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系统及洗胃方法

文档序号:31780657发布日期:2022-10-12 10:0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系统及洗胃方法

1.本发明涉及急诊科洗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系统及洗胃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急诊科,对于食物、药物、环境中毒患者,医生一般采用洗胃机对其进行洗胃,一般采用“一人一机”的模式,即一台洗胃机只能用于救助一个患者,但是当急诊科遇到群体性中毒事件时,例如群体性食物中毒、矿井巷道内毒性气体中毒等,由于洗胃机数量较少,资源有限,部分患者只能等待前面的患者洗胃完毕后再插管治疗,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时间将被耽误;此外,在临床实践中,洗胃机内部管路复杂,洗胃结束后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和规程进行消毒,使其达到彻底杀灭病菌目的后,才能对后面的患者洗胃,而抢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进行,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后面等待的患者抢救效率低下,由于抢救不及时导致后遗症人数和死亡率上升。
3.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多个阀门控制药液供应和废液抽吸过程,操作复杂,且在治疗过程中,洗胃机中的多台需电设备需要同时启动运行,节能效果较差。
4.此外,临床实践中,患者食物中毒后,一般使用一次性胃管直接插入患者食管/食道内,这种方式有两个明显缺点:当患者虽然中毒但是仍然意识清醒时,插管会引起患者心理“排异”,尤其是儿童,更加不愿意配合医生治疗,导致治疗时间被耽误;当患者中毒昏迷时,强行插管,一次性胃管的末端往往会损伤患者呼吸道或食道内壁粘膜,造成患者身体伤害。
5.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系统及洗胃方法,解决常规的洗胃机及洗胃方法效率低下、浪费能源,且不能节省群体性中毒事件患者的救治时间、插管容易损害食道的技术难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聚焦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系统及洗胃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系统,包括供液箱、循环泵、供液管、供液支管、单向阀、脉冲切换单元、万向接头、胃管、胃部留置单元、出液支管、集液管、回液泵、集液箱、溢流阀,其中,所述供液箱与供液管连接,所述供液管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供液管一侧并联多个供液支管,每条所述供液支管上设置有相互串联的单向阀和脉冲切换单元,所述脉冲切换单元通过万向接头与胃管连接,所述胃管末端连接胃部留置单元,所述胃管插入患者的食管后,留置单元置入患者的胃部,对胃部进行清洗;所述脉冲切换单元还与出液支管连接,多个所述出液支管并联在集液管上,所述集液管上设置有回液泵,所述集液管的末端与集液箱连接,所述集液箱用于收集洗胃后的废液。
8.所述集液箱上设置有溢流阀,当所述集液箱内的废液超过溢流液位时,溢流阀自动打开排液。
9.所述供液管的另一端与供液箱连接,进而,所述供液箱与所述供液管形成了供液循环环路。
10.所述单向阀实现供液的单向流通,防止胃部废液反向倒流进供液支管内,污染清洗药液,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与脉冲切换单元连接;所述脉冲切换单元利用电磁脉冲实现供液/排液模式的周期性切换,进而防止现有技术中将供液和排液完全隔离开,先持续供液后持续排液导致的胃压失衡引起的胃部不舒适。
