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气切固定带及其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56786发布日期:2023-03-15 02:3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气切固定带及其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气切固定带及其远程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技术,可用于喉咙部或气管上段病变引起明显呼吸困难、下呼吸道分泌物堵塞、严重的颅脑外伤、头颈部烧伤、严重胸外伤伴有剧痛、预防性切开等,适用范围十分广泛。随着气管切开术的广泛应用,气切管的使用量也随之日益增加。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普通无弹性棉布带作为气切管固定带,以棉布两端在气管套管两侧孔上打死结的方式来固定,更换时需两人配合,棉布固定带易污染。每周需更换1-2次,更换频次较高,增加了治疗的成本与感染的风险。另外,传统医用敷料如医用脱脂棉、绷带和纱布等,是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敷料,一般具有纤维网络状结构,其原料来源广泛,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有一定的液体吸收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伤口,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气管固定带材料。然而,随着人们对伤口愈合及护理过程的深入研究,传统医用敷料已日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如对渗液的吸收能力较弱,无保湿作用,创面易干化,不利于创面愈合;当纱布敷料被渗液或其它液体浸湿后,对细菌的屏蔽作用减弱,增加了创面感染的风险;此外纱布等气切管固定带在吸收渗液后,会紧紧贴在创面,创面肉芽组织容易长入纱布的网孔中,致粘连结痂,更换时不仅会引起疼痛,还可能带来二次创伤。
3.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改进传统医用敷料的使用效果和体验,现已有许多方法尝试对传统气切管固定带进行改良,如加入有机硅聚合物、凡士林及润滑油脂等,以避免黏连创面组织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气管固定带的弹性形变能力。但是,这类以传统敷料为基材的改良敷料,临床上的应用效果仍远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如何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又能精准地反馈出气切管的固定松紧程度。
4.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气管切开导管的显色固定带,包括带体,带体的两端向两侧延伸分别形成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第一连接带的一端与带体连接,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设有魔术贴调节带,第二连接带的一端与带体连接,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拉力传感器连接,拉力传感器与环形固定圈连接;带体相背于颈部皮肤的表面设有至少两条显色带,显色带沿着显色固定带的长度方向设置,带体与颈部皮肤贴合的表面设有一层吸湿层。该固定带中的拉力传感器为数显拉力传感器或指针拉力传感器,需要医护工作人员不定时在现场对病患的固定带固定情况进行查看,因此和传统的气切固定带一样不可避免的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无法实现远程监控并智能化全自动对病患的情况进行监测。
5.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舒适型气管套管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的顶部均匀设置有通气孔,且第一固定带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之间设置有气管套管,且气管套管顶部的两侧皆设置有侧孔,所述第二固定带远离第一固定带的一端皆贯穿侧孔。该发明安装有棉绒布制作而成的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使得装置的使用更加舒适,大大地减少了对颈部皮肤的刺激,降低了对皮肤损害的程
度,提高了舒适度,避免频繁更换引起套管脱出,造成患者痛苦,且第一固定带底部的吸汗棉与内部通气孔的设置,使得装置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吸收患者的汗水,同时,提高了装置的透气性,防止细菌滋生。虽然该固定带通过设置通气孔使病患更加舒适,但该固定带不具备远程监控功能,无法实现智能化监控气切固定带松紧程度。
