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

文档序号:31607104发布日期:2022-09-21 11:06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


背景技术:

2.泪道阻塞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发病率约占该人群总数的1/10。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现状是多种方法并存:一直被认为是经典的治疗方法经皮泪囊鼻腔吻合术(dacryocystorhinostomy,dcr)虽成功率很高,但是该手术切开皮肤时损伤了眼轮匝肌,使其部分丧失泵功能;且术后皮肤留有瘢痕,影响外观。
3.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泪道疾病的理念日渐普及。en-dcr(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在内镜直视下行鼻内造口,在泪道阻塞处的上方打开泪囊粘膜,使其充分开放于鼻腔,与鼻粘膜对位愈合,但鼻粘膜和泪囊之间有骨质相隔(部分上颌骨、部分泪骨),若想让泪囊粘膜成功对位鼻粘膜,需要足够的贴敷力确保泪囊粘膜和鼻粘膜接触,否则即便开放泪囊、切除了部分鼻粘膜也会顺着各自原有的生长方式而闭合。与经典治疗模式相比,en-dcr具有以下优势:1)医源性损伤小、避免了皮肤疤痕、不需穿越眼轮匝肌、不伤及泪液的泵功能;2)可同期解决导致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的鼻部因素:如中鼻甲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3)泪囊炎急性发作时同样可以实施经鼻手术,在治疗的同时达到切开、排脓的目的;4)外路复发的病例经鼻进行修复创伤小。
4.但是有研究显示en-dcr的成功率比ex-dcr(经过皮肤切口的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低,而且远期泪道的通畅率会进一步降低,出现病情复发、泪道再次阻塞。造成手术失败的原因很多,最多见的原因是泪道吻合口疤痕增生导致吻合口闭塞。所以防止吻合口闭塞是提升内镜手术成功率的关键,为了防止复发,有医生在泪道内植入硅胶软管支撑,但硅胶软管的直径很细只有1毫米左右,不足以给吻合口足够的支撑,只对原来已经存在泪总管阻塞的患者起到有效支撑作用,临床上经常看到在泪道支撑管之间粘膜增生分别包绕支撑管形成了肉芽组织,反而不利于吻合口的开放。现有技术中有将膨胀海绵修剪成一定形状,填充到开放的吻合口,海绵遇水膨胀能够充分支撑泪囊粘膜,使其与鼻粘膜对接。但是临床上常常遇到撤出时海绵与粘膜切口处产生粘连,不易取出干净,放置时间越长这种现象越明显,如果取出过早可能出现吻合口挛缩明显的问题。
5.为解决吻合口闭塞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有将采用美乐胶应用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但因为美乐胶很柔软,遇水变形不容易贴敷,所以即便是内镜技术娴熟的医生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铺设。对于吻合口有疤痕组织,也有试图用抗组织增殖的丝裂霉素c涂布在吻合口附近抑制吻合口附近组织增生,目前对于丝裂霉素c的剂量、作用时间尚无定论,而且有部分研究认为用与不用对于防止吻合口疤痕增生没有明显差别。
