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41799发布日期:2022-11-03 05:3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方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护肤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方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痤疮是由于毛囊堵塞,作为厌氧菌的痤疮丙酸杆菌滋长引发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炎症发生后会产生大量自由基进一步破坏细胞组织,长时间的炎症会导致大量色素沉积和真皮塌陷,产生痘坑和黑印。
3.针对痤疮问题,医学上多采用使用维a酸的方法,但易造成皮肤干燥、刺激、泛红的问题,而且产生明显疗效的时间较长,不能抑制痤疮的复发,长期使用还会造成细菌耐药性。
4.目前化妆品行业中的祛痘产品大多数的功效针对性比较单一,没有从痘痘产生的机制上整体考虑,多以杀菌为主要目的,祛痘功效不足,而且需要的原料复杂提取较麻烦,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祛痘组合物,对痤疮的消红消肿,伤口愈合和减少痘印痘坑有出色的作用。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内容:
7.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方祛痘组合物,所述复方祛痘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桃柁酚1~4%、丹皮酚1~4%、积雪草甙0.5~1%、茶多酚0.5~1%、增溶剂1~4%,其余为去离子水,以上成分按百分比重量计。
8.本技术的复方祛痘组合物主要是由几种纯天然植物成分组成,不含激素、抗生素,安全温和无刺激,环保且可持续发展。
9.桃柁酚属于天然活性酚类物质,萃取自新西兰罗汉桃柘松芯材。目前桃柁酚已被广泛证实具有高效的生物活性、人体安全性和产品配方兼容性,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及药妆产品。
10.丹皮酚,又名牡丹酚、芍药醇,主要存在于牡丹根皮、徐长卿等植物中。丹皮酚药理活性广泛,具有半衰期短、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11.相应研究表明,丹皮酚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能够缓解皮肤炎症,同时也能抑制皮肤色素的生成,是一种潜在的酪氨酸酶抑制剂。
12.丹皮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球拟酵母菌等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此外能防治多种治病微生物诱发的感染性疾病,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作用,能够很好地用于修复痘痘、湿疹、皮肤瘙痒等皮肤问题。
13.积雪草甙是一种创伤愈合的促进调整剂。实验和临床试用证明,积雪草甙有激活上皮细胞、促进正常肉芽组织形成的作用,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对无秩序的瘢痕组织增殖具有抑制和延缓作用。
14.茶多酚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性与各组份之间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
15.由于桃柁酚在水中不可溶,本技术采用了增溶剂来提高其溶解性,此增溶剂对人体无毒害,可增强人体对植物成分的吸收,进一步达到快速治疗痤疮的效果。
16.优选的,所述天然复方祛痘组合液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桃柁酚2%、丹皮酚4%、积雪草甙1%、茶多酚1%、增溶剂2%,其余为去离子水。
17.优选的,所述增溶剂为氢化蓖麻油。
18.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复方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9.(1)将丹皮酚、积雪草甙、茶多酚与去离子水混合,得到a相;
20.(2)将桃柁酚与增溶剂混合,搅拌加热到80℃,得到b相;
21.(3)将所述a相与b相混合,均质,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所述复方祛痘组合物。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3.1、采用性能优异的桃柁酚为核心原料,复配其它具有消炎杀菌和抗菌抑制功能的成分,外加能提高桃柁酚溶解性的增溶剂,通过适当的成分配比,有效成分之间相互协同促进,协同作用突出,呈现出最佳的协同增效效果,如此,通过组方之间的协同作用,发挥出祛痘、抑菌、修复的效果。
24.2、原料最大限度采用天然成分,除痘不伤肤,无刺激,不含抗生素和激素,长期使用,肌肤不会产生耐药性。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图1为细胞毒性测试试验中样品对raw264.7细胞相对存活率的影响的变化趋势图;
27.图2为抗炎功效测试试验中关于il-1α的含量变化趋势图;
28.图3为抗炎功效测试试验中关于pge2的含量变化趋势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0.原料:
31.桃柁酚购自陕西华泰生物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32.丹皮酚、积雪草甙、茶多酚购自湖南德诺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33.氢化蓖麻油购自上海蒙通化工有限公司。
34.实施例1
35.以100重量份计,按重量称取桃柁酚4份、丹皮酚4份、积雪草甙1份、茶多酚1份、氢化蓖麻油2份,其余为去离子水。
36.先将丹皮酚、积雪草甙、茶多酚与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a相;
