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影像CT机检查定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56643发布日期:2022-11-19 08:43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影像CT机检查定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一种影像ct机检查定位组件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ct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影像ct机检查定位组件。


背景技术:

2.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根据所采用的射线不同可分为:x射线ct(x-ct)、超声ct(uct)以及γ射线ct(γ-ct)等。
3.患者在进行检测ct检查时,通常会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而对患者进行定位,使其能具备更好的检查效果,但是现有的固定方式通畅采用绑带,这样的方式在实际使用时,对换着的定位效果不好,比如,对头部进行检查时,由于头部结构复杂,此时可能需要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倾斜,从而带动头部倾斜,以便于获得更好的头部扫描位置,但是,在倾斜时,绑带的固定和定位效果差,就极易导致检查过程中患者身体的滑动,从而导致头部位置变化,导致实现定位的扫描部位发生变化,导致检查结果收到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影像ct机检查定位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绑带对患者进行固定和定位,易导致患者检查过程中身体出现滑动,导致检查结果受到影响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影像ct机检查定位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下方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安装板两端部的第一安装块,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安装块之间设有与之转动连接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上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固定于安装板上,且输出端与螺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两端到中部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螺杆中部到两端的部分上分别设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朝向安装板上的一侧面上对称设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之间均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分别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肩部挡柱和腋下挡柱,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上分别设有对肩部挡柱和腋下挡柱的旋转进行限位的挡块,所述第一螺母上的挡块设置于肩部挡柱朝向安装板中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螺母上的挡块设置于腋下挡柱远离安装板中部的一侧。
7.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8.医护人员在使用ct机对病人进行检查时,当病人躺好至安装板上后,医护人员将肩部挡柱和腋下挡柱立起,然后通过控制旋转电机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运动,使肩部挡柱和腋下挡柱分别与患者的肩部和腋下接触,由于肩部挡柱和腋下挡柱被挡块限位,二者只能朝向单一的方向旋转,因此即可实现对患者进行限位,为了便于检查(特别是头部检查,因为头部复杂程度高),当患者在安装板上处于头低脚高时,肩部挡柱能有效阻止患者
在安装板上下滑,即克服了常规安装板上设置捆绑带或者依靠摩擦力限位,导致患者固定不稳,影响检查的问题,当患者头高脚低时,腋下挡柱发挥作用,原理同上可推理。
9.进一步限定,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之滑动连接的躺板,所述躺板上设有于第一通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长度大于第一通槽的长度,其有益之处在于,躺板滑动设置于安装板上,即在常规使用时,躺板可将患者送入ct机内,实现多个部位的检查,提升其实用性。
10.进一步限定,所述肩部挡柱和腋下挡柱上设有海绵套,其有益之处在于,避免对患者肩部和腋下造成挤压损伤。
11.进一步限定,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和安装板之间设有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至少4个分别设置于安装板四角处的直线推杆,所述直线推杆的输出端转动连接于安装板上,所述直线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座上,其有益之处在于,通过直线推杆伸缩的方式,可实现安装板的倾斜,这样的设置方式简单可靠。
12.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上均设有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绕线轮和拉绳,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于转轴上,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于绕线轮上,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设置于安装板上的第一连接板连接,其有益之处在于,当第一螺母或者第二螺母移动时,即可带动绕线轮移动,即可使拉绳绷直,当第一螺母或第二螺母运动指定位置时,拉绳绷直即可带动转轴旋转,即可使肩部挡柱或者腋下挡柱立起来,实现自动立起来,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拉绳固定于绕线轮上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即当绕线轮运动至指定位置之前,拉绳的长度已经到达极限,因此由于固定位置的原因,拉绳会牵引绕线轮转动,即可带动转轴转动,即可实现上述目的。