6.研究证明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往往是泪囊粘膜和鼻粘膜没有形成良好的对位吻合,所以,需给吻合口足够的支撑以防止吻合口鼻粘膜增生和吻合口瘢痕的形成。


技术实现要素:

7.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以解决现有技术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存在的吻合口闭塞、以及吻合口瘢痕形成等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包括泪道引导管和可膨胀支撑套管,所述泪道引导管一端与探针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泪点固定卡塞,所述泪道引导管中部设有定位点和裂隙,所述裂隙设于定位点与泪点固定卡塞之间,所述可膨胀支撑套管包括中空主轴和包覆于中空主轴轴表面的可膨胀层,使用状态下,所述泪道引导管贯穿中空主轴。
9.优选地,使用状态下,所述定位点定位泪总管与定位点和/或裂隙的相对位置,所述泪点固定卡塞卡入裂隙中,所述可膨胀支撑套管膨大以支撑泪囊鼻腔吻合口。
10.优选地,所述可膨胀层包括膨胀海绵层和光滑薄膜层,所述光滑薄膜层将膨胀海绵层包覆于中空主轴的轴表面。
11.优选地,自所述定位点起至裂隙之间等间距设有若干条标记线,所述标记线适于测量泪总管与定位点和/或裂隙之间的距离。
12.优选地,所述泪点固定卡塞包括l型固定柱体和薄片型卡体,所述l型固定柱体和薄片型卡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泪点固定卡塞通过l型固定柱体可拆卸连接于泪道引导管一端。
13.优选地,所述泪道引导管为硅胶软管。
14.优选地,所述可膨胀支撑套管膨大状态下呈圆锥体状。
15.优选地,所述泪点固定卡塞为硅胶卡塞。
16.优选地,所述探针为包裹有硅胶软管的不锈钢探针。
17.优选地,所述中空主轴为塑料管;所述中空主轴的内径与泪道引导管的外径相等。
18.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发明的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能为吻合口提供足够的支撑,使泪囊粘膜铺展与鼻粘膜对位接触,便于伤口愈合。
20.2)本发明的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表面光滑不与周围组织产生粘连,不刺激周围组织产生肉芽。
21.3)本发明的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可膨胀支撑套管进入鼻腔时体积小,遇水能够扩张并根据吻合口形状初步塑形,使泪囊粘膜和鼻粘膜产生充分的接触。
22.4)本发明的泪囊鼻腔吻合术用吻合口成形管使用时能够准确定位,且固定确切、不易移动,表面光滑又方便取出。
附图说明
23.图1显示为本发明泪道引导管管示意图。
24.图2显示为本发明泪点固定卡塞示意图。
25.图3显示为本发明可膨胀支撑套管剖面示意图。
26.图4显示为本发明可膨胀支撑套管立体示意图。
27.图5显示为本发明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使用时泪道引导管贯穿可膨胀支撑套管的示意图。
28.附图标号说明
[0029]1ꢀꢀꢀꢀꢀꢀꢀꢀꢀꢀꢀꢀꢀꢀꢀꢀꢀꢀꢀꢀꢀꢀꢀ
泪道引导管
[0030]2ꢀꢀꢀꢀꢀꢀꢀꢀꢀꢀꢀꢀꢀꢀꢀꢀꢀꢀꢀꢀꢀꢀꢀ
可膨胀支撑套管
[0031]3ꢀꢀꢀꢀꢀꢀꢀꢀꢀꢀꢀꢀꢀꢀꢀꢀꢀꢀꢀꢀꢀꢀꢀ
泪点固定卡塞
[0032]4ꢀꢀꢀꢀꢀꢀꢀꢀꢀꢀꢀꢀꢀꢀꢀꢀꢀꢀꢀꢀꢀꢀꢀ
探针
[0033]
11
ꢀꢀꢀꢀꢀꢀꢀꢀꢀꢀꢀꢀꢀꢀꢀꢀꢀꢀꢀꢀꢀꢀ
