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6387发布日期:2022-09-24 00:4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雾化器。


背景技术:

2.雾化器是一种用于将盐水、水、药液、疫苗等试液雾化形成气溶胶供使用者吸入以治疗疾病的医疗器械。雾化器包括超声雾化器、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等多种类型。其中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因其临床效果好、操作方便,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目前的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参照图1,包括用于提供压缩气体的雾化器主机和用于将液体雾化的雾化杯。雾化杯包括杯体21、贯穿于杯体21底部的压缩气体管23、位于压缩气体管23上方的抵挡部25和供雾化的气溶胶排出的出气管27,所述杯体21内形成有围绕在压缩气体管23周围用于盛放药液的容液腔2121,压缩气体管23周侧形成有与容液腔2121连通的吸液槽242。使用时,操作者打开雾化杯,将药液注入容液腔2121中,高速流动的压缩气体从压缩气体管23朝向抵挡部25一端的开口喷出。根据伯努利原理,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从而在压缩气体管23的开口周围形成一片负压区域。从而吸液槽242在两端的压差作用下将容液腔2121内的药液吸至压缩气体管23上部开口处附近,喷出的气流携带药液与抵挡部25撞击使得药液雾化形成气溶胶并从出气管27吹送至使用者处供使用者吸入。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每次雾化治疗时都需要打开雾化杯并加注药液,操作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操作者往雾化杯内加注药液,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器。
6.一种雾化器,包括用于提供压缩气体的雾化器主机和用于雾化药液的雾化杯;所述雾化杯包括杯体、贯穿所述杯体底部与所述雾化器主机相连的压缩气体管、套设在所述压缩气体管外侧的套筒、位于所述压缩气体管上方的抵挡部和供雾化的药液排出的出气管,所述压缩气体管朝向所述抵挡部的一端开设有一喷气口,所述杯体内形成盛放药液的容液腔,所述套筒和所述抵挡部位于所述杯体内,所述套筒内周开设有吸液槽,所述吸液槽的下端与所述容液腔连通,所述吸液槽的上端靠近所述喷气口;所述雾化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杯体外的预装液装置,所述预装液装置包括安装在杯体外侧上的安装筒、至少两个用于预装药液的药液管和滑移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筒远离所述杯体一侧的注液盖;所述安装筒沿轴向开设有与所述药液管对应的放置腔,所述放置腔沿所述安装筒周向均匀布置,所述药液管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放置腔内;所述药液管包括用于盛装药液的管体、用于滑动密封所述管体一端的密封活塞和用于密封所述管体另一端的弹性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活塞滑动安装在所述管体朝向所述注液盖的一端内,所述弹性密封机构安装在所述管体远离所述密封活塞的一端外,所述管体朝向所述弹性密封机构的一端开设有出流孔,所述杯体外侧在每个所述放置腔对应处开设有与所述放置腔连通的进液孔;所述注液盖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安装筒的盖板和与所述盖板相连且套设在所述安装筒外的盖环,所述盖板朝向所述药液
管的一侧设置有一用于驱动所述密封活塞轴向滑移的推块。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雾化器主机的出气口与压缩气体管相连,压缩气体管内高速流动的压缩气体从喷气口喷出,从而在喷气口附近形成一负压区域,套筒套设在压缩气体管外侧,吸液槽的一端与容液腔连通,吸液槽的另一端靠近喷气口。雾化药液时,容液腔内加注的药液在吸液槽两端的压差作用下被吸至喷气口附近,并在喷气口喷出的气流的裹挟下与抵挡部撞击形成小液滴,小液滴附着在杯体内的气流上形成气溶胶经出气管被使用者吸入;安装筒固定设置在杯体外侧,用于固定安装药液管;密封活塞和弹性密封机构分别密封管体两端,从而药液管可随雾化杯一起携带而不易发生漏液,方便了操作者使用;注液盖的盖板上设置有用于推动密封活塞滑移从而加注药液的推块,当推块静置时,弹性密封机构密封药液管的出流孔;当推块推动密封活塞滑移时,管体内液体在密封活塞的挤压下压强增大,弹性密封机构被挤开,出流孔与进液孔连通从而药液流入容液腔中;当药液加注完成后,推块停止挤压密封活塞,弹性密封机构密封出流孔,使得杯体内雾化后的药液不易从进液孔流至药液管内降低药液的利用效率;药液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安装筒上的放置腔数量与药液管的数量相同;药液管可定量预装药液,便于操作者向容液腔内加装药液,同时至少两个药液管的设置使得预装也装置可加装至少两次药液,由此减少了操作者加装药液时的麻烦。
