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便于调节的麻醉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98056发布日期:2022-12-27 21:4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套便于调节的麻醉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套便于调节的麻醉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2.麻醉顾名思义,麻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因此,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麻醉学是运用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以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现在,麻醉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专门的独立学科,主要包括临床麻醉学、急救复苏医学、重症监测治疗学、疼痛诊疗学和其他相关医学及其机制的研究,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然而由于临床手术医师身高不同,常规病床无法满足所有医生手术的合适高度,且麻醉后往往需要观察及人工唤醒,加大医护人员工作强度,且如过是为了进行后置管放疗、伽马头刀治疗等放射治疗而进行的麻醉手术,患者术后身体仍存在放射粒子,唤醒、转运过程存在辐射,且常规取拿铅衣增大医护人员劳动强度,且使用完毕需要消毒、清洗,大大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套便于调节的麻醉辅助设备,有效的达到了辅助麻醉手术的目的,增加了铅罩和铅帘,达到了防辐射的目的,且减少了维护劳动力成本;增加了刺激唤醒机构,可对术后患者进行冰刺激和声音双重刺激,达到了自动唤醒的效果,降低了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具有可升降的床框和可左右移动的移动板,方便调整高度和转运病人,升高后可节省空间,而且可用来放置物品;具有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处理器,当转运床放置好后可自动固定转运床,铅帘打开防止辐射;具有可收放的置物板,当准备进行手术时,床框、刺激唤醒机构向下移动时可自动展开,方便放置手术需要的器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上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一转动轴,每个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上侧设有一个可随第一转动轴转动的第二转动轴,所述框架的上侧设有两个可随第二转动轴转动的第一丝杠,每个所述第一丝杠上螺纹连接有一个可随第一丝杠转动而前后移动的固定板,所述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一个可左右移动的无影灯,所述框架的后部设有一个可随固定板前后移动而收放的置物板,每个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可随第一转动轴转动的第二丝杠,所述框架内设有一个可随第二丝杠转动而上下移动的床框,所述床框的下方的前侧设有一个可随第二丝杠转动而上下移动的刺激唤醒机构,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一丝杠、第二丝杠和固定板相互配合形成床框、无影灯、刺激唤醒机构和置物板联动的结构,所述床框的下侧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扶手固定槽,每个所述扶手固定槽的前后两部的内侧均设有一个红外发射器,每个所述红外发射器的外侧均设有一个可与红外发射器配合使用的红外接收器,所述床框的前侧设有一个处理器,所述床框内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套板,每个所
述套板内均设有一个可由处理器控制左右移动的移动板,每个所述固定槽上螺纹连接多个可由处理器控制的第一螺栓,所述框架的上部设有可由处理器控制收展的铅帘。
5.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一个蜗轮,每个所述蜗轮的上侧啮合有蜗杆,每个所述蜗杆与框架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蜗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每个所述蜗杆的内侧连接有一个第一电机,每个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每个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上侧设有可同轴转动的第三锥齿轮,每个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上侧啮合有一个第四锥齿轮,每个所述第四锥齿轮与对应的第二转动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五锥齿轮,每个所述第五锥齿轮的外侧啮合有第六锥齿轮,每个所述第一丝杠的两端与对应的第六锥齿轮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丝杠均与框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一个设有第三丝杠,所述第三丝杠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丝杠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电机,所述第三丝杠上螺纹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无影灯与活动板的下侧固定连接。
