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定位装置、人工心脏瓣膜系统、植入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18233发布日期:2022-11-09 06:2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心脏瓣膜定位装置、人工心脏瓣膜系统、植入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脏瓣膜定位装置、人工心脏瓣膜系统、植入系统及植入方法。


背景技术:

2.二尖瓣和三尖瓣结构复杂,由瓣环、瓣叶、腱索和乳头肌构成,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都可能会引起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即在心脏收缩期二尖瓣和三尖瓣不能完全关闭,使得心室的血液反向流入心室。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方法包括瓣膜修复和置换,其中瓣膜修复是常见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瓣膜置换是最终根本的解决方法。
3.瓣膜置换可经外科或经导管介入方式进行,对于一部分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由于心功能低下、合并症多、高龄等高危因素而不适用外科手术,可以接受经导管介入方式治疗。对于经导管二尖瓣瓣膜,近年来虽然出现多种结构设计及输送方式,但是大部分都处于研究性阶段,主要有以下制约因素:由于二尖瓣结构复杂,与主动脉瓣相比,二尖瓣的整体结构呈d型,瓣环尺寸较大,钙化较少,不能为人工瓣膜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使其固定在病变的二尖瓣处;在解剖结构上,左室流出道与二尖瓣前瓣叶相邻,人工二尖瓣瓣膜的植入还可能会引起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瓣下带有腱索和乳头肌,结构复杂;瓣叶形态不规则。
4.现有的经导管介入的二尖瓣置换瓣膜的手术入路通常包括经心尖和经股静脉,其中经股静脉入路包括单纯经房间隔输送、经房间隔与经主动脉结合输送;与单纯经房间隔输送相比,经心尖、经房间隔与经主动脉结合的入路方式造成损伤的风险较高,患者需要较长时间恢复;另外,二尖瓣的瓣环尺寸较大,人工瓣膜就需要更大直径的支架,人工瓣膜对应的瓣叶面积也要更大,瓣叶耐疲劳性会降低;同时人工瓣膜压缩后的直径偏大,需要尺寸较大的输送系统进行输送,这会增加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三尖瓣作为右心的房室瓣,其结构与左心的房室瓣(二尖瓣)相似,应用在二尖瓣置换的瓣膜同样的设计原理可应用到三尖瓣置换上。
5.因此,亟需一种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可以实现在二尖瓣或三尖瓣处有效固定的人工瓣膜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心脏瓣膜定位装置、人工心脏瓣膜植入系统及植入方法,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心脏瓣膜定位装置,其经由输送装置输送至心脏瓣膜,该输送装置包括引导件,该定位装置包括:支撑单元,其包括本体和贯穿该本体的第一腔体,该本体设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支撑单元在释放状态下弯曲,使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相互靠近形成环形结构;锁定单元,其与该支撑单元的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可配
合连接,且该锁定单元具有二通孔,分别用于供该引导件穿过;裙部,与该支撑单元和该引导件中的其中之一者耦合,且该裙部可收缩或扩张;其中,在输送状态下,该引导件穿过该第一腔体,在释放状态下,该支撑单元将至少一部分原生瓣叶收拢于该支撑单元所形成的环形结构中,且该引导件伸出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并穿过该锁定单元的该二通孔,引导该锁定单元与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连接。
8.可选地,该锁定单元与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连接后,该引导件经由该第一端部或该第二端部撤出该第一腔体或者该引导件留置于该第一腔体中。
9.可选地,该定位装置还包括锚定件,该锚定件包括弧形构件,该弧形构件设有锁定单元,该弧形构件的直径大于该支撑单元释放后所形成的环形结构的直径,在释放该定位装置后,该锚定件锚定于原生瓣环处。
10.可选地,该锁定单元与该支撑单元的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可卡接。