11.所述脉冲切换单元包括四通、滑动件、宝塔接头、顶盖和脉冲发生单元连接,其中,所述四通的顶部与顶盖连接,所述四通的底部为双流液腔,双流液腔的出口形成胃管连接口,用于通过连接万向接头连接胃管,所述四通的两侧具有供液腔和出液腔,其中所述供液腔与一宝塔接头螺纹连接,所述宝塔接头具有供液入口,所述出液腔与另一个宝塔接头螺纹连接,另一所述宝塔接头具有出液口,所述滑动件内具有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供液通道与供液腔连通,所述出液通道与出液腔连通,滑动件可在供液腔和出液腔之间来回滑动,实现供液模式和排液模式的周期性切换。
12.所述四通与滑动件、宝塔接头、顶盖和脉冲发生单元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
13.所述顶盖内设置磁吸控制单元、计时器和开关,磁吸控制单元与计时器、开关电连接,所述磁吸控制单元还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四通的顶部内侧设置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电磁线圈,所述滑动件上部具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连接磁吸件,所述磁吸件竖向设置,电磁线圈的下侧均设置朝向滑动件的弹簧。
14.当右侧所述电磁线圈通电时,所述磁吸件由于电磁力被吸至右侧,供液通道与双流液腔导通,同时所述出液通道关闭;当磁吸控制单元切换到左侧所述电磁线圈通电时,右侧所述电磁线圈自动断电,所述磁吸件由于电磁力被吸至左侧,所述出液通道与双流液腔导通,同时所述供液通道关闭。
15.所述滑动件两端边缘嵌设密封圈,有利于防止液体径向泄漏而造成脉冲切换单元工作状态失灵。
16.所述胃部留置单元外观呈胶囊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吞咽,所述胃部留置单元包括第一胶囊壳、第二胶囊壳和球囊,所述第一胶囊壳的一端开口,另一端与环状的密封凸起连接,所述第二胶囊壳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开口,且封闭的一端外表面光滑,所述第一胶囊壳和第二胶囊壳相互嵌套,形成封闭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容纳有具有弹性的球囊,所述球囊上均布有多个通孔。
17.所述第一胶囊壳和第二胶囊壳的成分包括明胶、可溶性植物纤维素和药用pvp,且主要成分为明胶,可溶性植物纤维素作为明胶的增强材料,药用pvp具有成膜和润滑作用。
18.所述环状的密封凸起与胃管套接,所述胃管的末端与球囊连接。进而,在所述胃管的带动下,当所述胃部留置单元送入患者胃囊内时,所述第一/二胶囊壳在胃酸作用下发生溶解,球囊弹出,形成空心球状,供液时,药液沿着球囊的通孔向胃囊各个方向喷出,对胃肠壁粘膜实现无死角清洗,排液时,药液沿着各个方向的球囊通孔被抽吸。
19.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系统及洗胃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洗胃系统及洗胃方法,其优点在于:
20.1)本发明临床洗胃系统采用“多人一机”模式,相对于常规的“一人一机”模式,可对群体性中毒患者同时洗胃,提高急救效率,且供/排液过程之间互不影响,安全性更高;
21.2)现有技术中针对胃囊供排液过程会导致胃压偏高或偏低,导致患者不舒适感增强甚至加速患者的死亡,本发明采用“一供一排、供排结合”的脉冲式洗胃方式,脉冲切换单元具有三个工作工位可来回自动切换,实现胃压相对稳定,且不会对胃肠粘膜造成损伤;
22.3)本发明利用脉冲瞬间高压可以冲散堵塞在球囊通孔上的食物残渣,有利于回液泵抽吸排液,进而有利于实现临床洗胃系统工作的持续进行;
23.4)胃部留置单元可吞咽,大大降低患者的心理“排异”,缩短急救准备时间,提高急救效率;
24.5)本发明的多人洗胃可实现自动化控制,在参数设定后,根据治疗人数自动调配系统的供液流量,治疗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系统图;
