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6458发布日期:2022-09-10 00:3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内窥镜器械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


背景技术:

2.科学的进步也促进了医学的进步及医疗器械的创新,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安全带来了保障。内窥镜的检查为疾病的可视化、微创化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也大大提高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大型创伤的治疗。可见内窥镜的检查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的医疗器械。医疗内窥镜的普及及其具有的基本功能中,为了保障视野的清晰度减少体内的污迹或液体造成的阻碍视野中,吸引功能是内窥镜的基本的配置器件。但是,由于内窥镜的检查与消毒规范的严格后,防止产品设计中的缺陷或消毒不能完全彻底的达到规范要求,内窥镜的因消毒灭菌的不彻底引起的交叉感染的案例有所增长。由于医用内窥镜的结构是一个及其精密复杂的产品,涉及的机械、塑模不同材料的组合、同时考虑临床应用的构造,可能存在着内部的通道不能彻底清洗消毒干净的风险。当前内窥镜的主要产品包括了不同科室领域应用的有如鼻腔镜、呼吸科气管镜、肝胆科胆道镜、宫腔镜镜、消化道镜等产品。内窥镜产品包含了图像显示、插入部、弯曲部、活检取样治疗的通道,为了保持清晰的图像的显示具备有对镜面清洗的送水、送气、吸引与活检取样共用的工作通道。
3.如上述所述在使用内窥镜做检查诊疗时,避免体内的液体或排泄物影响图像的清晰的观察、需要通过具备的送水、吸引的灌流方式来保障内窥镜的检查的完成。在完成内窥镜的检查后对内窥镜的管道的清洗消毒,尤其是吸引按钮、吸引阀体经清洗消毒后的重复使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必须避免污迹遗留在壁内的残留而引起交叉的感染。部分内窥镜无须吸引功能,也就不需使用吸引按钮及阀体的部件。
4.为了尽量避免吸引按钮、吸引阀体内的清洗消毒不当引起交叉感染及临床可接受的使用功能,在产品的初始设计时就充分考虑避免风险、及出现杜绝存在风险的产品的上市,是本次发明的重要基础概念。本次产品的设计为组合式的结构,将不易消毒的吸引按钮、吸引阀体、部分管道设计成成本低廉、功能达到重复使用的同等效果,两着的完美的结合既是以低成本易耗件不可重复使用品、避免交叉感染,减少使用者的成本支出,又能防止有交叉感染的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满足结构简单、维护强度小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的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如下:
7.该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装置包括阀体、移动阀杆,所述的阀体的内部具有空心腔体,移动阀杆在空心腔体内且可在空心腔体内上下移动,所述的阀体的上半部分为圆柱体,阀体的下半部分具有伞状斜面,所述的空心腔体的上
半部分为圆柱形,空心腔体的下半部分具有伞状斜面,所述的阀体的伞状斜面与所述的空心腔体的伞状斜面相吻合,所述的阀体的边缘与所述的空心腔体的边缘相吻合;
8.所述的阀体的一侧面具有与空心腔体的下半部分直通的第一通道口,阀体的另一侧面具有与空心腔体的伞状斜面连通的第二通道口,所述的移动阀杆上拉,使所述的阀体的伞状斜面与空心腔体的伞状斜面吻合时,所述的移动阀杆遮住所述的第二通道口,所述的装置密闭。
9.较佳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按钮和弹簧,所述的弹簧的下端固定在阀体的槽沟内,所述的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弹簧的槽沟内,所述的按钮被弹簧支撑且位于阀体上方。
10.较佳地,所述的按钮的下方具有圆形的凸出槽,所述的阀体的上方有凹形槽,按钮的凸出槽与阀体的凹形槽吻合,所述的按钮下压后按钮与阀体形成密闭状态。
11.较佳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底盖,所述的底盖位于阀体的底端,所述的底盖的前侧和后侧各有一个缺口,所述的底盖的侧面有凹槽。
12.较佳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阀座,所述的阀座的内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各有一个限位,所述的阀座的内侧装有限位柱,阀座的限位与底盖的缺口对应,阀座的限位柱与底盖的凹槽对应。
13.较佳地,所述的第一通道口与空心腔体的伞状斜面连通,所述的第一通道口与第二通道口位于不同侧的伞状斜面上。
