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临床头部助眠理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97491发布日期:2023-02-01 00:1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头部助眠理疗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临床头部助眠理疗器。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医学,主要通过内科手段进行研究,神经元和相关组织恢复重建和再生需要机体的休息,而只有睡眠状态能提供这种休息。睡眠具有很多功能,包括恢复注意力、促进生长以及巩固记忆和缓解紧张情绪等。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睡眠是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生命所必需,而一些失眠患者难以入眠,因此需要医护人员通过助眠理疗器来进行助眠;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神经内科用助眠理疗器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不便于对使用者进行助眠,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康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技术中的神经内科用助眠理疗器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不便于对使用者进行助眠,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康复效率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头部助眠理疗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临床头部助眠理疗器,包括助眠壳体,所述助眠壳体内转动安装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弧形罩,弧形罩上设置有两个防撞海绵条和弧形星空夜光板,助眠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按摩助眠机构,且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枕头垫,助眠壳体内开设有电机腔,电机腔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慢速电机,慢速电机与按摩助眠机构相配合,助眠壳体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内固定安装有通风壳体,通风壳体与慢速电机相配合,且通风壳体的一侧连接有通风管,通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多个出风头,多个出风头均设置于助眠壳体的一侧内壁上,助眠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旋转腔,旋转腔内转动安装有药理助眠机构,药理助眠机构与旋转轴相配合。
5.优选的,所述按摩助眠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杆、多个按摩轮和蜗轮,第一旋转杆转动安装于凹槽内,多个按摩轮均固定套设于第一旋转杆的外侧,第一旋转杆的一端延伸至电机腔内并与蜗轮固定连接,第一旋转杆可以带动按摩轮转动。
6.优选的,所述慢速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有蜗杆,蜗杆的一端延伸至通风壳体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且蜗杆与蜗轮相啮合,蜗杆可以带动蜗轮转动并降低速率。
7.优选的,所述通风壳体内转动设置有扇叶轴,扇叶轴的外侧固定套设有扇叶和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通风壳体上开设有与旋转腔相接通的第一通口,第一锥齿轮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
8.优选的,所述药理助眠机构包括圆筒、螺纹盖、放置壳体和药理助眠包,圆筒转动安装于旋转腔内,螺纹盖螺纹安装于圆筒的底部,且螺纹盖的顶部与放置壳体固定连接,药
理助眠包放置于放置壳体内,助眠壳体的外侧开设有与旋转腔相接通的第二通口,圆筒上对称开设有连接通口,通过螺纹盖可以对药理助眠包进行更换。
9.优选的,所述助眠壳体内开设有传动腔,旋转轴的一端延伸至传动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间接与圆筒相配合,旋转轴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
