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式电极及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36863发布日期:2022-09-24 04:4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戴式电极及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穿戴式电极及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


背景技术:

2.自动体外除颤器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电击器、自动除颤器、心脏除颤器及傻瓜电击器等,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当患者发生室颤造成心跳骤停时,只有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才能有效制止患者猝死,而大部分心脏骤停患者在发病时都处于没有专业人员在场的环境,因此在公共环境中设置可供非专业人士使用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大大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几率。
3.随着技术的进步,一种可穿戴式的自动除颤器被应用到医学领域,为存在潜在室颤风险的患者提供随身的自动拯救帮助,可穿戴式的自动除颤器的电极通过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束缚结构被束缚在患者体表的预定位置上,但是这些电极的面积较大,且为了能实现对患者放电的目的,电极通常采用金属制成,并紧贴患者体表,易造成患者的不舒适感,常有患者因为这种不舒适感而拒绝使用可穿戴式自动除颤器,从而在发病时错失拯救的机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式电极及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穿戴式电极,其中,包括:
6.一金属薄片,包括用以接触人体的接触面,及与所述接触面相对的背面;
7.一软垫,设置于所述金属薄片的背面,所述软垫包括复数个均布的且穿透所述软垫两面的通孔;
8.复数个硬质电极,分别可活动的设置于复数个所述通孔内;
9.复数条第一导线,分别自所述通孔背向所述金属薄片的一端伸入,并与对应的所述硬质电极连接;
10.一软金属层,设置于所述金属薄片与所述软垫朝向所述金属薄片的一面之间,所述软金属层朝向所述金属薄片的一面与所述金属薄片紧密贴合,所述软金属层朝向所述软垫的一面延伸至复数个所述通孔内,并分别于复数个所述硬质电极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软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金属薄片的厚度。
12.进一步的,所述软金属层的材质包括铟或铟锡合金。
13.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薄片的材质为铜或者铝。
14.进一步的,所述硬质电极为金属球或者金属销。
15.进一步的,所述硬质电极的材质为铜或者铝。
16.进一步的,所述软垫材质为橡胶。
17.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截面为圆形。
18.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19.进一步的,还包括:
20.至少一条第二导线;
21.至少一个通孔中未设置所述硬质电极,至少一条所述第二导线自未设置所述硬质电极的所述通孔中穿过,并直接连接所述软金属层,或者
22.所述第二导线绕过所述软垫,直接连接所述软金属层。
23.进一步的,还包括:
24.至少一条第三导线;
25.至少一条所述第三导线绕过所述软垫及所述软金属层,直接连接所述金属薄片。
26.进一步的,还包括:
27.一软套,所述金属薄片,所述软金属层及所述软垫被包裹于所述软套内,所述软套对应所述金属薄片的一面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暴露位于所述软套内的所述金属薄片,所述金属薄片的边缘,与所述开口的边缘固定连接。
28.还提供,一种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其中,包括上述的穿戴式电极。
29.进一步的,还包括:
30.一控制单元;
31.一选择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及于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的分别连通复数个所述硬质电极、所述软金属层及所述金属薄片;
32.一测试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及所述选择电路,用以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下测试每两个所述硬质电极之间,和/或每个硬质电极与所述软金属层之间,和/或每个硬质电极与所述金属薄片之间,和/或所述软金属层与所述金属薄片之间是否导通。
33.进一步的,还包括:
34.一放电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及所述选择电路,用以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下向所述穿戴式电极放电。
35.进一步的,还包括:
36.一提示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以于所述放电电路向所述穿戴式电极放电前,于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发出提示。
