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专用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57644发布日期:2022-11-12 00:29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产科专用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理床,尤其涉及一种妇产科专用护理床。


背景技术:

2.产妇在生完孩子后,为了方便照看婴儿和给婴儿哺乳,一般都是将婴儿与产妇置于同一病床上,由于普通病床的空间有限,而婴儿的体积较小,骨骼较为脆弱,晚间产妇在翻身时便容易压到婴儿,造成骨折和内出血,对婴儿造成大的身体上的危害,而普通的单独婴儿床一般离产妇所处的房间较远,这对产后不久的产妇来说非常不便,尤其对于剖腹产和行动不便者下床抱孩子更是不方便,这种时候就特别需要妇产科专用的护理床来解决此类问题。
3.而现有的护理床要么结构过于简单、功能性比较低、安全性较差,要么结构复杂造价高昂不利于大范围使用,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安全性高、方便产妇起身与方便产妇在床上用餐的妇产科专用护理床。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结构过于简单、功能性比较低、安全性较差,要么结构复杂造价高昂不利于大范围使用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方便产妇起身与方便产妇在床上用餐的妇产科专用护理床。
5.一种妇产科专用护理床,包括:支撑座,支撑座底部均匀间隔设置有万向轮,万向轮数量为四个;安装座,支撑座顶部设置有安装座;第一躺板,安装座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躺板;第一固定座,第一躺板右侧壁设置有第一固定座;第一转轴,第一固定座前侧壁中心位置开有圆孔,第一躺板前侧壁中心位置的圆孔内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二固定座,第一转轴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座;第二躺板,两个第二固定座右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躺板;第一防护栏,安装座顶部后侧的右侧位置设置有能够防护产妇翻身落地的第一防护栏;第一把手,安装座左右侧壁上部均设置有能够控制护理床移位的第一把手;调节组件,安装座底部设置有能够对护理床进行角度调节的调节组件;伸缩组件,安装座前侧壁右侧设置有能够对婴儿护理床进行伸缩处理的伸缩组件。
6.进一步,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扭力弹簧,两个第二固定座内侧与第一固定座之间绕接有第一扭力弹簧;第一安装板,第二躺板底部后侧的右侧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支撑座底部后侧的右侧位置开有横向滑槽,第一安装板与支撑座顶部后侧的右侧位置的横向滑槽滑动式配合;第一固定块,第二躺板底部右侧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块;螺杆,第一固定块左侧壁下部转动式设置有螺杆;伺服电机,第一躺板底部左侧位置设置有能够提供动力源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右侧通过联轴器与螺杆连接;顶块,螺杆中心靠右位置转动式设置有顶块;第一滑块,顶块顶部设置有第一滑块,支撑座底部后侧的右侧位置开有横向滑槽,第一滑块与支撑座底部后侧的右侧位置的横向滑槽滑动式配合。
7.进一步,伸缩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安装座前侧壁右侧开有方形滑槽,安装座前
侧壁右侧的方形滑槽内滑动式设置有第二安装板;限位块,第二安装板左右侧壁后侧均设置有能够对第二安装板进行限位的限位块,限位块与安装座前侧壁的方形滑槽内侧壁接触配合;第二防护栏,第二安装板前侧壁设置有第二防护栏;第二把手,第二防护栏前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二把手;第三躺板,第二安装板顶部中心位置开有方形槽,第二安装板顶部中心位置的方形槽内设置有能够对婴儿进行放置的第三躺板;第二滑块,第三躺板左右侧壁中部的下部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安装板顶部中心位置的方形槽内左右侧壁下部均开有方形滑槽,两个第二滑块分别与相近第二安装板顶部中心位置的方形槽内左右侧壁下部的方形滑槽滑动式配合;第一弹性件,第二安装板与第三躺板之间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弹性件。