6.优选的,每个所述固定板的后部均开设有一个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每个所述第一通槽和对应的第二通槽之间设有一个弧形通槽,每个所述弧形槽与对应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连通,所述框架的的上部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杆,每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下侧设有一个第二连杆,每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与框架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三连杆,每个所述第三连杆的后端与对应的第一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三连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杆,每个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五连杆,每个所述第五连杆的中部与对应的第四连杆的前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四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六连杆,每个所述第五连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七连杆,每个所述第六连杆的中部与对应的第七连杆的上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六连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八连杆,每个所述第七连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九连杆,每个所述第八连杆的下端与对应的第九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八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十连杆,每个所述第九连杆的下端与置物板的前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十连杆的下端与置物板的后部转动连接,所述两个第四连杆之间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一个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可在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弧形通槽内滑动,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第八连杆、第九连杆、第十连杆、驱动轴和弧形通槽相互配合形成置物板可收放的机构。
7.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左右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万向节联轴器,每个所述万向节联轴器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三转动轴,每个所述第三转动轴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七锥齿轮,每个所述第七锥齿轮的外侧啮合有一个第八锥齿轮,每个所述第八锥齿轮与第二丝杠的上端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丝杠与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床框与第二丝杠螺纹连接。
8.优选的,所述前方左侧的第二丝杠上螺纹连接有一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套,所述滑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置物框,所述置物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道,所述刺激唤醒机构可在滑道的右侧前后滑动,所述支撑柱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滑套的内侧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一个滑槽,每个滑槽内设有一个可前后滑动的卡块,所述滑套的前后两部的下端均开设有一个按钮槽,每个所述按钮槽均与对应的滑槽连通,每个所述卡块的外侧设有一个第一弹簧,每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对应的卡块
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滑槽固定连接,所述按钮槽内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滑块,每个所述滑块均可与对应的卡块配合使用,所述卡块、滑块、卡槽、滑槽、按钮槽和第一弹簧相互配合形成滑套的限位结构。
9.优选的,所述刺激唤醒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底板的左侧的中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滑道的前后两部均开设有一个滑动槽,每个所述滑动槽内开设有一个圆柱槽,每个所述滑动槽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按动块,每个所述圆柱槽内设有一个可上下滑动的滑柱,所述滑柱均可与限位槽配合使用,每个所述滑柱的上侧设有一个第二弹簧,每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对应的滑柱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按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滑柱上开设有斜槽,所述斜槽内设有一个可前后滑动的斜柱,每个所述斜柱的前后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台阶,两个所述第一台阶呈中心对称,每个所述第一台阶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台阶,两个所述第二台阶呈中心对称,每个所述第二台阶与对应的按动块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槽、限位槽、圆柱槽、按动块、滑柱、第二弹簧、斜槽、斜柱、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相互配合形成刺激唤醒机构的限位的结构。
10.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的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十一锥齿轮,所述第九锥齿轮的前侧啮合有第十二锥齿轮,所述第十二锥齿轮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五转动轴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圆盘,每个所述圆盘的外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十一连杆,每个所述第十一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十二连杆,每个所述第十二连杆的后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与底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十一连杆