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用的揿针及起针镊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23135发布日期:2022-12-13 20:1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用的揿针及起针镊夹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中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用的揿针及起针镊夹。


背景技术:

2.揿针又称为揿钉型皮内针,揿针埋入穴位以后可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刺激,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辅助治疗法,,起到穴位按摩的作用,能即时改善临床症状并达到持续针灸治疗的效果,减轻疼痛,促进器官血液循环系统,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3.现有的揿针是一个很小的针体边上是有黏贴纸,如申请号“cn202120464100.”公开的“一种揿针,该揿针包括医用胶布和固定在医用胶布上的至少一个揿针针具,揿针针具包括至少一个针体,针体具有柄部,柄部被柄部定位层固定在医用胶布的背面且针体穿过该医用胶布,柄部定位层为导电性柄部定位层。揿针埋入穴位同时贴纸贴在皮肤上从而对揿针进行定位固定。现在取针方式主要是徒手取针,由于贴纸不大撕起来较麻烦,且由于揿针在贴纸里面,虽然揿针很小,但也可能会扎碰到医护人员的手,因此医护人员徒手撕时需要较小心操作。医护人员有时候拿个血管钳去夹贴纸撕,但是因为有黏贴纸的粘性容易粘在血管钳上,掉不下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中医用的揿针及起针镊夹。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中医用的揿针,包括针体、胶布和固连于针体后端的针座,所述针座朝向针体的针尖一侧与所述胶布固连,所述针座背向所述针体的外侧端沿向外延伸形成座帽沿,座帽沿、针座中部和胶布之间形成一个座槽。
7.本技术通过针座上设置座帽沿和座槽,从而可形成一个夹槽,治疗完成后取针时可借助额外的可与夹槽配合工具将揿针夹起,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取针,取针方便、安全且胶布不易粘到取针工具上。
8.作为优选,所述座槽为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的弧形槽或梯形槽。上述座槽结构的设计,便于取针工具夹入或松开。
9.作为优选,所述针座外侧端端面与所述座帽沿的外侧端面顺延形成一个光滑的弧形的按压球面。可方便地将贴到皮肤上的揿针向内压埋入穴位。
10.作为优选,所述胶布外侧面上设有一条或相对的两条起胶线。通过起胶线的提拉可将胶布从边沿撕起,方便胶布的撕起。
11.作为优选,所述起胶线一端连接针座、另一端连接胶布的外沿或连接胶布的内侧面并向外绕过所述胶布的外沿与所述针座连接。保证起胶线两端固定中间可插入取针工具即可。
12.一种起针镊夹,用于起上述所述的一种中医用的揿针,包括两个至少前部可相向
运动的夹体,两个所述夹体后端相连接或中部相互铰接,夹体所述夹体包括手柄、夹头和位于夹头内侧的夹刃,两个所述夹体的夹头的前端底端面齐平,所述夹刃可嵌入揿针的座槽内。
13.起针镊夹即上述的取针工具,两夹头的前端底端面齐平,从而可以在有限大小的座槽内,保证两侧的夹刃都能伸入座槽内进行起针。夹刃伸入座槽后,夹钳夹住针座然后向上提起揿针从而带动胶布也从皮肤剥离,取针方便、安全,且胶布不会粘在夹钳上,夹刃脱槽方便。
14.作为优选,所述夹头前端弯折形成夹头段,所述夹头上至少两个夹头段的底端面齐平,所述夹头上至少两个夹头段上设有夹刃,所述夹头段上的夹刃的底端面与所述夹头段的底端面齐平。
15.夹头前端弯折,从而使得手柄可远离皮肤操作,医护人员取针更方便。
16.作为优选,两个相对的夹头段中至少其中一个夹头段的前端为尖端,且该夹头段由前向后逐渐变宽且向上膨起形成起胶部。