8.优选的,所述盖环的内侧周向均匀设有至少两个圆弧状的卡块,所述安装筒外侧周向设有一圈卡条,当所述注液盖与所述安装筒盖合时,所述卡条位于所述卡块朝向所述盖板的一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呈圆弧状,方便了盖环与安装筒卡接;盖环安装在安装筒外侧时,卡条限位卡块使得盖环不易从安装筒上脱离,同时盖环可相对安装筒转动以调整推块对齐任一密封活塞,盖环也可朝靠近杯体的方向滑移以驱动密封活塞将药液挤出。
10.优选的,所述安装筒外侧开设有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安装轴向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药液管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定位槽沿所述安装筒周向均匀布置;所述卡块与所述定位槽相对应,当所述注液盖转动至所述推块与任一所述密封活塞对齐时,所述滑块滑入所述定位槽中。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块与任意一个密封活塞对齐时,卡块滑入对应的定位槽,定位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安装筒的轴向,从而卡块沿定位槽滑移时,推块沿安装筒轴向推动密封活塞,由此便于操作者转动注液盖实现推块的定位,进而便于操作者加注药液。
12.优选的,所述安装筒外套设有一复位弹簧,所述盖环外侧周向设有一圈凸缘,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杯体外侧相抵,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凸缘相抵。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抵接在凸缘和杯体外侧之间,当操作者向杯体内加药液时,注液盖向靠近杯体方向滑移,复位弹簧被压紧;当药液加注完毕时,操作者松开注液盖,注液盖在复位弹簧驱动下向远离杯体的方向滑移直至回复初始位置,由此实现注液盖的自动复位,简化了操作者的操作。
14.优选的,所述放置腔与所述药液管均为圆柱状,所述放置腔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药液管外侧设有与所述放置腔适配的外螺纹。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腔和药液管均为圆柱状,药液管与安装筒通过螺纹连接,使得药液管与安装筒连接紧密,拆装方便。
16.优选的,所述放置腔与所述药液管均为扇形,所述药液管与所述放置腔过盈配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腔和药液管均为扇形,从而较大限度地利用安装筒的空间,在装药量相同时安装筒所占的空间较小,从而减少了雾化杯的体积,方便运输和携带;药液管与安装筒插接连接,药液管拆装较为方便。
18.优选的,所述弹性密封机构包括连通所述管体的密封管、用于密封所述出流孔的密封球、驱动所述密封球与所述出流孔的孔口边沿抵接的推力弹簧和供所述推力弹簧安装的弹簧座,所述出流孔的孔口呈与所述密封球适配的弧状,所述弹簧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密封管内,所述推力弹簧连接在所述弹簧座和所述密封球之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管与管体相连,管体内的药液可在密封活塞的驱动下流入密封管内;推力弹簧连接在弹簧座和密封球之间,从而驱动密封球抵紧出流孔的孔口边沿,以密封出流孔,使得密封活塞未滑移时管体内的药液不易从出流孔流出,便于雾化杯的运输携带;出流孔的孔口呈与密封球适配的弧状,使得密封球对出流孔的密封效果更好;当操作者按压注液盖时,密封活塞朝弹性密封机构方向挤压药液,密封球在药液的挤压下压缩推力弹簧并脱离出流孔,药液可沿出流孔流至密封管内并从进液管流入容液腔内;同时,当药液加注完成时,推力弹簧回弹驱动密封球复位密封出流孔,杯体内的药液雾化后形成的气溶胶不易从进液孔流入药液管内,由此降低了药液雾化时的浪费。
