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气囊高灵敏压力感应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45025发布日期:2022-12-06 23:4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气囊高灵敏压力感应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气囊高灵敏压力感应注射器。


背景技术:

2.通过硬脊膜外注射进行硬脊膜神经阻断为一种局部麻醉技术,此技术常用于硬脊膜外注射以及中央静脉导管置放术,已被证实极适用于以下手术过程:无痛分娩、神经止痛、术后止痛以及慢性疼痛控制。
3.局部麻醉剂或类固醇被注射于硬脊膜外腔,注射后的药剂于硬脊膜扩散,进而阻断脊神经传导,此知觉与感知丧失的结果是可回复的。
4.硬脊膜外腔为位于黄韧带和硬脊膜之间的一个较低压力的空腔,而注射药物于硬脊膜外腔、或以中线以及正中旁路径进针均需将针头置入硬脊膜外腔内,以中线路径进针来说,针需刺穿皮肤、皮下组织、棘间韧带和黄韧带才进入硬脊膜外腔。
5.传统用来定位针头的方式为阻力消失法(loss ofresistance,以下简称为“lor”),为通过侦测当针头触及硬脊膜外腔时的压力下降,lor系基于在针穿刺的过程中,相较于其他身体部位,硬脊膜外腔具有较低压力的前提下。因此,注射器推杆的阻力突然间下降,使得气体或液体从注射器注射而出。
6.举例而言,麻醉师能通过带有针的推杆,侦测到阻力下降。
7.然而,lor技术仍存在着一些安全上的顾虑,硬脊膜外腔为一个接近脊髓且非常狭小的空间,进针时,必须在针头一触及硬脊膜外腔便停下,以防止意外硬脊膜穿刺,否则,可能导致脑脊液漏出,以及随后产生的顽固性头痛及脊神经损伤。
8.现今,意外硬脊膜穿刺率为2至5%,由于传统的lor技术高度依赖操作者在针头触及硬脊膜时,对于微小压力变化/阻力消失的敏锐度,而技术及经验较不纯熟的操作者,则失败率更高。
9.如上所述,提供一种可用来克服以上缺点的新颖装置是必须的。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气囊高灵敏压力感应注射器,将手感转换成肉眼可辨别的信号,令用户识别并清楚地显示针进入硬脊膜外腔。
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气囊高灵敏压力感应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和大推杆,所述外套筒和大推杆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所述外套筒套接于大推杆的外侧,所述大推杆的内部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大推杆的前部填充设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后端与小推杆的前端接触,所述大推杆前端的外缘套接密封圈,所述大推杆与外套筒之间通过密封圈过盈配合密封。
12.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后部的内壁设有止位凸起,所述大推杆后部的外侧设有防退卡扣。
13.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后部的内缘设有过槽,所述防退卡扣与过槽相对时,大推杆
可顺畅通过;旋转所述大推杆使防退卡扣与过槽互相错开,所述防退卡扣与止位凸起过盈配合,以防止大推杆后退。
14.进一步地,所述大推杆前部的外侧设有防退卡槽,所述外套筒的后端设有套筒底座,所述套筒底座的外侧套接吸液环,通过按压吸液环上端和侧面使吸液环下端沿内、外侧移动,使得吸液环下端与防退卡槽卡接或脱出。
15.进一步地,所述吸液环包括按板和卡板,所述按板和卡板的内侧分别于套筒底座的前方和后方沿径向向内延伸,所述按板和卡板的外侧在前后方向连接,所述按板和卡板的连接处朝外侧凸出设有吸液按板,所述按板和卡板的连接处朝内侧凸出设有褶皱。
16.进一步地,所述大推杆的前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外缘凹陷设有一环槽。
17.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的前端朝外侧翻折设有套环,所述套环与环槽配合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大推杆的侧面凸出设有方筋,所述方筋沿轴向延伸设置。
19.进一步地,所述注射器还包括小推杆,所述大推杆套接于小推杆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小推杆的侧面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方筋配合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防退卡扣与止位凸起过盈配合。
21.进一步地,所述大推杆中部的内壁设有倒扣和防退凸起,所述倒扣和防退凸起前后间隔设置。
22.进一步地,所述小推杆的前部设有止位锁扣,所述止位锁扣限位于倒扣和防退凸起之间。
23.本发明采用推杆内置型气囊,安全可靠,避免暴露环境产生破损风险;大、小推杆之间通过卡扣与凹凸结构配合限位,大、小推杆不会自由窜动;结构紧凑、美观;低阻力设计操作手感轻便,具有明显识别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施例1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实施例1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大推杆头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1大推杆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7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图7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实施例1小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1小推杆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1临床穿刺过程前气囊的截面