书的范围之内。
145.本说明书实施例可能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1)超声消融导管包括前端换能器和后端换能器,两个换能器产生的超声波具有重叠部分,从而能够在超声消融的同时进行超声成像,实时监测病灶区域的组织变化,实现精准高效消融;同时能够显著降低由于消融不可控带来的组织损伤等问题,可促使治疗结果可预测,手术过程简化,提升手术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2)通过调整前端换能器和后端换能器的间距,可以调整第一超声波和第二超声波的重叠区域,使得重叠区域与待消融病灶相匹配,从而提高消融治疗效果。(3)通过识别超声图像中病灶区域的清晰度,能够确定前端换能器和/或后端换能其的最佳位置,从而更有效的对病灶进行监测和/或消融。(4)通过识别病灶类型,可以采用与病灶类型对应的特定能量的超声波消融病灶,从而有效提升消融效率和消融效果。(5)通过采用非接触式的温度探测器探测病灶区域的温度,处理器可以实时监测病灶区域的温度变化,从而能够根据温度信号控制启动或停止超声消融,以避免对组织造成损伤。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实施例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不同,在不同的实施例里,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可以是以上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可能获得的有益效果。
146.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说明书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说明书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说明书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147.同时,本说明书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说明书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148.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说明书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申请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说明书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149.最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原则。其他的变形也可能属于本说明书的范围。因此,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替代配置可视为与本说明书的教导一致。相应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不仅限于本说明书明确介绍和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