11.可选地,该支撑单元的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的内侧分别设有凸起,该锁定单元包括:二第一柱体,该二第一柱体相互连接,且该第一柱体的外径小于该第一端部或该第二端部的内径,各通孔分别设于各第一柱体的顶部;二第一延伸部,其具有弹性,且各第一延伸部自该第一柱体的底部向上延伸,与该第一柱体的外表面形成锐角。
12.可选地,该支撑单元的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各包括:第一开口,其设于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的外壁;内延部,其自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的内侧径向向内延伸,该内延部的内径小于该第一腔体的直径;该锁定单元包括:二第二柱体,该二第二柱体相互连接,且该第二柱体的外径小于该第一端部或该第二端部的内径,各通孔分别设于各第二柱体的顶部;二第二延伸部,其自该第二柱体的端部径向向外延伸,该第二延伸部的外径大于该内延部的内径。
13.可选地,该裙部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单元,该弹性单元设有连接部和自由部,该连接部与该支撑单元和该引导件中的其中之一者耦合,该自由部自该连接部向远离该支撑单元的方向延伸。
14.可选地,该连接部附接于该本体上。
15.可选地,该本体的外侧设有挂杆,该挂杆的两端与该本体连接,该连接部与该挂杆轴向滑动连接且周向固定连接,该挂杆与该连接部的至少其中一者的横截面为非圆形。
16.可选地,该支撑单元的本体上设有第二开口,该连接部周向环绕该引导件的至少一部分且在释放状态下,该连接部位于该第二开口中,该自由部自该第二开口伸出,该连接部与该引导件轴向滑动连接且周向固定连接,该引导件的至少一部分与该连接部的至少其中一者的横截面为非圆形。
17.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心脏瓣膜定位装置,其用于植入心脏主动脉瓣之间,该定位装置包括:支撑单元,其包括本体和贯穿该本体的第一腔体,该本体设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支撑单元在释放状态下弯曲,使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相互靠近形成环形结构;引导件,其可滑动地穿设于该第一腔体中;锁定单元,其与该支撑单元的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可配合连接,且该锁定单元具有二通孔,分别用于供该引导件穿过;裙部,与该支撑单元和该引导件中的其中之一者耦合,且该裙部可收缩或扩张;其中,在输送状态下,该引导件穿过该第一腔体,在释放状态下,该支撑单元将至少一部分原生瓣叶收拢于该支撑单元所形成的环形结构中,且该引导件伸出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并穿过该锁定单
元的该二通孔,引导该锁定单元与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连接。
18.可选地,该定位装置还包括锚定件,该锚定件包括弧形构件,该弧形构件设有锁定单元,该弧形构件的直径大于该支撑单元释放后所形成的环形结构的直径,在释放该定位装置后,该锚定件锚定于原生瓣环处。
19.可选地,该支撑单元的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的内侧分别设有凸起,该锁定单元包括:二第一柱体,该二第一柱体相互连接,且该第一柱体的外径小于该第一端部或该第二端部的内径,各通孔分别设于各第一柱体的顶部;二第一延伸部,其具有弹性,且各第一延伸部自该第一柱体的底部向上延伸,与该第一柱体的外表面形成锐角。
20.可选地,该支撑单元的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各包括:第一开口,其设于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的外壁;内延部,其自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的内侧径向向内延伸,该内延部的内径小于该第一腔体的直径;该锁定单元包括:二第二柱体,该二第二柱体相互连接,且该第二柱体的外径小于该第一端部或该第二端部的内径,各通孔分别设于各第二柱体的顶部;二第二延伸部,其自该第二柱体的端部径向向外延伸,该第二延伸部的外径大于该内延部的内径。
21.可选地,该裙部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单元,该弹性单元设有连接部和自由部,该连接部与该支撑单元和该引导件中的其中之一者耦合,该自由部自该连接部向远离该支撑单元的方向延伸。
22.可选地,该本体的外侧设有挂杆,该挂杆的两端与该本体连接,该连接部与该挂杆轴向滑动连接且周向固定连接,该挂杆与该连接部的至少其中一者的横截面为非圆形。
23.可选地,该支撑单元的本体上设有第二开口,该连接部周向环绕该引导件的至少一部分且在释放状态下,该连接部位于该第二开口中,该自由部自该第二开口伸出,该连接部与该引导件轴向滑动连接且周向固定连接,该引导件的至少一部分与该连接部的至少其中一者的横截面为非圆形。