的上侧设有第十三连杆,每个所述第十三连杆的中部与第十一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十三连杆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十四连杆,两个所述第十三连杆的前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转运板,每个所述第十四连杆的另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十一连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十五连杆,每个所述第十五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十六连杆,每个所述第十六连杆的另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十五连杆的前侧设有一个转运杆,每个所述第十五连杆的前端与对应的转运杆的后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转运杆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十七连杆,每个所述第十七连杆的另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底板的前侧设有一个冰柱暂存箱。
11.优选的,所述冰柱暂存箱的前侧的下部开设有一个添加槽,所述添加槽上设有一个保温布,所述冰柱暂存箱的后侧上部开设有一个转运槽,所述转运槽上设有一个可转动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上套装有一个可转动的盖板,所述转动柱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扭簧,每个所述扭簧的一端与盖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冰柱暂存箱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冰柱暂存箱的下侧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挡槽,每个所述挡槽的内侧开设有一个挡板槽,每个所述挡板槽内滑动连接有一个挡板,每个所述挡板的内侧设有多个第三弹簧,每个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冰柱暂存箱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床框的前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枕壳,所述枕壳后侧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床框的前侧开设有多个可与第一螺纹孔配合使用的第二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枕壳内开设有第一轨道,所述枕壳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的后部设有电磁铁,所述底板上设有时控开关,所述底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冰柱框。
13.优选的,所述框架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多个可滑动的滑动块,所述铅帘的上部的右侧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铅帘的上部前侧与滑轨固定连接,所述滑轨的内侧设有多个可转动的绳轮,所述绳轮上套装设有绳子,后侧所述滑动块与绳子固定连接,部分所述绳轮下侧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每个所述第一螺栓的内侧螺纹连接有一个夹持块,每个所述第一螺栓与扶手固定槽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螺栓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五电机,所述框架的上侧设有铅罩,所述框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滑轮,每个所述移动板的前后两侧均螺纹连接有一个第四丝杠,每个所述第四丝杠均与对应的套板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四丝杠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万向节联轴器,每个所述第二万向节联轴器均与床框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每二万向节联轴器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第四转动轴,每个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九锥齿轮,每个所述第九锥齿轮的外侧啮合有一个第十锥齿轮,每个所述第十锥齿轮的下侧均设有一个第六电机。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具有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处理器,当转运床的扶手与扶手固定槽配合时,能通过扶手固定转运,抬起患者,移动板缩回套板内,然后将患者放下到转运床上,此时方便转运患者。2.本发明具有可收展的铅帘,转运床固定后铅帘能自动打开,防止转运过程中辐射。3.本发明具有可收放的置物板,达到了节省空间的目的。4.本发明具有可升降的床框,即可以满足不同身高医生做手术要求,又可以在闲置时升高节省空间,而且可以放置物品。5.本发明具有刺激唤醒机构,手术过后可对术后患者进行冰刺激和声音双重刺激,达到了自动唤醒的效果,降低了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又避免人工唤醒进行化疗后的患者对医护人员造成辐射,危害身体安全。6.刺激唤醒机构、床框、置物板可移动升降,需要手术时可一键布置完成,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铅帘打卡状态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中置物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中铅帘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图6中a处局部放大图。
23.图8为本发明图6中b处局部放大图。
24.图9为本发明中刺激唤醒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发明图9中c处局部放大图。
26.图11为本发明图9中d处局部放大图。
27.图12为本发明中扶手固定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3为本发明图12中e处局部放大图。