14.较佳地,所述的第一通道口与外部的负压吸引泵相连,所述的第二通道口与液体相连。
15.较佳地,所述的装置的外部为圆柱体型。
16.采用了本发明的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由选材料、设计功能上做到了防范,也为内窥镜操作医生带来了安心及变革的新方式,减轻了维护工作中的强度,避免了医疗纠纷的产生的可能,是一个很具有前瞻性的创新理念。并将推广在大部分需要使用吸引功能的内窥镜上所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的未贯通两侧通道状态的结构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的俯视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的贯通两侧通道状态的结构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的实施例的未贯通两侧通道状态的结构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的实施例的贯通两侧通道状态的结构图。
23.图7为本发明的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的固定及自毁槽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的底盖的侧视图。
25.图9为本发明的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的底盖的俯视图。
26.图10为本发明的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的阀座的侧视图。
27.图11为本发明的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的阀座的俯视图。
28.附图标记:
[0029]1ꢀꢀꢀꢀꢀ
阀体
[0030]2ꢀꢀꢀꢀꢀ
弹簧
[0031]3ꢀꢀꢀꢀꢀ
移动阀杆
[0032]4ꢀꢀꢀꢀꢀ
伞状斜面
[0033]5ꢀꢀꢀꢀꢀ
第一通道口
[0034]6ꢀꢀꢀꢀꢀ
凹槽
[0035]7ꢀꢀꢀꢀꢀ
凸出槽
[0036]8ꢀꢀꢀꢀꢀ
空心腔体
[0037]9ꢀꢀꢀꢀꢀ
底盖
[0038]
10
ꢀꢀꢀꢀ
第二通道口
[0039]
11
ꢀꢀꢀꢀ
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0041]
本发明的该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其中包括阀体1、移动阀杆3,所述的阀体1的内部具有空心腔体8,移动阀杆3在空心腔体8内且可在空心腔体8内上下移动,所述的阀体1的上半部分为圆柱体,阀体1的下半部分具有伞状斜面4,所述的空心腔体8的上半部分为圆柱形,空心腔体8的下半部分具有伞状斜面4,所述的阀体1的伞状斜面4与所述的空心腔体8的伞状斜面4相吻合,所述的阀体1的边缘与所述的空心腔体8的边缘相吻合;
[0042]
所述的阀体1的一侧面具有与空心腔体8的下半部分直通的第一通道口5,阀体1的另一侧面具有与空心腔体8的伞状斜面4连通的第二通道口10,所述的移动阀杆3上拉,使所述的阀体1的伞状斜面4与空心腔体8的伞状斜面4吻合时,所述的移动阀杆3遮住所述的第二通道口10,所述的装置密闭。
[004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按钮11和弹簧2,所述的弹簧2的下端固定在阀体1的槽沟内,所述的弹簧2的上端固定在弹簧2的槽沟内,所述的按钮11被弹簧2支撑且位于阀体1上方。
[0044]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按钮11的下方具有圆形的凸出槽7,所述的阀体1的上方有凹形槽,按钮11的凸出槽7与阀体1的凹形槽吻合,所述的按钮11下压后按钮11与阀体1形成密闭状态。
[0045]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底盖9,所述的底盖9位于阀体1的底端,所述的底盖9的前侧和后侧各有一个缺口,所述的底盖9的侧面有凹槽。
[0046]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装置还包括阀座,所述的阀座的内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各有一个限位,所述的阀座的内侧装有限位柱,阀座的限位与底盖的缺口对应,阀座的限位柱与底盖的凹槽对应。
[0047]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通道口5与空心腔体8的伞状斜面4连通,
所述的第一通道口5与第二通道口10位于不同侧的伞状斜面4上。
[0048]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通道口5与外部的负压吸引泵相连,所述的第二通道口10与液体相连。
[0049]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装置的外部为圆柱体型。