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1临床穿刺过程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e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图14中f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17为实施例1临床穿刺过程中气囊的截面示意图;图18为实施例1临床穿刺过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g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20为实施例1临床穿刺过程后气囊的截面示意图;图21为实施例2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22为实施例2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实施例2外套筒与大推杆配合滑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图23中h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25为实施例2外套筒与大推杆过盈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6为图25中j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27为实施例2临床穿刺过程中气囊的截面示意图;图28为实施例3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外套筒、2密封圈、3气囊、4大推杆、5小推杆、101止位凸起、102过槽、103吸液按板、104按板、105卡板、106褶皱、301气囊套环、401凹槽、402密封凹槽、403环槽、404倒扣、405防退凸起、406防退卡扣、407方筋、501止位锁扣、502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本实施公开了一种内置气囊高灵敏压力感应注射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套筒1、大推杆4和小推杆5,外套筒1、大推杆4和小推杆5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外套筒1套接于大推杆4的外侧,大推杆4的内部沿前后方向贯通,大推杆4套接于小推杆5的外侧,大推杆4的前部填充设有气囊3,气囊3的后端与小推杆5的前端接触,大推杆4前端的外缘套接密封圈2,大推杆4与外套筒1之间通过密封圈2过盈配合密封。
28.如图3~图10所示,外套筒1后部的内壁设有止位凸起101,大推杆4后部的外侧设有防退卡扣406,防退卡扣406与止位凸起101过盈配合,大推杆4的前端设有凹槽401,凹槽401的外缘凹陷设有一环槽403,气囊3的前端朝外侧翻折设有套环301,套环301与环槽403配合连接,大推杆4的侧面凸出设有方筋407,方筋407沿轴向延伸设置。
29.如图11和图12所示,小推杆5的侧面设有滑槽502,滑槽502与方筋407配合连接,大推杆4中部的内壁设有倒扣404和防退凸起405,倒扣404和防退凸起405前后间隔设置,小推杆5的前部设有止位锁扣501,止位锁扣501限位于倒扣404和防退凸起405之间。
30.密封圈2嵌入大推杆4的密封凹槽402内,气囊3的气囊套环301嵌入大推杆4的环槽
403内,前缘401通过二次成型将气囊套环301压紧密封。
31.大推杆4与外套筒1配合,通过密封圈2过盈变形密封,大推杆4的防退卡扣406与止位凸起101过盈配合,达到防大推杆4后退的效果。
32.小推杆5的滑槽502与大推杆4的方筋407配合,止位锁扣501过盈通过防退凸起405,限位于404倒扣和防退凸起405之间,防止小推杆5自由窜动,止位锁扣501过盈通过404倒扣时,达到防小推杆5后退的效果。
33.如图13~16所示,临床穿刺过程前,将器体内填充满药液,推动大推杆4当防退卡扣406通过止位凸起101后,大推杆4被阻挡后退,此时小推杆5限位在倒扣404和防退凸起405之间,不会自由窜动。
34.如图17~19所示,临床穿刺过程中,推动小推杆5,当止位锁扣501通过倒扣404后,小推杆5后退被阻止,小推杆5的前端挤压气囊3,将气囊3形变成花瓣状,即为预设状态。
35.如图20所示,临床穿刺到位后,气囊3的形变逐渐恢复,此时可进行药液注射。
36.实施例2本实施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没有使用小推杆5,且在外套筒1内增设了过槽102,如图21所示,注射器包括外套筒1和大推杆4,外套筒1和大推杆4前后依次设置,外套筒1套接于大推杆4的外侧,大推杆4的内部沿前后方向贯通,大推杆4的前部填充设有气囊3,大推杆4前端的外缘套接密封圈2。
37.如图22~图24所示,大推杆4的防退卡扣406和外套筒1的过槽102相对时,防退卡扣406可顺畅通过;旋转大推杆4,防退卡扣406和过槽102错开时,防退卡扣406与止位凸起101过盈配合,达到防止大推杆4后退的效果。
38.临床穿刺过程中,推动大推杆4,推动压缩药液形成的压力被气囊3吸收,将气囊3形变成不同形式感应状态,如花瓣状,临床穿刺到位后,气囊3形变逐渐恢复,通过气囊3微压状态对敏感阻止进行药液注射。
39.实施例3本实施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在外套筒1的后端设有套筒底座,套筒底座的外侧套接吸液环,通过按压吸液环上端和侧面使吸液环下端沿内、外侧移动,使得吸液环后端与防退卡槽408卡接或脱出。
40.吸液环包括按板104和卡板105,按板104和卡板105的内侧分别于套筒底座的前方和后方沿径向向内延伸,按板104和卡板105的外侧在前后方向连接,按板104和卡板105的连接处朝外侧凸出设有吸液按板103,按板104和卡板105的连接处朝内侧凸出设有褶皱106。
41.抽吸液时按下吸液按板103,通过褶皱106抵在套筒底座的支点,卡板105向外侧移动与防退卡槽408脱离,拉动大推杆4,正常吸取药液。
42.注射时按下按板104,通过褶皱106抵在套筒底座的支点,卡板105向外侧移动与防退卡槽408脱离,推动大推杆4,正常注射药液。
43.停止注射时,松开按板103,通过褶皱106抵在套筒底座的支点,卡板105向内侧移动与防退卡槽408啮合卡锁到位,达到实时停止注射状态、防止大推杆4后退的效果。
4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