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文档序号:32300274发布日期:2022-11-23 08:05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背景技术:

2.心肺脑复苏是指在人心跳突然停跳的时候所进行的抢救措施,主要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脑复苏;在判断患者没有意识后,医护人员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心外按压,当心跳停止4-6分钟之内,一定要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才能保证将来患者的脑复苏成功,一般而言,在对成年人进行心脑复苏抢救过程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的深度要大于5cm,且按压的部位在双侧乳头连线中点;正常而言,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为30:2,人工呼吸每次吹气量为500-600ml,有效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是保证患者脑复苏前提;
3.经检索,申请公告号为cn110251322b的专利文件提供一种急诊内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装置,在运送被抢救患者过程中,首先将患者放置在抢救床体上的床垫上,手推推手,将患者移送至抢救处,进行换床操作,通过按遥控器,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上端上移,通过第一连接绳和二连接绳对床垫的牵拉,使床垫将患者托起,与抢救床体分离,向下翻转保护围挡,再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向一侧移动,带动第一电动伸缩杆向一侧移动,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上端下移,从而将患者移至抢救床,剪开第二连接绳即可;
4.上述专利主要针对将患者移动至抢救病床上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换床搬抬过程中需要多名工作人员协助,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患者在病房内发病的时间以及医护人员到患者处的时间是不可控的(受距离影响,且部分患者所处的病床距离抢救床体相对较远),进而在抢救过程中,容易出现耽误抢救时机的状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医用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心脑复苏抢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心脑复苏抢救装置,包括抢救床体,所述抢救床体包括床体a、设置于床体a一侧的支撑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支撑面板一侧的床体b,所述支撑面板两端设置有用于与其进行转动连接的铰接面杆,且所述铰接面杆与床体a和床体b之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面板上设置有支撑架,且所述支撑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支撑架进行角度调节的角度调控件,并在所述床体b上设置有加长框,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隔板;设置于所述支撑面板上方,且用于对患者胸腔进行定向按压的橡胶圆盘,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对橡胶圆盘位置进行限定的连接件,且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橡胶圆盘对患者胸腔进行按压动作的辅助按压组件。
7.优选的,所述角度调控件包括设置于支撑面板两侧的连接面板,所述支撑面板两侧设置有与其之间进行转动连接的转轴,且所述转轴与支撑架之间进行转动连接,并在所
述连接面板上设置有挡板。
8.优选的,所述加长框两侧开设有滑槽,并在所述床体b两侧设置有用于与滑槽之间进行滑动连接的滑动件,其中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弧形槽,且所述加长框靠近两端处设置有与其外壁之间进行转动连接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端部与弧形槽之间进行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架上的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内部设置有固定面板,且所述固定面板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杆,其中所述限位杆端部位于框架本体外部,并在所述限位杆端部设置有圆形面板,且所述圆形面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橡胶圆盘进行连接的弹簧本体,其中所述橡胶圆盘上设置有用于对弹簧本体进行限位的限位柱,所述固定面板上设置有多个棘齿。