20.优选的,所述弹性密封机构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设在所述推力弹簧内,所述弹簧座上开设有供所述导向杆滑移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密封球相连,所述导向杆的远离所述密封球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的一端穿设在导向孔中,导向杆的另一端与密封球相连,导向杆在导向孔的导向作用下适于沿导向孔轴向滑移,从而密封球沿直线靠近或远离出流孔,由此使得密封球对出流孔的密封更稳定。
22.优选的,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密封球的一端设有持握块,所述密封活塞远离所述弹性密封机构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设置有勾取带。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远离密封球的一端穿过导向孔并设有持握块,操作者拉动持握块带动导向杆将密封球从出流孔处拉开,并用钩子从管体另一端勾住勾取带将密封活塞向远离出流孔方向滑移回复至初始位置,从而便于药液管复装药液,提高药液管的利用率,节省成本。
24.优选的,所述杯体内还设有用于连通外界大气的空气管,所述空气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抵挡部和所述喷气口外。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杯体内设有用于连通外界大气的空气管,空气管通过大气口引入外界的空气以平衡杯体内部的压力,维持吸液槽两端的压差,使得药液能持续被吸至喷气口处进行雾化;同时喷气口位于空气管内,使得加注药液时药液不易撒入空气管内,减少了药液的浪费。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雾化杯的杯体外侧设置有一预装液装置,预装液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定装药液药液管,注液盖上的推块推动药液管的密封活塞滑移将药液从药液管内排至容液腔
内,实现药液的定量加装;同时药液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转动注液盖使得推块对准不同的药液管即可再次加装药液,方便了操作者加装药液;药液管的管体远离注液盖的一端设有弹性密封机构,未加注药液时,弹性密封机构密封管体,使得管体内的药液不易流出,便于雾化器的携带运输,同时雾化后的气溶胶不易流至管体内,提升了药液的利用率;2.本技术在盖环内侧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卡块,安装筒外侧周向设置有一圈卡条,卡块和卡条配合使得盖环不易从安装筒上脱落,同时安装筒周侧轴向设置有与卡块对应的限位槽,当卡块旋转滑入限位槽中时,推块与任意一个密封活塞对应,从而实现推块的定位,便于使用者加注药液;3.本技术在盖环外侧周向设置有一圈凸缘,凸缘和杯体外侧之间抵接有一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能够在使用者停止按压注液盖后自动驱动注液盖复位,简化了操作者的操作。
附图说明
27.图1是背景技术中的雾化杯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雾化器主机和雾化杯的连接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雾化杯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雾化杯剖视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图3中a处放大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安装筒示意图。
3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药液管剖视图。
3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注液盖示意图。
35.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吸液槽和抵挡部的剖视图。
36.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抵挡部和套筒的示意图。
37.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面罩安装示意图。