定位点
[0034]
12
ꢀꢀꢀꢀꢀꢀꢀꢀꢀꢀꢀꢀꢀꢀꢀꢀꢀꢀꢀꢀꢀꢀ
裂隙
[0035]
13
ꢀꢀꢀꢀꢀꢀꢀꢀꢀꢀꢀꢀꢀꢀꢀꢀꢀꢀꢀꢀꢀꢀ
标记线
[0036]
21
ꢀꢀꢀꢀꢀꢀꢀꢀꢀꢀꢀꢀꢀꢀꢀꢀꢀꢀꢀꢀꢀꢀ
中空主轴
[0037]
22
ꢀꢀꢀꢀꢀꢀꢀꢀꢀꢀꢀꢀꢀꢀꢀꢀꢀꢀꢀꢀꢀꢀ
膨胀海绵层
[0038]
23
ꢀꢀꢀꢀꢀꢀꢀꢀꢀꢀꢀꢀꢀꢀꢀꢀꢀꢀꢀꢀꢀꢀ
光滑薄膜层
[0039]
24
ꢀꢀꢀꢀꢀꢀꢀꢀꢀꢀꢀꢀꢀꢀꢀꢀꢀꢀꢀꢀꢀꢀ
侧孔
[0040]
31
ꢀꢀꢀꢀꢀꢀꢀꢀꢀꢀꢀꢀꢀꢀꢀꢀꢀꢀꢀꢀꢀꢀ
l型固定柱体
[0041]
32
ꢀꢀꢀꢀꢀꢀꢀꢀꢀꢀꢀꢀꢀꢀꢀꢀꢀꢀꢀꢀꢀꢀ
薄片型卡体
[0042]
311
ꢀꢀꢀꢀꢀꢀꢀꢀꢀꢀꢀꢀꢀꢀꢀꢀꢀꢀꢀꢀꢀ
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44]
请参阅附图1~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45]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包括泪道引导管1和可膨胀支撑套管2,泪道引导管1一端与探针4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泪点固定卡塞3,泪道引导管1中部设有定位点11和裂隙12,裂隙12设于定位点11与泪点固定卡塞3之间,可膨胀支撑套管2包括中空主轴21和包覆于中空主轴21轴表面的可膨胀层,使用状态下,泪道引导管1贯穿中空主轴21。
[0046]
本发明的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通过在泪道引导管1上设置定位点11与裂隙12,可准确控制可膨胀支撑套管2的位置,可膨胀支撑套管2在泪道引导管1的引导下到达合适位置后,将泪道引导管1端头的泪点固定卡塞3取下卡入裂隙12中可对其进行固定,最后使可膨胀支撑套管2膨大以贴合吻合口,对吻合口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
[0047]
本发明的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使用状态下,定位点11定位泪总管与定位点11和/或裂隙12的相对位置,泪点固定卡塞3卡入裂隙12中,可膨胀支撑套管2膨大以支撑泪囊鼻腔吻合口。
[0048]
使用时,当裂隙到达上泪点时,可观察定位点11与泪总管之间的距离,即可确定可膨胀支撑套管2于泪道引导管1上的固定位置。
[0049]
其中,泪道引导管1为硅胶软管。当泪道引导管1自可膨胀支撑套管2的头端至尾端穿过中空主轴21时,硅胶软管材质的泪道引导管1被拉伸,直径变细便于通过,而停止拉动时泪道引导管1和中空主轴21密接在一起,具有防止滑脱作用。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泪道引导管1长16cm。泪道引导管1外径为6mm。
[0050]
可膨胀支撑套管2膨大状态下呈圆锥体状。圆锥体的顶部为可膨胀支撑套管2的头端,圆锥体的底部为可膨胀支撑套管2的尾端。通过控制膨胀海绵层22中各部位膨胀海绵量的多少,使可膨胀支撑套管2在侧孔24注入液体的情况下,头端膨胀的体积小,尾端膨胀的体积大,以使中孔支撑套管2贴敷吻合口的形状而膨胀,从而起良好的支撑作用。
[0051]
泪点固定卡塞3为硅胶卡塞。
[0052]
探针4为包裹有硅胶软管的不锈钢探针。探针4与泪道引导管1为一体式连接。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探针4长11cm,探针4直径为0.4~0.6mm。探针4的顶端为钝性圆形。将探针4的顶端设计为钝性圆形,不易对鼻腔泪囊产生损伤。