37.再将桃柁酚与氢化蓖麻油混合,搅拌加热到80℃,得到b相;
38.最后将a相与b相混合,均质,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复方祛痘组合物。
39.实施例2
40.以100重量份计,按重量称取桃柁酚2份、丹皮酚4份、积雪草甙0.5份、茶多酚0.5份、氢化蓖麻油1份,其余为去离子水。
41.先将丹皮酚、积雪草甙、茶多酚与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a相;
42.再将桃柁酚与氢化蓖麻油混合,搅拌加热到80℃,得到b相;
43.最后将a相与b相混合,均质,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复方祛痘组合物。
44.实施例3
45.以100重量份计,按重量称取桃柁酚1份、丹皮酚1份、积雪草甙1份、茶多酚1份、氢化蓖麻油1份,其余为去离子水。
46.先将丹皮酚、积雪草甙、茶多酚与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a相;
47.再将桃柁酚与氢化蓖麻油混合,搅拌加热到80℃,得到b相;
48.最后将a相与b相混合,均质,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复方祛痘组合物。
49.实施例4
50.以100重量份计,按重量称取桃柁酚2份、丹皮酚4份、积雪草甙1份、茶多酚1份、氢化蓖麻油2份,其余为去离子水。
51.先将丹皮酚、积雪草甙、茶多酚与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a相;
52.再将桃柁酚与氢化蓖麻油混合,搅拌加热到80℃,得到b相;
53.最后将a相与b相混合,均质,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复方祛痘组合物。
54.实施例5
55.以100重量份计,按重量称取桃柁酚2份、丹皮酚2份、积雪草甙1份、茶多酚1份、氢化蓖麻油4份,其余为去离子水。
56.先将丹皮酚、积雪草甙、茶多酚与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a相;
57.再将桃柁酚与氢化蓖麻油混合,搅拌加热到80℃,得到b相;
58.最后将a相与b相混合,均质,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复方祛痘组合物。
59.试验例一:复方祛痘组合物的稳定性测试,包括:1、耐热性测试:在45
±
2℃的温度条件下静置一个月,观察其外观、颜色和气味变化;2、耐寒性测试:在-18
±
2℃的温度条件下静置一个月,观察其外观、颜色和气味变化;3、冷热循环测试:在-18℃、常温、45℃下各存放24h,并循环3次,观察其外观、颜色和气味变化,具体实验结果见表1。
60.表1复方祛痘组合物稳定性分析
61.62.上述的统计结果显示,实施例4和实施例5的稳定性最佳,安全性好。
63.试验例二:祛痘效果验证
64.2.1试验样品:按实施例4配比制备的复方祛痘组合物。
65.2.2受试者:选取面部有明显红、肿、凸起等痤疮状况和闭口粉刺的志愿者(依据表2的pllsbury痤疮分级法,选定二级症状)20名。
66.2.3试验方法:志愿者每日洁面后均匀涂抹复方祛痘液两次,连续使用四周,在使用复方祛痘组合液7天、14天、21天、28天时,志愿者在同一时间自我评估皮肤变化,结果如表3所示。
67.评估标准:
68.减少率=(使用前总皮损数-使用后总皮损数)
×
100%/使用前总皮损数;
69.基本痊愈:总皮损数减少率≥90%;
70.显效:总皮损数减少率60%~90%;
71.好转:总皮损数减少率20%~60%;
72.无效:总皮损数减少率<20%或加重;
73.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好转)
×
100%/总例数。
74.表2 pllsbury的痤疮分级
[0075][0076]
表3
[0077]
样品总例数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实施例4201621195%
[0078]
上述实施例4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具有有效的祛痘印的效果。这说明了采用本发明的优选配方及制备方法获得的复方祛痘组合液具有显著的祛痘印功效。
[0079]
试验例三:体外药效试验
[0080]
3.1测试目的
[0081]
本测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炎症模型,通过检测样品作用后,相关炎症因子分泌量的变化来评价待测样品的舒缓功效。
[0082]
3.2试验材料
[0083]
3.2.1测试系统
[0084]
本次测试所用细胞为巨噬细胞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系),购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
[0085]
3.2.2试剂
[0086]
高糖dmem培养液(gibco)、胎牛血清(四季青)、pbs(博士德)、mtt(sigma)、dmso(sigma)、胰蛋白酶(gibco)、lps(sigma)、地塞米松(中检所)、mouse il-1αelisa试剂盒(abcam)、pge2elisa试剂盒(abcam)。
[0087]
3.2.3主要设备
[0088]
co2培养箱(thermo,150i)、超净工作台(苏净安泰,sw-cj-1f)、倒置显微镜(olympus,ckx41)、酶标仪(biotek,epoch)、微量振荡器(其林贝尔,mm-1)、恒温箱(泰斯特,dh4000bⅱ)。
[0089]
3.3实验方法
[0090]
3.3.1细胞毒性测试
[0091]
(1)细胞接种:按1
×
104个/孔的接种密度接种细胞至96孔板,培养箱(37℃、5%co2)中孵育过夜。
[0092]
(2)实验分组:实验设置调零组、溶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与样品组。样品组中,每个样品设置8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梯度下设置3个重复孔。
[0093]
(3)配液:按测试浓度设定表(表4)配置不同浓度的样品工作液。
[0094]
表4测试浓度设定表
[0095][0096]