38.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预装液装置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1、雾化器主机;11、进气口;12、出气口;13、空气滤芯;2、雾化杯;21、杯体;211、上壳;2111、流动腔;2112、导流面;2113、凸环;2114、环状空腔;2115、进液孔;212、下壳;2121、容液腔;2122、支脚;213、下弹簧槽;22、预装液装置;221、安装筒;2211、放置腔;2212、卡条;2213、定位槽;2214、夹板;222、药液管;2221、管体;22211、出流孔;2222、密封活塞;22221、硬质盘;22222橡胶套;22223、凹槽;22224、勾取带;2223、弹性密封机构;22231、密封管;22232、弹簧座;22233、推力弹簧;22234、密封球;22235、导向杆;22236、持握块;22237、导向孔;223、注液盖;2231、盖板;22311、推块;2232、盖环;22321、卡块;22322、凸缘;22323、挡环;22324、上弹簧槽;224、复位弹簧;23、压缩气体管;231、直管段;232、锥管段;2321、喷气口24、套筒;241、支块;242、吸液槽;25、抵挡部;251、连接板;252、星状挡板;253、挡柱;254、限位板;26、空气管;261、大气口;27、出气管;28、球接管;29、面罩;3、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11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参照图2,雾化器包括用于提供压缩气体的雾化器主机1和用于雾化药液的雾化杯2,雾化器主机1通过软管3与雾化杯2相连为雾化杯2提供用于雾化药液的压缩气体。
42.其中,雾化器主机1为一空气压缩机,其包括一个用于吸入空气的进气口11和一个用于排放压缩气体的出气口12。雾化机主机在出气口12处连接软管3输出压缩气体。
43.参照图3和图4,雾化杯2包括杯体21、安装在杯体21外用于预装药液的预装液装置22、贯穿所述杯体21底部的压缩气体管23、套设在所述压缩气体管23外侧的套筒24、位于所述压缩气体管23上方的抵挡部25、套设在抵挡部25和压缩气体管23顶部外的空气管26和连接在杯体21上方用于将雾化形成的气溶胶排出的出气管27。
44.杯体21包括卡接扣合的上壳211和下壳212。下壳212内形成有盛装药液的容液腔2121,下壳212外部设置有三个支脚2122,以供雾化杯2在未使用时竖直放置。上壳211内部形成一供气溶胶流动的流动腔2111,出气管27连接在上壳211的上方且与流动腔2111连通。流动腔2111上侧壁具有一倾斜的导流面2112,药液雾化形成的气溶胶经导流面2112的导流后流入出气管27内。上壳211上方外部设有一圈套设在出气管27外部的凸环2113,凸环2113和出气管27外侧之间形成一圈环状空腔2114。
45.参照图4和图5,预装液装置22包括固定安装在上壳211上的安装筒221、用于预装药液的药液管222和用于驱动药液管222排出药液的注液盖223。药液管222安装在安装筒221内,注液盖223滑移转动安装在安装筒221远离杯体21的一侧以封闭安装筒221的开口。
46.参照图5和图6,安装筒221与杯体21一体注塑成型。安装筒221沿轴向开设有供药液管222安放的放置腔2211,放置腔2211的数量与药液管222的数量相同,且放置腔2211沿安装筒221周向均匀布置。杯体21在与每个放置腔2211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进液孔2115,每个进液孔2115均与对应的放置腔2211连通。药液管222中的药液可经放置腔2211从进液孔2115流入容液腔2121内,方便了操作者加注药液。
47.参照图5和图7,药液管222包括用于装药液的管体2221、滑动密封管22231体2221朝向注液盖223一端的密封活塞2222和密封管22231体2221远离注液盖223一端的弹性密封机构2223。药液管22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减少操作者多次加注药液时的麻烦。本实施例中具体以设置三支药液管222和三个放置腔2211的方式加以示出。
48.管体2221为一端有底的圆柱形容器,管体2221的底部与弹性密封机构2223相连,且管体2221的底部开设有供药液流出的出流孔22211。管体2221的容积可根据用药定量设计,每支药液管222预装一次用药的剂量,从而便于操作者定量加装药液。
49.密封活塞2222包括由塑料制成的硬质盘22221和套设在硬质盘22221外的橡胶套22222。橡胶套22222与管体2221内壁相抵以密封管22231体2221,硬质盘22221用以支撑橡胶套22222,使得橡胶套22222不易因形变而导致密封失效。
