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雾化吸入防治病毒传染的雾化液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76015发布日期:2022-10-21 21:3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雾化吸入防治病毒传染的雾化液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雾化液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雾化吸入防治病毒传染的雾化液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2.对于因病毒引起的各种疾病还没有能够直接杀灭病毒的口服和输液药物用于临床,原因是病毒的颗粒比其它的病原体小得多,所以抗力大,更难杀灭,能将其杀灭的药物对人体的伤害都很大。对于细菌等病原体已可用抗菌素将其有效杀灭,但抗菌素对病毒却是无效的。对于病毒型疾病,多是通过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药物,间接地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3.目前的雾化吸入的药液是通过雾化吸入的机器将药液雾化成极小的雾滴,然后呼吸吸入后达到治疗目的的。其中多用来稀释人体肺部的气管、支气管内的痰液,使不易排出的过于干稠的粘痰经稀释后便于排出,也有使用抗菌素雾化吸入起到一定的局部消炎作用,但对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没有直接的治疗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雾化液吸入后并不能在鼻腔、口腔、咽喉、呼吸道等表面形成保护膜,不能有效阻止病毒入侵人体细胞,进而对杀灭病毒的作用不高;如何生产一种能够在鼻腔、口腔、咽喉、呼吸道等表面形成类似于人体的保护黏膜的雾化液,从进入人体细胞的途径中直接杀死病毒,进而提高杀灭病毒的功能,是目前医疗防护领域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雾化吸入防治病毒传染的雾化液,包括六聚氨糖、生物蛋白、β-葡聚糖、褐藻多糖、壳聚糖、甘油、多糖发酵提取液、保护剂、纯化水。
5.优选的,所述六聚氨糖0.01-1%、生物蛋白0.01-1%、β-葡聚糖0.1-2%、褐藻多糖0.1-2%、壳聚糖0.1-2%、甘油0.1-5%、多糖发酵提取液0.01-0.1%、保护剂1-2%、纯化水90-98%。
6.优选的,所述六聚氨糖0.5%、生物蛋白0.5%、β-葡聚糖1%、褐藻多糖1%、壳聚糖1%、甘油2.5%、多糖发酵提取液0.05%、保护剂1.5%、纯化水91.95%。
7.一种可雾化吸入防治病毒传染的雾化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s1,选择配备环境:所述雾化液生产环境为净化车间内生产;
9.s2,加纯化水:选择合适的调和罐,在调和罐内加入纯化水,并调节纯化水的ph值至5-7之间;
10.s3,加原料:调和罐内进行搅拌,搅拌的过程中,依次加入六聚氨糖、生物蛋白、多糖发酵提取物、褐藻多糖、壳聚糖、葡聚糖、甘油,最后加入保护剂;
11.s4,调节ph值:步骤s3后,调节调和罐内的ph值,使ph值稳定在3.5-7.0;
12.s5,调节温度:步骤s3后,调节调和罐内的温度,使调和罐内的温度升温至80-85
度,同时保温30分钟。
13.s6,降温灌装:步骤s5中保温30分钟后,调节调和罐内的温度至40度以下,灌装。
14.优选的,步骤s3的加原料步骤中,每一成分均保证溶解并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成分。
15.优选的,步骤s5的调节温度过程中,无菌要求产品需调节调和罐内的温度,使调和罐内的温度升温至80-85度,同时保温30分钟。
16.优选的,所述雾化液盛装在容器内,由雾化器喷出使用,主要应用在鼻腔、口腔、咽喉、呼吸道。