10.优选的,所述框架本体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与固定面板之间进行滑动连接的条形板,且所述条形板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柱一,并在所述导向柱一上设置有用于与其之间进行滑动连接的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与条形板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一,其中所述固定座之间连接有用于与棘齿侧壁之间进行滑动连接的圆形柱体,所述圆形柱体上设置有受力柱,并在所述框架本体侧壁设置有控制件。
11.优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设置于框架本体侧壁的控制面板,且所述控制面板一端与受力柱之间进行连接,并在所述控制面板另一端连接有作用柱,其中所述框架本体侧壁安装有用于与作用柱之间进行滑动连接的限位套筒,所述作用柱端部设置有弧形受力面板,并在所述框架本体上设置有椭圆施力盘,且所述椭圆施力盘上设置有调控柱,其中所述调控柱端部贯穿支撑架内壁并延伸至外部,且所述调控柱端部设置有旋钮。
12.优选的,所述辅助按压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架内壁的电机本体,并在所述电机本体输出端设置有凸轮本体,其中所述凸轮本体设置有用于与其之间进行转动连接的连接铰杆,所述框架本体上调控连杆,且所述调控连杆端部与连接铰杆端部之间进行转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调控连杆上对称设置有限位面板,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用于与限位面板之间进行滑动连接的导向柱二,并在所述限位面板与隔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二。
14.优选的,所述抢救床体上设置有多个橡胶缓冲块,并在所述床体b上设置有万向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发明利用铰接面杆实现抢救床体进行折叠的目的,进而便于医护人员携带其进入病房内对患者进行心脑复苏抢救工作,有效的节约了抢救前所花费的时间,且利用加长框的特性可有效加长整个抢救床体的长度,并在连接件的作用下便于橡胶圆盘接触到患者需按压部位,可有效配合辅助按压组件对患者进行抢救工作,确保可对患者进行快速有效的抢救工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抢救床体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加长框和床体b分离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连接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框架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控制件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辅助按压组件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辅助按压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抢救床体;2-支撑架;3-角度调控件;4-加长框;5-隔板;6-橡胶圆盘;7-连接件;9-辅助按压组件;10-控制件;11-床体a;12-支撑面板;13-床体b;14-铰接面杆;15-橡胶缓冲块;16-万向轮;31-连接面板;32-转轴;33-挡板;41-滑槽;42-滑动件;43-弧形槽;44-转动杆;71-框架本体;72-固定面板;73-限位杆;74-圆形面板;75-弹簧本体;76-限位柱;77-棘齿;78-条形板;79-导向柱一;70-固定座;701-复位弹簧一;702-圆形柱体;703-受力柱;101-控制面板;102-作用柱;103-限位套筒;104-弧形受力面板;105-椭圆施力盘;106-调控柱;107-旋钮;91-电机本体;92-凸轮本体;93-连接铰杆;94-调控连杆;95-限位面板;96-导向柱二;97-复位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1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心脑复苏抢救装置,本方案针对背景技术所提到的技术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
31.如附图1和2所示:包括抢救床体1,其中抢救床体1包括床体a11、设置于床体a11一侧的支撑面板12和设置于支撑面板12一侧的床体b13,并在支撑面板12两端安装有用于与其进行转动连接的铰接面杆14,且铰接面杆14与床体a11和床体b13之间进行转动连接,抢救床体1上安装有多个橡胶缓冲块15,并在床体b13端部安装有万向轮16,且初始状态下的床体a11、床体b13与支撑面板12之间呈90度放置,实施过程中:一般而言,护士站到病房处存有一定的距离,进而医护人员可手提初始状态下的抢救床体1运动至病房处,并将抢救床体1展开,医护人员将患者移动至抢救床体1上,其原因是:正常病床上铺设有床垫(或垫被)较为柔软,且进行心脑复苏抢救过程中,需要在硬性支撑面上进行相应的救治工作,进而医护人员可将患者从病床上转移至抢救床体1上,支撑面板12上设置有支撑架2,且支撑面板1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支撑架2进行角度调节的角度调控件3,并在床体b13上安装有加长框4,进一步说明,床体b13端部位于加长框4内部并与其进行滑动连接,其中支撑架2上固定安装有隔板5;在进行心脑复苏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手臂常会出现酸痛状况,进而本方案在支撑面板12上方设置有用于对患者胸腔进行定向按压的橡胶圆盘6,并在支撑架2上设置有用于对橡胶圆盘6位置进行限定的连接件7,进一步说明,由于每名患者体型不同,进而橡胶圆盘6直接到患者按压部位处的距离也相应不同,进而通过连接件7可控制橡胶圆盘6到患者按压部位的距离,且支撑架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橡胶圆盘6对患者胸腔进行按压动作的辅助按压组件9。