24.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人工心脏瓣膜系统,可选地,该系统包括上述的定位装置和人工瓣膜,该人工瓣膜具有:人工瓣叶;以及筒状支撑件,该人工瓣叶周向固定于该支撑件的内侧,且该支撑件与该支撑单元相适配,以当该锁定单元与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连接后,将该人工瓣膜植入该支撑单元的内侧。
25.本技术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人工心脏瓣膜植入系统,该植入系统包括:上述的心脏瓣膜定位装置;输送装置,其具有输送管道,用于将该心脏瓣膜定位装置输送至心脏后进行释放。
26.可选地,该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件和第二输送件,该第一输送件和该第二输送件分别设有内腔,第二输送件的外径小于该第一输送件的内径,该第二输送件的内腔设有隔膜,该隔膜将该第二输送件的内腔分成第一腔和第二腔。
27.可选地,该输送装置还包括推杆,该锁定单元还设有推动部,该推杆与该推动部活动连接。
28.本技术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将心脏瓣膜定位装置植入心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上述心脏瓣膜定位装置在输送时,该引导件穿过该第一腔体,在释放时,该支撑单元的该第一端部自原生瓣叶的内表面经由原生瓣叶前后连合处进入外表面,使至少一部分原生瓣叶收拢于该支撑单元所形成的环形结构中,且该引导件伸出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并穿
过该锁定单元的该二通孔,引导该锁定单元与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连接。
29.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实施例的心脏瓣膜定位装置通过输送和释放支撑单元,并通过引导件将锁定单元与支撑单元的两端进行锁定,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结构,附接于本体上的裙部在释放后可以以预设的位置和角度扩张,从而可以阻挡二尖瓣前瓣叶向左室流出道活动,避免左室流出道梗阻。支撑单元植入后,可以将合适尺寸的人工瓣膜释放至支撑单元的内部,将原生瓣叶夹持在人工瓣膜与支撑单元之间,通过人工瓣膜与支撑单元之间的摩擦力和径向作用力,将人工瓣膜固定在原生瓣膜处,替代原生瓣膜的功能。本技术的支撑单元所形成的环形结构较为简单,因此在捕捉原生瓣叶时更加精准,更便于捕获操作。
30.本发明技术中的心脏瓣膜定位装置可以通过股静脉经导管输送至二尖瓣或三尖瓣处,为人工瓣膜提供一个锚定位置,随后将合适尺寸的人工瓣膜经股静脉输送至定位装置处,实现定位装置和人工瓣膜的经同一股静脉通路的输送,简化手术操作流程的同时,即可以保证植入人工瓣膜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又减小了血管并发症和主动脉瓣损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是本技术一种心脏瓣膜定位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33.图2是本技术的支撑单元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34.图3是本技术的裙部的一实施例在收缩状态下的示意图;
35.图4是本技术的裙部的一实施例在扩张状态下的示意图;
36.图5是本技术的抓捕器抓捕引导件的一端的示意图;
37.图6是本技术的抓捕器抓捕引导件的另一端的示意图;
38.图7是本技术的锁定单元沿引导件移动以接近支撑单元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39.图8是本技术的锁定单元移动至支撑单元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与支撑单元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40.图9a-9d是本技术的锁定单元与支撑单元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连接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
41.图10a是本技术的锁定单元与支撑单元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连接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在未连接状态下的立体图;
42.图10b是图10a中的锁定单元向支撑单元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推进的立体图;
43.图10c是图10a中的锁定单元与支撑单元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卡合的剖视图;