[0050]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外部有弹簧2支撑的按键与上下可移动的斜面障碍移动杆,在一个阀体1内上下移动后,阻止或贯通两侧的通孔,达到空气体或流通体的贯通实现设计的目的。本设计使用在需要抽吸液体时一端口与负压吸引泵的连接,一端口与有液体连接,当按钮11没有按下时,斜面阀体1杆处于未移动位置,此时没有贯通两侧的通道,因此吸引泵抽吸的是贯通外部通孔的空气,当按下有弹簧2支撑的按钮11时,具有斜面支撑体向下移动,离开斜面障碍处、同时贯通了阀体1内的两侧的管道口,按钮11同时阻止了吸引空气的作用形成吸引的闭环力,从而达到抽取另一端液体的功能,达到和实现设计的目的与功能。
[0051]
本发明的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结构装置,包括具有斜面障碍的负压流量圆形阀体1、具有保持阀杆持续支撑的弹簧2和上下固定槽、具有上下移动防偏向的边缘槽阀体1杆、具有贴合斜面的伞型面、圆柱阀体1内的贯通外部的通孔口、与手柄固定吸引阀体1位置的凹槽6、按钮11的凸出槽7按至阀体1的凹形槽时形成密闭、伞型移动阀体1按下后阀体1内形成的贯通空间、固定及自毁槽。
[0052]
如图10和图11所示,负压装置装入阀座,阀座底部有两个限位,侧面装有限位柱。如图8和图9所示,负压装置的底盖有两个缺口,侧面有凹槽。
[0053]
如图7所示,负压装置装入阀座时,阀座的限位对准底盖的缺口,限位柱弹性结构顶入凹槽,限制负压装置拿出。自毁时,旋转负压装置,由于阀座限位在底盖缺口内限制旋转,而底盖凹槽受力脱落,可以拿出负压装置,并毁掉了凹槽,不能再次使用。
[0054]
本发明的装置的内部为异性空心体,一侧面有是与内部直通的通道口,一侧是由外侧口通过斜面弯曲通道与内部形成的通道口,上下移动的异性阀体1通过阀体1的底部装配后盖上密封盖,上下移动的斜面阀体1受外部弹簧2的支撑阀体1斜面与阀体1斜面相吻合,此时两个通道处于非对流的状态。
[0055]
外部为圆柱体型,上部有被弹簧2支撑的按钮11,弹簧2是套在圆柱体内,弹簧2的上下部均被固定在槽沟内,不会随压缩松开而偏移。
[0056]
在圆柱体内部上下移动的移动阀杆3的边缘与空心腔体8内部形成可上下移动的且不偏离的活动轨道。
[0057]
从圆柱体底部看圆柱体内部内有凹陷的斜面,斜面上有个与外相通的孔道,圆柱体的侧面有个与外相通的孔道。两个孔道圆径一致但是非对称性的。
[0058]
从圆柱体底部置入的上下移动阀杆3的一端为异性伞状式样,其伞状的斜面与圆柱体内的斜面相吻合,当两个斜面相吻合后,遮住圆柱体内的斜面上的与外相通的孔道、起到密闭的作用功能。
[0059]
圆柱体的底部有用于固定圆体柱阀体1底盖9,且底盖9是与圆柱体保持密封的状态。圆柱体底盖9的下方有凸出的圆槽,是用于与结合体的相固定。
[0060]
连接在上下移动的阀杆上的圆形按钮11的背面有凸出的圆形槽,当按钮11向下按至与圆柱体平面时,与阀体1形成合闭状态。
[0061]
当外部按钮11与阀体1密闭后,阀杆斜面离开阀体1内腔的斜面后,圆形腔体内形成新的空间使两个通孔互相开放贯通,此时外部的吸引泵能够抽取出与液体接触到的部位的液体,实现设计使用的功能。
[0062]
本装置的设计与管道的连接使用后为非重复使用品。在底部凹凸槽固定使用完拔出时,该凹凸边缘自动撕裂损坏,不可重复固定被使用、达到即用后即抛的产品。
[0063]
进入口孔除在吸引阀体1的下部口外,还可以改为与吸出口同样的另端斜面上。其效果和功能与下方出口位置有同等。
[0064]
在医学进步对使用在人体检查诊疗内窥镜需求逐年上升的趋势中,人们对内窥镜的应用和消毒的认识也越来越高。其中吸引腔体内的液体便于清晰观察病灶的功能是基本需要的功能,但是吸引后对吸引部件内残留污迹的消毒和灭菌的效果如何,一直也没有很好的去验证和检验,为了避免此部件带来的消毒或灭菌的不足产生的残留引起患者的交叉感染所致的次生感染风险,如何根据吸引阀体1的原理功能设计出简洁、低价、非重复性的吸引灌流阀体1是避免交叉感染引起的不必要的医学纠纷、减少潜在风险和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0065]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案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0066]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006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0068]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69]
采用了本发明的通过斜面障碍控制行程的负压装置,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由选材料、设计功能上做到了防范,也为内窥镜操作医生带来了安心及变革的新方式,减轻了维护工作中的强度,避免了医疗纠纷的产生的可能,是一个很具有前瞻性的创新理念。并将推广在大部分需要使用吸引功能的内窥镜上所使用。
[0070]
在此说明书中,本发明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