6.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充气调节型气管切开固定带,改善了纱布系带或普通棉质绳子的原始材质,可实现自由调节固定带的松紧程度,有助于减轻对病人颈部的压迫。但同时该气切管固定带与病人颈部皮肤直接接触,容易摩擦和刺激局部皮肤,引起红肿、破损、糜烂。或是吸收周围的渗血或渗液变硬并嵌入创面中,无法实时监测固定带的松紧程度并进行适当调整。当后续拆除气切固定带时,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7.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插管抗菌敷料垫,改善了现有多数敷料无法对气管切口进行消毒,抗细菌及真菌感染能力不强,难以缓冲气切管对气管切口处的挤压等问题。该专利中气切固定带有很好的吸渗作用,且具有防水层,可防外界的水和异物的渗透,保持气管切口处于无菌状态,降低创面的感染率。但该气切固定带无法实时监测气切固定带松紧程度并进行提醒,不具备对固定带拉力数值检测与显示的功能,无法实现智能化监控气切固定带松紧程度。
8.因此,已有的气切固定带在对创面渗液的吸收效果仍有待提升。同时,现有的气切固定带皆不具备实时监测固定带的松紧度并及时提醒医护人员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实现智能化监控气切固定带松紧程度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气切固定带及其远程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1.一种智能气切固定带,包括:固定座、柔性带体和柔性拉力传感器。
12.固定座,中部设有气切管通孔,两侧设有连接孔,用于固定气切管;
13.柔性带体,两端分别与固定座的连接孔连接,用于固定固定座;
14.柔性拉力传感器,设置于柔性带体内部或表面,用于实时监控柔性带体的拉力数值。
15.在气管切开术中,气切固定带的松紧度对气切管的固定至关重要,在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经常观察气切管是否固定牢靠。如气切带过松会导致气切管固定不牢,容易脱落,从而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而固定过紧则会压迫颈部的血液循环,造成不适感,甚至引起局部皮肤组织坏死。因此,具有实时监测气切固定带松紧程度,并及时通报医护人员的智能气切固定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气切固定带主要以无弹性的棉质布带或具有一定弹性的硅胶材质制备而成,皆无法实现对气切固定带松紧度定量分析与智能实时监控。不具备拉力智能化检测特性。因此仅能依赖医护人员的巡检观察气切气管固定带的固定情况,并依据个人的使用经验调整气切气管固定带的松紧程度。因此气切气管固定带在使用上可能存在因固定过松发生脱落但医护人员却无法及时发现,从而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同时对气切气管的固定程度无法实现精确定量,不同医护人员的个人固定松紧偏好可能导致气切气管固定过松或过紧,无统一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以无纺布为主要成分的绷带或纱布所制备的气切气管固定带,虽有一定的渗液吸收能力,
但效果有限,且无保湿作用,使用过程中容易嵌入创面并硬化结痂,不利于创面的高质量愈合。
16.因此,本发明创新的将具有拉力电容变化传感作用的柔性拉力传感器植入固定带的柔性带体内,拉力引发的固定带形变可引发传感器电信号参数的变化,而柔性拉力传感器可将电信号转化为拉力数值,从而使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拉力数值的变化对气切固定带的松紧度进行监测并及时进行调整。
17.同时,相较于传统方法中将拉力传感器与固定带的某一端连接的方式,本发明中将拉力传感器整体植入固定带的柔性带体中,可以更加敏感的感知到固定带的弹性伸缩变化情况,从而对固定带的松紧度进行更加精准的把控。
18.进一步地,柔性拉力传感器为电容式柔性拉力传感器。通过拉力引发电容式柔性拉力传感器电容值的变化,进而将电容值转化为拉力数值,从而输出到显示端。
19.进一步地,柔性带体为弹性医用敷料基布。具体地,弹性医用敷料基布选自纯棉基布、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弹性基布和棉氨混纺弹性基布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20.进一步地,柔性拉力传感器整体固定于柔性带体内部。具体地,固定方式为缝合、黏合、焊合中的任意一种。
21.进一步地,柔性带体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座的连接孔连接,柔性带体的长度可调节。柔性带体与固定座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卡扣、魔术贴黏合、按钮扣中的任一种。
22.更进一步地,柔性带体与固定座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卡扣,柔性带体的两端分别贯穿固定座两侧的连接孔,且柔性带体的两端区域皆设置有固定卡扣和与固定卡扣相配合的若干个固定孔。具体的,柔性带体的长度为46cm,宽度为3cm;两端分别设置有1个固定卡扣和3个固定孔,固定卡扣和固定孔所在的区域沿柔性带体的长度方向的距离范围为6cm。
23.进一步地,固定带还包括:吸渗层。
24.吸渗层套设于柔性带体外,用于贴敷于目标生物组织表面并吸收目标生物组织表面的渗液。
25.目前市面众多的术后固定绷带的固定效果与患者舒适度仍有待提升。同时布带容易被呼吸道分泌物或汗液污染,特别是在气管切开术后的前两天内,容易被切口周围的渗血或渗液污染而变得僵硬,摩擦和刺激局部皮肤,引起红肿、破损、糜烂严重者会导致切口感染并诱发肺部并发症,既增加了气切病人感染的发生率,又增加了病人治疗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26.因此,本发明创新的在固定带中设置吸渗层,将吸渗层套设于柔性带体外,有助于及时吸收创口分泌物,锁住渗液不回流,提供持续的湿润伤口环境,促进创面的愈合以及降低感染发生机率。赋予气切管固定带良好的透气性、抗菌消炎作用。
27.更进一步地,吸渗层采用吸水性泡沫敷料。具体地,吸水性泡沫敷料的组成为聚氨酯泡沫/水胶体粘胶泡沫敷料或壳聚糖/纤维素泡沫敷料中的任意一种。