(4)给药:待96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40%~60%时进行给药。溶剂对照组每孔加入200μl培养液;阳性对照组每孔加入200μl含10%dmso的培养液;样品组每孔加入200μl含有相应浓度样品的培养液;调零组无细胞接种,仅加入200μl细胞培养液。给药完成后将96孔板放置在培养箱(37℃、5%co2)中培养。
[0097]
(5)检测:细胞孵育培养24h后,弃掉上清,加入mtt工作液(0.5mg/ml),37℃避光孵育4h,孵育结束后,弃掉上清,每孔加150μldmso,在490nm处读取od值。
[0098]
(6)细胞相对活力计算:根据公式计算,
[0099][0100]
细胞毒性检测结果
[0101]
样品设定8个给药浓度,利用raw264.7细胞进行细胞活率试验,原始数据见表5,检测结果分析见表6,浓度梯度下细胞活性变化趋势见图1。
[0102]
根据表6的数据及图1能够得出如下结论:复方祛痘组合液样品在浓度小于等于0.16%(v/v)时作用24小时,对raw264.7细胞无细胞毒性。
[0103]
表5 raw264.7细胞活率检测原始数据
[0104][0105]
表6细胞活率检测结果分析(作用24h)
[0106][0107]
3.3.2抗炎功效测试
[0108]
a、细胞接种:按6.4
×
105个/孔的接种密度接种细胞至6孔板,培养箱(37℃、5%co2)中孵育过夜。
[0109]
b、配液:按照实验设计(表7)配置受试物工作液。
[0110]
表7实验设计
[0111][0112]
c、给药:根据表7实验设计,待6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40%~60%时,进行分组给药,每孔给药量为1.8ml,每组设3个复孔,培养箱(37℃、5%co2)继续培养2h。
[0113]
d、lps刺激:培养2h后,根据实验设计分别向已给药的孔板加入200μl由相应受试物工作液配制的lps工作液,左右摇晃孔板,使得孔板内药物混匀,lps终浓度为1μg/ml,培养液(37℃、5%co2)继续培养22h。
[0114]
e、收样:孵育结束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于ep管中(备注:根据检测指标确定收集样品的量),收集完后将样品置于-80℃冰箱冷冻保存。
[0115]
f、il-1α含量的检测:根据mouse il-1αelisa试剂盒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
[0116]
g、pge2含量检测:根据pge2 elisa试剂盒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
[0117]
应用graphpad prism program软件作图,各组间采用t-test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0118]
il-1α含量的检测结果
[0119]
基于实验方法,收集细胞上清,进行il-1α含量检测,检测结果如表8所示,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0120]
表8 il-1α数据汇总表
[0121]
样品名称平均浓度(pg/ml)sdp-valuebc10.200.00/nc84.595.120.000##pc11.831.410.000**复方祛痘组合液-0.08%20.801.410.000**复方祛痘组合液-0.1%19.172.830.000**复方祛痘组合液-0.2%17.542.450.000**
[0122]
备注:用t-test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时,nc组与bc组相比,显著性以#表示,p-value<0.05表示为#,p-value<0.01表示为##。样品组、pc组与nc组相比,显著性以*表示,p-value<0.05表示为*,p-value小于0.01表示为**。
[0123]
与bc组相比,nc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il-1α分泌量显著上升,说明本次实验lps刺激条件有效。
[0124]
与nc组相比,pc组地塞米松在100μg/ml的给药浓度下,巨噬细胞炎症因于il-1α分泌量显著降低,说明本次实验有效。
[0125]
与nc组相比,复方祛痘组合液样品在给药浓度为0.08%、0.1%及0.2%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il-1α的分泌量均显著降低。
[0126]
pge2含量的检测结果
[0127]
基于实验方法,收集细胞上清,进行pge2含量检测,检测结果如表9所示,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0128]
表9 pge2数据汇总表
[0129]
样品名称平均浓度(pg/ml)sdp-valuebc1741.2694.50/nc34117.25794.650.000##pc24943.211105.860.000**复方祛痘组合液-0.08%14130.091349.270.000**复方祛痘组合液-0.1%10617.23415.360.000**复方祛痘组合液-0.2%6445.86506.420.000**
[0130]
备注:用t-test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时,nc组与bc组相比,显著性以#表示,p-value<0.05表示为#,p-value<0.01表示为##。样品组、pc组与nc组相比,显著性以*表示,p-value<0.05表示为*,p-value小于0.01表示为**。
[0131]
与bc组相比,nc组巨噬细胞炎性介质pge2分泌量显著上升,说明本次实验lps刺激条件有效。
[0132]
与nc组相比,pc组地塞米松在100μg/ml的给药浓度下,巨噬细胞炎性介质pge2分泌量显著降低,说明本次实验有效。
[0133]
与nc组相比,复方祛痘组合液样品在给药浓度为0.08%、0.1%及0.2%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pge2的分泌量均显著降低。
[0134]
结论:复方祛痘组合液样品在浓度为0.08%、0.1%及0.2%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il-1α和pge2的分泌量均显著性下降,因此具有舒缓功效。
[0135]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