50.参照图9,弹性密封机构2223包括与管体2221密封连接的密封管22231、固定在密封管22231内的弹簧座22232、安装在弹簧座22232上的推力弹簧22233和用于密封出流孔22211的密封球22234。推力弹簧22233抵接在弹簧座22232和密封球22234之间,驱动密封球22234抵紧出流孔22211的孔口边沿以密封管体2221。由此,密封活塞2222和密封球22234共同密封管22231体2221内的药液,使得药液管222在携带和运输过程中不易漏出,便于药液
管222预装药液后单独运输或随同雾化杯2一同携带。
51.其中,密封管22231外周设有外螺纹,放置腔2211靠近杯体21一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密封管22231与放置腔2211内壁螺纹连接,由此使得药液管222与安装筒221的连接稳定且方便。
52.出流孔22211朝向密封球22234一侧的孔口呈与密封球22234适配的弧状,密封球22234能够卡入出流孔22211的孔口中,从而增大了密封球22234与出流孔22211的抵接面积,加强了密封球22234对出流孔22211的密封效果。
53.参照图5、图6和图8,注液盖223包括用于覆盖安装筒221开口的盖板2231和连接在盖板2231朝向安装筒221一侧的盖环2232。盖环2232套设在安装筒221外并可相对安装筒221转动和滑移。盖板2231上偏心设置有一个推块22311,推块22311为与管体2221适配的圆柱形,即推块22311能够插入管体2221中。推块22311轴线到盖板2231中心的距离与药液管222轴线到安装筒221轴线的距离相同,从而随着盖板2231的转动,推块22311可随盖板2231转动并依次与每一个药液管222的密封活塞2222对准。
54.当推块22311与任一密封活塞2222对准时,操作者按下盖板2231,注液盖223相对安装筒221向靠近杯体21的方向滑移,推块22311与密封活塞2222相抵并推动密封活塞2222向靠近杯体21的方向滑移,从而密封活塞2222挤压管体2221内的药液,使得管体2221内的压强增大。药液挤压密封球22234使得推力弹簧22233压缩,密封球22234离开出流孔22211,药液从出流孔22211中流至密封管22231内。密封管22231内的药液从进液孔2115流入杯体21内实现药液的加装。
55.其中,盖环2232远离盖板2231的一端内侧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卡块22321。安装筒221朝向盖板2231的一端的外侧周向设有一圈环形的卡条2212。注液盖223安装在安装筒221上时,卡条2212位于卡块22321朝向盖板2231的一侧,卡块22321与安装筒221的外周侧相抵。当注液盖223向远离杯体21的方向滑移时,卡环可与卡块22321相抵从而注液盖223不易从卡块22321上脱出。其中,卡块22321与卡条2212相抵的一侧呈圆弧形,从而方便注液盖223和安装筒221的卡接安装。
56.此外,安装筒221外周开设有延伸方向平行于安装筒221轴向的定位槽2213,定位槽2213的数量与卡块22321相同,且定位槽2213沿安装筒221周向均匀分布。操作者转动注液盖223,推块22311与任一药液管222的密封活塞2222对齐时,卡块22321正好滑入一个定位槽2213中。当推块22311转至与另一药液管222的密封活塞2222对齐时,卡块22321从一个定位槽2213滑至另一定位槽2213中。当操作者按压注液盖223向杯体21内加注药液时,卡块22321沿定位槽2213向靠近杯体21的方向滑移。由此方便操作者对准推块22311和密封活塞2222进而加注药液。
57.盖环2232靠近杯体21的一端的外侧周向设置有一圈凸缘22322。凸缘22322朝向杯体21的一侧周向开设有一环形的上弹簧槽22323。杯体21外侧开设有一围绕在安装筒221外侧的下弹簧槽213,上弹簧槽22324和下弹簧槽213的槽壁之间抵接有一复位弹簧224。操作者按压注液盖223时,注液盖223压紧复位弹簧224;药液加注完毕后,操作者松开注液盖223,注液盖223在复位弹簧224的驱动下自动回复至初始位置,简化了操作者加液时的操作。
58.参照图7,密封球22234上连接有一导向杆22235,导向杆22235穿设在推力弹簧
22233内。弹簧座22232开设有一导向孔22237,导向杆22235的一端穿过导向孔22237且导向杆22235可相对导向孔22237滑移。由此导向杆22235对密封球22234和推力弹簧22233弹簧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密封球22234对出流孔22211的密封更稳定。
59.导向杆22235远离密封球22234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一持握块22236。硬质盘22221朝向注液盖223的一侧开设有一凹槽22223,凹槽22223外固定设置有一勾取带22224。管体2221内的药液加注完成后,需要对管体2221进行复装药液时,操作者拉动持握块22236将密封球22234拉离出流孔22211,用钩子勾住勾取带22224将密封活塞2222拉动复位至管体2221远离出流孔22211的一端,并用注射器等工具向管体2221内加注药液。由此使得药液管222能重复利用,降低了药液管222的使用成本。