26.图2为本发明的脉冲切换单元供液工位剖面图;
27.图3为本发明的脉冲切换单元截止工位剖面图;
28.图4为本发明的脉冲切换单元回液工位剖面图;
29.图5为本发明的胃部留置单元局部剖视图;
30.图6为本发明的球囊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供液箱;2-循环泵;3-供液管;4-供液支管;5-单向阀;6-脉冲切换单元;7-万向接头;8-胃管;9-胃部留置单元;10-出液支管;11-集液管;12-回液泵;13-集液箱;14-溢流阀;
32.6-0-四通;6-1-滑动件;6-2-供液入口;6-3-供液腔;6-4-供液通道;6-5-出液腔;6-6-出液口;6-7-出液通道;6-8-双流液腔;6-9-胃管连接口;6-10-顶盖;6-11-电磁线圈;6-12-磁吸件;6-13-弹簧;6-14-滑槽;6-15-密封圈;
33.9-1-第一胶囊壳;9-2-第二胶囊壳;9-3-密封凸起;9-4-球囊;9-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5.实施例1
36.请考察图1,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系统,包括:供液箱1、循环泵2、供液管3、供液支管4、单向阀5、脉冲切换单元6、万向接头7、胃管8、胃部留置单元9、出液支管10、集液管11、回液泵12、集液箱13、溢流阀14,其中,供液箱1与供液管3连接,供液管3上设置有循环泵2,供液管3一侧并联多个供液支管4,每条供液支管4上设置有相互串联的单向阀5和脉冲切换单元6,脉冲切换单元6通过万向接头7与胃管8连接,胃管8末端连接胃部留置单元9,胃管8插入患者的食管后,留置单元9置入患者的胃部,胃部进行清洗;脉冲切换单元6还与出液支管10连接,多个出液支管10并联在集液管11上,集液管11上设置有回液泵12,集液管11的末端与集液箱13连接,集液箱13用于收集洗胃后的废液。
37.集液箱13上设置有溢流阀14,当集液箱13内的废液超过溢流液位时,溢流阀14自
动打开排液。
38.供液管3的另一端与供液箱1连接,进而,供液箱1与供液管3形成了供液循环环路。
39.单向阀5实现供液的单向流通,防止胃部废液反向倒流进供液支管4内,污染清洗药液,单向阀5的出口与脉冲切换单元6连接,脉冲切换单元6利用电磁脉冲实现供液/排液模式的周期性切换,进而防止现有技术中将供液和排液完全隔离开,先持续供液后持续排液导致的胃压失衡引起的胃部不舒适。
40.现有技术中,急诊科遇到患者中毒事件时,一般采用“一人一机”的模式,即一台洗胃机只能用于救助一个患者,当遇到群体性中毒事件时,部分患者只能等待前面的患者洗胃完毕后再插管治疗,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时间被耽误,进而导致抢救效率低下,由于抢救不及时导致后遗症人数和死亡率上升。而本实施例的上述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多个患者使用,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而且在群体性中毒事件中,上述临床洗胃系统效率更高,节能效果更好(现有技术中,一台洗胃机往往设置两台液泵,一台用于供液,一台用于抽胃部废液);此外,由于上述系统的洗胃药液输送过程和胃部废液排出过程相互分离,各脉冲切换单元之间排出的废液也不发生混合,避免了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一个患者洗胃时供液过程和排液过程不会影响到其他用户的使用,在多位患者同时洗胃时安全性更高。
41.请考察图2-4,脉冲切换单元6包括四通6-0、滑动件6-1、宝塔接头、顶盖6-10和脉冲发生单元连接,其中,四通6-0的顶部与顶盖6-10连接,四通6-0的底部为双流液腔6-8,双流液腔6-8的出口形成胃管连接口6-9,用于通过连接万向接头7连接胃管8,四通6-0的两侧具有供液腔6-3和出液腔6-5,其中供液腔6-3与其中一个宝塔接头螺纹连接,宝塔接头具有供液入口6-2,出液腔6-5与另一个宝塔接头螺纹连接,该宝塔接头具有出液口6-6,滑动件6-1内具有l型的供液通道6-4和出液通道6-7,其中,供液通道6-4与供液腔6-3连通,出液通道6-7与出液腔6-5连通,滑动件6-1可在供液腔6-3和出液腔6-5之间来回滑动,实现供液模式和排液模式的周期性切换。