29.图14为本发明中支撑柱和滑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5为本发明中按动块和滑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6为本发明中不同角度的刺激唤醒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7为本发明中第五转动轴和圆盘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8为本发明中冰柱暂存箱部分爆炸示意图。
34.图19为本发明图18中f处局部放大图。
35.图20为本发明中保温布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1为本发明中枕壳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框架、2-第一转动轴、3-第二转动轴、4-第一丝杠、5-固定板、6-无影灯、7-置物板、8-第二丝杠、9-床框、10-刺激唤醒机构、11-扶手固定槽、12-红外发射器、13-红外接收器、14-处理器、15-套板、16-移动板、17-第一螺栓、18-铅帘、19-蜗轮、20-蜗杆、21-第一锥齿轮、22-第一电机、23-第二锥齿轮、24-第三锥齿轮、25-第四锥齿轮、26-第五锥齿轮、27-第六锥齿轮、28-第三丝杠、29-第二电机、30-活动板、31-第一通槽、32-第二通槽、33-弧形通槽、34-第一连杆、35-第二连杆、36-第三连杆、37-第四连杆、38-第五连杆、39-第六连杆、40-第七连杆、41-第八连杆、42-第九连杆、43-第十连杆、44-驱动轴、45-第一万向节联轴器、46-第三转动轴、47-第七锥齿轮、48-第八锥齿轮、49-支撑柱、50-滑套、51-置物框、52-滑道、53-卡槽、54-卡块、55-第一弹簧、56-滑块、57-底板、58-限位槽、59-按动块、60-滑柱、61-第二弹簧、62-斜柱、63-第一台阶、64-第二台阶、65-第五转动轴、66-第十一锥齿轮、67-第十二锥齿轮、68-第三电机、69-圆盘、70-第十一连杆、71-第十二连杆、72-支撑杆、73-第十三连杆、74-第十四连杆、75-转运板、76-第十五连杆、77-第十六连杆、78-转运杆、79-第十七连杆、80-冰柱暂存箱、81-保温布、82-转动柱、83-盖板、84-扭簧、85-挡板、86-第三弹簧、87-第二螺栓、88-电磁铁、89-时控开关、90-冰柱框、91-枕壳、92-第一轨道、93-第二轨道、94-滑轨、95-滑动块、96-绳轮、97-绳子、98-第四电机、99-夹持块、100-第五电机、101-铅罩、102-滑轮、103-第四丝杠、104-第二万向节联轴器、105-第四转动轴、106-第九锥齿轮、107-第十锥齿轮、108-第六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1-21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39.实施例一,由图1-5和图12-13给出,本发明包括框架1,为了达到辅助麻醉手术、唤醒术后患者,转运过程防辐射的目的,所述框架1的上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一转动轴2,每个所述第一转动轴2的上侧设有一个可随第一转动轴2转动的第二转动轴3,所述框架1的上侧设有两个可随第二转动轴3转动的第一丝杠4,每个所述第一丝杠4上螺纹连接有一个可随第一丝杠4转动而前后移动的固定板5,所述两个固定板5之间设有一个可左右移动的无影灯6,所述框架1的后部设有一个可随固定板5前后移动而收放的置物板7,每个所述第一转动轴2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可随第一转动轴2转动的第二丝杠8,所述框架1内设有一个可随第二丝杠8转动而上下移动的床框9,所述床框9的下方的前侧设有一个可随第二丝杠8转动而上下移动的刺激唤醒机构10,所述第一转动轴2、第二转动轴3、第一丝杠4、第二丝杠8和固定板5相互配合形成床框9、无影灯6、刺激唤醒机构10和置物板7联动的结构,所述床框9的下侧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扶手固定槽11,每个所述扶手固定槽11的前后两部的内侧均设有一个红外发射器12,每个所述红外发射器12的外侧均设有一个可与红外发
射器12配合使用的红外接收器13,所述床框9的前侧设有一个处理器14,所述床框9内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套板15,每个所述套板15内均设有一个可由处理器14控制左右移动的移动板16,每个所述固定槽上螺纹连接多个可由处理器14控制的第一螺栓17,所述框架1的上部设有可由处理器14控制收展的铅帘18,第一转动轴2转动能带动第二转动轴3和第二丝杠8转动,第二转动轴3转动能带动第一丝杠4转动,第一丝杠4的外侧设置有限制固定板5转动的杆,所以第一丝杠4转动能带动固定板5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无影灯6从边缘移动到中间,且固定板5前后移动也能带动置物板7的收放,而第二丝杠8转动能带动床框9和刺激唤醒机构10上下移动,当需要转运患者时,将转运床的扶手与扶手固定槽11配合,当固定槽前后的四个红外接收器13都不能接收到红外发射器12的信号时,说明转运床已经放置到合适位置,此时处理器14能处理信号,使转运床固定和铅帘18展开。
40.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4和图5给出,为了实现无影灯6可左右移动的目的,每个所述第一转动轴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一个蜗轮19,每个所述蜗轮19的上侧啮合有蜗杆20,每个所述蜗杆20与框架1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蜗杆2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1,每个所述蜗杆20的内侧连接有一个第一电机22,每个所述第一锥齿轮21的外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23,每个所述第二锥齿轮23的上侧设有可同轴转动的第三锥齿轮24,每个所述第三锥齿轮24的上侧啮合有一个第四锥齿轮25,每个所述第四锥齿轮25与对应的第二转动轴3的中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转动轴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五锥齿轮26,每个所述第五锥齿轮26的外侧啮合有第六锥齿轮27,每个所述第一丝杠4的两端与对应的第六锥齿轮27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丝杠4均与框架1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5之间设有一个设有第三丝杠28,所述第三丝杠28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固定板5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丝杠2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电机29,所述第三丝杠28上螺纹连接有活动板30,所述无影灯6与活动板30的下侧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2转动能带动蜗杆20转动,蜗杆20转动能带动蜗轮19和第一锥齿轮21转动,蜗轮19能带动第一转动轴2转动,第一锥齿轮21能带动第二锥齿轮23转动,第二锥齿轮23能带动第三锥齿轮24转动,第三锥齿轮24能带动第四锥齿轮25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动轴3转动,从而带动第五锥齿轮26转动,第五锥齿轮26能带动第六锥齿轮27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丝杠4转动,当需要调节无影灯6左右移动时可使第二电机29转动从而带动第三丝杠28转动,第三丝杠28的前侧设置防止活动板30转动的杆,从而使第三丝杠28能带动活动板30左右移动从而带动无影灯6能够左右移动。