37.进一步的,还包括:
38.一取消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以于所述放电电路向所述穿戴式电极放电前向所述控制单元发出一取消放电的信号;
39.一触发机构,设置于所述取消电路中,用以可操作的控制所述取消电路发出所述取消放电的信号。
40.进一步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一触发按钮。
41.进一步的,还包括:
42.一心电数据采集单元,所述心电数据采集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并通过所述选择电路连接所述软金属层,和/或所述金属薄片;
43.一心电数据判断单元,连接所述心电数据采集单元及所述控制单元,用以于采集到的所述心电数据异常时向所述控制单元发出向所述穿戴式电极放电的信号。
44.进一步的,还包括:
45.一低功耗报警单元,连接所述心电数据判断单元,用以于所述心电数据满足一第一预定条件时由一休眠状态进入一工作状态,以连接一外部的移动终端;
46.一高功耗报警单元,连接所述心电数据判断单元及所述第功耗报警单元,用以于所述心电数据异常时,或者所述低功耗报警单元无法连接所述外部的移动终端时,由一休眠状态进入一工作状态进行报警。
47.进一步的,所述低功耗报警单元包括蓝牙通信装置,紫蜂通信装置,近场通信装置。
48.进一步的,所述高功耗报警单元包括移动网络通信装置。
49.本发明提供的穿戴式电极可根据患者身体表面形态弯曲的穿戴式电极,提高可穿戴式自动除颤器的佩戴舒适度。
附图说明
5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穿戴式电极的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52.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穿戴式电极的实施例中软垫、硬质电极软金属层及金属薄片的爆炸图;
53.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穿戴式电极的实施例的中软垫、硬质电极软金属层及金属薄片组装后的剖切图;
54.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的实施例的模块结构图;
55.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的选择电路及测试电路的实施例的电路图;
56.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具有心电数据采集单元及心电数据判断单元的实施例的模块结构图;
57.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具有低功耗报警单元及高功耗报警单元的实施例的模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58.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9.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示,提供一种穿戴式电极,其中,包括:
60.一金属薄片101,包括用以接触人体的接触面,及与接触面相对的背面;
61.一软垫102,设置于金属薄片101的背面,软垫102包括复数个均布的且穿透软垫两面的通孔103;
62.复数个硬质电极104,分别可活动的设置于复数个通孔103内;
63.复数条第一导线105,分别自通孔103背向金属薄片101的一端伸入,并与对应的硬质电极104连接;
64.一软金属层106,设置于金属薄片101与软垫102朝向金属薄片101的一面之间,软金属层106朝向金属薄片101的一面与金属薄片101紧密贴合,软金属层106朝向软垫102的一面延伸至复数个通孔103内,并分别于复数个硬质电极104连接。
65.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通常至少需要使用两个穿戴式电极,其中一个穿戴式电极贴在患者左乳头外侧下方,另一个穿戴式电极贴在患者右侧锁骨正下方,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极贴敷的人体位置并不平坦,且每个患者的体型均有不同,因此患者在佩戴穿戴式电极时会感到非常的不适。而现有技术中一些可弯折的电极只能根据预先设置的折痕进行弯折,并不能根据患者体型任意弯折,因此无法真正改善穿戴式电极的佩戴舒适度。
66.上述技术方案中,金属薄片101可根据患者身体表面的形貌进行任意的弯折,软垫102可配合金属薄片101一同被弯折,软垫102中均布的复数个通孔103中的硬质电极104可使电能被均匀的充分的施加到金属薄片101上,软垫102与金属薄片101之间的软金属层106紧密的贴靠在金属薄片101朝向软垫102的一面,当金属薄片101弯折时,软金属层106可以为金属薄片101提供充分的挠性,同时增加金属薄片101弯折时的弯曲半径,防止金属薄片101被弯折成尖锐的角度导致金属薄片101断裂。
67.进一步的,软金属层106还被用以连接金属薄片101以及位于软垫102的通孔103中的硬质电极104,当金属薄片101与软金属层106一同被弯折时,软垫102随同弯折,此时软垫102的通孔103中的硬质电极104在软金属层106的牵拉或推动下,于通孔103中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此时软垫102可给硬质电极104提供缓冲,防止硬质电极104及硬质电极104连接的第一导线105之间发生挤压或碰撞,导致硬质电极104与第一导线105之间的连接损坏。
68.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软金属层106的厚度可大于金属薄片101的厚度。该技术方案中,厚度大于金属薄片101的软金属层106可为金属薄片101提供充分的挠性,以及在金属薄片101被弯折时提供足够的支撑,防止金属薄片101被折断。