42.上述四通6-0与滑动件6-1、宝塔接头、顶盖6-10和脉冲发生单元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进而有利于滑动件6-1的置入和拆卸,四通6-0可采用工程技术中常见的四通或四通管,有利于降低医疗器械的制造成本。
43.顶盖6-10内设置磁吸控制单元、计时器和开关,磁吸控制单元与计时器、开关电连接,四通6-0的顶部内侧设置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电磁线圈6-11,相应地,滑动件6-1上部具有滑槽6-14,滑槽6-14内连接磁吸件6-12,磁吸件6-12竖向设置,每个电磁线圈6-11的下侧设置弹簧6-13。在控制单元中设置好脉冲周期后,控制两个电磁线圈6-11周期性继电,如图2中所示,当右侧电磁线圈6-11通电时,磁吸件6-12由于电磁力被吸至右侧,供液通道6-4与双流液腔6-8导通,而出液通道6-7关闭,供液腔6-3内的药液经由供液通道6-4进入双流液腔6-8中,通过胃管8输送到患者的胃部进行洗胃;如图4所示,当磁吸控制单元切换到左侧电磁线圈6-11通电时,右侧的电磁线圈6-11自动断电,磁吸件6-12由于电磁力被吸至左侧,出液通道6-7与双流液腔6-8导通,供液通道6-4同时关闭,患者胃部清洗后的废液经由胃管8、双流液腔6-8、出液通道6-7进入出液腔6-5中,通过回液泵12的抽吸,出液腔6-5内的废液经由出液支管10、集液管11进入集液箱13内,对废液进行集中回收。
44.滑动件6-1呈圆柱体状,滑动件6-1的两端圆周上嵌设密封圈6-15,进而有利于防
止液体径向泄漏而造成脉冲切换单元工作状态失灵。
45.临床实践中,患者食物中毒后,一般使用一次性胃管直接插入患者食管/食道内,这种方式有两个明显缺点:当患者虽然中毒但是仍然意识清醒时,插管会引起患者心理“排异”,尤其是儿童,更加不愿意配合医生治疗,导致治疗时间被耽误;当患者中毒昏迷时,强行插管,一次性胃管的末端往往会损伤患者呼吸道或食道内壁粘膜,造成患者身体伤害。因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胃部留置单元。
46.请考察图5-6,胃部留置单元9外观呈胶囊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吞咽,胃部留置单元9包括第一胶囊壳9-1、第二胶囊壳9-2和球囊9-4,第一胶囊壳9-1的一端开口,另一端与环状的密封凸起9-3连接,第二胶囊壳9-2呈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开口的胶囊状,封闭的一端外表面光滑,第一胶囊壳9-1和第二胶囊壳9-2能够相互嵌套,形成封闭的容纳腔,容纳腔内容纳有具有弹性的球囊9-4,即,球囊9-4被压缩在第一胶囊壳9-1和第二胶囊壳9-2所形成的容纳腔内,球囊9-4上均布有通孔9-5,第一胶囊壳9-1和第二胶囊壳9-2的成分为明胶、可溶性植物纤维素和药用pvp,且主要成分为明胶,可溶性植物纤维素作为明胶的增强材料,药用pvp具有成膜和润滑作用。
47.环状的密封凸起9-3与胃管8套接,胃管8的末端与球囊9-4连接,进而,在胃管8的带动下,当胃部留置单元9送入患者胃囊内时,第一/二胶囊壳在胃酸作用下发生溶解,球囊9-4弹出,形成空心球状,在供液时,药液沿着球囊的通孔9-5,向胃囊各个方向喷出,进而对胃肠壁粘膜实现无死角清洗;而在排液时,药液沿着球囊的通孔9-5,从胃囊各个方向抽吸清洗后的废液,在脉冲式洗胃方式下,药液或废液进出球囊的通孔9-5,不仅全面清洗了胃肠壁,冲走毒性物质,而且脉冲瞬间高压也能防止食物残渣堵塞通孔9-5。
48.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系统,用于急诊科患者中毒症状的治疗,可对群体性中毒患者同时洗胃,提高急救效率;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持续向胃囊注入药液,或者持续从胃囊中抽吸废液,都会导致胃压偏高或偏低,患者不舒适感增强,当患者生命垂危时,这种方式甚至会加速患者的死亡,因此,如何在洗胃过程中维持胃压基本稳定,是确保洗胃治疗的安全性,和保护患者胃囊内壁组织的前提。本发明采用“一供一排、供排结合”的脉冲式洗胃方式,一方面可以维持胃压稳定,另一方面,患者胃囊内的食物残渣会堵塞球囊通孔,利用脉冲瞬间高压可以冲散堵塞在球囊通孔上的食物残渣,有利于回液泵抽吸排液,进而,有利于实现临床洗胃系统工作的持续进行。