17.尖端和起胶部的设计使得夹头段可方便地穿过起胶线和胶布之间的缝隙,再通过继续穿入使得起胶部将起胶线向上撑起,从而带动起胶线将胶布的边沿撕起,然后夹头夹住针座从而方便地将整个揿针取下来。夹头段的尖端可做得尖而不锐,方便挑起起胶线的钝头即可。
18.作为优选,所述夹刃为钝刃。所述手柄包括由所述夹头向后延伸形成的水平部以及垂直设于水平部外侧的立柄部,两个夹体的立柄部后端相互连接。
19.夹刃不需要像剪刀或刀具的刃部一样锋利,只要能伸入座槽即可的,故可做刃部为弧形面的钝的夹刃即可,操作更方便、安全。通过上述的手柄结构设置,一方面保证了与水平部连接的夹头的夹持强度、保证夹刃可沿水平方向夹入座槽;另一方面立柄部的设计方便了使用者操作,两个夹体的立柄部后端相互连接相当于现有的传统镊子的后端可复位的弹性形变连接,起针镊夹通过立柄部后端的如现有的镊子一样自带可复原的弹性的连接,夹针、起针和脱针都方便。
20.作为优选,所述立柄部中前部的顶部设有扩展部,所述扩展部的上部设有挡指部,所述挡指部为向所述立柄部的外侧延伸且外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个弧槽形或直角槽形的槽条架,所述水平部由前向后逐渐收窄,所述立柄部对应所述扩展部的部分与所述水平部之间设有加强筋部,所述加强筋部向上延伸至所述扩展部的内侧面。
21.通过扩展部和挡指部的设计,一方面在尽量不加宽立柄部的基础上扩大了手指与起针镊夹之间的接触面,操作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又能有效地防止起针镊夹的意外脱手,从而保证医护人员取针稳固、方便、不易脱手或脱针。取针后脱针也方便,手始终不需要触碰到揿针有针尖的一侧。更加安全,也不会产生粘胶的现象。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3.1、本技术通过针座上设置座帽沿和座槽,从而可形成一个夹槽,治疗完成后取针时可借助额外的可与夹槽配合工具将揿针夹起,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取针,取针方便、安全且胶布不易粘到取针工具上。
24.2、起针镊夹即上述的取针工具,两夹头的前端底端面齐平,从而可以在有限大小的座槽内,保证两侧的夹刃都能伸入座槽内进行起针。夹刃伸入座槽后,夹钳夹住针座然后
向上提起揿针从而带动胶布也从皮肤剥离,取针方便、安全,且胶布不会粘在夹钳上,夹刃脱槽方便。
25.3、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26.图1为揿针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揿针与起针镊夹配合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揿针剖示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带有起胶线的揿针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起针镊夹的结构示意图一;
31.图6为起针镊夹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实施例一:
34.一种中医用的揿针,包括针体1、胶布2和固连于针体后端的针座3,所述针座朝向针体的针尖一侧与所述胶布固连,所述针座背向所述针体的外侧端沿向外延伸形成座帽沿31,座帽沿、针座中部和胶布之间形成一个座槽32。所述针座外侧端端面与所述座帽沿的外侧端面顺延形成一个光滑的弧形的按压球面33。可方便地将贴到皮肤上的揿针向内压埋入穴位。
35.所述座槽为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的弧形槽或梯形槽。上述座槽结构的设计,便于取针工具夹入或松开。
36.实施例二:
37.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胶布外侧面上设有一条或相对的两条起胶线4。通过起胶线的提拉可将胶布从边沿撕起,方便胶布的撕起。所述起胶线一端连接针座、另一端连接胶布的外沿或连接胶布的内侧面并向外绕过所述胶布的外沿与所述针座连接。保证起胶线两端固定中间可插入取针工具即可。
38.实施例三:
