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肢体包扎装置

文档序号:32436708发布日期:2022-12-06 19:2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肢体包扎装置

1.本发明涉及急诊护理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急诊肢体包扎装置。


背景技术:

2.急诊医学科是医院中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护理中,往往会遇到急诊患者外伤出血或者是伤口刀口破裂等意外情况,急诊的患者一般为多处的多发性创伤,此时相应的急救护理便显得十分重要,短时间内尽快的止血和包扎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失血过多的危险性,对于患者周径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在急诊护理中常用螺旋反折包扎法;操作步骤包括:开始先做二周环形包扎,再做螺旋包扎然后以一手拇指按住卷带上面正中处,另一手将卷带自该点反折向下,盖过前周1/3或2/3,在进行包扎时需要一个人托举患者的手臂,另一个人对患者伤口进行缠绕包扎,同时要进行反复翻折,尤其是患者为多发伤时,医护人员需要对不同的创伤进行处理,人工螺旋翻折法包扎肢体操作不便,整个过程操作步骤较多,费时费力,影响急诊对患者多发伤整体的处理和急救护理。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急诊肢体包扎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在进行螺旋翻折法包扎肢体时操作不便,及费时费力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开口朝上的底座,底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撑座,底座左侧滑动连接有位于两个支撑座之间的壳体,壳体的形状为u形且开口朝下,壳体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驱动盒,壳体内转动连接有与驱动盒同轴的转环,转环位于驱动盒右方且可随驱动盒同步转动,驱动盒上开设有开口朝右的容纳槽,容纳槽内转动连接有与驱动盒半径方向一致的转轴,转轴上端同轴设有位于容纳槽内的不完全齿轮,转环上开设有多个齿槽并设有多个齿块,齿块与齿槽交错分布,不完全齿轮可与齿块和齿槽啮合;所述的转轴下端伸出容纳槽且固定连接有左右轴向的置物筒,置物筒的开口朝右且其右侧拆卸连接有盖板,底座上设有左右方向的齿板,齿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移动的齿条,壳体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位于驱动盒下方的驱动柱,驱动柱前侧同轴滑动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可与齿板和齿条啮合,驱动盒可随驱动齿轮的转动而转动,壳体内前侧滑动连接有开口朝后且倒d形的引导框,引导框可随驱动齿轮的转动而左右滑动,引导框上侧经倒l形的连杆设有左右方向的插板。
5.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使用方便,包扎整齐,无需完全依靠医护人员,在遇到多发伤时,可使用本装置对患者肢体进行包扎处理,医护人员可以处理更为严重的创伤,提升了急救的处理效率,便于对患者多发伤整体进行急救护理。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7.图2是本发明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8.图3是本发明的局部剖切主视轴测图。
9.图4是本发明的阶梯剖切主视轴测图。
10.图5是本发明的剖切左视轴测图。
11.图6是本发明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12.图7是本发明的局部剖切俯视轴测图。
13.图8是本发明的局部剖切主视轴测图。
14.图9是本发明的断面剖切后视轴测图。
15.图10是本发明图6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由图1至图10给出,包括开口朝上的底座1,底座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撑座2,底座1左侧滑动连接有位于两个支撑座2之间的壳体3,壳体3的形状为u形且开口朝下,壳体3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驱动盒4,壳体3内转动连接有与驱动盒4同轴的转环5,转环5位于驱动盒4右方且可随驱动盒4同步转动,驱动盒4上开设有开口朝右的容纳槽6,容纳槽6内转动连接有与驱动盒4半径方向一致的转轴7,转轴7上端同轴设有位于容纳槽6内的不完全齿轮8,转环5上开设有多个齿槽并设有多个齿块9,齿块9与齿槽交错分布,不完全齿轮8可与齿块9和齿槽啮合;所述的转轴7下端伸出容纳槽6且固定连接有左右轴向的置物筒10,置物筒10的开口朝右且其右侧拆卸连接有盖板11,底座1上设有左右方向的齿板12,齿板1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移动的齿条13,壳体3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位于驱动盒4下方的驱动柱14,驱动柱14前侧同轴滑动连接有驱动齿轮15,驱动齿轮15可与齿板12和齿条13啮合,驱动盒4可随驱动齿轮15的转动而转动,壳体3内前侧滑动连接有开口朝后且倒d形的引导框16,引导框16可随驱动齿轮15的转动而左右滑动,引导框16上侧经倒l形的连杆设有左右方向的插板17。