28.进一步地,固定带还包括:隔离层;
29.隔离层设置于柔性带体和吸渗层之间,用于避免目标生物组织受到感染。
30.当固定带固定于目标生物组织表面时,病患的颈部受到压力之后皮肤表面容易形成汗液,当汗液浸湿固定带时,如果仅设置吸渗层,则无法保证汗液完全不会对固定带内部
结构造成污染,因此有可能会造成固定带中进水导致传感器损坏,影响固定带的二次使用。
31.因此,本发明创新的在固定带的吸渗层和柔性带体之间设置有隔离层,防止汗液或异物渗透入固定带中,对固定带起到了一个隔离防护的作用,可以保证固定带的内部结构不会受到污染,从而延长固定带的使用寿命。
32.更进一步地,隔离层采用聚氨酯薄膜(pu膜)。
33.进一步地,柔性带体和柔性拉力传感器一体成型。本发明中采用将柔性带体和柔性拉力传感器一体成型的设计,可以将柔性带体各处的形变均同步到柔性拉力传感器上,最终以信号值的形式体现,可以提高拉力数值的精准性。
34.进一步地,固定带还包括: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
35.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与柔性拉力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柔性拉力传感器的信号并将信号发送至主机。
36.更进一步地,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为经典蓝牙模块(bt)和低功耗蓝牙模块(ble)中的任意一种。
37.本发明创新的在固定带上设置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通过软件设置拉力临界数值配合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对气切固定带松紧程度的自动监测,从而可以实现远程监控病患颈部固定带的松紧度,避免了医护人员需经常观察气切管是否固定牢靠的麻烦。
38.进一步地,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设有报警装置。更进一步地,报警装置为听觉报警装置和视觉报警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39.本发明创新的在蓝牙应力传感信号模块中设置报警装置,可以实现,如患者颈部发生肿胀并且气切管固定带拉力形变达最大临界值时,会立刻发送报警信号及时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干预。此外,当气切管固定带松动或脱落时则触发最低拉力临界值,设备也会进行报警提示。从而实现实时且精准的气切固定带智能化松紧监控。
40.进一步地,吸渗层固定套设于柔性带体外;或,吸渗层滑动套设于柔性带体外。
41.当吸渗层固定套设于柔性带体外时,在将固定带固定于病患颈部时,吸渗层不易产生移位,从而可以保证吸渗层精确作用于目标生物组织区域;当将吸渗层滑动套设于柔性带体外时,在固定带作用完毕或者吸渗层已经失效需要更换时,可以较为方便的将吸渗层从固定带上取下和套上,更加便利和灵活,方便使用,提高作用效率。
4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智能气切固定带的制作及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3.s101:准备预设平铺面积大小的隔离层材料、吸渗层材料和柔性带体材料;
44.s102:将隔离层材料和吸渗层材料依次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卷叠缝合形成柱状套管;
45.s103:将柔性拉力传感器植入柔性带体内;
46.s104:将s102中制备得到的柱状套管套设于s103中植入有柔性拉力传感器的柔性带体外;
47.s105:将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安装于柔性带体上,并与柔性拉力传感器电连接;
48.s106:设置柔性拉力传感器的传感参数,触发拉力为:0.5n,拉力允许施加范围:10-20n,应变分辨率:0.05%,对应的传感器长度变化范围:0-50%,线性度:99.9%,工作稳
定温度区间:4-60℃。
49.s107:将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与主机电连接,实时监控拉力数值,确定拉力临界值。
5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气切固定带控制装置,包括:上述智能气切固定带、主机和控制器;
51.上述智能气切固定带,用于固定气切管并调节松紧度以适应目标生物组织表面的舒适度;
52.主机与智能气切固定带电连接,用于接收智能气切固定带的信号并根据信号是否超出临界值,判断智能气切固定带是否报警;
53.控制器与智能气切固定带、主机电连接,用于根据主机的指令控制智能气切固定带是否报警。
54.本发明采用智能化处理装置,借助主机和控制器对固定带进行远程控制,从而实现远程智能化检测监控固定带的松紧度,通过拉力引发的固定带形变可引发传感器电容值的变化,该数值可通过蓝牙信号发生器发送至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显示终端转化成拉力数值,无需像对比专利需近距离观察固定带的拉力数值,可实现远距离的气切固定带拉力实时监控。
55.进一步地,主机与智能气切固定带中的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电连接。
5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气切固定带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57.s1:将智能气切固定带固定于目标生物组织表面,智能气切固定带感受到拉力,将拉力信号以无线方式传达给主机;
