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系统

文档序号:31707625发布日期:2022-10-01 12:31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系统
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并提出将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防控关口前移,即准确预测肿瘤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风险,并对高风险肿瘤患者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然而本技术的发明人经过临床研究发现,目前的癌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工具,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风险评估缺乏专指性:关于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工具目前尚不完善,多是借鉴已得到成熟应用的工具进行评估,但会由于缺乏picc置管因素而缺乏特异性。第二、风险评估因素条目差异性大:各评估工具实际涵盖的部分风险因素相互冲突,既有碍于临床实际应用,又不利于高危患者的准确识别及发病率的统计,致使风险评估模型灵敏度较低,以致不能快速有效地识别出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患者。第三、缺乏特定的用于评价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的评估工具,而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是多因素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单一因素的作用效能或单一研究个别因素独立的作用效能,对于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早期精准预防的价值极为有限。第四、尚无研究采用循证评价联合失安全系数分析技术的方法模式筛选危险因素,而忽视已有研究结果的循证评价,一方面将阻碍卫生保健人员对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危险性的准确识别,从而造成预防的不及时(危险低识别)或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危险高识别);另一方面将因不必要的研究开展(评价证实性因素),而造成时间、财力及其他资源的极大浪费。
3.以上问题是阻碍协助医护人员准确筛查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高危人群,实现早期针对性选择预防措施的主要症结,严重制约了医疗照护的及时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因此,如何科学构建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确保预测系统在成年癌症患者人群中的普适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癌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工具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整合不同地域、年限、机构等研究结果后确定了危险因素的综合危险度,并基于外部数据对系统的预测效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较基于单一研究数据明确的综合危险系数更加真实、稳定和可靠,避免了基于单一医疗机构和有限人群确定系统常数项可能导致结果偏倚的风险,较好地解决了基于单一地域、单一机构数据构建预测系统外推性较低的不足,确保了系统数据在成年癌症患者人群中的普适性。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系统,包括危险因素模块、综合
危险度与危险系数模块、风险得分模块和对比划分模块;其中,
7.所述危险因素模块用于获得成年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13个独立危险因素,所述13个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有无肿瘤转移、是否输注tpn、年龄、肿瘤分期、置入静脉、导管尖端位置、aptt水平、d-二聚体、病理类型、有无糖尿病、有无血栓史、置管期间化疗史及有无高血脂,所述13个独立危险因素具体通过借助循证医学中的证据合并技术得出;
8.所述综合危险度与危险系数模块用于获得13个独立危险因素对应的综合危险度c和综合危险系数,见下表:
[0009][0010]
其中,患者的肿瘤分期及有无肿瘤转移的综合危险度通过肿瘤科医生借助ct、mri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得出;置入静脉的综合危险度通过置管操作的护士判断和选择适合穿刺的静脉得出;导管尖端位置的综合危险度通过借助x线摄片后得出;aptt水平及d-二聚体的综合危险度通过患者血液进行精密化验后得出;病理类型的综合危险度通过患者发病部位的手术或者穿刺活检后进行病理学判断得出;有无糖尿病和高血脂的综合危险度通过借助血液检验后得出;有无血栓史的综合危险度通过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血管扫查后判断得出;
[0011]
所述风险得分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13个独立危险因素对应的综合危险度c和综合危险系数按下式计算患者风险得分:
[0012]
logit(p)=-2.336+0.978
×c有无肿瘤转移
+1.613
×c是否输注tpn
+0.940
×c年龄
+1.157
×c[0013]
肿瘤分期
+1.411
×c置入静脉
+1.157
×c导管尖端位置
+0.802
×captt水平
+1.416
×cd-二聚体
+1.340
×c病理类型
+0.854
×c有无糖尿病
+1.169
×c有无血栓史
+1.154
×c置管期间化疗史
+0.285
×c有无高血脂
[0014]
其中,logit(p)为患者风险得分;
[0015]
所述对比划分模块用于将患者风险得分与系统验证后得出的诊断界值4.4635进行对比,若患者风险得分高于诊断界值则将患者划分为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高风险人群,反之则将患者划分为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低风险人群。
[0016]