[0053]
中空主轴21为塑料管;中空主轴21的内径与泪道引导管1的外径相等。中空主轴21的长为5~7mm。中空主轴21设为有支撑能力的塑料管,便于在膨胀海绵层22膨胀时以此为主轴膨胀,可对塑料管的顶端做一个圆滑处理,便于探针4牵引泪道引导管1穿过、牵拉和固定。
[0054]
本发明的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中,可膨胀层包括膨胀海绵层22和光滑薄膜层23,光滑薄膜层23将膨胀海绵层22包覆于中空主轴21的轴表面。
[0055]
其中,可膨胀层上设有侧孔24,侧孔24适于向膨胀海绵层注入液体。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侧孔24设于可膨胀支撑套管2的底部侧边,使可通过侧孔24向膨胀海绵层22注入液体。
[0056]
光滑薄膜层23为可膨胀硅胶。光滑薄膜层23为柔软易于变形的硅胶物。在膨胀海绵层22的表面包被光滑易于变形的可膨胀硅胶,便于通过侧孔24注射液体后膨胀海绵层22的膨大,且使膨胀海绵层22不与吻合口产生粘连。若不采用光滑薄膜层23包被,直接将膨胀海绵粘于中空主轴21上形成上小下大的圆锥状支撑体,虽然也具有支撑作用但是易与吻合口粘连。相比较,若采用气囊代替膨胀海绵,预制的气囊形状固定,对吻合口的贴敷能力差。
[0057]
本发明的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中,自定位点11起至裂隙12之间等间距设有若干条标记线13,标记线13适于测量泪总管与定位点11和/或裂隙12之间的距离。通过标记线13的刻度可得到泪总管与定位点11的距离,从而确定可膨胀支撑套管2的固定位置。
[0058]
其中,定位点11与裂隙12之间距离为2cm。
[0059]
自定位点11起设置间距为2mm的标记线13至1cm位置。
[0060]
定位点11为设于泪道引导管1表面的标识点。定位点11可以为带有颜色的具有明显标识作用的标记点。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点11设于泪道引导管1中间,即8cm位置处。
[0061]
裂隙12为设置于泪道引导管1上沿泪道引导管1长度方向的长条状裂缝,裂隙12的长度与泪道引导管1内径相同。裂隙12处可用彩色点进行标识,易于术中快速找到裂隙12。
[0062]
本发明的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中,泪点固定卡塞3包括l型固定柱体31和薄片型卡体32,l型固定柱体31和薄片型卡体32为一体式结构,泪点固定卡塞3通过l型固定柱体31可拆卸连接于泪道引导管1一端。使用状态下,泪点固定卡塞3卡入裂隙12中,以防止可膨胀支撑套管2滑脱。
[0063]
其中,连接泪道引导管1的l型固定主体31端为直径与泪道引导管1内径相等的圆柱体。
[0064]
薄片型卡体32呈半椭圆型扁片状,平行于泪道引导管1的外表面。
[0065]
使用状态下,泪点固定卡塞3通过l型固定柱体31卡入裂隙12中。可使裂隙12固定于上泪点处。
[0066]
本发明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的泪点固定卡塞3整体呈u型结构,使用时,呈u型结构的泪点固定卡塞3卡于上泪点处,即l型固定柱体31的圆柱体端插入裂隙12内,与上泪管中泪道引导管1连成一体;l型固定柱体31上与薄片型卡体32的连接部311的柱体高约1.0~2.0mm左右,卡在泪点处防止可膨胀支撑套管2向下滑动,确保支撑到位;连接部311连接的薄片型卡体32呈半椭圆型扁片状,卡在上泪点外并贴敷于泪点外的鼻侧皮肤,不与颞侧产生摩擦。同时本发明中的泪点固定卡塞3具有体积小、可拆装的特点。不使用时,泪点固定卡塞3置于泪道引导管1的端头,使用时,将泪点固定卡塞3从泪道引导管1的端头拔下,插入裂隙12中。