44.图11a-11b分别是本技术的锚定件的两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45.图12a-12d、图12g-12i分别是本技术的裙部的七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46.图12e为图12d所示的本技术的锚定件在收缩状态下的示意图;
47.图12f为图12d所示的本技术的锚定件的局部g的放大示意图;
48.图13a为输送装置将心脏瓣膜定位装置输送至心脏后进行释放的状态示意图;
49.图13b为图13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50.图13c为图13b中的鞘管沿a-a方向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51.图13d为本技术的心脏瓣膜定位装置的一实施例释放后的示意图;
52.图13e为图13d中的鞘管沿b-b方向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53.图13f为本技术的心脏瓣膜定位装置释放后输送装置的推杆推动锁定单元沿引导件滑动的状态示意图;
54.图13g为图13f中的鞘管沿d-d方向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55.图13h为本技术的人工瓣膜输送至心脏,并从支撑单元所形成的环形结构内穿过的状态示意图;
56.图13i为图13h中的鞘管沿e-e方向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57.图13j为本技术的人工瓣膜的一实施例在心脏完全释放后的状态示意图;
58.图13k为本技术的人工瓣膜的另一实施例在心脏完全释放后的状态示意图。
59.元件标号
60.20:输送装置;101:支撑单元;1011:本体;1012:第一端部;1013:第二端部;102:锁定单元;103:裙部;1021、1022:通孔;30:引导件;40:锚定件;104:人工瓣膜;1041:支撑件;1014:凸起;1023:第一柱体;1024:第一延伸部;1015:第一开口;1016:内延部;1025:第二柱体;1026:第二延伸部;1031:弹性单元;1032:连接部;1033:自由部;1017:第二开口;1018:挂杆;201:第一输送件;202:第二输送件;2022:第一腔;2023:第二腔;2024:隔膜;203:推杆;1027:推动部;204:抓捕器;2041:抓头;301:第三端部;302:第四端部;1019:切缝;304a:保护件;1033a:弧形结构;1033b:弧形延伸体;205:第三输送件;501、502:凹槽;503: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61.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62.所述的“近端”是指相对于操作者而言离操作者更近的一端。所述的“远端”是指相对于操作者而言离患者心脏瓣膜位置更近的一端。
63.所述的“耦合”是指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
64.所述的“顶部”是指就图示所在的纸面而言的相对的上方。
65.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图1至图13k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具体实现。
66.参见图1至图13k,在本技术一具体实现中,提供一种心脏瓣膜定位装置,其经由输送装置20输送至心脏瓣膜,输送装置20包括引导件30,引导件30可以为具有弹性的空心的管状或实心的柱状,例如丝材,引导件30的两端(第三端部301和第四端部302)可以设有保护件(304a),例如圆形的凸起,以便于抓捕器204抓捕。
67.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定位装置包括支撑单元101、锁定单元102和裙部103,其中,支撑单元101包括本体1011和贯穿本体1011的第一腔体,本体1011设有第一端部1012和第
二端部1013,支撑单元101在释放状态下弯曲,使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相互靠近形成环形结构;锁定单元102与支撑单元101的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可配合连接,例如卡接,且锁定单元102具有二通孔(1021、1022),分别用于供引导件30穿过;裙部103与支撑单元101或引导件30耦合,且裙部103可收缩或扩张;其中,在输送状态下,引导件30穿过第一腔体,在释放状态下,支撑单元101将至少一部分原生瓣叶收拢于支撑单元101所形成的环形结构中,且引导件30伸出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并穿过锁定单元102的二通孔(1021、1022),引导锁定单元102与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连接。