41.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5给出,为了达到床框9向下移动的同时置物板7自动放下的目的,每个所述固定板5的后部均开设有一个第一通槽31和第二通槽32,每个所述第一通槽31和对应的第二通槽32之间设有一个弧形通槽33,每个所述弧形槽与对应的第一通槽31和第二通槽32连通,所述框架1的的上部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杆34,每个所述第一连杆34的下侧设有一个第二连杆35,每个所述第二连杆35的后端与框架1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连杆35的前端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三连杆36,每个所述第三连杆36的后端与对应的第一连杆34的中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三连杆36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杆37,每个所述第一连杆34的前端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五连杆38,每个所述第五连杆38的中部与对应的第四连杆37的前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四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六连杆39,每个所述第五连杆38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七连杆40,每个所述第六连杆39的中部与对应的第七连杆40的上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六连杆39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八连杆41,每
个所述第七连杆40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九连杆42,每个所述第八连杆41的下端与对应的第九连杆42的中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八连杆4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十连杆43,每个所述第九连杆42的下端与置物板7的前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十连杆43的下端与置物板7的后部转动连接,所述两个第四连杆37之间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一个驱动轴44,所述驱动轴44可在第一通槽31、第二通槽32和弧形通槽33内滑动,所述第一连杆34、第二连杆35、第三连杆36、第四连杆37、第五连杆38、第六连杆39、第七连杆40、第八连杆41、第九连杆42、第十连杆43、驱动轴44和弧形通槽33相互配合形成置物板7可收放的机构,当固定板5刚开使向后移动时驱动轴44在第一通槽31内滑动,当固定板5继续向后移动时,驱动轴44在弧形槽33内滑动从而使驱动轴44以第二转动轴3的后端为圆心向下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34、第二连杆35、第三连杆36、第四连杆37、第五连杆38、第六连杆39、第七连杆40、第八连杆41、第九连杆42、第十连杆43相互配合使置物板7放下,当固定板5继续向后移动时,驱动轴44在第二通槽32内滑动,此时置物板7保持不动。
42.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4给出,为了达到床框9能与置物板7一同收放的目的,所述第一转动轴2左右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万向节联轴器45,每个所述万向节联轴器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三转动轴46,每个所述第三转动轴46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七锥齿轮47,每个所述第七锥齿轮47的外侧啮合有一个第八锥齿轮48,每个所述第八锥齿轮48与第二丝杠8的上端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丝杠8与框架1转动连接,所述床框9与第二丝杠8螺纹连接,第一转动轴2转动能带动第一万向节联轴器45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转动轴46转动,从而带动第七锥齿轮47转动从而带动第八锥齿轮48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丝杠8转动,从而带动床框9上下移动。
43.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9和图14给出,为了使刺激唤醒机构10能随床框9一同上下移动且方便铅帘18展开的,所述前方左侧的第二丝杠8上螺纹连接有一个支撑柱49,所述支撑柱49上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套50,所述滑套5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置物框51,所述置物框5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道52,所述刺激唤醒机构10可在滑道52的右侧前后滑动,所述支撑柱49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卡槽53,所述滑套50的内侧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一个滑槽,每个滑槽内设有一个可前后滑动的卡块54,所述滑套50的前后两部的下端均开设有一个按钮槽,每个所述按钮槽均与对应的滑槽连通,每个所述卡块54的外侧设有一个第一弹簧55,每个所述第一弹簧55的一端与对应的卡块54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