32.实施例一:如附图1-3所示:患者在病房内出现昏迷无意识状况,若躺在病床上出现该种状况时,护士从护士站出发并手提抢救床体1运动至病房内,到病房后,把抢救床体1平摊开来,将患者从病床上抬起放置在抢救床体1上;若患者直接晕倒在地,护士重复上述从护士站到病房处动作,并抬起患者的头部,加长框4和床体b13从患者头部处进入并进行塞入动作,逐渐与患者的背面进行贴合,使的患者躺在抢救床体1上,确保患者的按压复苏部位处于橡胶圆盘6下方,在连接件7的作用下使得橡胶圆盘6贴合在患者按压复苏部位,并利用辅助按压组件9使的橡胶圆盘6对患者进行心脑复苏工作,按压15次后,医护人员进行一次人工呼吸,并在按压过程中贯穿患者的生理状况,进一步说明,在放入患者过程中,部位患者因体型原因可能导致放入时触碰到橡胶圆盘6,进而工作人员可通过角度调控件3对支撑架2的角度进行调控,以便于患者躺在抢救床体1上,同时加长框4也可相应的增加抢救床体1的长度,适用于各类体型的患者。
33.进一步,本方案利用辅助按压组件9使的橡胶圆盘6对患者进行心脑复苏动作,一方面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则会导致医护人员手臂酸痛,使得按压力度也会相应的减少,从而利用本方案中的辅助按压组件9可控制每次心脑复苏工作的按压力度相同,且可通过加长框4可使的抢救床体1的长度进行相应的加长,有利于对部分身高过高的患者进行操作,同时角度调控件3可有效辅助部分体型较胖的患者躺在抢救床体1上,相对对比文件而言,从病房运输到专用治疗床体的距离不可把控,且医院人员环境较为复杂,容易在途中受到干扰,且治疗床体存有一定的占地面积,容易出现治疗床体不足的状况,而通过本方案所设计的抢救床体1,可在病房内既可实施心脑复苏工作,有效把控抢救时间,进一步,利用连接件7可有效的对橡胶圆盘6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橡胶圆盘6与患者按压复苏部位进行接触,进而在辅助按压组件9的作用下可有效进行心脑复苏工作。
34.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角度调控件3包括固定安装于支撑面板12两侧的连接面板31,其中连接面板31与支撑面板12之间通过现有螺栓进行固定,并在支撑面板12两侧安装有与其之间进行转动连接的转轴32,且转轴32与支撑架2之间进行转动连接,进一步说明,本方案中的支撑架2与连接面板31之间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并在连接面板31上固定安装有挡板33,以使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卸下连接面板31与支撑架2上所连接的螺栓,当体型较胖的患者要躺在抢救床体1上时,可通过转轴32控制支撑架2的角度,便于患者躺在抢救床体1上,躺好后,将支撑架2恢复至初始位置,并通过螺栓将连接面板31与支撑架2之间进行固定;其中加长框4两侧开设有滑槽41,并在床体b13两侧安装有用于与滑槽41之间进行滑动连接的滑动件42,其中滑动件42上设置有弧形槽43,且加长框4靠近两端处安装有与其外壁之间进行转动连接的转动杆44,转动杆44端部与弧形槽43之间进行滑动连接,以使的当需要对抢救床体1进行加长工作时,可对转动杆44进行转动,使的转动杆44端部离开弧形槽43,此时拉动加长框4,使得滑动件42处于滑槽41另一端,并转动另一个转动杆44,使的转动杆44端部进入弧形槽43内,实现对加长框4进行固定的目的;
35.进一步说明,本方案中的连接件7包括安装于支撑架2上的框架本体71,框架本体71内部安装有固定面板72,其中固定面板72与框架本体71内部之间进行滑动连接,且固定面板72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杆73,其中限位杆73端部位于框架本体71外部,并在限位杆73
端部连接有圆形面板74,且圆形面板74上连接有多个用于与橡胶圆盘6进行连接的弹簧本体75,其中橡胶圆盘6上安装有用于对弹簧本体75进行限位的限位柱76,并在固定面板72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棘齿77,其中本方案中的棘齿77设置成类似直角三角形状,并在框架本体71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与固定面板72之间进行滑动连接的条形板78(固定面板72中间部位开设有槽体,而条形板78则与该槽体之间进行滑动连接),且条形板78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导向柱一79,并在导向柱一79上安装有用于与其之间进行滑动连接的固定座70,且固定座70与条形板78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一701,其中固定座70之间连接有用于与棘齿77侧壁之间进行滑动连接的圆形柱体702,圆形柱体702上固定有受力柱703,并在框架本体71侧壁设置有控制件10,进一步说明,初始状态下的圆形柱体702处于最底部与倒数第二个棘齿77之间,由附图6-8所示,此时固定面板72若进行下降,圆形柱体702则对其起到阻碍作用,进而此时橡胶圆盘6处于最高处,若需要对橡胶圆盘6的位置进行调节,则可通过控制件10进行相应的操作;