[0067]
本发明的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的泪点固定卡塞3还可设置为l型固定柱体31连接椭圆型冒顶的结构。椭圆型冒顶为椭圆形硅胶。椭圆型冒顶为1*1.5mm的硅胶软片。
[0068]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9]
s1、将泪道引导管1的探针4端自上泪点插入,经泪总管穿出,探针4端自泪道吻合口穿出并拉出鼻腔,当裂隙12处到达上泪点时,观察泪总管至定位点11的标记线13,记录距离为a直至定位点11到达鼻腔口位置;
[0070]
s2、将自鼻腔穿出的探针4从可膨胀支撑套管2的头端穿入,并将可膨胀支撑套管2上拉至头端过定位点11距离a的位置;
[0071]
s3、将可膨胀支撑套管2尾端穿出的泪道引导管1在尾端处打结,打结处之后的探针4端泪道引导管1剪除;
[0072]
s4、自上泪点向上拉泪道引导管1至裂隙12处再次与上泪点对应,将泪点固定卡塞3自泪道引导管1端头拔出并插入裂隙12处,同时卡于上泪点处,裂隙12之后泪道引导管1剪除;
[0073]
s5、向可膨胀层注入液体使可膨胀支撑套管2膨大,观察并适当调整可膨胀支撑套管2的位置,即可。
[0074]
本发明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的使用方法中,泪道引导管1是带有刻度标尺、便于精确测量可膨胀支撑套管2固定位置、可拉动、能防止滑动的硅胶软管;可膨胀支撑套管2为可膨大、可固定、可初步塑形且能够防止粘连的支撑物。使用时,可膨胀支撑套管2可根据吻合口的形状而塑形、表面光滑不产生粘连,且放置时体积小,在确保泪囊粘膜呈舒展态时,向可膨胀层注入液体使膨胀海绵层23膨胀,不仅能够准确支撑,而且支撑作
用大;泪道引导管1贯穿并固定可膨胀支撑套管2,并且设置有泪点固定卡塞3防止可膨胀支撑套管2滑脱。
[0075]
其中,步骤s1的具体过程为:将泪道引导管1的探针4端自上泪点插入,经泪总管穿出,探针4端自泪道吻合口穿出并向鼻腔方向牵拉,当裂隙12到达上泪点时,观测泪总管与定位点11之间标记线13的数量(相邻两条标记线13间距为2mm),得出泪总管与定位点11的距离为a,若标记线13为3条,即a=6mm;若标记线13为4条,即a=8mm;继续牵拉探针4直至泪道引导管1上定位点11到达鼻腔口位置。
[0076]
步骤s2的具体过程为:将探针4端从可膨胀支撑套管2的头端穿入,并将可膨胀支撑套管2上拉至头端过定位点11距离a的位置;即当a=6mm时,此时将可膨胀支撑套管2上拉至其头端过定位点11 3条标记线13的距离。采用同样的方法,将可膨胀支撑套管2上拉至其头端过定位点11观察到的标记线13的距离。
[0077]
步骤s3的具体过程为:可膨胀支撑套管2头端置于过定位点距离a的位置时,从可膨胀支撑套管2尾端穿出的泪道引导管1在可膨胀支撑套管2尾端处打结,打结处之后的探针端的泪道引导管1剪除。
[0078]
步骤s4的具体过程为:自上泪点向上拉泪道引导管1,泪道引导管1连同可膨胀支撑套管2上移至吻合口处,此时裂隙12位于上泪点附近。将泪点固定卡塞3的l型固定柱体31端插入裂隙12,连接部311与薄片型卡体32卡住上泪点处,使薄片型卡体32密切贴敷于泪点外的皮肤,裂隙12之后泪道引导管1剪除,泪道引导管1的残端回纳入上泪点壶腹部。
[0079]
步骤s5的具体过程为:自侧孔24注入液体,使可膨胀支撑套管2膨大,并观察其膨大过程,采用器械推压使其塑形,贴敷开放的泪囊形状而膨胀,在鼻内镜下调整可膨胀支撑套管2的位置。
[0080]
实施例1
[0081]