弹簧55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滑槽固定连接,所述按钮槽内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滑块56,每个所述滑块56均可与对应的卡块54配合使用,所述卡块54、滑块56、卡槽53、滑槽、按钮槽和第一弹簧55相互配合形成滑套50的限位结构,第二丝杠8转动能带动支撑柱49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置物框51和刺激唤醒机构10上下移动,当滑套50位于最高位置时,此时刺激唤醒机构10可以正常工作对病人进行唤醒,若需要转运患者时,需要通过滑套50将刺激唤醒机构10向下移动,再向下移动,防止影响铅帘18的打开,滑块56的上端有一个斜面,卡块54的下端有一个可与斜面配合使用的斜面,向上按动滑块56,能使卡块54向外移动,此时第一弹簧55压缩积攒弹性势能,卡块54向外移动能使卡块54从卡槽53内移出,此时滑套50的限位解除从而使滑套50能够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置物框51和刺激唤醒机构10上下移动,移动到合适位置时,松开滑块56,第一弹簧55释放弹性势能,使第一弹簧55和卡块54复位,卡块54能与合适的卡槽53配合从而限制滑套50的上下移动。
44.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由图11、图15和图16给出,为了达到方便铅帘18展开的的目的,所述刺激唤醒机构10包括底板57,所述底板57与滑道52滑动连接,所述底板57的左侧的中部开设有限位槽58,所述滑道52的前后两部均开设有一个滑动槽,每个所述滑动槽内开设有一个圆柱槽,每个所述滑动槽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按动块59,每个所述圆柱槽内设有一个可上下滑动的滑柱60,所述滑柱60均可与限位槽58配合使用,每个所述滑柱60的上侧设有一个第二弹簧61,每个所述第二弹簧61的一端与对应的滑柱60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弹簧61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按动块59固定连接,所述滑柱60上开设有斜槽,所述斜槽内设有一个可前后滑动的斜柱62,每个所述斜柱62的前后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台阶63,两个所述第一台阶63呈中心对称,每个所述第一台阶63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台阶64,两个所述第二台阶64呈中心对称,每个所述第二台阶64与对应的按动块59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槽、限位槽58、圆柱槽、按动块59、滑柱60、第二弹簧61、斜槽、斜柱62、第一台阶63和第二台阶64相互配合形成刺激唤醒机构10的限位的结构,向下按动按动块59,第二台阶64向下移动,第二弹簧61压缩积攒弹性势能,第二台阶64向下移动能带动第一台阶63向后移动,从而使斜柱62通过斜槽带动滑柱60向上移动,从而使滑柱60从限位槽58内脱离,从而使底板57能前后滑动,松开按动块59,第二弹簧61复位从而带动滑柱60、斜柱62、第一台阶63、第二台阶64、按动块59复位,当滑柱60从新与限位槽58配合时,底板57无法自由滑动,当需要打开铅帘18时,使底板57相后移动,滑柱60与后侧的限位槽58配合,当需要刺激唤醒时,使滑柱60与前侧的限位槽58配合。
45.实施例七,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由图16和图17给出,为了方便达到唤醒术后患者的目的,所述底板57的上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五转动轴65,所述第五转动轴65的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十一锥齿轮66,所述第十一锥齿轮66的前侧啮合有第十二锥齿轮67,所述第十二锥齿轮67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68,所述第五转的轴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圆盘69,每个所述圆盘69的外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十一连杆70,每个所述第十一连杆70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十二连杆71,每个所述第十二连杆71的后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72,每个所述支撑杆72与底板57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十一连杆70的上侧设有第十三连杆73,每个所述第十三连杆73的中部与第十一连杆70的上端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十三连杆73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十四连杆74,两个所述第十三连杆73的前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转运板75,每个所述第十四连杆74的另一端与底板57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十一连杆70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十五连杆76,每个所述第十五连杆76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十六连杆77,每个所述第十六连杆77的另一端与底板57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十五连杆76的前侧设有一个转运杆78,每个所述第十五连杆76的前端与对应的转运杆78的后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转运杆78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十七连杆79,每个所述第十七连杆79的另一端与底板57转动连接,所述底板57的前侧设有一个冰柱暂存箱80,第三电机68转动能带动第十二锥齿轮67转动,从而带动第十一锥齿轮66转动,从而带动第五转动轴65转动从而带动圆盘69转动,从而带动第十一连杆70和第十五连杆76的下端绕圆盘69的圆心转动,当第十一连杆70和第十五连杆76的下端位于圆盘69的最高点时,此时转运板75位于最高位置,转运杆78的前端位于最低位置,圆盘69继续转动,第十五连杆76、第十六连杆77、第十七连杆79和转运杆78相互配合使转运杆78的前端向前移到的同时向上移动,此时转运杆78的前端从冰柱暂存箱80取出一根冰柱开设转运,此时第十一连杆70、第十二连杆71、第十三连杆73和第十四连杆74