68.裙部103可具有弹性,以便被压缩后收入输送装置20中输送,释放后还可以恢复至原始状态,进而可以阻挡二尖瓣前瓣叶向左室流出道活动,避免左室流出道梗阻。本体1011的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可具有显影性,可以是自身为显影材料,或带有显影结构,如显影环、显影片、显影丝,以便于将支撑单元101输送至心脏后便于观察和指导操作,例如识别本体1011的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并进行锁定操作、以及将人工瓣膜104释放到指定位置等。锁定单元102也可具有显影性。
69.本体1011可由记忆材料制成或柔性高分子材料制成,在输送状态下本体1011以基本呈线性或弧形的状态置于输送装置20的鞘管中,在释放状态下,本体1011的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相互靠近形成环形结构。支撑单元101的本体1011可以为光滑的弹性管体,如图1所示,也可以包含多个沿轴向排列的切缝1019,如图2所示,切缝1019的原理详情请参见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210642095.1。
70.如图13j所示,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人工心脏瓣膜系统,包括心脏瓣膜定位装置和人工瓣膜104,人工瓣膜104具有:人工瓣叶(未示出);以及筒状支撑件1041,人工瓣叶周向固定于支撑件1041的内侧,且支撑件1041与支撑单元101相适配,以当锁定单元102与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连接后,将人工瓣膜104植入支撑单元101的内侧。在输送状态下,人工瓣膜104被压缩形成类似于束状,释放后支撑件1041形成筒状。
71.支撑单元101的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与锁定单元102之间可以是卡接,即卡合关系。如图9a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撑单元101的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的内侧分别设有环形或非环形的凸起1014,。锁定单元102包括两个第一柱体1023和两个第一延伸部1024,每个第一延伸部1024对应一个第一柱体1023,两个第一柱体1023相互连接,各通孔(1021、1022)分别设于各第一柱体1023的顶部,第一柱体1023的外径小于第一端部1012或第二端部1013的内径,可选地,第一柱体1023的外径小于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的内侧凸起1014的内径。第一延伸部1024可具有弹性,其自第一柱体1023的底部向上延伸,且第一延伸部1024与第一柱体1023的外表面形成锐角。当锁定单元102进入支撑单元101的第一端部1012或第二端部1013时,第一延伸部1024被凸起1014压缩,使第一延伸部1024更加靠近或贴合柱体,以使第一延伸部1024越过凸起1014,进入凸起1014的下方腔体中,从而将锁定单元102与支撑单元101的第一端部1012或第二端部1013锁死。
72.如图10a-10c所示,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支撑单元101的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各包括第一开口1015,其设于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的外壁,第一开口1015可以为一个或两个;内延部1016,其自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的内侧径向向内延伸,内延部1016的内径小于第一腔体的直径;锁定单元102包括两个第二柱体1025和两个第二延伸部1026,两个第二柱体1025相互连接,各通孔(1021、1022)分别设于各第二柱体
1025的顶部,第二柱体1025的外径小于第一端部1012或第二端部1013的内径;各第二延伸部1026自第二柱体1025的端部径向向外延伸,第二延伸部1026的外径大于内延部1016的内径。可选地,第二延伸部1026的端部可以为斜面,以使第二延伸部1026的端部形成锥体,以便于第二延伸部1026撑开第一开口1015,从而更顺利地进入第一腔体中。当锁定单元102进入支撑单元101的第一端部1012或第二端部1013时,第二延伸部1026将支撑单元101的第一开口1015撑大,待第二延伸部1026完全越过内延部1016进入第一腔体时,第一开口1015恢复至原来的尺寸,从而将锁定单元102与支撑单元101的第一端部1012或第二端部1013锁死。
73.支撑单元101与锁定单元102的配合方式不限于上述两种,支撑单元101和锁定单元102卡接后,锁定单元可以从支撑单元端部多次重复拆卸或不可拆卸。如图9b所示,还可以是支撑单元101的内侧的整个周向或局部设有凸台1014,第一柱体1023可以是柱形、球形,如图9c所示,第一柱体1023还可以是带有凹槽501的柱形、球形或其它形状。如图9d所示,支撑单元101的内侧的整个周向或局部设有凹槽502,第一柱体1023为设有凸起503的柱形、球形或其它形状。