8.进一步,还包括:收纳座,安装座前侧壁左侧设置有收纳座;第三固定座,收纳座中部后侧开有方形滑槽,收纳座中部后侧的方形滑槽内底部滑动式设置有第三固定座;第三滑块,第三固定座前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三滑块,收纳座前侧壁下部开有竖向方形孔,第三滑块与收纳座前侧壁中心靠下位置的方形孔滑动式配合;第四滑块,第三固定座左右侧壁下部均设置有第四滑块;第二弹性件,两个第三滑块顶部与收纳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第二转轴,第三固定座右侧壁开有圆形通孔,第三固定座右侧壁的圆形通孔内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转轴;放置板,第二转轴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能够对餐食进行放置的放置板;第二扭力弹簧,放置板与第三固定座内侧之间绕接有第二扭力弹簧。
9.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拼接栏,安装座顶部前侧的左侧位置设置有第一拼接栏;第二固定块,安装座底部后侧的左侧位置设置有第二固定块;第三转轴,第二固定块前侧壁下部转动式设置有第三转轴;固定板,第三转轴前侧设置有固定板;齿轮,第三转轴前侧设置有齿轮,齿轮处于固定板前侧壁左侧位置的正前方;齿条,安装座底部前侧的左侧位置开有横向方形滑槽,安装座底部前侧的左侧位置的横向方形滑槽内滑动式设置有齿条,齿条与齿轮相互啮合;第二拼接栏,安装座顶部前侧的左侧位置开有横向滑槽,安装座顶部前侧的左侧位置的横向滑槽内滑动式设置有能够方便产妇照看婴儿的第二拼接栏,齿条右侧壁上部与第二拼接栏连接,第一拼接栏右侧壁开有方形滑槽,第二拼接栏与第一拼接栏右侧壁的方形滑槽滑动式配合。
10.进一步,还包括:连接块,第二防护栏底部中部位置设置有连接块;滑杆,连接块后侧壁下部设置有滑杆,滑杆与绕线轮前侧壁右侧的圆孔转动式配合;螺纹杆,第三转轴中部设置有螺纹杆,滑杆后侧的左侧位置与螺纹杆接触配合。
11.进一步,还包括:第五滑块,安装座底部后侧的左侧位置开有横向滑槽,安装座底部后侧的左侧位置的横向滑槽滑动式设置有第五滑块;连接架,第四滑块底部设置有连接架,连接架与顶块后侧的左侧位置连接配合;顶板,连接架后侧上部设置有顶板,顶板与第二滑块底部接触配合。
12.进一步,第一把手中部套有防滑垫。
13.采用了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本发明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优点是:1、医护人员通过控制伺服电机实现对第二躺板的角度调节,方便产妇起身,医护人员通过控制第二把手打开伸缩组件,方便产妇照看婴儿,产妇在翻身时第一防护栏可起到保护作用。
14.2、收纳座、第三固定座、第三滑块、第四滑块、第二弹性件、第二转轴、放置板与第二扭力弹簧之间的配合可以方便产妇用餐。
15.3、第一拼接栏、第二固定块、固定板、第三转轴、齿轮、齿条与第二拼接栏之间的配合可以方便产妇照看婴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调节组件的第一种部分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调节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伸缩组件的第一种部分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伸缩组件的第二种部分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支撑座,2、万向轮,3、安装座,4、第一躺板,5、第一固定座,6、第一转轴,7、第二固定座,8、第二躺板,9、第一防护栏,10、第一把手,11、调节组件,1101、第一扭力弹簧,1102、第一安装板,1103、第一固定块,1104、螺杆,1105、伺服电机,1106、顶块,1107、第一滑块,12、伸缩组件,1201、第二安装板,1202、限位块,1203、第二防护栏,1204、第二把手,1205、第三躺板,1206、第二滑块,1207、第一弹性件,13、收纳座,14、第三固定座,15、第三滑块,16、第四滑块,17、第二弹性件,18、第二转轴,19、放置板,20、第二扭力弹簧,21、第一拼接栏,22、第二固定块,23、固定板,24、第三转轴,25、齿轮,26、齿条,27、第二拼接栏,28、连接块,29、滑杆,30、螺纹杆,31、第五滑块,32、连接架,33、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9.实施例1如图1-图6所示,一种妇产科专用护理床,包括有支撑座1、万向轮2、安装座3、第一躺板4、第一固定座5、第一转轴6、第二固定座7、第二躺板8、第一防护栏9、第一把手10、调节组件11和伸缩组件12,支撑座1底部均匀间隔设置有万向轮2,万向轮2数量为四个,支撑座1顶部设置有安装座3,安装座3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躺板4,第一躺板4右侧壁设置有第一固定座5,第一固定座5前侧壁中心位置开有圆孔,第一躺板4前侧壁中心位置的圆孔内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座7,两个第二固定座7右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躺板8,安装座3顶部后侧的右侧位置设置有第一防护栏9,第一防护栏9能够防护产妇翻身落地,安装座3左右侧壁上部均设置有第一把手10,第一把手10中部套有防滑垫,第一把手10能够控制护理床移位,安装座3底部设置有调节组件11,调节组件11能够对护理床进行角度调节,安装座3前侧壁右侧设置有伸缩组件12,伸缩组件12能够对婴儿护理床进行伸缩处理。