13.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与之转动连接的定滑轮,所述定滑轮的外侧设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固定于安装板上,所述安装筒内设有滑块和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滑块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筒的一端上,所述拉绳与安装板连接的一端穿过弹簧的内部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绕线轮与定滑轮平行设置,其有益之处在于,弹簧和滑块等部件的设置,可以使肩部挡柱和腋下挡柱立起来之后,第一螺母或第二螺母还能继续克服弹簧的阻力,带动滑块滑动,即可实现二者继续向中部运动,这样的目的在于,患者肩部到腋下的距离不一,这样设置即可对间距进行调整,从而适应不同肩部到腋下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弹簧最初提供的阻力,即可理解为拉绳运动至极限,可带动转轴旋转,当肩部挡柱或者腋下挡柱一边与患者紧密接触后之后,另一边还存在间隙,可通过垫海绵块的方式进行挤压接触。
14.进一步限定,所述绕线轮上设有便于拉绳缠绕复位的卷簧机构,其有益之处在于,可在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复位之后,是拉绳缠绕复位。
15.进一步限定,所述安装板长度边上设有滑柱,所述躺板的长度边上设有将滑柱包覆其内的弧形卷边,其有益之处在于,这样的设置方式使滑动更加的平稳,在滑动的同时还能起到支撑效果,避免躺板先前运动时翘起的问题,当然还可以设置传动机构,如链传动对躺板的移动进行自动化控制。
16.进一步限定,所述安装筒平行于安装板的长度边设置,其有益之处在于,平行设置不占空间,且拉绳的滑动阻力更小。
17.进一步限定,所述安装筒上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
安装筒和安装板上。
18.本发明所取得的技术效果如下:
19.(1)本技术方案中,肩部挡柱和腋下挡柱的设置,使肩部挡柱和腋下挡柱能分别与患者的肩部和腋下接触,且在挡块的作用下,二者只能朝向单一的方向旋转,因此即可实现对患者进行限位,即在患者进行倾斜检查时,肩部挡柱和腋下挡柱能有效阻止患者在安装板上朝头部或脚部方向下滑,即对患者的定位更好,提升了对患者的检查效果,相对传统的绑带式定位(克服摩擦力定位,易出现滑动),本技术方案对患者的固定和定位效果更好;
20.(2)绕线轮和拉绳的设置,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的平移运动过程与肩部挡柱和腋下挡柱的旋转运动相联动,即可运动过程中,逐渐带动拉绳绷直,从而带动转轴旋转,即将可使肩部挡柱和腋下挡柱立起来;
21.(3)弹簧和滑块等部件的设置,可以使肩部挡柱和腋下挡柱立起来之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还能继续克服弹簧的阻力,带动滑块滑动,即可实现二者继续向中部运动,这样设置即可对肩部挡柱和腋下挡柱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从而适应肩部到腋下不同距离的患者,进一步提升定位效果;
22.(4)本技术方案中肩部挡柱和腋下挡柱与人体的接触部位相对较硬,因为肩部和腋下的脂肪层和肌肉层较少,可以理解为刚性接触,接触部位不易在受到压力时出现形变,及定位之后的位置,在倾斜时几乎不会滑动,定位和固定效果好,而绑带捆绑手臂和大腿的方式,手臂和大腿上的脂肪层和肌肉层厚,患者倾斜时,接触部位受力,极易出现形变和滑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定位组件与ct机主体的安装示意图;
24.图2为本定位组件的侧视图;
25.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6.图4为躺板和俺还要装板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27.图5为定位组件工作时的示意图;
28.图6为定位组件安装板下部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29.图7为定位组件工作时的侧视图示意图。
30.附图编号
31.ct机主体1、躺板2、安装座3、直线推杆4、安装板5、第一安装块6、旋转电机7、螺杆8、第二螺母9、第一螺母10、定滑轮11、安装筒12、拉绳13、滑块14、弹簧15、第一连接板16、第二连接板17、第二安装块18、转轴19、挡块20、肩部挡柱21、腋下挡柱22、第一通槽23、第二通槽24、绕线轮25。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如图1-图7所示,一种影像ct机检查定位组件,本定位组件设置于ct机主体1的前方,同一队患者进行定位,便于检查,需要说明的是,包括控制部分和结构部分,控制部分用以控制结构部分按照发送指令进行协调工作,控制部分可以了解为单片机和各种控制电路
组成,为现有技术再次不做过多的赘述,同时还应该包括对机构部分进行控制的按钮部件等等,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结构部分具体包括安装板5,安装板5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通槽23,第一通槽23的下方设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安装板5两端部的第一安装块6,对称设置的第一安装块6之间设有与之转动连接的螺杆8,螺杆8的一端上设有旋转电机7,旋转电机7固定于安装板5上,且输出端与螺杆8端部固定连接,螺杆8两端到中部的螺纹旋向相反,螺杆8中部到两端的部分上分别设有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9,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9朝向安装板5上的一侧面上对称设有第二安装块18,第二安装块18之间均设有转轴19,转轴19上分别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肩部挡柱21和腋下挡柱22,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9上分别设有对肩部挡柱21和腋下挡柱22的旋转进行限位的挡块20,第一螺母10上的挡块20设置于肩部挡柱21朝向安装板5中部的一侧,第二螺母9上的挡块20设置于腋下挡柱22远离安装板5中部的一侧,此处限位可以理解为,位于转轴19下方的腋下挡柱22或者肩部挡柱21的一端旋转时会被挡块限位。