10.优选的,所述传动腔与旋转腔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同一个旋转孔,旋转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二旋转杆,第二旋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的外侧套设有同一个皮带,第一皮带轮可以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旋转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圆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第三锥齿轮可以带动第四锥齿轮转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案通过蜗杆与蜗轮相配合,第一旋转杆与按摩轮相配合,使得患者在休息时可以通过第一旋转杆带动按摩轮转动,使得按摩轮隔着枕头垫对患者的头部进行轻轻的按摩,使得患者心情放松,从而达到助眠的效果;2、本方案通过连接通口与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相配合,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配合,扇叶轴与扇叶相配合,通风管与出风头相配合,使得扇叶可以以较为缓慢的速度进行转动,使得助眠壳体内的气流得到流动,同时将圆筒内药理助眠包挥发出来的药力和气味带到助眠壳体内,使得患者在呼吸到新鲜空气的同时,可以通过药理助眠包进行一步的使得患者放松和助眠;3、本方案通过第一皮带轮和皮带与第二皮带轮相配合,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配合,使得弧形罩在开启时可以间接带动圆筒转动,使得圆筒带动连接通口与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错位,使得圆筒内保持密封状态,避免在不使用时,使得圆筒内的药理助眠包的药力挥发造成的浪费;本发明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按摩来缓解患者的压力,通过提供新鲜的空气以及配合药理助眠包的药力,进一步的使得患者放松心情,提升助眠效果和睡眠质量,且在不使用时可以有效的避免药理助眠包内药力的挥发。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头部助眠理疗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头部助眠理疗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头部助眠理疗器的通风壳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头部助眠理疗器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头部助眠理疗器的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助眠壳体、2旋转轴、3弧形罩、4防撞海绵体、5弧形星空夜光板、6凹槽、7枕头垫、8慢速电机、9通风壳体、10通风管、11出风头、12旋转腔、13第一旋转杆、14按摩轮、15蜗轮、16蜗杆、17第一锥齿轮、18扇叶轴、19扇叶、20第二锥齿轮、21圆筒、22螺纹盖、23放置壳体、24药理助眠包、25连接通口、26第一皮带轮、27第二旋转杆、28第二皮带轮、29皮带、30
第三锥齿轮、31第四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6.实施例一参照图1-5,一种神经内科临床头部助眠理疗器,包括助眠壳体1,助眠壳体1内转动安装有旋转轴2,旋转轴2的外侧通过焊接固定套设有弧形罩3,弧形罩3上设置有两个防撞海绵条4和弧形星空夜光板5,助眠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6,凹槽6内设置有按摩助眠机构,且凹槽6的内壁上设置有枕头垫7,助眠壳体1内开设有电机腔,电机腔的底部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慢速电机8,慢速电机8与按摩助眠机构相配合,助眠壳体1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内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通风壳体9,通风壳体9与慢速电机8相配合,且通风壳体9的一侧连接有通风管10,通风管10的另一端连接有多个出风头11,多个出风头11均设置于助眠壳体1的一侧内壁上,助眠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旋转腔12,旋转腔12内转动安装有药理助眠机构,药理助眠机构与旋转轴2相配合。
17.本实施例中,按摩助眠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杆13、多个按摩轮14和蜗轮15,第一旋转杆13转动安装于凹槽6内,多个按摩轮14均通过焊接固定套设于第一旋转杆13的外侧,第一旋转杆13的一端延伸至电机腔内并与蜗轮1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第一旋转杆13可以带动按摩轮14转动。
18.本实施例中,慢速电机8的输出轴上焊接有蜗杆16,蜗杆16的一端延伸至通风壳体9内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7,且蜗杆16与蜗轮15相啮合,蜗杆16可以带动蜗轮15转动并降低速率。
19.本实施例中,通风壳体9内转动设置有扇叶轴18,扇叶轴18的外侧通过焊接固定套设有扇叶19和第二锥齿轮20,第二锥齿轮20与第一锥齿轮17相啮合,通风壳体9上开设有与旋转腔12相接通的第一通口,第一锥齿轮17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20转动。