30.如图3-图4所示,调节组件11包括有第一扭力弹簧1101、第一安装板1102、第一固
定块1103、螺杆1104、伺服电机1105、顶块1106和第一滑块1107,两个第二固定座7内侧与第一固定座5之间绕接有第一扭力弹簧1101,第二躺板8底部后侧的右侧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102,支撑座1底部后侧的右侧位置开有横向滑槽,第一安装板1102与支撑座1顶部后侧的右侧位置的横向滑槽滑动式配合,第二躺板8底部右侧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块1103,第一固定块1103左侧壁下部转动式设置有螺杆1104,第一躺板4底部左侧位置设置有伺服电机1105,伺服电机1105能够提供动力源,伺服电机1105输出轴右侧通过联轴器与螺杆1104连接,螺杆1104中心靠右位置转动式设置有顶块1106,顶块1106顶部设置有第一滑块1107,支撑座1底部后侧的右侧位置开有横向滑槽,第一滑块1107与支撑座1底部后侧的右侧位置的横向滑槽滑动式配合。
31.如图5-图6所示,伸缩组件12包括有第二安装板1201、限位块1202、第二防护栏1203、第二把手1204、第三躺板1205、第二滑块1206和第一弹性件1207,安装座3前侧壁右侧开有方形滑槽,安装座3前侧壁右侧的方形滑槽内滑动式设置有第二安装板1201,第二安装板1201左右侧壁后侧均设置有限位块1202,限位块1202能够对第二安装板1201进行限位,限位块1202与安装座3前侧壁的方形滑槽内侧壁接触配合,第二安装板1201前侧壁设置有第二防护栏1203,第二防护栏1203前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二把手1204,第二安装板1201顶部中心位置开有方形槽,第二安装板1201顶部中心位置的方形槽内设置有第三躺板1205,第三躺板1205能够对婴儿进行放置,第三躺板1205左右侧壁中部的下部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滑块1206,第二安装板1201顶部中心位置的方形槽内左右侧壁下部均开有方形滑槽,两个第二滑块1206分别与相近第二安装板1201顶部中心位置的方形槽内左右侧壁下部的方形滑槽滑动式配合,第二安装板1201与第三躺板1205之间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弹性件1207。
32.当孕妇需要起身时,医护人员启动伺服电机1105,医护人员控制伺服电机1105输出轴正向转动,伺服电机1105输出轴正向转动带动螺杆1104正向转动,螺杆1104正向转动带动顶块1106正向转动,顶块1106正向转动带动第一滑块1107在支撑座1底部后侧的右侧位置的横向滑槽内向右滑动,使得顶块1106带动第一安装板1102向上运动,第一安装板1102向上运动带动第二躺板8以第一固定座5为中心向上转动,进而带动孕妇起身,随后医护人员向前拉动第二把手1204,第二把手1204带动第二安装板1201、限位块1202、第二防护栏1203、第三躺板1205、限位块1202与第一弹性件1207在安装座3前侧壁右侧的方形滑槽内向前滑动,限位块1202对伸缩组件1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伸缩组件12过度滑出,第一弹性件1207带动第三躺板1205向上运动,第三躺板1205向上运动带动第二滑块1206在第二安装板1201顶部中心位置的方形槽内左右侧壁下部的方形滑槽内向上滑动,医护人员将婴儿放置在第三躺板1205顶部,第三躺板1205向下运动,第一弹性件1207受力压缩,第一弹性件1207可以对婴儿的重量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带给婴儿更好的舒适感,同时这样方便孕妇对婴儿照看,当孕妇需要休息时,医护人员将婴儿抱起放回婴儿床内,第一弹性件1207随之向上运动带动第三躺板1205向上运动,医护人员对第三躺板1205向下按压,第一弹性件1207受力压缩复位,医护人员握住第二把手1204向后推动,第二把手1204带动第二安装板1201、限位块1202、第二防护栏1203、第三躺板1205、限位块1202与第一弹性件1207在安装座3前侧壁右侧的方形滑槽内向后滑动复位,随后医护人员控制伺服电机1105输出轴反向转动,伺服电机1105输出轴反向转动带动螺杆1104反向转动,螺杆1104反向转动带动顶块1106反向转动,顶块1106反向转动带动第一滑块1107在支撑座1底部后侧的右侧位置的
横向滑槽内向左滑动复位,使得顶块1106带动第一安装板1102向下运动,第一安装板1102向上运动带动第二躺板8以第一固定座5为中心向下转动复位,最后医护人员关闭伺服电机1105,在第二躺板8向下运动复位过程中,第一扭力弹簧1101整体是起到一个缓冲作用,防止第二躺板8直接落下与安装座3接触惊吓到孕妇,同时在孕妇睡觉过程中,第一防护栏9可在孕妇翻身时起到一个防护作用,医护人员握住第一把手10向任一方向进行推动,使得万向轮2在地面移动实现护理床的移位,第一把手10中部套有防滑垫,方便医护人员通过对第一把手10任一方向的推动实现对护理床的移位。