49.实施例2
50.上述实施例1中的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系统,可集成到一体化装置中,形成急诊内科临床洗胃机,该临床洗胃机主体结构采用箱体,箱体底部连接万向轮,箱体内部设置供液箱1、循环泵2、供液管3、供液支管4、单向阀5、出液支管10、集液管11、回液泵12、集液箱13和溢流阀14,箱体的上部具有操作界面,操作界面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具体采用触屏式操作界面,便于医务人员设置初始参数,箱体前部外置脉冲切换单元6和万向接头7,供液箱1和集液箱13内。
51.供液箱1与集液箱13内均设置有液位检测单元,液位检测单元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52.在洗胃时,医务人员将胃管8与胃部留置单元9连接后,将胃管8通过万向接头7与脉冲切换单元6连接,胃管8与胃部留置单元9均为一次性医用材料。
53.每个供液支管4前端设置有流量传感器和流量控制阀,流量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电
路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流量传感器检测的流量控制流量控制阀的开度大小。
54.脉冲切换单元6具有供液工位、截止工位和回液工位,供液工位为脉冲切换单元仅供液导通的状态,回液工位为脉冲切换单元仅回液导通的状态,截止工位为终止洗胃的状态(脉冲切换单元供液和回液均不导通),脉冲切换单元6在初始状态时置于截止工位状态。
55.基于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系统,本实施例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急诊内科临床洗胃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s1~s8:
56.步骤s1:临床洗胃系统上电,系统初始化,医务人员在操作界面上设置初始参数,所述初始参数包括基准供液量g0、基准脉冲周期tf0、治疗时间t0、供液箱最大液位h1;
57.上述基准供液量g0为单个供液支路的药液供液量,基准脉冲周期tf0为供液工位和回液工位来回切换一次所用的时间,治疗时间t0为从开始检测到流量信号;
58.步骤s2:将胃管8的一端与胃部留置单元9连接,另一端通过万向接头7与脉冲切换单元6连接,脉冲切换单元6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同时,启动循环泵2工作;
59.步骤s3:控制单元检测获取各个供液支管上流量传感器的上传的流量信号,根据流量信号确定患者数量n;
60.步骤s4:控制单元根据患者数量n自动调整循环泵2的总供液量g,g=n*g0+gs,其中,gs为系统循环管路的循环供液量;
61.步骤s5:启动回液泵12工作,控制单元控制步骤s3中的各供液支管脉冲切换单元6按照基准脉冲周期tf0工作,脉冲切换单元在供液工位和回液工位之间工作,洗胃开始,同时,计时器进行计时;
62.步骤s6:当患者感觉洗胃不舒适时,医务人员在操作界面上调整相应供液支路上脉冲切换单元的脉冲周期,调整后的脉冲周期tf=tf0+δtf,其中,δtf为脉冲调整量,δtf《tf0;
63.步骤s7:当液位检测单元检测到集液箱液位达到溢流液位时,对供液箱1进行补液,直至供液箱1内液位达到其预设最大液位h1时停止补液;
64.步骤s8:当计时器判断治疗时间已经达到t0,控制单元发控制操作界面发出语音提示,控制脉冲切换单元断电,控制脉冲切换单元切换到截止工位,从胃囊中缓缓取出胃管,洗胃治疗完成。
65.以上所述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