进一步,所述系统在外部临床数据验证后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8,约登指数为0.281,灵敏度为67.7%,特异度为60.4%。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系统,基于大量文献数据并联合借助循证医学中的证据合并技术(meta分析)和数学建模技术构建而成,系统中明确了13个独立危险因素及其对应的综合危险度与综合危险系数(权重系数),因而充分保证了危险因素指标筛选及综合危险系数确定的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同时也兼顾了最终构建系统的可推广性,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准确识别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高危成年癌症患者,有助于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早期精准防控,从而将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防控关口前移,保障了医疗照护的及时性、有效性与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成年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系统预测效果的roc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0]
本发明提供一种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系统,包括危险因素模块、综合危险度与危险系数模块、风险得分模块和对比划分模块;其中,
[0021]
所述危险因素模块用于获得成年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13个独立危险因素,所述13个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有无肿瘤转移、是否输注tpn、年龄、肿瘤分期、置入静脉、导管尖端位置、aptt水平、d-二聚体、病理类型、有无糖尿病、有无血栓史、置管期间化疗史及有无高血脂,所述13个独立危险因素具体通过借助循证医学中的证据合并技术得出;
[0022]
所述综合危险度与危险系数模块用于获得13个独立危险因素对应的综合危险度c和综合危险系数,见下表:
[0023][0024]
其中,患者的肿瘤分期及有无肿瘤转移的综合危险度通过肿瘤科医生借助ct、mri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得出;置入静脉的综合危险度通过置管操作的护士判断和选择适合穿刺的静脉得出;导管尖端位置的综合危险度通过借助x线摄片后得出;aptt水平及d-二聚体的综合危险度通过患者血液进行精密化验后得出;病理类型的综合危险度通过患者发病部位的手术或者穿刺活检后进行病理学判断得出;有无糖尿病和高血脂的综合危险度通过借助血液检验后得出;有无血栓史的综合危险度通过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血管扫查后判断得出;而前述列举的这些独立危险因素的综合危险度具体得出方式,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即在前述说明了这些独立危险因素的综合危险度具体得出方式基础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想要得到各个独立危险因素的具体综合危险度是很容易实现的;
[0025]
所述风险得分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13个独立危险因素对应的综合危险度c和综合危险系数按下式计算患者风险得分:
[0026]
logit(p)=-2.336+0.978
×c有无肿瘤转移
+1.613
×c是否输注tpn
+0.940
×c年龄
+1.157
×c肿瘤分期
+1.411
×c置入静脉
+1.157
×c导管尖端位置
+0.802
×captt水平
+1.416
×cd-二聚体
+1.340
×c病理类型
+0.854
×c有无糖尿病
+1.169
×c有无血栓史
+1.154
×c置管期间化疗史
+0.285
×c有无高血脂
[0027]
其中,logit(p)为患者风险得分,而c
有无肿瘤转移
、c
是否输注tpn
、c
年龄
、c
肿瘤分期
、c
置入静脉
、c
导管尖端位置
、c
aptt水平
、c
d-二聚体
、c
病理类型
、c
有无糖尿病
、c
有无血栓史
、c
置管期间化疗史
、c
有无高血脂
,则分别表示独立危险因素有无肿瘤转移、是否输注tpn、年龄、肿瘤分期、置入静脉、导管尖端位置、aptt水平、d-二聚体、病理类型、有无糖尿病、有无血栓史、置管期间化疗史、有无高血脂的综合危险度;
[0028]
所述对比划分模块用于将患者风险得分与系统验证后得出的诊断界值4.4635进行对比,即患者风险得分以4.4635作为临界值,若患者风险得分高于诊断界值则将患者划
分为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高风险人群,反之则将患者划分为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低风险人群。
[0029]
作为具体实施例,选取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至2021年住院且接受picc置管的905例癌症患者为对象,其中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31例,未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874例,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905=3.43%,将上述计算患者风险得分的公式带入905例患者数据中进行外部验证,拟合后的成年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系统预测效果的roc曲线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在外部临床数据验证后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8,约登指数为0.281,诊断界值(cut-off value)为4.4635,灵敏度为67.7%,特异度为60.4%,灵敏度(或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
[0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癌症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系统,基于大量文献数据并联合借助循证医学中的证据合并技术(meta分析)和数学建模技术构建而成,系统中明确了13个独立危险因素及其对应的综合危险度与综合危险系数(权重系数),因而充分保证了危险因素指标筛选及综合危险系数确定的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同时也兼顾了最终构建系统的可推广性,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准确识别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高危成年癌症患者,有助于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早期精准防控,从而将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防控关口前移,保障了医疗照护的及时性、有效性与经济性。
[0031]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