相互配合使转运板75向前移动的同时向下移动,当第十一连杆70和第十五连杆76的下端位于圆盘69最前端时,此时转运板75位于最低位置,此时转运杆78的前端开使有向上和相后运动的趋势,圆盘69继续转动,第十五连杆76、第十六连杆77、第十七连杆79和转运杆78相互配合使转运杆78的前端向后移到的同时向上移动,而转运板75位置基本不变,当第十一连杆70和第十五连杆76的下端移动到圆盘69最靠后位置时,此时转运杆78的前端位于最高处,将冰柱转运到转运板75上,圆盘69继续转动,转运板75向上移动的同时向后移动,转运杆78的前端向前移动的同时向下移动,当第十一连杆70和第十五连杆76的下端移动到圆盘69最上端时,转运板75将冰柱转运到第二轨道93上,圆盘69继续转动则可以继续转运冰柱。
46.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由图18-20给出,为了达到对冰柱进行保温且方便转运的目的,所述冰柱暂存箱80的前侧的下部开设有一个添加槽,所述添加槽上设有一个保温布81,所述冰柱暂存箱80的后侧上部开设有一个转运槽,所述转运槽上设有一个可转动的转动柱82,所述转动柱82上套装有一个可转动的盖板83,所述转动柱82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扭簧84,每个所述扭簧84的一端与盖板83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扭簧84的另一端与冰柱暂存箱80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冰柱暂存箱80的下侧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挡槽,每个所述挡槽的内侧开设有一个挡板85槽,每个所述挡板85槽内滑动连接有一个挡板85,每个所述挡板85的内侧设有多个第三弹簧86,每个所述第三弹簧86的一端与挡板85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三弹簧86的另一端与冰柱暂存箱80固定连接,冰柱选用不锈钢圆柱在冰箱内冷冻制冷,掀开保温布81,通过添加槽向冰柱暂存箱80内添加冰柱,当第十一连杆70和第十五连杆76的下端移动到圆盘69最靠前位置时,此时转运杆78的前端与挡板85接触,挡板85的下表面为一个斜面,当转运杆78向上移动能带动挡板85在挡板85槽内向内滑动,此时第三弹簧86压缩积攒弹性势能,当转运杆78带动冰柱向后移动且向上移动时,第三弹簧86释放弹性势能带动挡板85复位防止冰柱吸热,此时盖板83的后端绕转动柱82转动,扭簧84积攒弹性势能,当冰柱从冰柱暂存箱80内取出时,扭簧84释放弹性势能从而使盖板83复位,防止冰柱直接与空气接触吸热。
47.实施例九,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由图12、图13和图21给出,为了达到便于携带的目的,所述床框9的前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枕壳91,所述枕壳91后侧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床框9的前侧开设有多个可与第一螺纹孔配合使用的第二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87,所述枕壳91内开设有第一轨道92,所述枕壳9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轨道93,所述第一轨道92的后部设有电磁铁88,所述底板57上设有时控开关89,所述底板57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冰柱框90,时控开关89可控制第三电机68和电磁铁88电路的通断,一段时间后电磁铁88断电,第三电机68通电,一段时间后第三电机68断电而电磁铁88通电,当枕壳91内冰柱使用一端时间后,时控开关89控制电磁铁88断电而第三电机68通电,电磁铁88断电时枕壳91内冰柱无法被吸引,从而从第二轨道93内滚动掉入冰柱框90,滚动和掉落时有声音刺激患者,当新的冰柱被转运到第一轨道92上时,第一电机22断电,电磁铁88通电,冰柱滚动到患者脖子位置时被吸引无法继续滚动,枕壳91采用硬质材料,与患者脖子接触地方采用导热材料,可以对患者脖颈起到冰刺激的作用,冰刺激和声音刺激来达到自动唤醒患者的目的,时控开关89可控制电路的定时通断,时控开关89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做过多解释。
48.实施例十,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图6-10和图13给出,为了达到方便使用的
目的,所述框架1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滑轨94,所述滑轨94上设有多个可滑动的滑动块95,所述铅帘18的上部的右侧与滑动块95固定连接,所述铅帘18的上部前侧与滑轨94固定连接,所述滑轨94的内侧设有多个可转动的绳轮96,所述绳轮96上套装设有绳子97,后侧所述滑动块95与绳子97固定连接,部分所述绳轮96下侧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98,四个角落的绳轮96下侧设有第四电机98,当转运床准备妥当后,处理器14控制第五电机100开始通电转动,第五电机100转动能带动绳轮96转动从而带动绳子97移动,从而使最后侧的滑动块95开始绕轨道移动,从而使铅帘18缓缓打开,每个所述第一螺栓17的内侧螺纹连接有一个夹持块99,每个所述第一螺栓17与扶手固定槽11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螺栓17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七电机,当转运床准备妥当后,处理器14控制第七电机开始通电转动,从而使第一螺栓17转动,扶手固定槽11能防止夹持块99转动,从而使夹持块99左右移动从而达到夹持转运床扶手的目的,所述框架1的上侧设有铅罩101,所述框架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滑轮102,每个所述移动板16的前后两侧均螺纹连接有一个第四丝杠103,每个所述第四丝杠103均与对应的套板15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四丝杠103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万向节联轴器104,每个所述第二万向节联轴器104均与床框9转动连接,每个所述104节联轴器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转动的第四转动轴105,每个所述第四转动轴105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九锥齿轮106,每个所述第九锥齿轮106的外侧啮合有一个第十锥齿轮107,每个所述第十锥齿轮107的下侧均设有一个第六电机108,当转运床准备妥当后,处理器14控制第六电机108开始通电转动,从而带动第十锥齿轮107转动,从而带动第九锥齿轮106转动,从而带动第四转动轴105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万向节联轴器104转动,从而带动第四丝杠103转动,从而带动移动板16向外侧滑动。