6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软金属层106的材质可以包括铟或铟锡合金。该技术方案中,铟或铟锡合金为软质地金属且具有可延展性,当软质金属层106厚度较小时可以被任意的弯曲,并且铟或铟锡合金具有较低的熔点,因此可在加工时将液态的铟或铟锡合金填充在金属薄片101和软垫102之间,液态的铟或铟锡合金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填缝效果,可使液态的铟或铟锡合金充分的流入软垫102的各个通孔103中与硬质电极104充分的接触,并可以通过在金属薄片101朝向软垫102的一面及硬质电极104表面采取助焊措施,使铟或铟锡合金凝固后与金属薄片101及硬质电极104产生焊接效果。优选的,助焊措施可采用助焊剂。
7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金属薄片101的材质可以是铜或者铝。
7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金属薄片101的厚度可以设置在0.1mm-0.5mm范围内,在此基础上,优选的,软金属层106的厚度可以是金属薄片101厚度的2-3倍。
7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硬质电极104可采用金属球或者金属销。该技术方案中可
采用形状与通孔103适配的金属球或金属销来实现硬质电极104,使硬质电极104在通孔103中具有沿通孔长度方向活动的能力,让软垫102因弯折而变形时,通孔103将随软垫102的变形而变形,可沿通孔103长度方向活动的硬质电极104,可以更好的适应通孔103的变形。
7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硬质电极104的材质可采用铜或者铝。
7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软垫102的材质可采用耐热的弹性材料,如耐热的橡胶材质。
7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通孔103的截面可以采用圆形或者椭圆形。
76.进一步优选的,相邻的通孔103之间的间距可大于通孔103的直径,该技术方案中,相邻通孔103之间的间距大于通孔103的直径,可减少每个通孔103中的硬质电极104对软垫102弯折形成的阻力。
77.上述技术方案中,穿戴式电极整体上为一片状体,尺寸可以根据适用患者的身材被预先定义好,尺寸具体的定义方式现有技术中有诸多记载,且并非本身请的关注点,因此不再赘述。
78.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
79.至少一条第二导线107;
80.至少一个通孔103中未设置硬质电极104,至少一条第二导线107自未设置硬质电极104的通孔中穿过,并直接连接软金属层106,或者
81.第二导线107绕过软垫102,直接连接软金属层106。
82.该技术方案,通过一条独立的第二导线107直接连接软金属层106,是软金属层106与各个硬质电极104可被独立的连接,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通过一选择电路,经第一导线105分别连接每个硬质电极104以及经第二导线107连接软金属层106,选择电路选择连通或断开各个硬质电极104,或软金属层106,可测试各个硬质电极105与软金属层106之间的导通情况。如可通过选择电路,选择导通一对硬质电极104,来测试该对硬质电极104是否导通,按照此法可测试每一对硬质电极104之间是否导通,由于所有硬质电极104均通过软金属层106导通,因此可测试每个硬质电极与软金属层106之间的连接是否正常。本技术提供的穿戴式电极片可根据患者体表形貌进行弯曲,在弯曲后通过上述方法即可测试硬质电极104与软金属层106的连接在弯曲过程中是否受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还可以通过选择电路断开所有硬质电极104,仅保持与软金属层106的连接,使软金属层106与金属薄片101作为一个独立的检测患者心电数据的电极使用。
8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还可以包括:
84.至少一条第三导线108;
85.至少一条第三导线108绕过软垫102及软金属层106,直接连接金属薄片101。
86.该技术方案中,上文描述的选择电路可通过至少一条第三导线108与金属薄片101可控制的导通或者断开。如选择电路可选择断开第一导线105连接的所有硬质电极104,并通过第二导线107导通软金属层106,以及通过第三导线108导通金属薄片101来测试软金属层106与金属薄片101之间的连接是否受损。还可以通过选择电路断开所有硬质电极104,以及断开软金属层106,仅保持与金属薄片101的连接,使金属薄片101作为一个独立的检测患者心电数据的电极使用。
87.现有的自动除颤器通常在电极片中留出一个绝缘区域,并在绝缘区域中嵌入一个
小的金属区域作为检测患者心电数据的电极,而采用这种嵌入的电极来检测患者的心电数据,由于电极被嵌在自动除颤器的放电电极片中,为不影响电极片的放电,检测患者心电数据的电极的面积都很小,因此经常无法准确的对准需要的检测位置,需要具有经验的人员才能准确的对准,而在非专业人员使用的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对准电极,并且面积较小的嵌入式的电极穿戴在患者身上时,容易随患者的身体运动而发生位置移动,导致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不能准确采集到患者的心电数据,进而错失拯救时机。而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检测患者心电数据的电极的面积与穿戴式电极片的面积完全相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嵌入式的电极面积小而难以对准位置以及因患者身体运动而发生位置移动的缺陷。