58.s2:当拉力达到临界值时,主机向控制器传达指令,控制智能气切固定带报警。
59.通过该控制方法,可实现,当拉力引发的固定带形变可引发传感器电容值的变化,该数值可通过蓝牙信号发生器发送至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显示终端转化成拉力数值,从而使医护人员能读取气切气管固定带的固定松紧数值,实时监测气切固定带的松紧度并及时进行调整。
6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61.可实现实时监测气切固定带松紧程度并进行提醒,从而智能化检测和监控气切固定带的松紧程度,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病患的舒适度和创面愈合速度。同时在气切固定带中设有吸渗层,以提升固定带对创面皮肤的保护并吸收渗出液。
附图说明
6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智能气切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63.图2为图1中柔性带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64.图3为图2中智能气切固定带中电极引线的电路图;
6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智能气切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6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智能气切固定带拉伸长度变化与-应力数值曲线图;
67.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气切固定带控制装置的框架示意图;
68.其中:1-柔性带体;11-固定卡扣;12-固定孔;2-柔性拉力传感器;3-吸渗层;4-隔
离层;5-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6-电极引线;7-固定座;71-连接孔;100-智能气切固定带;200-主机;3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6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70.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71.实施例1
7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气切固定带100,如图1~2所示,包括:柔性带体1和柔性拉力传感器2。柔性带体1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座7的连接孔71连接,用于固定固定座7。柔性拉力传感器2植入柔性带体1内部,用于实时监控柔性带体1的拉力数值。其中,柔性拉力传感器2为电容式柔性拉力传感器2。本实施例中的柔性带体1为弹性医用敷料基布。具体地,弹性医用敷料基布为纯棉基布。柔性拉力传感器2整体通过使用弹性医用敷料基布包裹并整体缝入内层固定带内部。柔性带体1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座7的连接孔71连接,柔性带体1的长度可调节。柔性带体1与固定座7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卡扣,柔性带体1的两端分别贯穿固定座7两侧的连接孔71。柔性带体1的长度为46cm,宽度为3cm;两端分别设置有1个固定卡扣11和3个固定孔12,固定卡扣11和固定孔12所在的区域沿柔性带体1的长度方向的距离范围为6cm。固定带还设置有吸渗层3。吸渗层3套设于柔性带体1外,用于贴敷于目标生物组织表面并吸收目标生物组织表面的渗液。吸渗层3采用吸水性泡沫敷料。具体地,吸水性泡沫敷料的组成为聚氨酯泡沫/水胶体粘胶泡沫敷料。本实施例中的柔性带体1和柔性拉力传感器2一体成型,可以将柔性带体1各处的形变均同步到柔性拉力传感器2上,最终以信号值的形式体现,可以提高拉力数值的精准性。固定带还包括: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5。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5通过电极引线6与柔性拉力传感器2电连接,用于接收柔性拉力传感器2的信号并将信号发送至主机200,具体电路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5为经典蓝牙模块(bt)。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5上设有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为听觉报警装置,当拉力数值超出临界值时,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5上的听觉报警装置发出报警声,从而提醒医护人员对固定带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的吸渗层3滑动套设于柔性带体1外,在固定带作用完毕或者吸渗层3已经失效需要更换时,可以较为方便的将吸渗层3从固定带上取下和套上,更加便利和灵活,方便使用,提高作用效率。
7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智能气切固定带100的制作及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4.s101:准备预设平铺面积大小的隔离层3材料、吸渗层3材料和柔性带体1材料;
75.s102:将隔离层3材料和吸渗层3材料依次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卷叠缝合形成柱状套管;