39.一种起针镊夹,所述起针镊夹用于起上述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中医用的揿针,包括两个至少前部可相向运动的夹体,两个所述夹体后端相连接或中部相互铰接,夹体所述夹体包括手柄5、夹头6和位于夹头内侧的夹刃61,两个所述夹体的夹头的前端底端面齐平,所述夹刃可嵌入揿针的座槽32内。起针镊夹即上述的取针工具,两夹头的前端底端面齐平,从而可以在有限大小的座槽内,保证两侧的夹刃都能伸入座槽内进行起针。夹刃伸入座槽后,夹钳夹住针座然后向上提起揿针从而带动胶布也从皮肤剥离,取针方便、安全,且胶布不会粘在夹钳上,夹刃脱槽方便。
40.另外本技术的起针镊夹还可以采用传统的钳或剪的铰接形式设计,只需保证两个
夹头段的夹刃相对且夹刃和夹头段的底端面都齐平即可。
41.实施例四:
42.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夹头前端弯折形成夹头段63,所述夹头上至少两个夹头段的底端面齐平,所述夹头上至少两个夹头段上设有夹刃,所述夹头段上的夹刃的底端面与所述夹头段的底端面齐平。座槽空间有限,底端面齐平保证两侧夹刃能都顺利进入座槽。夹头前端弯折,从而使得手柄可远离皮肤操作,医护人员取针更方便。
43.实施例五:
44.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两个相对的夹头段中至少其中一个夹头段的前端为尖端,且该夹头段由前向后逐渐变宽且向上膨起形成起胶部62。尖端和起胶部的设计使得夹头段可方便地穿过起胶线和胶布之间的缝隙,再通过继续穿入使得起胶部将起胶线向上撑起,从而带动起胶线将胶布的边沿撕起,然后夹头夹住针座从而方便地将整个揿针取下来。夹头段的尖端可做得尖而不锐,方便挑起起胶线的钝头即可。所述夹刃61为钝刃,即刃部截面图呈弧形。夹刃不需要像剪刀或刀具的刃部一样锋利,只要能伸入座槽即可的,故可做刃部为弧形面的钝的夹刃即可,操作更方便、安全。设计时可将相应的夹刃位于所述起胶部的内侧,通过起胶线与起胶部的配合从而可以将胶布更大范围地掀起。
45.实施例六:
46.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手柄包括由所述夹头向后延伸形成的水平部51以及垂直设于水平部外侧的立柄部52,两个夹体的立柄部后端相互连接。所述立柄部中前部的顶部设有扩展部54,所述扩展部的上部设有挡指部53,所述挡指部为向所述立柄部的外侧延伸且外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个弧槽形或直角槽形的槽条架,所述水平部由前向后逐渐收窄,所述立柄部对应所述扩展部的部分与所述水平部之间设有加强筋部55,所述加强筋部向上延伸至所述扩展部的内侧面。
47.通过上述的手柄结构设置,一方面保证了与水平部连接的夹头的夹持强度、保证夹刃可沿水平方向夹入座槽;另一方面立柄部的设计方便了使用者操作,两个夹体的立柄部后端相互连接相当于现有的传统镊子的后端可复位的弹性形变连接,起针镊夹通过立柄部后端的如现有的镊子一样自带可复原的弹性的连接,夹针、起针和脱针都方便。通过扩展部和挡指部的设计,一方面在尽量不加宽立柄部的基础上扩大了手指与起针镊夹之间的接触面,操作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又能有效地防止起针镊夹的意外脱手,从而保证医护人员取针稳固、方便、不易脱手或脱针。取针后脱针也方便,手始终不需要触碰到揿针有针尖的一侧。更加安全,也不会产生粘胶的现象。
48.本技术通过针座上设置座帽沿和座槽,从而可形成一个夹槽,治疗完成后取针时可借助额外的可与夹槽配合工具将揿针夹起,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取针,取针方便、安全且胶布不易粘到取针工具上,起针时医护人员甚至可以用指四甲插入夹槽进行起针,但为了不易脱手脱落,采用适合的剪、夹等取针工具更佳。起针镊夹即上述的取针工具,两夹头的前端底端面齐平,从而可以在有限大小的座槽内,保证两侧的夹刃都能伸入座槽内进行起针。夹刃伸入座槽后,夹钳夹住针座然后向上提起揿针从而带动胶布也从皮肤剥离,取针方便、安全,且胶布不会粘在夹钳上,夹刃脱槽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