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围手术期的下肢辅助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94410发布日期:2022-11-30 09:40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围手术期的下肢辅助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围手术期的下肢辅助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2.术后早期活动是针对危重症患者未转出重症监护室而病情允许床边活动的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尽早的床边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术后有引流管的患者通过体位的改变更快更有效的使引流液通过引流管道排除体外,缩短引流管在体内的置管时间,减轻因管道在体内所致的不适感和管道感染的风险。通过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防止肠黏连,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缩短围手术期,加快患者康复。
3.但患者经过手术后一般需要长期卧床,此时患者的腿部肌肉会发生萎缩,难以通过自身腿部的力量进行运动,现有的康复装置不能协助患者进行运动,也无法调节患者的运动频率,不能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且较为危险,无法对患者进行保护。
4.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围手术期的下肢辅助康复装置,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运动频率,可以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效率,且避免患者在运动时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围手术期的下肢辅助康复装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用于围手术期的下肢辅助康复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面靠近第一侧面的驱动轮、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面靠近第二侧面的从动轮、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驱动轮两侧的第一连接轴、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从动轮两侧的第二连接轴、分别转动地与两组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之间的连杆、固定地设置于所述连杆顶面中部的脚踏板以及固定地设置于所述脚踏板顶部的固定机构;其中,
8.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沿所述驱动轮的直径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轴沿所述从动轮的直径对称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包括:外壳、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大齿轮、开设于所述大齿轮两侧侧壁的滑槽、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壁两侧的若干滑块、设置于所述大齿轮底部的小齿轮以及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小齿轮侧面的电机;其中,
10.所述滑槽为环形,所述滑块为弧形,所述滑槽以及所述滑块的圆心与所述大齿轮一致,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的内部,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大齿轮相啮合,所述小齿轮的中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板、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部小腿固定架、转
动地设置于所述小腿固定架顶部的大腿固定架、转动地设置于两侧所述大腿固定架顶部的胯部固定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胯部固定环顶部边沿的脊椎固定架以及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脊椎固定架顶部的胸部固定环;其中,
12.所述胯部固定环和所述胸部固定环为可拆卸结构。
13.进一步地,两侧所述小腿固定架相对的侧面的中部固定地设置有小腿放置槽,两侧所述大腿固定架相对的侧面的中部固定地设置有大腿放置槽。
14.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的两侧固定地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地设置有把手。
15.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的两端固定地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另一端固定地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的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面。
1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地设置有控制面板。
1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的外部电性连接有生命监测设备。
18.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的两侧固定地设置有若干竖杆,所述竖杆的顶部固定地设置有座椅。
19.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0.本发明的下肢辅助康复装置,通过设置有驱动轮和连杆,可以辅助患者进行运动,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通过设置控制面板,可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显示,并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和把手,可以在患者运动时对患者进行保护,避免患者受伤。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下肢辅助康复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为本发明的驱动轮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为本发明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底座1;驱动轮2;从动轮3;电机4;安装座5;控制面板6;横杆7;把手8;支撑杆9;第一连接轴10;连杆11;脚踏板12;固定机构13;座椅14;小齿轮15;大齿轮16;滑槽17;滑块18;外壳19;底板20;小腿固定架21;大腿固定架22;脊椎固定架23;小腿放置槽24;大腿放置槽25;跨步固定环26;胸部固定环27。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28.实施例1
29.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下肢辅助康复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底座1顶面靠近第一侧面的驱动轮2、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底座1顶面靠近第二侧面的从动轮3、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驱动轮2两侧的第一连接轴10、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从动轮2两侧的第二连接轴、分别转动地与两组所述第一连接轴10与所述第二连接轴之间的连杆11、固定地设置于所述连杆11顶面中部的脚踏板12以及固定地设置于所述脚踏板12顶部的固定机构13;其中,
30.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10沿所述驱动轮2的直径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轴沿所述从动轮3的直径对称设置。
31.请参阅图2-3,所述驱动轮包括:外壳19、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19内部的大齿轮16、开设于所述大齿轮16两侧侧壁的滑槽17、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外壳19内壁两侧的若干滑块18、设置于所述大齿轮16底部的小齿轮15以及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小齿轮15侧面的电机4;其中,所述滑槽17为环形,所述滑块18为弧形,所述滑槽17以及所述滑块18的圆心与所述大齿轮16一致,所述滑块18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17的内部,所述小齿轮15与所述大齿轮16相啮合,所述小齿轮15的中部与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底板20、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20顶部小腿固定架21、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小腿固定架21顶部的大腿固定架22、转动地设置于两侧所述大腿固定架22顶部的胯部固定环26、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胯部固定环26顶部边沿的脊椎固定架23以及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脊椎固定架23顶部的胸部固定环27;其中,所述胯部固定环26和所述胸部固定环27为可拆卸结构;两侧所述小腿固定架21相对的侧面的中部固定地设置有小腿放置槽24,两侧所述大腿固定架22相对的侧面的中部固定地设置有大腿放置槽25;所述驱动轮2的两侧固定地设置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的顶端固定地设置有把手8;所述把手8的两端固定地设置有横杆7,所述横杆7的另一端固定地设置有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固定的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所述安装座5的顶部固定地设置有控制面板6;所述控制面板6与所述电机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6的外部电性连接有生命监测设备;所述从动轮3的两侧固定地设置有若干竖杆,所述竖杆的顶部固定地设置有座椅14。
32.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电机4的型号为mve200dc。
33.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控制面板6的型号为mp370-12key。
34.使用时,首先打开胸部固定环27与胯部固定环26,然后患者双脚站在脚踏板12顶部的底板20上部,并将双腿分别通过两侧的小腿固定槽24和大腿固定槽25进行固定,腿部固定完毕后,将胸部固定环27与胯部固定环26扣合,将患者的躯干固定,然后患者手扶把手8;固定完毕后,通过控制面板6可以控制电机4启动,使得小齿轮15逆时针转动,带动大齿轮16通过滑槽17沿滑块18顺时针滑动,使得大齿轮16两侧的第一连接轴10交替转动,带动与之连接的连杆11开始交替往复运动,此时连杆11的另一端围绕从动轮3做圆周运动;带动连杆11上部的脚踏板12随之运动,从而使得患者的腿部在电机4的驱动下开始运动;控制面板6连接的生命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显示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血氧等,从而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调节电机4的转速;在患者运动一段时间后,可以关闭电机4,然后坐在身后的座椅14上进行休息。
3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下肢辅助康复装置,通过设置有驱动轮2和连杆11,可以辅助患者进行运动,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通过设置控制面板6,可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
行实时显示,并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机构13和把手8,可以在患者运动时对患者进行保护,避免患者受伤。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