17.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雾化液通过雾化器雾化吸入后,可在鼻腔、口腔、咽喉、呼吸道等表面形成六聚氨糖复合物分子保护膜,抑制杀灭病毒且不会产生变异,对变异病毒也同样有效。同时有效阻止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六聚氨糖复合物还能增强呼吸系统粘膜免疫,从而提高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提及的雾化液制备过程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提及的雾化液与现有杀菌液效果对比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2.实施例
2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5.实施例1,由说明书附图可知,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可雾化吸入防治病毒传染的雾化液,包括六聚氨糖、生物蛋白、β-葡聚糖、褐藻多糖、壳聚糖、甘油、多糖发酵提取液、保护剂、纯化水。
26.进一步地说,所述六聚氨糖0.01-1%、生物蛋白0.01-1%、β-葡聚糖0.1-2%、褐藻多糖0.1-2%、壳聚糖0.1-2%、甘油0.1-5%、多糖发酵提取液0.01-0.1%、保护剂1-2%、纯化水90-98%。
27.进一步地说,所述六聚氨糖0.5%、生物蛋白0.5%、β-葡聚糖1%、褐藻多糖1%、壳聚糖1%、甘油2.5%、多糖发酵提取液0.05%、保护剂1.5%、纯化水91.95%。
28.实施例2
29.一种可雾化吸入防治病毒传染的雾化液,包括六聚氨糖、生物蛋白、β-葡聚糖、褐藻多糖、壳聚糖、甘油、多糖发酵提取液、保护剂、纯化水。
30.进一步地说,所述六聚氨糖1%、生物蛋白1%、β-葡聚糖2%、褐藻多糖2%、壳聚糖2%、甘油5%、多糖发酵提取液0.1%、保护剂2%、其余为纯化水。
31.实施例3
32.一种可雾化吸入防治病毒传染的雾化液,包括六聚氨糖、生物蛋白、β-葡聚糖、褐藻多糖、壳聚糖、甘油、多糖发酵提取液、保护剂、纯化水。
33.进一步地说,所述六聚氨糖0.01%、生物蛋白0.01%、β-葡聚糖0.1%、褐藻多糖0.1%、壳聚糖0.1%、甘油0.1%、多糖发酵提取液0.01%、保护剂1%、其余为纯化水。
34.上述实施例1-3中提及的雾化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5.s1,选择配备环境:所述雾化液生产环境为净化车间内生产;一般为万级无尘车间即可;
36.s2,加纯化水:选择合适的调和罐,在调和罐内加入纯化水,并调节纯化水的ph值至5-7之间;此处调和罐需要有以下基本功能:升温、搅拌、降温、保温等功能;根据生产量选择的调和罐的容量可以为200-500升,
37.s3,加原料:调和罐内进行搅拌,搅拌的过程中,依次加入六聚氨糖、生物蛋白、多糖发酵提取物、褐藻多糖、壳聚糖、葡聚糖、甘油,最后加入保护剂;上述原料加入过程,均需要保证前一成分溶解完全并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成分;
38.s4,调节ph值:步骤s3后,调节调和罐内的ph值,使ph值稳定在3.5-7.0;
39.s5,调节温度:步骤s3后,调节调和罐内的温度,使调和罐内的温度升温至80-85度,同时保温30分钟。
40.s6,降温灌装:步骤s5中保温30分钟后,调节调和罐内的温度至40度以下,灌装。
41.进一步地说,步骤s5的调节温度过程中,无菌要求产品需调节调和罐内的温度,使调和罐内的温度升温至80-85度,同时保温30分钟。
42.进一步地说,所述雾化液盛装在容器内,由雾化器喷出使用,主要应用在鼻腔、口腔、咽喉、呼吸道的日常防护;
43.在吸入抗病毒雾化吸入药液后,由于本雾化液成分中含甘油、多糖发酵提取液、保护剂、纯化水等成分,可以有效防止传统雾化液吸入后造成的呼吸系统内表面黏膜的干燥的问题。
44.上述实施例中及使用过程中,本技术生产的雾化液经雾化吸入后,可在鼻腔、口腔、咽喉、呼吸道等表面形成六聚氨糖复合物分子保护膜,抑制杀灭病毒且不会产生变异,对变异病毒也同样有效。同时有效阻止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六聚氨糖复合物还能增强呼吸系统粘膜免疫,从而提高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
45.关于本雾化液的具体灭菌效果如图2,其中图2中的对比组为市面上普通的雾化液;实验组为本发明中的雾化液中的两种不同组分含量时候的实验数据。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