74.如图11a-11b、以及图13k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定位装置还包括锚定件40,锚定件40包括弧形构件,弧形构件可以为正圆或非正圆,例如半圆。弧形构件上设有锁定单元102,锁定单元上设有两个通孔(1021、1022),通孔(1021、1022)用于供引导件30穿过,锁定单元102与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连接,以在释放定位装置后,锚定件40锚定于原生瓣环处。弧形构件的直径可以大于支撑单元101所形成的环形结构的直径,从而在释放后锚定件40可以更牢固地锚定于原生瓣环处。
75.如图11a,当弧形构件为正圆时,弧形构件的锁定单元102分别与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连接,使支撑单元101形成的环形结构为封闭的圆环。如图11b,当弧形构件为非正圆时,弧形构件的一端设有锁定单元102,另一端为自由端,锁定单元102使支撑单元101形成的环形结构为封闭的圆环。
76.如图3-4、12a-12i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裙部103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单元1031,弹性单元1031设有连接部1032和自由部1033,连接部1032与支撑单元101或引导件30连接,自由部1033自连接部1032向远离支撑单元101的方向延伸。如图3-4所示,连接部1032可以直接通过粘接、缝制或其他合适的方式附接(例如固定)于本体1011的外表面。在输送状态下,自由部1033可收缩于输送装置20的鞘管中,在释放状态下,自由部1033恢复至扩张状态。
77.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2c所示,支撑单元101的本体1011上还可以设有第二开口1017,连接部1032周向环绕引导件30的至少一部分,连接部1032与引导件30轴向滑动连接且周向固定连接,例如,引导件30的至少一部分或连接部1032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例如方形、菱形、三角形、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非圆形。在释放状态下,连接部1032位于第二开口1017中,自由部1033自该第二开口1017伸出。连接部1032与引导件30轴向滑动连接,可以方便引导件30在第一内腔中穿梭,而连接部1032与引导件30周向固定连接可以使自由部1033在释放时按照预定的角度扩张。
78.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2a-12b、12d-12g所示,该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体1011的外侧为封闭的状态,本体1011的外侧设有挂杆1018以替代引导件作为
与裙部的连接部,挂杆1018的两端与本体1011连接,挂杆1018两端之间的部分与本体1011的边缘分离,挂杆1018与支撑单元101的本体1011的形状相贴合,连接部1032与该挂杆1018轴向滑动连接且周向固定连接,挂杆1018与连接部1032的至少其中一者的横截面为非圆形。
79.弹性单元1031可以由编织网构成,连接部1032周向包覆引导件30或挂杆的部分,可以避免裙部103限制支撑单元101的本体1011的形变,也可以增强支撑单元101的本体1011的刚度和支撑力。如图12a和图12c所示,自由部1033自连接部1032向远离支撑单元101的方向延伸后可形成片状结构,自由部1033的边缘可以为弧形、方形或其他任意适合的形状。如图12b所示,连接部1032可以为两个环,两个环之间为开口,自由部1033的边缘仍然可以为弧形、方形或其他任意适合的形状。如图12d-12f所示,弹性单元1031可以为丝状,弹性单元1031呈u形,弹性单元1031的两端(即连接部1032)周向环绕引导件30或挂杆,连接部1032可以在引导件30或挂杆1018上轴向自由滑动,但是周向相对固定。当支撑单元101的本体1011被收缩至输送装置20中时,在压力的作用下,两个连接部1032沿挂杆1018向两边滑动,自由部1033贴合于引导件30、挂杆1018或本体1011上。弹性单元1031的可以只有一端自由活动,另一端固定在本体1011上。弹性单元1031还可以是v形、w形、波浪状\s形、l形、矩形、梯形等其它形状。弹性单元1031的表面可以覆有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高分子覆膜。
80.如图12g所示,自由部1033可以由一个弧形结构1033a和两个弧形延伸体1033b组成,两个弧形延伸体1033b的两端分别与弧形结构1033a连接,从而增大自由部1033与原生瓣叶的接触面积,起到更好的阻挡效果。两个弧形延伸体1033b可以在弧形结构1033a上自由滑动,以适应压缩时发生的形变。自由部1033可以由金属或高分子材料组成,具有良好的弹性。
81.如图12h所示,弹性单元1031只有一端(即连接部1032)与支撑单元101的本体1011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如图12i所示,支撑单元101的本体1011上可以分布多个弹性单元1031,弹性单元1031上带有多个延伸体,以增大裙部103与瓣叶的接触面积,起到更好的阻挡效果。