76.s103:将柔性拉力传感器2植入柔性带体1内;
77.s104:将s102中制备得到的柱状套管套设于s103中植入有柔性拉力传感器2的柔性带体1外;
78.s105:将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5安装于柔性带体1上,并与柔性拉力传感器2电连接;
79.s106:设置柔性拉力传感器2的传感参数,触发拉力为:0.5n,拉力允许施加范围:10-20n,应变分辨率:0.05%,对应的传感器长度变化范围:0-50%,线性度:99.9%,工作稳定温度区间:4-60℃。
80.s107:将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5与主机200电连接,实时监控拉力数值,确定拉力临界值。
8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气切固定带100控制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上述智能气切固定带100、主机200和控制器300;
82.上述智能气切固定带100,用于固定气切管并调节松紧度以适应目标生物组织表面的舒适度;
83.主机200与智能气切固定带100电连接,用于接收智能气切固定带100的信号并根据信号是否超出临界值,判断智能气切固定带100是否报警;
84.控制器300与智能气切固定带100、主机200电连接,用于根据主机200的指令控制智能气切固定带100是否报警。
85.具体地,主机200与智能气切固定带100中的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5电连接。
86.对本实施例中的智能气切固定带100的拉伸长度变化与应力数值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测试,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通过三次长度-应力压力数据检测,算出平均值。图示结果表明20cm长的智能绷带,初始长度不变时,压力值为6300帕。智能气切固定带100在感受到拉力以后,每拉长5cm,记录一次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5显示的应力压力值。由图4可知,智能气切固定带100在外力拉长至25cm时,其压力值为6900帕;当长度继续拉长至30cm时,压力值升高至7300帕;拉长至35cm时,压力值为7600帕;拉长至40cm时,压力值为7950帕;拉长至45cm时,压力值为8200帕;拉长至50cm时,压力值为8500帕。试验结果得出智能绷带的拉力力值范围为6300-8500帕。根据多位受试者的体验,气切固定带的弹性拉力范围在6700-7500帕区间时,其舒适度较为良好。当拉力超出7500帕时能感受到明显的压迫感,因此该智能气切固定带100的最高安全压力临界值为7500帕。反之,当气切固定带的拉力值低于6700帕时,气切固定带已无法有效固定住固定座7,因此设定为最低安全压力临界值。
87.本发明采用智能化处理装置,借助主机200和控制器300对固定带进行远程控制,从而实现远程智能化检测监控固定带的松紧度,通过拉力引发的固定带形变可引发传感器电容值的变化,该数值可通过蓝牙信号发生器发送至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显示终端转化成拉力数值,无需像对比专利需近距离观察固定带的拉力数值,可实现远距离的气切固定带拉力实时监控。
8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气切固定带100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89.s1:将智能气切固定带100固定于目标生物组织表面,智能气切固定带100感受到拉力,将拉力信号以无线方式传达给主机200;
90.s2:当拉力达到临界值时,主机200向控制器300传达指令,控制智能气切固定带100报警。
91.通过该控制方法,可实现,当拉力引发的固定带形变可引发传感器电容值的变化,该数值可通过蓝牙信号发生器发送至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显示终端转化成拉力数值,从而使医护人员能读取气切气管固定带的固定松紧数值,实时监测气切固定带的松紧度并及时进行调整。
92.实施例2
93.本实施例中的智能气切固定带100其他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带还设置有隔离层3;隔离层3设置于柔性带体1和吸渗层3之间,用于避免目标生物组织受到感染,防止汗液或异物渗透入固定带中,对固定带起到了一个隔离防护的作用,可以保证固定带的内部结构不会受到污染,从而延长固定带的使用寿命。隔离层3采用聚氨酯薄膜(pu膜)。
94.实施例3
95.本实施例中的智能气切固定带100其他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柔性拉力传感器2固定于柔性带体1表面,柔性拉力传感器2随着柔性带体1的伸缩而拉伸,从而引发对应的拉力数值的变化。
96.实施例4
97.本实施例中的智能气切固定带100其他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5为低功耗蓝牙模块(ble)。可尽可能降低蓝牙应力传感信号发送模块5i的能量消耗量,提高经济效益。
98.实施例5
99.本实施例中的智能气切固定带100其他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报警装置为视听结合报警报警装置。当智能气切固定带100过松或过紧时,可更加直观和灵敏的感知到拉力值的变化数值,适用于不同需求的场景。
100.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