36.作为本方案进一步说明,控制件10包括位于框架本体71侧壁的控制面板101,且控制面板101一端与受力柱703之间进行连接,其中受力柱703与框架本体71端部内外壁之间进行滑动连接,并在控制面板101另一端连接有作用柱102,其中框架本体71侧壁安装有用于与作用柱102之间进行滑动连接的限位套筒103,作用柱102端部固定安装有弧形受力面板104,并在框架本体71侧壁设置有椭圆施力盘105,其中椭圆施力盘105与弧形受力板之间进行滑动连接,初始状态下的椭圆施力盘105长轴处与弧形受力面板104之间处于垂直关系,但不进行接触,且椭圆施力盘105上固定安装有调控柱106,其中调控柱106端部贯穿支撑架2内壁并延伸至外部,且调控柱106端部安装有旋钮107,旋钮107处于支撑架2一侧,进而通过转动旋钮107使的调控柱106带动椭圆施力盘105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椭圆施力盘105作用于弧形受力面板104,从而可控制圆形柱体702从棘齿77处离开并靠近框架本体71侧壁,具体的,本方案中的框架本体71顶部内壁由电磁铁构成,并对固定面板72顶部(磁性材料构成)产生相斥作用力,初始状态下两者处于靠近状态,固定面板72上的棘齿77在圆形柱体702的作用下在框架本体71内部进行固定;
37.具体的,患者平躺于抢救床体1上,此时橡胶圆盘6处于患者按压抢救部位上方,转动旋钮10790度,旋钮107通过调控柱106带动椭圆施力盘105进行转动,使得椭圆施力盘105长轴在转动过程中作用于弧形受力面板104,以使的弧形受力面板104带动作用柱102在限位套筒103内部进行定向动作,进而控制面板101在作用柱102的作用下带动受力柱703进行定向动作,由于受力柱703连接于圆形柱体702,进而带动圆形柱体702从棘齿77内离开并运动至靠近框架本体71两侧壁处,从而解除固定面板72的固定,固定面板72在重力和斥力的作用下进行定向下降动作,以使的固定面板72在限位杆73、圆形面板74和弹簧本体75的作用下带动橡胶圆盘6进行同步下降动作,直至橡胶圆盘6与患者按压抢救部位接触,此时反向转动旋钮107使的椭圆施力盘105回到初始状态,并在辅助按压组件9的作用下使的橡胶圆盘6对患者进行心脑复苏抢救工作;
38.进一步,本方案利用圆形柱体702对固定面板72上的棘齿77进行限位固定,以实现对固定面板72进行固定的目的,从而确保橡胶圆盘6初始状态下处于患者身体上方,并通过旋钮107转动,使的调控柱106带动椭圆施力盘105对弧形受力面板104进行相应的动作,在上述结构的作用下解除对固定面板72的固定,实现橡胶圆盘6与患者身体接触的目的;利用
橡胶圆盘6与圆形面板74之间的弹簧本体75,使得在对患者进行心脑复苏抢救工作过程中可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作用力过大,对患者的胸腔造成危害,通过弹簧本体75的缓冲作用力,可实现作用力从小到大的转变,以起到优化作用。
39.实施例二:如附图10-11所示:本方案中的辅助按压组件9包括固定安装于支撑架2内壁的电机本体91,并在电机本体91输出端安装有凸轮本体92,其中凸轮本体92凸起部位安装有用于与其之间进行转动连接的连接铰杆93,框架本体71上固定安装有调控连杆94,且调控连杆94端部与连接铰杆93端部之间进行转动连接,以使的电机本体91启动,通过其输出端带动凸轮本体92进行转动,以使的凸轮本体92带动连接铰杆93进行同步转动,由于连接铰杆93与凸轮本体92凸起部位和调控连杆94之间均进行转动连接,进而使的调控连杆94进行定向升降动作,其中调控连杆94与隔板5之间进行滑动连接,调控连杆94上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面板95,且隔板5上固定安装有用于与限位面板95之间进行滑动连接的导向柱二96,并在限位面板95与隔板5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二97,以使的当调控连杆94进行定向下降动作过程中,使的限位面板95对复位弹簧二97进行压缩,下降过程中,即可为对患者进行心脏复苏抢救工作。
40.具体的,当橡胶圆盘6与患者按压抢救部位进行接触时,此时电机本体91启动,进一步说明,支撑架2一侧安装有用于对电机本体91转动频率进行控制的控制面板101,电机本体91启动使的凸轮本体92进行定向转动,由于连接铰杆93与凸轮本体92凸起部位之间进行转动连接,以使的连接铰杆93以凸起部位为圆心进行转动,并在调控连杆94与连接铰杆93的转动连接作用下,使的调控连杆94在隔板5的限位作用下进行定向升降动作(且调控连杆94上的限位面板95也在导向柱二96上进行限位动作),下降与上升动作完成后既为一周期,重复15次后,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且在心脑复苏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生理状况进行观察,针对临时情况进行相应的判断;
41.进一步说明,本方案利用辅助按压组件9对患者进行心脑复苏抢救动作,并通过控制面板101可对电机本体91的转动频率进行相应的调节,一方面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可及时对患者生理状况进行观察,在实施抢救过程中,只需一名医护人员在旁进行观察,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可有效对患者进行施救工作。
4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