82.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心脏瓣膜定位装置,装置除了包括支撑单元101、锁定单元102、裙部103之外,还包括引导件30,引导件30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腔体中,即在该实施例中引导件30属于心脏瓣膜定位装置的一部分。
83.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人工心脏瓣膜植入系统,该植入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心脏瓣膜定位装置和输送装置20,输送装置20具有输送管道,用于将心脏瓣膜定位装置输送至心脏后进行释放。在一实施例中,输送装置20设有控制件,引导件30与控制件连接,控制件控制引导件30于输送管道内移动,控制件可以为具有拉伸和推进功能的结构。另外,操作者可以用手控制引导件30在输送管道内移动。
84.如图13e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输送装置20包括第一输送件201和第二输送件202,第一输送件201和第二输送件202分别设有内腔,第二输送件202的外径小于第一输送件201的内径,第二输送件202的内腔设有隔膜2024,隔膜2024将第二输送件202的内腔分成第一腔2022和第二腔2023。
85.如图7-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输送装置20还包括推杆203,锁定单元102还设有推动部1027,推杆203与推动部1027活动连接。例如推杆203通过使用时与推动部1027相抵靠
而实现推杆203对推动部1027的推动。
86.如图5-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输送装置20还包括抓捕器204,其具有环形的抓头2041,用于从第一端部1012或第二端部1013抓捕引导件30。
87.在输送时可以将支撑单元101和裙部103通过管状的第一输送件201和第二输送件202输送,第一输送件201和第二输送件202可以均具有挠性,支撑单元101以线性的状态置于第二输送件202中,第二输送件202通过第一输送件201的腔体进行输送。
88.本技术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将人工心脏瓣膜植入系统植入心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输送时,引导件30穿过第一腔体,在释放时,支撑单元101的第一端部1012自原生瓣叶的内表面经由原生瓣叶前后连合处进入外表面,使原生瓣叶收拢于支撑单元101所形成的环形结构中,且引导件30伸出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并穿过锁定单元102的二通孔(1021、1022),引导锁定单元102与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连接。
89.如图13a-13j所示,输送时可以先将第一输送件201穿过房间隔,之后通过第一输送件201建立的通路,将第二输送件202的远端输送至瓣膜前后连合处c2;支撑单元101的第二端部1013与引导件30的第四端部302对齐,释放支撑单元101和裙部103,支撑单元101的第二端部1013会先穿过瓣膜前后连合处c2,由瓣膜内表面一侧进入瓣膜外表面一侧,随着支撑单元101的不断释放,原生瓣叶被捕捉至支撑单元101所形成的环形结构内。支撑单元101和裙部103通过第一腔2022进行输送,此时引导件30的第一端部1012位于患者体外,当支撑单元101的第二端部1013环绕瓣叶一圈再次到达瓣膜前后连合处c2时,通过第二输送件202的第二腔2023输送抓捕器204至c2处,抓捕器204对引导件30的第四端部302进行捕捉,捕捉成功后,将引导件30的第四端部302拽出患者体外,引导件30的第四端部302带动第三端部301在第一腔2022中移动,直至位于第一腔2022的引导件30的第三端部301输送至c2处。再次通过抓捕器204将引导件30的第三端部301捕捉至第二腔2023,使得引导件30的第三端部301和第四端部302均位于第二腔2023中,以便实现连接部1032的输送。
90.随后将引导件30的第三端部301和第四端部302分别穿过锁定单元102的两个通孔(1021、1022),以引导件30为导轨,在推杆203的推送下,将锁定单元102输送至支撑单元101的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进而将锁定单元102与支撑单元101的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相互卡合锁紧,使得支撑单元101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
91.随后,将人工瓣膜104压缩于第三输送件205中,通过第一腔2022输送至原生瓣膜处并释放,最后将引导件30从支撑单元101的第一腔体中撤出或通过剪线器将引导件30从支撑单元101的第一端部1012和第二端部1013剪断,实现心脏瓣膜定位装置的完全释放。
9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