60.参照图9,压缩气体管23包括位于杯体21外的直管段231和位于杯体21内的锥管段232。直管段231位于杯体21外,锥管段232位于容液腔2121内,锥管段232沿杯体21底壁向上凸出用以喷出压缩气体雾化药液。
61.其中,锥管段232的管径沿远离杯体21底壁的方向逐渐缩小,使得锥管段232内的气体流速不断增大。椎管段远离杯体21底壁的一端具有一喷气口2321,锥管段232内的高速气流可经喷气口2321向上喷出。
62.套筒24为一与锥管段232适配的锥形筒,即套筒24可套设在锥管段232外侧。套筒24的下端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支块241,支块241与杯体21的底壁相抵从而支撑套筒24。套筒24内侧壁沿母线方向开设有两个吸液槽242,吸液槽242的一端位于容液腔2121内,吸液槽242的另一端位于喷气口2321附近。
63.当高速流动的气流从喷气口2321喷出时,由于喷气口2321附近气体流速较大,从而在喷气口2321附近形成一片负压区域。从而吸液槽242上端的压强小于吸液槽242下端的压强。容液腔2121内的药液从支块241之间的间隙被吸入吸液槽242中,又经吸液槽242被吸送至喷气口2321附近并在高速气流的裹挟下向上吹出。
64.参照图9和图10,抵挡部25包括连接在套筒24外侧的连接板251、与连接板251相连且位于喷气口2321上方的星状挡板252、连接在星状挡板252朝向喷气口2321一侧的挡柱253和水平连接在挡板一侧的限位板254。套筒24、连接板251、星状挡板252、挡柱253和限位板254一体注塑成型。
65.挡柱253正对喷气口2321,喷气口2321喷出的裹挟着药液的高速气流冲击在挡柱253上将药液撞碎成小颗粒,撞碎的药液附着在杯体21内的气流上形成气溶胶,并在流动腔2111内流动至出气管27处排出。星状挡板252挡在挡柱253上方,用于阻挡向上方飞出的药液并使之流回容液腔2121内重新雾化。
66.参照图4和图9,空气管26的一端套设在星状挡板252、挡柱253和喷气口2321外。空气管26远离星状挡板252的一端具有一与环状空腔2114连通的大气口261。药液雾化时,外界空气从大气口261流入空气管26中,并经空气管26流入杯体21内为杯体21内补气平衡压力。
67.此外,空气管26靠近星状挡板252的一端与限位板254上侧相抵,由此使得套筒24和抵挡部25限位在空气管26和杯体21底部之间,使得套筒24和抵挡部25不易相对锥管段232发生滑移,雾化药液的效果更稳定。
68.参照图11,出气管27远离上壳211的一端连接有一个球接管28,出气管27通过球接
管28球铰接有一面罩29。操作者佩戴面罩29进行雾化治疗时可通过转动面罩29调整到合适的角度。
69.本技术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加注药液时,操作者转动注液盖223使得推块22311与密封活塞2222对准,按压注液盖223,推块22311推动密封活塞2222将药液管222内的药液加入容液腔2121内。药液加注完毕后,操作者放开注液盖223,复位弹簧224推动注液盖223复位。需要在次加注药液时,操作者转动注液盖223,使得推块22311对准另一密封活塞2222,按压注液盖223实现加注药液。
70.安装药液管222时,将预装好药液的药液管222放入放置腔2211内,转动药液管222螺纹连接药液管222和安装筒221,随后将注液盖223卡接盖合在安装筒221外封闭安装筒221。
71.雾化药液时,喷气口2321向上喷出高速气流,吸液槽242吸取的药液随高速气流一起撞击挡柱253并破碎成细小的颗粒,药液颗粒附着在气流上形成气溶胶并从出气管27排出供操作者吸入。
72.实施例2:本技术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12,安装筒221为一中空的圆筒,安装筒221内设置有三块相连的夹板2214,三块夹板2214之间的角度相同。三块夹板2214将安装筒221的内腔分割成相同的三份扇形的放置腔2211。药液管222的形状为与放置腔2211相适配的扇形,即药液管222能够插入放置腔2211中,且药液管222与放置腔2211过盈配合。由此使得安装筒221内的空间得到有效利用,减少了安装筒221占用的空间,便于雾化器的运输和携带。
73.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实施原理为:安装药液管222时,操作者将预装药液的药液管222插入放置腔2211内,实现药液管222和安装筒221的插接后,将注液盖223卡接盖合在安装筒221外封闭安装筒221。
7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