18.为了带动驱动盒4转动,所述的驱动柱14后侧同轴固定连接有蜗杆18,驱动盒4的外缘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蜗齿,蜗杆18可与蜗齿啮合,壳体3后侧经机座设有前后轴向电机,电机输出端与蜗杆18同轴固定连接,不完全齿轮8上的两组轮齿前后相对。
19.为了使转环5可随驱动盒4同步转动,所述的容纳槽6内右侧设有左右轴向的套环19,转环5上开设有开口朝下的让位槽,让位槽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推杆20,推杆20上端与让位槽上端之间经弹簧连接,推杆20上侧开设有左高右低且前后贯通的导向槽21,转环5左侧滑动连接有可插入套环19内的插柱22,插柱22右侧设有插入导向槽21内的导向柱。
20.为了使驱动盒4带动纱布先进行环形槽缠绕,再进行螺旋式缠绕,所述的齿板12的中部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布的轮齿,齿板12的左右两侧分别有部分轮齿与其对应侧的齿条13上的轮齿重合,齿板12上的轮齿位于齿条13上的轮齿的前方,齿板12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滑槽23,齿条13下侧设有插入其对应侧的滑槽23内的滑柱24,左侧的齿条13与底座1左侧壁之间经弹簧连接,齿板12的右端设有边界块,右侧的齿条13与边界块
之间经拉簧连接。
21.为了使转环5止动配合转轴7的转动,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左右方向且其横截面为凹字形的滑轨25,滑轨25左右两侧的端面分别为倾斜面,两个倾斜面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上端之间的距离,滑轨25的长度与齿板12上有轮齿的部分相等。
22.为了使引导框16可随驱动齿轮15的转动而左右滑动,所述的驱动齿轮15前侧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26,从动齿轮26的齿数小于驱动齿轮15的齿数,壳体3内转动连接有位于引导框16后方的行程齿轮27,引导框16的圆弧部分与行程齿轮27同轴,行程齿轮27前侧偏心设有插入引导框16内的引导柱28,行程齿轮27与从动齿轮26啮合。
23.为了便于使用完成后的复位,所述的驱动柱14前侧开设有开口朝前的止转槽29,止转槽29内滑动连接有止转销30,止转销30与驱动齿轮15同轴固定连接,止转销30上同轴套装有位于驱动柱14与驱动齿轮15之间的弹簧,从动齿轮26前侧同轴设有贯穿壳体3左侧壁的按杆31,右侧的支撑座2的宽度大于左侧的支撑座2的宽度,驱动盒4与转环5的相背侧分别开设有环槽32,壳体3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前后相对的光轴33,光轴33与其对应侧的环槽32滑动连接。
24.为了使盖板11与置物筒10拆卸连接,所述的置物筒10下侧开设有左右方向且上下贯通的出料槽,盖板11与置物筒10过盈配合,置物筒10内左右两侧分别经定轴转动连接有单向扣34,定轴上同轴设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定轴固定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其对应侧的单向扣34固定连接,两个单向扣34关于出料槽对称。
25.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将患者手臂穿过驱动盒4,以患者手臂受伤为例,使得患者手掌放置在左侧的支撑座2上,患者肘部位于右侧的支撑座2上,在患者手臂上放置敷料,将盖板11从置物筒10上取下,再将纱布插入置物筒10内,将纱布的一端从两个单向扣34之间经出料槽拉出,将纱布的一端粘在患者手腕处,启动电机,电机正转使得蜗杆18顺时针转动,蜗杆18与蜗齿啮合带动驱动盒4顺时针转动,驱动盒4顺时针转动,因为此时插柱22插入套环19内,转环5随驱动盒4同步转动,壳体3与转环5外缘面之间的间歇大于推杆20伸出转环5的长度,使得驱动盒4带动置物筒10顺时针转动,将纱布呈环形缠绕在患者手臂上;同时蜗杆18经止转销30带动驱动齿轮15顺时针转动,驱动齿轮15顺时针转动,驱动齿轮15此时与左侧的齿条13啮合,并且驱动齿轮15此时不与齿板12啮合,因为齿条13与齿板12滑动连接,使得左侧的齿条13向左滑动,滑柱24在左侧的滑槽23内向左滑动,此时壳体3的位置不变,置物筒10顺时针转动将纱布呈