49.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当准备进行麻醉手术时,使第一电机22通电,第一电机22转动能带动蜗杆20转动,蜗杆20转动能带动蜗轮19和第一锥齿轮21转动,蜗轮19能带动第一转动轴2转动,第一锥齿轮21能带动第二锥齿轮23转动,第二锥齿轮23能带动第三锥齿轮24转动,第三锥齿轮24能带动第四锥齿轮25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动轴3转动,从而带动第五锥齿轮26转动,第五锥齿轮26能带动第六锥齿轮27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丝杠4转动,第一丝杠4转动能带动固定板5前后移动,与此同时第一转动轴2转动能带动第一万向节联轴器45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转动轴46转动,从而带动第七锥齿轮47转动从而带动第八锥齿轮48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丝杠8转动,从而带动床框9和支撑柱49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置物框51和刺激唤醒机构10向下移动,当固定板5刚开始向后移动时驱动轴44在第一通槽31内滑动,当固定板5继续向后移动时,驱动轴44在弧形槽33内滑动从而使驱动轴44以第二转动轴3的后端为圆心向下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34、第二连杆35、第三连杆36、第四连杆37、第五连杆38、第六连杆39、第七连杆40、第八连杆41、第九连杆42、第十连杆43相互配合使置物板7放下,当固定板5继续向后移动时,驱动轴44在第二通槽32内滑动,此时置物板7保持不动,而床框9可继续向下移动,从而方便调节床框9的高低,当需进行手术时,刺激唤醒机构10可能会妨碍手术,向上按动滑块56,能使卡块54向外移动,此时第一弹簧55压缩积攒弹性势能,卡块54向外移动能使卡块54从卡槽53内移出,此时滑套50的限位解除从而使滑套50能够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置物框51和刺激唤醒机构10上下移动,移动到最低位置时,松开滑块56,第一弹簧55释放弹性势能,使第一弹簧55和卡块54复位,卡块54能与合适的卡槽53配合从而限制滑套50的上下移动,向下按动按动块59,第二台阶64向下移动,第二弹簧61压缩积攒弹性势
能,第二台阶64向下移动能带动第一台阶63向后移动,从而使斜柱62通过斜槽带动滑柱60向上移动,从而使滑柱60从限位槽58内脱离,从而使底板57能前后滑动,当底板57移动到最后位置时,松开按动块59,第二弹簧61复位从而带动滑柱60、斜柱62、第一台阶63、第二台阶64、按动块59复位,滑柱60与后侧的限位槽58配合,置物框51可以放置物品,而当手术完毕需要对患者进行刺激唤醒时,将底板57移动到最前端且最上端位置,使枕壳91与床框9通过第二螺栓87配合,掀开保温布81,通过添加槽向冰柱暂存箱80内添加冰柱,使第三电机68通电,第三电机68转动能带动第十二锥齿轮67转动,从而带动第十一锥齿轮66转动,从而带动第五转动轴65转动从而带动圆盘69转动,从而带动第十一连杆70和第十五连杆76的下端绕圆盘69的圆心转动,当第十一连杆70和第十五连杆76的下端位于圆盘69的最高点时,此时转运板75位于最高位置,转运杆78的前端位于最低位置,圆盘69继续转动,第十五连杆76、第十六连杆77、第十七连杆79和转运杆78相互配合使转运杆78的前端向前移到的同时向上移动,此时第十一连杆70、第十二连杆71、第十三连杆73和第十四连杆74相互配合使转运板75向前移动的同时向下移动,当第十一连杆70和第十五连杆76的下端位于圆盘69最前端时,此时转运板75位于最低位置,此时转运杆78的前端开设有向上和相后运动的趋势,圆盘69继续转动,第十五连杆76、第十六连杆77、第十七连杆79和转运杆78相互配合使转运杆78的前端向后移到的同时向上移动,而转运板75位置基本不变,此时转运杆78的前端与挡板85接触,挡板85的下表面为一个斜面,当转运杆78继续向上移动能带动挡板85在挡板85槽内向内滑动,此时第三弹簧86压缩积攒弹性势能,当转运杆78带动冰柱向后移动且向上移动时,第三弹簧86释放弹性势能带动挡板85复位防止冰柱吸热,此时盖板83的后端绕转动柱82转动,扭簧84积攒弹性势能,当冰柱从冰柱暂存箱80内取出时,扭簧84释放弹性势能从而使盖板83复位,防止冰柱直接与空气接触吸热,当第十一连杆70和第十五连杆76的下端移动到圆盘69最靠后位置时,此时转运杆78的前端位于最高处,将冰柱转运到转运板75上,圆盘69继续转动,转运板75向上移动的同时向后移动,转运杆78的前端向前移动的同时向下移动,当第十一连杆70和第十五连杆76的下端移动到圆盘69最上端时,转运板75将冰柱转运到第二轨道93上,此时时控开关使第三电机68断电而电磁铁88通电,当枕壳91内冰柱使用一端时间后,时控开关89控制电磁铁88断电而第三电机68通电,电磁铁88断电时枕壳91内冰柱无法被吸引,从而从第二轨道93内滚动掉入冰柱框90,滚动和掉落时有声音刺激患者,当新的冰柱被转运到第一轨道92上时,第一电机22断电,电磁铁88通电,冰柱滚动到患者脖子位置时被吸引无法继续滚动,可对患者进行冰刺激从而进行自动唤醒,当患者唤醒后需要转运时,刺激唤醒机构10移动到后下方,将转运床推入床框9下侧使转运床扶手与固定槽配合,当扶手固定槽11前后的四个红外接收器13都不能接收到红外发射器12的信号时,此时处理器14分析信号,说明转运床已经放置到合适位置,抬起患者,此时处理器14控制第七电机开始通电转动,从而使第一螺栓17转动,扶手固定槽11能防止夹持块99转动,从而使夹持块99左右移动从而达到夹持转运床扶手的目的,与此同时,处理器14控制第六电机108开始通电转动,从而带动第十锥齿轮107转动,从而带动第九锥齿轮106转动,从而带动第四转动轴105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万向节联轴器104转动,从而带动第四丝杠103转动,从而带动移动板16向外侧滑动,即可将患者通过移动板16之间的空隙放到转运床上,与此同时处理器14控制第五电机100开始通电转动,第五电机100转动能带动绳轮96转动从而带动绳子97移动,从而使最后侧的滑动块95开始绕轨道移动,从而使铅帘18缓缓打开,防止转
运过程造成辐射,移动带病房外后,控制第五电机100、第六电机108和第七电机反转,转运床的扶手解除固定,通过转运床再将病人移动到病房内。
50.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达到了有效的达到了辅助麻醉手术的目的,增加了铅罩和铅帘,达到了防辐射的目的,且减少了维护劳动力成本;增加了刺激唤醒机构,可对术后患者进行冰刺激和声音双重刺激,达到了自动唤醒的效果,降低了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具有可升降的床框和可左右移动的移动板,方便调整高度和转运病人,升高后可节省空间,而且可用来放置物品;具有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处理器,当转运床放置好后可自动固定转运床,铅帘打开防止辐射;具有可收放的置物板,当准备进行手术时,床框、刺激唤醒机构向下移动时可自动展开,方便放置手术需要的器械。
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