88.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还可以包括:
89.一软套110,金属薄片101,软金属层106及软垫102被包裹于软套内110,软套110对应金属薄片101的一面设置有开口,开口暴露位于软套110内的金属薄片101,金属薄片101的边缘,与开口的边缘固定连接。
90.该技术方案中,软套110包裹住软垫102,软金属层106及金属薄片101叠成的复合结构,并且软套可在侧向设置供第一导线105,第二导线107,第三导线108伸出的出线口,进一步优选的,可在出线口设置连接器,连接器连接第一导线105,第二导线107,第三导线108,并且提供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接入的接口,进一步优选的,连接器供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接入的接口可采用可插拔式,并于更换穿戴式电极。
91.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软套110可由软质的橡胶形成,如可采用硅橡胶制成软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软套110对应软垫102的一面的内外两侧可设置对应通孔103之间的间隔的凹槽。该技术方案中,在软套110对应软垫102的一面内外两侧设置凹槽,可使软套110更便于被弯曲。
92.上述技术方案中,硬质电极104的数量越多,则可认为单个硬质电极104投影在金属薄片101上的面积越小,因此,当设置更多硬质电极104的情况下,单个硬质的电极104的平行于通孔103开口的截面积就会变得更小,即单个硬质电极104对整个软垫102弯曲的阻碍也会变得更小,即设置的硬质电极104越多,软垫102的弯曲自由度会变得更大。
9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还提供一种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如图4所示,其中,包括上述的穿戴式电极。
94.于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95.一控制单元;
96.一选择电路,连接控制单元,及于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的分别连通复数个硬质电极104、软金属层106及金属薄片101;
97.一测试电路,连接控制单元及选择电路,用以于控制单元控制下测试每两个硬质电极104之间,每个硬质电极104与软金属层106之间,每个硬质电极104与金属薄片101之间,软金属层106与金属薄片101之间是否导通。
98.上文中以及描述了选择电路如何选择硬质电极104,软金属层106,金属薄片101进行测试,此处不再赘述。
99.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选择电路可以包括,复数个第一开关201,分别对应串联在每条第一导线105上,第二开关202,对应串联在第二导线107上,第三开关203,对应
串联在第三导线108上,通过控制第一开关201,第二开关202及第三开关203的通断,即可实现对硬质电极104,软金属层106,及金属薄片101的选择。
100.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开关201,第二开关202,第三开关203可采用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在此基础上,选择电路还可包括一信号产生装置,信号产生装置连接到每个用以形成第一开关201,第二开关202,第三开关203的mos管的栅极,以控制mos管的导通及断开。可选的,信号产生装置可由一微控制器或一单片机形成,微控制器或单片机通过引脚连接到形成第一开关201,第二开关202,第三开关203的mos管的栅极,通过对微控制器或单片机的引脚置位,可实现控制mos管的栅极。
101.于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测试电路可以包括,复数个测试端,测试电路通过选择电路选择的包括硬质电极104,或软金属层106,或金属薄片101连入复数个测试端,并顺序在其中一个测试端上置位,然后读取其他测试端,可根据其他测试端是否读取到有效位判断选择电路选择的硬质电极104,或软金属层106,或金属薄片101是否导通。较优的,测试电路中复数个测试端可分别与每条第一导线105通过一第四开关301对应连接,与第二导线107通过一第五开关302对应连接,与第三导线108通过一第六开关303对应连接,进一步优选的,第四开关301,第五开关302,第六开关303可采用mos管,形成第四开关301的mos管的栅极与形成第一开关201的mos管的栅极连接,形成第五开关302的mos管的栅极与形成第二开关202的mos管的栅极连接,形成第六开关303的mos管的栅极与形成第三开关203的mos管的栅极连接,复数个测试端可以是一微控制器或一单片机的复数个引脚,在其中一个引脚上置位,如在其它引脚上未读取到有效位则表示该引脚连接的第一导线105,或第二导线107,或第三导线108未与其他引脚连接的导线导通,如在其它引脚上读取到了有效位,则表示该引脚连接的第一导线105,或第二导线107,或第三导线108未与读取到有效位的引脚连接的导线导通。顺序在每个引脚上置位,可遍历所有引脚连接的导线的导通情况,也可以根据选择电路选通第一开关201,第二开关202,第三开关203的引脚输出对应的二进制代码来直接对被选通的第一开关201,第二开关202,第三开关203所在的第一导线105,第二导线107,第三导线108进行测试。
102.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图5中的mos均采用了pmos管,但是在更换控制信号电平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nmos管来实现。