34.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35.医护人员在使用ct机对病人进行检查时,当病人躺好至安装板5上后,医护人员将肩部挡柱21和腋下挡柱22立起,然后通过控制旋转电机7将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9运动,使肩部挡柱21和腋下挡柱22分别与患者的肩部和腋下接触,由于肩部挡柱21和腋下挡柱22被挡块20限位,二者只能朝向单一的方向旋转,因此即可实现对患者进行限位,为了便于检查(特别是头部检查,因为头部复杂程度高),当患者在安装板5上处于头低脚高时,肩部挡柱21能有效阻止患者在安装板5上下滑,即克服了常规安装板5上设置捆绑带或者依靠摩擦力限位,导致患者固定不稳,影响检查的问题,当患者头高脚低时,腋下挡柱22发挥作用,原理同上可推理,同时为了确保第一螺母10或者第二螺母9的移动效果,在螺母两侧设有与之滑动连接的光杆,为现有技术,再次不做过多的赘述。
36.安装板5上设有与之滑动连接的躺板2,躺板2上设有于第一通槽23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通槽24,第二通槽24的长度大于第一通槽23的长度,躺板2滑动设置于安装板5上,即在常规使用时,躺板2可将患者送入ct机内,实现多个部位的检查,提升其实用性。肩部挡柱21和腋下挡柱22上设有海绵套,避免对患者肩部和腋下造成挤压损伤,海绵套可拆卸式连接,并具备多种厚度,当然治安具体使用时,还需要结合现有技术中的头枕等使用,本技术方案中指的是患者身体倾斜的情况,若患者还要旋转时,还需结合绑带等使用。
37.安装板5的下方设有安装座3,安装座3和安装板5之间设有升降调节机构,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至少4个分别设置于安装板5四角处的直线推杆4,直线推杆4的输出端转动连接于安装板5上,直线推杆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座3上,通过直线推杆4伸缩的方式,可实现安装板5的倾斜,这样的设置方式简单可靠。
38.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9上均设有牵引机构,牵引机构包括绕线轮25和拉绳13,绕线轮25固定连接于转轴19的一端上,拉绳13的一端固定于绕线轮25上,拉绳13的另一端与设置于安装板5上的第一连接板16连接,当第一螺母10或者第二螺母9移动时,即可带动绕线轮25移动,即可使拉绳13绷直,当第一螺母10或第二螺母9运动指定位置时,拉绳13绷直即可带动转轴19旋转,即可使肩部挡柱21或者腋下挡柱22立起来,实现自动立起来,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拉绳13固定于绕线轮25上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即当绕线轮25运动至指定位置之前,拉绳13的长度已经到达极限,因此由于固定位置的原因,拉绳13会牵引绕
线轮25转动,即可带动转轴19转动,即可实现上述目的,拉绳13常态下应该有余量,图中未画出。
39.第一连接板16上设有与之转动连接的定滑轮11,定滑轮11的外侧设有安装筒12,安装筒12通过第二连接板17固定于安装板5上,安装筒12内设有滑块14和弹簧15,弹簧15的一端固定于滑块14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筒12的一端上,拉绳13与安装板5连接的一端穿过弹簧15的内部与滑块14固定连接,绕线轮25与定滑轮11平行设置,弹簧15和滑块14等部件的设置,可以使肩部挡柱21和腋下挡柱22立起来之后,第一螺母10或第二螺母9还能继续克服弹簧15的阻力,带动滑块14滑动,即可实现二者继续向中部运动,这样的目的在于,患者肩部到腋下的距离不一,这样设置即可对间距进行调整,从而适应不同肩部到腋下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弹簧15最初提供的阻力,即可理解为拉绳13运动至极限,可带动转轴19旋转,当肩部挡柱21或者腋下挡柱22一边与患者紧密接触后之后,另一边还存在间隙,可通过垫海绵块的方式进行挤压接触。
40.绕线轮25上设有便于拉绳13缠绕复位的卷簧,可在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9复位之后,是拉绳13缠绕复位,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可将卷簧机构理解为卷尺,失去外力拉绳13缠绕复位,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将卷簧机构固定于绕线轮25上,拉绳13的一段固定于卷簧机构上,当然在也可在绕线轮25设转轴19的连接处设置卷簧机构等等。
41.安装板5长度边上设有滑柱,躺板2的长度边上设有将滑柱包覆其内的弧形卷边,这样的设置方式使滑动更加的平稳,在滑动的同时还能起到支撑效果,避免躺板2先前运动时翘起的问题,当然还可以设置传动机构,如链传动对躺板2的移动进行自动化控制。安装筒12平行于安装板5的长度边设置,平行设置不占空间,且拉绳13的滑动阻力更小。安装筒12上设有第二连接板17,第二连接板17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安装筒12和安装板5上。
42.本发明所取得的技术效果如下:
43.(1)本技术方案中,肩部挡柱21和腋下挡柱22的设置,使肩部挡柱21和腋下挡柱22能分别与患者的肩部和腋下接触,且在挡块20的作用下,二者只能朝向单一的方向旋转,因此即可实现对患者进行限位,即在患者进行倾斜检查时,肩部挡柱21和腋下挡柱22能有效阻止患者在安装板5上朝头部或脚部方向下滑,即对患者的定位更好,提升了对患者的检查效果,相对传统的绑带式定位(克服摩擦力定位,易出现滑动),本技术方案对患者的固定和定位效果更好;
44.(2)绕线轮25和拉绳13的设置,将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9的平移运动过程与肩部挡柱21和腋下挡柱22的旋转运动相联动,即可运动过程中,逐渐带动拉绳13绷直,从而带动转轴19旋转,即将可使肩部挡柱21和腋下挡柱22立起来;
45.(3)弹簧15和滑块14等部件的设置,可以使肩部挡柱21和腋下挡柱22立起来之后,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9还能继续克服弹簧15的阻力,带动滑块14滑动,即可实现二者继续向中部运动,这样设置即可对肩部挡柱21和腋下挡柱2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从而适应肩部到腋下不同距离的患者,进一步提升定位效果。
46.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
含义。
4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