33.实施例2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还包括有收纳座13、第三固定座14、第三滑块15、第四滑块16、第二弹性件17、第二转轴18、放置板19和第二扭力弹簧20,安装座3前侧壁左侧设置有收纳座13,收纳座13中部后侧开有方形滑槽,收纳座13中部后侧的方形滑槽内底部滑动式设置有第三固定座14,第三固定座14前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三滑块15,收纳座13前侧壁下部开有竖向方形孔,第三滑块15与收纳座13前侧壁中心靠下位置的方形孔滑动式配合,第三固定座14左右侧壁下部均设置有第四滑块16,两个第三滑块15顶部与收纳座13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17,第三固定座14右侧壁开有圆形通孔,第三固定座14右侧壁的圆形通孔内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转轴18,第二转轴18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放置板19,放置板19能够对餐食进行放置,放置板19与第三固定座14内侧之间绕接有第二扭力弹簧20。
34.医护人员对第二滑块1206进行向上推动,第二滑块1206向上运动带动第三固定座14在收纳座13顶部后侧的方形滑槽内向上滑动,第三固定座14向上滑动带动第三滑块15、第二转轴18、放置板19与第二扭力弹簧20在收纳座13顶部后侧的方形滑槽内向上滑动,第二弹性件17受力压缩,当第二滑块1206与收纳座13前侧壁中心靠下位置的方形孔内顶部接触时,第二扭力弹簧20带动放置板19以第二转轴18为中心向下转动,进而实现了放置板19的放置,这样方便孕妇在放置板19放置食物进行用餐,孕妇用餐完毕后,医护人员握住放置板19以第二转轴18为中心向上转动,随后医护人员松开放置板19,第二弹性件17随之复位带动第三固定座14、第二滑块1206、第三滑块15、第二转轴18与放置板19在收纳座13顶部后侧的方形滑槽内向下滑动复位。
35.如图8所示,还包括有第一拼接栏21、第二固定块22、固定板23、第三转轴24、齿轮25、齿条26和第二拼接栏27,安装座3顶部前侧的左侧位置设置有第一拼接栏21,安装座3底部后侧的左侧位置设置有第二固定块22,第二固定块22前侧壁下部转动式设置有第三转轴24,第三转轴24前侧设置有固定板23,第三转轴24前侧设置有齿轮25,齿轮25处于固定板23前侧壁左侧位置的正前方,安装座3底部前侧的左侧位置开有横向方形滑槽,安装座3底部前侧的左侧位置的横向方形滑槽内滑动式设置有齿条26,齿条26与齿轮25相互啮合,安装座3顶部前侧的左侧位置开有横向滑槽,安装座3顶部前侧的左侧位置的横向滑槽内滑动式设置有第二拼接栏27,第二拼接栏27能够方便产妇照看婴儿,齿条26右侧壁上部与第二拼接栏27连接,第一拼接栏21右侧壁开有方形滑槽,第二拼接栏27与第一拼接栏21右侧壁的方形滑槽滑动式配合。
36.当伸缩组件12被打开,医护人员握住第三转轴24正向转动,第三转轴24正向转动带动齿轮25与齿条26相互转动啮合,齿条26在安装座3底部前侧的左侧位置的横向方形滑槽内向左滑动,齿条26向左滑动带动第二拼接栏27在安装座3顶部前侧的左侧位置的横向
滑槽内向左滑动,这样方便孕妇直接对婴儿进行一个照看。
37.如图9所示,还包括有连接块28、滑杆29和螺纹杆30,第二防护栏1203底部中部位置设置有连接块28,连接块28后侧壁下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有滑杆29,滑杆29与绕线轮前侧壁右侧的圆孔转动式配合,第三转轴24中部设置有螺纹杆30,滑杆29后侧的左侧位置与螺纹杆30接触配合。
38.当医护人员通过控制第三转轴24正向转动实现第二拼接栏27在安装座3顶部前侧的左侧位置的横向滑槽内向左滑动时,同时第三转轴24正向转动带动螺纹杆30正向转动,使得滑杆29沿着螺纹杆30的螺纹向前运动,滑杆29在固定板23前侧壁右侧的圆孔内向前滑动,滑杆29带动连接块28向前运动,连接块28向前运动带动第二防护栏1203向前运动,进而实现伸缩组件12的打开。
39.如图10-图11所示,还包括有第五滑块31、连接架32和顶板33,安装座3底部后侧的左侧位置开有横向滑槽,安装座3底部后侧的左侧位置的横向滑槽滑动式设置有第五滑块31,第四滑块16底部设置有连接架32,连接架32与顶块1106后侧的左侧位置连接配合,连接架32后侧上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有顶板33,顶板33与第二滑块1206底部接触配合。
40.当医护人员通过控制伺服电机1105实现对第二躺板8进行调节时,顶块1106带动连接架32向右运动,连接架32向右运动带动第五滑块31在安装座3底部后侧的左侧位置的横向滑槽内向右滑动,同时连接架32向左运动带动顶板33向右运动,使得顶板33向右运动对第二滑块1206向上推动,进而实现了放置板19的打开,相较于医护人员人工打开放置板19来说更为省时省力。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