103.于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
104.一放电电路,连接控制单元及选择电路,用以于控制单元控制下向穿戴式电极放电。
105.自动除颤器中的放电电路为本领域熟知的技术,且并非本技术关注的焦点,因此不再赘述。
106.于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还可以包括:
107.一提示单元,连接控制单元,用以于放电电路向穿戴式电极放电前,于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发出提示。
108.该技术方案中,控制单元根据一预置的判断逻辑,判断是否要实施拯救,当控制单元认为需要进行拯救时控制放电电路做好放电的准备,此时提示单元对患者进行提示,以防止控制单元出现误判。
10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优选的,还可以包括:
110.一取消电路,连接控制单元,用以于放电电路向穿戴式电极放电前向控制单元发出一取消放电的信号;
111.一触发机构,设置于取消电路中,用以可操作的控制取消电路发出取消放电的信号。
112.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取消电路中的触发机构,向患者提供一取消放电的操作机会,即当控制单元出现误判时,患者可通过操作触发机构使取消电路形成一取消放电的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收到取消放电的信号后控制放电电路取消放电的准备,不再进行放电。优选的,触发机构可以包括一触发按钮。
11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还可包括一姿态判断单元,姿态判断单元连接控制单元,用以判断患者的姿态,由于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被患者穿戴在身上,因此姿态判断单元可通过判断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的姿态判断出患者当前的姿态,比如可对患者是否倒下,是否失去行动能力进行判断,当判断到患者倒下,或失去行动能力时可向控制单元发出一姿态判断信号,如控制单元未收到姿态控制信号,而判断逻辑又判断得出患者当前需要拯救,则出现误判的可能性较大,此时可控制提示单元对患者进行提示,如患者此时处于正常的状态,则可根据提示单元的提示,通过触发机构操作取消电路,产生取消放电的信号,如患者此时处于发病状态,控制单元在启动提示单元预定时间后未收到取消放电的信号,则将控制放电电路放电以对患者进行拯救。
114.于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
115.一心电数据采集单元,心电数据采集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并通过选择电路连接软金属层,或者金属薄片,或者同时连接软金属层或金属薄片;
116.一心电数据判断单元,连接心电数据采集单元及控制单元,用以于采集到的心电数据异常时向控制单元发出向穿戴式电极放电的信号。
117.该技术方案中,心电数据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患者的心电数据作为判断逻辑的判断依据,心电数据判断单元根据心电数据进行判断,当判断道异常时即可控制单元发出向穿戴式电极放电的信号,控制单元收到该信号后即可控制放电电路做好放电准备。
118.于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还可以还包括:
119.一低功耗报警单元,连接心电数据判断单元,用以于心电数据满足一第一预定条件时由一休眠状态进入一工作状态,以连接一外部的移动终端;
120.一高功耗报警单元,连接心电数据判断单元及第功耗报警单元,用以于心电数据异常时,或者低功耗报警单元无法连接外部的移动终端时,由一休眠状态进入一工作状态进行报警。
121.该技术方案中,外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患者随身携带的手机,可选的,低功耗报警单元包括蓝牙通信装置,紫蜂通信装置,近场通信装置,手机中可以预置低功耗报警单元的设备编号,或者设备握手信息,第功耗报警单元被从休眠状态唤醒,向手机发送连接信号时,手机可在收到第功耗报警单元的连接请求后直接根据连接请求中携带的低功耗报警单元的设备编号,或者设备握手信息进行匹配,如与预置的设备编号,或者设备握手信息对应则直接向预先设定电话号码进行拨号或者发送短信进行报警,而不必等待低功耗报警单元与手机建立连接,预先设定的电话号码可以是患者近亲属或者监护人的电话号码。
12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高功耗报警单元包括移动网络通信装置,同样的,移
动网络通信装置中可以预先设置患者近亲属或者监护人的电话号码,高功耗报警单元在需要报警时,可直接通过预先设置的电话号码进行拨号或者发送短信。
123.优选的,上述第一预定条件可以是心电数据未发生异常,但是位于临界值,该临界值可以是对应心电数据的一项指标的一个范围区间,或是对应心电数据中的多项指标的一组范围区间,当患者的心电数据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指标落入该一个或一组范围区间时,可判定满足上述的第一预定条件。
124.该技术方案,低功耗报警单元被用于患者心电数据还正常,但一项或多项心电数据指标已届临界值时进行报警,高功耗报警单元被用于第功耗报警单元无法完成报警或者患者心电数据异常时进行报警,该种方式可减少高功耗报警单元被使用的次数,从而降低可穿戴的自动除颤器的电量消耗。
1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