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中动脉静脉通道防护手环、控制方法及应用

文档序号:32483746发布日期:2022-12-10 00:1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中动脉静脉通道防护手环、控制方法及应用

1.本发明属于防护手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术中动脉静脉通道防护手环、控制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2.目前,动脉穿刺监测动脉压力是术中监测的常规手段,通常动脉穿刺后需要贴膜和胶布固定动脉穿刺针,但是由于皮肤弹性及皮下组织的活动度较大,粘贴不能牢固固定皮肤穿刺点与动脉穿刺进入点。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外展手臂往往会造成手术人员站位困难,因此部分手术需要将手臂放置身体侧。因此进一步增加传统的贴膜和胶布固定的难度,并经常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穿刺导管在术中移位、打折乃至脱落的情况。轻者造成监测失常和监测失能,重者造成患者意外血肿或穿刺部位血肿损伤。
3.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的动脉穿刺后需要贴膜和胶布固定动脉穿刺针,由于贴膜的胶布的粘贴造成皮肤穿刺点和动脉穿刺点相对活动度较大,经常需要医务人员在手术中对其进行调整,这种固定方法对穿刺针的调整也并不便捷,而且通过粘贴的方式压力不能调节;同时由于固定方式的术中调整不便捷及失败,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穿刺针移位及穿刺针脱落,可能造成监测失能耽误临床严重循环事件的判断及处理,患者穿刺部位血肿等不良事件。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术中动脉静脉通道防护手环、控制方法及应用。
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术中动脉静脉通道防护手环设置有:
6.手环;所述手环设有多个基体,所述基体设有两个具有弹性的小环,所述小环之间相互接触,所述小环之间设有留置针固定翼的固定槽齿状带,所述固定槽齿状带与留置针固定翼呈互补状态,可以使留置针固定翼固定槽用于固定已完成穿刺的置留针。
7.进一步,所述手环为医用塑料制成,所述多个基体组成环形手环,所述小环可为圆形、也可为椭圆形,宽度为1cm,所述置留针宽度与手环宽度一致。
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中动脉静脉通道防护手环控制方法,所述术中动脉静脉通道防护手环控制方法包括:
9.步骤一:在患者的动脉穿刺留置针;
10.步骤二:将手环固定在患者的固定手腕上,通过固定槽齿状带覆压在动脉留置针固定翼上;
11.步骤三:在固定完动脉留置针后,将静脉输液管路合理选择安置在两个小环之间的空隙中,完成术前准备工作。
12.结合上述的技术方案和解决的技术问题,请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13.第一、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难度,紧密结合本发明的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以及研发过程中结果和数据等,详细、深刻地分析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何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带来的一些具备创造性的技术效果。具体描述如下:
14.本发明通过手环设有多个基体,基体设有两个具有弹性的小环,小环之间相互接触,小环起到牢固留置针的作用,小环之间设有留置针固定翼的固定槽齿状带,采用小环间空隙提供了外周静脉管道的合理固定方式,并可以满足多条外周通路存在的固定需求。固定槽齿状带与留置针固定翼呈互补状态,可以使留置针固定翼固定槽用于固定已完成穿刺的置留针。
15.第二,把技术方案看做一个整体或者从产品的角度,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具备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具体描述如下:
16.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术中动脉静脉通道防护手环结构简单,通过设有手环,实现对患者的动脉留置针的固定的输液,效果明显,检测时效性强。
17.第三,作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创造性辅助证据,还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转化后的预期收益和商业价值为:
19.国内2019年手术量逾5000万例,目前国内手术量和三四级手术占比逐年递增。按2020年某县级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30%计算,约1500万例手术可能需要动脉穿刺留置监测,按预计50元一只成品标准计算,可预计市场空间约5亿元/年。如扩展应用于术中静脉通道保护,可能产生市场空间约3倍。
2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填补了国内外业内技术空白:
21.本发明填补了国内术中动脉留置针及外周静脉管道固定保护的技术空白,为术中更为可靠的动脉留置和静脉通道保护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2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否解决了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的技术难题:
23.获得稳定的术中动静脉通路,是临床一直追寻的目标。稳定的术中动脉通路,是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重要管道。传统的贴膜及胶布的固定模式,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方案,但是并不理想。通过本发明,可以进一步优化术中动静脉通路的固定和管理,提高相关固定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术中动脉静脉通道防护手环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手环;2、基体;3、小环;4、固定槽齿状带。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7.一、解释说明实施例。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了解本发明如何具体实现,该部分是对权利要求技术方案进行展开说明的解释说明实施例。
2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术中动脉静脉通道防护手环、控制方法及应用设置有:
手环1、基体2、小环3、固定槽齿状带4。
29.手环1设有多个基体2,基体2设有两个具有弹性的小环3,小环3之间相互接触,小环3之间设有留置针固定翼固定槽,固定槽的齿状带4与留置针固定翼呈互补状态,可以使留置针固定翼固定槽用于固定已完成穿刺的置留针。
30.进一步,手环1为医用塑料制成,多个基体2组成环形手环1,小环3可为圆形、也可为椭圆形,宽度为1cm,置留针宽度与手环1宽度一致。
31.本发明实施例术中动脉静脉通道防护手环控制方法为:
32.步骤一:在患者的动脉穿刺留置针;
33.步骤二:将手环固定在患者的固定手腕上,通过固定槽齿状带覆压在动脉留置针固定翼上;
34.步骤三:在固定完动脉留置针后,将静脉输液管路合理选择安置在两个小环之间的空隙中,完成术前准备工作。
3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术中动脉静脉通道防护手环在使用时首先将手环1固定在患者的固定手腕上,将置留针通过手牌固定槽固定在手环1上,之后将置留针穿入到患者的动脉中,将需要输液的输液管路合理选择安置在两个小环之间的空隙中。
36.二、应用实施例。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创造性和技术价值,该部分是对权利要求技术方案进行具体产品上或相关技术上的应用实施例。
37.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术中动脉静脉通道防护手环,应用在动脉穿刺监测动脉压力监测中。
38.应当注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来实现。硬件部分可以利用专用逻辑来实现;软件部分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由适当的指令执行系统,例如微处理器或者专用设计硬件来执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的设备和方法可以使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和/或包含在处理器控制代码中来实现,例如在诸如磁盘、cd或dvd-rom的载体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固件)的可编程的存储器或者诸如光学或电子信号载体的数据载体上提供了这样的代码。本发明的设备及其模块可以由诸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或门阵列、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等的半导体、或者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设备等的可编程硬件设备的硬件电路实现,也可以用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实现,也可以由上述硬件电路和软件的结合例如固件来实现。
39.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