环形缠绕在患者手腕处,因为两个单向扣34的设置,纱布在被拉出的过程中并产生一定的阻力,使得纱布有一定力度的缠绕在患者手臂上;驱动齿轮15同轴带动从动齿轮26顺时针转动,从动齿轮26带动行程齿轮27逆时针转动,行程齿轮27带动引导柱28逆时针转动,使得引导柱28在引导框16内滑动,因为引导框16圆弧部分与行程齿轮27同轴,当引导柱28在圆弧部分滑动时,引导框16的位置不发生改变,当引导柱28滑动至引导框16竖直部分时,引导框16经连杆带动插板17向右滑动,插板17向右滑动对纱布进按压,当引导柱28重新滑动回到引导框16的圆弧部分时,引导框16境内连杆带动插板17回到初始位置不妨碍置物筒10对纱布的缠绕;当滑柱24在左侧的滑槽23内滑动至最左侧位置时,左侧的齿条13不能再向左移动,齿条13的位置不变,同时驱动齿轮15顺时针转动,使得驱动齿轮15带动壳体3向右移动,
当驱动齿轮15与左侧的齿条13脱离接触后,在弹簧作用力下,左侧的齿条13向右移动复位,此时驱动盒4恰好转动两圈整,当壳体3向右移动时,推杆20下侧与滑轨25接触,因为滑轨25左右两侧的端面分别为倾斜面,推杆20在倾斜面作用力下向上移动,推杆20向上移动使得导向柱在导向槽21内滑动,因为导向槽21的形状为左高右低的形状,使得导向柱带动插柱22向右移动,插柱22不在插入套环19内,转环5不再随驱动盒4转动,同时推杆20插入导轨内,使得转环5的位置固定,在驱动盒4转动的同时驱动齿轮15经从动齿轮26带动行程齿轮27逆时针转动,使得引导柱28在引导框16内滑动;在驱动盒4转动至手臂前侧上方时,不完全齿轮8与齿块9和齿槽啮合,使得不完全齿轮8带动转轴7逆时针转动,转轴7带动置物筒10逆时针转动,同时由于引导柱28在引导框16内滑动,引导柱28滑动至引导框16竖直部分,使得引导框16经连杆带动插板17向右移动,此时插板17滑动至最右侧位置,将纱布压在插板17下方,此时置物筒10带动纱布逆时针转动以插板17右端为基点进行翻折,当不完全齿轮8与齿块9和齿槽脱离啮合时,不完全齿轮8恰好转动180
°
,同时不完全齿轮8的两个轮齿与转环5的左端面接触,对不完全齿轮8进行限位,不完全齿轮8经转轴7带动置物筒10转动180
°
对纱布进行翻折完成,同时引导柱28继续逆时针转动向左滑动,带动引导框16复位,引导框16经连杆带动插板17向左移动撤出,避免插板17影响置物筒10对纱布的缠绕;当驱动齿轮15仅与齿板12上的轮齿啮合时,使得驱动齿轮15带动壳体3向右移动,同时当驱动盒4每转一周,不完全齿轮8在固定位置再插板17的配合下对纱布进行翻折,并继续对纱布进行缠绕,每次缠绕都盖过前周的2/3,翻折整齐排列成一直线,当驱动齿轮15与右侧的齿条13接触时,此时驱动齿轮15尚与齿板12和右侧的齿条13保持接触,驱动齿轮15继续顺时针转动,使得驱动齿轮15带动壳体3再向右滑动一段距离与齿板12上的轮齿脱离接触;此时驱动齿轮15仅与右侧的齿条13接触,驱动盒4转动的圈数为整圈,套环19回到初始位置,同时推杆20下端从滑轨25下脱离,在弹簧作用力下,推杆20向下移动,使得导向柱带动插柱22向左移动,插柱22重新插入套环19内,转环5随驱动盒4一起转动,使得驱动齿轮15转动带动右侧的齿条13向左滑动,此时驱动齿轮15不带动壳体3移动,壳体3在当前位置静止,驱动盒4带动置物筒10顺时针转动,将纱布呈环形缠绕在患者手臂上,将纱布尾端进行环形缠绕将纱布固定在患者手臂上,当驱动环转动两个整圈后关闭电机,纱布恰好使用完毕;向后按动按杆31,按杆31带动从动齿轮26、驱动齿轮15及止转销30向后移动,并压缩弹簧,止转销30插入止转槽29内的深度逐渐增大,当止转销30与止转槽29后端面接触时,从动齿轮26与行程齿轮27脱离啮合,驱动齿轮15与右侧的齿条13脱离啮合,右侧的齿条13在拉簧作用力下向右移动复位,当滑柱24碰到右侧的滑槽23的右端面时,右侧的齿条13恢复到初始位置,向左推动壳体3,因为电机停止、驱动齿轮15不发生转动,在向左移动的过程中驱动环、转环5及插板17的位置不变,当壳体3移动至最左侧位置,松开按杆31,在弹簧作用力下止转销30带动驱动齿轮15和从动轮向前移动,从动齿轮26重新与行程齿轮27啮合,驱动齿轮15与左侧的齿条13啮合,本装置恢复到初始位置,将患者手臂抽出,对支撑座2及其他部件进行清洗消毒,以便于下一次使用。
26.本发明中使用的纱布的两端分别设有黏性层,由于在包扎时一般往往对整个小臂
进行包扎,不同臂宽的人群包扎范围基本一致,所以每包扎一次使用一整卷纱布。
27.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设置了底座与支撑座,便于对患者肢体进行支撑,同时暴露需要包扎的部分,设置了驱动盒、不完全齿轮及转环,在转环上开设有齿槽和齿块,使得在驱动盒单独转动时,经转轴带动置物筒,同时配合插板对纱布进行翻折,使得每次缠绕都盖过前周的2/3,翻折整齐排列成一直线,同时设置了驱动齿轮、齿板及齿条,使得在进行包扎时先对患者手臂进行环形缠绕固定,再采用螺旋翻折包扎,以适用于患者周径不等部位,可见,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现在进行螺旋翻折法包扎肢体时操作不便,及费时费力的问题,包扎整齐,无需完全依靠医护人员,在遇到多发伤时,可使用本装置对患者肢体进行包扎处理,医护人员可以处理更为严重的创伤,提升了急救的处理效率,便于对患者多发伤整体进行急救护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