本实施例所使用的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中:泪道引导管如图1所示,泪点固定卡塞如图2所示,可膨胀支撑套管如图3~4所示。探针为包裹有硅胶软管的不锈钢探针;探针长11cm,探针直径4mm;泪道引导管长16cm,泪道引导管直径6mm;探针与泪道引导管为一体式结构;定位点设于泪道引导管的正中间位置,即8cm处;定位点与裂隙之间距离为2cm,自定位点起向裂隙方向等间距设置标记线至1cm长度处,相邻两条标记线之间间距为2mm。泪点固定卡塞为硅胶材质。泪点固定卡塞中l型固定柱体的圆柱体直径与泪道引导管的内径相等,薄片型卡体为半椭圆形硅胶软片。可膨胀支撑套管的中空主轴为塑料管,中空主轴内径与泪道引导管外径相等。中空主轴长5mm。光滑薄膜层为可膨胀硅胶。可膨胀支撑套管尾部侧边设有孔隙,可向膨胀海绵层注入液体。
[0082]
使用时:扩张泪点,将泪道引导管的探针端自上泪点插入,经泪总管穿出,探针端自泪道吻合口穿出并向鼻腔方向牵拉,当裂隙到达上泪点时,观测到泪总管与定位点之间标记线的数量为3条,即泪总管与定位点的距离为6mm,继续牵拉探针直至泪道引导管上定位点到达鼻腔口位置。将探针端从可膨胀支撑套管的头端穿入,并将可膨胀支撑套管上拉至其头端过定位点后3条标记线的位置,从可膨胀支撑套管尾端穿出的泪道引导管在可膨胀支撑套管尾端处打结,打结处之后的探针端的泪道引导管剪除。自上泪点向上拉泪道引导管,泪道引导管连同可膨胀支撑套管上移至吻合口处,此时裂隙位于上泪点附近。将泪点固定卡塞的l型固定柱体端插入裂隙,使薄片型卡体密切贴敷于泪点外的皮肤,裂隙之后泪
道引导管剪除,泪道引导管的残端回纳入上泪点壶腹部。自可膨胀支撑套管的尾部测孔注入液体,使可膨胀支撑套管膨大,并观察其膨大过程,采用器械推压使其塑形,贴敷开放的泪囊形状而膨胀,在鼻内镜下调整可膨胀支撑套管的位置。
[0083]
实施例2
[0084]
本实施例所使用的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同实施例1。
[0085]
使用时:扩张泪点,将泪道引导管的探针端自上泪点插入,经泪总管穿出,探针端自泪道吻合口穿出并向鼻腔方向牵拉,当裂隙到达上泪点时,观测到泪总管与定位点之间标记线的数量为4条,即泪总管与定位点的距离为8mm,继续牵拉探针直至泪道引导管上定位点到达鼻腔口位置。将探针端从可膨胀支撑套管的头端穿入,并将可膨胀支撑套管上拉至其头端过定位点后4条标记线的位置,从可膨胀支撑套管尾端穿出的泪道引导管在可膨胀支撑套管尾端处打结,打结处之后的探针端的泪道引导管剪除。自上泪点向上拉泪道引导管,泪道引导管连同可膨胀支撑套管上移至吻合口处,此时裂隙位于上泪点附近。将泪点固定卡塞的l型固定柱体端插入裂隙,使薄片型卡体密切贴敷于泪点外的皮肤,裂隙之后泪道引导管剪除,泪道引导管的残端回纳入上泪点壶腹部。自可膨胀支撑套管的尾部测孔注入液体,使可膨胀支撑套管膨大,并观察其膨大过程,采用器械推压使其塑形,贴敷开放的泪囊形状而膨胀,在鼻内镜下调整可膨胀支撑套管的位置。
[0086]
综上所述,本发明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通过定位点与标记线准确控制可膨胀支撑套管的位置,同时泪道引导管、可膨胀支撑套管和泪点固定卡塞之间的配合使可膨胀支撑套管2确切固定,有效解决目前内镜下dcr吻合口容易闭合或疤痕增生或成形不规则影响引流、导致病情复发的问题,本发明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吻合口成形管易于固定、不易移动、表面光滑不刺激周围组织产生肉芽,利于切口愈合。所以,本发明有效的克服了传统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有高度生产利用价值。
[0087]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