20.本实施例中,药理助眠机构包括圆筒21、螺纹盖22、放置壳体23和药理助眠包24,圆筒21转动安装于旋转腔12内,螺纹盖22螺纹安装于圆筒21的底部,且螺纹盖22的顶部与放置壳体2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药理助眠包24放置于放置壳体23内,助眠壳体1的外侧开设有与旋转腔12相接通的第二通口,圆筒21上对称开设有连接通口25,通过螺纹盖22可以对药理助眠包24进行更换。
21.本实施例中,助眠壳体1内开设有传动腔,旋转轴2的一端延伸至传动腔内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26,第一皮带轮26间接与圆筒21相配合,旋转轴2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皮带轮26转动。
22.本实施例中,传动腔与旋转腔12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同一个旋转孔,旋转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二旋转杆27,第二旋转杆27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8,第二皮带轮28与第一皮带轮26的外侧套设有同一个皮带29,第一皮带轮26可以通过皮带29带动第二皮带轮28转动。
23.本实施例中,第二旋转杆27的另一端延伸至旋转腔12内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30,圆筒21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31,第四锥齿轮31与第三锥齿
轮30相啮合,第三锥齿轮30可以带动第四锥齿轮31转动。
24.本实施例中,药理助眠包内主要包括有茉莉花和薰衣草等有助于安神和助眠的草本植物,在使用时,首先将头部放置到枕头垫7上,然后翻转关闭弧形罩3,弧形罩3上的防撞海绵体4有效的避免患者突然抬头受到的碰撞伤害,且弧形星空夜光板5在黑暗的环境下可以发出微弱的光,模拟星空的环境,防止患者在助眠壳体1内感觉空间狭小导致心理产生负担,关闭弧形罩3后,使得外界的声音和光线对助眠壳体1内患者的影响大大的降低了,弧形罩3在关闭时可以带动旋转轴2转动,旋转轴2带动第一皮带轮26转动,第一皮带轮26通过皮带29带动第二皮带轮28转动,第二皮带轮28带动第二旋转杆27转动,第二旋转杆27带动第三锥齿轮30转动,第三锥齿轮30带动第四锥齿轮31转动,第四锥齿轮31带动圆筒21转动九十度,使得圆筒21带动两个连接通口25分别与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对应,然后启动慢速电机8,慢速电机8的输出轴带动蜗杆16转动,蜗杆16带动蜗轮15转动,蜗轮15带动第一旋转杆13转动,第一旋转杆13带动按摩轮14转动,使得按摩轮14隔着枕头垫7慢慢的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按摩,同时蜗杆16带动第一锥齿轮17转动,第一锥齿轮17带动第二锥齿轮20转动,第二锥齿轮20带动扇叶轴18转动,扇叶轴18带动扇叶19转动,扇叶19转动时带动气流流动,使得新鲜的外界空气通过第二通口、连接通口25、第一通口、通风管10和出风头11进入到助眠壳体1内,且药理助眠包24挥发的药力一并跟随着气流进入到助眠壳体1内,有效的帮助患者进入高质量的睡眠。
25.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按摩助眠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杆13、多个按摩轮14和大锥齿轮,第一旋转杆13转动安装于凹槽6内,多个按摩轮14均固定套设于第一旋转杆13的外侧,第一旋转杆13的一端延伸至电机腔内并与大锥齿轮固定连接,慢速电机8的输出轴上焊接有第三旋转杆,第三旋转杆的一端延伸至通风壳体9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7,且第三旋转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小锥齿轮,小锥齿轮与大锥齿轮相啮合。
26.本发明中,药理助眠包内主要包括有茉莉花和薰衣草等有助于安神和助眠的草本植物,在使用时,首先将头部放置到枕头垫7上,然后翻转关闭弧形罩3,弧形罩3上的防撞海绵体4有效的避免患者突然抬头受到的碰撞伤害,且弧形星空夜光板5在黑暗的环境下可以发出微弱的光,模拟星空的环境,防止患者在助眠壳体1内感觉空间狭小导致心理产生负担,关闭弧形罩3后,使得外界的声音和光线对助眠壳体1内患者的影响大大的降低了,弧形罩3在关闭时可以带动旋转轴2转动,旋转轴2带动第一皮带轮26转动,第一皮带轮26通过皮带29带动第二皮带轮28转动,第二皮带轮28带动第二旋转杆27转动,第二旋转杆27带动第三锥齿轮30转动,第三锥齿轮30带动第四锥齿轮31转动,第四锥齿轮31带动圆筒21转动九十度,使得圆筒21带动两个连接通口25分别与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对应,然后启动慢速电机8,慢速电机8的输出轴带动第三旋转杆转动,第三旋转杆带动小锥齿轮转动,小锥齿轮带动大锥齿轮转动并降低速率,大锥齿轮第一旋转杆13转动,第一旋转杆13带动按摩轮14转动,使得按摩轮14隔着枕头垫7慢慢的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按摩,同时第三旋转杆带动第一锥齿轮17转动,第一锥齿轮17带动第二锥齿轮20转动,第二锥齿轮20带动扇叶轴18转动,扇叶轴18带动扇叶19转动,扇叶19转动时带动气流流动,使得新鲜的外界空气通过第二通口、连接通口25、第一通口、通风管10和出风头11进入到助眠壳体1内,且药理助眠包24挥发的药力一并跟随着气流进入到助眠壳体1内,有效的帮助患者进入高质量的睡眠。
27.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